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4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叶初传时期吐蕃人对茶的认识及利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3,共8页
茶所兼具的饮料和药物的双重功能,在7~9世纪文化相异的两个群体中被完全展现出来。对比同时期汉地和吐蕃茶饮,前者更多将其视为一种日常生活饮料;后者则偏重于茶的药物和保健功效。造成双方认知上的这种结构性差异的关键在于传播。唐... 茶所兼具的饮料和药物的双重功能,在7~9世纪文化相异的两个群体中被完全展现出来。对比同时期汉地和吐蕃茶饮,前者更多将其视为一种日常生活饮料;后者则偏重于茶的药物和保健功效。造成双方认知上的这种结构性差异的关键在于传播。唐代僧人们对茶药理知识的认识随着佛教的西传,深深影响了当地对茶的理解,而吐蕃宗教和医药学的一体性则最终促成了这一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唐代 佛教 医药
下载PDF
伊斯兰文化视野中的吐蕃人文社会——8-16世纪阿拉伯、波斯文献记载的吐蕃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铭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9-23,37,共6页
本文分析了公元8-16世纪西方传教士进入吐蕃之前,阿拉伯、波斯文献关于吐蕃人文社会的各种记载。这一时期记载吐蕃的阿拉伯、波斯文献有十余种之多,这些文献的作者均有伊斯兰文化背景,但其中到过吐蕃的仅为少数。根据考证,这些文献关于... 本文分析了公元8-16世纪西方传教士进入吐蕃之前,阿拉伯、波斯文献关于吐蕃人文社会的各种记载。这一时期记载吐蕃的阿拉伯、波斯文献有十余种之多,这些文献的作者均有伊斯兰文化背景,但其中到过吐蕃的仅为少数。根据考证,这些文献关于吐蕃人文社会的描述大部分可信,但仍有部分误传或误记的地方,反映了伊斯兰文化与吐蕃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伊斯兰 文化
下载PDF
黑城本《大黑根本命咒》与吐蕃人肉祭祀巫术
3
作者 高国藩 《西夏研究》 2014年第2期32-38,共7页
藏传佛教密宗中的大黑神是吐蕃人祭的来源,这既有两《唐书》作依据,又在藏密佛像文物中得到反映。俄藏TK262《大黑根本命咒》中的人祭巫术说明这一现象与吐蕃奴隶制互为因果。
关键词 黑水城文书 大黑神 人祭 藏密 吐蕃
下载PDF
7-11世纪吐蕃人的服饰 被引量:17
4
作者 台建群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8-103,共6页
7-11世纪吐蕃人的服饰希恩·卡曼著台建群译1975年《西藏评论》上发表了两篇短文 ̄①,提到7-11世纪雅隆部落和以后西藏西部地区的吐蕃王位的服饰风格特征,特别是国王们的穿着。在第一篇文里德金·赞格莫指出,在... 7-11世纪吐蕃人的服饰希恩·卡曼著台建群译1975年《西藏评论》上发表了两篇短文 ̄①,提到7-11世纪雅隆部落和以后西藏西部地区的吐蕃王位的服饰风格特征,特别是国王们的穿着。在第一篇文里德金·赞格莫指出,在中亚和敦煌的壁画里,保存了大量的8-9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敦煌壁画 理查森 民族服饰 西藏西部 图版 服饰风格 衣领 阿里地区 头巾
下载PDF
唐代西域吐蕃人生活管窥
5
作者 薛宗正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26-33,46,共9页
唐代西域吐蕃人生活管窥薛宗正吐蕃乃藏族的先民,公元六世纪末其核心部落悉补野氏崛兴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邪垄地区,一统帕米尔高原诸羌。至松赞同布之世又拓境河源,与唐朝联兵,共灭吐谷浑,瓜分其国,噶尔家族柄政之世与唐朝关系恶... 唐代西域吐蕃人生活管窥薛宗正吐蕃乃藏族的先民,公元六世纪末其核心部落悉补野氏崛兴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邪垄地区,一统帕米尔高原诸羌。至松赞同布之世又拓境河源,与唐朝联兵,共灭吐谷浑,瓜分其国,噶尔家族柄政之世与唐朝关系恶化,自龙朔元年(661)攻占护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西域 《册府元龟》 本教 《唐会要》 《贤者喜宴》 佛教 新唐书 吐蕃 古藏文 《通典》
下载PDF
唐朝初期中原与吐蕃佛教交融依存语境解读
6
作者 李军 周志琴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吐蕃与唐朝因中原佛教结缘,而双方的交融依存发端于唐朝重启了儒家孟子性善论仁道思想,摒弃了过去天赋神权论的儒家思想。儒学扬弃之后在唐朝初期强调“仁”道,唐朝因“仁”和合吐蕃,佛教的中国化也在唐朝初期有了新的面目:“提倡众生... 吐蕃与唐朝因中原佛教结缘,而双方的交融依存发端于唐朝重启了儒家孟子性善论仁道思想,摒弃了过去天赋神权论的儒家思想。儒学扬弃之后在唐朝初期强调“仁”道,唐朝因“仁”和合吐蕃,佛教的中国化也在唐朝初期有了新的面目:“提倡众生平等”。儒学的“仁”转化为佛学的“众生平等”理念,形成了吐蕃与中原的基本交往范式,即以佛教为抓手,而以借鉴唐朝的基本思想为内容的事实。这也说明佛教在唐朝真正开始中原化了,而佛教在吐蕃还远未开始吐蕃化,文成公主入藏意味着吐蕃与中原启动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加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吐蕃 佛教 交融 依存
