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在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
作者 荆翠珍 任周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98-0101,共4页
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很重要,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病例纳入时间在2022年9月-2023年3月之间,总计选取100例,均患有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按照随机... 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很重要,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讨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病例纳入时间在2022年9月-2023年3月之间,总计选取100例,均患有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式等分为对比组50例(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照护理效果。结果 负面情绪评分在护理后的结果为实验组更低,P<0.05;希望水平评分和自我管理效能评分在护理后的结果为实验组更高,P<0.05;护理总满意度统计结果为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 运用心理护理服务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能够在改善负面情绪,提升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效能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该方式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部感染 心理护理 负面情绪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齐笑 程爱斌 梁玉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0176-0180,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ICU常见的危重病之一,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是其特点。虽然重症医学的发展使得 ARDS 的院内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治疗策略包括肺保护通气、积极抗感染治疗和限制性液体管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ICU常见的危重病之一,起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是其特点。虽然重症医学的发展使得 ARDS 的院内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目前仍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治疗策略包括肺保护通气、积极抗感染治疗和限制性液体管理,近年来有部分治疗方法改进从而进一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此外,研究 ARDS 的异质性是近年来的热点,它期望找到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和适当的治疗靶点,以实现精准化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发展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非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合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 ARDS 的最新非药物研究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非药物治疗 急性呼吸
原文传递
对临床上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衍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74-007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ICU治疗对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探讨不同病因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为某医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36名患有急性肺... 本研究旨在探究ICU治疗对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探讨不同病因对急性肺损伤和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为某医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36名患有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根据病因的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被划分为两个组别。两组均采用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措施,同时给予吸氧和雾化吸入疗法。在观察组中,共有18名患者因肺内源性疾病而接受了治疗。在对照组中,存在18名患者,其发病原因为肺部外源性因素。两组病人均接受了ICU的临床治疗。在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在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时应用了异丙酚作为镇静药物。对于两组患者,我们进行了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以及死亡率的比较。同时记录分析不同时间段的病死率。观察组在ICU入住时间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周的观察期内,实验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入院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相较于两组总死亡率,其差异显著,P值大于0.05。所有病例经积极抢救及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相较于患有肺外源性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人,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人病情更为严重,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机械通气,以挽救他们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2例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凤仪 吴琼 +1 位作者 吴中华 付淑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110-110,共1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多见于早产儿,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早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是防治早产儿NRDS的最重要措施。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早产儿230例,其中符合预防使用PS指征的早产儿46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多见于早产儿,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早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是防治早产儿NRDS的最重要措施。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早产儿230例,其中符合预防使用PS指征的早产儿46例,我们对有无使用Ps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症 早产儿 预后分析 临床疗效 防治 新生儿科 NRDS
下载PDF
呼吸机支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杜姣 朱运奎 +2 位作者 王舒 于梅 周晓芬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4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诱发因素、死亡原因以及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中生命体征监测对病情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R ICU收治的20例ARDS的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总机械通气天数差异显著(P=0.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诱发因素、死亡原因以及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中生命体征监测对病情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R ICU收治的20例ARDS的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总机械通气天数差异显著(P=0.015);存活组中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在带机前后差异显著(P<0.05);死亡组中显示死亡前吸氧浓度较带机前明显升高(P<0.01),与存活组脱机前吸氧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死亡组中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心率在带机前和死亡前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ARDS诱发因素主要为肺部感染和脓毒症;MODS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创呼吸机治疗是维持生命体征的主要方法,在维持有效的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的情况下,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是监测患者是否能够成功脱机的有效而便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机械电子 多功能衰竭
下载PDF
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韩旭东 黄晓英 +4 位作者 葛志华 王亚东 张素燕 任轲 孙维维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1730-1732,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11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61例)和肝素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肝素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小剂量肝素输... 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11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61例)和肝素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肝素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小剂量肝素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氧合指数,APACHEⅡ积分,SOFA积分以及PLT、PT、APTT、FIB变化以及出血倾向。结果肝素组治疗后氧合指数明显好转,APACHEⅡ积分,SOFA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T、PT、APTT、FIB两组治疗前后均无差异。结论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可有效提高氧合指数,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氧合指数 APACHEⅡ SOFA
下载PDF
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春艳 董跃华 +1 位作者 贾彤 李福龙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明确诊断为ARDS的患者6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明确诊断为ARDS的患者6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5~10 U/kg/h)持续泵入,测定两组间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5、7天实验组PaO2/FiO2明显升高,R、TFPI含量明显下降,PLT、APTT、FIB含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肝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凝血
下载PDF
浅低温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循环功能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方志成 周昌娥 +2 位作者 郑翔 刘伯毅 陈黎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8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探讨浅低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肺循环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 127例ARDS分为浅低温组和对照组,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测定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肺循环阻力(PVR)、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肺... 目的探讨浅低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肺循环功能影响及机制。方法 127例ARDS分为浅低温组和对照组,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测定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肺循环阻力(PVR)、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心脏超声测定经三尖瓣口肺动脉压力(TPAP),评估浅低温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影响。统计机械通气时间及参数变化,测定肺组织局部IL-6及肺灌洗液中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评估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浅低温组EVLW、PVR、RVSWI、MAP(P<0.05)明显下降,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呼吸机支持力度下降(P<0.05),肺组织灌洗液中IL-6、灌洗液白蛋白/血浆白蛋白下降(P<0.05),肺组织炎症改善。结论浅低温治疗可促进ARDS患者肺循环功能改善,与抑制炎症、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低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循环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治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永生 杨绍福 张霖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 非心源性肺水肿 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诊治 ARDS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液体管理 被引量:20
