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orel-Ule指数的呼伦湖水色时空变化研究
1
作者 阿娜尔 史晓玲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Forel-Ule (FUI)指数可以反映湖泊水色变化,从而得知水体水质状况。本文基于FUI指数,利用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了呼伦湖1986~2023年水色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呼伦湖FUI指数整体上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且在2001年前... Forel-Ule (FUI)指数可以反映湖泊水色变化,从而得知水体水质状况。本文基于FUI指数,利用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了呼伦湖1986~2023年水色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呼伦湖FUI指数整体上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且在2001年前后分别具有缓慢降低和波浪式升高的特征。空间上西部FUI值较低,而东部较高。此外,气温和降水与呼伦湖FUI指数月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FUI指数 LANDSAT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呼伦湖流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物理生境特征关系研究
2
作者 李朝晖 单楠 +4 位作者 王鹏伟 包萨茹 庞博 徐德琳 陈星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为了定量评估物理生境对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基于呼伦湖流域2021年枯水期和丰水期2期鱼类调查数据以及采样点物理生境遥感监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探究呼伦湖流域鱼类群落分布特征、物种多样性与物理生境因子(... 为了定量评估物理生境对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基于呼伦湖流域2021年枯水期和丰水期2期鱼类调查数据以及采样点物理生境遥感监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探究呼伦湖流域鱼类群落分布特征、物种多样性与物理生境因子(包括岸线分维数、水面面积和高程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理生境和鱼类群落可划分为具有明显空间分布规律的4个组群,且物理生境和鱼类群落空间分布存在较高相似度。呼伦湖流域鱼类群落多样性受到分维数、水面面积和高程值生境因子的影响,其中水面面积和高程值影响较大。此外,不同鱼类群落分布对生境因子响应存在差异,呼伦湖流域鱼类优势种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群落分布与高程值呈正相关,定居杂食性鱼类黑龙江鰟鲏(Rhodeus sericeus)、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和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群落分布与水面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而肉食性鱼类鲇(Silurus asotus)和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群落分布与分维数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呼伦湖流域鱼类栖息地和种群资源的保护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流域 物理生境特征 鱼类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呼伦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及适宜气象条件分析
3
作者 林聪 王雅莹 +2 位作者 董越 赵岳冀 曲学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94-97,共4页
利用2013—2022年夏季(6—8月)TERRA/MODIS呼伦湖卫星遥感影像及周边气象站的逐日观测数据,对呼伦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时空特征及适宜气象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2022年呼伦湖蓝藻水华最为严重,其次为2013年和2021年。蓝藻水华易发区... 利用2013—2022年夏季(6—8月)TERRA/MODIS呼伦湖卫星遥感影像及周边气象站的逐日观测数据,对呼伦湖蓝藻水华暴发的时空特征及适宜气象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2022年呼伦湖蓝藻水华最为严重,其次为2013年和2021年。蓝藻水华易发区主要位于南部湖湾区和北部沿岸区,东南部湖岸的蓝藻水华相对较轻。气温和风速是影响蓝藻水华暴发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蓝藻水华暴发的适宜气象条件为日最高气温25~33℃,日最低气温10~17℃,日平均风速小于等于4 m/s,日最大风速小于等于9 m/s。建议加强呼伦湖区域蓝藻水华和气象要素的监测、预报能力,为蓝藻水华暴发时的快速应急处置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呼伦湖 卫星遥感 适宜气象条件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17—2022年气候变化对呼伦湖面积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阿丽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文章利用2017—2022年呼伦湖周边地区(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年降水量、平均气温与呼伦湖面积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呼伦湖水域面积呈现出偏小后迅速增长的趋势。
关键词 呼伦湖 气温 降水量 生态
下载PDF
呼伦湖流域磷形态分布及颗粒态磷的溯源 被引量:1
5
作者 芦晓峰 郭轶男 +2 位作者 王国曦 姜霞 王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810-4818,共9页
选择呼伦湖研究区23个点位,调查呼伦湖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利用复合指纹识别技术解析沉积物颗粒态磷(PP)来源及不同来源对PP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呼伦湖流域水体总磷(TP)浓度范围为0.04~0.33mg/L,平均值为0.14mg/L,水体中颗粒态磷... 选择呼伦湖研究区23个点位,调查呼伦湖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浓度,利用复合指纹识别技术解析沉积物颗粒态磷(PP)来源及不同来源对PP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呼伦湖流域水体总磷(TP)浓度范围为0.04~0.33mg/L,平均值为0.14mg/L,水体中颗粒态磷(PP)占TP比例范围为45.79%~92.78%.呼伦湖沉积物PP来源主要为退化草地(34.1%~100.0%)、其次为草地(0%~50.7%)和农田(0%~15.2%);乌尔逊河沉积物PP来源主要为退化草地(49.4%~57.1%)和草地(42.9%~50.6%);新开河沉积物PP来源是退化草地(100%);引河济湖(人工河)沉积物PP来源主要是退化草地(83.6%).本研究为呼伦湖流域磷污染的治理及湖泊水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溯源 复合指纹法