下载PDF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与中宗朝的皇权重构
7
作者 谢元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60,203,204,共12页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是唐代历史上筹备时间最长、送行仪礼规格最高、对当时政局影响最大的公主和亲,是中宗力图提升自己政治权威、重构皇权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宗虽然是当时政治权力之争中的失败者,但由他主导的金城公主和亲,在玄宗开元年...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是唐代历史上筹备时间最长、送行仪礼规格最高、对当时政局影响最大的公主和亲,是中宗力图提升自己政治权威、重构皇权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宗虽然是当时政治权力之争中的失败者,但由他主导的金城公主和亲,在玄宗开元年间的唐蕃关系中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城公主 和亲吐蕃 唐中宗 皇权重构
下载PDF
吐蕃时期古藏文占卜文书的存量调查及其分类
8
作者 扎西当知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吐蕃时期遗留的古藏文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就占卜类文书而言,目前存有72件,其中出自敦煌藏经洞的61件,出自吐鲁番、麻扎塔格等西域的11件,均为手抄本.以文献的载体而言,写在纸上的69件,简牍上的2件,羊肩胛骨上的1件,多为首尾残缺,内... 吐蕃时期遗留的古藏文文献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就占卜类文书而言,目前存有72件,其中出自敦煌藏经洞的61件,出自吐鲁番、麻扎塔格等西域的11件,均为手抄本.以文献的载体而言,写在纸上的69件,简牍上的2件,羊肩胛骨上的1件,多为首尾残缺,内容完整的较少.按照文书的藏地而言,法国国家图书馆藏27件,均为敦煌藏经洞出品;英国国家图书馆藏35件,其中敦煌文献33件,西域简牍2件;德国国家图书馆藏5件,均为吐鲁番出土品;俄罗斯圣彼得堡藏2件,均为西域出土品;日本藏2件,即龙谷大学藏吐鲁番写卷1件和杏雨书屋藏敦煌写卷1件;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西域出土品1件.按照占卜的方法,可分为八大类,即鸦鸣占、十二铜子占、四面骰子占、占星术、解梦术、羊胛骨占、未记载或残缺卜法的文书和其他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占卜 文书调查 分类
下载PDF
关于吐蕃僧相钵阐布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陆离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3,156,共14页
吐蕃僧相钵阐布的藏文对译应该是■,而非■(大沙门),钵阐布可能是贝吉允丹(■)的专称。■可简称为■,是吐蕃僧相的称号,但并非吐蕃僧相的专称,其他僧人也有此称号。吐蕃僧相有贝吉允丹和娘·定埃增(■)二人,两人都曾到敦煌组织抄经... 吐蕃僧相钵阐布的藏文对译应该是■,而非■(大沙门),钵阐布可能是贝吉允丹(■)的专称。■可简称为■,是吐蕃僧相的称号,但并非吐蕃僧相的专称,其他僧人也有此称号。吐蕃僧相有贝吉允丹和娘·定埃增(■)二人,两人都曾到敦煌组织抄经礼佛等活动。吐蕃僧相主要负责佛教事务管理和主持唐蕃之间的和好会盟,对世俗政务参与相对有限。羽077号《本阐哺(钵阐布)为宰相就灵龛祈愿文》反映了钵阐布贝吉允丹在敦煌以瓜州节度使衙署名义为由吐蕃宰相担任的东道节度使、侍中、瓜州节度使等人礼佛祈福,侍中为大尚论喻寒波(■),为东道节度使副手。羽077号中《某判官为国相尚乞心儿祈愿文》(拟)出现的国相尚乞心儿为当时(822年前后)吐蕃首席大相,并不是786年占领敦煌的吐蕃将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钵阐布 国大德
下载PDF
丝路故地吐火罗与吐蕃间早期佛教文化交流
10
