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中药强骨饮强化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密度:随机对照半年评定 被引量:8
1
作者 菅志飞 孙维 曹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286-6290,共5页
背景: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多,髋关节置换后失败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置换后假体松动与周围骨折比较常见。强骨饮能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其中骨... 背景:髋关节置换是目前修复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多,髋关节置换后失败率也随之升高,特别是置换后假体松动与周围骨折比较常见。强骨饮能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其中骨碎补具有补肾、壮骨、强筋、止痛的功能,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向调节作用。目的:探讨强骨饮对患者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都给予择期髋关节置换,置入美国史赛克公司的人工股骨头后使用骨水泥固定。置换后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与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复方中药强骨饮口服,药物干预时间为1个月。观察两组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并进行修复效果对比。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感染、假体松动的情况发生。观察组的置换后下床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前的假体周围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用药后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用药后观察组的假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而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与用药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用药后观察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与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置换后6个月进行评定,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79%,P<0.05)。提示强骨饮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能起到抗骨吸收和抑制过高的骨转换的作用,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从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置入 骨密度 碱性磷酸酶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强骨饮 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密度 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伤科接骨片治疗骨折及对骨折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英杰 马利杰 王相利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2-423,共2页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骨折及对骨折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伤科接骨片(红花、三七、血竭、海星、鸡骨、乳香、没药、马前子等)治疗骨折36例,并设对照组对照,分别测量治疗前后骨折周围的骨密度。结果:治疗组骨密度0.902±...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骨折及对骨折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伤科接骨片(红花、三七、血竭、海星、鸡骨、乳香、没药、马前子等)治疗骨折36例,并设对照组对照,分别测量治疗前后骨折周围的骨密度。结果:治疗组骨密度0.902±0.057;经治疗对照组骨密度0.503±0.07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伤科接骨片对骨折断端周围骨密度有促进和重新分布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中医药疗法 补益剂 活血祛瘀剂 治疗应用 伤科接骨片 骨折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对人工髋关节置换近期疗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邵敏 胡年宏 张百挡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78名人工全髋关节术后的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1周和复查时都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在骨水泥固定组、非骨水泥固定组和... 目的探讨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78名人工全髋关节术后的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1周和复查时都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在骨水泥固定组、非骨水泥固定组和杂交固定组,Harris评分低于80分的患者,其假体周围骨密度低于高于80分者。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能够反映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可能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骨密度 疗效
下载PDF
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和涛 潘建科 +2 位作者 杨伟毅 罗明辉 刘军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758-2761,2766,共5页
目的比较保留股骨颈与非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为临床使用股骨颈保留型(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CFP)假体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基于EMR病历系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目的比较保留股骨颈与非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变化,为临床使用股骨颈保留型(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CFP)假体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基于EMR病历系统,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THA术后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内及术后1年的骨密度,评价股骨颈保留型假体在改善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等方面的疗效、安全性及与非股骨颈保留型假体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假体周围骨密度比较,ROI 3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他分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照组术后1周及术后1年假体周围骨密度在ROI 1区至ROI 7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1年假体周围骨密度进行比较,观察组在ROI 1区、ROI 3区、ROI 6区、ROI 7区的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1年X线影像学评价均未见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假体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股骨颈保留型THA术在术后1年减少股骨近端骨量丢失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股骨颈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骨密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向华 欧兆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32-1735,共4页
