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丁燕玲 刘欣欣 +1 位作者 马铭泽 任万华 《医药前沿》 2023年第5期1-4,9,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22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诊治的57例PA-HSOS患者。根据随访情况分为死亡组(n=17)和存活组(n=4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模型。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22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诊治的57例PA-HSOS患者。根据随访情况分为死亡组(n=17)和存活组(n=4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确定影响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将其与肝脏储备功能(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相比较,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肌酐(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PTA联合CR(PTA-CR)可用于预测PA-HSOS患者的临床结局。结论:PTA、CR为PA-HSO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PA-HSOS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建立的PTA-CR模型拟合度较好,可用于临床早期识别潜在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生物碱 肝窦阻塞综合征 预后 菊三七
下载PDF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诸葛宇征 王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617-620,共4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一种以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为主要靶点的血管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门静脉高压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1...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一种以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为主要靶点的血管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门静脉高压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1]。肝脏活检典型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以腺泡Ⅲ区肝窦淤血、扩张,内皮细胞脱落阻塞血窦为最显著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吡咯生物碱 进展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与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作鹏 刘贞利 +3 位作者 林伟 刘义荣 柳雅立 张晶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13期1949-1952,1955,共5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从而引起肝内瘀血、肝损伤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在国外引起HSOS最常见的原...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从而引起肝内瘀血、肝损伤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在国外引起HSOS最常见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2015年,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协会(EBMT)颁布了HSCT相关的HSOS诊疗指南,2016年发布了新的诊断标准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在其他的指南中也有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静脉 综合征 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 干细胞移植 吡咯生物碱
下载PDF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文成 李琰 常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2-964,共3页
吡咯生物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原因为摄入了含吡咯生物碱的中草药或食品。从药物因素、宿主因素、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吡咯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发... 吡咯生物碱诱导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主要原因为摄入了含吡咯生物碱的中草药或食品。从药物因素、宿主因素、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吡咯生物碱及其代谢产物参与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认为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且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病理过程 吡咯生物碱
下载PDF
43例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楠 李江 谢琴秀 《安徽医学》 2020年第7期797-800,共4页
目的总结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临床特点,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 目的总结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临床特点,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概率,应用对数秩检验比较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常见临床表现为腹胀(93.0%)、腹痛(32.6%)、肝大(25.6%),36例(83.7%)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41例(95.3%)患者糖类抗原125升高明显。使用抗凝剂后70.8%的患者病情改善,优于未使用抗凝剂的57.9%;序贯外科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对抗凝无应答患者的预后,总改善率达91.7%。结论PA-HSOS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凝血功能异常抗、糖类抗原125明显升高,凝序贯外科治疗可显著改善PA-HSOS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吡咯生物碱导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露露 孙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6-99,共4页
近年来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HSOS的病因国内外差异较大,欧美报道的HSOS大多发生在骨髓造血肝细胞移植预处理后,而国内报道以服用含吡咯生物碱(PA)的中草药居多。PA的代谢物吡咯-蛋白质加合物(PPA)是导致肝窦内皮细胞(... 近年来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发病率逐年升高。HSOS的病因国内外差异较大,欧美报道的HSOS大多发生在骨髓造血肝细胞移植预处理后,而国内报道以服用含吡咯生物碱(PA)的中草药居多。PA的代谢物吡咯-蛋白质加合物(PPA)是导致肝窦内皮细胞(HSEC)损伤的主要因素,进而可导致HSOS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表现。该文主要介绍了PA导致的HSO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吡咯生物碱 诊治
