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1
作者 何建忠 潘铭东 +1 位作者 郑永征 陈颖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玻璃体牵拉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所有病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处理,如玻璃体腔内填充消毒空气、C3F8、硅油等,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9只眼中后极部裂孔呈裂隙状12只眼(63.2%),小马蹄形3只眼(15.8%),小圆形4只眼(21.0%)。其中<1/4 PD者10眼(52.6%),1/2~1/4 PD者7眼(36.8%),1~1/2 PD者2眼(10.5%)。裂孔位于下方血管弓旁9只眼(占47.4%),上方血管弓旁4只眼(占21.1%),视盘下方1-4个视盘直径距离5只眼(占26.3%),视盘上方2个视盘直径距离1只眼(占5.2%)。后巩膜葡萄肿18只眼(占94.7%),其中Ⅰ型(宽基底黄斑型)11只眼(占61.1%),Ⅱ型(窄基底黄斑型)5只眼(占27.8%),Ⅲ型(盘周型)2只眼(占11.1%)。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62,P=0.002)。术后6个月视网膜复位率94.7%。结论:导致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后极部裂孔的形成可能与后巩膜葡萄肿、血管延伸性、玻璃体皮质牵拉有关,以裂隙状和细小裂孔为主,玻璃体切除手术中仔细寻找裂孔,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可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极部裂孔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健康体检筛查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东华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在健康体检中用彩色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筛查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研究其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参加北京理工大学校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眼底阅片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黄斑及后极部视网... 目的在健康体检中用彩色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筛查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研究其发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参加北京理工大学校医院健康体检人群的眼底阅片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的发病情况并比较该体检群体中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患者和无相关疾病者的临床特点,用EXCEL软件和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680例体检者共检出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65例,检出率为9.56%,男性36例,检出率10.65%,女性29例,检出率8.48%,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黄斑前膜检出46例,检出率为6.76%,男性25例,检出率7.40%,女性21例,检出率6.14%。≥70岁组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检出率为13.65%,显著高于<70岁组的5.54%,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患者中高脂血症34例,患病率为52.31%,高于无相关疾病者的3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检出率较高,呈现随年龄增长不断升高的趋势。另外高脂血症患者出现黄斑及后极部前膜的概率较常人高,对有高危因素者需要高度关注,发挥体检的作用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黄斑及后极部视网膜前膜 高脂血症 检出率 患病率
下载PDF
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IGF-1R/IGF-2RmRNA的表达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志宏 刘双珍 +1 位作者 谭佳 谭星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29-931,共3页
目的:观察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IGF-1R/IGF-2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GF-1R/IGF-2R在实验性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孵化1d的白色来亨鸡36只,右眼为遮盖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测量实验前、单眼遮盖1,2,3wk时遮... 目的:观察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极部巩膜IGF-1R/IGF-2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GF-1R/IGF-2R在实验性近视眼发生机制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孵化1d的白色来亨鸡36只,右眼为遮盖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眼;测量实验前、单眼遮盖1,2,3wk时遮盖眼和对照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并检测不同遮盖时间鸡眼后极部巩膜IGF-1R/IGF-2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鸡眼后极部巩膜可检测到IGF-1R/IGF-2Rm-RNA的表达,随着眼球的生长发育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随着遮盖时间的延长,IGF-1R/IGF-2RmR-NA在遮盖眼后极部巩膜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遮盖眼后极部巩膜IGF-1RmRNA的表达水平自遮盖1wk起明显高于对照眼;IGF-2RmRNA表达水平则在对照眼与遮盖眼无显著差异。结论:形觉剥夺可能通过上调鸡眼后极部巩膜IGF-1RmRNA表达水平,IGF-1R通过结合IGF并启动下游信息转导途径,从而调控巩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导致近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形觉剥夺 巩膜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后极部 巩膜 鸡眼 mRNA表达 IGF-1R 自身对照 信号转导作用 实验性近视眼
下载PDF
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合并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为 唐罗生 +2 位作者 高玲 罗静 欧阳平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4-225,共2页
患者,男,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2013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患者自幼因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导致聋哑,其父代诉患者未婚,无其他特殊病史。2013年8月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 患者,男,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2013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患者自幼因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导致聋哑,其父代诉患者未婚,无其他特殊病史。2013年8月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双眼眼压及眼前节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视网膜炎 黄斑区 后极部 梅毒性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鳞状 急性
下载PDF
