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表型复合压裂液性能及其对煤样甲烷吸附解吸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1
作者 刘川东 张孝强 +1 位作者 晏佳欣 孙靖鸿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共8页
为弥补常规压裂液破胶困难、残留多或黏度低、用量大等缺点,将疏水改性羟丙基瓜尔胶与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交联复配,制得1种疏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压裂液,从黏度、破胶性能以及对煤样甲烷吸附解吸能力影响等方面与常规压裂液进行对... 为弥补常规压裂液破胶困难、残留多或黏度低、用量大等缺点,将疏水改性羟丙基瓜尔胶与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交联复配,制得1种疏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压裂液,从黏度、破胶性能以及对煤样甲烷吸附解吸能力影响等方面与常规压裂液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下,加入疏水改性羟丙基瓜尔胶的复合压裂液黏度是单组份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3倍,其破胶时间与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几乎无差别,且仅为HPG压裂液的1/2;复合压裂液对煤样甲烷吸附解吸能力影响明显低于HPG压裂液,其吸附损伤因子虽高于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但比HPG压裂液低24%。研究结果可为矿用复合压裂液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改性羟丙基瓜尔胶 双子表面活性剂 复合压裂液 甲烷吸附解吸 吸附损伤因子
下载PDF
不同生物质炭对棕壤中磷素吸附解吸的影响
2
作者 刘慧 张伟康 +3 位作者 李蒋戈野 王青青 承睿 张少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8-1206,共9页
为了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探究不同生物质炭对棕壤中磷素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材料,利用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质炭,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种类和生物质炭添加量对棕壤磷... 为了减少土壤磷素流失,提高磷肥利用效率,探究不同生物质炭对棕壤中磷素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规律,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花生壳为原材料,利用限氧升温炭化法制备生物质炭,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种类和生物质炭添加量对棕壤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添加量为4 g/kg时显著提高棕壤对磷的吸附量,花生壳生物质炭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则显著降低棕壤对磷的吸附量;吸附等温线表明,不同生物质炭均未改变吸附等温线的变化趋势,均可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描述(R^(2)>0.93),其中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更好,不同处理对磷的理论吸附量大小顺序为: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棕壤>棕壤>花生壳生物质炭+棕壤>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棕壤;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不同生物质炭均未改变磷吸附动力学曲线的变化趋势,在所有动力学模型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适合描述土壤对磷的吸附行为(R^(2)>0.99),其次为准一级动力模型(R^(2)>0.99)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R^(2)>0.88);3种生物质炭均显著促进棕壤对磷的解吸,当生物质炭添加量为≥2g/kg时,水稻秸秆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和花生壳生物质炭,分别可提高棕壤对磷的解析率50%、70%和90%以上。由此可见,不同生物质炭可提高棕壤对磷素的供应和利用,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减少棕壤磷素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生物质炭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污染河道沉积物对氮磷的吸附解吸热力学特征
3
作者 陈延斌 谢政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3年第6期34-40,共7页
研究河道污染沉积物对氮磷营养盐的吸附解吸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迁移转化机制,有助于进行城市黑臭河道等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以蒲江县占河河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物的氮磷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结果,通过实验... 研究河道污染沉积物对氮磷营养盐的吸附解吸特征以及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迁移转化机制,有助于进行城市黑臭河道等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以蒲江县占河河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基于沉积物的氮磷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线性回归计算得到氮磷吸附等温曲线,结合该曲线及Langmuir等温模型、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出了各项参数,揭示了沉积物氮磷吸附解吸的“汇“”源”特征以及氮磷吸附强度的空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沉积物 氮磷 吸附解吸 热力学
下载PDF
煤吸附解吸CO_2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祝捷 张敏 +1 位作者 姜耀东 唐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1086,共6页
