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8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分化程度的可行性分析
1
作者 江叶 汪祝莎 +1 位作者 孙韬 何洪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77-78,共2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评估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确诊的52例周围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分化级别患者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灌注参数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患者BF、BV、PS、MTT及PH数值均高于低分化周围型NSCLC,以高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BV、PS、MTT及PH数值最高。各个灌注参数值,其中高分化、中分化周围型NSCLC的BF、PH与低分化周围型NSCLC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者BV、PS及MTT数值比较,均为明显差异(P>0.05)。周围型NSCLC患者灌注参数BF、PH与其分化程度成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检查可有效反映周围型NSCLC的分化程度,其灌注参数中BF、PH对评估其分化程度有一定帮助,与周围型NSCLC分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分化程度
下载PDF
CT征象联合纹理分析鉴别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与周围型肺癌的价值
2
作者 丁昌懋 罗成龙 +2 位作者 宋一曼 岳松伟 高剑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纹理分析鉴别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与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PSP患者136例及PLC患者131例,以7∶3的比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纹理分析鉴别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与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的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PSP患者136例及PLC患者131例,以7∶3的比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析两组病变CT特征及静脉期薄层CT图像纹理特征,用筛选出的特征参数构建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计算AUC值,评价各模型诊断PSP与PLC的效能。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间形态、钙化、液化坏死、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洞、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和16组最佳纹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特征模型由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组成;纳入训练集回归模型的最佳纹理参数共5组,分别为Perc.10%、S(3,0)SumAverg、S(4,0)SumAverg、S(4,4)SumAverg及WavEnLH_s-1。训练集中CT特征模型与CT纹理参数模型诊断PSP与PLC的AUC分别为0.847、0.851,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2);CT特征联合纹理参数模型诊断两组病变的AUC最高,为0.939,其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82.1%和93.5%。验证集中影像学特征联合纹理参数模型诊断两组病变的AUC为0.923,高于CT影像特征模型(AUC=0.864;Z=2.627,P=0.009)和CT纹理参数模型(AUC=0.832;Z=2.147,P=0.031)。结论CT征象联合纹理分析对于鉴别PSP与PL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周围型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胸部CT在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邢德明 黄琳 程瑞学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目的分析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1月到2023年2月的462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实施胸部CT检测,对比不同组织学亚型(贴壁... 目的分析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邓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1月到2023年2月的462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实施胸部CT检测,对比不同组织学亚型(贴壁为主型、腺泡为主型、乳头为主型、微乳头为主型、实体为主型)的EGFR基因突变状态、胸部CT图像特征(部位、形态、磨玻璃密度影、最大直径、磨玻璃密度影中瘤直径比、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毛刺、肿瘤不伴有囊腔样改变),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部CT影像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本组EGFR基因突变共计180例(突变组),野生型共计282例(野生组),通过分析组织学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相关性显示,突变组中贴壁为主型占比显著高于野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野生组具有磨玻璃密度影占比显著高于突变组,肿瘤不伴有囊腔样改变占比显著低于突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磨玻璃密度影、肿瘤不伴有囊腔样改变对于预测EGFR基因突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胸部CT可较为准确的预测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周围型浸润性肺腺癌 EGFR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肺叶切除及肺段切除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简文靖 赵丽丽 +2 位作者 谭宁 蔡天嘉 宁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9-0093,共5页
对比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全胸腔镜手术中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7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根据其术中切除部位的不同... 对比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在全胸腔镜手术中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78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入院起始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根据其术中切除部位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患者行肺段切除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比较。结果 肺功能指标水平(包含FVC、FEV1、PEF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水平(包含CA50、CEA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肺癌复发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对于早期肺癌患者疗效更具优势,有效改善肺功能,肺癌复发无差异,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全胸腔镜手术 早期周围型肺癌 肺功能
