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铋烯的可调谐非线性光吸收特性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冰雪 潘俊杰 +3 位作者 闫昊 詹燕燕 房丹 李金华 《材料科学》 2024年第4期498-509,共12页
非线性光学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激光调Q、激光锁模、光限幅、全光开关、光通信等一系列非线性光学领域中。非线性光学材料实现饱和吸收特性与反饱和吸收特性之间的转换对设计出多用途的光电子器件尤为重要... 非线性光学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激光调Q、激光锁模、光限幅、全光开关、光通信等一系列非线性光学领域中。非线性光学材料实现饱和吸收特性与反饱和吸收特性之间的转换对设计出多用途的光电子器件尤为重要。但目前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大多数的应用中仅表现出饱和吸收特性或反饱和吸收特性二者中的一种。这意味着开发能够实现非线性光学材料的饱和吸收特性与反饱和吸收特性之间的可控调谐的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在这项工作中,综述了调谐饱和吸收特性与反饱和吸收特性的方法,并且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改氧化程度来调谐铋烯的非线性光学吸收特性的开创性方法,为其他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可控调节提供了思路,对新型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材料 饱和吸收特性 反饱和吸收特性
下载PDF
氧化钒非制冷探测器吸收特性研究
2
作者 杨君 杨春丽 +4 位作者 袁俊 尹树东 李华英 白兰艳 马敏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8,共8页
随着氧化钒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的像元尺寸的减小,导致探测器的吸收面积呈边长的二次方锐减,如何提高氧化钒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吸收效率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材料和结构角度出发,分别在单层材料吸收特性、不同吸收结构... 随着氧化钒非制冷红外焦平面的像元尺寸的减小,导致探测器的吸收面积呈边长的二次方锐减,如何提高氧化钒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吸收效率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材料和结构角度出发,分别在单层材料吸收特性、不同吸收结构、腔体高度、膜系厚度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单层、双层氧化钒非制冷探测器光学吸收的各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仿真。通过对各因素进行量化比较,同时结合仿真结果给出了提高氧化钒非制冷探测器吸收的系统方法,对于氧化钒非制冷探测器的设计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钒非制冷探测器 吸收特性 光学仿真 膜厚分析 腔体优化
下载PDF
基于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探究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M-Y-A的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惠静 王鑫 +3 位作者 李玉玲 卡地尔亚·库尔班 赵军 陈蓓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607-611,共5页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M-Y-A)在小肠不同肠段、不同条件下的吸收特性,探究HM-Y-A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合HPLC测定法,考察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不同pH值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HM-Y-A吸收参数(K_(a)和P_(...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M-Y-A)在小肠不同肠段、不同条件下的吸收特性,探究HM-Y-A的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合HPLC测定法,考察不同肠段、不同药物浓度、不同pH值及P-糖蛋白抑制剂对HM-Y-A吸收参数(K_(a)和P_(app))的影响。结果HM-Y-A在小肠各段均有吸收,最佳吸收肠段是十二指肠和空肠;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吸收参数K_(a)和P_(app)不断降低,低浓度与中、高浓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H 6.4和7.4时K_(a)和P_(app)显著增高(P<0.05);加入P-糖蛋白抑制剂前后,吸收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M-Y-A在小肠全段均有吸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较好;吸收机制可能以主动吸收或促进扩散为主;药物在偏碱性条件下吸收较好;HM-Y-A可能不是P-gp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 在体单向肠灌流 吸收特性
原文传递
山东半岛近岸海带养殖活动对水体光学吸收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姜珊珊 黄海军 +4 位作者 董玉国 刘艳霞 严立文 王启飞 李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4,共15页
