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同大异”:当代中国电影的青春叙事与听觉形象
1
作者 陈琰娇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以主题曲的创作运用为典型代表的电影声音设计,对于形成不同时代的听觉记忆而言往往具有标志性意义,而特定的声音编码又关联着特定的情感结构。电影《小字辈》《小武》和《小时代》分别塑造了听觉感召型、听觉反思型和听觉怀旧型三种听... 以主题曲的创作运用为典型代表的电影声音设计,对于形成不同时代的听觉记忆而言往往具有标志性意义,而特定的声音编码又关联着特定的情感结构。电影《小字辈》《小武》和《小时代》分别塑造了听觉感召型、听觉反思型和听觉怀旧型三种听觉形象,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电影的青春表述,而听觉形象的变化也显示出青年形象与国家话语之间的关系调整。电影的时代声景与“青年想象”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观察当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声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叙事 听觉形象 电影主题曲 《小字辈》 《小武》 《小时代》
下载PDF
电影听觉形象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迎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61,共2页
由于种种原因,电影的声音研究远远落后于画面研究,本文旨在借助对实例的考察,论述三维的声音在塑造电影想象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影的听觉形象不仅可以作为视觉形象的有效补充,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关键词 电影 声音 听觉形象
下载PDF
论民间艺术听觉形象及其形式节律
3
作者 徐磊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在民间艺术听觉形象中,充盈着丰富的形式节律。其审美形式感中的映象、心象、虚象节律,共同建构着形象性。对于民间艺术视觉形象形式节律的分析,可以包含民间音乐形象中的基础要素、基本形态及其形式节律、口传艺术及其形式节律,以及民... 在民间艺术听觉形象中,充盈着丰富的形式节律。其审美形式感中的映象、心象、虚象节律,共同建构着形象性。对于民间艺术视觉形象形式节律的分析,可以包含民间音乐形象中的基础要素、基本形态及其形式节律、口传艺术及其形式节律,以及民间艺术听觉的实象与视觉的虚像的关联分析,它们与民间艺术创作心理、接受心理紧密联结,创作者把内在的生命节律转化为外在的形象节律的同时,受众也在把其生命节律溶解在形象节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听觉形象 形式节律 关联
下载PDF
试论大学听觉形象传播的构建
4
作者 邵帅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81,共4页
听觉形象传播是大学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听觉形象传播主要是通过特有的校园音符、校园故事、校园听觉载体等传达大学办学理念,树立大学形象的思维和实践过程。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语言、故事,传播和形成的大学听觉形象,与视... 听觉形象传播是大学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听觉形象传播主要是通过特有的校园音符、校园故事、校园听觉载体等传达大学办学理念,树立大学形象的思维和实践过程。通过系统化、标准化的语言、故事,传播和形成的大学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行为形象、理念形象等共同构建一所大学完整的、概括的、抽象的良好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形象 大学 形象传播
下载PDF
产品听觉形象系统初探
5
作者 陈拥军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08-109,共2页
产品形象塑造仅仅从视觉要素考虑,已不能满足需要,应考虑到产品听觉形象,即产品名称,广告标语,广告歌曲,背景音乐。
关键词 产品形象 产品名称 广告标语 广告音乐 产品听觉形象 形象塑造 背景音乐
下载PDF
画面之外的听觉形象——古典诗词艺术谈片
6
作者 韩大伟 《写作》 2010年第12期3-4,共2页
古典诗词的动人美质,不仅表现在它所创造的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艺术画面上,还常常来自于画面之外的听觉形象。像鸟声、虫声、歌声、钟声、风雨声等等,常能作为一种摇人心旌的“画外音”,于读者优游、沉醉于诗词画面之际骤然响起,激荡... 古典诗词的动人美质,不仅表现在它所创造的一幅幅绚丽多姿的艺术画面上,还常常来自于画面之外的听觉形象。像鸟声、虫声、歌声、钟声、风雨声等等,常能作为一种摇人心旌的“画外音”,于读者优游、沉醉于诗词画面之际骤然响起,激荡起强烈的情感震颤力和艺术感染力。诸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艺术 听觉形象 古典诗词 画面 艺术感染力 画外音 美质 钟声
下载PDF
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完美统一——论胜浦山歌与民俗服饰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恩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3-135,138,共4页
文章首先提出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概念,对吴县胜浦山歌的类型与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与分析,同时也对当地的民俗服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研究。而后在此基础上,对胜浦山歌与当地民俗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 文章首先提出了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概念,对吴县胜浦山歌的类型与特征分别进行了划分与分析,同时也对当地的民俗服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研究。而后在此基础上,对胜浦山歌与当地民俗服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两者在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两方面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形象 视觉形象 胜浦山歌 民俗服饰 统一
下载PDF
论高适边塞诗听觉形象的生成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昕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06-110,共5页