下载PDF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和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罗岚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和TNM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丹江口市第一医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肺段以下肿... 目的 探究低剂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和TNM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classificatio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丹江口市第一医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肺段以下肿瘤患者病历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剂量、低剂量MSCT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2种剂量MSCT检查结果诊断周围型肺癌和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80例肺段以下肿瘤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59例为周围型肺癌,阳性率73.75%;低剂量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灵敏度为86.44%、特异度为71.43%、准确率为82.50%、Kappa值为0.56;常规剂量灵敏度为89.83%、特异度为80.95%、准确率为87.50%、Kappa值为0.69;确诊5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TNM分期,Ⅰ期5例(8.47%),Ⅱ期35例(59.32%),Ⅲ期19例(32.20%);低剂量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1.36%,常规剂量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TNM分期的准确率为86.4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剂量MSCT检查均可用于临床辅助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及TNM分期判断,其中低剂量MSCT检查可有效减少患者接受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 周围型肺癌 TNM分期
下载PDF
超声小探头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潘新珍 王涛 +1 位作者 吴一彬 付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1-64,7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接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3例,患者均行小探头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 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接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3例,患者均行小探头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两组超声指标、彩色血流平均密度(mean color vessels eensity,MCVD)及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 essel density,MVD),并对MCVD及MVD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TNM分期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比较两组患者MCVD及MVD,并对MCVD与T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转移组患者低回声、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晰、短径≥1.0 cm者占比分别为75.00%、85.71%、78.57%、71.43%,均高于非转移组的29.09%、40.00%、49.09%、38.18%(P<0.05)。转移组患者MCVD及MVD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CVD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622,P<0.05)。不同TNM分期患者MCVD与MV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Ⅰ期<Ⅱ期<Ⅲ期(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CVD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0.817,P=0.013)。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者低回声、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晰、短径≥1.0 cm者占比更高,小探头超声MCVD与MVD及TNM分期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小探头超声 病情严重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特征联合HRCT影像特征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病变中的价值
7
作者 姜春利 朱峰岭 +1 位作者 陶秀霞 董明松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评估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代谢特征联合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在鉴别周围型肺癌(PLC)与炎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 目的评估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代谢特征联合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在鉴别周围型肺癌(PLC)与炎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诊断的肺占位性病变91例,其中PLC组61例,炎性病变组30例。对两组病灶的HRCT影像特征及^(18)F-FDG代谢特征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项特征的差异,并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HRCT影像特征法、^(18)F-FDG代谢特征法以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运用Delong检验比较3者之间诊断效能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灶直径、空气支气管征、卫星征、全部摄取及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HRCT影像特征及^(18)F-FDG代谢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直径、空气支气管征、卫星征及SUVmax对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病变有价值(P<0.05),而全部摄取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诊断的AUC最大,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其诊断效能分别优于HRCT影像特征法、^(18)F-FDG代谢特征法(P<0.05)。结论^(18)F-FDG PET/CT代谢特征联合HRCT影像特征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代谢特征 高分辨率CT 周围型肺癌 炎性病变
下载PDF
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周围型肺癌Ki-67水平的CT研究
8
