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似吸引效应理论研究述评
1
作者 杨宇航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2期672-682,共11页
相似吸引效应提出近60年,在态度、人格、爱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而理论研究者围绕相似性为什么能够带来吸引力这一核心问题,形成了以强化–情绪模型为代表的强化观和以信息整合模型为代表的认知观。本文首先回顾了相似吸引的研究... 相似吸引效应提出近60年,在态度、人格、爱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而理论研究者围绕相似性为什么能够带来吸引力这一核心问题,形成了以强化–情绪模型为代表的强化观和以信息整合模型为代表的认知观。本文首先回顾了相似吸引的研究范式以及最广泛研究的相似性类型,随后对强化观与认知观的代表理论进行述评与对比,最后,我们讨论了建构一个更全面和更精细的相似吸引效应的理论模型应该把握的理论要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力图为相似吸引效应的理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力法则 相似吸引效应 人际吸引
下载PDF
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吸引效应及其形成机理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全成 胡韬 周庭锐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1,共5页
吸引效应反映了个体决策行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指一特定备择项的加入会令选择集中某一备择项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被选概率提高的一种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吸引效应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策略,探讨了影响吸引效应的主要因素以及吸引效应... 吸引效应反映了个体决策行为中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是指一特定备择项的加入会令选择集中某一备择项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被选概率提高的一种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吸引效应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策略,探讨了影响吸引效应的主要因素以及吸引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对吸引效应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集 相似效应 吸引效应 市场定位
下载PDF
图形面积判断任务下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全成 刘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39-1648,共10页
研究使用图形面积判断任务取代典型的双属性决策框架,考察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实验1比较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面积比较判断时,吸引效应不显著,... 研究使用图形面积判断任务取代典型的双属性决策框架,考察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和信息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实验1比较了不同信息加工模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面积比较判断时,吸引效应不显著,而以分析的信息加工方式判断时吸引效应明显存在,后者效应强度显著大于前者。实验2通过调整图形排列顺序,比较了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对吸引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以直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行判断时吸引效应依然存在,但其表现要受信息呈现方式影响,相对于将目标图形放置于诱引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将诱引图形放置于目标图形和竞争图形之间而成为判断背景时,吸引效应强度更大。研究提出了吸引效应形成的两阶段理论,认为吸引效应产生的根源同时来自直觉的和分析的两个信息加工阶段,研究也证实信息呈现方式对被试信息加工方式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吸引效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性假设 吸引效应 不对称占优备择项 损失规避 值域-频率效应
下载PDF
飞行场景中表征动量的地标吸引效应和排斥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晏碧华 刘晓敏 刘浩哲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3-714,共12页
设置了安全和危险两种地标,采用诱导运动范式考察了飞行场景中运动目标和关联地标的相对关系、目标运动方向及关联地标的意义特征和呈现时间对运动目标位置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1)飞行场景中飞机的表征动量较强;(2)趋近安全地标的表... 设置了安全和危险两种地标,采用诱导运动范式考察了飞行场景中运动目标和关联地标的相对关系、目标运动方向及关联地标的意义特征和呈现时间对运动目标位置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1)飞行场景中飞机的表征动量较强;(2)趋近安全地标的表征动量大于远离安全地标的表征动量,趋近危险地标的表征动量小于远离危险地标的表征动量,安全地标呈现出地标吸引效应,而危险地标呈现出地标排斥效应;(3)高关联的安全和危险地标使飞机的表征动量不受运动方向影响;(4)保持间隔期间呈现的安全和危险地标使飞机的表征动量增加。结论:表征动量的地标效应受制于地标意义特征,表征动量受到目标和地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情景意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动量 地标吸引效应 地标排斥效应 情景 向前偏移量
下载PDF
