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与思考——以“简易吸碳机的制作”项目教学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砚宁 张巍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9-55,共7页
“简易吸碳机的制作”项目教学是基于“碳中和”理念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捕风”“捉碳”“释碳”“用碳”四个项目子任务,探讨“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有关选题、... “简易吸碳机的制作”项目教学是基于“碳中和”理念的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捕风”“捉碳”“释碳”“用碳”四个项目子任务,探讨“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有关选题、发展多学科知识的系统思维、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等教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项目教学 中和 吸碳 核心素养
下载PDF
广州白云山主要林分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曙才 苏志尧 +3 位作者 谢正生 古炎坤 陈北光 林书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林分类型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各主要林分总生物量、总吸碳量和总释氧量大小顺序为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中华锥林>大叶相思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黧蒴林>降真香林>... 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林分类型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各主要林分总生物量、总吸碳量和总释氧量大小顺序为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中华锥林>大叶相思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黧蒴林>降真香林>尖叶杜英林>加勒比松林.各林分生产力、年均吸碳量和年均释氧量大小顺序均为马占相思林>黧蒴林>大叶相思林>木荷石栎混交林>木荷林>尖叶杜英林>中华锥林>降真香林>加勒比松林>马尾松林.表明速生阔叶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针叶林强;处于速生期的阔叶树人工林的吸碳放氧能力比天然次生近熟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山风景区 林分 生产力 吸碳放氧功能 森林生态效益
下载PDF
闽江流域主要林分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吸碳放氧量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姬桂珍 吴承祯 +3 位作者 洪伟 林勇明 胡喜生 张琼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28-833,共6页
通过对闽江流域主要林分的生产力及其吸碳放氧能力大小的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10个纯林林分中,23年生的马尾松林的生产力、吸碳放氧量均高于其他林分,是5年生光皮桦林分生产力、吸碳放氧总量的9.33倍,年均吸碳放氧量的2.03倍;而混交林林... 通过对闽江流域主要林分的生产力及其吸碳放氧能力大小的研究表明:在所研究的10个纯林林分中,23年生的马尾松林的生产力、吸碳放氧量均高于其他林分,是5年生光皮桦林分生产力、吸碳放氧总量的9.33倍,年均吸碳放氧量的2.03倍;而混交林林分的生产力及吸碳放氧量均比其纯林林分的高,这对于混交林营造、混交林的开发利用、经营管理及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流域 林分 生产力 吸碳放氧
下载PDF
用牡蛎制备高温吸碳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铸 邢锋 康健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30期3-3,5,共2页
牡蛎白垩层是一种天然方解石质多孔微结构材料,以其为原料在900℃、950℃和1000℃三个温度下制得吸碳材料。产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热-失重(DTA-TG)进行分析,以950℃煅烧条件时吸碳效果最好。高温下吸碳反应温度范围较宽,约从40... 牡蛎白垩层是一种天然方解石质多孔微结构材料,以其为原料在900℃、950℃和1000℃三个温度下制得吸碳材料。产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热-失重(DTA-TG)进行分析,以950℃煅烧条件时吸碳效果最好。高温下吸碳反应温度范围较宽,约从400℃开始到890℃结束;释放CO2的温度范围较短,约从890℃到935℃。高温吸碳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00℃到氢氧化钙分解结束,第二阶段从氢氧化钙分解结束到碳酸钙开始分解。其中在第一阶段吸碳反应速度比第二阶段要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高温 吸碳反应 温室气体
下载PDF
高温吸碳材料的合成
5
作者 丁铸 邢锋 康健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7,共3页
用硅酸锂溶液与氢氧化锂水热反应,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硅酸锂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表征了合成材料,用差热-热重技术分析了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50、450、550℃温度下煅烧,材料中生成物相的是Li2SiO... 用硅酸锂溶液与氢氧化锂水热反应,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硅酸锂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表征了合成材料,用差热-热重技术分析了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50、450、550℃温度下煅烧,材料中生成物相的是Li2SiO3和Li2CO3。合成出的材料在常温空气和CO2环境下具备一定的吸碳能力。在650、750℃煅烧分别生成了Li4SiO4和Li2SiO3。合成温度较高时,Li4SiO4生成量较高,对CO2的吸收值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碳材料 硅酸锂 高温固相反应
下载PDF
