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6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单元剩余油识别与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雪 罗洪飞 张进 《复杂油气藏》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高邮凹陷ZW油田垛一段6号砂层组为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开发后期仍存在局部剩余油富集。为定量识别和描述剩余油富集区域,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化验数据、测井等资料的深入分析,结合研究区66... 高邮凹陷ZW油田垛一段6号砂层组为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开发单元,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开发后期仍存在局部剩余油富集。为定量识别和描述剩余油富集区域,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化验数据、测井等资料的深入分析,结合研究区66口井测井曲线特征、钻井取心资料及生产动态的综合评价,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微构造高点和小断层遮挡处剩余油较富集;纵向上正韵律控制的小层顶部剩余油富集程度较低,但整体物性较为一致,因此韵律影响作用有限;物性稍差储层与隔夹层是控制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最主要地质因素,在上有隔层、下有夹层的配置下,两者在平面上的展布区域即为剩余油有利挖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采出程度 剩余油分布 微构造 正韵律 隔夹层
下载PDF
高含水高温油藏W/O型乳化剂OB-2性能评价及驱油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蒲万芬 梅子来 +3 位作者 杨洋 王铎 沈超 陈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针对如何在水驱后进一步开发高含水高温油藏,提出了一种表面活性剂就地乳化驱油技术,对油包水(W/O)型乳化剂OB-2体系进行了乳化特性评价及乳状液驱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增大,乳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对于X油藏原油,乳化剂... 针对如何在水驱后进一步开发高含水高温油藏,提出了一种表面活性剂就地乳化驱油技术,对油包水(W/O)型乳化剂OB-2体系进行了乳化特性评价及乳状液驱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增大,乳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对于X油藏原油,乳化剂最佳浓度为0.3wt%,在此浓度下,油水界面张力可降低至10-2m N/m数量级;在水油体积比低于7∶3时,乳化剂OB-2可促使油水两相完全乳化,形成高黏度的W/O型乳液,其中,水油体积比为7∶3时乳液黏度最大,增黏率高达370%。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均质条件下,水驱后注入0.3PV乳化剂OB-2体系,可提高原油采收率达26.15%;非均质条件下,该乳化体系可在级差低于7.6时表现出良好的流度控制及非均质调控能力,扩大波及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油包水型乳化剂 就地乳化驱油 非均质性调控
下载PDF
用于高含水高含盐原油的破乳剂的实验室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倩 戴泽青 葛圣才 《山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9期38-41,共4页
通过考察高含盐、高含水原油的电脱盐现状及存在问题,影响电脱盐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原油性质、电脱盐的注水量、破乳剂型号、油水混合强度、脱盐温度、电场强度等。本文通过调整破乳剂及电脱盐温度等措施提高脱盐率,改善脱盐效果。
关键词 含盐含水原油 破乳剂 常减压蒸馏 电脱盐
下载PDF
龙一联原油出脱含水高原因分析及技术对策
4
作者 梁建 《清洗世界》 CAS 2020年第10期121-122,共2页
原油脱水含水率直接影响外输原油质量.本文针对龙一联原油脱水含水率高问题,开展一系列影响因素排查分析,包括药剂质量、沉降时间、脱水温度、操作质量等,确定沉降时间不足是导致出脱含水超标主要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现场实施效... 原油脱水含水率直接影响外输原油质量.本文针对龙一联原油脱水含水率高问题,开展一系列影响因素排查分析,包括药剂质量、沉降时间、脱水温度、操作质量等,确定沉降时间不足是导致出脱含水超标主要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现场实施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脱水 含水 技术对策
下载PDF
简析脱硫石膏含水高的成因
5
作者 郑小军 安永峰 +3 位作者 冯晓滨 亢俐俐 贾春临 张新军 《大氮肥》 CAS 201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介绍烟气脱硫装置的基本情况,分析认为石膏脱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石膏含水量过高、脱水困难。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确保烟气脱硫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 烟气脱硫装置 石膏脱水 含水 脱水困难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及工程实践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 针对胜利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在科学、技术、管理、工程四个角度面临的开发矛盾,以渤76块为典型单元,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具体对策分析,构建了“适、专、快、集”的老油田化学驱综合治理新方法。“适”指在老油田科学开发方式转化上,构建不同油藏类型老油田化学驱最佳介入时机模型,提出了在含水率相对较低的阶段,是适合化学驱的有利时机,高效开发方式需“适”介入。“专”指在老油田开发技术应用上,改变传统聚合物先溶解后注入的开发思路,研制可控相转化聚合物,使聚合物先注入后溶解,解决炮眼剪切降解的难题,提高油水流度控制能力,老油田开发矛盾需“专”治理。“快”指在老油田综合管理模式上,改变传统方式,即矿场提问题、研究院设计方案、化工厂生产驱油剂的“串联”管理模式,提出充分发挥矿场、研究院、生产厂三方优势的“并联”管理模式,形成针对单一油藏的产品工业化工艺包以及产业化落地方案,老油田开发技术实现“快”转化。“集”指在老油田工程应用实践上,打破老油田化学驱地面大规模建站的工程工艺模式,采用集约化撬装配注设备,实现老油田化学驱的集约快速配注,老油田工程工艺实现“集”应用。运用上述方法,在胜利油田渤76块综合含水率上升初期,实施由水驱转为可控相转化聚合物驱,实施后一年即见到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单井日产油水平增加8.6t/d,综合含水率降低3.1%,验证了综合治理模式的可行性,为高含水老油田化学驱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老油田 质量发展 综合治理新方法 采收率 工程实践
下载PDF
高含水油井关停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研究