参照群体规范影响下的吸引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青龙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吸引效应颠覆了经典偏好理论对偏好的描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营销实践意义,但其研究情景需要进一步拓展。从社会影响视角出发,研究参照群体规范以选择集中的不同产品为参照点时吸引效应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参照群体规范可以显著影... 吸引效应颠覆了经典偏好理论对偏好的描述,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营销实践意义,但其研究情景需要进一步拓展。从社会影响视角出发,研究参照群体规范以选择集中的不同产品为参照点时吸引效应的变化,研究结论显示,参照群体规范可以显著影响吸引效应的效应值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群体 规范影响 吸引效应
下载PDF
基于不可比较选择集的吸引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张全成 刘阳 孙洪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4-80,共7页
本文探讨了吸引效应在不可比较选择集中的表现及其作用机制。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可比较选择集中吸引效应依然存在,相对于核心集,在选择集中加入被某原有备择项完全占优的诱引备择项后,会显著提高消费者的决策信心,并显著降低... 本文探讨了吸引效应在不可比较选择集中的表现及其作用机制。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可比较选择集中吸引效应依然存在,相对于核心集,在选择集中加入被某原有备择项完全占优的诱引备择项后,会显著提高消费者的决策信心,并显著降低其延迟购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效应 吸引效应 诱引备择项 决策难度 决策信心
下载PDF
基于选择集决策的吸引效应及其形成机理探究
7
作者 张全成 周庭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0-65,共6页
文章从个体心理感知角度揭示了消费者决策行为中吸引效应的形成机制,并构建了吸引效应形成机制模型。基于实验研究发现,受锚定效应影响,不对称占优备择项增加了目标备择项相对于竞争备择项的吸引力,进而增加了其相对被选择概率,文章从... 文章从个体心理感知角度揭示了消费者决策行为中吸引效应的形成机制,并构建了吸引效应形成机制模型。基于实验研究发现,受锚定效应影响,不对称占优备择项增加了目标备择项相对于竞争备择项的吸引力,进而增加了其相对被选择概率,文章从产品属性评价变化角度探讨了吸引效应的深层次机理,发现范围效应、频率效应和知觉聚焦效应都可有效解释吸引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效应 吸引效应 不对称占有备择项 属性评价
下载PDF
服务套餐中属性不确定性对吸引效应的影响——服务保证的调节作用
8
作者 张崇辉 刘彦显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7,共7页
本文采用实验法探究了服务套餐中属性的不确定性对吸引效应的影响,以及服务保证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确定性属性,带有不确定性描述的属性作为诱导选项会降低吸引效应的强度;服务属性的不确定性和服务保证之间存在交互... 本文采用实验法探究了服务套餐中属性的不确定性对吸引效应的影响,以及服务保证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确定性属性,带有不确定性描述的属性作为诱导选项会降低吸引效应的强度;服务属性的不确定性和服务保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没有服务保证的情况下,带有不确定性描述的属性作为诱导会明显降低吸引效应的强度,而有服务保证的情况下,带有不确定性描述的属性作为诱导不会明显降低吸引效应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确定性 服务套餐 吸引效应 感知风险 服务保证
下载PDF
基于吸引效应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发策略
9
作者 陈良凯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8,共7页
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吸引效应对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低时,投资者偏好风险,吸引效应没有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影响;当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高时,投资者相对保守一些,吸引效应会对投... 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吸引效应对投资者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低时,投资者偏好风险,吸引效应没有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影响;当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高时,投资者相对保守一些,吸引效应会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效应 银行理财产品 开发策略
下载PDF
特色地标的吸引效应——访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殷卫东
10
作者 葛菁 《中国会展》 2014年第8期76-78,共3页
三期项目建成后,苏州文化博览中心(以下简称“文博中心”)在原有博览中心和艺术中心两大场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大型综合性会议中心,通过整合优势,为主办方和会议活动的举办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组合和更多元的选择空间。
关键词 苏州文化 公司总裁 吸引效应 有限 标的 艺术中心 选择空间 资源组合
下载PDF
设计风格也有吸引效应
11
作者 张凇 《中国黄金珠宝》 2020年第4期62-63,共2页
