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1例报告
1
作者 周鑫 张晓宇 崔庆同 《医药前沿》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无明确的单一病因,传统切开翻修手术时间长、暴露风险大、感染概率较高,往往采用保守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安全三角进入,目标靶点是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腹侧,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可以避免过多地分离... 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无明确的单一病因,传统切开翻修手术时间长、暴露风险大、感染概率较高,往往采用保守治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安全三角进入,目标靶点是神经根和硬膜囊的腹侧,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可以避免过多地分离椎管后侧因前次手术带来的瘢痕组织,从而避免神经根损伤和脑脊液渗漏。本报道1例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全椎板减压术后根性疼痛,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全椎板减压 后根性疼痛
下载PDF
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刘振鲁 卞为伟 纪小孟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比较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 比较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半月板止点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轴移(Pivot-shift)试验阳性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前移距离均短于术前(均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前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延迟愈合、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与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比较,半月板止点重建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手术时间更短,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并提高稳定性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 半月板止点重建术 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肌电图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侯保秋 孙楹 +1 位作者 王新军 吴建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比较肌电图法和观察肢动法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识别神经根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讨论肌电图法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全麻下,在术中对L_(2)~S_(1)神经根给予电... 目的比较肌电图法和观察肢动法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识别神经根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讨论肌电图法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全麻下,在术中对L_(2)~S_(1)神经根给予电刺激,分别利用肌电图法和肉眼观察肢动法来明确选择神经根,对有异常反应的后根给予适量切除,对正常神经根给予保留,同时保护患者大小便功能,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肌电图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阈值(1.93±0.54)mA,而观察肢体震颤的最小刺激阈值(4.29±0.75)mA,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电话随访,了解到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出现监测部位感染,下肢麻木、沉重感或者高热等并发症,一般1个月内可自行消失。功能改善率高达96%,未见大小便失禁。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用肌电图方法对异常神经根的识别,以及对保护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法 肢动法 脊神经后根切断 电刺激 阈值
下载PDF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1例的护理
4
作者 王媛媛 王秋洁 秦婧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9期72-75,共4页
总结分析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1例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完善相关检查;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及管路维护和皮肤护理,积极预防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总结分析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1例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患者安全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完善相关检查;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加强及管路维护和皮肤护理,积极预防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并指导合理饮食,以预防术后腹胀、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术后护理 健康教育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任惠龙 昝京伟 +3 位作者 徐凯 刘国凯 吴安石 利雪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SPR的脑瘫患儿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2岁,体重18~47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LIP...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SPR的脑瘫患儿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2岁,体重18~47 kg,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28例。所有患儿静脉全麻用药方案一致。T组插管翻身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阻滞,0.2%罗哌卡因0.5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30 min后开始手术。C组不行阻滞。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补救镇痛情况、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皮肤瘙痒、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的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可为行SPR的脑瘫患儿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减少全麻药用量,加速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 脑瘫 儿童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解剖学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广銮 郭宗磊 +2 位作者 戈进 黄栋 王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3-668,共6页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会促使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发生,但目前关于半月板损伤解剖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情况下探讨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胫骨近端解剖学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生对特定前交叉韧带损伤人群的警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107例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临床及影像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5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术前MRI上以设盲方式测量比较两组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半月板后倾角、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差值和半月板后倾角差值、内侧胫骨平台深度。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的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外侧半月板后倾角以及外侧/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不对称性、内侧胫骨平台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均大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ROC曲线显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④结论: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增大及外侧/内侧半月板后倾角不对称性增大是前交叉韧带损伤伴发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重要危险因素。该研究为诊断伴发的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提供了重要信息,从而避免漏诊;且为临床上考虑尽早进行韧带修复以降低半月板撕裂的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MRI成像 解剖危险因素 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 内侧半月板后倾角 外侧/内侧后倾角差值 内侧胫骨平台深度
