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凡的世界》的听觉叙事探析
1
作者 李儒俊 朱尚典 杨超高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3-70,共8页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运用了多重感官的叙事手法,使作品的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小说文本构建了一系列由自然音景、社会音景、无声音景汇集的音景,呈现了偶听、灵听、偷听等多种听觉类型,运用了以声拟声、听声类形的叙事策略,有力地...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运用了多重感官的叙事手法,使作品的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小说文本构建了一系列由自然音景、社会音景、无声音景汇集的音景,呈现了偶听、灵听、偷听等多种听觉类型,运用了以声拟声、听声类形的叙事策略,有力地助推了故事情节进程,巧妙地展现了人物心理,成功地揭示了人生哲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 音景 听觉类型 听觉叙事策略
下载PDF
时尚噪音、物质冲突与精神依归——论《母猫》中的听觉叙事
2
作者 高飞 王立新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母猫》是法国国宝级女作家科莱特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只猫与一对新婚夫妇微妙的三角关系。小说主要以现代生活中的“噪音”推动叙事,这种听觉叙事根植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时尚文化语境,突破了单一视觉叙事的局限性。它不仅反映出时... 《母猫》是法国国宝级女作家科莱特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只猫与一对新婚夫妇微妙的三角关系。小说主要以现代生活中的“噪音”推动叙事,这种听觉叙事根植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时尚文化语境,突破了单一视觉叙事的局限性。它不仅反映出时代的革新和现代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冲击,并深刻揭示出男主人公选择母猫抛弃妻子的荒唐抉择背后所隐含的新旧资产阶级矛盾,更加辩证地引出物质冲突与精神依归的宏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音 听觉叙事 20世纪30年代 物质冲突
下载PDF
《所罗门之歌》的听觉叙事功能研究
3
作者 刘仁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77-80,共4页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在叙事策略及技巧上,一方面以音叙事,借助贯穿文本或具体事件或人物歌唱的声音景观,赋予小说叙事以整体性,记录了非裔黑人在美国的痛苦遭遇。听觉叙事在小说中承担着记录历史、塑造人物形象、梳理人际... 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在叙事策略及技巧上,一方面以音叙事,借助贯穿文本或具体事件或人物歌唱的声音景观,赋予小说叙事以整体性,记录了非裔黑人在美国的痛苦遭遇。听觉叙事在小说中承担着记录历史、塑造人物形象、梳理人际关系、追寻文化传统和重塑自我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赋予小说中的各类声音景观丰富的象征意义,可见人物命运的表征,音乐与文化的联系,也有对追寻美好人性的象征。此外,托尼·莫里森还充分运用以声衬情的策略,在揭示黑人在当时美国历史环境下家庭生存境遇问题的同时,凝聚了作者的历史意识与命运意识,结局映衬了非裔黑人身份认同后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听觉叙事 个体形象 家族关系 追寻
下载PDF
革命知识分子的“快乐”与“温情”:何其芳《夜歌》的听觉叙事
4
作者 韩镇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
何其芳的诗集《夜歌》呈现了其初至延安时期“心境”的多重变奏,通过“听觉叙事”的角度和方式,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延安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和“温情”,克服长久以来的“寂寞”情绪,以及因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产生的“疲倦”之感,获... 何其芳的诗集《夜歌》呈现了其初至延安时期“心境”的多重变奏,通过“听觉叙事”的角度和方式,讲述了他如何通过延安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和“温情”,克服长久以来的“寂寞”情绪,以及因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产生的“疲倦”之感,获得身心的全面安顿。前者来源于“相信人类有着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在延安高昂热烈的“歌唱”氛围中得以表达;后者则产生自“同志爱”,作为一种新型的“情感结构”,流淌于革命知识分子彼此间平等坦诚的“谈说”之中。何其芳带着这些宝贵经验成为一名“快乐的说教者”,给更多的延安青年以精神的鼓励和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夜歌》 听觉叙事 革命知识分子 延安生活