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娟娟 黎铧 郑志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眼急性期和18眼恢复期APMPPE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比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 目的探讨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PMPPE)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眼急性期和18眼恢复期APMPPE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比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观察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该病的发展转归。结果急性期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致的高自发荧光区,高荧光边缘可见一低荧光区域。部分眼底彩色照象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已显示的病灶,在自发荧光成像上尚未显现。恢复期患者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一致的完全低荧光区,如尚存部分未完全死亡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则在部分区域可见强荧光。结论 APMPPE患者可根据自发荧光的强弱判断病变阶段、病变进程情况,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眼底自发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彩色照像
下载PDF
形觉剥夺对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文灿 刘双珍 +3 位作者 颜文韬 李文生 周翔天 王剑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911-915,共5页
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对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基因表达影响的动态性变化,以揭示FDM巩膜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1d龄来亨雏鸡进行单眼遮盖以制备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动物模型,按遮盖时间不同分为FDM4,7,14,21,30d5组,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组... 目的:研究形觉剥夺对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基因表达影响的动态性变化,以揭示FDM巩膜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1d龄来亨雏鸡进行单眼遮盖以制备形觉剥夺性近视眼(FDM)动物模型,按遮盖时间不同分为FDM4,7,14,21,30d5组,对侧眼作为自身对照组。随机选取同龄、非遮盖小鸡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明胶酶谱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鸡后极部巩膜明胶酶活性、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FDM组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与mR-NA水平显著增高,与相应自身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遮盖时间延长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mRNA水平逐渐增高,尤其在被剥夺4~14d最明显,21d达高峰,其后稍下降,但仍维持于较高水平。FDM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述改变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形觉剥夺可明显促进小鸡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表达,其中基因表达转录调节参与FDM后极部巩膜MMP-2酶活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因表达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 MMP-2 巩膜重塑 基因表达 后极部 小鸡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NA水平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误诊为中浆的梅毒性急性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炎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海平 邓德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36-3036,共1页
患者女,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5 d”于2014年3月29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6,左0.8,右眼前节无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见:视盘界清,色可,后极部网膜水肿,未见明显出血、渗出,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 患者女,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5 d”于2014年3月29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6,左0.8,右眼前节无殊,玻璃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见:视盘界清,色可,后极部网膜水肿,未见明显出血、渗出,中心凹反光未见,周边网膜未见明显异常;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右眼OCT示黄斑部水肿。建议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患者拒绝。门诊拟诊为“中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极部 视网膜脉络膜炎 中浆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梅毒性 误诊 视力下降 门诊就诊
下载PDF
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彭锡嘉 苏兰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前常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较新的检查手段,... 目前常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病变[1]。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技术是较新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的功能状态[2-3]。本研究采用激光共焦扫描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cSLO)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FAF检查,并与眼底照相和/或FFA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后极部眼底自发荧光特征
下载PDF
后极部球壁异物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宝峰 党光福 +1 位作者 杨少远 边广庆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61-161,共1页
  患者,男,36岁.因工作时不慎铁屑崩入右眼3天入院.患者伤后急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眼眶部CT扫描示右眼球后壁异物,结膜、巩膜伤口未予处置,全身及局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病情未见好转转入我院治疗.检查: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1.2;右...   患者,男,36岁.因工作时不慎铁屑崩入右眼3天入院.患者伤后急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眼眶部CT扫描示右眼球后壁异物,结膜、巩膜伤口未予处置,全身及局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病情未见好转转入我院治疗.检查: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1.2;右眼结膜充血,鼻侧结膜一长约5mm纵行裂伤,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瞳孔圆,直径6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入院后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裂伤缝合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壁异物取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壁异物 后极部 晶状体后囊下混浊 眼结膜充血 裂伤缝合 麻醉 CT扫描示 玻璃体混浊 异物取出术 玻璃体切割