下载PDF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特征
7
作者 吴凡 甘洪颖 +3 位作者 吴杰 张姮 程良斌 郑丹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特征,为PA-HSOS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例PA-HSOS予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IPS治疗... 目的:观察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特征,为PA-HSOS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例PA-HSOS予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IPS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腹部增强CT影像DSA下门静脉系统图像,明确PAHSOS患者的DSA图像特征。结果:PA-HSO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但是肝损伤程度较轻;PA-HSOS患者增强CT多见肝脏肿大、密度不均一、实质强化不均匀,脾脏不肿大,腹水,门静脉不宽,胃冠状静脉未见明显显示或纤细。而肝硬化患者肝脏多见体积明显缩小,肝脏实质强化均匀,门静脉明显增宽,胃冠状静脉可见。PA-HSOS患者DSA下门静脉未见明显增宽,门静脉呈枯树枝样改变,细小末梢未见明显显示,肝内门静脉未见节段性扩张,胃冠状静脉未见显示或者纤细。而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显著增宽,肝内门静脉节段性扩张,门静脉末梢可见显影,胃冠状静脉明显可见,脾静脉迂曲。结论:PA-HSOS患者DSA下门静脉未见明显增宽,细小末梢未见明显显示,肝内门静脉呈枯树枝样改变,门静脉未见节段性扩张,胃冠状静脉未见显示或者纤细,是PA-HSOS患者的一个特异征象,DSA下门静脉系统图像特征将为PA-HSOS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建伟 逄菲 王青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93-595,共3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一种少见的肝血管疾病。国内报道大多因服用含有吡咯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PA)的中草药所致,以土三七为代表。该病与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一种少见的肝血管疾病。国内报道大多因服用含有吡咯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PA)的中草药所致,以土三七为代表。该病与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且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BCS。本文对1例险些误诊为BCS的HS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生物碱 肝窦阻塞综合征 布加综合征
下载PDF
海洋生物海绵中溴吡咯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荔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600-607,共8页
海洋生物海绵是海洋中最简单的动物,从海绵中分离纯化出的溴吡咯生物碱,是众多海洋学家和天然药物学家的研究对象,在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将对近年来海洋生物海绵中的溴吡咯生物碱在提取分离和合成方... 海洋生物海绵是海洋中最简单的动物,从海绵中分离纯化出的溴吡咯生物碱,是众多海洋学家和天然药物学家的研究对象,在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将对近年来海洋生物海绵中的溴吡咯生物碱在提取分离和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吡咯生物碱 分离 合成
下载PDF
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残留量检测方法及研究现状
10
作者 焦艳娜 彭梦香 +4 位作者 梁香 毛宪 肖中宁 曾亮 刘仲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12-20,共9页
综述了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学方法、色谱分析法等,并总结了国内外茶叶中PAs残留研究现状,分析了茶叶中PAs的毒性作用以及国内外关于PAs的限量标准。... 综述了茶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比色法、毛细管电泳法、免疫学方法、色谱分析法等,并总结了国内外茶叶中PAs残留研究现状,分析了茶叶中PAs的毒性作用以及国内外关于PAs的限量标准。我国目前尚缺乏茶叶中PAs的检测标准,迫切需要制定与欧盟规定相符的21种PAs的检测标准,并展开茶叶PAs污染水平监测与风险评估研究,为确保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积极应对欧盟贸易壁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残留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吡咯生物碱相关儿童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
11
作者 米明冉 宫幼喆 +1 位作者 金萌 钟雪梅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573-575,共3页
患儿,男,7岁。主诉“纳差10余天,发现转氨酶升高伴腹部膨隆6 d”入院,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及大量腹水,腹水性质为漏出液;腹部CT检查提示肝密度不均;肝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征象,三支肝静脉狭窄,腹水;实验室检查除外感染、免... 患儿,男,7岁。主诉“纳差10余天,发现转氨酶升高伴腹部膨隆6 d”入院,临床表现为腹胀、肝区疼痛及大量腹水,腹水性质为漏出液;腹部CT检查提示肝密度不均;肝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征象,三支肝静脉狭窄,腹水;实验室检查除外感染、免疫及肿瘤等病因;结合患儿既往有服用土三七史,诊断吡咯生物碱所致的肝窦阻塞综合征,予对症及低分子量肝素、华法林、去纤苷,抗凝治疗2周,复查肝血管超声提示三支肝静脉狭窄,腹水缓解不明显,最终选择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术后1周,腹水基本消失。术后随访半年,无腹水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吡咯生物碱 腹水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下载PDF
儿童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侯少刚 赵瑞芹 +4 位作者 张莉 李荣品 贾霄云 王琢琳 付海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859-1861,共3页
目的报道1例儿童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增强CT表现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患儿有明确的吡咯生物碱(PA)摄入史,主要表... 目的报道1例儿童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PA-HSOS)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腹部增强CT表现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患儿有明确的吡咯生物碱(PA)摄入史,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水、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腹部CT显示肝脾大,肝弥漫性异常密度,肝血管强化异常,腹水;肝组织病理显示肝窦高度扩张,淤血,并相互贯通呈血池样,挤压肝板,部分汇管区静脉不规则扩张;给予熊去氧胆酸、呋塞米、螺内酯、白蛋白治疗,患儿腹水消退,肝功能正常,继续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4个月,复查肝功能正常,腹部CT示肝脏原有多发低密度伴不均匀强化好转。结论有明确的土三七摄入史,临床表现为肝大、腹水,肝功能异常患者,需警惕肝窦阻塞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吡咯生物碱