下载PDF
听觉叙事下新时期小说的人物塑造研究
5
作者 邢馨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视觉霸权”和“听觉钝化”成为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重新审视听觉的独特价值尤为必要。文章以新时期小说中的听觉叙事为考察对象,对音景、人物声音、叙述声音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听觉叙事以其丰富的声音转换,赋予... “视觉霸权”和“听觉钝化”成为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重新审视听觉的独特价值尤为必要。文章以新时期小说中的听觉叙事为考察对象,对音景、人物声音、叙述声音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听觉叙事以其丰富的声音转换,赋予小说人物立体生动的形象和深邃的意蕴,在视听失衡语境中,有利于重新唤醒人们的倾听意识,实现视听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叙事 新时期小说 人物塑造
下载PDF
莫言《鳄鱼》中的听觉叙事探析
6
作者 詹晓迪 温泉 《长江文艺评论》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作为21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创作了大量优质的文学作品之后,为完成其内心多年的戏剧情结,以十年的精妙构思创作出《鳄鱼》这部具有荒诞色彩的话剧。《鳄鱼》的出版不仅实现了莫言从小说家到剧作家身份转变的夙愿,亦创造出新... 作为21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创作了大量优质的文学作品之后,为完成其内心多年的戏剧情结,以十年的精妙构思创作出《鳄鱼》这部具有荒诞色彩的话剧。《鳄鱼》的出版不仅实现了莫言从小说家到剧作家身份转变的夙愿,亦创造出新的具备复杂人性冲突的戏剧形象,丰富了当代戏剧人物形象序列。作者以充满戏谑的口吻和看似荒诞的情节讲述了在美逃亡贪官单无惮及其身边众人在一个固定的场域中上演的种种故事,其中“鳄鱼”这一意象作为围绕故事展开的中心,并与单无惮几次心态转变相互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文学作品 戏剧形象 人性冲突 身份转变 荒诞色彩 听觉叙事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发现中国听觉叙事美学:读傅修延《听觉叙事研究》
7
作者 陆正兰 《探索与批评》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作者:傅修延,书名:听觉叙事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ISBN:978-7-3013-2010-5,人类是能讲故事的物种。人类用故事总结经验,学会生存,并将这生存经验,又通过故事的形式一代代传递给后人,由此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作者:傅修延,书名:听觉叙事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ISBN:978-7-3013-2010-5,人类是能讲故事的物种。人类用故事总结经验,学会生存,并将这生存经验,又通过故事的形式一代代传递给后人,由此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始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傅修延 学会生存 听觉叙事 生存经验 讲故事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下载PDF
《佩德罗·巴拉莫》的听觉叙事研究
8
作者 吴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佩德罗·巴拉莫》旨在表现大革命时期,在佩德罗·巴拉莫这样的恶霸的统治下,墨西哥农村破落不堪、民不聊生的惨状。作品叙事手法独特,多个叙事者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叙事,时空交错,人物故事线交错。作品还充斥着各种声音。作... 《佩德罗·巴拉莫》旨在表现大革命时期,在佩德罗·巴拉莫这样的恶霸的统治下,墨西哥农村破落不堪、民不聊生的惨状。作品叙事手法独特,多个叙事者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叙事,时空交错,人物故事线交错。作品还充斥着各种声音。作者多借由对话、独白、呓语来建构故事。除此之外,作者还描摹了丰富的自然之声和物声。这些音景时而也会凸显为前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外,声音具有不聚焦和虚幻的特点,叙事者聆察的信息更繁杂,也留有想象的空间;而发自肺腑的声音又能更直接地表达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该文将基于听觉叙事相关理论,研究作品的声音,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德罗·巴拉莫》 鲁尔福 听觉叙事 音景 聆察 苦难