为了研究近岸海带养殖活动对水体光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山东半岛黑泥湾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21年4月和8月在该区的9站同步观测数据,分析其总悬浮颗粒物、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并计算各组分对总... 为了研究近岸海带养殖活动对水体光学特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山东半岛黑泥湾海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2021年4月和8月在该区的9站同步观测数据,分析其总悬浮颗粒物、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并计算各组分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同时采用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算法借助MODIS影像反演了水体总吸收系数,结合实测数据获得了黑泥湾水体吸收特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海带养殖季节表层水体藻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总颗粒物和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吸收系数明显大于无海带养殖季节,且春季海带养殖区水体的总吸收系数大于无海带养殖区;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造成底层吸收系数较大,而在春季成熟期的海带汇聚较大量的有机物质导致中层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相对较高;参考波长向红波移动,QAA_v5算法能够较好地估算该区表层水体吸收系数,且在海带养殖季节水体组分会影响到更长的波段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海带养殖对水体各组分浓度和分布、碳循环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参照,并有助于提高近岸水体组分的遥感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泥湾 海带养殖 吸收特性 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巢湖水体SPM和CDOM吸收特性季节差异研究
5
作者 蒋永生 肖锋 +1 位作者 卢小平 薛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25-33,共9页
水体吸收系数作为重要的光学参量,研究它可进一步发展生物光学模型,为评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该文依据2020年8月和2021年10月在巢湖区采集的水样数据,经实验对水体组分光谱吸收和参数浓度的测定,展开对水体各组分吸... 水体吸收系数作为重要的光学参量,研究它可进一步发展生物光学模型,为评估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该文依据2020年8月和2021年10月在巢湖区采集的水样数据,经实验对水体组分光谱吸收和参数浓度的测定,展开对水体各组分吸收特性的研究以及季节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巢湖夏季水体色素浓度高于秋季,而颗粒物则反之,两期水体各组分吸收特性时空差异显著;夏季总悬浮颗粒物在440和675 nm波段处的吸收系数a_(p)(440)、a_(p)(675)均值要比秋季大,且两期水体吸收类型大有差别;浮游植物夏季生长旺盛,光合色素增多,秋季因气候使其大量死亡,降解为非藻类颗粒物,导致夏季浮游植物色素颗粒物在440和675 nm波段处的吸收系数a_(ph)(440)、a_(ph)(675)、比吸收系数a^(*)_(ph)(440)和a^(*)_(ph)(675)均值大于秋季,而秋季非藻类颗粒物在440、675 nm波段处的吸收系数a_(d)(440)、a_(d)(675)均值却大于夏季,秋季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在440和675 nm处的吸收系数a_(g)(440)均值也比夏季略大。非色素颗粒物和CDOM吸收系数都随波长按一定规律递减,夏季水体a_(d)(λ)按指数拟合曲线斜率S_(d)的均值为(13.05±1.48)μm,小于秋季的(14.22±0.74)μm,且夏季水体a_(g)(λ)拟合斜率S_(g)的均值为(14.25±0.84)μm,也小于秋季的(14.56±1.41)μm。巢湖夏季水体组分对总吸收的贡献:浮游植物>非色素颗粒物>CDOM,说明浮游植物是夏季水体光谱吸收的主要因素,而秋季吸收贡献则是非色素颗粒物>浮游植物>CDOM,非色素颗粒物在秋季水体起主导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吸收特性 季节差异 巢湖
原文传递
环境浓度微囊藻毒素-LR对菖蒲无机氮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昭瑞 马腾 +2 位作者 陈国元 李青松 吴义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8-345,共8页
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会对水生植物的营养吸收产生潜在威胁。为探讨MCs对水生植物无机氮吸收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暴露15 d后挺水植物菖蒲对无机氮的吸收特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富营养化水体中存在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会对水生植物的营养吸收产生潜在威胁。为探讨MCs对水生植物无机氮吸收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暴露15 d后挺水植物菖蒲对无机氮的吸收特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0.001 mg·L^(-1) MC-LR暴露条件下,菖蒲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及细胞质膜(PM)H+-ATP酶活性均显著增加,MC-LR暴露对菖蒲的NO-3-N和NH+4-N吸收均有促进作用;0.01 mg·L^(-1) MC-LR暴露条件下,菖蒲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及PM H+-ATP酶活性均有一定程度上升,菖蒲对NO-3-N的亲和力和吸收潜能下降,但对NH+4-N的吸收速率上升;0.03 mg·L^(-1) MC-LR暴露条件下,菖蒲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及PM H+-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MC-LR暴露通过降低菖蒲对NO-3-N和NH+4-N的亲和力和吸收潜能来抑制其对无机氮的吸收。与NH+4-N相比,0.03 mg·L^(-1) MC-LR对NO-3-N吸收的抑制作用更强。MC-LR(0.001~0.01 mg·L^(-1))暴露对菖蒲NH+4-N吸收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0.03 mg·L^(-1) MC-LR暴露对菖蒲的NH+4-N和NO-3-N吸收均产生明显抑制,对菖蒲生长及其氮的去除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菖蒲 无机氮 吸收特性 吸收潜能