原文传递
西沙海绵Phakellia sp.溴代吡咯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3
作者 刘坤 张文泽 +1 位作者 唐旭利 李国强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对采自西沙群岛的海绵样品Phakellia sp.进行溴代吡咯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海绵样品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综合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 目的对采自西沙群岛的海绵样品Phakellia sp.进行溴代吡咯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中压制备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海绵样品浸膏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综合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通过与已知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绵Phakellia sp.中分离鉴定得到10个溴代吡咯生物碱,分别为4-bromo-1H-pyrrole-3-carbamide(1)、4-bromopyrrole-2-carboxylicacid(2)、4,5-dibromo-2-pyrrolicacid(3)、bromopyrrole alkaloid(4)、N-(4,5-二溴-2-吡咯甲酰基)-乙酸甲酯(5)、N-(4-溴-2-吡咯甲酰基)-β-丙氨酸甲酯(6)、N-(4,5-二溴-2-吡咯甲酰基)-β-丙氨酸甲酯(7)、mukanadin B(8)、9-hydroxy derivative of mukanadin B(9)、mukanadin D(10)。结论从西沙海绵Phakellia sp.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的溴代吡咯生物碱,其中化合物5、6、7为新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kellia sp. 溴代吡咯生物碱 次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苍术麸炒前后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含量变化研究
14
作者 昝珂 周颖 +5 位作者 陈翠玲 王莹 李耀磊 金红宇 左甜甜 马双成 《中国药事》 CAS 202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建立苍术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麸炒前后5个PAs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MS/MS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体积比为11∶89),恒... 目的:建立苍术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麸炒前后5个PAs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MS/MS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体积比为11∶89),恒流洗脱,流速0.30 mL·min^(-1),进样体积1μL;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以标准曲线法计算含量。结果:3批苍术经过麸炒后,PAs总量从188.74~254.64μg·kg^(-1)下降到101.74~135.36μg·kg^(-1);野百合碱从25.35~52.18μg·kg^(-1)下降到23.25~37.41μg·kg^(-1);氮氧化野百合碱从25.12~40.22μg·kg^(-1)下降到6.98~18.23μg·kg^(-1);克氏千里光碱从11.64~36.25μg·kg^(-1)下降到3.64~12.85μg·kg^(-1);蓝蓟定从37.52~85.32μg·kg^(-1)下降到32.41~38.25μg·kg^(-1);氮氧化蓝蓟定从26.96~74.21μg·kg^(-1)下降到11.82~26.37μg·k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苍术中PAs的测定。麸炒后PAs总量和单个含量均有降低,阐明了苍术麸炒解毒的科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麸炒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茶叶中21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静宜 冯超 +5 位作者 陈宇航 徐骞 林元杰 乐孙阳 卢大胜 邱歆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1-1356,共6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同时检测茶叶中21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05 mol/L硫酸提取,固相萃取法净化,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150 mm×3.0 mm×2.6µm)分离,以甲醇-0.1%甲酸水作为流动...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同时检测茶叶中21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05 mol/L硫酸提取,固相萃取法净化,Phenomenex Kinetex F5色谱柱(150 mm×3.0 mm×2.6µm)分离,以甲醇-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种PAs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50),方法检出限(LOD)为0.3~1.0µ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72.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0%~9.8%。将该方法用于市售茶叶样品的检测,有5件样品检出PAs,总含量在1.8~85µg/kg之间。所建立的方法高效、稳定,可同时实现21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茶叶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金丝桃苷改善吡咯里西啶生物碱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徐婕 陈依琳 +6 位作者 阮德清 张雨萌 王汛江 丁丽丽 王峥涛 熊爱珍 杨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80-87,共8页
目的明确金丝桃苷对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PAs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 目的明确金丝桃苷对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以及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PAs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6 h、30 h后金丝桃苷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0、40、80 mg/kg金丝桃苷各1次,造模48 h后,收集血清、肝脏、回肠、粪便。