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吕培文应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经验
1
作者 李雨薇 张董晓 吕培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108-111,共4页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宜清热解毒散结。芙蓉膏作为燕京外科流派的经典验方,临床使用已50年以上,其在传统组方基础上巧妙加入增效及防治副作用的药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确切,有着使用方便、价格实惠、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吕培文教授辨证为主,注重治疗方式及切入时机,在疾病早期使用芙蓉膏外敷治疗法简力专,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已病防变”的治疗思路。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燕京外科 芙蓉膏 吕培文
下载PDF
吕培文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难愈性溃疡经验
2
作者 张子辰 张董晓 +5 位作者 付娜 东浩 黄巧 赵文洁 孙宇建 吕培文(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2期177-179,共3页
乳腺癌术后溃疡病程迁延,溃口难愈,治疗难度较大。吕培文教授传承燕京外科名家经验,认为乳腺癌术后难愈性溃疡病机责之气血亏虚、阴阳失和、脾胃虚弱,主张首辨气血盛衰、再辨阴阳调和、顾护脾胃、重视情志的治疗思路,其内治及外治遣方... 乳腺癌术后溃疡病程迁延,溃口难愈,治疗难度较大。吕培文教授传承燕京外科名家经验,认为乳腺癌术后难愈性溃疡病机责之气血亏虚、阴阳失和、脾胃虚弱,主张首辨气血盛衰、再辨阴阳调和、顾护脾胃、重视情志的治疗思路,其内治及外治遣方用药独具特色,临床疗效显著,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 难愈性溃疡 吕培文
原文传递
吕培文教授以“消、托、补”三法论治粉刺性乳痈的经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付娜 吕培文 +3 位作者 黄巧 赵文洁 东浩 张董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目前粉刺性乳痈是一类比较难治的疾病,尤其是常出现红肿、结块及破溃等多种病变类型共存,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该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吕培文教授依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邪正盛衰、气血荣亏的关系将粉刺性乳痈分为初期、成脓期、溃... 目前粉刺性乳痈是一类比较难治的疾病,尤其是常出现红肿、结块及破溃等多种病变类型共存,给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该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吕培文教授依据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邪正盛衰、气血荣亏的关系将粉刺性乳痈分为初期、成脓期、溃疡期三个阶段,主张以“消、托、补”三法内外结合论治,攻补兼施,做到消中有托、托中有消、补中有托、消补兼施,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就吕培文教授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经验进行总结,学习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性乳痈 吕培文 消、托、补 浆细胞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下载PDF
吕培文教授托法在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董晓 付娜 +3 位作者 谭玉培 梁欢 高畅 李书琪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1235-1238,共4页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治疗棘手,中医药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常多种病变类型共存,给治疗带来更大难度。吕培文教授为首都国医名师,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专家。吕老擅用托法治疗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治疗棘手,中医药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常多种病变类型共存,给治疗带来更大难度。吕培文教授为首都国医名师,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专家。吕老擅用托法治疗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尤其在红肿、窦道、肿物并存的复杂情况下传承和创造性使用缓托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吕老不仅在托法治疗理论上有传承,选方用药亦独具特色。吕老还创造性地将托法用于外治,改变了既往诸多医家认为的托法为中医外科内治总则的观念。缓托法由吕老老师,燕京外科名家赵炳南、王玉章老师提出,吕老传承名家经验,并进一步发挥细化其理论内涵及适应证,用于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文中就吕老治疗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使用托法的理论基础、具体选方、辨证用药特色等进行总结,并对托法指导外治的用药、缓托法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应用的具体时机、方法等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吕培文 托法 缓托
下载PDF
吕培文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经验总结 被引量:21
5
作者 贾连城 吕培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8期85-88,共4页
