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6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景奇 张覃 卯松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采用TOC测量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HEDP为抑制剂时,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 采用TOC测量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HEDP为抑制剂时,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大于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孔径内和氟磷灰石(001)面以及白云石(104)面的吸附都接近Langmuir模型。相同比表面积条件下,油酸根离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量高于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量,表明单位表面积内,白云石表面比氟磷灰石表面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灰石 白云石 吸附动力学 吸附力学 孔隙
下载PDF
内蒙古某尾矿回收稀土试验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王翔 赵增武 +2 位作者 贾艳 贺宇龙 成昌华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以内蒙古某尾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中REO含量为6.2%;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和独居石,还含有少量的氟碳钙铈矿和黄河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以铁矿物、萤石、辉石、闪石等为主;... 以内蒙古某尾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中REO含量为6.2%;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矿物主要为氟碳铈和独居石,还含有少量的氟碳钙铈矿和黄河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以铁矿物、萤石、辉石、闪石等为主;粒度筛析结果表明粒度在-25μm占比为62.9%,稀土矿物粒度较细,会对浮选回收造成不利影响。进行吸附动力学研究,选择氟碳铈矿单矿物进行单矿物浮选试验探究P_(8)用量和pH值对矿物可浮性的影响,氟碳铈矿在P_(8)浮选体系中有较好的可浮性,且氟碳铈矿浮选的最佳pH值为9。通过动力学方程对氟碳铈矿吸附P_(8)进行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P_(8)捕收能力强,适当用量可完全使氟碳铈矿上浮。以浮选为手段回收稀土矿物,在浮选试验中采用捕收性能和选择性都较好的羟肟酸类捕收剂P_(8),对脉石矿物辉石、闪石等矿物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水玻璃作为抑制剂,FM-132作为起泡剂,针对捕收剂用量、抑制剂用量、矿浆浓度、浮选温度以及浮选时间等进行条件试验确定最佳参数。经一粗两精闭路流程,可获得REO品位51.85%、REO回收率79.12%的稀土精矿,最佳参数为工业上对稀土的回收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利于实现稀土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稀土 吸附动力学 浮选
下载PDF
柞叶染料对柞蚕丝织物的染色及其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艳梅 于学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9-125,共7页
为有效利用废弃资源,制备生物基来源的功能性纺织品,采用柞树落叶为原料提取染料,探讨该染料对柞蚕丝的染色性能,测试了染色柞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及染色牢度,研究了柞叶染料在柞蚕丝上的吸附动力学机制,对染色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并... 为有效利用废弃资源,制备生物基来源的功能性纺织品,采用柞树落叶为原料提取染料,探讨该染料对柞蚕丝的染色性能,测试了染色柞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及染色牢度,研究了柞叶染料在柞蚕丝上的吸附动力学机制,对染色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柞叶染料在柞蚕丝上的提升性能良好,可以染得深浓色泽,且所测定各项色牢度均达到3级以上,最佳的染色条件为pH值3.0,在98℃下染色60 min;柞叶染料在柞蚕丝上的吸附动力学机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染色温度升高,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速率常数及平衡吸附量均增大,半染时间缩短;染色织物具有抗紫外线性能,且其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当染料用量大于或等于7.5%(o.w.f)时,染色柞蚕丝织物的UPF值可达到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叶染料 柞蚕丝 生态染色 吸附动力学 天然染料 抗紫外线性能
下载PDF
PAN/PAAc复合纤维膜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王泽林 朱秀芳 +1 位作者 李沐芳 王栋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以聚丙烯腈(PAN)为结构框架,制备了PAN/聚丙烯酸(PAAc)复合纤维膜,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N,N-二甲基甲酰胺、PAN、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7.30%,9.70%,1.47%,1.47%,0.06%时,PAN/... 以聚丙烯腈(PAN)为结构框架,制备了PAN/聚丙烯酸(PAAc)复合纤维膜,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N,N-二甲基甲酰胺、PAN、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7.30%,9.70%,1.47%,1.47%,0.06%时,PAN/PAAc复合纤维膜对镍离子的吸附效率高达75.39%,且该吸附行为较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中,外扩散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聚丙烯酸 静电纺丝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磁性纳米复合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杨建安 文焱炳 林本旺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8期5-10,共6页
为了制备高效、可回收的染料工业废水吸附剂,本文以Fe_(3)O_(4)和纤维素为原料,合成了磁性纳米复合纤维材料Fe_(3)O_(4)@cellulose,再分别使用戊二醛和聚乙烯亚胺进行交联和改性后,制备了Fe_(3)O_(4)@cellulose-PEI,考察了材料在不同的p... 为了制备高效、可回收的染料工业废水吸附剂,本文以Fe_(3)O_(4)和纤维素为原料,合成了磁性纳米复合纤维材料Fe_(3)O_(4)@cellulose,再分别使用戊二醛和聚乙烯亚胺进行交联和改性后,制备了Fe_(3)O_(4)@cellulose-PEI,考察了材料在不同的pH、吸附时间、染料初始浓度下,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pH=4,吸附时间为6h时,Fe_(3)O_(4)@cellulose-PEI对甲基橙的吸附容量达到84.4mg·g^(-1)。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cellulose-PEI对阴离子染料甲基橙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该纳米复合纤维材料对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效果良好且易分离回收,在工业废水的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醛 纳米复合纤维材料 吸附降解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污泥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6
6
