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1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注射吲哚菁绿示踪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观察
1
作者 赵锦丽 刘光新 于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通过趾间注射与宫颈注射吲哚菁绿示踪,观察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和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的不同之处。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吲哚菁绿注射的部位将患者... 目的通过趾间注射与宫颈注射吲哚菁绿示踪,观察下肢淋巴回流通路和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的不同之处。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或宫颈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吲哚菁绿注射的部位将患者分为趾间注射组(n=20)和宫颈注射组(n=30)。2组患者分别在趾间及宫颈注射吲哚菁绿,在荧光腹腔镜下观察下肢淋巴回流在盆腔内的通路以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重点观察二者的不同之处。结果趾间注射组患者(20例40侧)中下肢淋巴回流在盆腔段显影18例(33侧),2例双侧未显影。显影的患者中有26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经腹股沟深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5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至腹股沟深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2侧显示下肢淋巴回流至腹股沟深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宫颈注射组患者(30例60侧)中盆腔内淋巴显影29例55侧,1例双侧未显影。显影的患者中2侧显示宫旁淋巴回流至闭孔淋巴结、旋髂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其中旋髂淋巴结均为非前哨淋巴结;40侧显示宫旁淋巴回流沿着上宫颈旁淋巴回流通路至髂外内侧淋巴结(或闭孔淋巴结)、髂总淋巴结;13侧显示沿着下宫颈旁淋巴回流通路至髂内淋巴结或骶前淋巴结。下肢淋巴回流与子宫旁淋巴回流的共同引流途径是由闭孔、髂外、髂总淋巴向上回流。趾间注射组和宫颈注射组旋髂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93.94%(31/33)、3.63%(2/55),趾间注射组旋髂淋巴结显影率显著高于宫颈注射组(P<0.05)。结论应用吲哚菁绿示踪剂在荧光腹腔镜下能更直观地看到下肢淋巴回流及子宫旁淋巴回流通路,二者的淋巴回流不同之处在于下肢淋巴回流经髂外淋巴结远端的旋髂淋巴结,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很少转移至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淋巴回流通路 下肢淋巴水肿 荧光腹腔镜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比较
2
作者 罗洁 李小平 王婵婵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OCTA与ICGA检查,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OCTA与ICG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ICG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7例,异常分支血管网21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0例,因出血遮挡无异常表现2例,检出率为96.00%(48/50)。OCT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6例,异常分支血管网19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1例,无异常表现4例,检出率为92.00%(46/50);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16,P<0.001)。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45/46)、75.00%(3/4)和92.00%(46/50)。结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变一致性较高,ICGA检查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者,OCTA检查可见相似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息肉样病灶者,OCTA检查可见明显强信号亮点;ICGA与OCTA检查显示病灶形态及位置具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刘选文 高峰 朱甲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21,31,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定位及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7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前经ICG标记后行腹腔镜手术(ICG组),38例行常规腹腔镜胃癌根...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定位及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7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术前经ICG标记后行腹腔镜手术(ICG组),38例行常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ICG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95.31±35.12)min vs.(201.48±36.57)min,P>0.05]、术中出血量[(90.58±18.27)mL vs.(92.44±20.25)mL,P>0.05]、术后排气时间[(3.25±1.35)d vs.(3.17±1.65)d,P>0.05]、术后住院时间[(12.55±3.25)d vs.(13.50±3.65)d,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71±16.43)枚vs.(30.22±11.67)枚,P<0.05]。术后平均随访(27±13)个月,其中2例吻合口复发,予以手术切除,无死亡病例。结论:ICG成像技术方便、安全、有效,可确保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有效性,避免淋巴结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吲哚菁绿 示踪剂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李斌 梁艳 +4 位作者 王新安 于安星 代学强 刘栋栋 吕晓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8例胆囊炎症病史、行胆囊穿刺病史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前均经强化CT或彩超证实胆囊结石、胆囊炎。术前或术中予以静脉...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78例胆囊炎症病史、行胆囊穿刺病史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术前均经强化CT或彩超证实胆囊结石、胆囊炎。术前或术中予以静脉或胆囊内注射稀释的吲哚菁绿,在荧光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结果:78例患者注射吲哚菁绿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71例胆管显影,手术时间平均(69.89±24.17)min;术中失血量平均(36.63±37.15)mL;胆囊管变异1例,胆囊床胆漏2例,胆总管漏1例;术后平均住院(4.62±1.79)d,无胆管损伤发生。结论:在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可帮助发现胆管变异、胆漏,避免胆管损伤,是安全、可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下载PDF
纳米炭和吲哚菁绿在早期子宫颈癌治疗中的示踪效果比较
5
作者 陈永霞 于风胜 +1 位作者 孙欣 娄艳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514-1522,共9页
