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饮食守则 “有不”“有节”“有礼”
1
作者 熊益亮 《中医健康养生》 2023年第4期11-13,共3页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饮食文化,从神农氏的“制耒耜,种五谷”,到《周礼·天官》中的“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无不反映出我国丰富的饮食。到了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对饮食亦非常看重,“食”在此...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饮食文化,从神农氏的“制耒耜,种五谷”,到《周礼·天官》中的“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无不反映出我国丰富的饮食。到了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对饮食亦非常看重,“食”在此时也成为了修身的重要内容,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孔子的“八不食”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谈论了对饮食的看法,并列举了“八不食”。孔子倡导,不吃腐烂、变色、变味的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春秋时期 神农氏 思想家孔子 周礼·天官 《论语·乡党》
下载PDF
词义引申的层次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复兴 《岳阳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64-68,共5页
词义引申存在层次性,这个问题早在三十几年前就提出来了,可是对它的研究至今仍很不够。个别的引申词例材料不少,也从中归纳出了某些规律,可惜往往失之皮毛,尤其未能注意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词义引申层次性的特点与规律,说明它是事物发展... 词义引申存在层次性,这个问题早在三十几年前就提出来了,可是对它的研究至今仍很不够。个别的引申词例材料不少,也从中归纳出了某些规律,可惜往往失之皮毛,尤其未能注意从认识论的高度揭示词义引申层次性的特点与规律,说明它是事物发展阶段性在词义运动中的必然反映。这样,研究便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引申 词例 直接引申 发展阶段性 郑玄注 周礼·天官 今吾 晋语 韦昭 毛传
下载PDF
祖国医学中的饮食养生要则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历生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34,共3页
我国人民在三千多年的医疗史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周礼·天官》篇记载,宫廷设“食医”——营养医生这一史实,反映了中医饮食养生学说的悠久历史与重要性。饮食的重要性正如李时珍所言:“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 我国人民在三千多年的医疗史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周礼·天官》篇记载,宫廷设“食医”——营养医生这一史实,反映了中医饮食养生学说的悠久历史与重要性。饮食的重要性正如李时珍所言:“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养生 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 五谷为养 五菜 饮食以时 食医 养生学 周礼·天官 饮食有节
下载PDF
我国古代科技档案与科技文件材料之最(二)
4
作者 丁海斌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1-41,共1页
1.现存最早的医药档案是甲骨档案中有关疾病医药方面的记载。2.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据《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这里所说的“医之政令”是我们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3.现存最早的病历档案是在司马迁的《史记&... 1.现存最早的医药档案是甲骨档案中有关疾病医药方面的记载。2.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据《周礼·天官》记载:“医师掌医之政令”,这里所说的“医之政令”是我们现今所知最早的医事文件。3.现存最早的病历档案是在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仓公传》中记载的淳于意的25种医案。4.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检验档案是1975年我国高梦县出土的简片,其中有秦朝的尸检鉴定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文件材料 扁鹊仓公 古代科技 法医检验 淳于意 周礼·天官 医事 《五十二病方》 未央宫遗址 三号汉墓
下载PDF
古代食疗当中的调味品——酱
5
作者 甄雪燕(图/文) 《中国卫生人才》 2022年第10期72-73,共2页
