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在肾性骨营养不良症中的应用探析
1
作者 郭建红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的特色学术流派。代表医家叶天士不断完善《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典籍中关于络病的理念,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等络病理论,将通络法充分运用于临床杂病的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症是慢性肾脏病病程中出现的一种代谢...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的特色学术流派。代表医家叶天士不断完善《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典籍中关于络病的理念,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等络病理论,将通络法充分运用于临床杂病的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症是慢性肾脏病病程中出现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症状以骨痛最常见,病机为久病、久痛入络。吴门医派传人金伟民主任医师从络病理论探讨肾性骨营养不良症,总结出培本补虚通络、祛风搜邪通络、活血化瘀通络、除湿涤痰通络4种通络治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络病理论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 病理基础 通络法
下载PDF
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干预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2
作者 张文英 李铭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干预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70例,实际纳入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脱落8例,脱落率...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干预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共纳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的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70例,实际纳入对照组30例,治疗组32例,脱落8例,脱落率为11.43%。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加味生脉散配伍活血化瘀药干预治疗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改善率、生活质量评估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的变化差异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率为84.38%,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治疗组hs-CRP[(5.17±4.13)ng/L]及NT-proBNP[(860.70±329.60)pg/mL]均低于对照组[(13.60±5.65)ng/L,(1402.40±401.6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指导下加味生脉散配伍活血化瘀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更有效改善PCI术后气虚血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络病理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气虚血瘀 中西医结合 加味生脉散 疗效
下载PDF
吴门医派浦明之主任临证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总结
3
作者 田野 浦明之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期255-258,共4页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了多个地域性学术流派。江苏省内的中医有着吴门、孟河、龙沙等中外闻名的地域性流派,江苏省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主要发源地位于江苏苏州的吴门医派作为其中一颗明珠...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了多个地域性学术流派。江苏省内的中医有着吴门、孟河、龙沙等中外闻名的地域性流派,江苏省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主要发源地位于江苏苏州的吴门医派作为其中一颗明珠,为中国的医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浦明之主任临证结合中医诊疗特色,擅长以“三伏贴”“膏方”等特色方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喘证 肺胀 吴门医派 浦明之
下载PDF
吴门医派手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4
作者 李稳超 李红卫 +1 位作者 张先达 李宇卫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77,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吴门医派手法保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指标,探索吴门医派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 目的:通过观察吴门医派手法保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指标,探索吴门医派手法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的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吴门医派手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3月、末次回访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局部后凸角、椎体楔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变化以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VAS腰痛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3d、治疗后3月、末次回访VAS腰痛评分、ODI指数比较,治疗组VAS腰痛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局部后凸角、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局部后凸角、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治疗组影像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局部后凸角丢失度、椎体楔形角丢失度、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吴门医派手法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可恢复一定的椎体高度,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吴门医派手法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益肾活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任燕 孙伟 +4 位作者 段星星 金伟民 蒋春波 郭建红 周岚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121-126,共6页