下载PDF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激光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冀向宁 牛广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MPPE患者31例38眼,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比较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MPPE患者31例38眼,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激光组23例23眼,药物组8例15眼。激光组采用Omni多波长氪激光,药物组采用肌苷、复合维生素B、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3周、6周的疗效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最终随访视力。结果激光组随访治疗后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78.2%和91.3%,治愈时间为(2.92±0.72)周,最终随访视力为1.01±0.13;药物组随访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13·3%和26.7%,治愈时间为(10.02±1.24)周,最终随访视力为0.62±0.11。激光组与药物组比较,3周和6周治愈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愈时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随访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后复发率激光组为13.04%,药物组为20.00%。结论激光治疗MPPE比药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最终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光凝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接力棒摘出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21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青 郑贵海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9-20,共2页
目的 介绍接力棒摘出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情况。方法 对 2 1例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行接力棒法眼内直视下摘出异物。结果  2 1例手术均成功取出异物 ,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原有视力。结论 接力棒摘出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法具有... 目的 介绍接力棒摘出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情况。方法 对 2 1例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行接力棒法眼内直视下摘出异物。结果  2 1例手术均成功取出异物 ,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或保持原有视力。结论 接力棒摘出后极部眼内磁性异物法具有推广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磁性异物 后极部 接力棒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多发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诊断意义
12
作者 罗丽华 王艳玲 +1 位作者 黄映湘 李铭明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49-50,共2页
多发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以视网膜后极部的多发性色素上皮屏障损害造成视网膜多处泡状隆起为特征。该病1973最早由Gass报道,之后引起眼科医师的注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 多发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以视网膜后极部的多发性色素上皮屏障损害造成视网膜多处泡状隆起为特征。该病1973最早由Gass报道,之后引起眼科医师的注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对其应用于MPPE的诊断报道尚不多。现将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5月确诊的7例(9眼)MPPE患者的FFA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诊断意义 视网膜 后极部 多发性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上皮屏障
原文传递
原田病误诊多发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1例
13
作者 左晶 范钦华 +2 位作者 曹丽 郭斌 刘宇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1期84-85,共2页
患者男性,35岁。因"头痛、发热7d,伴视物不清、眼前黑影2d"来我院门诊求治。患者7d前出现顶枕部阵发性闪电样抽搐头痛,发作频率不等,感恶心,未呕吐。伴有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6℃~38℃,全身出汗明显,
关键词 色素上皮病变 视网膜 后极部 多发性 原田病 误诊 间断发热 视物不清
下载PDF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在急性多发性后极部鳞状色素上皮病变中的诊断应用
14
作者 郑玉祥 王彦军 +2 位作者 闫莉 张彩霞 陈秀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580-581,共2页
关键词 吲哚青绿 血管造影 急性多发性后极部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脉络膜 色素脱失斑
下载PDF
后极部视网膜嵌顿异物取出1例
15
作者 王泓 李佩娟 +1 位作者 曹美凤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后极部视网膜嵌异物 诊断 手术治疗 病例 眼内异物
下载PDF
63例后极部磁性异物摘出
16
作者 张怀宝 冯克孝 +1 位作者 王文华 尚清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461-462,共2页
兹将我院1978年至1992年进行的63例后极部磁性异物摘出的病例进行整理,作一粗浅分析讨论,请同道指正。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78~1992年15年间,我院共收治眼内异物908例。
关键词 磁性异物 后极部 眼球后极 屈光间质混浊 睫状体平坦 眼外肌 赤道 前房积血 低眼压 眼轴长度
下载PDF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7
作者 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本文报告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3~12月,44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获得0.02以上视力32例(72.7%)。脱盲率达到68.18%。描述了手术操作要点。讨论了合力外加压手术的原理和效果。... 本文报告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3~12月,44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获得0.02以上视力32例(72.7%)。脱盲率达到68.18%。描述了手术操作要点。讨论了合力外加压手术的原理和效果。指出该术式的优点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术中不放液,黄斑孔不电凝,不冷凝。强调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下载PDF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8
作者 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8%。结论指出合力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术中不放液,黄斑孔不电凝、不冷凝。强调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部裂孔性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治疗眼外伤致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19
作者 王玉 张绍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500-500,共1页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是一种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致后极部发生多处大量的渗漏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此病多与全身使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有关。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柏××,男,46岁,干部。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皮质类固醇 后极部 眼外伤 视网膜脱离 多灶性 视网膜震荡 渗漏点 屏障功能 黄斑水肿
下载PDF
后极部眼内异物存留并发视网膜脱离一例
20
作者 张素珍 康烨 张素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44,共1页
关键词 后极部眼内异物 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