据《周礼·天官》的记载,周王为了过冬,足足准备了百二十瓮的酱,也就是存放了120缸酱。尽管秦汉以后,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变化,但酱一直是作为一种特别的调料出现在餐桌上。酱之用《周礼》中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在... 据《周礼·天官》的记载,周王为了过冬,足足准备了百二十瓮的酱,也就是存放了120缸酱。尽管秦汉以后,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变化,但酱一直是作为一种特别的调料出现在餐桌上。酱之用《周礼》中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记载。在这里,五味被认为是醯、酒、饴、姜、盐。唐代儒学家贾公彦解释道:“醯则酸也,酒则苦也,饴蜜即甘也,姜即辛也,盐即咸也。”就是用5种不同的调味品来解释酸、苦、甘、辛、咸5种不同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饴蜜 食疗 周礼 周礼·天官 五味 过冬 贾公彦
下载PDF
温补驱寒 来道羊肉膳
6
作者 单守庆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12期37-38,共2页
"羊肉补中益气,性甘,大热。"民谚亦有"牛羊吃百草,百草是百药"。羊,从野生动物驯化成家山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我国食用羊肉的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掘出羊骨。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记述了重... "羊肉补中益气,性甘,大热。"民谚亦有"牛羊吃百草,百草是百药"。羊,从野生动物驯化成家山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我国食用羊肉的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山文化遗址中都曾发掘出羊骨。三千年前的殷商甲骨文,记述了重大庆典活动食用羊肉的情况。两千多年前的《周礼·天官》记载了以羊肉为原料的"捣珍""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肉 家山羊 殷商甲骨文 文化遗址 周礼·天官 《齐民要术》 野生动物 仰韶 补中益气 一千
下载PDF
我国古代饮料与冷凉食品探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振亚 刘璞玉 《古今农业》 1989年第2期40-45,共6页
一古代的冰窖与冰井从《周礼·天官·冢宰》上看出我国周朝(前6—前11世纪)就有贮冰的习惯,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一支相当庞大的劳役队伍。当时负责贮冰的官吏叫做凌人,凌人之下设有管理官吏士、府、史各二人:其下又有“胥... 一古代的冰窖与冰井从《周礼·天官·冢宰》上看出我国周朝(前6—前11世纪)就有贮冰的习惯,并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一支相当庞大的劳役队伍。当时负责贮冰的官吏叫做凌人,凌人之下设有管理官吏士、府、史各二人:其下又有“胥”八人,管理八十个从事贮冰劳动的“徒”。《诗经·豳风·七月》是周时农奴一年生活的大事记,其中记载有“二之日凿冰冲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豳风 冰井 吏士 冷凉 冢宰 周礼·天官 凌阴 老妻稚子 唐时 杜甫诗
下载PDF
粤方言的“镬”
8
作者 黄蕾 练春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6-176,共1页
"镬"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郑玄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盛于鼎。"粤方言"镬"的基本义指炒菜用的铁锅,宽口无足,底部圆弧形。英语wok指中式炒锅,是粤语借词。"镬"在粤... "镬"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郑玄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腊之器,既熟,乃盛于鼎。"粤方言"镬"的基本义指炒菜用的铁锅,宽口无足,底部圆弧形。英语wok指中式炒锅,是粤语借词。"镬"在粤方言的分布如表Ⅰ所示。"镬"的构词能力很强,表Ⅱ反映出它已发展出丰富的语素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文献 周礼·天官 语素义 构词能力 郑玄注 词义引申 直接引申 基本义 推卸责任 大事件
下载PDF
说“章”“黄”“单”“兽” 被引量:2
9
作者 梁东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5,共5页
“章“字无论从字形结构或者从它最早的词义来说,都是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历代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沿用了许慎的说法,“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他们没有想到,所谓“从音十”只是小篆写法的“想当然”的分析;没有想到... “章“字无论从字形结构或者从它最早的词义来说,都是一个还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历代的学者,绝大多数都沿用了许慎的说法,“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他们没有想到,所谓“从音十”只是小篆写法的“想当然”的分析;没有想到、是“章”借为“乐章”字后,字形经过修改才变成“从音从十”的。金文所有“章”字完全排除了“从音十”的可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也没有觉察到,“从音从十”这种说法同“帝”字下的说解“辛,示、辰、龙、童、音、章皆从古文上”(实际上,这七个字都不是从古文“上”)互相矛盾,因为从“上”与从“音”是排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结构 今字 定母 《广韵》 语音变化 周礼·天官 郑玄注 现代汉字 亦声 舌头音
下载PDF
古今字浅谈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劲秋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85-89,94,共6页