目的:探讨在补肾中药或钙剂干预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每组20例,中药组口服健肾补阳汤+钙尔奇D,西药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 目的:探讨在补肾中药或钙剂干预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与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肾阳虚骨质疏松并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每组20例,中药组口服健肾补阳汤+钙尔奇D,西药组口服钙尔奇D,观察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髋臼假体周围BMD与肾阳虚证积分的相关性。结果:行全髋术后,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肾阳虚证积分与髋臼周围4区骨密度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肾中药或钙剂的干预下,术后短期内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与肾阳虚积分的变化是并不对称的,肾阳虚证轻重程度与骨密度并不存在量的依赖关系,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与证型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肾阳虚型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臼假体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影响观察
6
作者 刘欣 吴淮 刘文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6期816-817,868,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观察术后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胫骨、股骨假体周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于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观察术后两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胫骨、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采用股骨远端4个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1~4),胫骨近端3个区(ROI5~7)共7兴趣组分区,记录收集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假体周围骨密度较术后2周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假体周围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膝关节置换 假体 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利塞膦酸钠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印平 姚勇 +2 位作者 崔丽华 张娜 高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2-736,共5页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及治疗作用,以其为临床提供防止假体周围骨丢失和松动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5月于本院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符合纳入...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钠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及治疗作用,以其为临床提供防止假体周围骨丢失和松动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5月于本院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6例随机分成利塞膦酸钠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每日口服利塞膦酸钠5 mg+钙剂600 mg,而对照组仅服用钙剂600 mg;分别于术后1周、3、6个月测定股骨近端各感兴趣区(ROI)的骨密度。结果获得完整病例24例,术后3、6个月各区骨密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利塞膦酸钠组股骨假体(ROI1、ROI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利塞膦酸钠组股骨假体(ROI1、ROI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塞膦酸钠能够有效的减少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丢失,从而减缓假体松动,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塞膦酸钠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近端假体 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综合疗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及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8
作者 阙敏强 曾湘骏 +1 位作者 何健东 梁笃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及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单纯中西药结合组、综合疗法组,每组16例。术后,单纯西药组采用...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及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单纯中西药结合组、综合疗法组,每组16例。术后,单纯西药组采用单纯福善美治疗,单纯中西药结合组采用福善美+中药健肾方六味地黄丸治疗,综合疗法组采用福善美+中药健肾方六味地黄丸+中医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半年、1年、1年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优良率,假体周围骨密度值。结果:治疗后,在术后1个月、半年、1年、1年半,综合疗法组的VAS疼痛评分下降比其他两组更明显,Haris评分的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假体周围骨密度值均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疗法有利于增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和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假体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袁宏 陆琳松 +4 位作者 钟惠琴 周文正 孙治国 徐江波 王浩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3-8,共6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对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初次诊断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入院前...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 mg对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1例,所有患者初次诊断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髋部骨折,入院前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平均年龄73.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7 d给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30 min,同时口服钙尔奇600 mg/d及阿尔法D30.25 ug/d;对照组(15例,平均年龄74.1岁),术后仅给予口服钙尔奇600 mg/d及阿尔法D30.25 ug/d。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测定两组患者假体周围各感兴趣区的骨密度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后1周(基线)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密度除Gruen1区外,2~7区骨密度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变化值相比,术后3个月Gruen 4区(0.84%vs -3.34%, t=3.5805)、7区(-3.61%vs -16.7, t=4.04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Gruen 1区(9.96%vs 1.17%, t=2.1293)、4区(1.21 vs -2.96, t=2.0892)、6区(-0.56 vs -6.16, t=2.9500)、7区(-5.71 vs -22.8, t=4.39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Gruen 1区(13.83 vs 1.39, t=2.1795)、4区(0.81 vs -3.68, t=2.1805)、6区(0.14 vs -6.04, t=0.0247)、7区(-8.39 vs -25.4, t =3.89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使用唑来膦酸3个月即表现出明显抑制骨量丢失的作用,并且于6个月、12个月时唑来膦酸对Gruen 1、4、6、7区骨量有持续的正向影响;Gruen 7个区中对1、7区的影响最大,治疗组1区骨密度增幅是对照组的9.95倍,7区骨密度减幅是对照组的1/3。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能有效减少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的丢失,潜在的增加假体生物学稳定性,减少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概率,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周围骨密度
原文传递
早期负重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10