吕培文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疮疡,根据局部辨证处于脾肾阳虚阶段,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可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中医外科临床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局部辨证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疮面肉芽、渗出、疮周表现... 吕培文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疮疡,根据局部辨证处于脾肾阳虚阶段,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可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中医外科临床对于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局部辨证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疮面肉芽、渗出、疮周表现,可以判断慢性阴证溃疡气血、脾肾、正邪交争情况。通过局部辨证分析指导辨证运用内服及外用药物。慢性溃疡是动态变化过程,脾肾阳虚阶段可能持续一段时期,应用回阳生肌法治疗也要通过局部情况判断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调和气血,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回阳生肌法 局部辨证 学验传承
下载PDF
吕培文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思路初探 被引量:9
6
作者 张苍 吕培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71-72,共2页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形成内因在于人体正气不足。卫气、营气、肾精是人体正气由浅入深的三个不同层次 ,也对应着邪气内侵、疾病发展的三个阶段。以扶正驱邪为治则 ,指导不同阶段皮肤溃疡的辨治 ,有助于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关键词 吕培文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中医药疗法 扶正驱邪 中医病理 正气损伤
下载PDF
吕培文创面植皮术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经验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雨 孟元 +2 位作者 辛有清 徐旭英 吕培文(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348-1351,共4页
植皮是修复下肢静脉性溃疡(VLU)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常用手段。吕培文教授认为VLU属中医学"臁疮"范畴,虚、毒、瘀是贯穿VLU植皮术前后的核心病机,运用护场辨证结合分期中医外治(溻渍荡洗及外敷中药纱条换药法)全程干预植皮术前... 植皮是修复下肢静脉性溃疡(VLU)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常用手段。吕培文教授认为VLU属中医学"臁疮"范畴,虚、毒、瘀是贯穿VLU植皮术前后的核心病机,运用护场辨证结合分期中医外治(溻渍荡洗及外敷中药纱条换药法)全程干预植皮术前后,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中医外治 植皮 臁疮 吕培文
原文传递
吕培文“理、健、调”治疗乳癖经验 被引量:6
8
作者 付娜 赵文洁 +5 位作者 黄巧 东浩 孙宇建 王君月 张董晓 吕培文(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1242-1244,共3页
吕培文教授认为,乳癖属于中医外科之阴证,治疗以理、健、调为核心。"理"为疏肝理气、疏利气机;强调肝脏正常疏泄,则气机调畅,经络通调,气血调和,脏腑平调,在治疗时应以疏利气机为先,气舒则郁结自散。"健"为健脾益... 吕培文教授认为,乳癖属于中医外科之阴证,治疗以理、健、调为核心。"理"为疏肝理气、疏利气机;强调肝脏正常疏泄,则气机调畅,经络通调,气血调和,脏腑平调,在治疗时应以疏利气机为先,气舒则郁结自散。"健"为健脾益肾、补益脾肾;脾肾二脏在生理上是互相资助、互相促进,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互为因果。肾精需脾阳不断地运化水各精微加以补充才能充盈,而脾气之建立不衰,又有赖于肾的命门之火蒸化。在治疗脾肾不足所致疾病时,应脾肾同治。"调"为养血活血,调理冲任,达到阴阳平和,气血调畅,三法互相配合,灵活应用,攻补兼施,重在调节整体功能,避免使用活血伤正的攻伐药物。其治疗乳癖的理论对临床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乳癖 乳腺增生
原文传递
吕培文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经验举隅 被引量:5
9
作者 朱艳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7-709,共3页
吕培文主任医师临床擅长治疗各种中医外科疾病,秉承先师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特有的治疗经验。1顾护脾胃,主要表现在健脾益气、健脾和胃、治脾调肝、脾肾同治4方面。2在外科辨证论治中注意整体和局部辨证相结合... 吕培文主任医师临床擅长治疗各种中医外科疾病,秉承先师的学术思想,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特有的治疗经验。1顾护脾胃,主要表现在健脾益气、健脾和胃、治脾调肝、脾肾同治4方面。2在外科辨证论治中注意整体和局部辨证相结合、疮疡首辨阴阳、注重体症结合。3调和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治疗中医外科疾病 经验
原文传递
吕培文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艳萍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1期1033-1034,共2页
吕培文教授根据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分为隐匿型、结块型、化脓型辨证论治,在以汤剂内服的同时选择适宜的外治法,确保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关键词 吕培文 浆细胞性乳腺炎 内服 外治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吕培文以肾精虚衰立论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经验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贾连城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9期717-719,共3页
