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径对活性焦固定床和气流床吸附SO2过程的影响
1
作者 张梦泽 刘志 +4 位作者 张立强 李阳 周滨选 马春元 董勇 《华电技术》 CAS 2020年第10期22-27,共6页
活性焦脱硫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资源化脱硫技术,粒径较小的粉末活性焦相较于大粒径活性焦在成本和吸附传质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不同粒径活性焦的固定床和气流床试验,证明了活性焦在固定床和气流床中吸附SO2的速率均随着活性焦粒径的降低... 活性焦脱硫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资源化脱硫技术,粒径较小的粉末活性焦相较于大粒径活性焦在成本和吸附传质方面具有优势。通过不同粒径活性焦的固定床和气流床试验,证明了活性焦在固定床和气流床中吸附SO2的速率均随着活性焦粒径的降低而增加,小粒径活性焦相比于大粒径具有更低的传质阻力。同样粒径的活性焦在气流床中的吸附速率比固定床中的表观吸附速率高2个数量级。同一活性焦破碎成小粒径活性焦后,总比孔容和总比表面积都大幅提高,且增加的比表面积以中大孔(孔径>2 nm)比表面积为主,中大孔的增多通过改善SO2在活性焦表面和内部的扩散及吸附过程副产物的迁移和赋存,提高活性焦的吸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粒径 固定床 气流床 吸附so2 脱硫技术 传质阻力 吸附速率 近零排放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酯化改性产物对空气中SO_2 吸附及抑菌效果研究(英文) 被引量:8
2
作者 潘思轶 王可兴 陈永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 ,分别采用苯甲酸、醋酸和没食子酸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酯化改性 ,研究了改性 p H值、温度及改性处理时间对改性产物吸附空气中 SO2 和抑菌效果的影响 ,优化了改性工艺参数 ,得到了有较好使用效果的天然的有机大分...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原料 ,分别采用苯甲酸、醋酸和没食子酸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酯化改性 ,研究了改性 p H值、温度及改性处理时间对改性产物吸附空气中 SO2 和抑菌效果的影响 ,优化了改性工艺参数 ,得到了有较好使用效果的天然的有机大分子空气净化材料。研究结果表明 :当采用苯甲酸为魔芋葡甘聚糖酯化改性剂时 ,改性产物对空气中的 SO2 吸附效果和抑菌作用效果优于使用醋酸和没食子酸的改性产物。其改性处理温度 5 0℃ ,反应时间 2 h,p H值 3,改性反应产物对空气中 SO2 的吸附率可达 98.7%,抑菌率可达到 8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萄甘聚糖 改性 酯化 so2吸附 抑菌
下载PDF
活性炭材料的孔径结构对S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彬 宋磊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了研究在常温下活性炭材料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对SO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5种不同孔径结构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及活性炭颗粒为材料,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考查了活性炭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与SO2吸附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小的微孔径结... 为了研究在常温下活性炭材料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对SO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5种不同孔径结构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及活性炭颗粒为材料,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考查了活性炭孔径结构及材料形态与SO2吸附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小的微孔径结构更有利于SO2的吸附;不同孔径结构的活性炭材料对SO2的吸附均符合Bangham动力学过程,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速率随孔径的增大而增大;活性炭颗粒因其形态结构的差异,吸附速度较活性炭纤维慢,吸附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孔径结构 so2吸附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对SO_2在活性炭表面吸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少俊 曹飞飞 高翔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8-732,共5页
采用热重方法研究了150℃下金属氧化物对SO2在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影响;对以椰壳为原料的活性炭进行了金属氧化物负载,并采用氮吸附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对负载后活性炭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存在一定的迟... 采用热重方法研究了150℃下金属氧化物对SO2在活性炭表面吸附的影响;对以椰壳为原料的活性炭进行了金属氧化物负载,并采用氮吸附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对负载后活性炭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吸附过程存在一定的迟滞,这是由SO2从气相向孔隙扩散引起的;活性炭负载金属氧化物后,用于SO2吸附的活性位分布与平衡吸附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负载Ce和Zr的活性炭活性位分布较均匀,有助于SO2吸附量的增加;而负载Fe、Co和Ni的活性炭活性位大部分位于外表面,导致内部孔隙利用率较低,因而抑制了SO2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so2吸附 活性炭 热重法
下载PDF
煤基活性焦吸附SO_2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翠清 郭治 杜铭华 《神华科技》 2010年第5期76-79,共4页