作者 加央平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文章运用藏汉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梳理史料中记载的佛教传入吐火罗地区与吐蕃的历史,以及佛教经过吐火罗地区初传吐蕃的过程,探讨了吐火罗故地与吐蕃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史。从中发现,由于吐火罗处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吐火罗故地... 文章运用藏汉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梳理史料中记载的佛教传入吐火罗地区与吐蕃的历史,以及佛教经过吐火罗地区初传吐蕃的过程,探讨了吐火罗故地与吐蕃间的佛教文化交流史。从中发现,由于吐火罗处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吐火罗故地与佛教在中原汉地和吐蕃的初传直接相关,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形成的早期历史有重要影响。这对研究佛教文化经由丝绸之路分别传入中原汉地与青藏高原的历史过程,溯源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火罗故地 吐蕃 佛教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吐蕃王室大寺的两种类型:大昭寺类型与桑耶寺类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建林 席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1,共10页
在调查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和山南地区的佛寺时,宿白分别记述并研究了大昭寺和桑耶寺这2座吐蕃时期最为重要的佛教寺院。2座寺院形制迥异,其中前者以僧房为主,后者以佛堂为主,虽然都源自印度,但反映了吐蕃时期佛教寺院的不同设计理念。... 在调查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和山南地区的佛寺时,宿白分别记述并研究了大昭寺和桑耶寺这2座吐蕃时期最为重要的佛教寺院。2座寺院形制迥异,其中前者以僧房为主,后者以佛堂为主,虽然都源自印度,但反映了吐蕃时期佛教寺院的不同设计理念。尤其是桑耶寺类型不仅在吐蕃时期成为王室佛寺的范本,而且影响到后弘期以至于更晚时代的佛寺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吐蕃时期 王室大寺 大昭寺类型 桑耶寺类型
下载PDF
吐蕃禅宗的面向和禅师语录——对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的分析
12
作者 刘霁(编译) 牛宏(编译) 《青藏高原论坛》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中名为《无所得一法论》的文本为核心,论证该文本之基本面向是禅宗无相戒的授受仪式,认为该文本的编纂和变化是为仪式需要,因为该文本的问答形式是程式化的表现,最后点出写卷文本中不经意的...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中名为《无所得一法论》的文本为核心,论证该文本之基本面向是禅宗无相戒的授受仪式,认为该文本的编纂和变化是为仪式需要,因为该文本的问答形式是程式化的表现,最后点出写卷文本中不经意的注解恰恰指明文本的不完整性和补阙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P.t.116中所出现禅师语录的语言特征,这些语录是仪式的一部分,是施为语,即发挥实际作用的言语行为;这些语录的章法多重复类似,是为在进行指导的同时灌输理念;总之,对禅师语录中出现的禅师名单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的出现并非是注重论战和派别,而是为了仪式的权威性和包容性而集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禅宗 《无所得一法论》 藏文禅师语录 P.t.116
下载PDF
《吐蕃大事纪年》中的“btsan mo”称号考
13
作者 旦知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8,共12页
敦煌古藏文文献P.T.1288、IOL TibJ 750、B.M.Or8212(187)中,关于姻亲女性称谓词存在四类不同词汇,分别是“■”“■”“■”“■”。文章基于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中的实例,对四种称谓词进行了统计与分类。重点从吐蕃政治语... 敦煌古藏文文献P.T.1288、IOL TibJ 750、B.M.Or8212(187)中,关于姻亲女性称谓词存在四类不同词汇,分别是“■”“■”“■”“■”。文章基于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大事纪年》中的实例,对四种称谓词进行了统计与分类。重点从吐蕃政治语言■(赞蒙)的属性与概念着手,从语文学角度分析了《吐蕃大事纪年》载及8位具■头衔者的身份用法,归纳■称谓的语用和实际意涵。通过综合分析,文章初步认为《纪年》所载■是指吐蕃政治联姻中具特殊政治贡献的王室女性,即吐蕃外嫁公主和赞普所娶外域公主之尊称。该称号的使用时间跨度为吐蕃政权建立初期至鼎盛前夕,反映了其与吐蕃政治联姻之间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大事纪年》 吐蕃姻亲称谓