目的:比较纳米炭、吲哚菁绿在早期宫颈癌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效果,探索两种示踪剂的示踪效果,为临床工作选择示踪剂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73例早期宫颈癌需手术... 目的:比较纳米炭、吲哚菁绿在早期宫颈癌中示踪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效果,探索两种示踪剂的示踪效果,为临床工作选择示踪剂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73例早期宫颈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术中均给予宫颈注射纳米炭、吲哚菁绿进行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对两种示踪剂的显影情况和SLN的示踪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或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根据使用的SLN示踪剂种类将患者分为纳米炭组(n = 40)、吲哚菁绿组(n = 33),宫颈注射示踪剂后识别最先黑染的淋巴结或荧光镜下识别紫色荧光淋巴结为SLN,切除SLN后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切除的所有淋巴结皆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和(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纳米炭组的SLN总检出率为90% (36/40)、灵敏度为80% (4/5)、假阴性率20% (1/5)、阴性预测值为97% (32/33);吲哚菁绿组的SLN总检出率为100% (33/33)、灵敏度100% (3/3)、假阴性率0、阴性预测值为100% (30/30),对比两组总检出指标,吲哚菁绿组表现较优,但P = 0.049,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应用纳米炭或吲哚菁绿进行SLN示踪技术,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两者均为可行的示踪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吲哚菁绿示踪剂相较纳米炭组表现更优异,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前哨淋巴结 纳米炭 吲哚菁绿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哲 张云梅 +1 位作者 杨润波 熊兵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158-1162,共5页
随着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t imaging,ICG-FI)越发成熟,加之多种染色及显像方式,经济快捷的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解剖性切除,精准作用在肿瘤及边界定位,更好发现微小病灶;用于手术肝切平面选择和监... 随着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t imaging,ICG-FI)越发成熟,加之多种染色及显像方式,经济快捷的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解剖性切除,精准作用在肿瘤及边界定位,更好发现微小病灶;用于手术肝切平面选择和监测,大大增加残留癌灶的检出概率,有效减低术后复发转移,最大限度实现R0切除并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为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开辟全新的道路。但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也存在假阳性结果,易受肝脏功能、给药时间和剂量、显影剂不良反应等局限因素影响,其效能及可靠性仍需探索研究。总之由于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手术过程精细、复杂又耗时长,且患者个体差异性较大,在临床中还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个体化诊疗。笔者现就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下肝细胞癌切除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细胞癌 荧光显像技术 精准定位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胆管造影在复杂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7
作者 武林得 涂勇浪 +1 位作者 高国华 李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4-19,24,共7页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荧光胆管造影(ICG)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常规LC在复杂性LC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库检索2018—2022年,ICG荧光胆管造影LC试验组与常规LC对照组在复杂性LC疗效比较的研究,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荧光胆管造影(ICG)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常规LC在复杂性LC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库检索2018—2022年,ICG荧光胆管造影LC试验组与常规LC对照组在复杂性LC疗效比较的研究,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相关研究数据后,使用RevMan Manager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4篇相关文献,含1116份病例资料。经分析后发现,与常规LC治疗组相比,ICG联合LC组手术时间短(MD=-24.37,95%CI:-32.87~-15.86),术中出血量少(MD=-11.36,95%CI:-15.34~-7.37),术中胆道结构识别时间短(MD=-16.79,95%CI:-31.00~-2.58),术后住院时间短(MD=-0.61,95%CI:-1.13~-0.09),术后肛门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短(MD=-2.61,95%CI:-5.40~-0.1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OR=0.57,95%CI:0.16~0.44),住院花费少(MD=-1549.69,95%CI:-2647.34~-452.04);两组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术中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胆囊疾病行LC中,ICG胆管造影可降低对胆道损伤的风险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吲哚菁绿 META分析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双镜联合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张多钧 贾仙林 +2 位作者 王志刚 孙生虎 任志忠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传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为31例患者行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ICG组)与46例患者行传统腹腔镜胆...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传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为31例患者行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ICG组)与46例患者行传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传统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临床资料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花费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出血、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双镜联合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满意,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胆总管结石病 胆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检查 吲哚菁绿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夏成豹 李苏明 +1 位作者 杨扣 刘省存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接受ICG荧光显像系统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和阳性淋巴结检出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总淋巴结清扫数、253组淋巴结清扫数均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阳性253组淋巴结检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像系统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可以提高淋巴清除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不影响手术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显像系统 结直肠癌 253组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保护乳房皮瓣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史源 刘家才 +1 位作者 王晶 牛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3-0057,共5页
