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热力学研究
1
作者 张景奇 张覃 卯松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采用TOC测量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HEDP为抑制剂时,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 采用TOC测量以及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HEDP为抑制剂时,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表面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大于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速率。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油酸根离子在氟磷灰石和白云石孔径内和氟磷灰石(001)面以及白云石(104)面的吸附都接近Langmuir模型。相同比表面积条件下,油酸根离子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量高于在氟磷灰石表面的吸附量,表明单位表面积内,白云石表面比氟磷灰石表面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磷灰石 白云石 吸附力学 吸附热力学 孔隙
下载PDF
O—正丁基—N—异丁基硫氨酯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2
作者 陈佳琪 曹飞 +4 位作者 游佳琪 余盛禄 卢鼎新 孙德四 徐建平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4-1271,共8页
O—正丁基—N—异丁基硫氨酯(NBIB)是一种新型铜硫分离捕收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吸附量测定,研究吸附温度、pH值、时间和捕收剂浓度等对NBIB在黄铜矿表面吸附量的影响,并进行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纯矿物浮选实验表明,NBIB... O—正丁基—N—异丁基硫氨酯(NBIB)是一种新型铜硫分离捕收剂.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吸附量测定,研究吸附温度、pH值、时间和捕收剂浓度等对NBIB在黄铜矿表面吸附量的影响,并进行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纯矿物浮选实验表明,NBIB对黄铜矿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且受pH影响很小.在温度分别为288、298、308 K,p H值为6、9、12条件下,NBIB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随NBIB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平衡浓度达到0.5×10^(-4)mol·L^(-1),吸附量增加幅度变小.相同pH值时,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推测NBIB捕收剂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为吸热过程.p H值对吸附量影响不大.将吸附量数据进行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线性拟合,NBIB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的吉布斯自由能变(?G)均为负值,焓变(?H)和熵变(?S)均为正值,说明黄铜矿吸附NBIB的过程可能为自发进行的、熵驱动的、吸热的化学吸附.吸附温度从288 K到308 K,吸附量随吸附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吸附时间达到20 min之后,吸附量的增加趋势变缓.动力学计算表明,二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线性拟合结果更好,利用二级反应速率方程计算所得的平衡吸附量更接近于实验平衡吸附量,推测NBIB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硫氨酯 吸附 吸附热力学 力学
下载PDF
DK-13和DK-3两种大孔弱酸阳离子树脂提取西索米星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杨丽敏 刘洋 +1 位作者 陈旭升 张建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DK-13、DK-3两种大孔弱酸阳离子树脂对西索米星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方法用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初始浓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曲线等。结果两种树脂对西索米星的吸附过... 目的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DK-13、DK-3两种大孔弱酸阳离子树脂对西索米星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方法用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初始浓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曲线等。结果两种树脂对西索米星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R2>0.998)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5);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显示,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焓变ΔH、熵变ΔS均大于零,说明其吸附过程为非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同时,研究还发现DK-13树脂交换带长度为DK-3的5.2倍,表明DK-13树脂适用于固定床而DK-3树脂用于连续离子交换床更有利。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大孔弱酸阳离子树脂吸附提取西索米星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弱酸阳离子树脂 西索米星 吸附力学 吸附热力学 交换带
下载PDF
古代与现代柏木的水分吸附热力学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莞璐 李京予 +2 位作者 郭娟 杨弢 马尔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目的】探究考古木材与现代木材在水分吸附热力学方面的不同及原因,旨在提高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尺寸稳定性,可以为出土饱水考古木材的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古代与现代柏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 【目的】探究考古木材与现代木材在水分吸附热力学方面的不同及原因,旨在提高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尺寸稳定性,可以为出土饱水考古木材的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古代与现代柏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试材的微观形貌和化学基团;利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分别测定25和50℃下的试材吸湿和解吸等温吸附曲线,并基于Hailwood-Horrobin水分吸着理论进行拟合,结合Clausius-Clapeyron公式分别计算试材的微分吸着热Q_(S)、自由能变化ΔG及微分吸着熵ΔS,分析考古试材与现代试材在吸附热力学量的差异。