随着经济发展,相应的设计风格也逐渐丰富,它的更新迭代与周而复始,始终离不开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一个设计精美的商品不仅能给人带来观赏价值,还能被社会所认可。但是,并不是美的商品都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些商品虽然设计... 随着经济发展,相应的设计风格也逐渐丰富,它的更新迭代与周而复始,始终离不开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一个设计精美的商品不仅能给人带来观赏价值,还能被社会所认可。但是,并不是美的商品都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些商品虽然设计得漂亮,但别人看到时并不想拥有。为什么漂亮的商品不能产生价值呢?依笔者从事设计行业的经验看来,可能是设计的风格出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效应 购买欲望 设计风格 观赏价值 消费者 商品
下载PDF
二语主谓一致加工的数吸引效应及其个体差异——来自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ERP证据
12
作者 卞京 张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0-72,146,共14页
本文采用ERP技术来探究二语主谓一致加工中的数吸引效应及其个体差异。根据实验结果,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在不同局部名词条件下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加工模式,在单数局部名词条件下,引发了P600;在复数局部名词条件下,引发... 本文采用ERP技术来探究二语主谓一致加工中的数吸引效应及其个体差异。根据实验结果,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在不同局部名词条件下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加工模式,在单数局部名词条件下,引发了P600;在复数局部名词条件下,引发了N400。其次,二语数吸引效应表现出了不对称模式:复数局部名词仅能干预语法违反句的加工,但不能影响语法正确句的加工。最后,个体差异分析发现,二语数吸引效应表现出了N400—P600的连续分布模式:单数局部名词条件下,产生P600效应的被试多于产生N400效应的被试;而在复数局部名词条件下,产生N400效应的被试多于产生P600效应的被试。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在加工主谓一致时对数吸引效应敏感,并且这一加工过程与基于线索的记忆检索模型相吻合。此外,二语学习者对数吸引效应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学习者在不同局部名词条件下采用的句法加工策略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谓一致 吸引效应 基于线索的记忆检索 个体差异 ERP
原文传递
吸引效应下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决策满意度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全成 杨皖苏 周庭锐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2-183,共2页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基于选择集的消费者决策行为中,不对称占优备择项加入选择集后,不仅可以增加目标备择项的相对被选概率,还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决策满意度,以及消费者对目标备择项的支付意愿,但其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是高度情境...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基于选择集的消费者决策行为中,不对称占优备择项加入选择集后,不仅可以增加目标备择项的相对被选概率,还可以增加消费者的决策满意度,以及消费者对目标备择项的支付意愿,但其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是高度情境依赖、不稳定和易逝的,在消费者做出决策后,这种效应会减弱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效应 吸引效应 支付意愿 决策满意度
原文传递
大城市群收入溢价的劳动力吸引效应——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金营 贾娜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41,126,127,共17页
文章以中美典型城市群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世界人口数据库美国微观数据(IPUMS),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方法,引入不同城市群劳动力收入溢价偏离程度,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岗位优势和劣势的收入效应对劳动力的吸... 文章以中美典型城市群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世界人口数据库美国微观数据(IPUMS),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方法,引入不同城市群劳动力收入溢价偏离程度,定量分析不同空间岗位优势和劣势的收入效应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并通过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的对比,以期为中国未来城市群发展提供借鉴。结果显示:(1)中国三大城市群中约50%的样本呈现为收入偏离的优化,比其他区域在劳动力吸引方面具有优势。波士华城市群通过高品质发展拥有更强的吸引聚集劳动力的能力。(2)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的劳动力收入受单边向下偏离幅度较小、变动趋势平稳、收入吸引效应稳定且强劲;中国三大城市群劳动力收入下偏扭曲较大,而且在劳动力吸引上表现不够稳定。(3)劳动者到大城市群就业,能够避免在竞争市场中岗位搜寻的劣势。波士华城市群的经验表明,世界级城市群更高的国际分工定位与内部合理空间分工可规避过度竞争等带来的集聚劣势,以更高品质、更丰富的岗位选择为劳动力提供就业精准对接。因此,中国城市群应向这一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波士华城市群 收入溢价 双边随机前沿 吸引效应
原文传递
吸引效应、折衷效应的一致性与稳健性研究——基于元分析的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筱竹 杜青龙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6,共8页