渗碳层与吸碳率的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元坤 周铁涛 《金属热处理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51-57,共7页
本文通过解扩散方式求出渗碳过程中钢件表面含碳量及渗层中的碳浓度分布后算出渗层深度及钢件表面吸碳量。计算结果表明,渗层深度及钢件表面吸碳率与渗碳时间呈对数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与截距与渗碳气氛、碳势及渗碳温度等因素有关。本文... 本文通过解扩散方式求出渗碳过程中钢件表面含碳量及渗层中的碳浓度分布后算出渗层深度及钢件表面吸碳量。计算结果表明,渗层深度及钢件表面吸碳率与渗碳时间呈对数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与截距与渗碳气氛、碳势及渗碳温度等因素有关。本文所得规律对指导制定渗碳工艺参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深度 吸碳 预测
原文传递
森林生态系统吸碳量高于预期量
7
作者 闫静 《世界环境》 1996年第1期33-34,共2页
森林生态系统吸碳量高于预期量CarbonSequestrationinForestEcosystemsHigherthanExpected¥J.A.VerweijAbstract:Inthecarboncycle,f... 森林生态系统吸碳量高于预期量CarbonSequestrationinForestEcosystemsHigherthanExpected¥J.A.VerweijAbstract:Inthecarboncycle,forestsfunctiona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吸碳 预期量 二氧化
下载PDF
热解碳泡沫材料吸波机理研究
8
作者 林立海 李处森 +3 位作者 颜雨坤 白炜琛 刘利冉 张劲松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避开高分子材料作为基体,进一步拓展碳系吸波材料在空间环境或仿空间环境中的应用,本工作提出了预制体法结合热解工艺制备热解碳泡沫吸波材料的新思路,采取从400℃到1 500℃的不同目标热解温度制备了一系列热解碳泡沫材料,通过对不同... 为避开高分子材料作为基体,进一步拓展碳系吸波材料在空间环境或仿空间环境中的应用,本工作提出了预制体法结合热解工艺制备热解碳泡沫吸波材料的新思路,采取从400℃到1 500℃的不同目标热解温度制备了一系列热解碳泡沫材料,通过对不同温度热解碳泡沫材料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分析,明确了热解碳泡沫为半导体材料,其热解残余基团无序区造成的阈值效应、共轭效应和位阻效应抑制π电子离域移动,控制载流子浓度,进而影响热解碳泡沫材料的电磁性能。对不同温度热解碳泡沫材料电磁参数的测试表明,600~700℃热解的碳泡沫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大小适合,适合作吸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波材料 热解 半导体 空间环境 热真空
下载PDF
MOFs衍生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包文丽 唐俊雄 +1 位作者 刘元军 赵晓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4,共6页
电磁吸波材料对于防护电磁辐射危害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吸波材料所具有的吸波性能对军用和民用都有重大意义。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衍生碳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吸波材料,具有合成工艺简单、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孔隙率... 电磁吸波材料对于防护电磁辐射危害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吸波材料所具有的吸波性能对军用和民用都有重大意义。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衍生碳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吸波材料,具有合成工艺简单、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优点。本文简要介绍电磁吸波机理,综述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研究现状,分析MOFs衍生碳基复合材料在电磁吸波领域研究进展,展望MOFs衍生碳基复合吸波材料未来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波材料 波机理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MOFs衍生的碳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雪芳 药栋 +1 位作者 贺永亮 贾雪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8,共6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的碳复合材料由于轻质、多孔、组分多样、损耗机制多样以及电磁参数可设计性强的优势,在复合吸波材料应用领域极具潜力。总结了近几年来MOFs衍生的不同种类的碳复合材料在吸波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根... 金属有机框架(MOFs)衍生的碳复合材料由于轻质、多孔、组分多样、损耗机制多样以及电磁参数可设计性强的优势,在复合吸波材料应用领域极具潜力。总结了近几年来MOFs衍生的不同种类的碳复合材料在吸波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根据合成方法分类的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微波吸收性能的差异,并讨论了不同方法的特点,最后概述了提高MOFs衍生碳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复合波材料 波性能
原文传递
CO_2捕集过程中钙基吸收剂吸碳反应本征动力学
11
作者 郭名女 杨仲卿 张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1014,共4页
本文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的影响,对两种CaO质量分数均为75%的合成钙基吸收剂进行了本征动力学实验。通过晶粒模型分析,找到了完全由表面反应控制的本征动力学阶段,分析其本征反应动力学特性,得到本征反应速率常数k_... 本文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消除内扩散和外扩散的影响,对两种CaO质量分数均为75%的合成钙基吸收剂进行了本征动力学实验。通过晶粒模型分析,找到了完全由表面反应控制的本征动力学阶段,分析其本征反应动力学特性,得到本征反应速率常数k_s和活化能E,并与早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两种合成吸收剂的活化能均小于石灰石吸碳反应的活化能;合成吸收剂的吸碳反应速率与石灰石分解CaO的吸碳反应速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本研究同时得到了反应动力学控制阶段吸碳反应速率与驱动力CO_2分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捕集 本征动力学 钙基收剂 吸碳反应 活化能
