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依托咪酯时阿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呛咳反应的有效剂量探讨
1
作者 郝华杰 王磊 +3 位作者 范瑷霞 周锋 娄锋 周新卫 《大医生》 2023年第21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复合依托咪酯时阿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呛咳反应的有效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5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2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首先缓慢推注阿芬太尼,初始剂量为3μ... 目的 探讨复合依托咪酯时阿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呛咳反应的有效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5月于新泰市人民医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2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首先缓慢推注阿芬太尼,初始剂量为3μg/kg,稀释至20 mL进行推注,60 s内推注完毕,然后推注依托咪酯0.20 mg/kg,30 s内推注完毕。采用序贯法进行实验,相邻间隔剂量比为1∶1.1,如置入胃镜时出现呛咳等阳性反应,下一例患者按比例升高一个梯度,反之则按比例降低一个梯度,出现7个交叉拐点则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概率法计算阿芬太尼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复合依托咪酯0.2 mg/kg时阿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呛咳反应的ED50为1.853μg/kg(95%CI1.609~2.171),ED95为2.324μg/kg(95%CI2.073~4.768),平均苏醒时间为(8.71±1.80)min。所有患者未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1例患者出现咽部不适,1例患者在泵入阿芬太尼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患者在泵入依托咪酯时出现肌震颤,5例患者出现恶心,未出现呕吐。结论 复合依托咪酯时阿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检查呛咳反应的ED50及ED95分别为1.853μg/kg和2.324μg/kg,苏醒质量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依托咪酯 胃镜检查 呛咳反应 有效剂量
下载PDF
布托啡诺抑制舒芬太尼致刺激性呛咳反应的合理给药时间研究
2
作者 许智鸿 宋月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6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抑制舒芬太尼致刺激性呛咳反应(SIC)的合理给药时间。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Ⅰ组、GⅡ组、GⅢ组、GⅣ组,各45例。麻醉诱导前,由未参与麻醉...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抑制舒芬太尼致刺激性呛咳反应(SIC)的合理给药时间。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Ⅰ组、GⅡ组、GⅢ组、GⅣ组,各45例。麻醉诱导前,由未参与麻醉诱导的麻醉医师对在手术室外将3个5 ml注射器分别编号为A、B、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麻醉诱导前2 min、麻醉诱导即刻注射。其中GⅠ组在麻醉诱导前仅予以0.9%氯化钠溶液,为阴性对照;GⅡ组A、B、C药物分别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GⅢ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GⅣ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患者在麻醉诱导后5 s内给予舒芬太尼。比较4组SIC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给药前(T_(0))、注射A药物后(Ta)、注射B药物后(Tb)、注射药物C药物后(Tc)、注射舒芬太尼后2 min(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 GⅠ、GⅡ组、GⅢ组、GⅣ组SIC发生率分别为42.22%(19/45)、8.9%(4/45)、2.2%(1/45)、0。GⅡ组、GⅢ组、GⅣ组SIC发生率均低于GⅠ组(χ^(2)/P=13.141/<0.001、20.829/<0.001、24.085/<0.001)。4组SIC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Ⅱ组Ta的SpO_(2)低于GⅠ、GⅢ组、GⅣ组,Tb的SpO_(2)低于GⅠ组、GⅣ组(P<0.05);GⅢ组Tc的SpO_(2)低于GⅣ组(P<0.05);4组T_(2)的HR均高于T_(0)、Ta、Tb、Tc、T_(1),Ta、Tb的MAP低于T_(0)、Tc、T_(1)、T_(2)(P<0.05)。结论 同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与布托啡诺行麻醉诱导可有效降低舒芬太尼诱发的SIC发生率,该给药方法合理、有效且临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呛咳反应 布托啡诺 舒芬太尼 合理给药时间
原文传递
预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范译方 姜凤鸣 +2 位作者 朱磊 杜奕鹏 李春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观察预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呛咳反应(FIC)的影响。方法选择19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0.2μg/kg组(D1组,n=63)、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D2组,n=64)和对照组(C组,n=63),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 目的观察预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导呛咳反应(FIC)的影响。方法选择19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0.2μg/kg组(D1组,n=63)、右美托咪定0.5μg/kg组(D2组,n=64)和对照组(C组,n=63),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生理盐水20ml,然后在2s内注入芬太尼4μg/kg。记录芬太尼注射后1min内FIC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观察给药前(T0)及给药后10min(T1)、芬太尼注射后1min(T2)的HR、SBP、DBP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FIC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1组与D2组FIC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FIC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1、T2时D2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T1、T2时D2组HR明显减慢(P<0.01),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T1、T2时D2组HR明显减慢、SBP、DBP明显降低(P<0.05)。不同时点三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0.2μg/kg及0.5μg/kg均能够明显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呛咳反射,但与右美托咪定的镇静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 芬太尼诱导呛咳反应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预防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志捷 王珊珊 徐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1-672,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输注右美托咪啶预防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泵注(10min)右美托咪啶1μg/kg,B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两组均在3s内快...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输注右美托咪啶预防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缓慢泵注(10min)右美托咪啶1μg/kg,B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两组均在3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观察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发生率和程度、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AB两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23.3%、56.7%(P<0.01),呛咳强度明显减弱(中重度呛咳发生率分别为2/30和8/30,P<0.01)。