下载PDF
从儿童文学角度看《山海经》之听觉叙事研究
9
作者 李焕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96-198,共3页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积极探索《山海经》的现代化转型,将《山海经》改编成儿童文学创作。由于《山海经》历来有图文叙事的特色,所以多数人对《山海经》现代化转型改编,都是侧重关注文字与图像方面的视觉叙事改编,而忽略了听觉叙事的必要...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积极探索《山海经》的现代化转型,将《山海经》改编成儿童文学创作。由于《山海经》历来有图文叙事的特色,所以多数人对《山海经》现代化转型改编,都是侧重关注文字与图像方面的视觉叙事改编,而忽略了听觉叙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儿童文学角度关注听觉叙事研究,以此视角重听《山海经》,意义深远。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在当今数字化阅读时代,我们正视传统书籍与电子书并存的价值的同时,应该重视听觉叙事,加强对传统书籍和电子书进行声音处理,挖掘重听经典的价值,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山海经》 听觉叙事
下载PDF
曹禺《原野》中的听觉叙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雪莹 李仲凡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2-60,86,共10页
曹禺的戏剧作品《原野》包含大量听觉叙事的表达,主要表现为多种听的行为、由人物对话连缀而成的声音事件、饱含内蕴的声音景观等,它们共同渗透进作者的艺术构想中。《原野》里主要有偷听和幻听两种听觉类型,偷听行为的发生可令读者更... 曹禺的戏剧作品《原野》包含大量听觉叙事的表达,主要表现为多种听的行为、由人物对话连缀而成的声音事件、饱含内蕴的声音景观等,它们共同渗透进作者的艺术构想中。《原野》里主要有偷听和幻听两种听觉类型,偷听行为的发生可令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人物的心理和地位处境;文本中的幻听多产生于人物因精神紊乱而引发的主观臆想,但其对于纾解人物自身的心理痛苦反而有一定作用。剧作中以火车声和镣铐声为主的声音景观,具有象征意义,品析由它们搭建起的听觉空间,利于读者把握人物心理走向,体会剧作者的创作思想。《原野》中的听觉叙事构成了推进文本空间演进的动力,也参与到对人物的创构中,且有效弥补了视听感知之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原野》 听觉叙事 声音景观
下载PDF
书声政声蛙鼓声:常州左辅赋的听觉叙事
11
作者 刘伟生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念宛斋文稿》收左辅四赋。左赋所写,有蛙鸣声,有读书声,有礼乐声;或喧闹,或静寂,或朗畅,或谐和;篇篇有声,声声成景。左辅赋听觉叙事的主旨,是围绕儒家传统的道、学、政来展开的。《蛙鼓赋》与《隔篱听书赋》从正反两面来高扬读书好学... 《念宛斋文稿》收左辅四赋。左赋所写,有蛙鸣声,有读书声,有礼乐声;或喧闹,或静寂,或朗畅,或谐和;篇篇有声,声声成景。左辅赋听觉叙事的主旨,是围绕儒家传统的道、学、政来展开的。《蛙鼓赋》与《隔篱听书赋》从正反两面来高扬读书好学之旨归;《拟潘岳籍田赋》所叙籍田礼乐,其实是重农劝农,尊崇皇权的政治仪式;《桂馨一山赋》通过对颜回之德的褒扬来阐发通复之理与静默之道。将无形的声音事件转变为有形的视觉联想,既倚仗叙述的手法,也关涉文章的体式。左辅写声之赋,或以散体适配籍田的礼乐,或骚、律联盟方便吟咏诵叹,而又善于用典故、意象来叙写音景。左辅赋取材既别致,内容也康健,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与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辅 听觉叙事 音景 常州 阳湖
下载PDF
论老舍《离婚》的听觉叙事
12
作者 方晓雨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96-101,106,112,共8页
《离婚》中有许多关于声象和听觉事件的书写,它们不仅极大地提升、拓展了小说自身的艺术价值和表意空间,在推动情节演进,强化、建构人物个性与心理状态,传达深层寓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折射出作家本人超越时代的思维特性和坚守传... 《离婚》中有许多关于声象和听觉事件的书写,它们不仅极大地提升、拓展了小说自身的艺术价值和表意空间,在推动情节演进,强化、建构人物个性与心理状态,传达深层寓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折射出作家本人超越时代的思维特性和坚守传统的写作态度。但长期以来,受视听失衡现状和理论缺失的影响,老舍小说中的听觉叙事艺术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重“听”《离婚》,既有助于呈现文本广阔的探索空间,让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有利于针砭学术研究的“失聪”痼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听觉叙事 情节演进 人物塑造 深层寓意