下载PDF
P.T.1288《吐蕃大事纪年》第7-8行与松赞干布执政史事钩沉
14
作者 万玛项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7,M0005,共11页
P.T.1288《吐蕃大事纪年》第7-8行记载了松赞干布执政前与其弟赞松(■)二人不睦的史实,这段历史在11世纪以来的传世文献中几乎未见记载,甚至赞松在很多文献中未被提及。P.T.1288中仅存几行关于兄弟二人不睦的内容,为吐蕃史研究提供了一... P.T.1288《吐蕃大事纪年》第7-8行记载了松赞干布执政前与其弟赞松(■)二人不睦的史实,这段历史在11世纪以来的传世文献中几乎未见记载,甚至赞松在很多文献中未被提及。P.T.1288中仅存几行关于兄弟二人不睦的内容,为吐蕃史研究提供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因文献前半部残缺不全,以致诸译本、注释本中对这段内容的释读及翻译未能尽表原意。由于史料记载的出入和各译本间的差异,对该文献残缺内容进行分析及释译,可补充松赞干布生平事迹及吐蕃史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大事纪年》 松赞干布 吐蕃 赞松
下载PDF
吐蕃朝贡与唐蕃关系的互动研究
15
作者 张艺凡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吐蕃对唐的朝贡,为认识唐蕃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朝贡的正常进行是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其朝贡过程中出现的中断是双方关系紧张的变相反映。通过对吐蕃常见贡品、贡期规律的分析,探究吐蕃朝贡对双方的影响以及唐蕃双方背后的... 吐蕃对唐的朝贡,为认识唐蕃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途径。朝贡的正常进行是唐蕃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其朝贡过程中出现的中断是双方关系紧张的变相反映。通过对吐蕃常见贡品、贡期规律的分析,探究吐蕃朝贡对双方的影响以及唐蕃双方背后的政治关系演变。吐蕃朝贡影响深远,突出表现在促进了双方在制造工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加深了汉藏人民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朝贡 唐蕃关系
下载PDF
吐蕃时期拉萨河谷宗教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16
作者 夏格旺堆 白玛次旦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40,共13页
文章以拉萨河谷内分布的吐蕃时期宗教建筑遗址、石窟寺、摩崖造像、碑刻等实物证据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不仅对河谷内各类遗存的特性进行了简述,而且初步梳理了遗存空间分布与拉萨河谷内聚落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证据的视角,展... 文章以拉萨河谷内分布的吐蕃时期宗教建筑遗址、石窟寺、摩崖造像、碑刻等实物证据为依据,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不仅对河谷内各类遗存的特性进行了简述,而且初步梳理了遗存空间分布与拉萨河谷内聚落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实物证据的视角,展示了吐蕃时期拉萨河谷重要建筑物与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力空间之间存在的重建过程,以及“拉萨城”的粗线条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拉萨河谷 宗教遗址 考古发现
下载PDF
自然灾害、天人感应与吐蕃上层的政教之争
17
作者 张云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青藏高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吐蕃时期成为反复被利用的斗争工具,特别是在信佛大臣和奉苯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中,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依据《韦协》、新旧《唐书》等藏汉文资料,对相关史实加以梳理,指出佛苯两教利用自然灾害攻击政敌的... 青藏高原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在吐蕃时期成为反复被利用的斗争工具,特别是在信佛大臣和奉苯大臣的争权夺利之中,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依据《韦协》、新旧《唐书》等藏汉文资料,对相关史实加以梳理,指出佛苯两教利用自然灾害攻击政敌的重要事实,认为其与先秦诸子中“天人感应”学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通过内地与西藏地方的思想文化交流,特别是吐蕃贵族学习并直接翻译借鉴儒家经典(如《尚书》《春秋》等)得以实现的。苯教、佛教双方共同接受这一思想,使“天人感应”学说在吐蕃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天人感应 吐蕃 政教之争