实验室建立模拟烟气固定床吸附评价装置,对三种不同煤基活性焦进行SO2吸附性能实验,对其脱硫性能、表观特性、吸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微扩散动力学模型,运用龙格-库塔(Runge-Kutta)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与实验数据相关性好,验证... 实验室建立模拟烟气固定床吸附评价装置,对三种不同煤基活性焦进行SO2吸附性能实验,对其脱硫性能、表观特性、吸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微扩散动力学模型,运用龙格-库塔(Runge-Kutta)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与与实验数据相关性好,验证了对于大颗粒活性焦,微孔内扩散是决定其动力学特征的重要阶段。微孔体积越大、停留时间越短,易于反应快速达到吸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烟气 so2吸附 动力学 内扩散
下载PDF
复合改性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吸附模拟烟气中SO_2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晖强 刘明华 +2 位作者 罗鑫 陈菲儿 吕心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59-4066,共8页
为了研究单一金属盐和复合金属盐改性活性炭材料对SO_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备ZnO/AC复合材料、Fe_2O_3/AC复合材料、ZnFe_2O_4/AC复合材料以及空白AC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 为了研究单一金属盐和复合金属盐改性活性炭材料对SO_2吸附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备ZnO/AC复合材料、Fe_2O_3/AC复合材料、ZnFe_2O_4/AC复合材料以及空白AC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物理吸附仪(BET)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对复合材料结构及化学组分进行表征,并且在常温条件下考察活性炭复合改性前后对模拟烟气中SO_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改性后活性炭材料成功负载金属氧化物活性组分,比表面积孔容减小,孔径增大并且对SO_2的去除效率显著提高。通过AC、ZnFe_2O_4以及4种复合材料脱硫效率的比较发现,负载ZnFe_2O_4的活性炭材料的脱硫效率最高,其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435.9m^2/g、0.37cm^3/g,脱硫性能试验中样品的击穿时间为136.0min,硫容达到168.3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复合改性 ZNFE2O4 so2吸附
下载PDF
提高Na_2CO_3-γ-Al_2O_3吸附SO_2和NO性能助剂的研究
7
作者 杜冰 宗保宁 +1 位作者 罗一斌 王维家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共6页
在常压固定床条件下,通过在吸附脱除烟气中SO2和NO的吸附剂Na2CO3-γ-Al2O3表面添加不同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助剂,考察各助剂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条件对添加助剂后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MnO2的性能较好,这是因为添加M... 在常压固定床条件下,通过在吸附脱除烟气中SO2和NO的吸附剂Na2CO3-γ-Al2O3表面添加不同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助剂,考察各助剂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条件对添加助剂后吸附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MnO2的性能较好,这是因为添加MnO2提高了吸附剂Na2CO3-γ-Al2O3表面晶格氧的浓度,促进了SO2和NO的氧化反应,增加了吸附剂Na2CO3-γ-Al2O3表面SO2和NO的吸附容量;当应用Mn-Na2CO3-γ-Al2O3时确定的最佳吸附条件为:n(SO2)∶n(NO)=2,吸附温度为常温至50℃,O2体积分数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so2 NO助剂MnO2
下载PDF
菱钾沸石(OFF)的离子交换及对SO_2气体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吕新春 赵荣 +2 位作者 吴泰琉 王力平 孙尧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10-1214,M004,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菱钾沸石(OFF),通过离子交换得到了H-OFF,L i-OFF,N a-OFF,K-OFF和C s-OFF.用XRD,SEM,TG,DTA,固体1H NM R,FT IR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研究了离子交换性质,发现其晶体结构和晶貌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基本不变,热力学性质...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菱钾沸石(OFF),通过离子交换得到了H-OFF,L i-OFF,N a-OFF,K-OFF和C s-OFF.用XRD,SEM,TG,DTA,固体1H NM R,FT IR和低温氮吸附等手段研究了离子交换性质,发现其晶体结构和晶貌在离子交换过程中基本不变,热力学性质随阳离子类型的改变而发生很大变化.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阳离子的增大而减小,B酸随阳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L酸反之.测定沸石样品对酸性气体SO2的吸附结果表明,L i-OFF在低分压下对SO2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钾沸石 离子交换 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 热分析 酸性质 so2吸附
下载PDF
HY分子筛的SO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武传朋 陈妍 +3 位作者 郭大为 宋海涛 毛安国 达志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6-52,共7页
以3种不同硅铝比的HY分子筛HY-1,HY-2,HY-3为吸附剂,在小型固定床评价装置上进行SO 2动态吸附试验,考察HY分子筛的SO 2吸附性能,得到饱和吸附容量与分子筛硅铝比的关系。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CO 2 O 2程序... 以3种不同硅铝比的HY分子筛HY-1,HY-2,HY-3为吸附剂,在小型固定床评价装置上进行SO 2动态吸附试验,考察HY分子筛的SO 2吸附性能,得到饱和吸附容量与分子筛硅铝比的关系。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CO 2 O 2程序升温脱附等分析手段对HY-1,HY-2,HY-3进行物理化学性质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SO 2动态吸附试验结果相关联。结果表明:随着硅铝比增大,HY分子筛HY-1,HY-2,HY-3的SO 2穿透时间依次减短,饱和吸附容量依次减小,增大硅铝比不利于HY分子筛吸附SO 2;HY分子筛的SO 2饱和吸附容量与其表面碱性位含量成正比;分子筛对SO 2的吸附性能与其表面氧物种和含量直接相关,随硅铝比增大,HY分子筛表面化学吸附氧含量依次降低,其化学吸附SO 2的量也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吸附so2 硅铝比 吸附容量
