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黄柏盛 邓文婷 +5 位作者 区蓝芯 张莹洁 方梦冰 黎胜 施梅姐 萧焕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血清学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发生EGV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血清学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发生EGV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及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无EGV组(26例)和有EGV两组(6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筛选出可以有效预测EGV的无创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无EGV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Alb、Cr、吲哚菁绿清除率(ICG-K)均高于有EGV组(P<0.05),而AST、TBil、PT、INR、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均低于有EGV组(P<0.05)。其中ICG-R15和PLT是发生EGV的独立危险因素,且ICG-R15与EGV的风险呈正相关(OR=87.156,P<0.05),而PLT呈负相关(OR=0.984,P<0.05)。ICG-R15诊断EGV患者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0.176、75.4%、80.8%及0.789;ICG-R15联合PLT诊断EGV患者的临界值、敏感性、特异性及AUC分别为0.705、78.7%、76.9%及0.84。结论:ICG-R15和PLT是EGV的独立危险因素,ICG-R15联合PLT对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GV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总胆红素留存率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都泓莲 李烨 +6 位作者 王波 马琳坤 胡甜甜 盛云建 陈文 吴刚 邓存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15,共9页
目的 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和总胆红素留存率(TBARR)建立预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6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 目的 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和总胆红素留存率(TBARR)建立预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6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44),检测确诊ACLF时的生化、凝血、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_(15))及肝有效血流量(EHBF)等指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差值(ΔMELD)、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和TBARR。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的联合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种模型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两组间比较,MELD评分、ΔMELD、CTP评分、ICG R_(15)、EHBF、TBRR、TBARR、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PLT、ALP、GGT、Alb、PT、INR、PTA、总胆红素、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Na、年龄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6,95%CI:1.056~1.137,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14,95%CI:1.044~1.411,P=0.012)、TBRR(OR=0.989,95%CI:0.982~0.996,P=0.001)、TBARR(OR=1.073,95%CI:1.049~1.098,P<0.001)、ΔMELD(OR=1.480,95%CI:1.288~1.701,P<0.001)、CTP评分(OR=2.081,95%CI:1.585~2.732,P<0.001)以及ICG R_(15)(OR=1.116,95%CI:1.067~1.168,P<0.001)是经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4种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的联合预测模型,分别为TBRR-ICG R_(15)、TBARR-ICG R_(15)、TBARR-ICG R_(15)-ΔMELD和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AUC分别为0.830、0.867、0.900、0.917,联合预测模型的AUC高于单一指标(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TBRR、TBARR、ΔMELD、MELD评分、CTP评分、ICG R_(15)),其中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模型的AUC最大。联合模型TBARR-ICG R_(15)-ΔMELD和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80%以上。结论 ICG R_(15)联合TBARR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模型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 预后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总胆红素留存率
下载PDF
终末期肝病模型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评分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智 吴伟刚 +5 位作者 欧鹏程 陈洪涛 曾芙蓉 解东媛 杨林 杨桂林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的 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_(R15))评分的关系,并就ICG_(R15)、MELD和MELD-ICG_(R15)评分对患者在半年内及远期是否发生并发症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为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时机选... 目的 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_(R15))评分的关系,并就ICG_(R15)、MELD和MELD-ICG_(R15)评分对患者在半年内及远期是否发生并发症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为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时机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因肝硬化入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感染内科的患者112例。观察入组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统计并分析肝硬化患者MELD、MELD-ICG_(R15)评分分值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使用灵敏度、特异度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评估,评价ICG_(R15)、MELD、MELD-ICG_(R15)评分对于肝硬化患者出现并发症可能性预测价值(P <0.05)。结果 入组患者在6个月、1年、2年、3年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2%(54/112)、50.0%(56/112)、50.9%(57/112)、50.9%(57/112)。有并发症患者和无并发症患者两组间年龄(t=-0.929,P=0.357)、性别(χ^(2)=0.429,P=0.521)、血清肌酐值(Scr)(t=-1.229,P=0.224)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1.825,P=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t=-2.869,P=0.006)、血清白蛋白(ALB)(t=4.998,P <0.001)、ICG_(R15)(t=-5.264,P <0.001)、MELD评分(t=-4.678,P <0.001)、MELD-ICG_(R15)评分(t=-6.041,P <0.001)有统计学差异(P<0.05)。MELD-ICG_(R15)评分的AUC为0.866,95%CI为0.799~0.933,cut-off值为47.5,对应的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759。纳入观察的指标中,MELD-ICG_(R15)评分的AUC最大,优于ICG_(R15)(AUC:0.824)、MELD评分(AUC:0.830)。结论 ICG_(R15)、MELD评分、MELD-ICG_(R15)评分可对于肝硬化患者6个月内及远期出现并发症进行预测,其中MELD-ICG_(R15)评分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6
