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周扬与俄苏文学(下)
1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2,共15页
俄苏文学,尤其是苏联文学,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作家的文学意识和中国文学的精神气质,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意识形态和规约模式的建构。周扬是中俄文学之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崇拜苏联和苏联文学... 俄苏文学,尤其是苏联文学,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作家的文学意识和中国文学的精神气质,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意识形态和规约模式的建构。周扬是中俄文学之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崇拜苏联和苏联文学,认同和接受苏联文学所提供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经验。根据丰富而可靠的材料,分析周扬对苏联和苏联文学的全面接受和绝对认同的随顺态度,分析他在理解和阐释“生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重要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他的尼采主义气质、两种声音及教条主义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总结经验和教训,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自觉而成熟的文学意识,从而更加理性地处理与世界别国的文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苏联文学 生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周扬与俄苏文学(上)
2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9,共18页
俄苏文学,尤其是苏联文学,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作家的文学意识和中国文学的精神气质,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意识形态和规约模式的建构。周扬是中俄文学之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崇拜苏联和苏联文学... 俄苏文学,尤其是苏联文学,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作家的文学意识和中国文学的精神气质,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意识形态和规约模式的建构。周扬是中俄文学之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崇拜苏联和苏联文学,认同和接受苏联文学所提供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经验。根据丰富而可靠的材料,分析周扬对苏联和苏联文学的全面接受和绝对认同的随顺态度,分析他在理解和阐释“生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重要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他的尼采主义气质、两种声音及教条主义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总结经验和教训,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自觉而成熟的文学意识,从而更加理性地处理与世界别国的文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苏联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教条主义
下载PDF
编后记
3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220,共1页
本期“文学史研究”中,郜元宝《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一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作品中由“城乡交叉地带”向“城乡共同体”书写的转变作了深度现象观察,同时也兼及文学史书写脉络及方向的整体把握,具有鲜明的问题性和启... 本期“文学史研究”中,郜元宝《从“城乡交叉地带”到“城乡共同体”》一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作品中由“城乡交叉地带”向“城乡共同体”书写的转变作了深度现象观察,同时也兼及文学史书写脉络及方向的整体把握,具有鲜明的问题性和启发性。吴秀明的《当代文学史“下限”及其相关史料问题研究》提出了一个对当代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代文学是否存在“下限”以及“下限”如何确定。通过对“下限”探讨的历史渊源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主张在不确定性中对“下限”范畴的史料进行分类,进一步推进对下限背后所潜藏的当代文学基本问题及观念问题进行关注,对当代文学史的学科完善有着整体性的思考。杨扬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的重构》将茅盾研究放置在系统的文学史研究中加以考察,指出茅盾研究与文学史研究是互相建构的结果,在个体研究与整体研究中架起了桥梁。2024年第5期刊发了李建军的《论周扬与苏俄文学》(上),本期刊发的是《论周扬与苏俄文学》(下),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接续辨析了周扬接受苏俄文学中的误读和顺从态度。丛新强、王光东的《“文化主体性”的文学表达》以“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为核心,发现了“十七年”文学中“文化主体性”的文学表达,对文本价值的阐释和文学史的重构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当代文学史 苏俄文学 李建军 周扬 文化主体性 编后记 文学表达
下载PDF
旅人之眼:堀田善卫1957年访华的视角辨析
4
作者 曾嵘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5期48-59,共12页
1957年日本文学代表团的访华活动一直未获得足够关注。然若将这群日本作家在中国的旅程加以还原,即可发现中国接待方在考察地点的择取等方面彰显出极为积极的政治意图。面对“安排”的风景,堀田善卫立足于中日的历史关系,对日本人的新... 1957年日本文学代表团的访华活动一直未获得足够关注。然若将这群日本作家在中国的旅程加以还原,即可发现中国接待方在考察地点的择取等方面彰显出极为积极的政治意图。面对“安排”的风景,堀田善卫立足于中日的历史关系,对日本人的新中国认识敲响了警钟,明确提醒日本人要重视中日之间的“内在差异”,并对中国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责任”。这一点与中野重治、本多秋五等其他代表团成员认识中国的视角有所不同,尤其围绕“周扬印象”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野重治 本多秋五 堀田善卫 访华 “周扬印象”