无商业开采价值的煤层被认为是理想的CO2储存场所,煤吸附解吸CO2的变形特征是煤中CO2封存的重要问题。利用煤体吸附-解吸变形试验系统,在预定压力的CO2气体环境下,对取自赵各庄煤矿9号煤层煤样的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进行了近600 h的观测... 无商业开采价值的煤层被认为是理想的CO2储存场所,煤吸附解吸CO2的变形特征是煤中CO2封存的重要问题。利用煤体吸附-解吸变形试验系统,在预定压力的CO2气体环境下,对取自赵各庄煤矿9号煤层煤样的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进行了近600 h的观测,研究煤样在不同气体压力下吸附、解吸CO2的变形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煤样吸附/解吸CO2产生的膨胀/收缩变形,煤样吸附变形需要12 h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趋于稳定,原煤样品的吸附解吸变形呈各向异性;经历了吸附和解吸CO2的煤样均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变形,气体压力低于1.5 MPa时残余体积应变低于0.6×10-3,可近似认为煤样吸附解吸变形过程可逆。通过煤样吸附解吸变形实验数据的拟合发现,Langmuir方程可反映煤样吸附解吸CO2变形随气体压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变形 吸附解吸 CO2封存 LANGMUIR方程
下载PDF
煤岩三轴蠕变-渗流-吸附解吸实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登科 彭明 +2 位作者 魏建平 付启超 夏玉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4-652,共9页
为研究受载含瓦斯煤岩流变过程中的渗流规律和煤体瓦斯吸附解吸特性,自主研制了煤岩三轴蠕变-渗流-吸附解吸实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主机、伺服加载系统、三轴压力室、孔压控制系统、吸附解吸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变形测量系统以及安全防... 为研究受载含瓦斯煤岩流变过程中的渗流规律和煤体瓦斯吸附解吸特性,自主研制了煤岩三轴蠕变-渗流-吸附解吸实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主机、伺服加载系统、三轴压力室、孔压控制系统、吸附解吸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变形测量系统以及安全防护系统等8个部分组成,其最大轴压为500 k N、最大围压为50 MPa、最高加热稳定温度为90℃,试件尺寸为?50 mm×100 mm。该装置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实现煤岩孔隙率的测试、煤岩力学参数测试、煤岩瓦斯吸附解吸实验和受载含瓦斯煤的蠕变-渗流等多种实验,功能强大、性能稳定、测试准确;采用了滚珠丝杠加载方式,满足了蠕变-渗流等实验的长期加载需求,最长加载时间能达2个月以上;配备了高低温控制系统,能实现煤岩试样进气端、出气端和三轴压力室3处的气体温度保持一致,有效避免了温度变化所导致的气体流量上的测量误差。同时利用该装置分别开展了煤样孔隙率测试、受载含瓦斯煤样解吸特性和含瓦斯煤样的蠕变-渗流实验研究,实验验证了该装置在功能上的多样性和在测试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载含瓦斯煤 蠕变 渗流 吸附解吸 实验装置研发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灌漠土对铜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胜利 周婷 +6 位作者 南忠仁 廖琴 武文飞 刘姣 晋王强 赵翠翠 王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8,共8页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和归宿的主要过程。本文使用序批实验方法、单步提取方法、连续提取方法等研究了干旱区绿洲灌漠土Cu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灌漠土对Cu的吸附等温线可很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土壤系统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和归宿的主要过程。本文使用序批实验方法、单步提取方法、连续提取方法等研究了干旱区绿洲灌漠土Cu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灌漠土对Cu的吸附等温线可很好地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拟合,灌漠土的Cu吸附可能受土壤理化综合因素影响,而不仅是某个土壤理化指标所控制;二次幂函数可用于模拟灌漠土剖面不同层次土壤Cu解吸量与解吸前吸附量的关系;土壤对Cu的吸附几乎是不可逆的,阳离子交换机制不是灌漠土吸附Cu的主要机制,灌漠土吸附的Cu主要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且无机态Cu所占百分比高于有机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灌漠土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氧化还原条件下有机物料对酸性土壤pH、铁形态和铜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玉祥 马良 +2 位作者 朱黎明 钱宏 谢荣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8,共4页
研究了添加有机物料对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在干湿交替一次以后土壤pH、铁的形态和对铜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料使得土壤pH升高,且随着有机物料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可使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 研究了添加有机物料对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在干湿交替一次以后土壤pH、铁的形态和对铜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料使得土壤pH升高,且随着有机物料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可使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的pH分别上升1.55、0.8和1.33个pH单位。红壤和砖红壤中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增加,而水稻土中变化不大。在铜的平衡浓度为0.2 mmol/L时,添加有机物料培养可使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铜的吸附量分别增加6.7、10.3和3.6 m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PH 铁铝氧化物 酸性土壤 吸附解吸
下载PDF
高岭土/胡敏酸复合体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解吸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平霄 徐玉芬 +1 位作者 朱能武 党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56-362,共7页