当前,在古汉语的研究和教学中,古今字问题是一个尚未获得一致看法的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同志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使我们得到很大的启发。这里,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 古今字 通假字 后起字 假借字 书写形式 常用义 周礼·天官 第一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 本又作
下载PDF
“帐簿”探源
11
作者 郑家驹 《会计之友》 1994年第6期42-42,共1页
我国“帐”字与“簿”字联用,形成“帐簿”一词,始见于唐代.但我国在“帐簿”一词联用之前,早有不称为“帐簿”的帐册出现.早在商代,我国就已有称作“册”的帐簿.但是,当时人们把竹片、木片上所作的各种记录,不论是书写历史文献或登记... 我国“帐”字与“簿”字联用,形成“帐簿”一词,始见于唐代.但我国在“帐簿”一词联用之前,早有不称为“帐簿”的帐册出现.早在商代,我国就已有称作“册”的帐簿.但是,当时人们把竹片、木片上所作的各种记录,不论是书写历史文献或登记帐目都称之“册”,“册”并不是帐簿的专用名称.在《周礼》中,有“要”和“要会”之称.据《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注》:“要者,簿书也.”又《周礼·天官·小宰》记载:“听出入以要会.”《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为要,岁计曰会.”可见在周代,人们对帐簿的专业称呼是“要”或“要会”.到了春秋时,是用“计”作为帐簿和会计报告之称.《淮南子·人间》:“解扁为东封,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官.”这里的“计”就是指帐簿,“上计”是上送帐簿的意思.战国时,还出现以“籍”和“籍书”作为帐簿的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籍书 周礼·天官 簿书 计簿 小宰 计最 字联 竹片 要会 帐籍
下载PDF
汉字一形表多词和一形不同字之探讨
12
作者 张玉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57-63,共7页
在汉语里,一方面存在着同一字形表多词现象,即共用字现象;一方面又存在着虽然是同一字形,然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文字,即同形字现象。产生一形表多词原因,主要是由于词义引申、假借,而导致多词共居一字的共用字现象。产生同形字现象,是由... 在汉语里,一方面存在着同一字形表多词现象,即共用字现象;一方面又存在着虽然是同一字形,然而实际上却是不同的文字,即同形字现象。产生一形表多词原因,主要是由于词义引申、假借,而导致多词共居一字的共用字现象。产生同形字现象,是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为不同词造字上的偶合,其形虽同,但实际上却是意义均不相同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形字 词义引申 书写形式 隶变 后起字 能愿动词 造字法 通假字 《一切经音义》 周礼·天官
下载PDF
论反训以及人们对施受同辞现象的一些误解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磊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20-28,共9页
反训是传统训诂学中常用的术语,指在语言实践中,某些语词在某些语境中意义发生了相反的转化.古人早有发现,在我国最早、最古老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反映,如《释诂》既言:“治、肆、古,故也”,又言:“肆、故,今也.”郭璞《注》曰:“肆既... 反训是传统训诂学中常用的术语,指在语言实践中,某些语词在某些语境中意义发生了相反的转化.古人早有发现,在我国最早、最古老的辞书《尔雅》中就有反映,如《释诂》既言:“治、肆、古,故也”,又言:“肆、故,今也.”郭璞《注》曰:“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其后,杨雄《方言》卷二也说:“逞、苦、了,快也.自山而东曰逞,楚曰苦.”郭璞又《注》曰:“苦而为快者,犹臭以为香.治为乱,徂为存,此训义之反复用之是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训 施受 传统训诂学 《尔雅》 释诂 《方言》 语言实践 自山 周礼·天官 段玉
下载PDF
“救火”“养病”释疑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娟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4期-,34,共2页
人们常对"救火""养病"等词提出疑问:只要扑灭,为什么说"救"?病要治疗,为什么说"养"?这似乎不合逻辑。但人们千百次使用这两个词,都不会把"救火"理解成使火烧得更旺,把"养病&qu... 人们常对"救火""养病"等词提出疑问:只要扑灭,为什么说"救"?病要治疗,为什么说"养"?这似乎不合逻辑。但人们千百次使用这两个词,都不会把"救火"理解成使火烧得更旺,把"养病"理解为使病情加重,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古代"救火"就是"止火,灭火","养病"即"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逻辑 现代汉语 一杯水 郑玄注 常用义 能救 《孝经》 周礼·天官 《儒林外史》 昭公
下载PDF
老子是图书馆长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侃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5-25,共1页
