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君臣父子”到“三纲”看古代学术思想的流变
1
作者 周玉萍 赵聪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2-66,共5页
孔子的君臣父子观所要表达的是正名思想,董仲舒的"纲常论"所要表达的是"相兼关系",汉章帝在白虎通会议上裁决的"三纲"思想,所要表达的是"从属关系",这个过程说明学术思想是伴随现实政治嬗变的... 孔子的君臣父子观所要表达的是正名思想,董仲舒的"纲常论"所要表达的是"相兼关系",汉章帝在白虎通会议上裁决的"三纲"思想,所要表达的是"从属关系",这个过程说明学术思想是伴随现实政治嬗变的。孔子的君臣父子中,每个人都有独立性,而董仲舒的"纲常论"开始向依附关系演变,到"三纲"时期,完全变成了依附关系。这个变化启示我们:学术繁荣和发展要以自由宽松的环境为前提,否则,学术思想就会演变成僵化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父子 三纲 皇权 学术争鸣
下载PDF
《论语》中孔子的君臣父子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尧 云国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75-77,共3页
君臣父子关系是儒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在这方面谈得比较多。本文拟从《论语》中孔子有关君臣父子关系的言论出发 ,从政治、人性、社会等多个方面重新审视孔子的君臣父子观。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君臣父子
下载PDF
对孔子“君君臣臣”思想的再审视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振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69-74,共6页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正名”思想的重要表述。考察孔子原意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要求君要行“君道”,强调的重点在“君”一方。今天所说的“君臣、父子、夫妇”尊卑等级思想并非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是后儒对孔子思想的过...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正名”思想的重要表述。考察孔子原意主要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要求君要行“君道”,强调的重点在“君”一方。今天所说的“君臣、父子、夫妇”尊卑等级思想并非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是后儒对孔子思想的过度阐释,是对孔子思想的偏离和歪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父子 孔子 正名 尊卑等级
下载PDF
应该有分析地对待孔子的忠君思想
4
作者 许凌云 《齐鲁学刊》 1985年第5期82-87,共6页
在孔子研究中,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意见比较的少了。然而,具体到对孔子忠君思想的研究上,情况却有些不同。一种意见认为,忠君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特殊利益,要对它进行彻底批判并与之彻底决裂。事实上,这是一种传统... 在孔子研究中,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意见比较的少了。然而,具体到对孔子忠君思想的研究上,情况却有些不同。一种意见认为,忠君是孔子思想中的糟粕,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特殊利益,要对它进行彻底批判并与之彻底决裂。事实上,这是一种传统的观点,我以为有加以重新探讨之必要。说到孔子的忠君思想,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想还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都是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态度去加以具体分析的,不必一下子就宣布“决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关系 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者 伦理道德思想 宗法制度 之义 新伦理 思想 君臣父子
下载PDF
儒家论人际关系的矛盾两重性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锦全 《中州学刊》 1987年第5期40-45,共6页
中国儒家从孔子开始思想上有个特点,就是着意研究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把人看成是群体分子,以伦理、政治为轴心,处理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术界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意见颇有分歧,我认... 中国儒家从孔子开始思想上有个特点,就是着意研究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把人看成是群体分子,以伦理、政治为轴心,处理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术界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意见颇有分歧,我认为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这种思想的两重性矛盾。下面谈点个人看法,以供讨论。 一 “仁”学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也是他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字在《论语》中出现最多,虽然涵义不尽相同,但总离不开有关“人”的界说。《中庸》说:“仁者,人也”。孔丘往往把“仁”作为人的完全人格的代名词。有完全人格的人,他称为“仁人”。由于“仁”的字形结构,许慎的《说文》解释为“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认为“仁”是“相人偶”之意,即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孔子的“仁”,从这个角度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臣父子 先秦儒家 孔子 平等要求 思想矛盾 孟子 仁者 正己正人