目的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观察“益肾活络方”对CKD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100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具有“益肾活络方”+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目的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观察“益肾活络方”对CKD3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0月苏州市中医医院100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具有“益肾活络方”+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治疗4、12、24周后疗效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的84.8%(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UTP、Scr治疗组治疗4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治疗组治疗4、12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活络方”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3期肾虚湿瘀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KD3期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吴门医派络病理论 益肾活络方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基于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丽霞 蒋春波 +3 位作者 任燕 朱云洁 金伟民 倪道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560-562,共3页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目前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PD能较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随着近年来PD的整体技术不断进步,接受PD的患者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PD在全世界透析人群中的应用...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目前尿毒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方式。PD能较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随着近年来PD的整体技术不断进步,接受PD的患者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PD在全世界透析人群中的应用率达到了11%[1],在我国透析人群中的应用率达到了15%~20%[2],部分地区PD患者的年增长率已超过血液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残余肾功能 肾脏替代治疗 络病理论 腹膜纤维化 中医药防治 尿毒症患者 腹膜透析
下载PDF
吴门医派胃阴学说在中风后便秘中的运用
7
作者 刘晨欣 李志云 +1 位作者 崔希鹏 董宏利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8期209-211,224,共4页
在吴门医派胃阴学说的指导下,探究中风后便秘病机演变过程,并总结其治疗特点。吴门医派认为中风责之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中风之后易向胃阴不足转归而发生便秘。治疗以滋补胃阴为基础,根据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不同特点,兼顾通腑、补... 在吴门医派胃阴学说的指导下,探究中风后便秘病机演变过程,并总结其治疗特点。吴门医派认为中风责之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中风之后易向胃阴不足转归而发生便秘。治疗以滋补胃阴为基础,根据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不同特点,兼顾通腑、补益肝肾、补养气血等法,分期论治,同时重用生白术,善用种仁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便秘 胃阴学说 吴门医派 分期论治
下载PDF
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用药规律探讨
8
作者 朱小梅 荣长保 +1 位作者 陈敏怡 白学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64-66,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调治的优势病种、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的膏方处方648张,将处方信息录入Excel 2010、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使用膏方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膏方的调治病种... 目的初步探讨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调治的优势病种、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苏州市相城区中医医院的膏方处方648张,将处方信息录入Excel 2010、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使用膏方患者的年龄及性别,膏方的调治病种、证型,涉及中药的功效、频次、性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总结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的临床运用的特点。结果统计数据分析显示,该工作站2018年膏方调治疾病达42种,以内科疾病为主,其中又以虚劳病最多;共调治中医证型76种,以气血亏虚证为首;涉及中药319种,其中补虚类中药种类最多及出现频次最高;组方用药的四气中平性、温性及微温性占前3位,五味以甘味、苦味及辛味占前3位,高频次用药主入肾、肝、脾经。结论吴门医派杂病流派相城工作站膏方功效以补益为主,调补兼施、寓治于补,用药平缓为主,辨证论治,寒热并投,注重脾肾并补,肝脾同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方 吴门医派杂病流相城工作站 处方分析
下载PDF
吴门医派的传承与坚守
9
作者 时菊明 于吉超 +2 位作者 陈刚 荣长保 白学武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10期72-75,共4页
吴门医派是江南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因其突出的地域特色,在中医学众多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以“吴地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倡自吴”等闻名于世。自宋元后吴医兴起,至明清已及鼎盛,名医辈出,著说颇丰。他们不仅留下了诊疗疾病... 吴门医派是江南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之一,因其突出的地域特色,在中医学众多流派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以“吴地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倡自吴”等闻名于世。自宋元后吴医兴起,至明清已及鼎盛,名医辈出,著说颇丰。他们不仅留下了诊疗疾病的宝贵经验,又培养出众多弟子,让吴门医派学术思想和经验得到进一步传承。地处苏州北部的相城区,吴医一脉传承之地,名医也不乏其人,尤其相城区的望亭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医学流 名医 中医学 望亭镇 相城区 学术思想 地域特色
下载PDF
吴门医派代表医家脾胃病学术思想探究
10