吸引效应与折衷效应无论是在消费行为理论还是营销实践方面,均具有重大的价值,但其有效性最近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本文利用元分析技术对两种效应的一致性与稳健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效应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稳健性方面... 吸引效应与折衷效应无论是在消费行为理论还是营销实践方面,均具有重大的价值,但其有效性最近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本文利用元分析技术对两种效应的一致性与稳健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效应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稳健性方面,两种效应均存在一定问题,吸引效应更甚。依据分析结果,本文给出了提高稳健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效应 折衷效应 元分析 一致性稳健性
原文传递
决策过程中的经典情境效应分析
16
作者 刘玲 《知识经济》 2023年第12期93-95,132,共4页
决策者基于选择集的情境效应里,妥协效应和吸引效应是两大经典效应。情境效应受到信息的空间布局、属性具体性和时间压力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效应参与了决策者评估目标对象的两大加工阶段。妥协效应的产生机理主要有Simonson的早... 决策者基于选择集的情境效应里,妥协效应和吸引效应是两大经典效应。情境效应受到信息的空间布局、属性具体性和时间压力等重要因素的影响,并且这些效应参与了决策者评估目标对象的两大加工阶段。妥协效应的产生机理主要有Simonson的早期理论、极端厌恶理论和预期损失最小化理论,更多的研究是关注其影响因素和属性权衡方面。影响吸引效应的五大因素有执行的先前任务、无法快速轻松地识别优势关系、个体差异、对诱饵的强烈厌恶感或强烈喜欢感。未来有关情境效应的研究将会更多地从信息表达方式、产生机理和复杂的真实购物情境等方向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效应 妥协效应 吸引效应
下载PDF
消费者决策行为中的情境效应研究评述及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全成 卢东 周庭锐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134,共5页
主要介绍了消费者决策行为中情境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相关概念,并对情境效应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整理。
关键词 情境效应 吸引效应 折衷效应 偏好
下载PDF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实验与解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刘滨谊 范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36,共4页
围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针对"因果""过程""效应""特性",展开实验与解析,发现"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和"内外融合"3类景观空间视觉"因果"吸引机制,... 围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针对"因果""过程""效应""特性",展开实验与解析,发现"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和"内外融合"3类景观空间视觉"因果"吸引机制,机制运行四阶段过程,及其所具有的"聚光效应""马太效应""主从效应"三大效应,以及"选择性""快速定位性""凝视性""反复性""主动性"五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景观空间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 视觉吸引效应
下载PDF
消费者决策行为中的虚位诱导效应研究评述及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东进 郑军 张亚佩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95,103,共5页
通过文献评述,构建了基于双属性空间的虚位诱导效应启动策略模型。首先对虚位诱导项的概念及分类进行系统归纳;然后创新性地提出引发虚位诱导效应的虚位不对称占优诱导区(PAD)与虚位非占优诱导区(PND)两种启动策略模型,并首次提出PND启... 通过文献评述,构建了基于双属性空间的虚位诱导效应启动策略模型。首先对虚位诱导项的概念及分类进行系统归纳;然后创新性地提出引发虚位诱导效应的虚位不对称占优诱导区(PAD)与虚位非占优诱导区(PND)两种启动策略模型,并首次提出PND启动策略模型的两种诱导项类别:虚位折衷诱导项(PC)与虚位次优诱导项(PI);最后,明确了虚位诱导效应作用机制的解释路径,奠定了基于中国消费者决策情境下的虚位诱导效应研究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效应 虚位诱导效应 虚位折衷诱导项 虚位次优诱导项 虚位营销
下载PDF
全球水质量迁移对海平面空间模式周年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鹏 朱耀仲 +2 位作者 钟敏 闫昊明 康开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4-833,共10页
大气、陆地水和海洋之间的水质量迁移对海平面的影响一般假定为均匀薄层分布.但实际上,水质量负荷重新分布一方面会使地壳产生形变,另一方面会引起重力位势场变化(引力位和离心力位),这都会对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产生影响,两方面之和称... 大气、陆地水和海洋之间的水质量迁移对海平面的影响一般假定为均匀薄层分布.但实际上,水质量负荷重新分布一方面会使地壳产生形变,另一方面会引起重力位势场变化(引力位和离心力位),这都会对海平面时空变化特征产生影响,两方面之和称为负荷自吸引效应(SAL).海洋模式模拟的时变洋底压力结果一般符合Boussinesq假设即体积守恒,忽略了大气、陆地水和海洋之间水质量交换的影响.本文基于海平面变化方程,联合陆地水模型、大气地表气压模型、海洋洋底压力模型和GRACE反演的冰川质量变化,详细讨论了2003—2010年SAL对海平面周年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SAL对全球海平面周年变化有显著影响,振幅在1.3~19mm.其中近海岸和低纬度区域受影响较大.(2)在SAL引起的海平面周年振幅变化的因素中,陆地水储量变化因素最大,大气因素次之,非潮汐海洋影响最小.但非潮汐海洋对海平面周年相位空间变化的影响最为复杂.(3)通过与国际长期验潮站观测数据结果比较,在ECCO海洋模式估计的洋底压力结果中引入SAL,能多解释约5.3%观测信号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效应 洋底压力 验潮站 海平面 地球自转效应 GR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