下载PDF
“三纲”源于法家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法贞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1期110-111,共2页
西汉董仲舒首次明确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①强调上下等级的绝对臣服关系。对这一维护封建专制的伦理教条,学术界多以为源自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不然。孔子固然没有、也不可能有取消君臣、贵贱之别... 西汉董仲舒首次明确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①强调上下等级的绝对臣服关系。对这一维护封建专制的伦理教条,学术界多以为源自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不然。孔子固然没有、也不可能有取消君臣、贵贱之别的思想,仍希望上下有分,等级有序。然而,他所理想的等级名分是在上者尊贤礼士、施泽于民;在下者安分守已、不犯上作乱。因此,在君臣、君民关系上,孔子首先强调的并不是臣民对君主的绝对盲从,而是君主对臣民的义务和责任。他要求为政从自身做起,国君必须“正身”。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②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董仲舒 封建专制 父为子纲 三纲 学术界 君臣父子 伦理 思想家
下载PDF
论佛教之“罪”在中国古代的法律化及其限度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东平 李勤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134,共9页
"罪"是佛教的重要观念,也是中国古代刑法史的主题之一。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差异,佛教之"罪"与中国古代法律也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伦理价值、功能取向以及惩罚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奠定了中... "罪"是佛教的重要观念,也是中国古代刑法史的主题之一。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颇有差异,佛教之"罪"与中国古代法律也有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伦理价值、功能取向以及惩罚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奠定了中国古代法律对佛教之"罪"吸收和排斥的基础。中国古代法律对佛教之"罪"的吸收区分普世性与特殊性,并分别对应普遍民众与佛教徒,权力配置、根本性伦理规范则构成这种吸收的限度。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法律对外来文明的吸收具有很强的模式选择性和包容的有限性,中华法系的一个动态特征可概括为"礼法一体的总体趋势,异域文明的有限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之“罪” 外来宗教 伦理法律化 君臣父子
下载PDF
文以明理与北宋理学──张耒文学思想再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湛芬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57-63,共7页
关键词 文学思想 文学批评 圆融和会 理学家 北宋 形式主义文风 正心诚意 张耒 欧阳修 君臣父子
下载PDF
论孔子维护礼的学说
9
作者 梁韦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5期11-15,共5页
礼是中国奴隶社会以国家政治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孔子在对历史与现实的礼制和政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不仅肯定了周礼是历史上最为美好完备的制度,而且把现实统治秩序混乱的原因归结为这种传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破坏,因而他认为... 礼是中国奴隶社会以国家政治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孔子在对历史与现实的礼制和政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不仅肯定了周礼是历史上最为美好完备的制度,而且把现实统治秩序混乱的原因归结为这种传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破坏,因而他认为只有坚持“为国以礼”的准则,即把礼作为处理各种政治关系和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的前提和依据,才能改善现实政治的状况,实现理想的政治。正是基于对礼在统治中的这种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孔子提出了一套维护这种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孔子政治学说的体系,也可以从中引出对于我们今天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统治者 秩序混乱 礼制 社会政治 政治学说 道德水平 统治阶级 培养 君臣父子