作者 张春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17-0020,共4页
在中医学领域中,吴门医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流派,被称之为吴中医学甲天下。针对各类杂病的诊治,吴门医派通常有着其独有特点,通过借助久病入络、脾阴学说等新型理论,以此来对脾胃病临床实践进行指导,并已经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学领域中,吴门医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流派,被称之为吴中医学甲天下。针对各类杂病的诊治,吴门医派通常有着其独有特点,通过借助久病入络、脾阴学说等新型理论,以此来对脾胃病临床实践进行指导,并已经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文将以脾胃病作为出发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吴门代表医学治疗脾胃病的相关思路与实践研究,希望能够为当前脾胃病的诊疗与诊断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代表医家 脾胃病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吴门医派明清代表医家治疗便秘述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乐音子 颜帅 +5 位作者 吴本升 甄曙光 孙明明 陈映辉 钱海华 王晓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78-2880,共3页
初步研究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吴门医派研究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的古籍医案,以"吴门医派鼎盛时期(明清)"和"便秘"为坐标,系统梳理并凝练吴门医家治疗便秘的思路和方法,传承吴门医家辨治便秘学术特色和优势,... 初步研究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吴门医派研究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的古籍医案,以"吴门医派鼎盛时期(明清)"和"便秘"为坐标,系统梳理并凝练吴门医家治疗便秘的思路和方法,传承吴门医家辨治便秘学术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指导目前临床治疗便秘用药规律和治疗思路,进一步研究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便秘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吴门医派概要 被引量:23
12
作者 葛惠男 欧阳八四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63-67,共5页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具有"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等显著特征,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在中医学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温病学说是吴门医派的核心内涵,治疗热性病具有完整的知识...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具有"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等显著特征,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在中医学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温病学说是吴门医派的核心内涵,治疗热性病具有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尤其在诊治急性传染病、危重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同时吴门医派对杂病等方面的诊治亦颇具特点,运用"久病入络"、"胃阴学说"等学说指导临床,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 吴门医派 温病学说 杂病 久病入络 苏州
下载PDF
从吴门医派络病学说论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被引量:7
13
作者 顾灵 许小凤 +1 位作者 葛华 涂春艳 《江苏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可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五个证型,根据其具有络脉瘀滞的病机特点,与吴门医派络病学说相合,可将其归属为络病范畴,认为络脉瘀滞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可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肾虚血瘀五个证型,根据其具有络脉瘀滞的病机特点,与吴门医派络病学说相合,可将其归属为络病范畴,认为络脉瘀滞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基本病理,活血通络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关键。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络病理论指导本病的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络病学说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络脉瘀滞 活血通络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的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学术经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甄曙光 王晓鹏 +1 位作者 乐音子 颜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临证治疗便秘的病案情况,采用现代信息学技术深度挖掘其辨治便秘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根据研究诊断和纳入标准收集我院三位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门诊辨治便秘病例,并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立...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临证治疗便秘的病案情况,采用现代信息学技术深度挖掘其辨治便秘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根据研究诊断和纳入标准收集我院三位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门诊辨治便秘病例,并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立临床病历数据库,对病历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研究便秘证型、方药治法分布用药频次和药性构成情况,关联分析法挖掘病-药配伍经验,复杂网络分析治疗便秘有效药对和药组,结合人机交互方法梳理、总结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的经验。结果:便秘证型分布呈现以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热证居多的趋势,临证常用全当归、炙甘草、生白术、肉苁蓉、枳实等中药,以生白术-枳实、杏仁-槟榔、当归-肉苁蓉、升麻-枳壳、栝楼仁-杏仁为治疗便秘的5个常用的药对,元参-麦冬-火麻仁、厚朴-枳壳-大黄、生地-麦冬-玄参为治疗便秘的常用3个药组,分析核心处方发现理气健脾、辛润通络为治疗便秘主要治法。结论: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用药侧重活血化瘀、辛润通络类中药;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资料数据挖掘,总结被名中医认可的诊疗规律和有效方药等信息,以利于青年医者继承名中医经验并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世界 便秘 吴门医派 学术经验