作者 魏伟 韩冬 +4 位作者 贾永军 雷雨欣 于楠 于勇 樊丽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组学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建立基于CT增强动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周围型肺癌的Ki-67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0年11月行胸部CT增强扫描并在检查后2周内经病理证实、... 目的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组学特征与Ki-67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建立基于CT增强动脉期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预测周围型肺癌的Ki-67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2020年11月行胸部CT增强扫描并在检查后2周内经病理证实、行Ki-67表达水平检测的11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其中男43例,女74例,年龄35~79岁(中位年龄54岁)。经手术病理证实,Ki-67高表达组54例,Ki-67低表达组63例,以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82)和验证组(n=35)。使用ITK-SNAP于CT动脉期图像上手动勾画肺癌全肿瘤容积数据,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ASSO回归模型进一步筛选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并计算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评分,然后结合临床信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Ki-67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验证组和训练组中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组学标签的预测性能。根据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影像组学标签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估影像组学标签的临床价值。结果从396个特征中选择7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与Ki-67表达水平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标签。该模型在训练组中AUC为0.844(95%CI:0.725~0.964),敏感度93%,特异度71%,校准度0.709。在验证组中,AUC为0.881(95%CI:0.756~0.954),敏感度91%,特异度75%,校准度0.95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与低表达两组间性别、年龄和吸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影像组学评分被认为是预测周围型肺癌Ki-67表达情况的独立预测因素。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03%~0.63%时,影像组学标签预测周围型肺癌Ki-67表达水平效能较优。结论基于增强CT动脉期图像建立的影像组学标签有助于预测周围型肺癌病灶Ki-67的表达,无创评估肿瘤侵袭性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周围型肺癌 Ki-67增殖指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9
作者 李英东 御君红 董海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肺部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周围型肺癌49例,肺炎性肿块51例,比较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CT灌注成像参数PS、 BV、 MTT,分析PS、 BV、 MTT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肺部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周围型肺癌49例,肺炎性肿块51例,比较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CT灌注成像参数PS、 BV、 MTT,分析PS、 BV、 MTT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效能。结果 周围型肺癌患者的PS、 BV、 MTT均高于肺炎性肿块患者(P <0.05)。ROC曲线显示,PS、 BV、 MTT联合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AUC高于各参数单独鉴别诊断。结论 CT灌注成像参数对周围型肺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肺炎性肿块 CT灌注成像参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10
作者 孙克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6-0048,共3页
探讨16排螺旋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实行DR胸部平片检查并提示肺占位性病变或者存在明确呼吸道临床症状,如刺激性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等,经积极治疗无效的80例患者,再进行16排... 探讨16排螺旋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实行DR胸部平片检查并提示肺占位性病变或者存在明确呼吸道临床症状,如刺激性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等,经积极治疗无效的80例患者,再进行16排螺旋CT进一步检查,并在本院确诊或进行跟踪随访,在上级医院通过其他相关医学检查明确诊断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排螺旋CT检查对肺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率96.25%(77/80),明显高于DR检查结果76.25%(61/80);病灶显示或检出率,16排螺旋CT为100%(80/80)明显高于DR92.5%(74/80);16排螺旋CT对病灶的误诊或漏诊率为3.75%(3/80)明显小于DR23.75%(19/80)。上述两组对应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16排螺旋CT检查对病灶的内、外部及周围相关组织的微细结构的显示程度也明显优于DR,如:肿块、周围毛刺、肺门血管束征、空泡证或厚薄空洞、胸膜牵拉、肿块分叶等结构。结论 16排螺旋CT检查对周围的肺癌的诊断明显优于DR,特别是在对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均有明显的决定价值,为患者的早诊早治与康复起到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排螺旋CT DR 周围型肺癌 诊断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特点及CT诊断鉴别分析
11
作者 高剑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3-0126,共4页
分析周围型肺癌内炎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CT的诊断。方法 随机选取90例于2022.5-2023.5我院接收的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特点以及CT诊断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肺内炎症肿块组的CT检查... 分析周围型肺癌内炎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CT的诊断。方法 随机选取90例于2022.5-2023.5我院接收的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特点以及CT诊断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肺内炎症肿块组的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病灶的密度存在较多不均匀、空洞、钙化以及边缘模糊的现象。周围型肺炎组的CT检查显示密度多为均匀且能够清晰观察到边缘,同时观测到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周围型肺癌组患者中的典型肿块以及非典型肿块占比分别为35.56%和64.44%。肺内炎性肿块组患者的典型以及非典型肿块占比分别为71.11%和73.33%。将病变的形态作为分类的依据,肺内炎症肿块患者在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方面分别是61例(67.78%)、29例(64.44%)和32例(71.11%)。肺内炎性肿块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分别为69例(76.67%)、35例(77.78%)和34例(75.56%),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肺内炎性肿块的医学影像学特点与周围型肺癌进行CT检查的诊断的结果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通过比较他们在,胸膜凹陷征、分叶、空泡征以及毛刺等征象方面的区别,可以更好地对两种疾病进行鉴别。同时,将患者的病史和其临床征象进行结合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炎性肿块 周围型肺癌 影像学特点 CT
下载PDF
早期周围型肺癌CT诊断价值及其影像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马兵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9-0102,共4页
