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碱改性木质活性炭对棕榈油中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
1
作者 侯杰 纪俊敏 孙尚德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以精炼棕榈油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碳纳米吸附剂(木质活性炭粉末、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和多壁碳纳米管)对3-氯丙醇(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并对最佳吸附剂进行酸碱改性,探究改性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棕榈油... 以精炼棕榈油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碳纳米吸附剂(木质活性炭粉末、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和多壁碳纳米管)对3-氯丙醇(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并对最佳吸附剂进行酸碱改性,探究改性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棕榈油中3-MCPD酯吸附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3-MCPD酯的脱除效果为木质活性炭粉末>多壁碳纳米管>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整体脱除效果欠佳;经4 mol/L H_(3)PO_(4)改性后的木质活性炭粉末,吸附性能增强,在吸附剂添加量为5.85%、吸附时间为47 min、吸附温度为103℃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对棕榈油中3-MCPD酯的脱除率可达71.82%。使用H_(3)PO_(4)改性木质活性炭可作为脱除食用油中3-MCPD酯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活性炭 酸碱改性 棕榈油 3-MCPD酯 吸附脱除
下载PDF
液相高精度吸附脱除SO_(2)新工艺在混合脱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2
作者 巩文博 白永涛 +2 位作者 马健 田萍萍 王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3,28,共7页
目的脱除作为混合脱氢装置原料的烷基化碳四(C_(4))中的SO_(2)杂质,控制SO_(2)体积分数<1×10^(-6)。方法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通过吸附再生的方式实现其连续运行。当原料通过吸附脱除SO_(2)达到饱和后,流程上可通过氮气... 目的脱除作为混合脱氢装置原料的烷基化碳四(C_(4))中的SO_(2)杂质,控制SO_(2)体积分数<1×10^(-6)。方法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通过吸附再生的方式实现其连续运行。当原料通过吸附脱除SO_(2)达到饱和后,流程上可通过氮气循环置换、升温汽提及空气再生的手段,重新恢复SO_(2)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并再次投入生产使用,以确保装置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结果采用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可将烷基化C_(4)中SO_(2)体积分数从30×10^(-6)~400×10^(-6)脱除至1×10^(-6)以下。结论对吸附脱硫工艺的吸附剂、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缩短了吸附剂的再生时间,保障了装置工业化连续运行。同时,液相高精度吸附脱硫工艺流程操作简便,能耗较低,安全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异丁烷 烷基化碳四 SO_(2) 高精度 吸附脱除 再生 分子筛 浓硫酸
下载PDF
重整油中有机氯化物的吸附脱除研究进展
3
作者 谷洁 程兴远 +2 位作者 黄丙田 王芳 王广建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8期10-13,19,共5页
油品开采过程中含氯采油助剂的加入导致石油产品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大量有机氯化物进入重整原料油中,加剧设备和管线的腐蚀,引起催化剂中毒,造成管道堵塞,危害重整设备的正常运行。当前重整油脱氯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氯、... 油品开采过程中含氯采油助剂的加入导致石油产品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进而导致大量有机氯化物进入重整原料油中,加剧设备和管线的腐蚀,引起催化剂中毒,造成管道堵塞,危害重整设备的正常运行。当前重整油脱氯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氯、萃取脱氯、亲核取代脱氯、吸附脱氯等,探讨了各技术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吸附脱氯技术。脱氯剂是吸附脱氯工艺的核心技术。详细介绍了金属氧化物类、活性炭类、分子筛类吸附脱氯剂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对分子筛类吸附剂的改性工艺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油 氯技术 采油助剂 有机氯化物 分子筛 吸附脱除
下载PDF
沸石分子筛对苯系物的吸附脱除研究进展
4
作者 石丹 王子成 郑纯智 《工业催化》 CAS 2023年第11期17-25,共9页