7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3-511,共9页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 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油滴状和柱状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立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要敏感因素,并建立了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及再富集时间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驱替压差时,储层渗透率为影响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控因素;当储层渗透率一定,驱替压差的增大和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增大;同一注采井距位置处的小油滴距离孔隙中滞留柱状剩余油越近,聚集过程中剩余油再富集时间越长,但数值上增加不多。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潜力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油井 剩余油 再富集速度 敏感因素 储层渗透率
下载PDF
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微观模拟
8
作者 孔维军 李立峰 +4 位作者 张建宁 苏书震 师国记 黄耀 张美丹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 基于微观可视化光刻玻璃模型,从微观角度定性、定量研究了断块油藏高含水井关井后剩余油再动用运移规律,并开展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后关井期间剩余油再动用类型主要为滴状、柱状和簇状。关井期间剩余油会沿模型倾斜方向向高部位运移聚集,有利于后续水驱阶段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地层倾角的增大、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剩余油再动用;关井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剩余油向高部位采出端接近聚集;后续水驱阶段注入速度的增大会增加波及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断块油藏 剩余油再动用 运移规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轮式动态模拟仪在高含水期原油不加热集输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晶 姜怀 +3 位作者 洪小平 刘杨 张超 黄凯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51-55,共5页
随着不断深入开发,油田集油管线内产液的流变性逐渐转变为高含水期“水包油”为主的流态,因而管道内的流动条件得以改善。通过前期开展的季节性停掺冷输试验证实,高含水期集输进站温度可以接近凝固点甚至低于凝固点。因此提出利用临界... 随着不断深入开发,油田集油管线内产液的流变性逐渐转变为高含水期“水包油”为主的流态,因而管道内的流动条件得以改善。通过前期开展的季节性停掺冷输试验证实,高含水期集输进站温度可以接近凝固点甚至低于凝固点。因此提出利用临界粘壁温度作为采油井不加热集输边界条件,并利用轮式动态模拟分析仪测试单井临界粘壁温度,指导采油井平稳集输,应用后实现措施节气219.6×10^(4)m^(3),节电73.4×10^(4)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凝固点 轮式动态模拟分析 临界粘壁温度 不加热集输
下载PDF
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效果评价及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开发效果,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采井与合采井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区及纵向上的产出效果,以及合采井层间含气性差异对合采井... 为了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开发效果,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单采井与合采井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区及纵向上的产出效果,以及合采井层间含气性差异对合采井产出的影响,明确了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井的开发效果及层间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井具有初期压力高、产量高的特征,但整体开发效果与气藏含气性或产水情况有相关性;②通过参数对比分析,合采井生产层产出效果与产层物性、含气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产层之间的含气性差异也会影响合采开发效果;③合采井稳定生产临界携液(携泡)流量与气井水气比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认为:①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井初期压力、产量较高,但在低含气饱和度(高水气比)区域合采井整体开发效果较差,同时气田合采井随着开发时间的推移纵向上层间的产出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②合采气井生产层物性、含气性越好,生产层的产出效果越好,且以物性条件为主导,但在较大的层间含气性差异下,合采井层间易发生严重的气液倒灌使得整体开发效果变差;③合采气井水气比越高,稳定生产临界携液(携泡)流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致密含水气藏 合采气井 效果评价 产出影响因素
下载PDF
姬塬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有效动用研究
11
作者 张卫刚 张晓明 +1 位作者 邹焰 吴勤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01-105,共5页
姬塬油田罗*区长4+5、长6油藏经过近15年的规模开发,综合含水61.8%,已进入高含水前期,地质储量采油速度低,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低,油藏开发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整体采液采油指数下降,水驱不均加剧,多个小层见水且来水方向不明,井筒... 姬塬油田罗*区长4+5、长6油藏经过近15年的规模开发,综合含水61.8%,已进入高含水前期,地质储量采油速度低,地质储量采出程度低,油藏开发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整体采液采油指数下降,水驱不均加剧,多个小层见水且来水方向不明,井筒状况变差,控水稳油难度加大。在储层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宏观、微观裂缝分布规律分析,认为该区块剩余油主要位于长61^(1)、长4+52^(1)、长4+52^(2);并围绕井间剩余型、动用不完善型、驱替突进型、裂缝侧向型等四种剩余油类型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案。通过成果应用预测纯老井年对年自然递减将下降0.8个百分点,为支撑油藏中含水阶段持续稳产提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含水前期 “双低”油藏 砂体刻画 剩余油