评估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8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进行CT影像学特征分析,同时选取87例正常肺组织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者检查情况采用对比分析法并进... 评估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为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8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进行CT影像学特征分析,同时选取87例正常肺组织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者检查情况采用对比分析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CT影像学特征包括X光密度、肿瘤直径、形状、边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分布分析和检验结果均表明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CT影像学特征对于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CT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早期治疗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周围型肺癌 CT诊断 影像学特征 统计学分析
原文传递
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3
作者 沈弘 陈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给予胸部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3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给予胸部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对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16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显示非周围型肺癌58例,包含15例结核球,24例炎性假瘤,19例炎性肉芽肿;周围型肺癌102例,包含13例小细胞肺癌,54例腺癌,35例鳞癌。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为86.27%、特异度为81.03%、准确率为84.38%,均高于胸部平扫CT诊断的67.65%、72.41%、69.38%,其中灵敏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动态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分叶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支气管气象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胸部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可以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扫描 周围型肺癌 影像学特征分析 准确率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X线检查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效果
14
作者 常志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2-0106,共5页
分析周围型肺癌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X线检查各自的效果,为诊断后续影像学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进行周围型肺癌诊断的疑似患者做样本。所有人员均执行X线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探究不同影像... 分析周围型肺癌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X线检查各自的效果,为诊断后续影像学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进行周围型肺癌诊断的疑似患者做样本。所有人员均执行X线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探究不同影像学技术下产生的结果。结果 执行X线检查其诊断符合率较高,灵敏度、特异度较突出,但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各项诊断效能比较,CT各项均高于X线,其中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差异突出(P<0.05);影像学特点分析空泡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检出率均为CT增强扫描更高(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诊断选择多层螺旋CT增强与X线检查均能产生较好的诊断效果反馈,前者比之后者诊断实际表现更加突出,可以作为临床诊断上的优先考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X线检查 周围型肺癌 诊断效果
下载PDF
MSCT征象与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萍 张昊 +1 位作者 郑斌荣 张雪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5期40-42,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及10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进行... 目的 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及102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血清NSE及CYFRA21-1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MSCT影像特征、血清NSE及CYFRA21-1水平,计算诊断学价值指标。结果 肺癌组的病灶直径、病灶边缘特征、病灶是否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淋巴结肿大患者占比、CT增强强化≥30 HU的患者占比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肺癌组患者的平均血清NSE、CYFRA21-1水平高于良性组患者P<0.001;MS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为89.22%、特异度为84.31%;NSE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为50.98%、特异度为70.59%CYFRA21-1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为46.08%、特异度为74.51%;MSCT联合血清NSE、CYFRA21-1别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82.35%。结论 MSCT检查联合血清NSE及CYFRA21-1诊断周围型肺癌较各项方法单独使用能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诊断 周围型肺癌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春娟 蒋晓娟 +1 位作者 张晴 王珏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高分辨率CT(HRCT)在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在2019年8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周围型肺肿瘤患者90例为对象,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肺肿物的良恶性将患者分成良性...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CEUS)、高分辨率CT(HRCT)在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肿瘤医院在2019年8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周围型肺肿瘤患者90例为对象,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肺肿物的良恶性将患者分成良性组和恶性组,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和高分辨率CT检查,计算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良恶性组的CEUS定量参数以及HRCT各种征象的检出率等。