阐述了沸石分子筛对苯系物的吸附脱除原理,并探讨了沸石分子筛对苯系物吸附脱除性能的改进方法,包括沸石分子筛结构优化、减弱亲水性、阳离子补偿、孔道多极化及复合分子筛等。在流量大、压降高时,分子筛转轮吸附技术对苯系物吸附脱除... 阐述了沸石分子筛对苯系物的吸附脱除原理,并探讨了沸石分子筛对苯系物吸附脱除性能的改进方法,包括沸石分子筛结构优化、减弱亲水性、阳离子补偿、孔道多极化及复合分子筛等。在流量大、压降高时,分子筛转轮吸附技术对苯系物吸附脱除效率高,此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沸石分子筛对苯系物的吸附脱除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如何提升疏水性、稳定性以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苯系物 沸石分子筛 吸附脱除 性能改进 沸石转轮
下载PDF
费托合成油含氧化合物吸附脱除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先明 张晓龙 +2 位作者 钱震 李志飞 李俊诚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研究费托合成油的高值化利用是煤制油产业可持续发展,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费托合成油适合作为生产α-烯烃的原料,而油中有机酸、醇、醛、酮、酯等含氧化合物的脱除是α-烯烃分离精制的基础。脱除方法主要有吸附、加氢、精馏... 研究费托合成油的高值化利用是煤制油产业可持续发展,赋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费托合成油适合作为生产α-烯烃的原料,而油中有机酸、醇、醛、酮、酯等含氧化合物的脱除是α-烯烃分离精制的基础。脱除方法主要有吸附、加氢、精馏、溶剂萃取等,其中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可再生、深度除杂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微量含氧化合物的完全脱除。介绍了分子筛、硅胶、活性氧化铝、树脂、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等吸附剂脱除含氧化合物的原理,综述了各类吸附剂脱除费托合成油中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结合文献数据,比较了各类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并对脱除含氧化合物工艺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油 含氧化合物 吸附脱除 分子筛 硅胶 活性氧化铝 吸附树脂
下载PDF
吸附条件对食用油中苯并(a)芘吸附脱除的影响
6
作者 张诗琪 刘孟洁 +2 位作者 赵洲桥 韩立娟 张维农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5期62-64,共3页
将醋酸纤维素负载在活性炭表面得到的改性活性炭应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吸附脱除,以吸附脱除率为衡量指标,从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方面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添加量为油重的0.8%,110℃下吸附30min的条件下,改... 将醋酸纤维素负载在活性炭表面得到的改性活性炭应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吸附脱除,以吸附脱除率为衡量指标,从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和时间方面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添加量为油重的0.8%,110℃下吸附30min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苯并(a)芘的脱除率高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苯并(A)芘 吸附脱除
下载PDF
AgY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吸附脱除模拟燃料中吡啶的性能
7
作者 富添 洪新 +2 位作者 孙潇镝 王聚财 唐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5,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Y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对AgY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并分别以NaY和AgY分子筛为吸附剂进行模拟燃料中吡啶的静态吸附脱除试验。结果表明,AgY分子筛的吸附脱氮能力强于NaY分子筛,且AgY分子筛较适宜的吸附脱氮条件为:当...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Y分子筛,利用X射线衍射对AgY分子筛进行了表征,并分别以NaY和AgY分子筛为吸附剂进行模拟燃料中吡啶的静态吸附脱除试验。结果表明,AgY分子筛的吸附脱氮能力强于NaY分子筛,且AgY分子筛较适宜的吸附脱氮条件为:当模拟燃料用量为15 mL时,分子筛用量0.2 g、吸附温度333 K、吸附时间40 min。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了NaY和AgY分子筛团簇模型,模拟计算了吡啶分子在NaY和AgY分子筛团簇上的吸附能及其与活性中心的距离,结果表明,吡啶与AgY分子筛活性中心的距离小于NaY分子筛,故AgY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好于NaY分子筛。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AgY分子筛对模拟燃料中吡啶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混合模型;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此吸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附熵增过程;在333 K温度条件下,此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Y分子筛 吸附 模拟计算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酸碱改性碳吸附脱除黄磷尾气中的H_2S和PH_3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永 宁平 +4 位作者 王学谦 高红 徐浩东 邓春玲 户朝帅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0,18,共5页
