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联干预措施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兰冰贝 张琼 +3 位作者 王志刚 张林英 祝丹 孙璞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联干预措施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联干预... 目的:观察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联干预措施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联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动脉血流量、负性情绪评分及干预后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cale,DSQL)总评分与护理效果。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动脉血流量高于干预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SQ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9.41%(27/34)(P<0.05)。结论:早期量化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联干预措施能增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早期量化功能锻炼 中医三联干预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
作者 石慧敏 丘军 +2 位作者 曹黎波 侯敏 刘虹 《健康忠告》 2022年第18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前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后者...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前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措施,后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双侧股动脉、脑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ABI及足背动脉血流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双侧股动脉、脑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使其动脉血管功能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 踝肱指数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T2DM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刘丽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7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3例T2DM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25... 目的 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3例T2DM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病程、BMI、25(OH)D_(3)、空腹血糖(FPG)、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颈动脉超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等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血清25(OH)D_(3)水平、IMT及PSV与T2DM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因素。结果 213例T2DM患者中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有83例(38.97%),未发生的有130例(61.03%)。周围血管病变组的25(OH)D_(3)、C肽、IMT及PSV与非周围血管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发现,25(OH)D_(3)、C肽、IMT与T2DM周围血管病变呈负相关(r<0,P<0.05),PSV与2DM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r>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OH)D_(3)、C肽及PSV是T2DM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IMT是T2DM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25(OH)D_(3)与2DM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C肽、IMT及PSV等影响有关,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合理的干预以减少周围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3 周围血管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观察
4
作者 方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45-048,共4页
分析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 分析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踝肱指数、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治疗中服用芍药甘草汤合四物汤的效果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TCSS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四物汤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亚琦 黄丽 王春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血管病(DPV)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因子[血清骨桥蛋白(OPN)、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维生素D(VD)]水平变化,并评估其对T2DM并发DPV的预测效能,为T2DM并发DPV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血管病(DPV)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因子[血清骨桥蛋白(OPN)、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维生素D(VD)]水平变化,并评估其对T2DM并发DPV的预测效能,为T2DM并发DPV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纳入111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并发DPV(DPV)分为单纯T2DM组49例,DPV组62例。采用EILSA法检测血清骨桥蛋白(OPN)、骨保护素(OPG),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钙素(OC),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VD)。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DPV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OPN、OPG、OC水平与T2DM并发DPV患者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年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OPN、OPG、OC、VD水平对T2DM并发DPV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单纯T2DM组对比,DPV组血清OPN、OPG水平高(P<0.05),血清OC、VD水平低(P<0.05)。血清OPN、OPG、OC、VD是T2DM并发DPV的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OPN、OC是T2DM并发DPV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PN水平与T2DM并发DPV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及收缩压呈正相关,与TG呈负相关;血清OPG水平与糖尿病病程、HbA1c、TC、HDL-C及LDL-C呈正相关;血清OC水平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OPN、OPG、OC及VD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DPV的AUC为0.756,敏感度61.3%,特异度89.8%。结论 T2DM并发DPV患者血清OPN、OPG水平升高,OC、VD水平降低,血清OPN、OC为T2DM患者发生DPV的独立影响因素,四者联合对于T2DM患者并发DPV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骨代谢相关因子 骨桥蛋白(OPN)、骨保护素(OPG)、骨钙素(OC)、维生素D(VD)
下载PDF
画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日常运动训练
6
作者 卢佳士 石磊 白姣姣 《上海护理》 2024年第4期68-70,共3页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如未得到有效重视和及时干预可能发展至截肢、死亡等。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运动方式及注意事项,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宣教素材,为促进患...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如未得到有效重视和及时干预可能发展至截肢、死亡等。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的运动方式及注意事项,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宣教素材,为促进患者有效运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运动 训练
下载PDF