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对保护患者乳房皮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治疗患者60例分组,对照组30,试验组30,对照组方式为乳房切除术,试验组需要乳房切除之后,手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对于血供异常皮瓣提... 研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对保护患者乳房皮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治疗患者60例分组,对照组30,试验组30,对照组方式为乳房切除术,试验组需要乳房切除之后,手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对于血供异常皮瓣提前治疗。在手术后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随访两个月,同时观察患者的皮瓣坏死发生几率,经济费用以及住院时间。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几率较低结果显著,P<0.05。观察组经济费用低同时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高并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P<0.05。结论 在对乳房切除术中行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皮瓣血供方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乳房皮瓣 应用价值
下载PDF
CT引导下吲哚菁绿注射定位肺小结节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刚 付金松 +3 位作者 严亚鹏 汪佳玮 卞英南 张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注射定位肺小结节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9月~2023年6月,我们对96例共124枚肺小结节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术前1 d内先行CT引导下确认穿刺针尖距离结节...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注射定位肺小结节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9月~2023年6月,我们对96例共124枚肺小结节定位后行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术。术前1 d内先行CT引导下确认穿刺针尖距离结节位置小于10 mm,注射0.04 ml ICG溶液进行肺结节定位,继而在胸腔镜下行肺结节切除术。结果96例共成功定位124枚结节,结节大小5~10 mm,平均8 mm。定位时间9~20 min,平均11 min。荧光显影持续时间超过22 h。术后病理:原位腺癌45枚;腺癌62枚,其中53枚微浸润性腺癌,9枚浸润性腺癌;不典型增生17枚。8例轻度气胸,3例痰中带血,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下ICG注射定位肺内小结节准确度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肺结节 术前定位 胸腔镜
下载PDF
吲哚菁绿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精确定位在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周煦川 苏学峰 +3 位作者 马戈甲 王文飞 秦傲霜 刘宾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进行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ovenular anastomosis,LVA),分析改良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进行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ovenular anastomosis,LVA),分析改良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研究组)和单纯ICG红外显像(对照组)作为定位方法,行LVA治疗,比较术中吻合淋巴管数目、淋巴管寻找时间、淋巴管吻合时间等数据差异。采用下肢淋巴水肿指数(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dex,LELI)作为预后指标,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半年淋巴水肿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吻合淋巴管数目高于对照组,淋巴管寻找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术后半年,两组LEL指数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ICG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精确定位具有实时可视、定位精确等优点,可提高吻合淋巴管数目,缩短术中寻找淋巴管时间,预后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淋巴水肿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超显微外科 吲哚菁绿 亚甲蓝 定位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红裔 吕洪亮 +3 位作者 杨聚鹏 戴春雷 孙铁梁 金虎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用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时胆道造影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53例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ICG胆管成像的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用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实时胆道造影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53例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ICG胆管成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同时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51例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资料(明确胆管系统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部分切除率、中转开腹率)和术后资料(术后住院时间、置管率、置管时间、胆管损伤)。结果 研究组中52例ICG荧光显影成功,成功率98.1%,荧光显影可清楚地显现胆囊管与胆总管的解剖,无ICG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明确胆管系统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置管率及术后置管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实时荧光成像,对人体基本无损伤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及初学者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吲哚菁绿 近红外线成像 胆管损伤
下载PDF
吲哚菁绿联合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
14
作者 许华 张传强 +2 位作者 陈雨帆 周黛丽 李晓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治疗的腋窝淋巴结阴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91例。根据ICG术中定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治疗的腋窝淋巴结阴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91例。根据ICG术中定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术前金属导丝定位引导,n=33)和观察组(ICG定位引导,n=58)。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缘是否干净、切缘宽度、肿瘤大小(平均体积),并观察患者术后血清肿瘤指标糖类抗原15-3和癌胚抗原、预后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切缘阳性、肿瘤切除体积、手术时间、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5-3和癌胚抗原水平,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切缘≤2 mm数量增多,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联合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手术切缘宽度,且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高灵敏荧光影像引导手术系统 乳腺癌 保乳术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下肝细胞肝癌切除手术对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的改善分析