为综合利用黄磷尾气中的CO,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酸碱改性碳吸附净化PH3和H2S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H2S在碱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23.77 kJ/mol,为负一级吸附反应,PH3在酸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61.3... 为综合利用黄磷尾气中的CO,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酸碱改性碳吸附净化PH3和H2S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H2S在碱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23.77 kJ/mol,为负一级吸附反应,PH3在酸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61.3 kJ/mol,为负二级吸附反应,吸附时以先物理吸附后化学吸附的顺序进行;TG/DTA和孔径分布初步证明吸附质主要为硫和硫氧化物或磷和磷氧化物,酸碱改性碳孔径<1.5 nm的微孔对H2S和PH3的吸附贡献较大,吸附质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0—100℃阶段;由机理推导的吸附模型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碳 吸附脱除 黄磷尾气 吸附活化能 吸附模型
下载PDF
烟气中多环芳烃吸附脱除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正月 陈皓侃 +1 位作者 李文 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6-530,共5页
针对热电厂烟气中排放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在实验室规模上研究了六种吸附剂对烟气中典型的PAHs,如萘(Nap)、芴(Flu)、菲(Phe)的吸附脱除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结构特征与Nap,Flu,Phe高温脱除的相关性,并对煤质活性炭(AC 1)在160℃~20... 针对热电厂烟气中排放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在实验室规模上研究了六种吸附剂对烟气中典型的PAHs,如萘(Nap)、芴(Flu)、菲(Phe)的吸附脱除行为。考察了吸附剂结构特征与Nap,Flu,Phe高温脱除的相关性,并对煤质活性炭(AC 1)在160℃~200℃下的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对PAHs的吸附能力与其结构参数中BET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具有紧密相关性,而与中孔体积没有明显关系;活性炭表现出很好的脱除烟气中PAHs的作用;吸附剂对PAHs的吸附能力随着PAHs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随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PAHs的碳原子数和芳环数增加,其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吸附脱除 吸附剂结构
下载PDF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PO_4^(3-)的吸附脱除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坤 王海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359-3363,共5页
利用大型工业设备制备出性能稳定的粉末层状氢氧化镁铝(500kg/批,记为Mg-Al LDH),利用沉积法将Mg-Al LDH进行改性与成型,并对其进行材料表征,探索了Mg-Al LDH的改性机理,研究了改性与成型层状氢氧化镁铝(记为MG Mg-Al CLDH)对PO43-的动... 利用大型工业设备制备出性能稳定的粉末层状氢氧化镁铝(500kg/批,记为Mg-Al LDH),利用沉积法将Mg-Al LDH进行改性与成型,并对其进行材料表征,探索了Mg-Al LDH的改性机理,研究了改性与成型层状氢氧化镁铝(记为MG Mg-Al CLDH)对PO43-的动态吸附脱除及再生性能。结果表明,Mg-AlLDH经改性与成型后,比表面积为233.34m2/g,比未改性时提高了40%,Mg-Al LDH的改性主要是通过氢键键合和离子交换实现的。MG Mg-Al CLDH对PO43-的穿透吸附量是13.49mg/g,是未改性时的6倍以上,再生率为126.24%,MG Mg-Al CLDH吸附脱除PO43-后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0.5mg/L。解决了Mg-Al LDH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粉末易堵塞床体、无法实现固液分离和再生的问题,同时为水体中磷的脱除提供了一条新型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氢氧化镁铝 改性与成型 PO43- 吸附脱除 再生
下载PDF