下载PDF
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该盆地北缘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地质条件、储集层改造对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的影响,指出了该类合采气...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致密高含水气藏合采气井层间干扰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同类型气藏合采气井高效开发,以该盆地北缘东胜气田致密高含水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储集层地质条件、储集层改造对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的影响,指出了该类合采气井层间干扰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合采井各产层段贡献率主要受各产层段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控制,其产层段孔隙度占主导地位;(2)储层压裂改造对于提高气井产量具有较大的作用,但对合采井各产层段的贡献率却很小;(3)对于致密高含水气藏而言,含气饱和度是合采井产层段贡献率及层间干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4)合采井各产层段之间的孔隙度级差、渗透率级差及含气饱和度级差直接影响着合采井层间干扰程度。结论认为:(1)合采井产层段的孔隙度越大、渗透性越好、含气饱和度越高,则产层段的产量贡献率越大;(2)合采井孔隙度、渗透率及含气饱和度3个参数的级差越大,层间干扰程度越大,当孔隙度级差大于1.248或渗透率级差大于2.69或含气饱和度级差大于1.22时,合采井层间干扰已经非常严重,亟需开展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 东胜气田 致密含水气藏 合采气井 层间干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CO_(2)人工气顶驱油-封存适宜条件研究
13
作者 王军 邱伟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63,共8页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常富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厚油层顶部,井网控制不到的问题,利用油藏自身特点注CO_(2)形成气顶驱,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并实现CO_(2)封存,但什么样的油藏适宜开展气顶驱尚待研究。通过剖析典型高含水油...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后,剩余油常富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厚油层顶部,井网控制不到的问题,利用油藏自身特点注CO_(2)形成气顶驱,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并实现CO_(2)封存,但什么样的油藏适宜开展气顶驱尚待研究。通过剖析典型高含水油藏CO_(2)气顶驱见效特征,分析气顶驱油过程中油气界面移动规律,结合数值模拟、物理模拟,以提高采收率幅度、换油率、到达极限气油比时间、存气率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研究地层倾角、原油密度、黏度、油藏封闭性、渗透率、水动力强弱等相关参数对CO_(2)气顶驱油-封存效果的影响。按照到达极限气油比时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大小,评价各参数对驱油--封存效果的影响程度,确定高含水期油藏的CO_(2)气顶驱油-封存筛选条件主要受油藏封闭性、地层倾角、原油黏度、油层渗透率及厚度影响,为拓展CO_(2)驱应用范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CO_(2)人工气顶 敏感性因素 地层倾角 水动力强弱 存气率
下载PDF
泡沫堵水技术在高含水油田研究应用
14
作者 李立冬 梁拓 《中国科技信息》 2024年第10期93-96,共4页
目前,海上油田多采用大段防砂和强注强采的开发模式以满足“少井高产”技术需求,但经过长期强注强采,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因素,导致部分生产井防砂段内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以渤海... 目前,海上油田多采用大段防砂和强注强采的开发模式以满足“少井高产”技术需求,但经过长期强注强采,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度比大等因素,导致部分生产井防砂段内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以渤海油田为例,目前含水率高于80%的井占生产井总量的比例高达39.9%,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迫在眉睫。现有油井堵控水方法主要分为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但机械堵水只能解决层间矛盾,且作业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因此一般以化学堵水手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堵水 机械堵水 层间矛盾 渤海油田 含水油田 产量递减 海上油田 堵水技术
下载PDF
环保絮凝剂对高黏粒高含水废弃泥浆絮沉性能影响
15
作者 王恩成 《天津建设科技》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为了使公路工程结构基础施工中含水废浆快脱水,对钻孔灌注桩工程废浆展开一系列量筒沉积试验,研究不同絮凝剂种类及填加量下废弃泥浆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加入有机絮凝剂将显著加快工程废浆中固相絮沉速度;与有机絮凝剂相比,添加无机... 为了使公路工程结构基础施工中含水废浆快脱水,对钻孔灌注桩工程废浆展开一系列量筒沉积试验,研究不同絮凝剂种类及填加量下废弃泥浆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加入有机絮凝剂将显著加快工程废浆中固相絮沉速度;与有机絮凝剂相比,添加无机絮凝剂引起的工程废浆絮凝沉积层厚度在相同时间内相对较小;自主配制环保型絮凝剂仅在0.02%加量时可使废浆的剩余浊度下降至10 FTU,可有效包裹、桥联固相颗粒,絮凝效果优于常用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与复合絮凝剂(CaCl_(2)+AMAP)的脱水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絮凝剂 建筑工程 含水高黏粒泥浆 脱水性能
下载PDF
东胜气田独贵气区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合理工作制度
16
作者 李阳 成双华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16-22,28,共8页