下载PDF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6
作者 梅荣 韩丽荣 李涵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6-92,共7页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意义重大,对维系中国北方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1976-2021年间的5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估算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76-2021年期间未利用地增加明显... 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意义重大,对维系中国北方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1976-2021年间的5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估算呼伦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76-2021年期间未利用地增加明显,林地与耕地次之,水域显著减少,草地和湿地表现出波动变化;1976-2021年期间土地生态系统价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减少率为7.9%),其中未利用地、林地及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而水域和湿地则呈现显著减少;单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除土壤形成与保护、原材料和气体调节略有增加外,其它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价值评估
下载PDF
呼伦湖水体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凯 君珊 +1 位作者 郑朔方 张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呼伦湖水体中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进行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DOM中含有3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呼伦湖水体中有机物的组成及来源,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技术进行溶解性有机物(DOM)荧光特征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呼伦湖DOM中含有3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色氨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富里酸(C3);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C2和C3荧光强度占比约70%,表明呼伦湖水体DOM以腐殖质类物质为主,其中不同水期生态补水工程入湖口的C2和C3荧光强度均高于其他区域;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荧光指数、生物指数和腐殖化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50~1.54、0.85~1.00和4.12~4.68,表明呼伦湖DOM由陆源和自生源混合组成,具有明显的自生源特征;水质监测数据表明,2021年呼伦湖平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均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劣Ⅴ类,其中平水期和丰水期的BOD5平均值高于枯水期,而平水期总有机碳平均浓度高于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同水期C2和C3的荧光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DOM中组分C2和C3的产生及来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溶解性有机物(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荧光特征 来源分析
下载PDF
基于ENVI和ArcGIS的呼伦湖面积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苏宇 党晓宏 袁立敏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0-35,42,共7页
湖泊的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遥感技术在沙漠湖泊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2013-2021年呼伦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采用ENVI软件预处理、ArcGIS空间分析、... 湖泊的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遥感技术在沙漠湖泊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2013-2021年呼伦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采用ENVI软件预处理、ArcGIS空间分析、人工解译方法等,研究了呼伦湖湖泊面积近10 a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和当地调控措施分析了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湖泊面积在2013-2021年由191110.88 hm^(2)上升至215504.02 hm^(2),变化区域集中在湖泊东北、东南方向;(2)2013-2021年湖泊面积与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不大,说明此段时间湖泊面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低;(3)人类活动对湖泊面积影响较大,在当地政府的生态政策保护下,呼伦湖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湖泊面积 影响因素 遥感监测
下载PDF
呼伦湖蓝藻对典型退化草原区不同类型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欢欣 童仪 +7 位作者 焦琰雯 徐梓瑄 王琪 陈星瑶 王文林 韩睿明 曹秉帅 刘宝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86-1595,共10页