油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吸附脱除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明明 刘玉兰 +1 位作者 杨金强 刘必衍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采用10种不同的吸附剂对冷榨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进行吸附脱除,考察了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受试油样中5种塑化剂组分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0 min、吸附剂用量为油重的2... 采用10种不同的吸附剂对冷榨茶籽油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进行吸附脱除,考察了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受试油样中5种塑化剂组分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110℃、吸附时间30 min、吸附剂用量为油重的2%时,H-2型活性炭的脱除效果较好,其次为55F-A型活性炭、55JN-C型活性炭、凹凸棒土和活性白土。采用H-2型活性炭用量为2.0%、吸附温度130℃、吸附时间50 min的优化条件,DMP、DEP、DIBP、DBP及DEHP的脱除率分别为76.7%、50.7%、52.4%、22.2%、6.1%。吸附法对茶籽油中DMP、DEP、DIBP的脱除效果较好,但对较大分子量塑化剂组分DBP和DEHP的脱除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吸附脱除 活性炭 茶籽油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的吸附脱除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文寿 毛安国 +1 位作者 刘宪龙 徐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分析研究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在S Zorb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除情况。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在S Zorb吸附剂上的脱除从难到易的顺序为:C3-噻吩和C4-噻吩<C2-噻吩<C1-噻吩<C1-苯并噻... 采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SCD)分析研究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在S Zorb吸附剂上的吸附脱除情况。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在S Zorb吸附剂上的脱除从难到易的顺序为:C3-噻吩和C4-噻吩<C2-噻吩<C1-噻吩<C1-苯并噻吩<噻吩<硫醇和硫醚<苯并噻吩和其它类型硫化物(包括二甲基二硫醚、四氢噻吩等),烷基噻吩是汽油中较难脱除的硫化物,尤其是当取代基位于噻吩环的2-位和/或5-位时,会大幅降低S Zorb吸附剂对硫化物的脱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ZORB 吸附 硫化物类型 烷基噻吩 取代基 催化裂化汽油
下载PDF
硅胶吸附脱除模拟油品中的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少凯 阮本玺 +1 位作者 沈健 赵明飞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25,共4页
以硅胶为吸附剂,以喹啉的十二烷溶液为模拟油,在间歇式反应釜中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硅胶焙烧温度、吸附温度对硅胶吸附脱氮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焙烧法对硅胶进行再生。结果表明:硅胶具有较强的吸附脱氮能力,其最佳焙烧温度为400℃;在剂... 以硅胶为吸附剂,以喹啉的十二烷溶液为模拟油,在间歇式反应釜中进行静态吸附实验,考察硅胶焙烧温度、吸附温度对硅胶吸附脱氮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焙烧法对硅胶进行再生。结果表明:硅胶具有较强的吸附脱氮能力,其最佳焙烧温度为400℃;在剂油质量比0.03、吸附温度20℃、吸附时间30min的条件下对碱性氮质量分数为1 500gμ/g的模拟油可以达到较好的吸附脱氮效果,脱氮率在70%以上;经多次再生,硅胶的吸附脱氮率仍在6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硅胶 吸附 等温线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吸附脱除噻吩类硫化物 被引量:11
14
作者 裴玉同 罗勇 +2 位作者 吴向阳 李建龙 宋家龙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0-1385,共6页
采用不同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处理后再负载金属离子,以提高其对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采用均匀设计对硝酸浓度、氧化温度、Cu^(2+)负载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采用直观分析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数... 采用不同氧化剂对活性炭进行处理后再负载金属离子,以提高其对燃油中噻吩类硫化物的吸附性能。采用均匀设计对硝酸浓度、氧化温度、Cu^(2+)负载量、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采用直观分析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较优的活性炭故性工艺条件:硝酸浓度为15mol/L,氧化温度为100℃,Cu^(2+)负载量(以CuO质量分数计)为15%,焙烧温度为150℃,焙烧时间为4.5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剂对二苯并噻吩的穿透硫容和饱和硫容分别达到9.3mg/g和14.7mg/g。油品中的竞争物质对活性炭吸附剂脱除苯并噻吩性能的影响强弱顺序为:芳烃>烯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噻吩 吸附 燃油