为了有效支撑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独贵气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高含水致密砂岩气井不同水气比条件下产出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力敏感及生产压差对气井产出的影响,评价了不同配产工作制度下气井的产出效果... 为了有效支撑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独贵气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高含水致密砂岩气井不同水气比条件下产出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应力敏感及生产压差对气井产出的影响,评价了不同配产工作制度下气井的产出效果,提出了气井差异化配产方案及压降速率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气藏储层孔喉组合以微孔细喉为主,具有低孔隙度—特低孔隙度、致密低渗透及强非均质性的特征;②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开发效果受产水量影响较大,气井水气比越高,产气量递减越大、压降速率越快、弹性产率越低;③随着生产压差不断扩大,造成部分毛细管水和束缚水膜变成可动水,气井产水量增加,弹性产率变低,累计产气量减小,稳产难度增大,开发效果变差。结论认为:①对于衰竭式开发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控制气井的配产和压降速率是延长气井稳产期、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重要手段;②所建立的高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差异化配产方案和气井压降速率控制图版在生产实践中证明符合率达到87.5%,可推广应用于同类型气藏的开发开采,更好地指导气井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气田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 含水致密砂岩气藏 产出特征 影响因素 工作制度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吉涛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剩余油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剩余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密度、井网模式、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生产动态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测试方法等,各种方法的研究目的和适用条件不同,测试结果反映不同位置、不同尺度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总体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的特征,剩余油微观分布呈现连续相和非连续相多种形式;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方面:超大物理模型的构建、多尺度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集成、考虑不同驱替介质及物性时变与非连续相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多学科多方法矿场测试的综合应用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非线性渗流 研究方法 适用条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高含水老油田深度开发面临挑战及发展方向
18
作者 刘合 杜庆龙 +6 位作者 高兴军 孟岚 杨冰冰 邹存友 王治国 朱振坤 梁鸿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高含水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肯定中国高含水老油田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含水分类油藏开发现状,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提高采收率、... 高含水老油田是我国石油储量和产量的主体,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在全面肯定中国高含水老油田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高含水分类油藏开发现状,指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提高采收率、低成本高效开发及全生命周期绿色开发3大方面的挑战,明确了高含水老油田总体发展方向及核心关键技术,一是发展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为目标的精准开发技术,二是发展以“智能高效”为目标的采油工程技术,三是发展以“高效、绿色、智能”为目标的地面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为中国高含水老油田今后较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 老油田 深度开发 挑战 展望
下载PDF
高含水原油在不同管材中的低温集输特性研究
19
作者 叶文婷 张江江 +5 位作者 徐沛扬 苗嘉旭 庄明璋 何利民 吕宇玲 杨东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使降低集输温度成为可能。然而,关于管道材质对低温集输特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利用现场实验装置对钢管与玻璃钢管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使降低集输温度成为可能。然而,关于管道材质对低温集输特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利用现场实验装置对钢管与玻璃钢管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线降低掺水量之后,井口回压上升,实验管道末点的油温缓慢下降;不同掺水量下井口回压上升过程不同,高掺水量下更容易实现低温集输;当掺水量相同时,玻璃钢管的黏壁温度低于钢管的黏壁温度,玻璃钢管低温集输的最低掺水量低于相同情况下钢管的掺水量。对黏壁温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管材的黏壁温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对高含水期油田实际生产中低温集输的可行性判断及其安全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管流 低温集输 含水 现场实验
下载PDF
高含水油泥热干化处理设备研究与应用进展
20
作者 仝坤 丁晗 +4 位作者 杨东辉 刘玉龙 王梓先 刘光全 谢加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622,共6页
高含水油泥为稳定的多相乳化体系,其脱水干化处理是后续处理处置的瓶颈。本文概述了高含水油泥的来源、组成和特点,总结了油泥热干化处理设备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对比了不同热干化设备的优缺点,分析了油泥热干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 高含水油泥为稳定的多相乳化体系,其脱水干化处理是后续处理处置的瓶颈。本文概述了高含水油泥的来源、组成和特点,总结了油泥热干化处理设备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对比了不同热干化设备的优缺点,分析了油泥热干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出破乳除油和调质预处理是降低油泥含油率、将大分子有机物小分子化的主要手段,并比较了各种破乳除油和调质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性,展望了今后热干化技术及设备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油泥 热干化处理 调质脱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