下载PDF
董仲舒编造“四条绳索”说商榷
10
作者 曹松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8年第5期65-67,共3页
毛泽东曾经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归纳为“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编织这“四条绳索”的始作俑者为谁?目前的一些专著和大学教材,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归罪于董仲舒。这种说法值得... 毛泽东曾经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归纳为“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编织这“四条绳索”的始作俑者为谁?目前的一些专著和大学教材,几乎都异口同声地归罪于董仲舒。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现略陈管见,以求教于同仁。一、在董仲舒之前,已形成“三纲”的雏形“三纲”是“四条绳索”中的前三条。人们一般把“三纲”称为“封建的宗法思想”,“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第十二)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三纲 宗法思想 伦理关系 荀子 孔子 韩非子 君臣父子 论语 相互尊重
下载PDF
略论朱熹的理气观
11
作者 刘兴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1-43,40,共4页
朱熹是我国宋代理学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对于朱熹的理气观,过去不少的学者都有论述,并且有不少的独到的见解。怎样准确地表述朱熹的理气观呢?我认为,朱熹的理气观,借用程颐的一句术语,应称为“体用一源”的理气观。
关键词 朱熹 理气观 太极图说 体用一源 阴阳 《朱子语类》 君臣父子 育万物 天地 形而下
下载PDF
玄学与诗
12
作者 程应镠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5期64-67,共4页
魏晋是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代表这个时代的思想为玄学。这个时代的诗深深受到玄学的影响。玄学是经学的反动。经学是两汉的统治思想。不论是今文经,或是古文经,讲的都是周公孔子之道,用魏晋人的话来说,都是名教。
关键词 玄学 统治思想 魏晋 今文经 古文经 司马氏 孔子 曹操 周公 君臣父子
下载PDF
太平天国伦理观试析
13
作者 夏春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9-14,共6页
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理论认为:上帝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故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们应胞与为怀。太平天国的政治敌手曾依据中国传统的礼义人伦大肆攻讦这一理论。曾国藩有云:“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 上帝教的“天下一家”理论认为:上帝是天下凡间大共之父,故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们应胞与为怀。太平天国的政治敌手曾依据中国传统的礼义人伦大肆攻讦这一理论。曾国藩有云:“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姐妹也”,认为这是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一旦扫地荡尽”。王珍亦云:“人有群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是天制定的,是大圣大贤所讲明的,从古到今,人人缺不得的,今长毛都称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洪秀全 礼治秩序 上帝教 政治伦理观 人伦关系 曾国藩 尊卑有序 君臣父子 宗教伦理
下载PDF
离形得似 借假修真——从“戏”字中管窥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艺术
14
作者 蒋建赟 《新疆艺术(汉文)》 2022年第3期46-51,共6页
“演千秋事尽是人间悲欢,扮满台角不离现世善恶”。中国戏曲源远流长,老祖宗以其无比智慧的方式把维系后世绵延之道理与方法融进一幕幕戏场之中。在这里有先圣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方式;有先哲对人际伦常的体察方式;有先贤对衣食住行的约定... “演千秋事尽是人间悲欢,扮满台角不离现世善恶”。中国戏曲源远流长,老祖宗以其无比智慧的方式把维系后世绵延之道理与方法融进一幕幕戏场之中。在这里有先圣对天地宇宙的认知方式;有先哲对人际伦常的体察方式;有先贤对衣食住行的约定方式;有先达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有天人合一的生存观;有君臣父子、忠信孝悌的伦理观,有恬淡无为的生活观,有含蓄朴素的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形得似 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国戏曲 生存观 生活观 天人合一 君臣父子 恬淡无为
下载PDF
神童機智應詩聯
15
作者 周臘生 《紫禁城》 1995年第1期49-50,共2页