4
作者 黄文琪 许金超 +7 位作者 闵峰 郭碧虹 洪美珠 吴卫兵 叶会丽 范荣华 张丽 李柏丽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在64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人员,使用日本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ICG 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腹部B超等,计算肝功能Ch...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在64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人员,使用日本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ICG 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腹部B超等,计算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并分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ICGR15为(28.5±18.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1.2)%,P<0.05];随着CTP分级升高,肝硬化患者ICGR15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97,P<0.05);ICGR15与CTP分级呈正相关(r=0.650,P<0.05),与肝血流量或血浆清除率呈负相关(r=-0.715、r=-0.817,P<0.05);不同ICGR15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LT、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44、F=14.05、F=33.63、F=25.3、F=10.58、F=23.51,P<0.05),ICGR15与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37、r=0.487,P<0.05),与前白蛋白、白蛋白和ALT呈负相关(r=-0.498、r=-0.497、r=-0.272,P<0.05),其中与凝血酶原时间和前白蛋白相关性最强。结论 ICG清除试验能够较准确地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使用ICGRl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优于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Child-Turcotte—Pugh分级
下载PDF
肝癌术前应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泽天 陈帅 +4 位作者 季慧范 张国山 高阳 安爽 郭晓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7-258,共2页
原发性肝癌患者大多存在肝脏基础疾病,肝脏储备功能不佳,若术前肝功能不良,会导致术后余肝功能不足,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肝脏储备功能受有效肝细胞数量、肝脏血供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很多,其中吲哚... 原发性肝癌患者大多存在肝脏基础疾病,肝脏储备功能不佳,若术前肝功能不良,会导致术后余肝功能不足,发生术后肝功能衰竭及死亡。肝脏储备功能受有效肝细胞数量、肝脏血供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很多,其中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应用最为广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可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是评价肝脏储备功能最可靠的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有效血流量 肝脏储备功能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慢性肝病诊断及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静 张锦峰 +2 位作者 仪文静 郭佳 梁瑞敏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慢性肝病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ICG试验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分析734例慢性肝病患者ICG清除试验与疾病进程相关性;计算出慢性肝病ICG试验各阶段可信区间诊断参考值;以肝硬化...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慢性肝病诊断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ICG试验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分析734例慢性肝病患者ICG清除试验与疾病进程相关性;计算出慢性肝病ICG试验各阶段可信区间诊断参考值;以肝硬化诊断评估模型(Liver-cirrhosis Reckon Model,LRM)评估不同代偿功能的肝硬化病情。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吲哚菁绿清除速率(ICG K)、肝血流量(ICG EHBF)与慢性肝病进展呈负相关,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15)与慢性肝病进展呈正相关;以数理公式处理试验所得数据建立动态评估肝硬化代偿状态具有临床意义。结论:ICG试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不失为一种诊断和评估慢性肝病肝脏功能、肝储备功能状态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硬化诊断评估模型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文琪 许金超 +3 位作者 闵峰 吴卫兵 范荣华 张丽 《肝脏》 201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对71例肝癌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用日本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ICG15分钟清除率(ICGR15),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腹部B超等,计算肝功能...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对71例肝癌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用日本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ICG15分钟清除率(ICGR15),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腹部B超等,计算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并分级。两组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肝癌患者的ICGR15为(18.7±4.3)%较正常对照组(4.7±1.2)%升高,(t=-22.39,P<0.05)。CTP分级越高,肝癌患者ICGR15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43,P<0.05),ICGR15与CTP分级呈正相关(r=0.722,P<0.05),与肝血流量、血浆清除率呈负相关(r=-0.889、-0.753,P<0.05)。不同ICGR15的肝癌患者的PT、INR、ALT、AST、Alb、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61.9、2.62、3.19、69.0、40.5,P<0.05),ICGR15与PT、INR、AST、TBil呈正相关(r=0.665、0.527、0.316、0.721,P<0.05),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507,P<0.05),其中与PT、TBil相关性最强。结论 ICG清除试验能够较准确地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使用ICGR1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优于CTP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干细胞移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丽雯 刘黎 周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干细胞移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干细胞移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31例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应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检测肝脏储备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与移植后肝脏储备功能、肝脏合成功能及健康状况量化评分的变化。