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1
作者 万晓娟 崔常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7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2.05%(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加速患者病症改善,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安全性
下载PDF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及相关因子含量变化
2
作者 赵斌 赵志虎 +2 位作者 骆巍 马剑雄 马信龙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及EPCs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I 1 d组、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钳夹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对每组在预定时间点采用活体心脏穿刺法采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CD34和CD133双阳性细胞标记EPC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s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外周血bFGF、VEGF及MMP-9含量,分析EPCs数量与bFGF、VEGF、MMP-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升高,PNI 3 d组、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bFGF含量升高,其余各组外周血VEGF含量升高,PNI 5 d组、PNI 7 d组及PNI 14 d组外周血MMP-9含量升高(P<0.05)。PNI 5 d组和PNI 7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bF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4和0.788,P<0.05),与血清VEGF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89和0.852,P<0.05);PNI 5 d组、PNI 7 d组和PNI 14 d组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清MMP-9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8、0.852和0.873,P<0.05)。结论EPCs与bFGF、VEGF和MMP-9共同参与了PNI后血供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 内皮祖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加压疗法防治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彭媛 何川 +2 位作者 林玉云 杨敬稀 陈玉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综述加压疗法在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总结加压疗法的主要类型、原理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加压疗法干预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病变 加压疗法 化疗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芍药苷干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
4
作者 韦玮 曹慧琴 崔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2,I0005,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苷改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首先检测伴或不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然后获取芍药苷对应靶点。在PC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芍药苷改善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首先检测伴或不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然后获取芍药苷对应靶点。在PC12细胞系中观察芍药苷对硼替佐米毒性的治疗作用,并研究芍药苷是否会影响硼替佐米对骨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伴有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骨髓瘤患者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分级及药物毒性量表、疼痛评分量表的积分呈正相关性。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芍药苷可以作用于白细胞介素6。硼替佐米可以显著抑制PC12的活性,升高其IL6水平(P<0.01)。而芍药苷可以降低IL6的水平,但在骨髓瘤细胞中芍药苷不影响硼替佐米的药效。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芍药苷干预硼替佐米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为临床如何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芍药苷 周围神经病变 白细胞介素6 网络药理学 多发性骨髓瘤
原文传递
不同营养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影响
5
作者 卞芸 丁永娟 +3 位作者 谢芬 吕娟 陈杨 徐振宇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9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资料,运用SPSS 26.0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 探讨营养状态对结直肠癌患者发生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无锡市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9例结直肠癌患者,收集患者资料,运用SPSS 26.0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144例发生了OIPN,作为OIPN组;75例没有发生OIPN,作为非OIPN组。Spearman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并发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与并发症是OI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为临床评估和预测OIPN发生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结论 白蛋白水平低下与发生并发症是OIPN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白蛋白水平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该预测模型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OIPN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奥沙利铂致周围神经毒性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状态
原文传递
4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补气活血类中成药的卫生技术评估
6
作者 王玉娟 郝晓飞 +2 位作者 范顺心 田虹利 程杰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目的为临床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用补气活血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专家共识(第一版)》,结合临床实际,制订药物卫生技术评估细则,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对4种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 目的为临床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治疗用补气活血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医疗机构中成药遴选专家共识(第一版)》,结合临床实际,制订药物卫生技术评估细则,参考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和文献,对4种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创新性、可及性、传承性进行评分,并计算总分。结果通心络胶囊、木丹颗粒、糖脉康颗粒、芪蛭降糖胶囊的评分分别为74.5分、72分、64.5分、57分。结论临床在选择治疗DPN的补气活血类中成药时,相对于糖脉康颗粒、芪蛭降糖胶囊,建议优先使用木丹颗粒、通心络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卫生技术评估 药品遴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成药 补气活血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丽芹 曹丹娜 +3 位作者 高兆虹 胡婧 高胜兰 李晓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DPN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表明与神经病理性改变关系密切。近些年多模态MRI获得长足进展,MRI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无辐射等优点著称,成为探索DPN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等技术,对研究DPN脑结构、脑功能改变以及周围神经结构异常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制订精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镇痛效果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张文超 蔡楠 +3 位作者 罗太君 赵尧平 郑少强 王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PENG)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 IFF)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IFF患者60例,随机分为P组和F组,每组各30例。P组采用PENG阻滞,F组采用FICB。两组患者均接受椎管内麻醉进行手术,术后均给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T1,神经阻滞前;T2,神经阻滞后30 min;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23例,女37例,年龄65~85岁,平均(70.6±6.0)岁。两组T2~T5时点静息和运动时VAS均低于T1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静息和运动时所有时点VAS、术后补救镇痛率、镇痛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NG阻滞与FICB均可缓解老年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的镇痛,且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效果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5-羟维生素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李庆丽 朱俊敬 +3 位作者 邵咏 王艳婕 杨明 张瑞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5,5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Hcy、25-(OH)D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cy、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的Hcy、25-(OH)D水平与HADM-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25-(OH)D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5),25-(OH)D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Hcy和25-(OH)D表达在评估DPN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生物学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续护理知信行的现况调查
10