作者 谢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1W进行负重锻炼。观察两组患... 目的探讨早期负重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1W进行负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及24个月的假体周围骨密度及Harri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的假体周围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O.05),而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早期负重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较佳,可促进机体的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负重锻炼 假体周围骨密度
原文传递
中国东乡族和藏族、维族、回族以及汉族人群的周围骨骨密度值对比分析
11
作者 马长寿 马志宇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3期628-628,629,共2页
目的:测量中国东乡族人群周围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正常参考值,比较东乡族和西部地区藏族、维族、回族以及汉族的骨密度,探讨中国不同民族人群的骨密度特点及规律。方法根据我们已经收集到的东乡族的周围骨密度值和文... 目的:测量中国东乡族人群周围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正常参考值,比较东乡族和西部地区藏族、维族、回族以及汉族的骨密度,探讨中国不同民族人群的骨密度特点及规律。方法根据我们已经收集到的东乡族的周围骨密度值和文献报道的汉族、藏族、维族和回族的骨密度值,将测量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获得7个年龄组的骨密度值和峰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正常东乡族、汉族、藏族、维族和回族的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峰值的发生年龄均为30~39岁年龄段,其中,汉族人群的BMD峰值最高。结论不同族别、不同性别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本研究建立了中国东乡族周围骨骨密度的正常参考值,并比较了东乡族和汉族、藏族、维族以及回族的骨密度,为国内的资料比较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汉族 藏族 维族 回族 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中国丹东地区满族、汉族、朝鲜族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晓梅 李金姬 +8 位作者 吴瑶强 刘赢 王丹阳 许琳 金玲 付春娟 孙丽娟 杨颖 徐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9-242,225,共5页
目的比较丹东地区汉族、满族、朝鲜族不同民族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周围骨密度... 目的比较丹东地区汉族、满族、朝鲜族不同民族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周围骨密度测量,于2010年8月~12月对2203例满、汉、朝鲜族健康人群检测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每10岁一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填写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民族骨峰值分别为0.563±0.076(g/cm2)、0.573±0.085(g/cm2)、0.518±0.100(g/cm2),其骨峰值分别出现在40~49岁、30~39岁、30~39岁三个年龄段。BMD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到80岁以上组BMD最低。40岁以上汉族、满族、朝鲜族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无差异(P>0.05),分别为11.9%,10.7%,9.8%。满族OP发生与年龄正相关(P<0.05);汉族OP发生与性别正相关,女性OP发生率高(P<0.05);朝鲜族OP发生与年龄、长期素食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丹东地区不同民族骨密度调查,有助于建立丹东地区满、汉、朝鲜族三个民族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提供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骨密度测量 骨峰值 骨量减低 骨质疏松症 满族 汉族 朝鲜族
下载PDF
鄂西北正常人骨密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立兵 刘刚 +3 位作者 李伏燕 裴之俊 陈宇 王卫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通过对使用DTX-200骨密度仪进行前臂尺桡骨骨密度人群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鄂西北地区本地人群的骨密度(BMD)正常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并对资料的年龄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 目的通过对使用DTX-200骨密度仪进行前臂尺桡骨骨密度人群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得鄂西北地区本地人群的骨密度(BMD)正常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并对资料的年龄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对鄂西北地区的本地籍人群1957人(男性959人,女性998人)进行前臂尺桡骨远端的BMD检查,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根据30~39岁年龄组计算男女骨峰值。结果①男性前臂远端骨峰值为(0.572±0.037)g/cm^2;女性为(0.502±0.041)g/cm^2。男女BMD均在30~39岁组达到高峰。②各年龄组均值显示:女性15~19岁组BMD达到峰值的93%,而男性15~19岁组只达到79%;女性60~69岁组BMD降到峰值的76%,而男性降到88%;20岁以前,男女BMD差别较小;在达到峰值的年龄组,男女BMD差别较大。结论①按30~39岁年龄组统计计算骨峰值比较合理。②2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BMD增加的快一些;而中老年以后女性BMD降低得也更早、更快。③骨密度达到峰值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OP)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 诊断标准 正常值 骨质疏松患病率
下载PDF
湖北十堰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霞平 王刚 +2 位作者 万超 尹晶 朱小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居住在湖北十堰地区的居民3026例(男性1468例,女性1558例),用DTX-200骨密度仪(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测量非优...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居住在湖北十堰地区的居民3026例(男性1468例,女性1558例),用DTX-200骨密度仪(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测量非优势手尺桡骨远端1/3的BMD。结果男女性BMD均在30~39岁达到骨峰值,各年龄段男性的BMD均高于女性。女性从40~49岁开始(男性组从50~59岁开始),BMD开始明显下降(P<0.05),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同龄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比男性高(P<0.05)。结论十堰地区正常人群BMD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峰值骨量 患病率 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
下载PDF
中国福建莆田地区畲族居民742例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国荣 杨俊华 +2 位作者 许斌 张智海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调查莆田地区全国人口较少的畲族居民骨密度,为诊断治疗预防骨质疏松症而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数据提供资料。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对莆田地区的本地畲族居民人群742人(男251,女491)进行前臂挠... 目的调查莆田地区全国人口较少的畲族居民骨密度,为诊断治疗预防骨质疏松症而建立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数据提供资料。方法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对莆田地区的本地畲族居民人群742人(男251,女491)进行前臂挠尺骨远端的BMD检查,用SPSS1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标准差的计数,各中老年龄组骨量与峰值骨量组比较,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莆田地区畲族居民人群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PBM)均出现在30~39岁,随后成下降趋势,同年龄段和同一测量部位的男性BMD均高于女性,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下降。