下载PDF
吸附脱除噻吩类硫化物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卉 高金森 赵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9-1065,共7页
针对反应型和非反应型吸附脱硫吸附剂,从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两方面,综述了噻吩类硫化物在金属、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等典型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原理、作用方式以及现阶段吸附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虽然目前对吸附脱硫机理的研究仍未达成共... 针对反应型和非反应型吸附脱硫吸附剂,从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两方面,综述了噻吩类硫化物在金属、金属氧化物、分子筛等典型吸附剂表面的吸附原理、作用方式以及现阶段吸附脱硫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虽然目前对吸附脱硫机理的研究仍未达成共识,但是计算研究已成为实验研究的有力辅助工具,为进一步探明吸附脱硫机理提供了有效途径。吸附脱硫机理是吸附剂优化的理论依托,对于指导高效、优化的吸附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类硫化物 吸附 吸附 硫机理
下载PDF
USY吸附脱除页岩柴油中的碱性氮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少凯 李琳潞 +1 位作者 沈健 阮本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2-24,29,共4页
以USY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柴油进行了吸附脱氮的研究。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脱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120℃、剂油质量比为0.03g/g时,脱氮率达到最高,... 以USY分子筛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的方法,对桦甸页岩柴油进行了吸附脱氮的研究。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脱氮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30min、吸附温度为120℃、剂油质量比为0.03g/g时,脱氮率达到最高,为30.73%,静态平衡吸附量为27.2mg/g,经多次再生,脱氮率仍在25%以上。对吸附脱氮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Y分子筛吸附脱氮过程符合二级吸附速率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分子筛 页岩柴油 吸附 动力学
下载PDF
变色硅胶吸附脱除模拟柴油中各种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8
17
作者 洪新 李云赫 +2 位作者 袁加成 赵永华 唐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研究了变色硅胶吸附脱除氮含量为960.56μg/g模拟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喹啉、苯胺和吡啶。比较了氧化铝、硅藻土、硅胶及变色硅胶对模拟柴油中喹啉的吸附脱除效果。采用XRD、低温N_2吸附-脱附和NH_3-TPD等方法对硅胶和变色硅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变色硅胶吸附脱除氮含量为960.56μg/g模拟柴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喹啉、苯胺和吡啶。比较了氧化铝、硅藻土、硅胶及变色硅胶对模拟柴油中喹啉的吸附脱除效果。采用XRD、低温N_2吸附-脱附和NH_3-TPD等方法对硅胶和变色硅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剂油质量比及共存芳香化合物(萘、苯或甲苯)对变色硅胶吸附脱除各种碱性氮化物的影响。变色硅胶吸附脱除碱性氮化物的顺序均为苯胺>吡啶>喹啉。吸附时间对三种氮化物的吸附脱除没有影响;吸附温度、变色硅胶粒径和共存芳香化合物对苯胺和吡啶的吸附脱除效果影响不大,对喹啉的吸附脱除效果影响较为明显;剂油质量比对三种氮化物的吸附脱除影响均较大,尤其是对喹啉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变色硅胶吸附各种氮化物时Co能够与其中的N原子形成配位络合吸附。经焙烧再生,变色硅胶几乎完全恢复了对喹啉和吡啶的吸附脱除能力,并可多次再生,但变色硅胶再生后对苯胺的吸附能力损失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色硅胶 模拟柴油 碱性氮化物 吸附
下载PDF