近年来呼伦湖蓝藻水华频发,当地应对手段多以打捞为主,如何处理打捞上岸的蓝藻藻液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接种蓝藻被证实对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但所用蓝藻多为人工培养的本土陆生藻,淡水藻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基... 近年来呼伦湖蓝藻水华频发,当地应对手段多以打捞为主,如何处理打捞上岸的蓝藻藻液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接种蓝藻被证实对土壤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但所用蓝藻多为人工培养的本土陆生藻,淡水藻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尚不明确.该研究基于呼伦湖气候特征、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选择本土典型退化草原区两种类型土壤——栗钙土和砂性土,按质量比0%、1%、3%、5%、10%依次施加蓝藻藻液,观测蓝藻藻液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加蓝藻藻液能够改善呼伦湖栗钙土和砂性土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5.50%~103.93%、全氮含量升高10.27%~166.46%、有效磷含量升高12.84%~573.16%,土壤pH降低2.34%~12.43%,且对砂性土养分含量的提升更显著.(2)施加蓝藻藻液对两种典型土壤的水分蒸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保水性,同一施藻量情况下,蓝藻对两种不同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相近,蒸发量较对照降低17.10%~59.44%.(3)施用10%蓝藻藻液对两种典型土壤性质的改善效果最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尤其是砂性土的养分含量,增强吸水能力和保水性,虽然土壤全盐量有所升高,但总量偏低.综合而言,在呼伦湖退化草地和沙地施用蓝藻藻液是一种提高土壤质量的新选择,对于本地蓝藻资源化利用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蓝藻资源化利用 土壤性质 水分蒸发
下载PDF
1986-2020年呼伦湖夏季TSI数据集
10
作者 禹政阳 马荣华 +2 位作者 许金朵 王贞 胡旻琪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50-263,共14页
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是表征水体营养状态最直接有效的指数之一。TS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湖泊的水质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数据集以Landsat TM/ETM+/OLI为数据源,构建了藻类生物量指数(Algal biomass index,... 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TSI)是表征水体营养状态最直接有效的指数之一。TS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湖泊的水质动态监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数据集以Landsat TM/ETM+/OLI为数据源,构建了藻类生物量指数(Algal biomass index,ABI)以探究其对TSI的响应规律,估算了呼伦湖1986–2020共35年的TSI时间序列,并制成夏季TSI均值空间分布图,以体现呼伦湖夏季TSI西南高、东北低,近岸高、湖心低的空间分布规律。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对比了基于OLI得出的TSI和实测遥感反射比得出的TSI。结果表明,二者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2.39,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3.53%。本数据集的格式为*.tif,空间分辨率为30 m,用户可以使用专业的GIS软件进行查看和编辑,也可以使用python或R语言的相关package进行二次处理。本数据集所反映的TSI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呼伦湖地区的水质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I 呼伦湖 长时间序列 LANDSAT
下载PDF
2000-2019年呼伦湖透明度卫星遥感数据集
11
作者 吴弈秋 许金朵 +1 位作者 王贞 马荣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64-270,共7页
透明度是评估湖泊水质的重要参数,监测湖泊透明度长期时空变化有助于了解水体水质与富营养化状态,为维护生态安全和进行湖泊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支撑。本数据集以MODIS Terra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去除云等干扰因素对透明度的影响,计算了... 透明度是评估湖泊水质的重要参数,监测湖泊透明度长期时空变化有助于了解水体水质与富营养化状态,为维护生态安全和进行湖泊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支撑。本数据集以MODIS Terra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去除云等干扰因素对透明度的影响,计算了水体透明度(即塞氏盘深度,Secchi disk depth,SDD),获得呼伦湖2000–2019年透明度的时间序列数据。经验证,数据集的决定系数0.8,均方根误差21.27 cm,满足监测需求。本数据集预期能够为呼伦湖长时序尺度的水环境遥感监测和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度 呼伦湖 MODIS 环境管理 长时序
下载PDF
2003-2021年呼伦湖藻华数据集
12
作者 黄泽晖 许金朵 +2 位作者 李含含 隗晓琪 马荣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17-228,共12页
蓝藻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直观表现形式,准确地掌握藻华暴发程度、覆盖面积、位置等相关信息,实时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变化程度,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保障人类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数据集以MODIS Aqua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剔除云、耀斑、... 蓝藻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直观表现形式,准确地掌握藻华暴发程度、覆盖面积、位置等相关信息,实时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变化程度,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保障人类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数据集以MODIS Aqua卫星影像为原始数据,剔除云、耀斑、水生植被、高浑浊水体等干扰因素对藻华提取的影响,计算单一像元的藻华覆盖度,最终获得呼伦湖2003–2021年共19年的藻华时间序列数据,精度验证基本符合要求。本数据集为tif数据格式,适配于各GIS专业软件的文件读取与编辑,可为同行业人员提供数据参考以及为呼伦湖生态环境监测提供技术帮助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呼伦湖 MODIS 长时序
下载PDF
1975-2018年呼伦湖湖泊边界数据集
13