本文利用高岭土对胡敏酸吸附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络合物,研究了高岭土/胡敏酸复合体对Cu2+、Cd2+和Cr3+的吸附。结果表明,胡敏酸对高岭土改性后能提高上述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高岭土/胡敏酸复合体对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都随pH... 本文利用高岭土对胡敏酸吸附形成稳定的有机-无机络合物,研究了高岭土/胡敏酸复合体对Cu2+、Cd2+和Cr3+的吸附。结果表明,胡敏酸对高岭土改性后能提高上述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高岭土/胡敏酸复合体对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都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还研究了高岭土/胡敏酸复合体对上述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发现吸附过程可用Elovich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 高岭石 重金属 高岭土/胡敏酸复合体
下载PDF
库区消落区紫色土与水稻土磷吸附解吸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静 魏世强 +2 位作者 杨勇 江帆 胡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3,共5页
淹水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别,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淹水和干湿交替能促进紫色土和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减小磷的解吸率,降低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其向环境中的释磷风险为未淹水土壤>干湿交替土壤>淹水... 淹水和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别,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淹水和干湿交替能促进紫色土和水稻土对磷的吸附,减小磷的解吸率,降低磷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其向环境中的释磷风险为未淹水土壤>干湿交替土壤>淹水土壤,紫色土>水稻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干湿交替 等温吸附解吸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陶 张金洋 +1 位作者 石孝均 王定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6,共5页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5种土壤进行了汞的吸附-解吸试验,用不同的等温吸附方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对汞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规律相类似,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r=0.933,p<0.05)和极显著相关... 对三峡水库消落区5种土壤进行了汞的吸附-解吸试验,用不同的等温吸附方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土壤对汞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规律相类似,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均与土壤pH值呈显著(r=0.933,p<0.05)和极显著相关性(r=0.962,p<0.01),但吸附量和解吸量各不相同,其中,紫色潮土对汞的吸附量最大,酸性紫色土最小;灰棕潮土对汞的解吸量最大,黄壤最小,其它类型土壤介于它们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解吸
下载PDF
土壤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秀华 倪进治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4-590,共7页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它们与土壤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结构特征以及矿物组成不同,它们对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影响也不同。本研究用物理方法将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水稻土(SEBC-0...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它们与土壤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结构特征以及矿物组成不同,它们对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影响也不同。本研究用物理方法将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水稻土(SEBC-07)和红壤(SEBC-13)分成粒径大小不同的土壤组分(〈2μm、2~20μm、20~54μm、54~105μm、105~280μm、〉280μm),研究了它们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SEBC-07土样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吸附容量(Kf)从大到小顺序为:2~20μm、20~54μm、54~105μm、〈2μm、〉105μm:SEBC-13土样不同粒径组分的所值从大到小顺序为:20~54μm、〈2μm、2~20μm、54~105μm、105~280μm、〉280μm。除〈2μm和20-54μm的粒径组分外,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稻土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吸附容量都明显高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两种土壤20~54岬组分的Koc值都最大,然后向粒径增大和减小的方向都逐渐降低。不同粒径组分的坼和心。值与它们的理化性质(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两种土壤的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解吸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组分 吸附解吸 滞后现象 土壤
下载PDF
有机质对棕壤表面电荷及NH_4^+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崔桂芳 关连珠 +1 位作者 孙琳 颜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3-175,共3页
关键词 有机质 表面电荷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及氧化行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强 刘双营 +2 位作者 黄玉明 肖广全 魏世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70,共7页