下载PDF
新型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能量吸收特性研究
7
作者 赵众豪 池瑜莉 +2 位作者 冯峻良 文大伟 朱国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6-174,共9页
点阵夹芯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独特的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然而,传统点阵夹芯结构在面外压缩载荷下存在应力分布不均匀、节点应力集中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基于体心立... 点阵夹芯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独特的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然而,传统点阵夹芯结构在面外压缩载荷下存在应力分布不均匀、节点应力集中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基于体心立方结构(body-centered cubic,BCC)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余弦函数单元基(cosine function cell-base,CFCB)点阵结构。为了研究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能量吸收特性,制备了CFCB点阵夹芯结构,开展了准静态压溃试验,并与BCC点阵夹芯结构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的承载与能量吸收能力明显优于BCC点阵夹芯结构。随后,基于有限元模型,系统揭示了芯子单胞直径、幅值、周期长度等胞元参数及厚度方向上的单胞层数对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吸能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有望为新型CFCB点阵夹芯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夹芯结构 增材制造 能量吸收特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铜胁迫下吊兰的生理响应及对铜的吸收特性
8
作者 谢晓霄 徐劼 +1 位作者 方学雷 温豪骏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41-43,75,共4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铜胁迫下吊兰的生理响应及对铜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短期内低浓度的Cu 2+胁迫(15 mg/L)对吊兰的光合过程存在促进作用,高浓度的Cu 2+胁迫(30 mg/L和60 mg/L)对吊兰光合过程存在明显的抑制;随着Cu 2+胁迫浓度的增大...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铜胁迫下吊兰的生理响应及对铜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短期内低浓度的Cu 2+胁迫(15 mg/L)对吊兰的光合过程存在促进作用,高浓度的Cu 2+胁迫(30 mg/L和60 mg/L)对吊兰光合过程存在明显的抑制;随着Cu 2+胁迫浓度的增大,吊兰根和叶片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增加,并且叶片组织对Cu 2+胁迫作用的响应敏感性高于根系组织;吊兰根系组织中的铜含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叶片组织,并且随着Cu 2+浓度的增大根组织中铜的含量水平也显著增高,而叶片组织中的铜含量水平则变化不明显。研究结论能为该植物应用于铜污染环境的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兰 铜胁迫 叶绿素 丙二醛 吸收特性
下载PDF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研究
9
作者 李孟孟 何勇 +4 位作者 刘扬 徐伟芳 谭松 杨晔 尹登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6-1422,共7页
目的考察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测定其单位面积转运速率(Flux)、表观渗透系数(P app)。12只大鼠随... 目的考察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体外吸收特性、体内药动学。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测定其单位面积转运速率(Flux)、表观渗透系数(P app)。12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小檗碱(80 mg/kg)、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118 mg/kg)的0.5%CMC-Na混悬液,于5、10、15、30、45 min及1、2.5、5、8、12、24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小檗碱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溶解度、log P显著高于小檗碱。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尤斯室系统中,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Flux、P app显著高于小檗碱。与小檗碱比较,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T_(max)、t_(1/2)缩短(P<0.05),C_(max)、AUC_(0~t)、AUC 0~∞升高(P<0.05)。结论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可改善小檗碱吸收特性、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肉桂酸小檗碱共晶 体外吸收特性 体内药动学 荧光分光光度法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尤斯室系统 UPLC-MS/MS
下载PDF