高适的边塞诗建构了丰富的声音景观,在景观的生成中强化了艺术感知效果。其一,胡乐、胡舞、歌哭等人文之声,既体现了作品的异域色彩,又兼具诗人的济世之志与人文关怀。其二,风声、雨雪声、泉流声等自然之声,体现了景与情的统一,突显了... 高适的边塞诗建构了丰富的声音景观,在景观的生成中强化了艺术感知效果。其一,胡乐、胡舞、歌哭等人文之声,既体现了作品的异域色彩,又兼具诗人的济世之志与人文关怀。其二,风声、雨雪声、泉流声等自然之声,体现了景与情的统一,突显了严酷环境中人的主体性力量。其三,旅雁悲鸣、夜深鸟啼、战马嘶鸣等动物之声,伴随着视点的自由移动,在苦寒寂寞的边地刺激着征人情感的生发,并成为其情感的寄托。整体看,高诗中的听觉形象,既是盛唐气象的表征,也凝聚了诗人志向,展示了边塞诗歌宽广的人文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适 边塞诗 听觉形象
下载PDF
广播听觉形象塑造的途径——以中央电台《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江安 《东南传播》 2017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按广播规律用音响讲故事,以声音的魅力唤醒耳朵,直抵心灵"荣获201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部作品展示了广播业者对声音的追求,值得学习借鉴。本文以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 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按广播规律用音响讲故事,以声音的魅力唤醒耳朵,直抵心灵"荣获2015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部作品展示了广播业者对声音的追求,值得学习借鉴。本文以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样本,解读广播如何塑造听觉形象,为广播新闻提升节目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听觉形象 声音 典型 工匠精神
下载PDF
虚拟电影艺术中的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忠诚 《语文教学研究》 2008年第7期34-35,共2页
电影艺术的出现,革新了人类讲述故事的方式,并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体系中的一个主流部分。电影艺术主要借助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来塑造人物、描写环境、讲述故事。由电影发展到电视,艺术的传播媒介和表现手段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使得... 电影艺术的出现,革新了人类讲述故事的方式,并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体系中的一个主流部分。电影艺术主要借助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来塑造人物、描写环境、讲述故事。由电影发展到电视,艺术的传播媒介和表现手段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使得传统文字艺术的生存空间在逐渐缩小,甚至走向边缘化,这就必然导致了人的审美的转移,人们对于文字艺术敏锐的审美在降低。因此,新的语文教学改革,对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革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改革 电影艺术 听觉形象 视觉形象 应用 虚拟 文字艺术 文化消费
下载PDF
音乐外交与外交音乐——国歌与新中国听觉形象的自塑和他塑
11
作者 李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第2期7-10,共4页
音乐与公共外交:工具的作用与本体的影响在《国际关系,音乐与外交》一书导言开首,托马斯和拉马尔说道:“音乐与外交并非没有关联。它远不只是作为国际仪式中的装饰品,而是一种必需品。”1然而,关于音乐的陈词滥调,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普... 音乐与公共外交:工具的作用与本体的影响在《国际关系,音乐与外交》一书导言开首,托马斯和拉马尔说道:“音乐与外交并非没有关联。它远不只是作为国际仪式中的装饰品,而是一种必需品。”1然而,关于音乐的陈词滥调,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普世性语言;属于纯粹主观的艺术,只涉及情感性的知识,不仅遮蔽了音乐与特定民族及至民族主义之起源的现世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形象 公共外交 托马斯 普世性 陈词滥调 装饰品 民族主义 拉马尔
下载PDF
广播剧录制工作的再创造——塑造感人的听觉形象
12
作者 陈世珑 《传媒观察》 1998年第6期32-33,共2页
广播剧是纯听觉艺术。舞台剧与影视剧从人物造型、表情动作到道具布景都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一目了然;而声音则是广播剧唯一的美学手段。有声语言(道白和旁白)、音乐和音响效果成为构架广播剧的三大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剧的不... 广播剧是纯听觉艺术。舞台剧与影视剧从人物造型、表情动作到道具布景都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一目了然;而声音则是广播剧唯一的美学手段。有声语言(道白和旁白)、音乐和音响效果成为构架广播剧的三大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剧的不可视性是它的局限;然而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不可视性为广播剧施展声音的魅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广播剧凭借有声语言、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艺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 听觉形象 音响效果 再创造 音乐旋律 声音的魅力 有声语言 哈姆雷特 听觉艺术 录音师
下载PDF
试论利用意象图式建立听觉形象对提高听力理解技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桂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5-449,共5页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听力水平低在学生中间是一个普遍现象 ,也是影响学习者们英语水平和成绩提高的一大阻碍。为改变这一状况 ,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少的方法和建议。在此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利用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英语听力水平低在学生中间是一个普遍现象 ,也是影响学习者们英语水平和成绩提高的一大阻碍。为改变这一状况 ,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少的方法和建议。在此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利用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方式和信息处理模式———意象图式 ,建立听觉形象 ,将抽象的声音信号 ,静止的背景转换为运动的图形。从而 ,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 ,刺激他们快速高效地识解所听到的信息 ,轻松愉快地完成听力理解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理解 认知语言学 意象图式 听觉形象