下载PDF
1930年代前后中国左翼文艺的美国影响——以周扬早期译介为例(1928-1932)
5
作者 崔丹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1930年代前后中国左翼文艺受到的“国际”影响不仅包括苏、日两大文艺资源,也涉及到欧美等国的思想因子。周扬早期译介的美国左翼文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作家众多,具有持续性、目的性、多样性等特征。周扬既根据中国左翼文艺需求在一定... 1930年代前后中国左翼文艺受到的“国际”影响不仅包括苏、日两大文艺资源,也涉及到欧美等国的思想因子。周扬早期译介的美国左翼文艺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作家众多,具有持续性、目的性、多样性等特征。周扬既根据中国左翼文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美国作家和作品,同时美国左翼文艺又影响了周扬对现实主义理论、革命作家等问题的认识。1930年代前后中国左翼文艺中的美国因素,既有美国左翼作家和作品译介,还有中国左翼作家在心理和思想层面上接受的不易察觉的影响,它们共同参与着中国左翼文艺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美国左翼文艺 现实主义 承续混溶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周扬文集》读札
6
作者 王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周扬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问题”与“方法”双重意义的人物,其文学思想的变化,是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特别是当代文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本文以《周扬文集》为主线,旁及其他,重点讨论了《周扬文集》论文收录、修订和付诸阙如... 周扬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问题”与“方法”双重意义的人物,其文学思想的变化,是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特别是当代文学思想史的一条线索。本文以《周扬文集》为主线,旁及其他,重点讨论了《周扬文集》论文收录、修订和付诸阙如背后的意义、周扬文学思想的基本品格和历史反思的主要内容等。论文认为将《周扬文集》与当代历史相关联的研究,其意义大于周扬研究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思想史 周扬 理论品格
下载PDF
毛泽东《讲话》从此岸到彼岸的摆渡——周扬的历史贡献与历史自觉(1942-1949)
7
作者 唐旭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4-81,共8页
周扬从掀起新秧歌运动、组创歌剧《白毛女》、推介赵树理小说,到发掘话剧《红旗歌》,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忠实地践行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与此同时,周扬努力地进行着文艺理论创造,全面总结解放区文艺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对于毛泽东的《... 周扬从掀起新秧歌运动、组创歌剧《白毛女》、推介赵树理小说,到发掘话剧《红旗歌》,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忠实地践行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与此同时,周扬努力地进行着文艺理论创造,全面总结解放区文艺发展的成就与经验。对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扬的践行是成功的,阐释是出色的。周扬能够成为革命文艺的工程师反映了他践行革命的大众文艺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文艺思想 革命文艺 大众文艺
下载PDF
周扬与中国当代文学制度
8
作者 明子奇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2,共9页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高度制度化的。在中国当代文学制度中,周扬长期处于关键位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宏观进程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总体性影响。与此同时,高度制度化的文学组织模...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高度制度化的。在中国当代文学制度中,周扬长期处于关键位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宏观进程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总体性影响。与此同时,高度制度化的文学组织模式与生产模式也制约了周扬的文学实践,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文学实践的个人特质。考察周扬与中国当代文学制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周扬构建文学制度的逻辑、方法、意义及局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该文学制度的基本运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周扬 文学实践 个人特质 运作状况 传播与接受 总体性 关键位置
下载PDF
编后记
9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220-220,共1页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的文章均试图从一条明晰的线索深入进文学史的深层复杂肌理。王尧从《周扬文集》的收录、修订与背后之阙如探析周扬之思想格局进而张本继末推演出文学制度史的端的。斯炎伟对已被常识化的《祝词》作出历史化的分...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的文章均试图从一条明晰的线索深入进文学史的深层复杂肌理。王尧从《周扬文集》的收录、修订与背后之阙如探析周扬之思想格局进而张本继末推演出文学制度史的端的。斯炎伟对已被常识化的《祝词》作出历史化的分析,精研阐微,论析了文艺政策的变革与文艺实践之间的龃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政策 文学史研究 周扬 王尧 文艺实践 编后记 常识化
下载PDF
论周扬与俄苏文学
10