B组插管前血压低于A组,插管后1min时B组血压、心率高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够预防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利多卡因对减少鼻咽部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范雪梅 丁斌 张炳熙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鼻咽部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鼻咽部手术患者 75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麻醉用药相同。术毕拔管前 ,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 .5mg/kg(Ⅰ组 )、2 ...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鼻咽部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鼻咽部手术患者 75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5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麻醉用药相同。术毕拔管前 ,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1 .5mg/kg(Ⅰ组 )、2 .0mg/kg(Ⅱ组 )或生理盐水 5ml(Ⅲ组 ,为对照组 )。观察各组患者围拔管期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Ⅰ组、Ⅱ组拔管时呛咳反应明显减轻 (P <0 .0 1 ) ,血压、心率波动小于对照组 (P <0 .0 5 )。Ⅱ组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减少鼻咽部全麻术毕拔管期的呛咳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以静脉注射 1 .5mg/kg的利多卡因更为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鼻咽部 手术治疗 全身麻醉 拔管期 呛咳反应 麻醉方法
原文传递
布托啡诺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钧 徐峰 王雁娟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2-433,共2页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对降低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的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mg,Ⅱ组静脉... 目的研究布托啡诺对降低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ASA(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的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mg,Ⅱ组静脉给予布托啡诺1mg;5min后均由左上肢静脉给予5μg/kg芬太尼,观察1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率。结果Ⅰ组80%患者发生呛咳反应,Ⅱ组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可以明显减轻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高亚萍 梁小女 +1 位作者 孙建宏 李向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55-156,共2页
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持续时间中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目前临床麻醉中最常用的镇痛药物,但静脉注射过程中常常引起明显的呛咳反应,甚至呈爆发性发作。
关键词 地佐辛 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芬太尼不同给药剂量对全麻病人呛咳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红帅 庞磊 +1 位作者 王班 麻海春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3-1104,共2页
芬太尼是目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全麻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能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反应。但静脉注射芬太尼常会引起病人的呛咳。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大多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但有时呈爆发性或痉挛性发作,可引起胸内压、腹... 芬太尼是目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全麻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能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反应。但静脉注射芬太尼常会引起病人的呛咳。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大多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但有时呈爆发性或痉挛性发作,可引起胸内压、腹内压、眼压的升高[1,2],严重时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暂时性大脑局部缺血和颅内压升高,需要紧急干预,否则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呛咳反应 芬太尼 全麻病人 给药剂量 血流动力学变化 麻醉性镇痛药 大脑局部缺血 静脉注射
下载PDF
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迟岩 徐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299-2301,共3页
芬太尼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常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但在临床工作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常会诱发呛咳反应[1]。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常在给药后短时间内发作,导致患者颅内压、眼内压及腹内压升高,这... 芬太尼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常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但在临床工作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常会诱发呛咳反应[1]。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常在给药后短时间内发作,导致患者颅内压、眼内压及腹内压升高,这对眼科和神经外科等手术多有不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呛咳反应 芬太尼 诱发 治疗 临床工作 阿片类药物 腹内压升高 人工合成
下载PDF
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梁鹏 刘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631-3633,共3页
阿片类药物用于缓解焦虑。降低手术相关疼痛已有及近百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用于术前用药、围术期镇痛。芬太尼属于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持续时间较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组胺释放作用较弱等特点,是目前临床... 阿片类药物用于缓解焦虑。降低手术相关疼痛已有及近百年的历史。目前主要用于术前用药、围术期镇痛。芬太尼属于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快,持续时间较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组胺释放作用较弱等特点,是目前临床麻醉中最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但是在临床麻醉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常会诱发呛咳反应,而且并没有引起临床麻醉医生的足够重视。芬太尼诱发呛咳大多持续时间较短,程度较轻,但有时呈爆发性发作,需要我们紧急干预,如不及时处理,常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尽量预防及减少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对提高病人麻醉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些颅脑、眼球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呛咳反应 芬太尼 诱发 麻醉性镇痛药 血流动力学影 组胺释放作用 临床麻醉 持续时间
下载PDF
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呛咳反应及术后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琳 朱鑫瀛 +1 位作者 袁超 朱雅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8期1296-1298,1302,共4页