下载PDF
α-Fe2O3表面SO2吸附及SO3催化生成的密度泛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兵 戴高峰 +3 位作者 单志亮 王学斌 尤红军 谭厚章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6期203-209,共7页
燃煤电厂排放了大量SO2和少量SO3,SO3的产生不仅危害环境,且不利于电厂的安全运行,飞灰和锅炉壁面中的Fe2O3对SO3生成有显著催化作用,而目前对Fe2O3催化生成SO3的路径研究和机理揭示还不够深入。建立了α-Fe2O3(001)表面,利用密度泛函... 燃煤电厂排放了大量SO2和少量SO3,SO3的产生不仅危害环境,且不利于电厂的安全运行,飞灰和锅炉壁面中的Fe2O3对SO3生成有显著催化作用,而目前对Fe2O3催化生成SO3的路径研究和机理揭示还不够深入。建立了α-Fe2O3(001)表面,利用密度泛函分析方法,对SO2和O2在α-Fe2O3(001)表面的吸附方式进行研究,得到SO2的稳定吸附构型和O2在Fe2O3表面的解离方式,利用过渡态搜索方法研究了α-Fe2O3表面催化生成SO3的反应路径和反应能垒,并对比了气相反应生成SO3的反应能垒。结果表明,SO2最稳定的吸附方式是SO2中的O原子和S原子吸附在α-Fe2O3晶体上的Fe原子上方,S原子不易在α-Fe2O3表面的晶格氧上方吸附;O2在α-Fe2O3表面的吸附能大于SO2的最大吸附能,表明O2更易在α-Fe2O3表面吸附;O2极易在表面有氧空位的Fe2O3晶体上发生解离并生成O原子,说明有氧空位存在的α-Fe2O3更易促进O2的解离和表面吸附氧的产生。SO3生成的L-H机理为气相中的SO2和O原子先在α-Fe2O3表面吸附,再结合生成SO3,该过程的反应能垒为231.65 kJ/mol;E-R机理为气相中的SO2与α-Fe2O3的表面吸附氧发生反应生成SO3,其反应能垒为24.82 kJ/mol,小于L-H机理的反应能垒,也远小于气相反应中SO3生成的反应能垒。证实Fe2O3对SO3的生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且E-R机理为主导的反应机理,氧空位的存在促进了O2在α-Fe2O3表面的解离,且表面吸附氧在催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so2吸附 SO3 密度泛函 催化
下载PDF
Insights into SO_2 and H_2O co-adsorption on Cu(100) surface with calculatio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11
作者 魏薪 董超芳 +3 位作者 陈章华 黄建业 肖葵 李晓刚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4102-4109,共8页
The co-adsorption behaviors of SO2 and H2 O on face-centered cubic Cu(100) ideal surfac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GGA-r PBE method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with slab models. The optimized structures of sing... The co-adsorption behaviors of SO2 and H2 O on face-centered cubic Cu(100) ideal surfac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GGA-r PBE method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with slab models. The optimized structures of single H2 O and SO2 on Cu(100) surface were calculated at the coverage of 0.25 ML(molecular layer) and 0.5 M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chemical adsorption of them on Cu(100) surface. The adsorbed structures, adsorption energy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including difference charge density, valence charge density, Bader charge analysis and partial density of states(PDOS) of co-adsorbed structures of H2 O and SO2 were investigate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dsorbates and surface. H2 O and SO2 can adsorb on surface of Cu atoms chemically via molecule form at the coverage of 0.25 ML, while H2 O dissociated into OH adsorbed on surface and H bonded with SO2 which keeps away from surface at the coverage of 0.5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 H2O Cu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O-ADSORPTION slab model adsorption energy charge transfer
下载PDF
针对SO2脱除的煤基活性炭结构及表面优化调控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馨凝 林国鑫 +2 位作者 刘少俊 郑成航 高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93-1600,共8页
以神华褐煤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并通过NaOH溶液改性调控活性炭表面的化学官能团,进行烟气中SO2吸附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活性炭的表观形貌,利用低温N2吸附法表征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利用红... 以神华褐煤为原料,ZnCl2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并通过NaOH溶液改性调控活性炭表面的化学官能团,进行烟气中SO2吸附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活性炭的表观形貌,利用低温N2吸附法表征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利用红外光谱和Boehm滴定法考察活性炭的表面化学官能团。基于响应曲面法(RSM),对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了详细探究,建立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升温速率对活性炭比表面积的预测模型。