作者 岳钦艳 解建坤 +4 位作者 高宝玉 于慧 岳文文 张升晓 王晓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31-1438,共8页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ZnCl2作为活化剂)制得污泥活性炭,全面研究了污泥活性炭对活性艳红K-2BP、酸性大红GR和直接紫N这3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染料,实现污泥的资源化;...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ZnCl2作为活化剂)制得污泥活性炭,全面研究了污泥活性炭对活性艳红K-2BP、酸性大红GR和直接紫N这3种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污泥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染料,实现污泥的资源化;3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染料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条件下平衡吸附量qe的大小顺序为:酸性大红GR>活性艳红K-2BP>直接紫N;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3种染料在污泥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对于活性艳红K-2BP和直接紫N,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但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吸附速率同时还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而对于酸性大红GR,颗粒内扩散过程不是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污泥活性炭对3种染料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吸附活化能较小,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活性炭 染料 吸附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3
7
作者 王宇 高宝玉 +3 位作者 岳文文 徐秀明 许醒 潘淑颖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3-708,共6页
将化学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制备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在不同pH、温度、磷酸根初始浓度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 将化学改性后的玉米秸秆制备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特性.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在不同pH、温度、磷酸根初始浓度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进行拟合,计算出相应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式能更好地描述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逐渐减小.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3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方程,吸附速率主要受颗粒内扩散控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伪二级吸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通过改性玉米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可以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提供基础信息,对于去除水溶液中磷酸根的技术应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玉米秸秆 磷酸根 吸附动力学 吸附速率常数 伪二级动力学 颗粒内扩散方程
下载PDF
粉煤灰合成NaA型沸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61
8
作者 王春峰 李健生 +2 位作者 王连军 孙秀云 韩卫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1,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型沸石,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NaA型沸石对水溶液中Cu(ΙΙ)、Cr(Ⅵ)和Zn(ΙΙ)离子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型沸石,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NaA型沸石对水溶液中Cu(ΙΙ)、Cr(Ⅵ)和Zn(ΙΙ)离子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和pH值条件下,NaA型沸石对3种重金属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静态饱和吸附量(Qm)分别为82.30,65.96,47.78mg/g;3种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方式和大小是影响它们吸附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动边界模型推算表明:NaA型沸石对Cu(ΙΙ)和Zn(ΙΙ)离子的吸附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液膜扩散,对Cr(Ⅵ)离子的吸附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NaA型沸石 重金属离子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对活性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3
9
作者 李颖 岳钦艳 +2 位作者 高宝玉 杨晶 郑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37-2641,共5页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从水溶液中吸附4种活性染料(活性艳红K-2BP、活性翠蓝KN-G、活性金黄K-3RP、活性黑KN-B)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4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条... 研究了活性炭纤维从水溶液中吸附4种活性染料(活性艳红K-2BP、活性翠蓝KN-G、活性金黄K-3RP、活性黑KN-B)的吸附特性,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4种染料的平衡吸附量qe均随着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条件下,qe的大小顺序为:活性艳红>活性金黄>活性黑>活性翠蓝.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染料分子的空间结构、大小和极性是影响初始吸附速率的主要因素.活性炭纤维对4种染料的吸附活化能都比较低,依次为16.42、3.56、5.21和26.38 kJ.mol-1,说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活性染料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坡缕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33
10
作者 彭书传 王诗生 +2 位作者 陈天虎 姜绍通 安志环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3-738,共6页
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浓度为120~210mg/L,转速为100-200 r/min,温度为298-328 K时,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仅在外表面吸附,吸附表观活化... 研究了坡缕石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在初始浓度为120~210mg/L,转速为100-200 r/min,温度为298-328 K时,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结果表明:坡缕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仅在外表面吸附,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3.92 kJ/mol,说明此吸附并不是由单一的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是由化学吸附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缕石 化学吸附 亚甲基蓝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活性竹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40