目的探究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肿瘤患者呛咳反应及其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麻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于手术开始即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究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肿瘤患者呛咳反应及其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麻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于手术开始即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输注剂量0.5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即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在手术结束患者苏醒时观察并记录其呛咳反应的出现情况并进行对比,并于麻醉前(T1)、麻醉插管后1 min(T2)、手术完毕时(T3)和撤除麻醉管后1 min(T4)4个时间点对2组患者的平均脉压差(MAP)、心率(HR)进行测量对比,最后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24 h、48 h出血量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呛咳反应出现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MAP和HR于T2和T4出现大幅上升(P<0.05)。术后24 h实验组出血量为(61.34±24.56)ml,与对照组的(79.62±28.57)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实验组出血量为(24.12±10.36)ml,与对照组的(34.02±11.59)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降低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呛咳反应的出现率及术后出血量,同时有利于稳定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甲状腺肿瘤 呛咳反应 术后出血
下载PDF
术毕泵注瑞芬太尼对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宏志 孙淼 +3 位作者 侯雪琦 谢亚英 王杰 于江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观察术毕持续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甲状腺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每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术毕,A组停止泵入瑞... 目的观察术毕持续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甲状腺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每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术毕,A组停止泵入瑞芬太尼,B组和C组分别按0.03和0.05μg/(kg·min)泵入瑞芬太尼直至拔管结束。观察比较3组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咳嗽评分、咳嗽总次数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HR、MAP在苏醒期均高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咳嗽评分及咳嗽次数均高于B组、C组(P<0.05),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静脉持续输注0.03μg/(kg·min)的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全麻手术,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呛咳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拔管期 呛咳反应 甲状腺手术
下载PDF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150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立霞 刘晓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小剂量利多卡因 呛咳反应 静脉注射 芬太尼 诱发 预防 阿片类镇痛剂 胸壁肌肉强直 不良反应 换气功能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预防呛咳反应和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郭波 肖永忠 《西部医学》 2013年第8期1221-1222,1225,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和...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和等量生理盐水,泵注结束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例数和程度;记录麻醉前(T0)、泵注后即刻(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气管插管后3min(T4)的收缩压(SBP)及心率(HR)。结果观察组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观察组T1时SBP升高,T1~T2时HR降低(P<0.05);对照组T2时SBP、HR降低,T3~T4时SBP、HR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T1~T2时SB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均P<0.05);T3~T4时SBP、H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降低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有效维持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插管时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陆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33-1233,共1页
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fentanyl-induced cough,FIC)是其作为麻醉诱导用药的一大缺陷,可引起胸膜腔内压明显升高,影响静脉回流,同时脑脊液压力升高,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预防FIC的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远未... 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fentanyl-induced cough,FIC)是其作为麻醉诱导用药的一大缺陷,可引起胸膜腔内压明显升高,影响静脉回流,同时脑脊液压力升高,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临床上预防FIC的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远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我院自2011年4月采用地佐辛作为麻醉诱导药插管时几无呛咳反应,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诱导插管 呛咳反应 麻醉诱导药 COUGH 脑脊液压力 诱导用药 静脉回流 芬太尼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舒芬太尼诱发患者全麻诱导期间呛咳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菁 胡晓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S1期92-93,共2页
目的着重于探讨手术患者选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全麻诱导期间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按麻醉时右美托咪啶剂量的不同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1.0μg/kg)、B组(0.5μg/kg)、... 目的着重于探讨手术患者选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全麻诱导期间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按麻醉时右美托咪啶剂量的不同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1.0μg/kg)、B组(0.5μg/kg)、C组(0.1μg/kg)、D组(0.0μg/kg),分析各组呛咳预防效果、呛咳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ABC三组呛咳预防效果俱佳,显著优于D组,P<0.05;(2)A组、B组、C组呛咳次数明显少于D组,A组与C组P<0.05;D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μg/kg右美托咪啶预防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期间诱发的呛咳反应效果较好,不会引起患者出现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预防呛咳反应 全麻诱导期 舒芬太尼
下载PDF