姚行地同志在今年第四期《图书理论与实践》中认为:“图书馆界的一些专家、学者根据汉·司马迁《史记》中‘老子者……居守藏室之史也,和唐·司马贞‘素隐’按‘守藏史周藏书室之史也’的说法把老子赠封为国家图书馆馆长是不合... 姚行地同志在今年第四期《图书理论与实践》中认为:“图书馆界的一些专家、学者根据汉·司马迁《史记》中‘老子者……居守藏室之史也,和唐·司马贞‘素隐’按‘守藏史周藏书室之史也’的说法把老子赠封为国家图书馆馆长是不合适的.”并以《周礼·天官》所载否认周设有“守藏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室史 司马贞 图书馆长 周礼·天官 国家图书馆 子者 史周 理论与实践 太史 托古改制
下载PDF
使用系统方法研究汉语词义演变的一个尝试——“臭”的词义演变新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绍麒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8-25,56,共9页
对于臭的词义演变过程,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臭的词义认变经历了从单义到多义,又从多义到单义的过程.根据对上古文字材料的考察结果,作者认为臭的词义演变早在甲骨文字之前就已开始,许慎著《说文》时,臭已是个词义繁杂的多义词.同... 对于臭的词义演变过程,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臭的词义认变经历了从单义到多义,又从多义到单义的过程.根据对上古文字材料的考察结果,作者认为臭的词义演变早在甲骨文字之前就已开始,许慎著《说文》时,臭已是个词义繁杂的多义词.同时本文运用系统思想作指导.对臭的义项增加和脱落问题作了细致的探索,认为臭的义项增加和脱落是汉语词汇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内部活动的结果.词汇是一种系统,个体词的演变是要受系统发展规律的制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演变 词汇系统 个体词 甲骨文字 单义 语义场 内部活动 同义关系 词义扩大 周礼·天官
下载PDF
“稍”字正义
17
作者 陈中科 《语文知识》 1994年第12期50-50,共1页
明朝刘基《苦斋记》"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一句中的"稍"字,人们通常解释为"稍微,略微"。王静文《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知识出版社,1990.)一书将该句译为&qu... 明朝刘基《苦斋记》"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一句中的"稍"字,人们通常解释为"稍微,略微"。王静文《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知识出版社,1990.)一书将该句译为"匡山离开人住的地方稍远,只有先生喜欢去游玩,可是随从先生的人认为早晚来往(跋涉)太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斋记 助读 从者 与崔策登西山 程度副词 周礼·天官 郑玄注 离人 伽蓝记 琵琶记
下载PDF
关于加强铁路基层站段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18
作者 李刚 《河北企业》 2014年第8期85-86,共2页
一对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认识廉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以后,“廉”... 一对我国传统廉政文化的认识廉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概念,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汉代以后,“廉”成为了官吏必备的一种职业道德。而“政”在《释名》中的解释是“正也,下所取正也”,这就要求官员具有正直、正义、无私的优良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理论 铁路基层站段 古代文化史 优良品德 冢宰 周礼·天官 《释名》 一曰 廉善 廉敬
下载PDF
江陵天星观遣策简选注七则
19
作者 萧圣中 《古文字研究》 2012年第1期483-486,共4页
一、疋字辞例:疋■;疋占;疋■(席)(第175页)①疋字见于仰天湖简15:"……一■(舊)智(鞮)縷(屨),皆又(有)■(苴)疋縷(屨)。……"朱德熙、裘锡圭《战国文字研究(六种)》读为"疏"。引《仪礼·丧服》传:"疏屦者... 一、疋字辞例:疋■;疋占;疋■(席)(第175页)①疋字见于仰天湖简15:"……一■(舊)智(鞮)縷(屨),皆又(有)■(苴)疋縷(屨)。……"朱德熙、裘锡圭《战国文字研究(六种)》读为"疏"。引《仪礼·丧服》传:"疏屦者,■蒯之菲也。"②我们以为,天星观简的"疋"也当读为"疏"。■(占)疑即"毡"(亦作"氊"),《周礼·天官·掌皮》:"共其毳毛为氊,以待邦事。"毡为羊毛制品,席为竹苇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天湖 战国文字研究 《仪礼·丧服》 羊毛制品 朱德熙 裘锡圭 周礼·天官 简选
下载PDF
“贰于楚”再解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凤华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第11期48-48,共1页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教材中对"贰与楚"的解释为:"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这条注释中将"...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教材中对"贰与楚"的解释为:"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这条注释中将"贰"解为"二",数词做动词用。这种解释尽管由来已久且乍看很正确,但细想便觉得很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级中学 烛之武退秦师 秦伯 人教版 介宾 教师教学用书 因果复句 秦穆公 状语后置 周礼·天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