15
作者 唐雪飞 曹川 袁俊峰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下肝细胞肝癌切除手术对患者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分别实施传统腹腔... 目的探究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下肝细胞肝癌切除手术对患者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分别实施传统腹腔镜手术、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P、ALB、ALT和TBIL分别为(55.21±3.54)g/L、(36.54±3.24)g/L、(41.02±1.03)g/L、(8.24±1.35)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50.35±2.97)g/L、(33.35±2.78)g/L、(43.25±1.24)g/L、(10.64±1.0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6、4.160、7.702、14.975,P均<0.001)。研究组的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吲哚菁绿荧光腹腔镜手术相比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改善肝功能及炎症因子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吲哚菁绿荧光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指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巍 李智德 +1 位作者 李玉鹏 陈雄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746-749,共4页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7月我科收治的6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被分为两组,分别行ICG荧光导航LC或普通LC术。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胆道损...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7月我科收治的62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被分为两组,分别行ICG荧光导航LC或普通LC术。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对照组发生中转开腹1例(3.2%);荧光LC组辨识胆总管和胆囊管时间、分离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时间、胆囊切除总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0.5(0.5,1)min、(16.9±0.4)min、30(28,33)min和15(5,20)ml,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3)min、(24.9±0.1)min、46(39,53)min和30(20,40)ml,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0.0%对3.2%,P>0.05)。结论 采用ICG荧光导航LC手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其实时显像辨别胆道解剖结构,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了医源性胆道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吲哚菁绿 荧光导航 治疗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庆彬 徐蓉 +2 位作者 龙奎 董文志 孙翊程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549-553,共5页
目的 比较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与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因肝血管瘤行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CG荧... 目的 比较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与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因肝血管瘤行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组(n=31)及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n=36)。结果 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组比腹腔镜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486.3±215.4)mL vs (918.5±351.6)mL],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更短[(23.5±8.7)d vs (32.7±11.4)d],手术时间更短[(165±52)min vs (216±46)min],住院时间更短[(7.5±2.3)d vs(9.1±1.8)d],住院总费用更低[(3.25±0.74)万元vs (5.29±1.18)万元],膈下积液、胸腔积液、腹腔出血及胆漏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4/31 vs 13/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拔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相比,ICG荧光导航下腹腔镜肝血管瘤剥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膈下积液、胸腔积液、腹腔出血及胆漏等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腹腔镜肝切除术 肿瘤剥除术 规则性肝切除术 吲哚菁绿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晓峰 鲁振环 张涛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42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试验组在ICG荧光显像技术下完成腹... 目的 研究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42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试验组在ICG荧光显像技术下完成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ICG荧光显像技术在吻合口血供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直径>5 mm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总数、直径≤5 mm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吻合口血供Sherwinter评分均>3分。结论 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增加淋巴结清扫总数,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并能更好地判断吻合口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吲哚菁绿 荧光显像 腹腔镜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19
作者 徐明月 陈媛媛 +4 位作者 赵丽 王有龙 林惠 刘庆 闻巍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荧光腹腔镜的患者为荧光腹腔镜组57例...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荧光腹腔镜的患者为荧光腹腔镜组57例,应用2D腹腔镜或3D腹腔镜的患者为传统腹腔镜组4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淋巴结清扫个数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直径和术前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185.4±24.9)min vs(203.7±53.9)min,P=0.025]。荧光腹腔镜组总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主淋巴结清扫个数均多于传统腹腔镜组(均P<0.05)。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有助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中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特别是主淋巴结检出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吲哚菁绿 荧光成像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