吕培文主任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溃疡,根据局部辨证属脾肾阳虚且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当责之于肾,最终可导致肾精虚衰,回阳生肌法是治疗脾肾阳虚型阴证溃疡的主要方法。吕老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侧重于辨证,整体辨证与局... 吕培文主任认为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大多属阴证溃疡,根据局部辨证属脾肾阳虚且长期不愈合的皮肤溃疡当责之于肾,最终可导致肾精虚衰,回阳生肌法是治疗脾肾阳虚型阴证溃疡的主要方法。吕老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侧重于辨证,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侧重于局部辨证,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侧重于外治,强调调和气血,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肾精虚衰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 回阳生肌法 学验传承
原文传递
吕培文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经验总结 被引量:11
12
作者 朱艳萍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9期660-662,共3页
吕培文主任临床擅治下肢慢性溃疡,认为皮肤溃疡的形成、发展是正邪相争的结果,邪气侵优为外因,正气不足为内因,外邪的严重程度决定了病变的剧烈程度,正虚的轻重程度决定了病变愈合的难易。在慢性皮肤溃疡的形成机制中,正气盛衰至关重要... 吕培文主任临床擅治下肢慢性溃疡,认为皮肤溃疡的形成、发展是正邪相争的结果,邪气侵优为外因,正气不足为内因,外邪的严重程度决定了病变的剧烈程度,正虚的轻重程度决定了病变愈合的难易。在慢性皮肤溃疡的形成机制中,正气盛衰至关重要。认为下肢慢性溃疡主要分为湿毒热盛证、血瘀阻络证、寒瘀凝滞证3型,主张整体与局部辨证结合,细辨疮面阴阳,治疗中重视调和气血、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下肢慢性溃疡 学验传承
原文传递
吕培文教授应用调和阴阳法及缓托法治疗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晓晨 张董晓 +4 位作者 付娜 黄巧 赵文洁 张首旭 谭玉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4期128-131,共4页
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半阴半阳阶段常出现阳证、阴证并存,多类病灶并存的情况,在治疗上一直是临床中的难点。吕培文教授认为此阶段阴阳失调,可应用调和阴阳法及缓托法治疗。缓托法即为半消半补之托法,通过局部辨证分析指导辨证运用内服... 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半阴半阳阶段常出现阳证、阴证并存,多类病灶并存的情况,在治疗上一直是临床中的难点。吕培文教授认为此阶段阴阳失调,可应用调和阴阳法及缓托法治疗。缓托法即为半消半补之托法,通过局部辨证分析指导辨证运用内服及外用药物,把握治疗时机,在外治方面亦可使用托法。吕培文教授使用中医传统方法在治疗难愈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管中窥豹,体现了吕培文教授精湛医术及在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中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肉芽肿性乳腺炎 难愈性乳腺炎 调和阴阳法 缓托法
下载PDF
吕培文运用中医调和法治疗外科疾病经验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贞 吕培文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821-823,共3页
吕培文教授临证中擅于运用调和法健运人体枢机、调和病机关系,治疗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半阴半阳证,即在师承赵炳南教授"四藤"和王玉章教授的"二红"的基础上,以自拟"四藤二红汤",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疗效满意。
关键词 吕培文 调和法 半阴半阳证 中医外科
原文传递
吕培文应用“治翻车”协同四藤二红汤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经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青武 何秀娟 +7 位作者 谭崇赋 陈佳 林燕 冯放 刘宇 郭简宁 李萍 吕培文(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12期1344-1347,共4页
吕培文教授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由于慢性炎症及创周的血供差,造成创面新生肉芽组织重构异常,而出现异常纤维化,是导致创面久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翻车"核心内涵是利用黑布药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逐渐软化痂皮,尽可... 吕培文教授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由于慢性炎症及创周的血供差,造成创面新生肉芽组织重构异常,而出现异常纤维化,是导致创面久不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翻车"核心内涵是利用黑布药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作用,逐渐软化痂皮,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清除纤维化组织的同时,促进肉芽的生长,以打破创面愈合停滞的状态,重新启动创面愈合。伴有异常纤维化的慢性皮肤溃疡,常因毒聚痰凝血瘀,呈血瘀阻络证,吕培文教授应用"治翻车"协同四藤二红汤对临床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伴创面异常纤维化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慢性皮肤溃疡 治翻车 四藤二红汤
原文传递
吕培文应用调和法辅助恶性肿瘤术后康复经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燕凯 吕培文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1003-1005,共3页
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机体恢复是肿瘤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吕培文教授认为疾病均为不和,包括阴阳不和、气血不和、表里不和、营卫不和、脏腑不和等多种状态,调顺即病愈,从气血津液辨证,提出应用中医调和法对恶性肿瘤术后及放疗后患... 恶性肿瘤术后及放化疗后的机体恢复是肿瘤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吕培文教授认为疾病均为不和,包括阴阳不和、气血不和、表里不和、营卫不和、脏腑不和等多种状态,调顺即病愈,从气血津液辨证,提出应用中医调和法对恶性肿瘤术后及放疗后患者进行干预,临证采用补益脾肾、益气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加快机体功能恢复,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手术后 调和法 吕培文 经验