结果:CEUS、HRCT在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CEUS的定量参数方面,良性组与恶性组在TIC曲线的各参数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良性组的AT1、AT2和△AT均明显早于恶性组(P<0.05);在HRCT检查的征象检出率上,良性组的分叶征、钙化、毛刺征和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均低于恶性组(P<0.05),空泡征的检出率良恶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ROC曲线分析,CEUS、HRCT、CEUS联合HRCT的AUC值分别为0.823、0.840、0.895。结论:CEUS与HRCT在周围型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均较高,二者联合应用能提高鉴别诊断价值,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以准确鉴别诊断肺肿物的良恶性,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肿物 良恶性 高分辨率CT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在周围型肺占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虹 王曌曦 +1 位作者 王一淳 周显礼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诊断周围型肺占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诊断周围型肺占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的51例周围型肺部病变患者,分析他们在常规超声、CEUS和ARFI检查中病灶的相关数据,评估并比较CEUS、ARFI及两者联合应用鉴别良恶性占位的诊断效能。结果肿块是否为类圆形在常规超声下良恶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恶性占位在CEUS中的始增时间(Rise time,RT)比良性占位RT更长且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更短(P<0.05)。在ARFI检查中恶性占位的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明显高于良性占位(P=0.04)。CEUS中占位RT和TTP分别超过10.5 s及19.5 s时诊断为恶性的敏感度为77.4%,特异度为85.0%,准确性72.5%。ARFI检查中占位SWV均值超过2.02 m/s诊断为恶性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50.0%,准确性70.6%。CEUS与ARFI至少满足其中之一时判断恶性占位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40.0%,准确性为74.5%。结论CEUS联合ARFI对周围型良恶性肺占位的诊断更敏感,准确性更高,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周围型肺占位 超声造影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采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剂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宝添 林佩贤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通过研究周围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提高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对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的影响,探讨使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例周围型早期肺癌患者的CT图像资料,重新设计... 目的:通过研究周围型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提高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对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的影响,探讨使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剂量学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例周围型早期肺癌患者的CT图像资料,重新设计放射治疗计划,初始治疗计划在满足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0915号报告关于剂量限制参数的情况下,以2 Gy的剂量爬升梯度分别对肿瘤靶区进行提量,共得到5组治疗计划。结果:5组计划的剂量限制参数均能满足RTOG0915号报告要求。5组计划的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无显著差异,但是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高和最低剂量组剂量差异可达6.6 Gy。结论:提高肿瘤靶区最高剂量对剂量限制参数和正常器官剂量没有显著影响。由于提高靶区内最高剂量会直接影响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因此在满足剂量限制参数的前提下,建议使用实体肿瘤靶区推量技术以提高肿瘤靶区内的最高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肿瘤靶区推量 可行性 剂量学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覃海航 韦广平 韦盛利 《癌症进展》 2023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0例周围型肺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根治术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0例周围型肺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3%,与对照组患者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价值高,与传统三孔法术式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单孔胸腔镜根治术 肺叶切除术
下载PDF
气道径向超声引导多维度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绍森 胡佩村 +1 位作者 陈露 黄琨伦 《广州医药》 2023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探讨气道径向超声(RP-EBUS)引导多维度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7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析RP-EBUS引导肺活检、支气管黏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学及DNA甲基化... 目的探讨气道径向超声(RP-EBUS)引导多维度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7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析RP-EBUS引导肺活检、支气管黏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学及DNA甲基化检测等多维度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RP-EBUS引导肺活检、支气管黏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DNA甲基化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7%、47.3%、45.9%和51.4%,RP-EBUS引导多维度联合检查阳性率为71.6%,高于单一方法检查(P<0.05);RP-EBUS引导多维度联合检查病灶直径≥30 mm诊断阳性率高于病灶直径<30 mm(82.9%vs 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EBUS引导多维度联合检查在肺上叶、中叶/舌叶、下叶病灶的阳性率分别为69.7%、66.7%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中超声探及病灶的诊断阳性率高于超声未探及病灶(76.9%vs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超声图像表现为中心均实型的联合检查诊断阳性率高于非中心均实型(86.0%vs 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EBUS引导多维度联合检查对周围型肺癌有更高的诊断阳性率,诊断阳性率与病灶大小、超声是否探及病灶及病灶超声图像特征有关,与病灶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径向超声 多维度联合检查 周围型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