下载PDF
运用吴门医派温病学说治疗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撷要——附验案2则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伟 孙钢 姜宏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吴门医派温病学理论的指导下,发现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温病”范畴,起病以“湿”邪为主,以“寒”邪为辅,病程缠绵难愈,病情易反复,且易于化热,中后期还多伴有伤津伤阴,阻滞脏腑经络。在治则上应... 在吴门医派温病学理论的指导下,发现苏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温病”范畴,起病以“湿”邪为主,以“寒”邪为辅,病程缠绵难愈,病情易反复,且易于化热,中后期还多伴有伤津伤阴,阻滞脏腑经络。在治则上应偏重扶正健脾、散寒除湿、和解、清肺祛毒,同时应结合苏州本地患者流行病学特征,重在审证求因,根据患者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分期治疗。87例苏州地区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药治疗参与率为87.36%,其中40例普通型患者采用协定方——具有和解化湿解毒功效的柴仁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92.5%,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因病机 临床分期 和解化湿解毒 柴仁汤 吴门医派 苏州
下载PDF
浅议吴门医派络病 被引量:4
16
作者 任燕 孙伟 +4 位作者 段星星 金伟民 蒋春波 董宏利 周丽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1307-1310,共4页
吴门医派完善了络病理论。叶天士是清代吴门医派代表人物,他确立了络病的病机特点,即“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病的病因包括络脉虚损、六淫外袭、内伤七情、痰瘀阻络、病久入络、跌扑金刃伤络,等等。络病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 吴门医派完善了络病理论。叶天士是清代吴门医派代表人物,他确立了络病的病机特点,即“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络病的病因包括络脉虚损、六淫外袭、内伤七情、痰瘀阻络、病久入络、跌扑金刃伤络,等等。络病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机特点。络病属于广义血瘀证、久病血瘀的范畴,其核心观点有:“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久病入络”“久痛伤络”。基于吴门医派对络病络脉阻滞的病机特点,提出络病以通为用,通络治疗和一般意义的活血化瘀、攻积除坚不同,临床治疗络病具体分虚实论治。病证属虚者治以补虚通络为大法,具体有益气养络、养血荣络、滋阴润络、温阳煦络;病证属实者治以辛温通络、辛香通络、化痰通络、活血通络、虫蚁搜络、泄浊通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化 吴门医派 络病
下载PDF
吴门医派络病理论祛邪活络法治疗腰痛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燕 金伟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786-78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指导下,自制祛风止痛膏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结论在"吴门医派络病理论&qu... 目的观察在"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指导下,自制祛风止痛膏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结论在"吴门医派络病理论"指导下,自制祛风止痛膏治疗腰痛,能使药效直达病所,祛邪活络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祛风止痛膏 吴门医派 络病理论
下载PDF
吴门医派莲类药材应用评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立 朱悦 +1 位作者 李笑然 郝丽莉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67-69,共3页
对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的医案中有关莲类药材药用记载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所治病证范围广泛,有外感病证、内科病证(血证、虚劳、遗精)、妇科病证、儿科病证等。用药富有特色,重视药材炮制,有鲜用、干用、炒用、煅炭之不同。鲜用取其清香... 对吴门医派代表医家的医案中有关莲类药材药用记载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所治病证范围广泛,有外感病证、内科病证(血证、虚劳、遗精)、妇科病证、儿科病证等。用药富有特色,重视药材炮制,有鲜用、干用、炒用、煅炭之不同。鲜用取其清香芬芳,擅轻透宣解用治暑温;干用及炒用功偏升清降浊、健脾助运,多用于肝胃不和及助发痘疹;用治血证则多鲜用或煅炭用,前者取其清热凉血散瘀,后者功专止血而又不留瘀血。为当今使用莲类药材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对心力衰竭(气阳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洪峰 戴友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6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对气阳虚证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对气阳虚证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中药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两组疗程均为4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T-proBNP水平、HRV指标。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NT-proBN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中医药组治疗后SDNN、SDANN、rMSSD、PNN50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吴门医派建中强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气阳虚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心率变异性,可能有助于改善心力衰竭(气阳虚证)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建中强心颗粒 心力衰竭 气阳虚证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苏州新“吴门医派”以络从“湿”治痹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尤君怡 梁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依止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基,从吴地多"湿"邪的特点为源,据《临证指南医案》探讨苏州新"吴门医派"治疗痹证的"... 痹症又称"痹证""痹病""风湿病"等。依止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理论为基,从吴地多"湿"邪的特点为源,据《临证指南医案》探讨苏州新"吴门医派"治疗痹证的"湿邪致病学说"。初识辨证痹病之虚实,治法之中,风易驱,寒可散,热能清,唯湿难除,唯虚难补。深深体悟到叶天士通络治痹之法,于学术多有建树,于传承者启发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叶天士 络病理论 从络治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