【结果】与现代木材相比,考古木材的细胞壁腐朽明显,产生大量细胞壁孔洞,并有菌丝体的存在。考古木材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严重,而木质素相对含量升高,且极性基团−OH、−COOH含量减少。在一定温度下,考古木材的平衡含水率大于现代木材,而Q_(S)、ΔS值均低于现代木材,并在含水率5%处产生拐点,该拐点对应单分子层吸着水达到饱和;另一方面,考古木材和现代木材的ΔG值差异不大;考古木材在吸湿平衡态下Q_(S)、ΔG、ΔS值小于解吸平衡态的值。【结论】考古木材在经历长时间腐蚀后,细胞壁结构产生腐朽;与现代木材相比,考古木材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程度最大,考古木材对水分的吸着减少;考古木材的吸湿性大于现代木材,而热力学值偏低;考古木材存在热力学吸湿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木材 柏树 微观结构 水分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氨基萘酚磺酸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40
5
作者 刘福强 陈金龙 +3 位作者 费正皓 葛俊杰 李爱民 张全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3-1128,共6页
讨论了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AL 8对氨基萘酚磺酸 (1,2 ,4 酸 )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Freundlich方程能够对静态吸附等温线进行很好的拟合 ,表明为吸热的优惠吸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 ,吸附量和吸附推动力均增大 ,是“溶... 讨论了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AL 8对氨基萘酚磺酸 (1,2 ,4 酸 )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Freundlich方程能够对静态吸附等温线进行很好的拟合 ,表明为吸热的优惠吸附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 ,吸附量和吸附推动力均增大 ,是“溶剂推动”和“吸附剂推动”效应的综合结果 ,其中后者优势明显。吸附焓变ΔH为 2 8 2 72kJ/mol,表明物理吸附为主兼有较弱的化学吸附以及该吸附剂容易脱附的特征 ;ΔG <0 ,表明吸附的自发性 ;ΔS >0 ,表明更多水分子的脱附现象。颗粒内扩散是速率控制步骤之一 ,膜扩散等也共同影响着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氨基萘酚磺酸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力学 颗粒内扩散
下载PDF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水中对甲苯胺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海玲 陈金龙 +2 位作者 翟志才 陈一良 张全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研究了带有磺酸基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G 5和NG 1 0对水中对甲苯胺的静态吸附性能 ,并与不带磺酸基的CHA 1 1 1吸附树脂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NG 5树脂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能力高于NG 1 0及CHA 1 1 1 ,这主要得益于树脂表面的磺酸... 研究了带有磺酸基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G 5和NG 1 0对水中对甲苯胺的静态吸附性能 ,并与不带磺酸基的CHA 1 1 1吸附树脂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NG 5树脂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能力高于NG 1 0及CHA 1 1 1 ,这主要得益于树脂表面的磺酸基与对甲苯胺分子的氨基间形成的氢键作用 ,以及树脂的微孔作用机制 .吸附等温线采用三参数多层吸附方程来拟合 ,相关性很好 .对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NG 5和NG 1 0对于对甲苯胺的吸附为吸热过程 ,而且是自发进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交联树脂 对甲苯胺 吸附能力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力学 水处理 磺酸基
下载PDF
直接耐酸性枣红在脱硅稻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姚超 秦泽勇 +3 位作者 吴凤芹 李锦春 王茂华 魏科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7-985,共9页
以稻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了脱硅稻壳活性炭。探讨了浸渍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脱硅稻壳活性炭的合适工艺条件为:浸渍比为2∶1、磷酸浓度为50%、活化温度为500℃、活化时间为1 h。通过X... 以稻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制备了脱硅稻壳活性炭。探讨了浸渍比、磷酸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化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脱硅稻壳活性炭的合适工艺条件为:浸渍比为2∶1、磷酸浓度为50%、活化温度为500℃、活化时间为1 h。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Fourier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脱硅稻壳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研究了脱硅稻壳活性炭对水溶液中直接耐酸性枣红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表明:脱硅稻壳活性炭对直接耐酸性枣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焓变为61.31 kJ.mol-1,吸附自由能变为-39.99^-28.71 kJ.mol-1,吸附熵变为297 J.mol-1.K-1,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脱硅稻壳活性炭对直接耐酸性枣红的吸附动力学符合颗粒内扩散方程,测得其表观活化能为33.34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活性炭 直接耐酸性枣红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力学
下载PDF
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19
8
作者 展惠英 袁建梅 +1 位作者 蒋煜峰 陈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52,共4页