结果移植3个月后治疗组肝脏储备功能指标如ICGK和ICGR15均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脏储备功能变化无差异性(P>0.05),两组EHBF值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移植3个月后治疗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等均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白蛋白升高更为明显(P<0.05),两组胆碱酯酶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无差异性(P>0.05);治疗组自理能力及健康状况均优于干细胞移植前(P<0.05),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可用于干细胞移植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安全可靠;干细胞移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合成功能和近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干细胞 移植 终末期肝病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终末期肝病评估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程钧 李汛 《西部医学》 2015年第9期1433-1436,共4页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情况和损害的程度。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灵敏地进行肝脏储备功能的动态定量评估分析方法,对于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情况和损害的程度。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灵敏地进行肝脏储备功能的动态定量评估分析方法,对于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终末期肝病评估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终末期肝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甲胎蛋白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霖 尚红玲 《肝脏》 2015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联合AFP对HBV相关性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HBV相关性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确诊为肝衰竭24 h内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检查指标,并计算M...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联合AFP对HBV相关性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HBV相关性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确诊为肝衰竭24 h内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检查指标,并计算MELD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ICGR15和AFP与血TBil、INR、白蛋白、ALT、肌酐的相关性。对肝衰竭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确定存活及死亡情况,并对ICG R15、AFP进行分析。结果 55例肝衰竭患者死亡25例。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Bil、AFP、ICGR15、肌酐、INR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CGR15与TBil和MELD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9、0.766,P均<0.05),与血AFP呈负相关(r=-0.311,P<0.05);血清AFP与TBil呈负相关(r=-0.365,P<0.05)。肝衰竭患者ICGR15≤50%组共17例,死亡3例;>50%38例,死亡2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74,P=0.006)。肝功能衰竭患者AFP≤10组共13例,死亡10例;AFP>10组42例,死亡1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9,P=0.009)。结论 ICGR15联合AFP能够较准确地预测HBV相关性ACLF的短期预后,肝衰竭患者ICGR15>50%、AFP<10时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AFP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短期预后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及肝衰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丽雯 张灵 《西南军医》 2016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及肝衰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n=20例)、肝硬化代偿期组(n=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21例)及肝衰竭组(n=24例),同时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及肝衰竭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n=20例)、肝硬化代偿期组(n=2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21例)及肝衰竭组(n=24例),同时选择2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ICGR15、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析肝衰竭组患者预后与ICGR15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肝衰竭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各组ICGR15、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lb、CHE、PTA水平明显降低(P<0.05);ICGR15≤50%的肝衰竭患者病死率(30.0%)明显低于ICGR15>50%的肝衰竭患者(57.1%)(P<0.05);死亡组ICGR15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两组Alb、CHE、PTA、TBi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CG清除试验在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及肝衰竭预后判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硬化 肝衰竭 肝脏储备功能
下载PDF
无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预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转归中的作用
12
作者 周涛 郭善亮 +2 位作者 李亚琦 谢爱民 林庆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2155-2157,共3页
目的探析无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预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甄选需要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160例,开展无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患者入手术室后,行中心静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后,用无菌注射用水制备0.25 mg/kg的吲哚菁绿... 目的探析无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预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甄选需要体外循环的心脏手术患者160例,开展无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患者入手术室后,行中心静脉穿刺及桡动脉穿刺后,用无菌注射用水制备0.25 mg/kg的吲哚菁绿注射液,注入中心静脉内,通过LiMON的指尖脉搏氧探头可以读出PDR-ICG和ICG-R15的数值,同时采集静脉血测量每个时间点的STB、Cr、LA。三方核对无误后,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为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麻醉维持选择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泵注维持,间断推注舒芬太尼及维库溴铵,保证患者BIS数值在40~55之间,分析PDR-ICG和ICG-R15对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PDR-ICG和ICG-R15可预测术后ICU延迟转出。术后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9例,死亡4例,PDR-ICG和ICG-R15与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无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患者的围术期,可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完善体外循环及术后管理,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无创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心脏手术 成人 临床转归