下载PDF
步态周期下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分撕裂对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志 李豫皖 +1 位作者 金瑛 刘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24-2830,共7页
背景:目前针对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加速膝关节退变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大多数仅限于在静态仿真设计的基础上对内侧半月板后根完全撕裂模型进行测试,而对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分撕裂在完整步态周期下的生物力学行为尚不清楚。目的:运用动态有限... 背景:目前针对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加速膝关节退变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大多数仅限于在静态仿真设计的基础上对内侧半月板后根完全撕裂模型进行测试,而对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分撕裂在完整步态周期下的生物力学行为尚不清楚。目的:运用动态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来比较正常膝关节模型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分撕裂模型在完整步态周期下生物力学的差异。方法:以健康成年人右膝关节CT扫描数据为基础,建立包括骨、半月板、关节软骨在内的健康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在健康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模型。分别在2种模型上施加ISO标准步态载荷进行仿真测试。比较2种模型对应部件在各时相下应力、位移和接触面积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在完整步态周期下,健康模型内侧半月板后根云图应力分布均匀,而病理模型则在损伤区出现应力集中表现,健康模型最大应力出现在30%时刻外侧半月板内缘,值为29.68 MPa,病理模型最大应力出现在50%时刻外侧半月板内缘,值为30.34 MPa;(2)在完整步态周期下,健康和病理模型胫骨软骨应力分布大体一致,2种模型承受最大应力分别出现在步态周围50%,20%时刻,值大小分别为5.11,6.85MPa;(3)2种模型的内侧间室组内差异大于外侧间室组内差异;病理模型各时相内侧胫骨平台应力均值比正常模型高9.3%,最大值为5.73 MPa,出现在支撑相中期;股骨、胫骨接触面积峰值均出现在40%时刻,病理模型各时相股骨软骨接触面积均值比正常模型减少14.6%;(4)研究结果表明在内侧半月板后根部分撕裂发生后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增加了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步态周期 膝关节
下载PDF
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尚仲 方玉基 +1 位作者 李仕本 王希收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50-654,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烟台芝罘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疼...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烟台芝罘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半月板后根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内侧半月板挤压比值(MME)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以评估手术结果。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复查MRI显示半月板根部修复均完全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Lysholm评分、IKDC评分、VS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而MME比值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患者术前Kellgren-Lawrence(K-L)分级0级术后进展为I级,其余患者K-L分级无改变。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修复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可显著改善半月板愈合,缓解患者疼痛,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关节镜 胫骨隧道 疗效
下载PDF
单侧锁孔微创椎板间入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痉挛型偏瘫中的应用
9
作者 唐楠 周迎春 +2 位作者 王英 吴月奎 陈业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20-523,530,共5页
目的评估单侧锁孔微创椎板间入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下肢痉挛型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23例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化分组结果分别行... 目的评估单侧锁孔微创椎板间入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下肢痉挛型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23例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化分组结果分别行单侧锁孔微创椎板间入路和经典Peacock腰骶段SPR治疗,术后12个月时进行随访,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MAS评分和GMFCS评分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可良好暴露脊神经根并进行选择性切断,术后MAS评分及GMF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单侧锁孔微创椎板间入路SPR可对神经根进行良好的显露,手术效果与经典Peacock术式相同,且对脊柱结构破坏小,利于术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可明显改善痉挛型偏瘫患者的患侧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锁孔微创椎板间入路 痉挛型偏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2种术式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短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齐岩松 吴海贺 +6 位作者 周慧文 张鹏飞 包呼日查 王永祥 魏宝刚 马秉贤 徐永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2-468,共7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和半月板止点重建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posterior lateral meniscus root tear,PLMRT)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51例2~4型PLMRT(均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裂)分别采用后根缝合术(...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和半月板止点重建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posterior lateral meniscus root tear,PLMRT)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我院51例2~4型PLMRT(均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裂)分别采用后根缝合术(缝合组,n=26)或胫骨隧道重建术(重建组,n=25)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膝关节前移距离和Pivot-shift试验、前抽屉试验和McMurray试验阳性率。结果随访(16.2±3.7)月,重建组McMurray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缝合组[0(0/25)vs.23.1%(6/26),Fisher精确检验,P=0.023],Lysholm评分[(90.4±7.5)分vs.(84.4±9.2)分,t=3.396,P=0.001]和IKDC评分[(90.3±6.4)分vs.(86.4±8.8)分,t=3.335,P=0.002]显著高于缝合组。MRI示缝合组外侧半月板后根2级信号发生率显著高于重建组[46.2%(12/26)vs.12.0%(3/25),χ2=7.161,P=0.007]。2组术后Pivot-shift试验阳性率、前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对于2~4型PLMRT(放射状、桶柄样、混合型),经胫骨隧道行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半月板愈合程度更好,膝关节整体功能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 半月板缝合术 半月板止点重建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脊神经后根切断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栋 郑美妍 +2 位作者 张鹏 王振超 金利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6-731,共6页