研究了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行为 ,比较分析了 Linea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 L angmuir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的准确性。结果表明 ,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 ,Freundlich方程最符合其吸附行为。菲和萘在天然黄土上的吸附量随... 研究了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行为 ,比较分析了 Linea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 L angmuir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的准确性。结果表明 ,菲和萘在黄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 ,Freundlich方程最符合其吸附行为。菲和萘在天然黄土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 ,吸附热分别为 0 .0 1774k J·mol- 1和 -0 .0 612 5 k J· mol- 1 ;吸附的标准自由能改变量分别为 -9.93 9k J· mol- 1和 -7.3 3 3 k J· mol- 1。标准自由能的变小是菲和萘在黄土上吸附的推动力。经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黄土对菲和萘的吸附能力 ,随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占原土阳离子交换容量 ( CEC)的百分数增大明显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 黄土 吸附等温线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不溶性腐殖酸对U(VI)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12
9
作者 蒋海燕 周书葵 +3 位作者 曾光明 刘迎九 李华 欧阳双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 以不溶性腐殖酸(Insolubilized Humic 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 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 g/L的IHA在p H值为5时对10mg/L 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力学 吸附热力学
原文传递
三种阴离子聚合物分散剂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郝汉 冯建国 +2 位作者 马超 范腾飞 吴学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838-3850,共13页
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三种阴离子聚合物分散剂Morwet D-425、GYD-1252和LG-3在农药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对比分析了三种分散剂吸附性能的差异。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前者拟合程度较高。由... 通过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三种阴离子聚合物分散剂Morwet D-425、GYD-1252和LG-3在农药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对比分析了三种分散剂吸附性能的差异。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前者拟合程度较高。由ΔG<0、ΔH<0、ΔS>0可知该吸附为自发、放热、熵增过程,高温不利于吸附进行,|ΔH|<40kJ·mol-1表明该吸附为物理吸附。通过对比可知Morwet D-425吸附稳定性最高,受温度影响最小;LG-3吸附稳定性最低,受温度影响最大;GYD-1252吸附稳定性介于两者之间。吸附动力学曲线最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包括颗粒外传质扩散和表面吸附两个步骤,不包括颗粒内微孔扩散。吸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orwet D-425、GYD-1252、LG-3.通过XPS测定不同温度下分散剂吸附层厚度可知Morwet D-425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致密,吸附层厚度较低但随温度升高变化很小;GYD-1252和LG-3在吡虫啉颗粒表面吸附疏松,低温下吸附层厚度较高但随温度升高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吡虫啉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力学
下载PDF
两种大型海藻粉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热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鲁荣 陈丽丹 +3 位作者 钱爱红 李鹏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93-498,共6页
本文探讨了两种常见大型海藻,即马尾藻(Sargassum 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对重金属离子(Cu^(2+)、Pb^(2+)、Cd^(2+)、Ni^(2+))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这两种海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曲线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本文探讨了两种常见大型海藻,即马尾藻(Sargassum fusiforme)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对重金属离子(Cu^(2+)、Pb^(2+)、Cd^(2+)、Ni^(2+))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表明,这两种海藻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曲线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其吸附容量受温度的影响,马尾藻和海带粉对Cu^(2+)的吸附均为吸热过程;25℃和35℃两组实验结果显示,其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热分别为59.9、76.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粉 重金属离子 吸附热力学 海洋化学 马尾藻 海带
下载PDF
硅对不同pH水田土壤镉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玉婷 王耀晶 +3 位作者 应博 杨丹 何娜 刘鸣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00-2006,共7页
以硅酸钠为硅源,在中和其碱性和消除钠离子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附等温试验,探讨了加硅对土壤镉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水平下,Freundlich方程均可较好地描述三种温度下(25、35、45℃)两种土壤镉的吸附特... 以硅酸钠为硅源,在中和其碱性和消除钠离子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附等温试验,探讨了加硅对土壤镉吸附热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水平下,Freundlich方程均可较好地描述三种温度下(25、35、45℃)两种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在不同的温度下,加硅均降低了碱性土壤镉的吸附容量、增大了其吸附强度,增加了酸性土壤镉的吸附容量、降低了其吸附强度;两种土壤吸附镉的热力学参数均为ΔG<0、ΔH>0、ΔS>0,说明土壤对镉的吸附均是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加硅后,碱性土壤对镉吸附过程的ΔG变大、ΔH变小、ΔS变小,酸性土壤对镉吸附过程的ΔG变小、ΔH变大、ΔS变大,说明与对照相比,加硅使碱性土壤吸附镉的自发性降低,使酸性土壤吸附镉的自发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田土壤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不同CH_4/N_2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比较及吸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德超 杨志远 +2 位作者 刘娇萍 廖宏斌 李智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199,共8页