下载PDF
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荣荣 李爱玲 +1 位作者 李红 张缭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不同程度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87例,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9例,肝硬化69例,慢性肝衰竭9例,使用日本DDG-3300K分...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不同程度慢性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住院治疗的肝病患者87例,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9例,肝硬化69例,慢性肝衰竭9例,使用日本DDG-3300K分析仪及配套分析软件检测ICG15分钟滞留率(ICG-R15)、ICG血浆清除率(K值)和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同时检测肝功能、血常规、腹部彩超、腹部CT或MRI,计算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并对肝硬化患者分级。结果慢性肝衰竭组ICG-R15为(54.2±11.6)%,K值为(0.04±0.01)/min,EHBF为(0.2±0.1)L/min,与慢性肝炎组比,差异显著【分别为(7.4±1.7)%、(0.22±0.05)/min和(0.9±0.3)L/min,P<0.05】;11例CTP C级患者ICG-R15为(39.3±8.9)%,K值为(0.06±0.02)/min,EHBF为(0.3±0.1)L/min,与39例CTP B级【分别为(28.8±12.6)%、(0.10±0.03)/min和(0.4±0.2)L/min,P<0.05】或19例CTP A级【分别为(12.2±2.8)%、(0.16±0.05)/min和(0.7±0.2)L/min,P<0.05】比,差异显著。结论ICG清除试验能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弥补CTP分级的不足,尝试作为早期诊断肝硬化的参考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衰竭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Child-Turcotte-Pugh分级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宏亮 沈正超 +2 位作者 王传喜 王光宇 胡明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进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3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肝功能生化指标,明确Child-Pugh分级,按照患者术后恢复...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进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清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53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肝功能生化指标,明确Child-Pugh分级,按照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恢复组(35例)和恢复不良组(18例)。结果 53例患者术前Child A组40例,Child B组13例,Child A组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retention rate of indocyanine green at 15 minutes,ICG R15)较Child B组低,吲哚菁绿血浆清除率(lndocyanine green serum disappearance,K值)、有效肝脏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较Child 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肝功能恢复组35例,恢复不良组18例,肝功能恢复组ICG R15较恢复不良组低,K值、EHBF较恢复不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hild A组40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33例,恢复不良组7例,肝功能恢复组ICG R15较恢复不良组低,K值、EHBF较恢复不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能有效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联合传统的Child-Pugh分级,能更好的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功能不全 CHILD-PUGH分级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临床评价
15
作者 武贵林 缪雪蓉 +4 位作者 陆智杰 邱海波 陶坤明 杨立群 俞卫锋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2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手术,14例)和缺血预处理(IPC)组(切...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年6月-2010年12月2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手术,14例)和缺血预处理(IPC)组(切肝前对第1肝门实施10 min缺血及10 min再灌注,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第1、3、7天的ICG清除率(ICGK),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 IPC组在术后第1、3、7天的血清A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IPC组在术后第1天的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术后同一时间点ICGK、TBIL、TBA、AL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CG清除试验作为一种评价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并不能很好的评价H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CTP分级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都泓莲 何鸿雁 +6 位作者 王波 盛云建 陈文 李强 蒋玉凤 吴刚 邓存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探索CTP分级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16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确诊肝衰... 目的探索CTP分级评分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16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患者确诊肝衰竭时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R15)、有效肝脏血流量(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及生化、凝血等指标,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CTP分级评分评分.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各项指标,构建出HBV-ACLF的联合预测模型(MELD-ICGR15、MELD-EHBF、CTP-ICGR15、CTP-EHBF),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种模型对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结果ICGR15、EHBF、MELD评分、CTP评分及TBIL、白蛋白、凝血指标、年龄在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的性别、ALT、AST、肌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的MELD-ICGR15、MELD-EHBF、CTP-ICGR15、CTP-EHBF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851、0.862、0.875,联合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比对应单一指标大,以CTP-EHBF模型曲线下面积最大;ICGR15及联合预测模型的敏感度较高,CTP-ICGR15、CTP-EHBF模型的特异度较高.结论ICGR15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BV-ACLF短期预后的敏感度较高,联合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优于对应单一模型,以CTP-ICGR15、CTP-EHBF联合模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预后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CTP分级评分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EHBF对肝储备功能评估应用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杜俊毅 任宾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6期5957-5962,共6页