下载PDF
从出土文献看苯教占卜文化对唐代吐蕃社会的影响
18
作者 江琼·索朗次仁 达瓦拉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学界对敦煌、西域出土的藏文占卜文献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以往成果更多集中在文献研究。藏文占卜文献反映出吐蕃社会曾盛行苯教占卜文化之史实,对此传统史籍中记载语焉不详。文章以出土的藏文占卜文献和考古史料为主要依据,全面考察唐代... 学界对敦煌、西域出土的藏文占卜文献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以往成果更多集中在文献研究。藏文占卜文献反映出吐蕃社会曾盛行苯教占卜文化之史实,对此传统史籍中记载语焉不详。文章以出土的藏文占卜文献和考古史料为主要依据,全面考察唐代吐蕃社会占卜活动。研究发现吐蕃时期苯教占卜文化不仅曾盛行于吐蕃本土,而且广泛流传于敦煌、西域的吐蕃移民社会;吐蕃统治阶级笃信占卜,利用占卜掌握个人的性命安危与权势地位,乃至以占卜推动政权事务重要决策;底层庶民亦通过占卜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吐蕃占卜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时人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吐蕃卜者不仅传承和发扬苯教占卜文化,而且主动借鉴吸收中原术数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吐蕃占卜文化研究对阐释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教占卜 吐蕃社会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吐蕃王室丧葬仪礼时序考论——兼P.t.1042葬仪时序与汉藏乌鸣占表时序之比较
19
作者 杨春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据《吐蕃大事纪年》、唐蕃告丧吊祭史料与P.t.1042所载可察吐蕃王室丧葬仪礼确存定制。P.t.1042内容为吐蕃王室大葬仪礼流程,未述厝匿与剖敛仪式。诸敦煌苯教丧葬仪轨先例相关写卷所述皆体现吐蕃丧葬仪礼受到苯教丧葬仪轨影响与规习。... 据《吐蕃大事纪年》、唐蕃告丧吊祭史料与P.t.1042所载可察吐蕃王室丧葬仪礼确存定制。P.t.1042内容为吐蕃王室大葬仪礼流程,未述厝匿与剖敛仪式。诸敦煌苯教丧葬仪轨先例相关写卷所述皆体现吐蕃丧葬仪礼受到苯教丧葬仪轨影响与规习。结合上述资料梳理吐蕃王室丧葬仪礼时序准则,要之,由丧及葬历时三年;葬礼于逝世三年后秋冬举行,以季秋月二十三日后至孟冬月三日前的十天内为吉;大葬历时三天,于第二天夜幕降临时棺椁下葬。另,P.t.1042葬仪时序与汉藏乌鸣占P.3988、P.t.1045等卷所载“十时”基本对应,由此大葬三日各流程时序可对照明晰至具体时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苯教写卷 吐蕃王室丧葬 时序准则 汉藏乌鸣占表
下载PDF
汉姓蕃名:吐蕃时期敦煌地区汉藏语言文化的交融
20
作者 张艺凡 陶志莹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M0004,共13页
吐蕃时期敦煌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新政,推动了敦煌地区汉藏文化交流,并出现了一批汉姓蕃名的人群,其中以汉族为主。敦煌当地居民受族群记忆的影响,在冠藏文名字前加其本来的汉姓,此种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汉文名字音译而来,另一种是重... 吐蕃时期敦煌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新政,推动了敦煌地区汉藏文化交流,并出现了一批汉姓蕃名的人群,其中以汉族为主。敦煌当地居民受族群记忆的影响,在冠藏文名字前加其本来的汉姓,此种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汉文名字音译而来,另一种是重新取用。重新取用的藏族名字多采用藏文寓意美好的一些词汇。对汉姓蕃名的梳理有利于挖掘语言文化中的交融,构建文化交流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敦煌时期 汉姓蕃名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