原文传递
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碳吸存与碳平衡 被引量:23
12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王义祥 谢锦升 杨少红 钟羡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 To provid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species selection for carbon plantation, differences in carbon sequestration pattern and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 were determined between two 36-year-old plantations of broadleaved species, Castanopsis 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Sanming, Fujian. Annual net carbon sequestration was 13.639 and 6.599 t C·hm -2 a -1 , respectively, in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among which the annual biomass C increment and the litterfall production was evenly distributed. To the annual net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contribution of stem (wood plus bark) increment was much lower, and that of branch increment was much higher in the C. kawakamii than in the C. lanceolata (26.6% versus 40.3%, and 11.5% versus 0.3%). In both plantation,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litterfall accounted 60% and 40% respectively for the annual litterfall production, which was estimated 7.183 t C·hm -2 a -1 in the C. kawakamii and 3.554 t C·hm -2 a -1 in the C. lanceolata. Annual 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a C loss of 5.983 and 2.984 t·hm -2 a -1 from soil to atmosphere in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respectively. Carbon balance analysis showed there were a positive 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C sink), 7.656 and 3.615 t C·hm -2 a -1 , for the C. kawakamii and the C. lanceolata, respectively. For the purpose of carbon management, C. kawakamii might be a more suitable species than C. lanceolata in loc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杉木 平衡
下载PDF
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陈浩 莫江明 +2 位作者 张炜 鲁显楷 黄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864-6879,共16页
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重要因素。将森林碳库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从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影响的研究现状。(1)地上部分:氮限制的温带森林,氮沉降增加了地上部分碳吸存。氮... 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重要因素。将森林碳库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从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影响的研究现状。(1)地上部分:氮限制的温带森林,氮沉降增加了地上部分碳吸存。氮丰富的热带森林,氮沉降对地上部分碳吸存没有影响。过量的氮输入会造成森林死亡率的上升,从而降低地上部分碳吸存。(2)地下部分:相比地上部分研究得少,表现为增加、降低和没有影响3种效果。(3)目前的结论趋向于认为氮沉降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然而氮沉降所带来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到底有多大依然无法确定,这也将成为未来氮碳循环研究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氮沉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的机理,介绍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影响的4种研究方法。探讨了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 全球变化
下载PDF
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碳库与碳吸存 被引量:46
14
作者 何宗明 李丽红 +3 位作者 王义祥 邹双全 岳永杰 王小国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98-303,共6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碳贮量分别是福建柏人工林的1.19倍和1.20倍。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11~20 a阶段达最大值,为 5.576t/hm^2·a^(-1),而杉木人工林最大值(5.817t/hm^2·a^(-1)较早出现于6~10 a阶段。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32至33 a碳净固定量为9.907 t/hm^2·a^(-1),折算成 CO2为36.326 t/hm^2·a^(-1),是杉木人工林的1.54倍,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碳当年归还量分别为3.769 t/hm^2·a^(-1)和1.647 t/hm^2·a^(-1),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75倍和1.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下载PDF