作者 李昕悦 李佳鑫 +1 位作者 马荣华 王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40-249,共10页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变高。水资源监测可以获得水体时空分布特征,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水体面积是重要的水体参数,卫星遥感数据可以高效、准确、便捷地监测水体,获取各类水体参数。呼伦湖水体边界...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逐渐变高。水资源监测可以获得水体时空分布特征,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动态化管理。水体面积是重要的水体参数,卫星遥感数据可以高效、准确、便捷地监测水体,获取各类水体参数。呼伦湖水体边界提取及其变化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Landsat影像,计算归一化水体指数,使用OTSU算法确定水体提取阈值,获得了1975–2018年共38期呼伦湖水体边界数据。本数据集总体精度大于99%,包含长时间序列的呼伦湖水体边界、湖泊面积等属性信息,可为湖泊时空变化、湖泊水量变化评估等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也可为水资源变化、气候变化与湖泊响应关系等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水体边界 长时间序列 面积变化
下载PDF
呼伦湖2002-2021年悬浮物浓度数据集
14
作者 李含含 许金朵 +2 位作者 隗晓琪 黄泽晖 马荣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71-282,共12页
悬浮物浓度(Suspended particular matter,SPM)作为评价水质参数之一,监测湖泊水体悬浮物长期变化对湖泊管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呼伦湖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湖泊,是“一湖两海”的重要部分,监测其水质变化对北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 悬浮物浓度(Suspended particular matter,SPM)作为评价水质参数之一,监测湖泊水体悬浮物长期变化对湖泊管理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呼伦湖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湖泊,是“一湖两海”的重要部分,监测其水质变化对北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2–2021年MODIS Aqua数据进行处理,去除水汽和臭氧吸收及瑞利散射的影响,获得瑞利校正反射率(Rayleigh-corrected reflectance,Rrc),利用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获得了呼伦湖2002–2021年的月均和年均悬浮物浓度数据集。经验证,该模型平均百分比误差为16.5%,满足湖泊悬浮物长期观测的实际需求。本数据集可为呼伦湖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和水质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悬浮物浓度 呼伦湖
下载PDF
2016-2020年呼伦湖水体固有光学参数遥感产品
15
作者 隗晓琪 许金朵 +2 位作者 黄泽晖 李含含 马荣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229-239,共11页
呼伦湖是我国内陆高纬度半干旱地区的第一大草原型湖泊,对于草原生产和草原–湖泊生态系统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水体固有光学量(InherentOptical Properties,IOPs)是指仅由水体本身的光学特性决定,而与周围环境光场无关的量,包括吸收系数... 呼伦湖是我国内陆高纬度半干旱地区的第一大草原型湖泊,对于草原生产和草原–湖泊生态系统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水体固有光学量(InherentOptical Properties,IOPs)是指仅由水体本身的光学特性决定,而与周围环境光场无关的量,包括吸收系数(a)、散射系数(b)、后向散射系数(bbp)、衰减系数(c)等参数,有助于估计水体的光学活性物质等相关水体及水环境参数。本文基于从准分析算法(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发展来的适用于内陆水体的QAA-750E吸收系数反演算法,以Sentinel-3/OLCI Level-1B数据为基础,生产了2016–2020年间呼伦湖的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675)和后向散射系数bbp(560)数据产品。利用实测数据对产品进行了验证分析(N=15),得到bbp(560)的相关系数为0.59,均方根误差为0.55,平均相对误差为0.54,验证结果表明产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为呼伦湖的水质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固有光学参数 吸收系数 后向散射系数
下载PDF
呼伦湖湖泊降水过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析
16
作者 董娜 郭瑞芳 +1 位作者 仲夏 包玉海 《内蒙古气象》 2023年第5期21-29,共9页
基于2018年CMFD地表气象驱动数据集、2018—2019年CMPAS实时融合实况分析数据、2012—2021年湖泊附近3个气象站观测数据以及GPM_IMERG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数据,分析呼伦湖不同尺度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湖泊降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 基于2018年CMFD地表气象驱动数据集、2018—2019年CMPAS实时融合实况分析数据、2012—2021年湖泊附近3个气象站观测数据以及GPM_IMERG卫星遥感反演降水数据,分析呼伦湖不同尺度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湖泊降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日尺度上呼伦湖白昼降水多于夜间降水,湖面降水多于陆面降水。(2)小时尺度上针对典型降水事件,降水峰值多出现在11:00和14:00左右,以及21:00—次日03:00;5月和6月除21:00—23:00,距离湖泊越远的陆面降水越多,7月和9月除21:00—23:00,距离湖泊越近的陆面降水越多。(3)在月/季节尺度上,湖泊效应在6—9月作用较大,在7月达到最大,5—6月距离湖泊超出一定范围(湖泊周围50 km陆面)作用会减小。(4)平均气温对湖泊降水具有明显影响,在湖泊效应作用较明显的空间范围内(50 km陆面),总体上温差(满洲里站与新巴尔虎右旗站相比)越大,降水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降水强度 降水频率 时空变化特征 湖泊效应
下载PDF
基于ICESat-2卫星测高数据的呼伦湖水位变化监测
17
作者 刘军彦 王世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8-1445,共8页