作者 许丽媛 杨心雨 +7 位作者 沈意娜 魏梦娅 杜倩 蒋杏 齐腾歌 李哲 王钰颖 樊碧发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目的:调查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订患者延续护理计划,提升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7月选取全国各级医院疼痛科护士561名,采用自制... 目的:调查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订患者延续护理计划,提升延续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3年7月选取全国各级医院疼痛科护士561名,采用自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延续护理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续护理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分别为(42.17±4.17)分、(34.95±4.12)分、(33.68±5.21)分,护士是否接受延续护理培训、科室是否提供延续护理规范、护士提供延续护理频率和跨学科沟通频率对知信行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疼痛科护士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延续护理态度积极,但知识和行为水平有待加强,建议制订延续护理规范,加强护士相关培训,以提升临床延续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疼痛科 延续护理 知信行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蒋飞霞 黄炫赓 +5 位作者 黄济华 张薇 李郭乔 宁候发 余博先 苏宏业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采用二两馒头餐后30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肽30/ΔG30)和30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胰岛素30/ΔG30)评估早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采用二两馒头餐后120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肽_(AUC)/G_(AUC)、胰岛素_(AUC)/G_(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餐后60min C肽、120min C肽、ΔC肽30/ΔG30、C肽_(AUC)/G_(AUC)均显著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ΔC肽30/ΔG30和C肽_(AUC)/G_(AU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C肽_(AUC)/G_(AUC)降低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芳 刘双双 +1 位作者 崔圳 王博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实验组...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内分泌及代谢病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理念。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神经传导速度、依从性、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MNCV、SNCV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依从率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时间护理理念的精细化护理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依从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精细化护理 时间护理理念 神经传导速度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细银针针刺双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张莉 张金玲 +4 位作者 刘世伟 扈培增 常玲玲 刘艳红 吴汉利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315-2319,共5页
目的:观察细银针针刺双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23年1月~2023年9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60例2型DN伴周围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临... 目的:观察细银针针刺双经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23年1月~2023年9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60例2型DN伴周围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细银针针刺双经辅助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银针针刺 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丹藤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张萍 王智明 +2 位作者 隋淼 周传礼 李晨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丹藤通脉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丹藤通脉方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丹藤通脉方治疗。治疗周期共12周,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组间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r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右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TCSS、GLU、2 h PG、HbA1c水平及TC、TG、LDL水平均降低(P<0.05),右腓神经及正中神经的MNCV和SNCV均升高(P<0.05)。结论:丹藤通脉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藤通脉方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砭石温通疗法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静 李国华 张文秀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96-98,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等,严重者会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药物为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临床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足部溃疡、感染及坏疽等,严重者会导致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以药物为主,其作用在于营养周围神经,控制血糖水平,但整体效果欠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温通疗法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16
作者 陈晨 谢勤 华东平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注射双侧足...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注射双侧足三里、悬钟穴位。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穴位注射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疗效
17
作者 乔凯明 王振强 +5 位作者 吕树泉 张淑芳 陈晶晶 王飞 邱淑伟 苏秀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口服依帕司他胶囊,试验组在口服依帕司他胶囊的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hPG)]、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中医证候积分、Toronto评分(TCSS)、震动感觉阈值(VPT)评分、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两种疾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PG和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BDN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TCSS及VP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肢软无力、四肢麻木、四肢发凉、自发性疼痛的病例数占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患者两种疾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芪附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芪附通痹汤 糖尿病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8
作者 王一鸣 冷锦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目的评价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2023年1月间VIP、CNKI、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关于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评价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2023年1月间VIP、CNKI、CBM、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关于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76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60,95%CI(2.43,5.31),P<0.00001];试验组腓总运动神经[MD=2.79,95%CI(2.01,3.57),P<0.00001]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1.66,95%CI(0.88,2.45),P<0.0001]、正中运动神经[MD=3.34,95%CI(2.33,4.34),P<0.00001]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1.32,95%CI(0.38,2.26),P=0.006]快于对照组,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MD=-1.09,95%CI(-1.35,-0.83),P<0.0001]、总胆固醇水平[MD=-1.06,95%CI(-1.73,-0.39),P=0.002]低于对照组。结论身痛逐瘀汤可提高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提高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降低VAS评分和总胆固醇水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探讨
19
作者 韩波 张庆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究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基础降糖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股动脉注射罂粟碱,观察组在罂粟碱... 目的:探究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基础降糖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股动脉注射罂粟碱,观察组在罂粟碱的基础上联合服用脉管复康胶囊。观察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ys-C、AGEs和Hcy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脉管复康胶囊联合罂粟碱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ys-C、AGEs和Hcy水平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复康胶囊 罂粟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胱抑素C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雷火灸热敏穴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0
作者 何燕燕 陈毓雯 +2 位作者 管慧芸 高娟 孙志岭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热敏穴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每次0.... 目的:观察雷火灸热敏穴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每次0.5mg,每日3次;观察组采用雷火灸热敏穴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周围神经毒性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7%(24/3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数字分级法(NRS)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雷火灸热敏穴可缓解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减轻其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奥沙利铂 化疗反应 周围神经病变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