桤木人工林的碳密度、碳库及碳吸存特征 被引量:23
15
作者 文仕知 田大伦 +1 位作者 杨丽丽 方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21,共7页
对不同年龄阶段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各器官的碳密度算术平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8和14年生的分别为478.8,485.7和495.8g·kg-1,变异系数在0.25%~9.58%之间,不同器官碳密度由高至低排序... 对不同年龄阶段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各器官的碳密度算术平均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8和14年生的分别为478.8,485.7和495.8g·kg-1,变异系数在0.25%~9.58%之间,不同器官碳密度由高至低排序大致为:树干>树枝>树叶>树根>树皮,林下植被各组分和死地被物的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层(0~60cm)平均碳密度也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不同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林龄增长,乔木层碳贮量的优势逐渐增强,从5年生的25.88t·hm-2增加到14年生的49.63t·hm-2。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库主要由植被层、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组成,按其碳库大小顺序排列为:土壤层>植被层>死地被物层,5,8和14年生桤木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库分别为95.89,122.12和130.75t·hm-2,土壤碳贮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库的59.42%以上,且随着林龄增长,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碳贮量之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5,8和14年生桤木年净固定碳量分别6.51,6.26和7.82t·hm-2a-1。湖南省现有桤木林植被碳库为2.8034×106t,为其潜在碳库的4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木人工林 密度
下载PDF
森林演替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吸存中的作用 被引量:72
16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1 位作者 彭少麟 李德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685-1694,共10页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同一演替系列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和速度。结果表明:(1)针叶林各组分碳素含量...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同一演替系列中3个不同演替阶段(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荷木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分配格局特征,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吸存潜力和速度。结果表明:(1)针叶林各组分碳素含量高于阔叶林对应组分的碳素含量(后者是前者的72.0%~94.5%)。两个森林植物碳素含量,不同层次比较,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不同器官比较,以根或干最高。(2)乔木层生物量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43.5t/hm2、270.1t/hm2和407.8t/hm2,其中大部分由干和皮组成(各器官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平均为:叶2.8%、枝19.3%、干和皮混合57.0%、根20.9%)。林下层生物量为4.23~14.10t/hm2,是乔木层的1.0%~9.8%,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3)土壤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减少。与土壤容重相反,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但随森林演替进展而增加。(4)3种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总贮量分别为135.8t/hm2、215.1t/hm2和259.7t/hm2。生态系统碳贮量在各组分的格局十分相似,植被、土壤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均分别约为67.6%、30.2%和2.2%。与其它地带森林比较,鼎湖山保护区森林植被与土壤碳贮量之比和表层(0~20cm)的土壤碳占整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演替 南亚 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贮量
下载PDF
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熙波 杨玉盛 +2 位作者 曾宏达 谢锦升 朱宁 《草原与草坪》 CAS 2009年第3期79-85,共7页
探讨了国内外关于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各种自然因子和人为管理措施对草坪碳吸存的影响,以及草坪CO2交换通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与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相比,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受各种人为管理措施影响,具有很高的碳吸存能力... 探讨了国内外关于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各种自然因子和人为管理措施对草坪碳吸存的影响,以及草坪CO2交换通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与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相比,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受各种人为管理措施影响,具有很高的碳吸存能力。然而,人为管理措施和自然环境因子对草坪碳吸存的交互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有关草坪生态系统碳吸存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进一步展望了值得研究的内容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草坪