采取等温吸附热力学方法,探讨了锰氧化合物(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和氧化特征及温度、pH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Ⅲ)初始加入量的增加,总铬吸附量逐渐增大,用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数据;达到反... 采取等温吸附热力学方法,探讨了锰氧化合物(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吸附解吸和氧化特征及温度、pH等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r(Ⅲ)初始加入量的增加,总铬吸附量逐渐增大,用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数据;达到反应平衡时,水钠锰矿对Cr(Ⅲ)离子的氧化量与加入初始Cr(Ⅲ)的浓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水钠锰矿对Cr(Ⅲ)的氧化率,随初始Cr(Ⅲ)浓度增加而减小;温度是影响水钠锰矿对Cr(Ⅲ)的吸附和氧化的重要因素,35℃时的吸附量显著低于25℃时的吸附量,而3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明显高于25℃时的氧化量、氧化率,表明升温对吸附反应不利,而对氧化反应有利;溶液酸度对于Cr(Ⅲ)的吸附和氧化有着不同的影响,随着pH的升高,Cr(Ⅲ)离子氧化量、氧化率增大,然而,水钠锰矿对总Cr的吸附量则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表明pH的升高有利于氧化反应,而对吸附反应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钠锰矿 Cr(Ⅲ) 吸附解吸 氧化
下载PDF
不同含水及负压条件下煤层气等温吸附解吸规律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凤林 袁玉 +3 位作者 张遂安 马东民 彭川 赵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8-163,共6页
为了探究水分含量和负压对煤层气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采用大样量煤层气吸附/解吸仿真试验设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部煤矿煤样进行煤层气常规等温吸附解吸过程和负压解吸过程的实验室模拟,通过将煤样进行处理得到干燥煤样、平衡... 为了探究水分含量和负压对煤层气等温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采用大样量煤层气吸附/解吸仿真试验设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北部煤矿煤样进行煤层气常规等温吸附解吸过程和负压解吸过程的实验室模拟,通过将煤样进行处理得到干燥煤样、平衡水煤样、饱和水煤样3种不同含水饱和度煤样,分别对其进行等温吸附测试、常规等温解吸测试和负压解吸测试,得到了煤样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不同负压条件下的压力与吸附量实测数据,并采用不同的吸附/解吸方程式进行拟合。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水分对等温吸附过程、解吸过程以及负压对解吸过程的影响,并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解释了水分对等温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解吸过程与吸附过程不可逆,存在解吸滞后;由于水分子与煤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甲烷分子与煤分子间的作用力,水分在与甲烷的竞争吸附中具有优势,煤样含水率越高,其吸附甲烷的能力越低;煤样含水率较低时,含水对煤岩降压解吸影响不明显;当煤样含水率高于某一值时,外来水分抑制煤层气降压解吸,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煤样的物质组成和煤分子结构有关;由于水分对甲烷的置换解吸作用,若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滤失严重,将降低煤层吸附气量,延长排水降压阶段,减少累计产气量,因此应严格控制压裂液滤失;负压解吸阶段,单位压降引起的解吸量更大,说明负压排采增产措施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吸附解吸 含水饱和度 竞争吸附 置换解吸 负压解吸
下载PDF
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懿 唐家良 +2 位作者 朱波 王芮 王艳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4,共7页
磷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营养元素,农地磷肥过量施入造成的磷流失导致水污染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农业非点源污染显著等特点,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 磷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营养元素,农地磷肥过量施入造成的磷流失导致水污染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农业非点源污染显著等特点,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坡耕地)下的典型酸性、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开展磷素等温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并结合Langmui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紫色土对磷素的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林地土壤磷素最大吸附量(Qm)及磷吸附缓冲容量(MBC)高于同类型紫色土农地土壤;林地土壤生物有效磷含量低于农地;农地磷素释放风险高于林地.相较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磷素最大吸附量、吸附缓冲容量低,但磷素解吸能力较高,表明酸性紫色土磷素释放风险较大.多重相关分析表明,尽管不同类型紫色土pH、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因素对磷素吸附解吸并无单一的显著影响,从而无法针对所有3种土壤找出其影响磷素吸附解吸的共性因素,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H、土壤质地及土壤总磷含量对磷素吸附解吸特性仍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磷素吸附解吸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有机质含量对棕壤表面电荷及NH_4^+的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崔桂芳 关连珠 +1 位作者 孙琳 颜丽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对棕壤在去除有机质前后表面电荷及NH4+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去除有机质后,土壤胶体表面正电荷量增加,可变负电荷量减少,永久负电荷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有机质带有大量的可变负电荷,掩蔽了一部分永久负电荷点位,同时中... 对棕壤在去除有机质前后表面电荷及NH4+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去除有机质后,土壤胶体表面正电荷量增加,可变负电荷量减少,永久负电荷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有机质带有大量的可变负电荷,掩蔽了一部分永久负电荷点位,同时中和了一部分土壤表面正电荷所致。(2)土壤对NH4+的吸附量和解吸量的变化与土壤表面电荷数量的变化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对NH4+的吸附量,并降低其对NH4+的吸附结合能。土壤去除有机质后,其对NH4+的最大吸附量下降,吸附结合能增加,解吸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表面电荷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仁英 周志高 +2 位作者 岳海燕 朱红霞 谢晓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7-873,共7页