不同硅铝比ZSM-5的合成及其吸附脱除柴油中苯胺和吡啶的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洪新 李云赫 +4 位作者 高畅 范博 庞宇莹 张丹 唐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4-1192,共9页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采用XRD、FT-IR、ICP、SEM、NH_3-TPD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对模拟柴油中苯胺和吡啶的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SM-5分子筛均具有典型MFI结构;...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铝比的ZSM-5分子筛,采用XRD、FT-IR、ICP、SEM、NH_3-TPD和N_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硅铝比ZSM-5分子筛对模拟柴油中苯胺和吡啶的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ZSM-5分子筛均具有典型MFI结构;与合成原料混合物中的硅铝比相比,实际硅铝比稍有降低。ZSM-5分子筛的酸量随硅铝比的增加而降低,硅铝比较小的ZSM-5(1)和ZSM-5(2)的吸附脱除苯胺或吡啶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样品,并且所有样品吸附脱除吡啶的效果均优于苯胺。ZSM-5(2)上苯胺和吡啶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混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硅铝比 苯胺 吡啶 模拟柴油 吸附
下载PDF
不同载体的镍基氧化锌对噻吩的吸附脱除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璇 SALISSOU ZAKATY M N +1 位作者 翁惠新 施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369,共6页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以金属氧化物、黏土及分子筛为载体的三类镍基氧化锌吸附剂,采用FT-IR等分析手段进行表征,探讨了其物化性能的差异,并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上述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效...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以金属氧化物、黏土及分子筛为载体的三类镍基氧化锌吸附剂,采用FT-IR等分析手段进行表征,探讨了其物化性能的差异,并利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上述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吸附剂对噻吩的吸附效果不同,黏土载体的吸附剂脱硫性能高于金属氧化物载体的脱硫性能,吸附剂的脱硫活性顺序依次为cay-sorb>diatomite-sorb>Al-sorb>Ti-sorb。利用FT-IR对吸附剂的表面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剂的脱硫性能与其总L酸量有关,总L酸量高的吸附剂脱硫效果较好。分子筛载体吸附剂的脱硫活性顺序依次为MCM-22-sorb>HY-sorb≥Hβ-sorb>H-mordenite-sorb>HZSM-5-sorb。通过比较分子筛载体的孔道结构表明,分子筛载体孔径大小是影响吸附剂脱硫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氧化锌 黏土 分子筛 吸附
下载PDF
介孔材料Co-MCM-41的合成及其吸附脱除各种碱性氮化物 被引量:5
20
作者 洪新 李云赫 +1 位作者 赵永华 唐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50,共8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CM-41和不同Co/Si物质的量比的Co-MCM-41介孔材料,并采用XRD、FT-IR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FT-IR及XRD表征结果说明,Co原子已经进入了介孔材料的孔壁。合成的MCM-41及Co/Si(物质的量比)为0.18以下...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CM-41和不同Co/Si物质的量比的Co-MCM-41介孔材料,并采用XRD、FT-IR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FT-IR及XRD表征结果说明,Co原子已经进入了介孔材料的孔壁。合成的MCM-41及Co/Si(物质的量比)为0.18以下的Co-M CM-41都具有六方有序排列的介孔结构。当加入的Co/Si(物质的量比)为0.22时,样品的(100)峰完全消失,不具备六方有序排列的介孔结构,说明以硝酸钴为钴源合成Co-MCM-41的最大Co加入量为Co/Si(物质的量比)为0.18左右。与MCM-41相比,各Co-MCM-41样品的XRD(100)峰随着Co加入量的增加逐渐变宽变弱,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小,平均孔径增大。当加入的Co/Si物质的量比大于0.06时,Co-MCM-41的介孔孔道中存在少量聚集态的Co3O4。利用合成的Co-MCM-41吸附脱除氮含量为1737.35μg/g模拟燃料中的碱性氮化物喹啉、苯胺或吡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吸附脱氮效果顺序为苯胺>吡啶>喹啉。Co-MCM-41(0.06)的吸附容量和氮脱除率明显要高于其他样品,对苯胺、吡啶和喹啉的吸附容量分别为42.17、35.66和29.18 mg(N)/g,去除率分别为82.38%、73.53%和61.11%。添加到模拟燃料中的芳烃化合物萘、苯或甲苯对其吸附脱氮没有影响,表明介孔材料Co-MCM-41对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吸附主要是N原子与Co的配位络合吸附,而不是π-π络合作用。采用焙烧或乙醇溶剂洗涤再生后的Co-MCM-41(0.06)恢复了吸附脱氮能力,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Co-MCM-41 合成 表征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