下载PDF
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斌 方晰 +1 位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共8页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 基于湖南省2005和2010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观测数据,估算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碳密度及碳吸存潜力。结果表明: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碳贮量分别为30.39×106和32.92×106t,均以中龄林的碳贮量最高,分别为17.64×106和17.31×106t;2010年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贮量为0.34×106~6.45×106t;杉木林碳密度随林分龄级增加而增高,过熟林最大(23.90tC·hm-2以上),2005和2010年湖南省杉木林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0.83和12.05tC·hm-2,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碳密度为6.03~16.58tC·hm-2,基本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湖南省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90.75×106t,不同龄级林分的现实碳吸存潜力表现为中龄林(53.62×106t)>近熟林(32.77×106t)>幼龄林(4.36×106t),各地州市杉木林植被的现实碳吸存潜力为1.18×106~17.39×106t;湖南省(2010年)现有未成熟杉木林到2020年时的固碳潜力为176.77×106t,年固碳潜力为17.68×106t·a-1,到达成熟阶段(26年生)时固碳潜力为211.67×106t。湖南省杉木林分质量不高,中幼龄林所占比重较大,若能对现有杉木林加以更好的抚育管理,湖南省杉木林仍有很大的碳汇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植被 贮量 密度 存潜力 湖南省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侵蚀退化红壤碳吸存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谢锦升 杨玉盛 +3 位作者 解明曙 黄石德 钟炳林 岳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8,123,共5页
侵蚀退化土壤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恢复我国大面积退化土壤对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汀县河田镇研究了侵蚀退化裸地恢复为马尾松、板栗园和百喜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试图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以及侵蚀... 侵蚀退化土壤具有较大的碳吸存潜力,恢复我国大面积退化土壤对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汀县河田镇研究了侵蚀退化裸地恢复为马尾松、板栗园和百喜草地后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试图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影响,以及侵蚀退化红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碳吸存潜力和速率。裸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极低,垂直分布变化不明显;而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土壤的有机碳古量和储量,0~5cm土层受植被恢复影响最大,40cm以下土层深度受植被恢复的影响很小,0~20cm土层是储存有机碳的主要层次。以次生林为参照,裸地土壤的碳吸存潜力为56t/hm^2,而植被恢复后土壤仍约有30~44t/hm^2的吸存潜力。马尾松林、板栗园和百喜草地0~100cm土层土壤碳吸存量分别为25.234t/hm^2,11.418t/hm^2和15.394t/hm^2,年平均碳吸存速率分别为1.06t/(hm^2·a).1,90t/(hm^2·a)和3.08t/(hm^2·a).短期碳吸存速率高于长期碳吸存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 植被恢复 退化红壤 土壤侵蚀
下载PDF
紫色土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与碳吸存变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于占源 杨玉盛 陈光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37-1841,共5页
采用时空代换法 ,以福建省宁化县严重退化紫色土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对象 ,按侵蚀强度由强到弱选取 4种生态恢复措施Ⅰ、Ⅱ、Ⅲ、Ⅳ ,对比研究了碳库与碳吸存能力 .结果表明 ,随着恢复程度的提高 ,生态系统的碳吸存能力逐渐增加 ,即Ⅰ <... 采用时空代换法 ,以福建省宁化县严重退化紫色土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对象 ,按侵蚀强度由强到弱选取 4种生态恢复措施Ⅰ、Ⅱ、Ⅲ、Ⅳ ,对比研究了碳库与碳吸存能力 .结果表明 ,随着恢复程度的提高 ,生态系统的碳吸存能力逐渐增加 ,即Ⅰ <Ⅱ <Ⅲ <Ⅳ ,4种措施生态系统碳库分别为 1 4、8 5、2 5 6和 37 6t·hm-2 ;CO2 年同化量分别是 712 87、14 5 8 0 1、9718 10和 1110 9 5 6kg·hm-2 .可见 ,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是本地区重要的碳汇之一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应是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 ,但是减少人为干扰才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恢复策略 ,使森林生态系统成为大气中CO2 的一个重要的碳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