通过响应曲面法得到的煤基活性炭制备实验优化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700℃,升温速率15℃/min,炭化时间3h。得到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599m^2/g,微孔比表面积为269m2/g。考察NaOH溶液浓度对煤基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表面化学官能团及SO2吸附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NaOH改性后活性炭的表面更加凹凸不平,孔结构被剧烈破坏,活性炭的孔径主要分布在0.5~0.6,0.7~0.9和1.0~4.0nm范围。在20%NaOH浓度改性时,活性炭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681m2/g)和微孔比表面积(292m^2/g)。说明低浓度的碱处理对活性炭有扩孔的效果,而碱浓度过高会导致孔结构破坏,比表面积和孔容下降。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活性炭表面的羧基、羟基等酸性基团的含量下降,而羰基等碱性基团的含量则明显增加。30%NaOH浓度处理样品的碱性基团含量最高,可达到0.557mmol/g。进一步对活性炭的微孔比表面积、碱性官能团含量与SO2吸附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SO2吸附量与微孔比表面积和碱性官能团含量都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且碱性官能团含量的相关性高于微孔比表面积。因此,表面碱性官能团和微孔结构有利于SO2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响应曲面法 孔结构 官能团 so2吸附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氮掺杂多孔炭及其在气体吸附/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晓 张立强 +1 位作者 张梦泽 马春元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3-422,共10页
以椰壳为原料,通过在水热过程中添加尿素直接获得氮掺杂水热炭,再通过CO2活化获得氮掺杂多孔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孔隙结构、元素组成及晶相结构进行表征.... 以椰壳为原料,通过在水热过程中添加尿素直接获得氮掺杂水热炭,再通过CO2活化获得氮掺杂多孔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孔隙结构、元素组成及晶相结构进行表征.作为吸附剂,氮掺杂多孔炭在75℃下对SO2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32.4 mg/g,相较于未添加尿素的多孔炭提高了40%;作为电极材料,在三电极测试中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175.1 F/g,20 A/g下仍有124.6 F/g,20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 000次后,比电容仍保有115.2 F/g.氮掺杂多孔炭由于其简单的工艺流程、廉价易得的原材料以及温和的反应条件,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巨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炭化 生物质 氮掺杂 多孔炭 so2吸附 电极材料
下载PDF
SO_2/Ni(111)吸附系统局域结构的多重散射团簇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曹松 唐景昌 +1 位作者 汪雷 朱萍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756-1762,共7页
用多重散射团族方法对SO2 Ni(111)吸附系统的S原子 1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求得吸附系统的局域结构。研究结果证实了SO2 分子在Ni(111)表面是平铺吸附的 ,其最佳吸附位为fcc三度芯位。吸附分子的S—O键长比... 用多重散射团族方法对SO2 Ni(111)吸附系统的S原子 1s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求得吸附系统的局域结构。研究结果证实了SO2 分子在Ni(111)表面是平铺吸附的 ,其最佳吸附位为fcc三度芯位。吸附分子的S—O键长比气体状态时增长了 (0 0 0 7± 0 0 0 2 )nm ,分子键角∠OSO减小了 10° ,SO2 距衬底的吸附高度为 (0 2 0± 0 0 2 )nm。理论计算与两组实验结果进行了直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吸附结构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多重散射团簇方法 so2/Ni(111)吸附系统 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乙二胺基棉纤维脱硫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志斌 李佳 +2 位作者 管冬兴 蒋文举 朱晓帆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9-1093,共5页
通过氯化和胺化两步反应合成了乙二胺基棉纤维(AEAC),并用于模拟烟气中SO2的吸附研究。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氯代试剂、胺化反应稀释剂和溶胀试剂对乙二胺基棉纤维制备和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胺基棉纤维能有效吸附烟气中S... 通过氯化和胺化两步反应合成了乙二胺基棉纤维(AEAC),并用于模拟烟气中SO2的吸附研究。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氯代试剂、胺化反应稀释剂和溶胀试剂对乙二胺基棉纤维制备和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胺基棉纤维能有效吸附烟气中SO2,饱和吸附容量可达120 mg/g干纤维;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溶胀试剂,三氯氧磷(POCl3)作为氯代试剂,并以正丁醇为胺化反应稀释剂可以大大改善乙二胺基棉纤维脱硫吸附剂的合成效果;样品含氮量和饱和硫容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基棉纤维吸附so2
下载PDF
高效板翅式恒温换气机的研制
16
作者 晁攸明 张铱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78,共2页
提出一种新型换气装置。该装置采用高效板翅式换热器使吸入室内的空气进行恒温换热,同时采用活性碳纤维(ACF)高性能吸附材料脱除吸入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成分,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关键词 恒温换气 吸附so2 清洁空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