为给煤层气中甲烷与氮气的变压吸附分离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热力学数据,采用静态体积法测试了温度298.15、313.15、328.15 K时,CH4/N2在自制炭分子筛上的吸附量,使用Langmuir等9个吸附模型对吸附量进行了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各吸附模型的... 为给煤层气中甲烷与氮气的变压吸附分离提供相关的模型和热力学数据,采用静态体积法测试了温度298.15、313.15、328.15 K时,CH4/N2在自制炭分子筛上的吸附量,使用Langmuir等9个吸附模型对吸附量进行了非线性拟合,通过比较各吸附模型的拟合精度,得出最优化体积填充模型DA拟合效果最好,经验方程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最差,Langmuir、Sips和Toth等模型拟合效果适中,同种模型对于N_2的拟合程度好于CH_4。同时对各模型的拟合参数进行了分析,BET方程不适合描述CH_4、N_2在该炭分子筛上的吸附,Langmuir、Toth、E-L等模型中饱和吸附量qm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温度变化对于N_2的饱和吸附量影响较大;E-L模型、Toth模型和Sips模型中反映吸附剂表面能量不均匀性的参数n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F-L模型中分形维数D的增大表明温度升高增加了炭分子筛表面不均一性。吸附热力学分析表明,该炭分子筛对于CH_4、N_2的平均等量吸附热分别为11.80、9.06 k J/mol,均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吸附量的增大,N_2的等量吸附热变化范围大于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CH4/N2分离 吸附模型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热改性凹凸棒黏土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玉环 王建庆 +2 位作者 张玉 曹佃元 李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00,共6页
针对热改性后凹凸棒黏土吸附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热改性凹凸棒黏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50~600 mg/L、温度为298~338 K时,热改性凹凸棒黏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针对热改性后凹凸棒黏土吸附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热改性凹凸棒黏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50~600 mg/L、温度为298~338 K时,热改性凹凸棒黏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焓变△H为1.92 kJ/mol,吸附自由能变△G在-25.429~-29.097 kJ/mol之间,△S大于零,此过程为一自发的吸热过程;其吸附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吸附表观活化能为13.567 6 kJ/mol;热改性凹凸棒黏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由膜扩散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黏土 热改性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力学
下载PDF
苦味酸在聚酰胺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 被引量:14
15
作者 谢祖芳 何星存 +1 位作者 夏金虹 晏全 《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静态下,考察了温度对聚酰胺树脂吸附水溶液中苦味酸的影响,探讨了吸附的热力学、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或Langmuir方程表示;吸附过程为熵驱动的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属物理吸附范畴;... 在静态下,考察了温度对聚酰胺树脂吸附水溶液中苦味酸的影响,探讨了吸附的热力学、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等温吸附规律可用Freundlich或Langmuir方程表示;吸附过程为熵驱动的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属物理吸附范畴;吸附动力学规律可用q=aeb/t吸附速率方程表示,属颗粒内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酸 聚酰胺树脂 吸附热力学 力学 污水治理 酚类化合物 环境污染
下载PDF
铅(Ⅱ)离子印迹复合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热力学与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27
16
作者 范荣玉 郑细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1-1659,共9页
以聚丙烯微孔膜(MPPM)为支撑,通过物理包埋和紫外线诱导共价键合组合法固定二苯甲酮,再通过紫外线引发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制备了Pb(Ⅱ)离子印迹复合膜。采用平衡吸附和竞争渗透实验考察了印迹复合膜对Pb(Ⅱ)离子的吸... 以聚丙烯微孔膜(MPPM)为支撑,通过物理包埋和紫外线诱导共价键合组合法固定二苯甲酮,再通过紫外线引发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接枝共聚制备了Pb(Ⅱ)离子印迹复合膜。采用平衡吸附和竞争渗透实验考察了印迹复合膜对Pb(Ⅱ)离子的吸附与选择能力。结果发现,印迹复合膜对Pb(Ⅱ)具有良好的吸附及渗透选择性,其对Pb(Ⅱ)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Cu(Ⅱ)和Zn(Ⅱ)的2.86倍和2.75倍,48h的渗透量分别为Cu(Ⅱ)和Zn(Ⅱ)的3.8倍和3.1倍;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与平衡吸附数据相当吻合(R2≥0.991),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8,ΔQ<10%),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控制;印迹复合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自由能变(ΔG)、吸附焓变(ΔH)及吸附熵变(ΔS)均为负值,说明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的过程;|ΔH|>|TΔS|,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焓驱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复合膜 重金属离子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力学 渗透选择性
下载PDF
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新华 许君尉 +3 位作者 雷燕 江笑 胡杰 盛维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8-332,共5页