草原湖泊水位变化预示着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草原生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2018年11月—2022年1月ICESat-2卫星的ATL13全球内陆水体数据,构建呼伦湖高精度水位变化序列。使用DAHITI、Hydroweb和G-REALM水位数据进行结果验证。依据湖... 草原湖泊水位变化预示着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草原生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2018年11月—2022年1月ICESat-2卫星的ATL13全球内陆水体数据,构建呼伦湖高精度水位变化序列。使用DAHITI、Hydroweb和G-REALM水位数据进行结果验证。依据湖泊面积与水位变化关系,构建水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湖泊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外界因素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11月—2022年1月,呼伦湖水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水位上涨率为0.49 m·a^(-1);湖泊每年3—6月水位下降,7—10月水位上涨,11月—次年2月水位稳定。通过与DAHITI、Hydroweb和G-REALM水位数据对比验证可知,ICESat-2卫星监测水位数据稳定,水位序列精度高,均方根误差为9.7cm,结果可靠。ICESat-2卫星水位监测成果结合湖泊水位面积模型,可实现多时段、高精度湖泊水位监测,并计算水位季节性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呼伦湖水位季节性特征明显,且年际变化趋势基本稳定,春季至夏季水位下降,夏季至冬季水位上升。湖泊水位变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气温升高引起的蒸发量增大是湖泊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气温、蒸发量与水位变化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人工注水对湖泊水量的补给使湖泊水位上升,且在2021年注水期内水位上涨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at-2 卫星测高 水位监测 影响因素 呼伦湖
下载PDF
全新世呼伦湖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 被引量:54
18
作者 温锐林 肖举乐 +5 位作者 常志刚 翟大有 周朗 许清海 李月从 S.Itoh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5-1115,共11页
文章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呼伦湖HL06岩芯沉积的孢粉组合,基于AMS^(14)C年代标尺,恢复了全新世湖区植被演变过程;并根据我国北方和蒙古表土孢粉数据和气象资料,建立了孢粉-气候参数转换函数,定量重建了呼伦湖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历史。结果表... 文章详细分析了内蒙古呼伦湖HL06岩芯沉积的孢粉组合,基于AMS^(14)C年代标尺,恢复了全新世湖区植被演变过程;并根据我国北方和蒙古表土孢粉数据和气象资料,建立了孢粉-气候参数转换函数,定量重建了呼伦湖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历史。结果表明,11000~8000aB.P.,湖区植被以蒿、藜占优,为干草原景观,气候暖干;8000~6400aB.P.,湖区禾本植物扩张,山地桦林发育,降水显著增加,气温逐渐降低;6400~4400aB.P.,湖区旱生草本植物增加,降水减少,气温继续下降;4400~3350aB.P.,耐旱藜科植物大量生长,湖区荒漠化,气候极端干旱;3350~2050aB.P.,湖区草原植被有所恢复,降水略有增加,气温有所回升;2050~1000aB.P.,湖区蒿属植物减少,山地松林发育,气温降至全新世最低;最近1000年,藜科、禾本科等伴人植物大量出现,反映出人类活动对湖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全新世呼伦湖区气温变化在轨道尺度上受控于北半球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而在亚轨道尺度上可能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关。距今8000年前湖区降水较弱可能因为早全新世北半球高纬残存冰盖抑制了东亚季风雨带的北上,季风降水的千年-百年尺度波动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HL06岩芯 孢粉 植被 降水 气温 东亚季风 全新世
下载PDF
呼伦湖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污染物通量(2010—2014)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卫平 陈阿辉 +4 位作者 于玲红 杨文焕 殷震育 杨培峰 焦丽燕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1-286,共6页
为控制呼伦湖的水体恶化趋势,利用2010-20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首次对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6-8月)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通过等标污染负荷... 为控制呼伦湖的水体恶化趋势,利用2010-20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首次对呼伦湖的主要入湖河流——克鲁伦河丰水期(6-8月)氨氮、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的入湖通量进行详细研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水质进行评价,通过等标污染负荷确定入湖口的首要污染物,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水质、水量、污染物通量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克鲁伦河入湖口水体受总氮与化学需氧量污染较为严重,均处于V类或劣V类水平,总磷浓度整体处于Ⅲ~Ⅳ类水平.污染物入湖通量有逐年递增之势,2014年稍有下降,总氮的等标污染负荷最高,为入湖口的主要污染物.入湖口水质与水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水量是影响污染物入湖通量的关键因子,而入湖水质则是影响入湖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控制总氮及化学需氧量的入湖通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合理控制放牧、将村镇的污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是减轻河湖水体污染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克鲁伦河 水质 水量 污染物通量
下载PDF
呼伦湖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晓晶 李畅游 +2 位作者 张生 史小红 李卫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2,共6页
采样分析了呼伦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瑞典学者Lars Hakan... 采样分析了呼伦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瑞典学者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呼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各采样点的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呼伦湖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较小,其中Zn、Cr、Cu的含量变化具有相同趋势,其他元素的含量分布无明显区域变化;以两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顺序相近,Cd和As为对呼伦湖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