下载PDF
艾青诗歌中的听觉叙事研究
13
作者 童小婉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0-44,共5页
文学研究“视听失衡”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究其他感官因素,其中听觉研究首当其冲。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文本声音的再现有着比其他文学作品更高的需求。以往对艾青诗歌的研究,鲜少立足于听觉视角来分析... 文学研究“视听失衡”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究其他感官因素,其中听觉研究首当其冲。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文本声音的再现有着比其他文学作品更高的需求。以往对艾青诗歌的研究,鲜少立足于听觉视角来分析其叙事功能和意义。在此背景下,采用挖掘艾青诗歌中的声音景观书写类型、归纳文本声音的再现方式、总结声音景观构建的意义,以期最大化还原诗人在文学创作中拟建的听觉空间,让艾青诗歌更立体更多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诗歌 听觉叙事 声音景观 意义建构
下载PDF
论《春琴抄》的听觉叙事
14
作者 严冰 郭勇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6期74-76,共3页
谷崎润一郎的早期创作重视官能美,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大,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被称为“恶魔主义”,但谷崎后期创作逐渐回归日本古典的传统美,并完成了对朦胧幽暗的荫翳美学的建构。因此,谷崎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一个从视觉重视到视觉... 谷崎润一郎的早期创作重视官能美,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较大,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被称为“恶魔主义”,但谷崎后期创作逐渐回归日本古典的传统美,并完成了对朦胧幽暗的荫翳美学的建构。因此,谷崎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一个从视觉重视到视觉弱化的嬗变过程,在屏蔽视觉的过程中,谷崎的美学世界必然只能通过其他感官得以表现。《春琴抄》作为这一嬗变时期的作品,足以看出谷崎对触觉和听觉的细腻描绘。《春琴抄》中充满了声音景观,如黄莺与云雀的啼叫、潺潺溪流声及婉转悠扬的琴音。这些声音景观不仅营造了典型的古典意境,还推动了情节发展,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听觉的深化使春琴达到了琴曲艺术的巅峰,一曲《春莺啭》更是唤起了崇拜意识下佐助作为个体的人的主体性的觉醒。同时,“听觉转向”揭示了谷崎润一郎美学思想的转变,视觉直观感受的丧失,恰恰可以让人在精神世界想象和认知美,从而在灵魂深处追求永恒极致之美。过度依赖视觉使得其他感官方式被遮蔽,为了治愈文学“失聪”之痼疾,听觉传统应该重新受到重视。文章从听觉角度出发,探究声音景观在《春琴抄》中的叙事功能,并考察听觉视域下谷崎润一郎美学意识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琴抄》 谷崎润一郎 听觉叙事 声音景观
下载PDF
《聊斋志异》听觉叙事之功能分析
15
作者 苏瑶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6-35,共10页
声音元素是《聊斋志异》近500篇小说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在具体的叙事进程中发挥着对应的功能性作用。叙述者借助视觉易受遮蔽的特性及声音相互压制等特点以制造悬念,通过人物本己声音和外在声音来塑造人物,借助声音实现叙述的跳跃,营构... 声音元素是《聊斋志异》近500篇小说中较为普遍的存在,在具体的叙事进程中发挥着对应的功能性作用。叙述者借助视觉易受遮蔽的特性及声音相互压制等特点以制造悬念,通过人物本己声音和外在声音来塑造人物,借助声音实现叙述的跳跃,营构拟真空间,并将其作为不同空间转换的媒介。这些声音元素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更是叙事环节的重要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听觉叙事 叙事功能
下载PDF
论《断鸿零雁记》的听觉叙事
16
作者 许诗翊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1期97-99,135,共4页