下载PDF
语言形象向视觉和听觉形象的转变——卡尔·桑德堡诗歌解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查爱萍 谷素华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121,共1页
  卡尔·桑德堡(1878-1967)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及传记作家,素有"工业美国桂冠诗人"之称.其作品曾获海伦·列文生诗歌奖,并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及美国文学艺术学院历史奖.……
关键词 卡尔·桑德堡 美国 听觉形象 语言形象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诗歌解读 意象派 意象主义
原文传递
鲁迅小说中基于听觉的形象色彩词语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黎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8年第1期32-39,共8页
基于听觉的形象色彩词语包括象声词语、感叹词语和叠音词语,是小说文本中负载形象色彩的主要词语形式。本文以鲁迅小说文本为例,解读了这类词语在小说语言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尝试从一条新的路径走进作家创作的文本世界。
关键词 听觉形象 象声词语 感叹词语 叠音词语
下载PDF
电视民生新闻的听觉形象塑造
16
作者 刘轶 张丽莉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X期114-115,共2页
在使用背景音乐时,要注意音乐和新闻的和谐性,倘若喜庆的场面用上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或是严肃场面用上欢快的音乐,都会有损于整个新闻的和谐性和统一性。此外,在音乐风格上,背景音乐应当清晰质朴,并且情调健康、音质良好。在衔接方面... 在使用背景音乐时,要注意音乐和新闻的和谐性,倘若喜庆的场面用上如泣如诉的背景音乐,或是严肃场面用上欢快的音乐,都会有损于整个新闻的和谐性和统一性。此外,在音乐风格上,背景音乐应当清晰质朴,并且情调健康、音质良好。在衔接方面也要做到过渡自然而不留痕迹,这样才能体现音乐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节目 民生新闻 听觉形象
原文传递
论听觉形象向视觉形象的转换
17
作者 程道才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视觉形象 听觉形象 具体形象 再造想象 广播新闻工作者 运动形态 广播节目 新闻报道 心理过程 转换为
原文传递
构建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
18
作者 任淑艳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9X期385-385,共1页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引入了CIS系统,即企业将其理念(MI)、行为(BI)、视觉(VI)、听觉(AI)形象及一切公众可感受的形象实行的统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听觉识别系统(Audio Identity System),简称AIS,亦称听...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引入了CIS系统,即企业将其理念(MI)、行为(BI)、视觉(VI)、听觉(AI)形象及一切公众可感受的形象实行的统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听觉识别系统(Audio Identity System),简称AIS,亦称听觉形象统一化。是通过听觉刺激传达企业理念、品牌形象的识别系统。听觉刺激在公众头脑中产生的记忆和视觉相比毫不逊色,从理论上看,听觉占人类获取信息的1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听觉形象 鲜明 个性 科学管理体系 CIS系统 企业理念 品牌形象
下载PDF
构建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听觉识别系统
19
作者 任淑艳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S期391-391,共1页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引入了CIS系统,即企业将其理念(MI)、行为(BI)、视觉(VI)、听觉(AI)形象及一切公众可感受的形象实行的统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听觉识别系统(Audio Identity System),简称AIS,亦称听... 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引入了CIS系统,即企业将其理念(MI)、行为(BI)、视觉(VI)、听觉(AI)形象及一切公众可感受的形象实行的统一化、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听觉识别系统(Audio Identity System),简称AIS,亦称听觉形象统一化。是通过听觉刺激传达企业理念、品牌形象的识别系统。听觉刺激在公众头脑中产生的记忆和视觉相比毫不逊色,从理论上看,听觉占人类获取信息的11%,是—个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听觉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企业歌曲、广告音乐、企业注册的特殊声音、企业特别发言人的声音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听觉形象 鲜明 个性 科学管理体系 CIS系统 企业理念 品牌形象
下载PDF
通往二胡演奏家之路系列谈(七)——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
20
作者 赵寒阳 《小演奏家》 2002年第5期18-18,共1页
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要求演奏者多看、多听。视觉形象诸如:雄伟的山川、辽阔的海洋、秀丽的村落、蜿蜒的溪流等自然景色的形象;雄壮的大汉、调皮的顽童、靓丽的姑娘、龙钟的老人等人物的形象;以及抬花轿、提水瓶、... 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要求演奏者多看、多听。视觉形象诸如:雄伟的山川、辽阔的海洋、秀丽的村落、蜿蜒的溪流等自然景色的形象;雄壮的大汉、调皮的顽童、靓丽的姑娘、龙钟的老人等人物的形象;以及抬花轿、提水瓶、抽丝线、扇扇子等动作的形象:海天一色的蓝、茫茫雪原的白、夕阳西下的红、傲菊怒放的黄等色彩的形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演奏 视觉形象 听觉形象 演奏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