11
作者 朱江涛 黄正宏 +2 位作者 康飞宇 傅金和 岳永德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研究了30℃下活性竹炭对苯酚溶液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粒径的影响,并用三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活性竹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拟合所得的初始吸附速率随着苯酚浓度的... 研究了30℃下活性竹炭对苯酚溶液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和吸附剂粒径的影响,并用三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活性竹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拟合所得的初始吸附速率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和竹炭粒径的减小而提高。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活性竹炭对苯酚溶液的吸附过程中,颗粒内扩散为主要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竹炭 苯酚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油页岩飞灰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 被引量:34
12
作者 柏静儒 王擎 +3 位作者 秦宏 郑国宽 杨迎军 关晓辉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8-384,共7页
采用批式振荡吸附法研究了燃油页岩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对重金属离子Pb2+、Cu2+、Zn2+、Cd2+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特性,并提出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油页岩飞灰对Pb2+、Cu2+、Zn2+、Cd2+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 采用批式振荡吸附法研究了燃油页岩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对重金属离子Pb2+、Cu2+、Zn2+、Cd2+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特性,并提出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油页岩飞灰对Pb2+、Cu2+、Zn2+、Cd2+的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但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在油页岩飞灰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初始阶段,拉格朗日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粒子内扩散模型均能很好地反映吸附模式,而整个吸附过程则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吸附过程是液膜扩散和粒子内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油页岩飞灰对Pb2+、Cu2+、Zn2+、Cd2+的吸附是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飞灰 重金属离子 吸附动力学 吸附力学
下载PDF
海带对镉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苏峰 罗胜联 +2 位作者 曾光明 肖潇 曹喆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7-860,共4页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海带对镉的吸附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并采用Lagrange假一级动力学方程、假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以及Dubimim-Radushkevich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4种温度...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海带对镉的吸附的动力学与热力学,并采用Lagrange假一级动力学方程、假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以及Dubimim-Radushkevich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4种温度下海带对镉的吸附率均随吸附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在60 min时达到最大,此后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温度由20℃升高至50℃,其最大吸附率呈下降趋势,由90.2%降至77.5%;海带对镉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range假二级动力学方程;海带对镉的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和Dubimim-Radushkevich等温线方程,表明吸附主要发生在海带表面的活性区位,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平均活化自由能E为11.4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在4种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ΔG°均为负值,吸附焓变ΔH°也为负值,表明海带对镉的吸附为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吸附动力学 力学
下载PDF
华南不同人工林土壤铵吸附特征及其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志安 林永标 +2 位作者 沈承德 孙彦敏 陈庆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3-389,共7页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华南地区 人工林
下载PDF
不同温度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默 贾明云 +4 位作者 卞永荣 生弘杰 柳广霞 王玉军 王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6-1115,共10页
通过批平衡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热解温度(300、400、500、600℃,记作C300、C400、C500、C600)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同一热解温度下生物炭投加剂量为10 mg时对萘的平衡吸附量大于50 mg。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萘的影... 通过批平衡实验,研究不同剂量热解温度(300、400、500、600℃,记作C300、C400、C500、C600)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同一热解温度下生物炭投加剂量为10 mg时对萘的平衡吸附量大于50 mg。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萘的影响也不同,投加剂量为10 mg时,萘的平衡吸附量为C400>C300>C600>C500;剂量为50 mg时,C300、C400和C600的平衡吸附量相近,而C500的平衡吸附量最低。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拟合,表明生物炭对萘的吸附是复杂的,并不是单一的单层吸附。用颗粒内扩散模型和Boyd模型分析,发现液膜扩散以及颗粒内扩散均影响吸附过程,且液膜扩散为限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多环芳烃 吸附动力学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改性稻草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33
16
作者 黄色燕 刘云凤 +2 位作者 曹威 党志 易筱筠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0-248,共9页