氧化物光学薄膜吸收特性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孔惠颖 郑照轩 +10 位作者 孙康迅 邱美叶 汤婷 张朝茹 赵春杰 张美阳 李再金 乔忠良 徐东昕 李林 曲轶 《材料化学前沿》 2023年第1期7-17,共11页
本文主要对氧化物光学薄膜吸收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相关吸收特性测量技术。光学吸收损耗是光学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严重影响了光束的传输质量,器件的寿命等,因此低吸收损耗的薄膜在大型光学系统、强激光系... 本文主要对氧化物光学薄膜吸收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相关吸收特性测量技术。光学吸收损耗是光学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严重影响了光束的传输质量,器件的寿命等,因此低吸收损耗的薄膜在大型光学系统、强激光系统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氧化物薄膜具有带隙宽、硬度高、性能稳定、耐腐蚀等优点,大多数光学系统都采用氧化物材料制备薄膜以提高其光学功能。光学薄膜的吸收是光与薄膜中的电子、激子、晶格振动、杂质缺陷等相互作用的过程,目前光学薄膜的沉积工艺包括电子束沉积技术、离子束溅射技术和溶胶–凝胶技术等,其工艺参数的选择是影响光学薄膜吸收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温度、热处理等后处理技术。此外,测量吸收系数的方法也越来越精进,对于吸收损耗的控制也起了关键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薄膜材料的出现,选择合适的薄膜材料及研究其结构、光学性能等是控制吸收损耗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氧化物薄膜 晶格振动 吸收系数 吸收损耗 光学系统 氧化物材料 吸收特性
下载PDF
微粒散射对半透明流体层光谱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新林 黄勇 谈和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3,共7页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微粒散射对半透明流体层光谱吸收特性的影响 .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辐射能被半透明流体和微粒的吸收与散射以及在半透明镜反射面处的折射、反射和不透明漫反射壁面处的反射过程 ,用H -G相函数考虑了微粒的各向同性、...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微粒散射对半透明流体层光谱吸收特性的影响 .采用MonteCarlo法模拟辐射能被半透明流体和微粒的吸收与散射以及在半透明镜反射面处的折射、反射和不透明漫反射壁面处的反射过程 ,用H -G相函数考虑了微粒的各向同性、前向及后向散射几种典型的散射分布 .模拟了各种散射分布下含微粒水层对垂直入射辐射的光谱吸收率及水层内部的吸收分布 ,分析了散射分布、吸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透明流体 吸收特性 微粒散射 MonteCArlo法 入射辐射 光谱吸收特性
下载PDF
水稻的氮磷钾养分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96
12
作者 邹长明 秦道珠 +2 位作者 徐明岗 申华平 王伯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0,共5页
在田间条件下 ,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 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仅在分蘖—拔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 ,约占总吸氮量的 6 0 % ;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 ,分别占... 在田间条件下 ,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 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仅在分蘖—拔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 ,约占总吸氮量的 6 0 % ;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 ,分别占总吸氮量的 4 0 %和 2 4 %左右。早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可从分蘖期一直持续到抽穗期以后 ;而晚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仅在分蘖期 ,其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 5 5 %以上。在稻谷产量、稻草产量和干物质总积累量方面 ,两系杂交稻比其它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 ,分别高出 2 1% ,4 6 %和 32 % ;在这些方面晚稻比早稻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晚稻的磷钾养分 (尤其是磷素 )利用效率比早稻高 ,晚稻吸收较少的养分而生产较多的稻谷。相关分析表明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吸氮量与稻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中后期的磷钾吸收多为奢侈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吸收特性 产量 早稻 晚稻 相关性 氮肥 磷肥 钾肥
下载PDF
天津夏季黑碳气溶胶及其吸收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蔡子颖 韩素芹 +1 位作者 黄鹤 姚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9-723,共5页
利用天津城市边界层观测站2010年8月12日~9月18日期间的黑碳、污染物和气象梯度观测数据,分析天津市夏季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黑碳气溶胶浓度均值为6.309μg/m3,占PM10质量浓度的4.17%,其吸收消光... 利用天津城市边界层观测站2010年8月12日~9月18日期间的黑碳、污染物和气象梯度观测数据,分析天津市夏季黑碳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黑碳气溶胶浓度均值为6.309μg/m3,占PM10质量浓度的4.17%,其吸收消光占气溶胶总体消光的10.23%.受人类活动和边界层结构影响,黑碳气溶胶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7:00达到峰值,14:00~16:00最小,20:00达到次高峰.黑碳气溶胶浓度随风速增加呈下降趋势,当风速超过4m/s时,浓度一般低于5μg/m3,西风及西北风对天津城区黑碳气溶胶输送作用明显,其出现大于10μg/m3的高黑碳气溶胶事件概率为18.07%;逆温和大气稳定易造成黑碳气溶胶在近地层的堆积,形成高污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 吸收特性 影响因子 天津