原文传递
吕培文脾肾同治治疗慢性溃疡经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伟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吕培文在难愈性溃疡的治疗中,依据本病的特点,非常重视脾肾不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脾肾不足往往既是患者在慢性溃疡治疗中形成的后果,又会对慢性溃疡的愈合产生重要的影响,脾肾二脏之间,先后天相互滋生,为气血生化之源,病理上,脾与... 吕培文在难愈性溃疡的治疗中,依据本病的特点,非常重视脾肾不足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脾肾不足往往既是患者在慢性溃疡治疗中形成的后果,又会对慢性溃疡的愈合产生重要的影响,脾肾二脏之间,先后天相互滋生,为气血生化之源,病理上,脾与肾常常互为影响,互为因果,脾肾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生化无源则疮疡愈合无期慢性溃疡治疗关键在辨证准确,对脾肾不足的辨证,应包括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而治疗需要在准确辨证基础上内治、外治相结合,重视局部辨证与外用药物治疗是吕培文外科疮疡疾病治疗的重要特点,局部辨证既是对整体辨证的重要补充,也对我们的疮疡外治方法的选则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难治性溃疡 脾肾同治 整体辨证 局部辨证 内治 外治
下载PDF
吕培文辨证论治多形性红斑临床经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弦聪 吕培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5期23-24,共2页
我有幸成为吕老师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继承人,跟随吕老师侍诊学习,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故将吕老师治疗多形性红斑的经验整理如下。1对"多形性红斑"病名认识多形性红斑又称渗出性红斑。本病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节,青... 我有幸成为吕老师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继承人,跟随吕老师侍诊学习,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故将吕老师治疗多形性红斑的经验整理如下。1对"多形性红斑"病名认识多形性红斑又称渗出性红斑。本病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春秋季节,青年女性多见。皮疹呈多形性,好对称发生手足背及关节附近,易于复发。与中医学文献记述的"雁疮"、"猫眼疮"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红斑 名医经验 吕培文 中医药疗法 渗出性红斑 芙蓉膏
下载PDF
吕培文教授运用药对治疗中医外科疾病经验撷英
19
作者 李宇栋 吴承东 +4 位作者 许云霞 周仲伍 刘建乔 芦煜 吕培文(指导)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吕培文教授在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时,经常针对某些特定疾病、证候、症状、体征甚至是化验检查异常等,使用一些独具特色的药对,常常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吕培文教授临床常用的部分药对,在解析时多引用中医古籍和吕培文教授出... 吕培文教授在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时,经常针对某些特定疾病、证候、症状、体征甚至是化验检查异常等,使用一些独具特色的药对,常常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吕培文教授临床常用的部分药对,在解析时多引用中医古籍和吕培文教授出诊带徒过程中讲述的原话,通过中医理论阐释鸡血藤-首乌藤等十二组药对的功用主治、配伍特点、临证思考、药症对应、用法用量、使用技巧等经验,最后附以治疗疑难病(大动脉炎)的验案一则,进一步对吕培文教授乃至燕京中医外科学术流派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体系进行思考和整理,挖掘其临证时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培文 药对 中医外科疾病
原文传递
吕培文治疗乳腺癌术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加乐 张子辰 +2 位作者 陈雯 张董晓 吕培文(指导)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乳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皆应接受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常用的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均是通过抑制或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或增值的目的,体内激素水平被动下降会... 乳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皆应接受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常用的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剂均是通过抑制或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或增值的目的,体内激素水平被动下降会引发子宫内膜增厚、月经失调、潮热、阴道不适、乏力、失眠、肌肉关节痛等,这一系列不良反应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似,将其称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的范畴。吕培文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与气血失和、肝肾亏虚密切相关,在治疗时以调和气血、调补肝肾为主要治法,在遣药组方时,以“四藤二红”及五子衍宗丸为基础加减运用。从审证求因、本于气血,诸症丛生、责之肝肾,兼顾情志、气畅血调几方面探讨从调和气血、调补肝肾论治的理论依据。从治病求本、调和气血,调补肝肾、精血同调,调畅情志、疏肝理气几方面分析从调和气血、调补肝肾论治的遣药组方。结合临床验案对吕教授治疗乳腺癌术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围绝经期综合征 调和气血 调补肝肾 五子衍宗丸 名医经验 吕培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