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汁酸(TBA)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测定小鼠血清、肝脏、回肠、粪便中胆汁酸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法尼酯X受体(Fxr)、小异源二聚体伴侣(Shp)、胆盐输出泵(Bsep)、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甾醇-12α-羟化酶(Cyp8b1)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A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同时伴有肝窦淤血;与模型组比较,金丝桃苷各剂量组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A水平显著降低(P<0.05),金丝桃苷中、高剂量组未见明显肝细胞坏死及肝窦淤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胆汁酸代谢异常,小鼠肝脏Fxr、Shp、Bsep、Cyp7a1、Cyp8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丝桃苷中剂量组胆汁酸稳态失衡有所改善,小鼠肝脏Fxr、Shp、Bsep、Cyp7a1、Cyp8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金丝桃苷可改善PA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与调控胆汁酸相关基因、维护胆汁酸稳态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金丝桃苷 胆汁酸 小鼠模型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食物源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污染水平、检测技术及加工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慧 穆同娜 +2 位作者 林立 耿健强 姜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92-403,共12页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天然毒素,其中大部分不饱和型PAs及其氮氧化物(Pyrrolizidine alkaloid N-oxides,PANOs)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通过膳食补充剂或食物链的形式进行传递从而威...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天然毒素,其中大部分不饱和型PAs及其氮氧化物(Pyrrolizidine alkaloid N-oxides,PANOs)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并可通过膳食补充剂或食物链的形式进行传递从而威胁人类健康。PAs已被发现广泛存在于茶叶、蜂蜜等多种食品基质中,其污染成为令人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鉴于此,本文详尽梳理了不同国家不同食品基质中PAs的污染水平与可能的污染路径,综述了近年来PAs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不同食品加工技术或烹饪制备对PAs污染物稳定性的影响,旨在为食品中PAs的检测研究、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提供警示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天然毒素 分析方法 食品加工
下载PDF
清热散结片/胶囊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识别与定量分析
18
作者 朱颖 曹玉 +1 位作者 史达 刘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对清热散结片和胶囊中的8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进行识别和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0.1%甲酸水溶液-甲醇(6:4)混合溶液超声提取后,加野百合碱作为内标;以甲醇与含0.1%甲酸和5 mmol·L^(-1)甲...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对清热散结片和胶囊中的8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进行识别和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0.1%甲酸水溶液-甲醇(6:4)混合溶液超声提取后,加野百合碱作为内标;以甲醇与含0.1%甲酸和5 mmol·L^(-1)甲酸铵的混合溶液作为流动相,C 18柱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动态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分析,内标曲线法定量。结果8种PAs在1~1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4~0.39 ng·mL^(-1),加样回收率在89.9%~107.7%,且RSD1.6%~4.7%,方法学考察结果满意。样品中检出了4种PAs(阿多尼弗林碱、千里光宁、千里光菲林、克氏千里光碱),后3种为该类制剂中首次检出并报道。PAs总检出量为每粒(片)8.48~61.82μg,按说明书服用量计算,日摄入量为96.2~1483.7μg。结论清热散结片与胶囊中检出多种PAs,且总检出量与算得的日摄入量较高,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有必要对这两种制剂中的PAs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散结片 清热散结胶囊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定量分析
下载PDF
白背三七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及风险评价
19
作者 李立 罗轶 +2 位作者 李丽莉 蒋湘 黄燕红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1-36,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白背三七中芝麻菜叶千里光碱-N-氧化物、春千里光碱、野百合碱、春千里光碱-N-氧化物、倒千里光碱、千里光菲灵碱...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白背三七中芝麻菜叶千里光碱-N-氧化物、春千里光碱、野百合碱、春千里光碱-N-氧化物、倒千里光碱、千里光菲灵碱和千里光宁碱的含量,依据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初步风险评价。方法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150 mm×3.0 mm,2.7μm),流动相A为1 mL·L^(-1)甲酸和5.0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B为1 mL·L^(-1)甲酸的甲醇,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模式监测。结果7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9.31%~92.16%,RSD值为2.02%~3.48%。5批白背三七样品中倒千里光碱的含量范围为158.76~1714.89μg·kg^(-1)。结论建立的UPLC-MS/MS法稳定可行,可为白背三七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三七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风险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海绵Axinella verrucosa中溴吡咯生物碱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尚 李海花 +2 位作者 王道亮 Belma Konuklugil 刘红兵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海绵Axinella verrucosa中的溴吡咯生物碱,并进行体外免疫活性评价。方法利用减压柱层析、Seph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体外脾淋巴细胞增... 目的分离鉴定海绵Axinella verrucosa中的溴吡咯生物碱,并进行体外免疫活性评价。方法利用减压柱层析、Seph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评价化合物的免疫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溴吡咯生物碱,分别鉴定为hymenidin(1)、stevensine(2)、4-bromopyrrole-2-carboxylic acid(3)、4,5-dibromopyrrole-2-carboxylic acid(4)和3,5-dibromo-2-pyrrolecarboxylic acid(5)。化合物1能够增强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化合物2能够增强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种中分到,5为首次从该属中鉴定。化合物1和2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Axinella verrucosa 吡咯生物碱 免疫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