下载PDF
铅和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对镉吸收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曹莹 黄瑞冬 +3 位作者 李建东 赵天宏 郭伟 王国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25-1427,共3页
在盆栽条件下,以富友1号玉米品种为供试试材,研究了铅、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对镉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镉在玉米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根〉下叶〉茎〉上叶〉籽粒,且植株各部位含镉量普遍高于镉单子污染,但随土壤中投... 在盆栽条件下,以富友1号玉米品种为供试试材,研究了铅、镉复合胁迫下玉米对镉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镉在玉米体内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根〉下叶〉茎〉上叶〉籽粒,且植株各部位含镉量普遍高于镉单子污染,但随土壤中投放铅浓度的增加(0~540mg·kg^-1),植株体内各部位含镉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从玉米的生育进程来看,玉米各部位镉含量分配规律是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上叶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复合污染 吸收特性
下载PDF
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7
15
作者 刘太明 蒋学华 +2 位作者 张梅娟 廖思俭 陈卓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84-1787,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不结扎胆管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47±0·0134)h-1和(0·4960±0·05... 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循环液中药物的浓度。结果不结扎胆管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47±0·0134)h-1和(0·4960±0·0512)h-1;结扎胆管时,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9±0·0262)h-1和(0·2106±0·0735)h-1;结扎胆管,在单独以黄芩苷或黄芩素进行在体肠循环时,循环液中分别出现了随时间增加的黄芩素和黄芩苷;结扎胆管尾静脉注射黄芩素时,循环液中出现了黄芩苷。结论黄芩素比黄芩苷更适于口服给药;胆汁不但可以分泌黄芩苷,而且可以促进黄芩素的吸收;黄芩苷在肠内经过菌群代谢为黄芩素而被吸收,被吸收的或静脉注射的黄芩素可在体内还原为黄芩苷,并再被小肠分泌排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黄芩素 吸收特性 菌群代谢 肠分泌
下载PDF
日光温室黄瓜冬春茬栽培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军 曹之富 +1 位作者 黄延楠 高丽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09-2113,共5页
【目的】在日光温室内,以黄瓜品种津绿3号为试材,进行冬春茬栽培,研究黄瓜对主要矿质营养氮、磷、钾的吸收特性。【方法】分别于苗期、初花期、初瓜期、盛瓜初期、盛瓜中期、盛瓜末期、拉秧期测定黄瓜的根、茎、叶、瓜等部位氮、磷、钾... 【目的】在日光温室内,以黄瓜品种津绿3号为试材,进行冬春茬栽培,研究黄瓜对主要矿质营养氮、磷、钾的吸收特性。【方法】分别于苗期、初花期、初瓜期、盛瓜初期、盛瓜中期、盛瓜末期、拉秧期测定黄瓜的根、茎、叶、瓜等部位氮、磷、钾的含量。计算不同生育时期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吸收速率及吸收比例。【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黄瓜在不同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不同,全生育期内N:P2O5:K2O=1:0.63:1.36。氮、磷、钾的吸收量呈单峰曲线,盛瓜中期达最大值,植株对养分的吸收速率最大值也出现在盛瓜期,盛瓜期吸收的N、P2O5、K2O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73.10%、71.08%、70.65%,黄瓜产量占全生育期产量的71.91%。进入采收期每生产100kg黄瓜产品需吸收N为0.18~0.27kg,P2O5为0.10~0.16kg,K2O为0.19~0.36kg。【结论】黄瓜对主要矿质营养的吸收比例只与其本身特性有关,而与栽培方式及栽培季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黄瓜 冬春茬栽培 氮磷钾 吸收特性
下载PDF
茶园土壤铝动态及茶树铝吸收特性 被引量:25
17
作者 阮建云 王国庆 +1 位作者 石元值 马立锋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6期16-20,共5页
本文报告了在茶园和根际土壤铝动态及茶树铝吸收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1.对210个样品测定,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为2.5-988mg/kg,平均238 mg/kg。无定形和层间铝是茶园土壤铝的主要形态;植茶后茶园土壤的水溶性、交换性和有机结合态... 本文报告了在茶园和根际土壤铝动态及茶树铝吸收特性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1.对210个样品测定,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为2.5-988mg/kg,平均238 mg/kg。无定形和层间铝是茶园土壤铝的主要形态;植茶后茶园土壤的水溶性、交换性和有机结合态铝趋于增加。2.茶园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供给茶树NH_4^+-N时,茶树根际土壤(距根表 1mm)的交换性铝显著增加。3.铝在一定范围(≤400 μmol/L)增加茶树侧根数量和长度。4.动力学研究表明茶树根系对铝的吸收表现为可饱和特性,初始时有一快速的吸收过程,并在约6h后转变为缓慢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铝动态 茶树 吸收特性 根际土壤