背景: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角质化对脊髓的修复再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如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角质化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以使其充分发挥正作用是脊髓损伤的一个研究重点。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根切断对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星形... 背景: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过度角质化对脊髓的修复再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如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角质化到一个合适的程度,以使其充分发挥正作用是脊髓损伤的一个研究重点。目的:观察脊神经后根切断对大鼠脊髓后角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3只成年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与实验组(n=30)。分离暴露实验组大鼠左右侧第3,4腰椎神经后根,切断左侧第3,4腰神经后根(实验组手术侧),右侧不做处理(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4周麻醉后处死大鼠,取第3,4腰脊髓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后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后角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脊神经后根切断后1,2周,实验组手术侧感觉神经元的细胞核和胞浆均发生变化,术后4周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细胞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其数量于术后2周达峰值;实验组手术侧术后2,4周的感觉神经纤维数量少于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P<0.05),术后1,2,4周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多于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P<0.05);②免疫组化染色: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实验组手术侧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增强,于术后2周达峰值,实验组手术侧术后1,2,4周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白细胞介素1β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实验组对照侧、对照组(P<0.05);③结果表明,脊神经后根切断可引起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数量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殖,增强白细胞介素1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
下载PDF
颈部SPR术中前后根定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朋 徐达传 +1 位作者 李义凯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为颈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SPR)提供可靠的前后根鉴别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例 (男 14 ,女 6 )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椎标本上 ,对C4 ~T1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的位置、粗细和... 目的 :为颈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 ,SPR)提供可靠的前后根鉴别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例 (男 14 ,女 6 )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椎标本上 ,对C4 ~T1节段的脊神经前、后根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颈部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 ,颈部前、后根以C6的前、后根最为粗大 ,后根恒定粗于相应的前根 ,前后根之间有恒定的动脉血管。相应的颈部前、后根分别穿出硬脊膜 ,分别被硬脊膜包绕形成双神经根。结论 :在SPR中 ,前后根的形态学鉴别主要依靠齿状韧带 ,后根位于齿状韧带的后方 ,直径较为粗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根 应用解剖学 颈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下载PDF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加速内翻型膝关节炎软骨损伤独立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逸弘 朱新辉 +2 位作者 范建波 刘巍 龚熹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10-313,319,共5页
目的本研究同时考虑了膝内翻和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s,MMPRT)两种因素对软骨损伤的影响,旨在明确MMPRT是否为内翻型膝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软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 目的本研究同时考虑了膝内翻和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medi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 tears,MMPRT)两种因素对软骨损伤的影响,旨在明确MMPRT是否为内翻型膝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软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共纳入了82例内翻型KOA患者,根据镜下软骨损伤Outerbridge/ICRS分级分别分为中度、重度软骨损伤组。中度组45例,男12例,女33例;年龄53~67岁,平均年龄(60.62±6.18)岁。重度组47例,男11例,女36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61.51±5.09)岁。测量两组的内翻角度、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并根据关节镜下探查结果明确其MMPRT分型,最终利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寻找影响软骨损伤的独立因素。结果重度组的软骨损伤ICRS得分、膝内翻角度、MMPRT发生率和除了KOOS症状之外的其余项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度组,但两组发生MMPRT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内翻角度、MMPRT发生率均为影响ICRS得分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膝内翻角度≥5°KOA患者的软骨损伤而言,MMPRT是独立于膝内翻的危险因素,可直接促进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后根 内侧半月板后根撕裂 软骨损伤 膝内翻 膝关节炎
下载PDF
高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29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恒 李兆君 +2 位作者 杨有猛 韦赤勇 覃子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266-267,共2页
目的 :探讨一种保留 L4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切断腰骶脊神经后根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方法。方法 :对 2 9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 ,按其痉挛程度采取保留 L4脊神经后根高选择切断脊神经后根。结果 :全部病例肌张力平均下降 ~ 级 ,无一例... 目的 :探讨一种保留 L4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切断腰骶脊神经后根治疗下肢痉挛性脑瘫的方法。方法 :对 2 9例下肢痉挛性脑瘫患者 ,按其痉挛程度采取保留 L4脊神经后根高选择切断脊神经后根。结果 :全部病例肌张力平均下降 ~ 级 ,无一例出现肢体乏力。结论 :保留 L4脊神经后根的高选择性切断腰骶神经后根是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的一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脊神经后根 高选择性后根切断