老年T2DM患者Hcy、ACR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维芸 朱文婷 +4 位作者 汪增盛 靳鹏超 杨建军 姜倩 孙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尿蛋白与肌酐比值(ACR)与糖尿病所致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关联。选择104例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尿蛋白与肌酐比值(ACR)与糖尿病所致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关联。选择104例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首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标准分为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和不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对照组。两组患者都接受了踝肱指数(ABI)和微量白蛋白尿(MAU)检测。同时尿蛋白排泄率以ACR表示。同时血清中的Hcy、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了两组含量;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组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组,男性患者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Hcy、ACR和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将周围血管病变作为因变量,性别、血尿酸、LDL-C、年龄和C反应蛋白作为自变量,结果表明,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826倍,P<0.05,性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OR 3.826);而C反应蛋白、血尿酸、LDL-C和年龄则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ACR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没有明显相关性,而性别、年龄、LDL-C和SUA水平则是影响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性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 ACR 老年2型糖尿病
下载PDF
从伏邪致病角度辨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的经验
8
作者 陈兴涛 岳仁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66-0070,共5页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具有类似性,两者表现为皮肤冷凉感、肢端青紫苍白及局部麻木刺痛等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常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和病程迅速进展,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表现具有类似性,两者表现为皮肤冷凉感、肢端青紫苍白及局部麻木刺痛等临床表现,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常导致临床症状加重和病程迅速进展,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局限性硬皮病在病因上具有同构性,二者在病机上始终以瘀毒内伏为核心,形成以“肺-肝-肾”为辩证枢轴的分期论治思路。本文总结了伏邪致病和分期辨治该病的经验,认为其治疗具有开拓性意义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毒内伏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合并局限性硬皮病 分期论治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45例
9
作者 孙亚 徐莹莹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704-706,共3页
糖尿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iebi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DPVD)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由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在长期病理变化过程中引起的慢性缺血性疾病[1]。该病主要累及下肢动脉,是导致糖尿病患... 糖尿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iebi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DPVD)为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由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在长期病理变化过程中引起的慢性缺血性疾病[1]。该病主要累及下肢动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数据统计全球共有4.22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我国糖尿病的发病人数高达1.1亿,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补阳还五汤加减 下肢动脉 常见并发症 西医常规治疗 缺血性疾病 公共卫生 数据统计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25-(OH)D3、FGF23对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金城 于冬 +1 位作者 孟现军 李慧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25羟维生素D3[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T2DM合并PVD患者为病变组(n=95)、T...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25羟维生素D3[25-(OH)D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治疗的T2DM合并PVD患者为病变组(n=95)、T2DM未合并PVD患者为未病变组(n=95),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9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25-(OH)D3、FGF23表达水平;对T2DM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病变组和未并病变组高频超声参数;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FGF23表达水平对T2DM患者合并PVD的预测效能,四表格法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血清25-(OH)D3、FGF23对T2DM患者合并PVD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未病变组、病变组血清25-(OH)D3表达水平依次降低,血清FGF23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清25-(OH)D3、FGF23预测T2DM患者合并PV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3、0.7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4.81μg/L、54.86 pg/mL;病变组IMT、斑块面积、RI均高于未病变组,PI、足背动脉血管腔直径、PSV均低于未病变组(P<0.05);高频超声联合血清25-(OH)D3、FGF23诊断T2DM患者合并PVD的灵敏度为96.84%,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T2DM合并PV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FGF23水平升高,二者联合高频超声能够较好的预测T2DM患者PV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 周围血管病变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探究
11
作者 刘玉闪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2期2749-2752,共4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钙结合蛋白(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周围血管病变分为发生组(102例)及未发生组(244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对比不同转归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血清各指标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各指标与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治疗2个月后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预后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及不同水平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度。结果:入院时,发生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Lp-PLA2、S100A12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转归不良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低于转归良好患者,Lp-PLA2、S100A12水平高于转归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清25(OH)D3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呈负相关,Lp-PLA2、S100A12水平与周围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5)。治疗2个月后,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转归不良的AUC为0.819。治疗2个月后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高水平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0.298倍、4.211倍、2.69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3、Lp-PLA2、S100A12水平对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为评估患者病情转归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临床转归 25羟维生素D3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钙结合蛋白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2
作者 贾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93-096,共4页
分析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糖尿病引发的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200名糖尿病患者,并将他们分为两组:血管病变组(n=100)和非血管病变组(n=100)。所有参与者进行下肢动... 分析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糖尿病引发的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200名糖尿病患者,并将他们分为两组:血管病变组(n=100)和非血管病变组(n=100)。所有参与者进行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详细记录各组患者的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和血流动力学的各项参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指标出现率之间差异情况。结果 与非血管病变组相比,血管病变组的患者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的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通过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的病变程度和种类,方法 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通过对比发现,与单纯行手术治疗相比,联合药物治疗后其并发症明显减少,且疗效更为显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血管 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下载PDF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作用