下载PDF
气体红外吸收特性受压强与温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云玉新 吕天光 +4 位作者 韩洪 王泽众 姚金霞 李秀卫 赵笑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2-996,共5页
气体的红外吸收特性是利用红外光学方法对气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吸收谱线的峰值吸收系数与全线宽是描述气体红外吸收特性的两个重要参量,参考HITRAN2004数据库,以乙炔在近红外的一段红外光谱为研究对象,对压强与温度对峰值... 气体的红外吸收特性是利用红外光学方法对气体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吸收谱线的峰值吸收系数与全线宽是描述气体红外吸收特性的两个重要参量,参考HITRAN2004数据库,以乙炔在近红外的一段红外光谱为研究对象,对压强与温度对峰值吸收系数与全线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强大于0.1 MPa时,峰值吸收系数与全线宽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但后者的增长率较前者更大;而当温度在200~400 K范围时,乙炔在6 565~6 595 cm-1范围内的吸收谱线的峰值吸收系数与全线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温度对峰值吸收系数的影响要强于对全线宽的影响。分析结果对于气体的红外光学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特性 红外气体检测 压强 温度 气体
原文传递
辽河水体光学吸收特性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邵田田 宋开山 +4 位作者 丁智 赵莹 王铭 杜嘉 张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61-1871,共11页
吸收特性是水体重要的光学特性,也是建立生物光学模型的基本参数。利用2013年5月和9月辽河流域水体实测数据对总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特性、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总颗粒物的吸收... 吸收特性是水体重要的光学特性,也是建立生物光学模型的基本参数。利用2013年5月和9月辽河流域水体实测数据对总悬浮颗粒物、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以及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吸收特性、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曲线与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光谱基本保持一致并且与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a_d(λ)]以及浮游植物的吸收[a_(ph)(λ)]都呈现显著相关。两个季节,a_d(440)均是总吸收的主要组成部分,CDOM的吸收[a_(CDOM)(440)]则大于a_(ph)(440)的贡献率,但9月a_d(440)的吸收所占比例较5月高。辽河水体非藻类颗粒物中矿物颗粒物的含量较其他一般水体要高。通过分析5月及9月的aph(440)/a_(ph)(675)发现浮游植物中辅助色素与叶绿素a浓度(Chla)的组成季节性变化不大,但其空间特征表现较为明显。另外,CDOM的吸收特性与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相似,呈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性;辽河S_(CDOM)基本小于其它河流、湖泊、河口等水体,其CDOM主要由大分子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 吸收特性 颗粒物 CDOM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基于桉树矿质营养吸收特性的平衡施肥模式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谭宏伟 杨尚东 +4 位作者 刘永贤 周柳强 谢如林 黄金生 黄美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桉树矿质营养的吸收特性,拟构建出适合广西自然条件下桉树生产的平衡施肥模式。【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钾化肥、复合肥(N∶P∶K=15∶15∶15)及桉树专用肥(N∶P∶K=12∶5∶8)4个处理,... 【目的】通过研究桉树矿质营养的吸收特性,拟构建出适合广西自然条件下桉树生产的平衡施肥模式。【方法】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设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钾化肥、复合肥(N∶P∶K=15∶15∶15)及桉树专用肥(N∶P∶K=12∶5∶8)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桉树吸收养分的规律及其生长特性。【结果】桉树对三大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大,其次是钾和磷;对其他矿质营养的吸收量排序为:钙>镁>硫>锌>硼。现阶段广西的土壤肥力状况在不施肥的情况下,仅依赖土壤矿质营养释放量难以满足桉树的生长需求,且目前氮磷钾化肥、复合肥及桉树专用肥的施用量均无法满足桉树对氮、磷、钾矿质营养的需求,需加大现阶段肥料的施用量。其中,施用量为3.5 kg/株的桉树专用复合肥不但能较好地满足当季桉树对微量矿质营养硼的需求,而且在下茬桉树生长中不必再次追施硼肥。【结论】矿质营养在桉树植株中的分布均以枝梢含量最高,因此在春、夏两季桉树枝梢萌发及快速生长期间,要保障充足、均衡的矿质营养供应,尤其是目前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贫瘠,实际生产中需加大以硼为主要微量元素桉树专用肥的施肥量或配施有机质肥料才能满足桉树的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矿质营养 吸收特性 平衡施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