10
作者 董化江 罗悦晨 +6 位作者 高富合 李国强 刘阳 曹文理 张晶晶 李强 魏路清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限制液体策略与患者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42例ARDS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依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限制液体策略与患者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42例ARDS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依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胸内液体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6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FiO2)、肺损伤评分、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Ppeak)及入住ICU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降低(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入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RDS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液体管理 血管外肺水指数 胸内液体容量指数
下载PDF
回生饮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桐 刘家骏 +2 位作者 江瑛 白娟 李萍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9-22,共4页
本实验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回生饮对大鼠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理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生饮能减轻呼吸窘迫综合症所致的肺水肿、肺不张、肺出血;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板层体、线粒体均有显著的稳定和保... 本实验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回生饮对大鼠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病理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生饮能减轻呼吸窘迫综合症所致的肺水肿、肺不张、肺出血;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板层体、线粒体均有显著的稳定和保护作用,从而为回生饮“益气、补肺”的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生饮 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表面活性物质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板层体 线粒体
下载PDF
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治体会 被引量:6
12
作者 韦春晖 姚武 胡巍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9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总结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至2007年3月10例胸外伤合并ARDS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胸外伤并发ARDS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前奏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目的总结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至2007年3月10例胸外伤合并ARDS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胸外伤并发ARDS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前奏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积极治疗ARDS可大大降低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早期诊断,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及时治疗原发病和处理合并征,是治疗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浅低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方志成 郑翔 +1 位作者 刘伯毅 陈黎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探讨浅低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否影响组织脏器功能,探讨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68例ARDS行浅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变化、血浆肌钙蛋白浓度等,评估浅低温治疗对机体氧合情况、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浅低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否影响组织脏器功能,探讨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68例ARDS行浅低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变化、血浆肌钙蛋白浓度等,评估浅低温治疗对机体氧合情况、心律失常、组织器官功能情况有无不良影响。结果与浅低温治疗前相比,动态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逐步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下降(P(A-a)O2)(P<0.05),肺功能改善;动态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血浆肌钙蛋白浓度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肝肾、凝血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浅低温治疗ARDS不影响重要组织器官功能,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低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下载PDF
大黄与乌司他丁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富学林 马维红 江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6期964-966,共3页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1].目前对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1].目前对大黄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乌司他丁 药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布洛芬口服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俞建德 来庆和 +1 位作者 邵波 徐小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布洛芬口服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发生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NRDS发生PDA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另一组口服吲哚美辛,记录每天尿量、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情况,48 h后... 目的:探讨布洛芬口服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患儿发生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NRDS发生PDA的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另一组口服吲哚美辛,记录每天尿量、黄疸、消化道出血等情况,48 h后再次予心脏彩色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布洛芬组明显优于消炎痛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早产儿PDA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限制较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芬 吲哚美辛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症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侧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威 周华 +2 位作者 李文鹏 秦燕弟 张树萍 《云南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疾病。治疗ARDS缺乏特效的方法,目前仍采用以呼吸支持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采用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通气辅助手段,越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疾病。治疗ARDS缺乏特效的方法,目前仍采用以呼吸支持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近年来,采用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通气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侧卧位通气 氧合指数
下载PDF
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状况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丽秀 潘瑞丽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3期73-76,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肺内、外严重疾病导致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通透性增强为基础,以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为主要病理变化,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ARDS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发展到后期的典型表现。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猛,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筱珊 刘光辉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10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应用PS替代疗法救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21例的疗效;结果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6 h、12 h、24 h两组患儿的氧合及通...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应用PS替代疗法救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足月和近足月新生儿21例的疗效;结果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6 h、12 h、24 h两组患儿的氧合及通气功能(PaO2、PaCO2)明显改善(P<0.05),主要呼吸机参数(PIP、PEEP、FiO2)等指标均明显降低,21例患儿中19例有效,有效率90.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降低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足月儿 近足月儿 呼吸窘迫综合症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治疗后肺功能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小霏 高平明 林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5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经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30例生后接受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替代治疗的NRDS患儿于纠正胎龄37周时进行肺功能随访。测定每...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经治疗后肺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30例生后接受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替代治疗的NRDS患儿于纠正胎龄37周时进行肺功能随访。测定每公斤体重潮气量(Vt/Kg)、达峰时间比(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的时间/呼气时间,Tptef/Te)、呼吸频率(RR)、呼吸系统阻力(Rrs)、每公斤体重功能残气量(Frc/Kg)及顺应性(Crs/Kg)。结果1.治疗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除Tptef/Te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Tptef/Te为(39.45±13.77)%,明显低于对照组(59.16±22.65)%,P<0.05,有显著性差异。2.达峰时间比与机械通气天数、最高吸气峰压、最高呼气末正压、最高吸氧浓度均无相关性。结论NRDS患儿经积极治疗肺功能在短期内未能完全恢复,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功能 随访
下载PDF
共聚焦激光扫描对呼吸窘迫综合症大鼠肺组织的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仰民 林珏龙 +1 位作者 陈韩秋 陈耀文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和显示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ARDS)典型的病理变化(肺泡内形成一层蛋白质透明膜)。方法:利用百草枯(Paraqual)染毒SD大鼠复制ARDS实验动物模型,取肺病理组织,切片,试剂Goat-Anti-Rat-FI... 目的: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和显示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ARDS)典型的病理变化(肺泡内形成一层蛋白质透明膜)。方法:利用百草枯(Paraqual)染毒SD大鼠复制ARDS实验动物模型,取肺病理组织,切片,试剂Goat-Anti-Rat-FITCIgM+IgG染色,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rm-ingmicroscope,CLSM)观察。结果:CLSM能清晰到样品内不同层面的病理变化。结论: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能清晰观察样品内不同层面的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其观察到的图像更直观、更具立体感,能更好表达ARDS的病理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