作者 明子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5-45,共11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在中国接受俄苏文学的过程中,周扬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扬以“职业革命家”的身份,对俄苏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与传播。他以“苏维埃”文艺理论为基础开展文艺实践,通过与本国社会革命相结合...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在中国接受俄苏文学的过程中,周扬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扬以“职业革命家”的身份,对俄苏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接受与传播。他以“苏维埃”文艺理论为基础开展文艺实践,通过与本国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并推动了中国文学由“现代”向“当代”的转换,进而深刻形塑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俄苏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周扬与中国当代文艺界——答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敏教授提问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炯 吴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1,共5页
一、周扬与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吴敏:张炯老师,您好!我正在做《周扬与中国现代文化关系研究》的工作。周扬1958年两次到北京大学作讲座,您是北大中文系1955级学生,您对周扬的讲话还有印象吗?张炯:周扬1958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过一次... 一、周扬与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吴敏:张炯老师,您好!我正在做《周扬与中国现代文化关系研究》的工作。周扬1958年两次到北京大学作讲座,您是北大中文系1955级学生,您对周扬的讲话还有印象吗?张炯:周扬1958年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讲过一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讲文艺如何为政治服务。但他把文艺为政治服务理解得比较宽泛,反对那种过于狭隘的理解,并不是要求文艺对政治的直接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界 华南师范大学 周扬 中国当代 文学院 政治服务 提问 教授
下载PDF
试论周扬等延安文人的思想“突变”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0-86,共17页
关键词 周扬 文人 丁玲 王实味 艾青 文学 迷失 延安 思想 学理
下载PDF
论周扬延安时期文艺思想的构成 被引量:9
13
作者 袁盛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4,共11页
周扬在延安时期的文艺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品格独立性,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研究其当时文艺思想的构成可知:其一,“深入生活与超越生活”是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深化;其二,文学由服从政治... 周扬在延安时期的文艺思想具有一定的理论品格独立性,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思考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研究其当时文艺思想的构成可知:其一,“深入生活与超越生活”是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命题的深化;其二,文学由服从政治走向服从政策是对毛泽东文艺观念的合乎逻辑的推进;其三,现实主义和大众化是实现政治性和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有效路径;其四,倡导歌颂光明并对新的喜剧形式及其美学观念表现了一种深情呼唤。周扬此时文艺思想的形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对“人”本身的理解。当周扬在较为宽松的政治语境下,不经意间偶尔偏离了人之阶级性本质规定时,他的理论构建就会闪现出能够超越一定历史局限性的美学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延安时期 文艺思想 现代中国文学批评
下载PDF
1961:周扬与难产的电影《鲁迅传》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新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2,共5页
1961年前后,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拍摄电影《鲁迅传》,但最后却胎死腹中,留给历史的,只是反复修改的电影文学剧本、一次次的修改记录和各方面的修改意见。这样一堆废弃的材料,却包含了丰富的时代文化密码,有助于我们认识那个年代的文化... 1961年前后,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拍摄电影《鲁迅传》,但最后却胎死腹中,留给历史的,只是反复修改的电影文学剧本、一次次的修改记录和各方面的修改意见。这样一堆废弃的材料,却包含了丰富的时代文化密码,有助于我们认识那个年代的文化与鲁迅在当时的实际命运,以及文化掌控者的复杂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鲁迅传》 鲁迅 周扬 时代文化
下载PDF
从冯雪峰的秘密使命看“两个口号”论争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歌东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31,共9页
以左联解散为背景,"两个口号"论争一方面是以周扬为代表的"左翼教条派"和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自由派"两大派系之间矛盾冲突的公开爆发,一方面是王明路线与毛泽东路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一次"... 以左联解散为背景,"两个口号"论争一方面是以周扬为代表的"左翼教条派"和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自由派"两大派系之间矛盾冲突的公开爆发,一方面是王明路线与毛泽东路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一次"潜对话"。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参与"两个口号"论争的冯雪峰是这次论争的实际上的发起者和操控者,他在论争中通过鲁迅对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解释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左翼文艺界的分裂,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从左翼文艺运动的危机状态中挽救了鲁迅,因此而在鲁迅"走向神坛"的道路上铺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雪峰 秘密使命 两个口号论争 鲁迅 周扬 左联
下载PDF