结论莆田地区畲族居民骨质疏松发生率和增龄呈明显正相关,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应及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畲族 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 流行病学研究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骨密度正常值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浩 杨望平 郭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确定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腕部骨密度(BMD)的参考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两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丹麦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测量仪,对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共2... 目的确定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正常人群腕部骨密度(BMD)的参考值,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两个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丹麦生产的DTX-200型骨密度测量仪,对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共2953例进行腕部骨密度的测量,将测量结果按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使用PEMS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男女骨峰值分别为0.585±0.072,0.486±0.070。维吾尔族男女骨峰值分别为0.583±0.084,0.488±0.075。其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50岁以后开始缓慢下降。2.乌鲁木齐地区汉族男女腕部骨密度的诊断参考值分别为0.441g/cm^2,0.346g/cm^2。维吾尔族男女腕部骨密度的诊断参考值分别为0.415g/cm^2,0.338g/cm^2。结论1.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各年龄段骨密度均不相同,汉族骨密度的整体水平较维吾尔族的略偏高,其中男性较为明显。2.乌鲁木齐地区汉族各年龄段腕部骨密度值均略高于广东沿海地区汉族腕部的骨密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正常值 民族 周围型双能骨密度
下载PDF
莆田地区1337例骨密度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俊华 王国荣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调查莆田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建立莆田地区正常人群各年龄组的骨密度正常值范围,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337例(男466,女871)莆田地区健康人群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测定受试... 目的调查莆田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建立莆田地区正常人群各年龄组的骨密度正常值范围,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337例(男466,女871)莆田地区健康人群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的DTX-200骨密度仪测定受试者前臂尺挠骨远端的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莆田地区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PBM)均出现在30~39岁,分别为0.62±0.06和0.52±0.07,随后成下降趋势,同年龄段和同一测量部位的男性BMD均高于女性,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密度值明显下降。结论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增龄呈明显正相关,女性在50岁以后,男性在7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应尽早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
下载PDF
基于CBCT的双尖牙区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效果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牛方 吴宁 +1 位作者 闫玉娟 朱娟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BCT)动态监测双尖牙区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对牙槽骨高度、宽度、周围骨密度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2例双尖...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BCT)动态监测双尖牙区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对牙槽骨高度、宽度、周围骨密度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2例双尖牙区需拔除并行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即刻种植组和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于种植治疗前、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行CB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丧失量(H值)、宽度丧失量(W值)、周围骨密度(T值)、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植入6个月后牙槽骨H值、W值分别为(1.62±0.28)mm、(0.36±0.09)mm,高于即刻种植组的(0.79±0.17)mm、(0.14±0.05)mm,T值为(135.27±7.54)HU,低于即刻种植组的(188.35±9.36)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植入6个月后牙龈色质、唇侧牙龈高度、唇侧牙龈曲线、远中龈乳头、中龈乳头及总分分别为(1.13±0.19)分、(1.52±0.31)分、(1.62±0.28)分、(1.28±0.18)分、(1.35±0.14)分、(6.90±1.35)分,低于即刻种植组的(1.79±0.28)分、(1.97±0.38)分、(1.92±0.35)分、(1.81±0.24)分、(1.87±0.18)分、(9.36±1.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修复后30 d的血清CRP、TNF-α水平分别为(2.12±0.36)mg/L、(5.74±0.58)ng/mL,明显高于即刻种植组修复后30 d的(1.45±0.24)mg/L、(4.22±0.4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患者的附着高度、美观度、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6.38±1.45)分、(7.31±1.54)分、(6.72±1.41)分,低于即刻种植组的(8.58±1.72)分、(8.98±1.76)分、(8.85±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3%,略低于位点保存延期种植组的19.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CBCT可用于评估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对双尖牙区牙槽骨高度、宽度、周围骨密度的影响,即刻种植可提高口腔美观度,改善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锥形束CT 双尖牙区 即刻种植 延期种植 牙槽骨高度 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福存 吴海山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年第1期70-72,76,共4页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都存在骨量的丢失,且流行病学显示这种骨量丢失不依赖于假体类型和固定方法。术后假体松动与假体表面骨吸收、磨损引起的骨溶解和术中骨丢失有关,但假体周围骨密度(boneminer...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都存在骨量的丢失,且流行病学显示这种骨量丢失不依赖于假体类型和固定方法。术后假体松动与假体表面骨吸收、磨损引起的骨溶解和术中骨丢失有关,但假体周围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降低也是远期假体松动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骨密度 骨量丢失 假体类型 假体松动 固定方法 流行病学 骨吸收
下载PDF
中药骨康预防非骨水泥型假体周围早期骨丢失
20
作者 胡年宏 庄洪 +1 位作者 黄宏兴 刘庆思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周围早期骨量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1周对照组予以口服钙尔奇D片,治疗组予以骨康1剂/日+钙尔奇D片。连续服用3周,休息2周,5周为1疗程,连续5个疗程。分别于术后7天、3... 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周围早期骨量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后1周对照组予以口服钙尔奇D片,治疗组予以骨康1剂/日+钙尔奇D片。连续服用3周,休息2周,5周为1疗程,连续5个疗程。分别于术后7天、3个月、6个月行假体周围骨密度(DEXA)检测。结果:50例病例中,43例获得完整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假体周围骨量(ROI1区和ROI7区)对照组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骨康能减少假体周围早期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骨康 假体周围骨密度 双能X线骨密度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