目的:中西文学研究领域开始转向听觉研究,听觉叙事这一概念逐步为人所接受。《断鸿零雁记》是1912年由鸳鸯蝴蝶派作家苏曼殊创作的言情小说,该小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展现小说的悲剧性具有重要作用。听觉叙事可与视觉叙事互为补充... 目的:中西文学研究领域开始转向听觉研究,听觉叙事这一概念逐步为人所接受。《断鸿零雁记》是1912年由鸳鸯蝴蝶派作家苏曼殊创作的言情小说,该小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声音,对展现小说的悲剧性具有重要作用。听觉叙事可与视觉叙事互为补充,丰富经典作品的内涵。它们时而作为叙事背景,为小说奠定悲情的基调;时而作为独特的故事情节,推动人物命运向悲剧发展;时而与人物一同构成悲恨交加的听觉空间,深化小说的悲剧意蕴。方法:利用听觉叙事的相关理论分析《断鸿零雁记》,能够探寻其蕴藏的悲剧内涵。结果:研究发现,小说以自然之声为背景,发挥“主调音”的作用,奠定了悲情基调;安排偷听和幻听的情节,推动人物命运向悲剧发展;以弹奏和诵念词曲,形成共听和独听的听觉空间,引起小说中人物悲恨交加的情感共鸣,丰富了小说的悲剧意蕴。结论:从“听”的角度去聆察《断鸿零雁记》的悲剧性,可进一步挖掘小说在背景安排、情节建构、主题意蕴等方面的艺术价值,获得更多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鸿零雁记》 听觉叙事 悲剧性
下载PDF
埃德娜听到了什么?——从听觉叙事的角度看埃德娜的觉醒
17
作者 李缘 《文存阅刊》 2023年第4期59-61,共3页
在凯特·肖邦的作品《觉醒》中,埃德娜的周围有丰富多样的声音:大海的声音、猫头鹰的声音、莱茨夫人的钢琴声、自我的内心独白……声音在该小说叙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借鉴听觉叙事的研究成果,来考察叙述者是如何通... 在凯特·肖邦的作品《觉醒》中,埃德娜的周围有丰富多样的声音:大海的声音、猫头鹰的声音、莱茨夫人的钢琴声、自我的内心独白……声音在该小说叙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借鉴听觉叙事的研究成果,来考察叙述者是如何通过对各种声音书写来揭示埃德娜的觉醒过程。本文认为,聆察者埃德娜听到的多种声音与她自我意识紧密相关,她通过对各种声音的聆听,与自我意识进行交流,并在声音的引导下最终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德娜 觉醒 听觉叙事 声音 自我意识
原文传递
“聆察”“音景”与“重听”经典——读傅修延教授的《听觉叙事研究》
18
作者 吴静之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3年第1期228-230,共3页
叙事学领域对视觉文化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一种视觉霸权。相比之下,听觉文化在印刷术流行后则逐渐流于末端,形成了视听失衡的感知方式。傅修延教授的新作《听觉叙事研究》为“听”正名,在中西叙事传统的比较视野中更倾向于认同中国传统... 叙事学领域对视觉文化的高度关注逐渐成为一种视觉霸权。相比之下,听觉文化在印刷术流行后则逐渐流于末端,形成了视听失衡的感知方式。傅修延教授的新作《听觉叙事研究》为“听”正名,在中西叙事传统的比较视野中更倾向于认同中国传统的“闻声听情”,希望借助“聆察”和“音景”来“重听”经典,体悟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实现从“重视倾听”到“视听兼顾”的听觉转向。听觉叙事作为一种方法论,坚持以文本为中心,为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修延 听觉叙事研究》 聆察 音景
下载PDF
论《还乡》中的听觉叙事
19
作者 袁燕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23年第4期52-56,共5页
《还乡》中的声响种类繁多且意蕴丰富,具有不可忽视的叙事作用。本文旨在探究听觉叙事在《还乡》中的重要叙事功能:首先,按照音景的主调音、标志音、信号音三个层次分析小说中音景的构成,探究不同层次音景的情节演述功能;其次,根据视听... 《还乡》中的声响种类繁多且意蕴丰富,具有不可忽视的叙事作用。本文旨在探究听觉叙事在《还乡》中的重要叙事功能:首先,按照音景的主调音、标志音、信号音三个层次分析小说中音景的构成,探究不同层次音景的情节演述功能;其次,根据视听动态关系分析听觉叙事为小说增添的叙事戏剧化效果;最后,听觉叙事还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哈代《还乡》中叙事技巧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近年来文学界号召的“听觉转向”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乡》 听觉叙事 功能
下载PDF
重听“八卦”:海明威《拳击手》中的听觉叙事
20
作者 朱惠芝 《海外英语》 2023年第6期211-213,共3页
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拳击手》中不乏关于声音的直接或间接描述。对话声音,指的并非物理意义上耳朵听到的声音,而是关于声音或诉诸听觉器官的文字描述。通过对话声音,读者可以听出人物的“误听”,可以重塑由八卦构成的另一种伦理音景。... 海明威著名短篇小说《拳击手》中不乏关于声音的直接或间接描述。对话声音,指的并非物理意义上耳朵听到的声音,而是关于声音或诉诸听觉器官的文字描述。通过对话声音,读者可以听出人物的“误听”,可以重塑由八卦构成的另一种伦理音景。如何听与如何回应听,成了海明威塑造人物、披露事件、审视人性的重要途径。是否善于倾听,怎样给予反馈,均能映射出人物性格,反应事件对人的影响,透露出人的价值观念与态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听” “八卦” 听觉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