知什麼時候能回來,要不,讓我替您寫寫看吧!” “你寫?你會寫信嗎?”老媽媽見他乳臭未乾,怕他弄髒了信紙,顯出猶豫的神色。 小文叙說幹就幹,見老媽媽不放心,乾脆自己找張紙,磨好墨,一本正經地寫了起來。稍加思索便將信的內容寫成了一首... 知什麼時候能回來,要不,讓我替您寫寫看吧!” “你寫?你會寫信嗎?”老媽媽見他乳臭未乾,怕他弄髒了信紙,顯出猶豫的神色。 小文叙說幹就幹,見老媽媽不放心,乾脆自己找張紙,磨好墨,一本正經地寫了起來。稍加思索便將信的內容寫成了一首詩: 字奉良人世德知, 昨夜三更降麟兒。 一家大小平安福, 速寄漿錢切莫遲。“良人”是舊社會妻子對丈夫的稱呼;“漿錢”,即調養費。 詩寫好了,再簽上老媽媽女兒的名字及寫信日期,寫好信封,高聲朗誦給老媽媽聽。老人家聽罷拍手叫好。這件事傳揚出去,鄕里都稱小文叙為“神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禅寺 一手好字 君臣父子 人之道 小家伙 小男孩 刺客 信封 良人 人人都
下载PDF
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释文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邵茗生 《文物》 1964年第11期23-24,共2页
北京市西郊八宝山新出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凡二阙,一阙稍残缺,一阙完整。我曾见到拓本,二阙上端都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隶书三行十一字,阳文。另有石两块,其一石正面刻"永元十七年四月卯令改为元兴元年其十月鲁工... 北京市西郊八宝山新出汉幽州书佐秦君石阙,凡二阙,一阙稍残缺,一阙完整。我曾见到拓本,二阙上端都刻"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隶书三行十一字,阳文。另有石两块,其一石正面刻"永元十七年四月卯令改为元兴元年其十月鲁工石巨宜造"隶书一行,四周有界线。左侧面上端刻"乌还哺母"隶书四字,四周有界线,好像碑额。下面隶书七行,四周亦有界线,文字剥蚀,不易辨认,姑就所知,释文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幽州 隶书 北京市 八宝山 神道 文字 石阙 君臣父子 所知
原文传递
《易传》:从自然秩序到社会秩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志跃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易传》是讲天道自然变化之书,建立起了一个宇宙生成图式,但《易传》的作者并不局限于天道之上,而是凭借着对天道真理的体认与领悟,作为人事社会活动,尤其是政治实践的出发点与指导性原则。并以之运用到战国末年的社会变革之中,... 《易传》是讲天道自然变化之书,建立起了一个宇宙生成图式,但《易传》的作者并不局限于天道之上,而是凭借着对天道真理的体认与领悟,作为人事社会活动,尤其是政治实践的出发点与指导性原则。并以之运用到战国末年的社会变革之中,指出了这种变革的合理性根据,为重建政治秩序与社会安定划策出谋。《易传》的作者认为合理的社会性存在只有在得之于自然大道,又顺应民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种合理性社会存在以宗法精神为核心内容,反映了儒学礼乐文明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社会秩序 自然秩序 生成图式 指导性原则 君臣父子 社会变革 社会理想 政治实践 政治秩序
原文传递
儒法互补
18
作者 李锦全 谷风 《哲学动态》 1988年第7期18-18,共1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存在着儒道互补、儒释互补,而且存在着儒法互补。儒家是要“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法家则要“正君臣上下之分”,两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手段和途径不同而己,即所谓“同归而殊途”。儒家标榜仁政和德治。
关键词 儒法互补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君臣父子 儒道互补 法家 血缘伦理 德治 仁政 儒释
原文传递
文言文阅读
19
作者 白丽梅 《中学生百科(阅读写作)》 2005年第18期12-14,共3页
赵逵字庄叔,其先秦人,家于资州。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巨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绍兴二十年,类省奏名,明年对策,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时秦桧意有所属,而逵独当帝意,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 秦桧 二十年 古人 皇帝 君臣父子 考试 绍兴 对策 当代
原文传递
记忆的丧失
20
作者 陈保平 《书城》 2000年第10期1-1,共1页
走了一趟成阳,很想写点什么,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词句。留在脑子里的,大多是陈旧的印象,文明的衰弱有时竟也难以遏制。想当年,八百里秦川"此所谓天府"(《战国策·秦策一》),大片良田沃土,连天城墙宫殿,成阳古都,气势磅礴,渭... 走了一趟成阳,很想写点什么,只是找不到合适的词句。留在脑子里的,大多是陈旧的印象,文明的衰弱有时竟也难以遏制。想当年,八百里秦川"此所谓天府"(《战国策·秦策一》),大片良田沃土,连天城墙宫殿,成阳古都,气势磅礴,渭河两岸,何等富饶,为何数千年来节节败退,到如今又成了需要重新开发的西部。与友人谈历史、谈制度、谈文化,似乎都不足以究其原因。单看历朝历代君臣父子的生活方式:住的木结构屋子,烧的一日三餐柴火,葬的一人一具棺木,这一项就足以使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颤栗——植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 生活方式 君臣父子 战国策 木结构 植被破坏 丧失 咸阳 古都 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