下载PDF
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增春 王强 +1 位作者 刘海泉 洪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 目的对脑瘫患儿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中血糖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 62例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接受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的脑瘫患儿 ,比较术中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结果和结论在手术过程中 ,血糖没有显著性变化 ,但神经后根电刺激 3min、10min后的血糖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 神经后根电刺激 血糖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一种新的神经显微外科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林 崔寿昌 +6 位作者 赵利 陈利 洪毅 王安庆 王子旭 唐涛 王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1990年第6期6-7,共2页
脊神经后根切断解除肢体痉挛最早由美国学者Foerster(1913)提出。六十年代后期Gros等人(1967)应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引起的肢体痉挛。Gros通过切除一定比例的后根纤维,使许多痉挛性脑瘫的痉挛得到缓解。Fasano(1978)改进了先前... 脊神经后根切断解除肢体痉挛最早由美国学者Foerster(1913)提出。六十年代后期Gros等人(1967)应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引起的肢体痉挛。Gros通过切除一定比例的后根纤维,使许多痉挛性脑瘫的痉挛得到缓解。Fasano(1978)改进了先前作者们的方法,他采用微电极刺激法,选择性切断引起肢体痉挛的那部分后根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痉挛性脑瘫 脊神经后根切断 肢体痉挛 选择性切断 肢体感觉 纤维 刺激法 后根 病理反射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痉挛研究
17
作者 徐林 洪毅 +11 位作者 易斌 崔寿昌 姜保国 李建军 王安庆 傅中国 王昌海 唐涛 张建立 周钧 王波 王兵 《医学研究杂志》 2001年第11期16-17,共2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常见的神经伤残综合征,也是康复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其发病率占出生人口的2‰~4‰o,一旦发病,终生残疾.以往对于脑瘫的治疗主要为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局部神经阻滞及矫形手术治疗等,但上述治疗方法都不能有效的...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常见的神经伤残综合征,也是康复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其发病率占出生人口的2‰~4‰o,一旦发病,终生残疾.以往对于脑瘫的治疗主要为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局部神经阻滞及矫形手术治疗等,但上述治疗方法都不能有效的解除痉挛因而疗效较差.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脑瘫肢体痉挛新的手术方式.国内徐林等于1989年进行动物实验探索.1990年5月应用于临床,并于1991年在国内和亚洲地区首先报道.之后相继报道一系列手术方式与电刺激方法的改进以及有关基础研究,使这一治疗方法在国内逐渐得到推广.目前已完成此类手术2000余例.痉挛解除有效率98%以上、功能改善率80%以上.这是国内、外完成此类手术例数最多、病例资料最完全、治疗效果明显的一组病例.目前已在国内得到较普遍认同,发表的论文被83篇文献引用计10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后根 神经 术中 电刺激 感觉 脑瘫患者 腰骶神经
下载PDF
大鼠脊髓和后根节内5-HT_(1A,2A)受体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文 武胜昔 +1 位作者 朱敏 李云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T001,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及后根节内 5 - HT1 A,2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1) 5 - HT1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灰质各层 ,主要见于后角浅层 ( 、 层 )及 、 层 , ~ 层和 层也有...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及后根节内 5 - HT1 A,2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方法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1) 5 - HT1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脊髓灰质各层 ,主要见于后角浅层 ( 、 层 )及 、 层 , ~ 层和 层也有散在分布。前角 ( 层 )内仅有少量阳性神经元 ;(2 ) 5 - HT2 A受体 m 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较局限 ,主要见于后角浅层及前角 ( 层 )神经元 ,在其他各层仅呈散在分布。在大鼠后根节内观察到 :(1) 10 .4%的后根节细胞呈 5 - HT1 A受体 m RNA阳性 ,阳性细胞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 ;(2 ) 17.4%的后根节细胞呈 5 - HT2 A受体m RNA阳性 ,阳性细胞也以中、小型节细胞为主。 结论  5 - HT1 A和 5 - HT2 A受体在脊髓和后根节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 ,它们在介导 5 -羟色胺在脊髓水平的镇痛及在外周的致痛作用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全 脊髓 后根 原位杂交 大鼠 mRNA
原文传递
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田红 李学雷 +4 位作者 黄美贤 徐凯 李严斌 李忠华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研究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对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位置、形态和血供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前根起... 目的:研究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为臂丛撕脱伤的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的颈胸段标本上,对椎管内臂丛前后根的位置、形态和血供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臂丛前后根之间有齿状韧带相间隔;前根起始处与脊髓中线的距离从上至下由C5的2.2mm逐渐增大到T1的3.1mm,后根则从C5的4.2mm逐渐减小到T1的2.7mm;前后根与脊髓纵轴的夹角从C5的51.4°、54.8°逐渐减小到T1的21.7°、19.9°;前后根的长度从C5的14.9mm、13.9mm逐渐增大到T1的21.1mm、19.0mm;前后根的直径均以C6最为粗大,分别为2.1mm、3.3mm,后根比相应前根粗;前后根的血供来自椎动脉、颈深动脉和颈升动脉发出的节段性动脉。结论:熟悉臂丛椎管内前后根的显微解剖有助于临床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后根 臂丛撕脱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后根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林晓萍 高鹏 +1 位作者 牟冰 赵岩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探讨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后根折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 2 42例 3 87个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 ,并进行 1~ 3年疗效的追踪观察。结果 :3 87个患牙修复后有 12个出现牙根折裂。其中 ,前牙为 3 .5 7% ,前磨牙为 4.3 2 % ... 目的 :探讨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后根折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 2 42例 3 87个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 ,并进行 1~ 3年疗效的追踪观察。结果 :3 87个患牙修复后有 12个出现牙根折裂。其中 ,前牙为 3 .5 7% ,前磨牙为 4.3 2 % ,磨牙为 1.47%。结论 :为减少根折的发生修复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进行根管预备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根 残冠 全冠修复 管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