通过批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水溶性有机质(DOM)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铅(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OM抑制了土壤对Pb的吸附,随着DOM浓度的增加,土壤对Pb的吸附量减少,当DOM体积从0增加到21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分别减少... 通过批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水溶性有机质(DOM)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铅(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OM抑制了土壤对Pb的吸附,随着DOM浓度的增加,土壤对Pb的吸附量减少,当DOM体积从0增加到21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分别减少5.34%(鸡粪)、24.12%(牛粪)和0.35%(有机肥)。不同来源的DOM也影响土壤对Pb的吸附程度。当添加低浓度的DOM(添加体积小于6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顺序为鸡粪DOM<牛粪DOM≈有机肥DOM;当添加高浓度的DOM(添加体积大于6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顺序为牛粪DOM<鸡粪DOM<有机肥DOM。反之亦然,DOM促进了土壤Pb的解吸,解吸量随添加DOM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来源的DOM对土壤Pb解吸程度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对于低污染土壤,Pb的解吸量顺序为鸡粪DOM>牛粪DOM>有机肥DOM;对于高污染土壤,Pb的解吸量顺序为鸡粪DOM>有机肥DOM>牛粪DOM。Pb吸附动力学曲线揭示,添加DOM延缓了土壤Pb吸附平衡到达的时间。本研究表明,DOM增加了土壤Pb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土壤 水溶性有机质 吸附解吸
下载PDF
混合菌种对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吸附解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翠柏 杨琦 +1 位作者 尚海涛 沈照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7-51,共5页
由于氯代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的处置 ,致使三氯乙烯 (以下简称TCE)成为地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本实验以TCE为靶污染物 ,采用批试验方法 ,研究了灭菌后的混合菌种对不同浓度TCE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TCE浓度在 10~ 2 ... 由于氯代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和不合理的处置 ,致使三氯乙烯 (以下简称TCE)成为地下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本实验以TCE为靶污染物 ,采用批试验方法 ,研究了灭菌后的混合菌种对不同浓度TCE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TCE浓度在 10~ 2 0 0mg l范围内 ,TCE的吸附模式符合Cs =0 17976C2 36 39e 等温方程 ;TCE的解吸模式符合C =0 0 2 987C2 1 46 1 e 等温方程 ;吸附在 15min内平衡 ;解吸在 1h内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地下水 三氯乙烯 生物降解 吸附解吸
下载PDF
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运移双点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颖 梁冰 +2 位作者 薛强 刘磊 王永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74-2578,共5页
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常数k和平衡吸... 在考虑对流弥散、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微生物降解等情况下,建立了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有限差分解。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对一阶吸附解吸速率常数k和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f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分析研究表明:参数k对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又与非平衡吸附点位所占总点位的比例(1-f)有关;污染后期土壤吸附相的存在,也会起到增加土壤水溶质浓度的作用,且k越大,这种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土壤水环境 动力学模型 平衡/非平衡双点吸附解吸 参数分析
下载PDF
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朱好生 陈广卫 向海陵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20,共5页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装油站台应用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进行了分析,成功开发出了平衡型密闭气体回收罩技术。解决了油气回收时装车口密闭性差的历史难题。取得了明显...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装油站台应用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进行了分析,成功开发出了平衡型密闭气体回收罩技术。解决了油气回收时装车口密闭性差的历史难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回收 活性炭 吸附解吸 应用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