以氢氧化钠作为预处理剂,以环氧氯丙烷作为醚化交联剂,以三甲胺作为季铵化反应剂,对原稻草进行改性;比较改性前后稻草的吸附效果,探究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初始浓度、温度条件下改性稻草吸附Cr(Ⅵ)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稻草... 以氢氧化钠作为预处理剂,以环氧氯丙烷作为醚化交联剂,以三甲胺作为季铵化反应剂,对原稻草进行改性;比较改性前后稻草的吸附效果,探究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初始浓度、温度条件下改性稻草吸附Cr(Ⅵ)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稻草对Cr(Ⅵ)的吸附量得到很大提高;pH值在2.0—6.4之间时,Cr(Ⅵ)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本实验选择pH=6.4;不同Cr(Ⅵ)初始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准二级速率方程相关系数R2的范围为0.9562—0.9982,证明准二级速率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改性稻草对Cr(Ⅵ)的吸附过程,准二级速率方程的吸附速率常数k2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准一级速率方程只适合描述Cr(Ⅵ)吸附过程的初始阶段,吸附过程受颗粒内扩散的控制;稻草秸秆通过化学改性制成表面有季铵基的氯型吸附剂,Cr(Ⅵ)的阴离子与改性稻草上的氯离子交换从而得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稻草 吸附动力学 Cr(Ⅵ)
原文传递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2
17
作者 陆文龙 张福锁 +1 位作者 曹一平 王敬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9-197,共9页
模拟植物在缺磷胁迫下,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用流动法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和酒石酸对石灰性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均能明显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不同有机酸降低磷吸附的能力大小的次序为草酸≥柠檬... 模拟植物在缺磷胁迫下,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用流动法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和酒石酸对石灰性土壤磷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均能明显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不同有机酸降低磷吸附的能力大小的次序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pH对有机酸抑制土壤吸附磷的影响十分复杂,如酒石酸对2,3和4号土壤磷吸附的抑制随着pH从6.5升高到8.0而增加,而酒石酸对1号土壤磷吸附的抑制随着pH从6.5升高到8.0而降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描述有机酸对土壤磷吸附动力学影响的最优方程为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次为抛物线扩散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最差模型为Elovich方程。可以认为有机酸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是一级反应。有机酸主要通过消除石灰性土壤中磷吸附位点(CaCO3),抑制土壤对磷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动力学 低分子量有机酸 石灰性土壤
下载PDF
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倩 岳钦艳 +1 位作者 高宝玉 刘莉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3-1117,共5页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 t,PD/B t,CTMAB/B 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分散大红S-R,分散蓝SBL,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 研究了阳离子膨润土(EPI-DMA/B t,PD/B t,CTMAB/B t)对分散染料(分散黄棕S-2RFL,分散大红S-R,分散蓝SBL,分散黄SE-6GFL)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吸附动力学常数(k1,k2)以及吸附活化能(Ea1,Ea2)、活化焓(ΔH1*,ΔH2*)和活化熵(ΔS1*,ΔS2*);在阳离子膨润土对分散染料的吸附过程中,k1随着阳离子插层剂烷烃链的增加而增大,表明较大的晶片层间距,疏水的层间域和表面正电荷增加均有利于吸附速率增大;对于两个吸附动力学阶段,ΔH1★<-TavΔS1★,△H2★<-TavΔS2★和ΔG★>0表明整个吸附过程活化熵的影响大于活化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膨润土 分散染料 吸附动力学 速率常数 力学参数
下载PDF
海泡石黏土矿物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林大松 徐应明 +2 位作者 孙国红 孙扬 秦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研究分析了海泡石黏土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海泡石黏土矿物对Cu^(2+)吸附的最佳pH值为6.0左右,随着pH值的增大,吸附作用减弱;在[Cu^(2+)]=100mg·l^(-1),溶液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h时,添加0.1 g海泡石,海泡... 研究分析了海泡石黏土矿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海泡石黏土矿物对Cu^(2+)吸附的最佳pH值为6.0左右,随着pH值的增大,吸附作用减弱;在[Cu^(2+)]=100mg·l^(-1),溶液pH值为6,吸附时间为2h时,添加0.1 g海泡石,海泡石对Cu^(2+)的吸附去除率仅为39.5%,当海泡石用量提高至0.4 g时,其对Cu^(2+)的吸附去除率提高到94.8%;实验结果同样显示,18min内有90%的Cu^(2+)被海泡石吸附,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作用趋于稳定,2h可达到吸附平衡。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同时,分别采用拟一级模型和拟二级模型考察了吸附动力学,并计算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实验数据和拟二级模型计算结果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海泡石 铜离子 吸附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秸秆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11
20
作者 常春 刘天琪 +2 位作者 廉菲 王胜利 郭景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2-1049,共8页
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秸秆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规律.以常见的玉米杆和番茄杆为原料,在限氧升温热解的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对秸秆生物炭吸附性... 研究了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秸秆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规律.以常见的玉米杆和番茄杆为原料,在限氧升温热解的条件下制备生物炭.研究不同热解温度(300、400、500、600、700℃)和不同热解时间(1、2、4、6、8 h)对秸秆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番茄杆样品T6004和玉米杆样品C6006分别获得对铜离子的最佳吸附效果,其去除率分别为98.40%和98.77%.通过批试验探明秸秆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与机理,秸秆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能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说明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单层吸附.用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发现,热解时间和温度对秸秆生物炭的吸附边界层厚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颗粒内扩散并非吸附过程的唯一控速步骤,表面吸附和液膜扩散共同控制吸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热解 CU^2+ 吸附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