超高交联树脂上负载不同的胺基,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研究了其对水体系中苯酚和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树脂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量均随着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下降,但树脂对苯胺的吸附量... 超高交联树脂上负载不同的胺基,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研究了其对水体系中苯酚和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树脂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量均随着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下降,但树脂对苯胺的吸附量下降更大.回归方程的相关因子都大于0.99,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苯酚和苯胺在3种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对苯酚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氢键吸附的共同作用,而对苯胺的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所有Freundli-ch拟合方程的指数均大于1,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均为优惠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吸附均是放热过程,吸附质在树脂表面的吸附是自发过程.吸附嫡变绝对值随树脂中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增加,胺基使吸附质与树脂结合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苯酚 苯胺 吸附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膨润土上的有序化作用及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宝梁 毛洁菲 吕少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30-1834,共5页
绘制了不同温度下溴化十四烷基吡啶(MPB)在膨润土上的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MPB的吸附热力学及作用机理;并用XRD,FTIR和UV固体漫反射表征了MPB在固相上的有序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PB的吸附热力学、作用机制及有序化过程取决于其在膨润土... 绘制了不同温度下溴化十四烷基吡啶(MPB)在膨润土上的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MPB的吸附热力学及作用机理;并用XRD,FTIR和UV固体漫反射表征了MPB在固相上的有序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MPB的吸附热力学、作用机制及有序化过程取决于其在膨润土上的负载量.不同负载量下标准吉布斯自由能ΔG—m0<0,表明为自发吸附过程,但存在3个不同阶段.在低负载量(<0.8CEC)时为吸热吸附[焓变ΔH—m0=7.92kJ/mol,熵变ΔSm—0≈110J/(K.mol)],以阳离子交换作用吸附为主;在高负载量阶段为放热吸附[ΔH—m0=-34.41kJ/mol,ΔS—m0≈-50J/(K.mol)],以脂肪链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为主;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278K→328K),从2.8CEC降低为1.5CEC,相应的ΔH—0m=-9.74kJ/mol.在负载量由低到高的吸附过程中,吸附态MPB的状态从无序"液态"逐渐演变为有序"固相",吸附过程从熵驱动(ΔSm—0>0)过渡为焓驱动(ΔH—m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十四烷基吡啶 膨润土 吸附热力学 作用机理 有序结构
下载PDF
Mn-Al双氢氧化物对氟离子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家朋 吴代赦 +2 位作者 饶瑞晔 陈喆 赖文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077,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runauer-Emmett-Teller surface area,BET)等对吸附材料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其对氟离子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并计算不同温度下该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Mn-Al吸附剂除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pH值为6时吸附容量最佳达到了44.15 mg·g-1;实验数据遵循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Mn-Al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ΔG0)小于零,焓变(ΔH0)>0,熵变(ΔS0)>0,说明Mn-Al双氢氧化物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Mn-Al双氢氧化物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力学
下载PDF
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在D201阴离子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万忠 丁嘉信 +3 位作者 崔清华 张晓平 于定荣 田景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研究D201阴离子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醇苷静态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D201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 D201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醇苷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D201树脂对银杏叶总黄... 目的研究D201阴离子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醇苷静态吸附过程的热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D201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 D201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醇苷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D201树脂对银杏叶总黄酮醇苷的吸附为放热过程;吸附焓、自由能、吸附熵变数据表明,银杏叶黄酮在D201树脂上的吸附属于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结论本研究可为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在D201树脂上的吸附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黄酮 D201阴离子树脂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