肝脏发生病变时将影响肝储备功能,若不能准确评估,并及时进行临床干预,将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良进展,发生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可能将会大大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很多,但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单一的评估方法易受... 肝脏发生病变时将影响肝储备功能,若不能准确评估,并及时进行临床干预,将会导致患者的病情不良进展,发生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可能将会大大增加。目前临床上常用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很多,但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单一的评估方法易受到多因素影响。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EHBF及Child评分,可更加有效、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并提高预后价值。通过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并结合文献重点对肝脏疾病患者的肝储备功能评估应用及预后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 有效肝血流量(EHBF) CHILD-PUGH评分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肝癌患者的评估价值研究
18
作者 李刚刚 郭雅玲 +2 位作者 王宏利 郭丽英 王爱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0121-0123,共3页
探讨吲哚箐绿清除试验用于肝癌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到2021年3月之间收治的肝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依据患者的肝脏生物指标数据,确定病人的Child-Pugh分级,依据病人在手术之后的实际康复状... 探讨吲哚箐绿清除试验用于肝癌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到2021年3月之间收治的肝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依据患者的肝脏生物指标数据,确定病人的Child-Pugh分级,依据病人在手术之后的实际康复状况将病人分成肝功能恢复组(32例)和康复不佳组(18例)。结论:全部病例在手术前Child A组28例,Child B组12例,Child A组吲哚箐绿15分钟滞留率低于Child B组,吲哚箐绿血浆清除率、有效肝脏血流量高于Child B组,且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组32例,恢复不良组8例,肝功能恢复组在ICG R15方面低于恢复不良组,在K值及EHBF高于恢复不良组,且P<0.05;Child A组28例病人在手术治疗之后肝脏修复23例,修复不好组5例,肝脏修复组在ICG R15低于修复不好组,在K值及EHBF上高于修复不好组,且P<0.05。结果:使用吲哚箐绿消除试验可以有效评估肝癌术后病人在肝脏储备能力上的具体情况,充分结合Child-Pugh的分级,能够更好的预测出肝癌病人在手术治疗之后的情况及预后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癌手术 价值意义
下载PDF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终末期肝病评分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宽银 单静 +1 位作者 田方圆 曹武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HBV相关性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确诊为肝衰竭24h内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HBV相关性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确诊为肝衰竭24h内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同时记录24h内各项检查指标,并计算Child-Turcotte-Pugh分级(CTP分级)、MELD评分、MELD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以及伦敦国王学院医院(KCH)标准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准确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衡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病死率为45.71%(48/105),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年龄、胆红素、白蛋白、胆碱酯酶、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相关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研究分析显示:MELD评分与ICGR15存在正相关陛(r=0.205,P〈0.05),将MELD评分与ICGR15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EL-ICGR15模型:Logit(P)=0.193×MELD+0.130×ICGR.5-11.256,该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其最佳临界值为-0.706,相应的灵敏度为89.60/0,特异度为75.4%。与ICGR.,(AUC:0.820),MELD评分(AUC:0.779)、MELD-Na评分(AUC:0.761)、KcH标准(AUC:0.680)及CTP分级(AUC:0.631)比较,MELD-ICGRl5模型预后评估价值更大∽〈0.05或P〈0.01)。结论ICGR15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能够较准确地预测HBV相关性ACLF的短期预后,且优于CTP分级和KCH标准。而MELD-ICGR15对于HBV相关性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优于任何单一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功能衰竭 慢加急性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终末期肝病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喆 周健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586-1590,共5页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安全、可重复、廉价且无创,比常规生化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及优越性,能够准确、快速的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成为目前临床上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理想指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脏疾病的内、外科及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安全、可重复、廉价且无创,比常规生化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及优越性,能够准确、快速的反映肝脏储备功能,成为目前临床上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理想指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脏疾病的内、外科及介入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导医务人员制定正确的临床治疗方案及早期干预可能发生的肝脏损害,降低术中及术后的风险,从而达到最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就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肝功能试验 肝脏储备功能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