13
作者 孙叶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68-071,共4页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DPVD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72例DPVD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6例,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证候积分、足背温度、ABI和相关...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DPVD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72例DPVD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6例,联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证候积分、足背温度、ABI和相关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提升DPVD临床疗效,有效减轻病情,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黄芪注射液 荣通脉胶囊 症候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李明秋 田军航 《药品评价》 2024年第9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VD)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合并PVD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VD)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T2DM合并PVD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予以胰激肽原酶注射液为对照组(n=48),予以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为观察组(n=48)。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血清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2.9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血清炎症介质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T2DM合并PVD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调节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激肽原酶 瑞舒伐他汀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神经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0
15
作者 杨维娜 王璇 +5 位作者 蓝茜 李玥 任娟 何岚 吕社民 李冬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DPVD)及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非DPVD)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明确2型糖尿患者伴发DPV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57例40~70岁临床已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依据周围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DPVD组和非DPVD组;以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未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病例相比,DPVD组患者病程较长,且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率较高,生化分析显示DPVD组患者血清中hsCRP、TC/HDL-C水平升高,而HDL-C降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hsCRP、HDL-C、TC/HDL-C为D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血压增高、周围神经病、眼病、HDL-C减低及hsCRP增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相关,并且病程、HDL-C、hsCRP、TC/HDL-C是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病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景 于洋 +4 位作者 张海丽 回雪颖 滕林 郭伟光 孙申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8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 目的研究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DPVD)患者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4例DPVD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下肢动脉血流指标[波动指数(PI)、踝肱指数(ABI)、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高切全血黏度(H-WBV)、中切全血黏度(M-WBV)、低全血切黏度(L-WBV)],血管新生指标[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较治疗前升高,PI、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治疗2周后,ABI较治疗前升高,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Vmean、P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ABI、Vmean高于对照组,PI、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V、H-WBV、M-WBV、L-W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EPCs、bFGF、VEGF、PD-ECG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DPVD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优化微循环,促进血管新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穴位注射 银杏叶提取物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新生指标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兰 朱西娥 +3 位作者 姚克纯 梁乙安 田晓天 冯毅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川芎嗪 治疗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下载PDF
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于文霞 王猛 +3 位作者 郭瑞卿 李文东 王晓蕴 苏秀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73-174,共2页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荣通脉胶囊组,常规治疗组予胰岛素降糖及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治疗,复荣通脉胶囊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复荣通脉胶囊组,常规治疗组予胰岛素降糖及抗血小板、调脂、降压治疗,复荣通脉胶囊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复荣通脉胶囊5粒,3/d,口服。两组连续用药4周,观察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复荣通脉胶囊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抑制超敏C反应蛋白,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明显影响。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推断其抑制血管内皮炎性反应,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荣通脉胶囊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吕树泉 张淑芳 +6 位作者 王猛 苏秀海 韩中千 王元松 于文霞 王振强 乔凯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西药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于复荣通脉胶囊+贝前列素钠片,对照组单用贝前列素钠片,观察... [目的]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西药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于复荣通脉胶囊+贝前列素钠片,对照组单用贝前列素钠片,观察两组治疗后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部冷凉感、踝肱指数(ABI)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两组患者AB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均较前改善(P<0.01),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贝前列素钠片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复荣通脉胶囊 贝前列素钠片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吕树泉 张淑芳 +1 位作者 王猛 苏秀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口服及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联合西洛他唑口服,对照组单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口服及黄芪注射液静脉点滴联合西洛他唑口服,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片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足背温度、踝肱动脉指数(AB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足背温度、ABI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疗效优于单用西洛他唑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复荣通脉胶囊 西洛他唑 黄芪注射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