布托啡诺预防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恺 刘保利 +2 位作者 佟保锋 艾广兴 晋冉 《中外医疗》 2016年第6期36-37,40,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320例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80例)。组Ⅰ:生理盐水5 m L;组Ⅱ:地塞米松10㎎;组Ⅲ:地佐辛5 ...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320例手术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80例)。组Ⅰ:生理盐水5 m L;组Ⅱ:地塞米松10㎎;组Ⅲ:地佐辛5 mg;组Ⅳ:布托啡诺1.0 mg,均稀释至5 m L,麻醉诱导前10 s内静脉注射,5 min后4组均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记录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强度,例数,呛咳反应时BP、P、Sp O_2变化。结果发生率:Ⅰ组22.5%;Ⅱ组2.5%;Ⅲ组1.2%;Ⅳ组2.5%。Ⅳ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Ⅳ组发生率相近(P>0.05);Ⅰ组强度、例数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预防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与地佐辛、地塞米松等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不同药物配伍对麻醉诱导期注射痛及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榕 李勇 +1 位作者 李四保 徐洁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全麻诱导期应用不同药物配伍对异丙酚注射痛和芬太尼诱导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n=30)。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均泵注0.2μg·kg-1右美托咪定10 min,泵注结束后,D1组:2 s... 目的:探讨在全麻诱导期应用不同药物配伍对异丙酚注射痛和芬太尼诱导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n=30)。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均泵注0.2μg·kg-1右美托咪定10 min,泵注结束后,D1组:2 s内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D2组:2 s内静脉推注芬太尼2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给予芬太尼2μg·kg-1;D3组:给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M组患者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1,1 min后M1组: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M2组:2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2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给予芬太尼2μg·kg-1;M3组:给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6组患者丙泊酚给药速度均为4 mg.s-1,均予维库溴胺0.1 mg·kg-1行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第1次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患者的呛咳反应发生情况和程度以及丙泊酚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发生情况,记录开始静注右美托咪定至气管插管后3分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心血管反应事件。结果:D1~D3组以及M1~M3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23.3%、20%、20%、60%、50%和43.3%,呛咳程度(中重度呛咳总发生率)分别为13.3%、10%、10%、46.7%、36.7%、和30%。D组各组的呛咳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M组各组(P<0.01),D组各组间、M组各组间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和呛咳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3组以及M1~M3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7%、36.7%、60%、6.7%、33.3%和60%;D1组和M1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0.2μg·kg-1的右美托咪定和4μg·kg-1的芬太尼的使用能有效减少全麻诱导时产生的芬太尼呛咳反应和异丙酚注射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 异丙酚注射痛
下载PDF
静注右美托咪啶对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和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朝晖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静注右美托咪啶对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和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麻醉前ASA评分为I-II级的需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45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3例,静注右美托咪啶后静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 目的:探讨静注右美托咪啶对预防瑞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和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麻醉前ASA评分为I-II级的需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45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73例,静注右美托咪啶后静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对照组:72例,静注生理盐水后静注瑞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比较两组之间的呛咳反应的程度与发生率、诱导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瑞芬太尼静注30s后的呛咳反应发生率为21.9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静注右美托咪啶后心率减慢、血压升高,明显优于静注右美托咪啶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啶后心率减慢、血压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静注右美托咪啶有效减少瑞芬太尼引起的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并可使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呛咳反应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与地佐辛抑制芬太尼诱发全身麻醉诱导期呛咳反应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良诚 姚玉笙 +3 位作者 吴晓丹 陈彦青 戴东升 郭艳华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89-91,88,共4页
目的 比较盐酸羟考酮与地佐辛抑制芬太尼诱发全身麻醉诱导期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静脉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4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n=60):羟考酮组(O组)、地佐辛组(D组)和... 目的 比较盐酸羟考酮与地佐辛抑制芬太尼诱发全身麻醉诱导期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 择期静脉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18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4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n=60):羟考酮组(O组)、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N组)。O组、D组和N组分别静脉注射等容量盐酸羟考酮注射液0.1mg/kg、地佐辛注射液0.1mg/kg、生理盐水,O组给药后5分钟、D组给药后2分钟时静脉注射芬太尼,注射时间均5秒,2分钟后给予其他诱导药物,观察芬太尼注射后2分钟内患者呛咳的发生情况和程度。记录观察期内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 与N组比较,O与D两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降低(P〈0.05);与O组比较,D组呛咳发生率及轻度呛咳反应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中、重度呛咳反应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抑制芬太尼诱发全身麻醉诱导期呛咳反应的效果优于盐酸羟考酮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地佐辛 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