1955:胡风案中的鲁迅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新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在当年对胡风的批判中,鲁迅成了一个缺席的被批判者。但时代作出了富于智慧的选择:清除胡风而保留了鲁迅。把鲁迅与胡风区别开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它成功地把鲁迅从胡风案中解脱了出来,却在事实上使鲁迅遭到了阉割,导致鲁迅的一些重要... 在当年对胡风的批判中,鲁迅成了一个缺席的被批判者。但时代作出了富于智慧的选择:清除胡风而保留了鲁迅。把鲁迅与胡风区别开来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它成功地把鲁迅从胡风案中解脱了出来,却在事实上使鲁迅遭到了阉割,导致鲁迅的一些重要遗产陪同胡风一起被淹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风 周扬 胡风案
下载PDF
《鲁迅全集》:一条注释的沉重历史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新宇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1,共7页
《鲁迅全集》2005年版的注释在1981年版基础上作了不小的修改,尤其在"去意识形态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可是,《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后面的题注却只字未改。考察其中原因发现,这条注释虽然并不尽如人意... 《鲁迅全集》2005年版的注释在1981年版基础上作了不小的修改,尤其在"去意识形态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可是,《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后面的题注却只字未改。考察其中原因发现,这条注释虽然并不尽如人意,却是来之不易。它涉及冯雪峰、周扬等人的沉浮和悲欢,裹挟着历史的政治烟云,体现着当代文化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鲁迅 冯雪峰 周扬 左翼文学运动
下载PDF
当代日记中的“大连会议”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霖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2,159,共7页
1962年夏天举行的大连会议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有关这次会议的相关情况还有一些重要细节亟待澄清。而现存的1962年7月至8月的《茅盾日记》和《顾颉刚日记》中保留了周扬、沈从文与这次会议的关系,这些材料不仅具有重要... 1962年夏天举行的大连会议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有关这次会议的相关情况还有一些重要细节亟待澄清。而现存的1962年7月至8月的《茅盾日记》和《顾颉刚日记》中保留了周扬、沈从文与这次会议的关系,这些材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也为研究周扬和沈从文在1949年后的文学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会议 日记 周扬 沈从文
下载PDF
《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所引医家“赵良”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昕 龚谨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24期381-382,共2页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全书共90卷,15个分册。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诊要诀一卷,
关键词 订正 医宗金鉴 医家 衍义 周扬 仲景 金匮要略 元末明初 赵良仁 注家
下载PDF
典型论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内涵、争论与运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鍾陵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6,共8页
社会学模式向社会政治学模式的演化,在整个新文学运动中是普遍的,但因文体特征的不同,其转化的途径与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典型问题在20年代便已受到了理论上的关注。胡风与周扬关于典型的表面激烈的辩论,可以让我们明白作为小说领域社会... 社会学模式向社会政治学模式的演化,在整个新文学运动中是普遍的,但因文体特征的不同,其转化的途径与表现形式并不相同。典型问题在20年代便已受到了理论上的关注。胡风与周扬关于典型的表面激烈的辩论,可以让我们明白作为小说领域社会政治学模式兴起的直接途径的典型论之具体内涵。在这一辩论中所表达出来的两方面观点,直接奠定了此后约半个世纪典型论问题的总体格局。典型的艺术概括是有一定历史界限的,即只能从处于大同小异的社会环境下的同一社会群的个人里面抽出本质的特点来概括成一个特定的典型。一个文学上的典型,同时一定是这个人物所由来的社会关系之反映。胡风对于典型的特殊性的说明,仅仅着眼于与别的群体及其个人的比较,从而取消了同一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差异问题。胡风典型论中的普遍性,受到了阶级的、时代的、地域的种种限制,他是用对普遍性的限制来代替了个体差异性的缺失。周扬对于胡风典型论的缺陷其实并没有深入的认识,他仅仅抓住了胡风忽视个体特性这一点作出修正。然而,周扬恰恰对于普遍性与个体性之间的关系没有作出任何说明。这样,普遍性与个体性就互相游离了,个体性成为一种外加在普遍性上的东西。周扬观点的这一缺陷其实也是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的上述典型论所存在的共同问题。当众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家与小说家将人的特点分为共同的与特殊的两个方面时,他们已经犯了割裂两者的错误。其实,个性的生成也有普遍性的原因,正是普遍性通过曲折的途径展现为个性。个性是由先天的气质、性别的差异,经由后天的环境、教育及经历诸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典型问题的突出,标志着普遍性与必然性的上升以及个体性与偶然性的被消解。由于看不到个体性与共同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相互贯通与相互生成,在强调必然性、普遍性的典型论的优势地位面前,个体性与偶然性就成为一种外加的亦即并非有机的成分,这就是小说创作中长时期存在、并愈趋严重的观念化弊病的理论根源之所在。恰恰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没有被弄清过。典型论对于小说创作的影响,其势头正愈益健旺。小说领域中的社会学模式的政治化,正是在典型论的健旺发展中完成的。典型论将作者的立场视为写作的第一前提。典型论中内蕴着政治性与真实性、简单的观念设定与复杂的现实的矛盾:在典型的创造中有一种捏塑作用,这种捏塑作用,自必受到作者的价值观以至政治倾向的影响,而典型的塑造又是必须从客观而复杂的现实中取得其素材的。在典型论中,政治性因素本即易于膨胀起来。40年代初,典型理论中的政治性与真实性的矛盾便已暴露。以典型论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学模式的小说观,具有一种消解散文性与诗性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胡风 周扬 姚雪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