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8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训练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1
作者 叶宁 罗淼 +1 位作者 秦燕 唐丽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2月—2022年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2月—2022年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3)接受间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主动呼吸训练(包括上肢弹力带阻抗训练、缩唇腹式呼吸、呼吸训练器使用)。记录两组2 d内撤机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问卷分级、呼吸频率(RR)、自主呼吸潮气量。结果:对照组2 d内撤机成功率为60.6%,观察组为82.4%,观察组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痰乏力、呼吸疲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 d后的OI和PaCO_(2)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后,观察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 d后的mMRC呼吸困难问卷分级和RR均有明显下降,自主呼吸潮气量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后,两组mMRC呼吸困难问卷分级和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潮气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呼吸肌疲劳,增加肺通气,提高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卞玉霞 赵海涛 屠友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指标以及临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连云港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对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指标以及临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连云港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9~76(67.53±2.41)岁;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7~76(66.97±2.41)岁。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水平、炎症指标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41±0.63)L比(3.02±0.51)L、(4.23±0.64)L/min比(3.81±0.72)L/min、(1.71±0.43)L比(1.43±0.5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4、2.76、2.43,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21.98±5.48)μg/L比(25.53±5.68)μg/L、(23.08±6.05)μg/L比(27.54±5.56)μg/L、(23.97±6.45)pg/L比(28.53±6.25)p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43、3.21,均P<0.05);观察组患者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2/40)比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结论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常规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恢复水平,降低炎症指标表达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呼吸 肺癌 炎症指标 恢复效果
下载PDF
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在NTM肺病合并支气管 扩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陈燕霞 冯翠莲 +2 位作者 黄丽萍 吴色勋 胡佩仪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期0022-0024,共3页
目的:分析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200例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8~84岁、平均(58.... 目的:分析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200例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28~84岁、平均(58.21±3.55)岁。对照组实施徒手扣背排痰及有效咳嗽指导,试验组实施机械辅助排痰联合呼吸训练。分析干预前、干预5d、7d的咳嗽咳痰症状评估、排痰量及对治疗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5d、7d,试验组患者咳嗽、咳痰症状评分分别为(1.69±0.45)分、(0.37±0.4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0±0.58)分、(1.66±0.56)分,组间差异显著(均P<0.05)。干预5d、7d,试验组排痰量分别为(79.21±2.76)mL、(110.45±3.67)mL,均多于对照组的(61.43±2.67)mL、(77.21±3.5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的7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提供呼吸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呼吸肌力量,提升患者的咳痰能力,促进患者肺部感染的康复。为患者提供机械辅助排痰,可以促进痰液快速的排出体外,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肺癌炎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辅助排痰 呼吸训练 NTM肺病合并支气管扩张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采取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董红坤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析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时段开展,取本院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40例/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指... 目的探析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定于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时段开展,取本院收治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配合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40例/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指导,观察组实行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比较两组舒适度评分、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包括心理(29.85±3.21)分、生理(14.56±3.12)分、社会文化和环境(15.96±3.42)分及精神(15.68±4.35)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1.98±0.42)、FVC(3.39±0.12)、FEV1/FVC(76.12±8.32)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步行距离有所提升,Brog评分有所下降,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469.15±40.13)m较对照组更远、呼吸困难程度Borg评分(7.87±1.52)分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肺不张、呼吸衰竭、肺炎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系统性呼吸训练配合护理指导全面开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舒适度明显提升,其肺功能有效改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呼吸训练 护理指导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肺功能
下载PDF
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吴建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93-0096,共4页
观察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1年07月-2023年09月纳入的72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分别对观察组和参照组实行呼吸训练器训练和常规呼吸训练,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和参照组进行对比... 观察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1年07月-2023年09月纳入的72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分别对观察组和参照组实行呼吸训练器训练和常规呼吸训练,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和参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拔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为5.00%(P<0.05)。结论 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中,为心胸外科患者提供呼吸训练器展开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加速病情恢复,使其尽快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心胸外科 呼吸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CICARE沟通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及呼吸训练在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康丽 杨昂 +2 位作者 曾淑妍 王志龙 陈文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及呼吸训练在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18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CICARE沟通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及呼吸训练在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行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180例,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ICARE沟通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及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评分、检查相关情况、图像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图像伪影发生率为18.89%,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物理环境、护理、护理技术、安全、指导沟通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及呼吸训练应用于心脏磁共振检查患者中,可有效缓解焦虑情况,提高图像质量、扫描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 CICARE沟通模式 细节护理 呼吸训练 焦虑
下载PDF
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杜万里 王一 +7 位作者 王澜洁 廖世川 夏姣 李曰文 李涛 文江 谢一飞 戴国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对破裂性腰椎间盘突出(ruptu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患者矢状面平衡参数、疼痛、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0月—2020年3月389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对破裂性腰椎间盘突出(ruptu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患者矢状面平衡参数、疼痛、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0月—2020年3月389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37例(西医常规治疗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和观察组252例(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疼痛情况、腰部功能障碍、生活质量,12个月后随访,比较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1、2周及治疗后12个月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ODI指数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升高,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周及治疗后12个月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SS、LL较治疗前升高(P<0.05),PT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I变化及对照组各项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LL高于对照组(P<0.05),P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期间以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郑式中医非手术疗法联合腹式呼吸训练在近期和远期均能减轻R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并改善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非手术疗法 腹式呼吸训练 矢状面平衡参数
原文传递
3D建模及打印技术在多参数呼吸训练装置研发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娄阳 赵东升 +2 位作者 张龙 孔康辉 郭鸣周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研究3D建模及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专利产品化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优点和局限性进行探讨。方法以多参数呼吸训练装置样机研发为例,针对研发中需要的非标零部件,利用3D建模技术设计其3D模型,并通过3D打印机进行打印制作。分析打印实物... 目的研究3D建模及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专利产品化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优点和局限性进行探讨。方法以多参数呼吸训练装置样机研发为例,针对研发中需要的非标零部件,利用3D建模技术设计其3D模型,并通过3D打印机进行打印制作。分析打印实物尺寸偏差,对打印的非标零部件进行强度测试,对组装完成样机进行密闭性测试及性能测试。结果利用3D建模及打印技术,以低开发成本和较短的研发周期完成了18件非标零部件的设计及制作。打印的非标零部件精度较高,可满足组装要求;经过检测,打印的非标零部件强度及组装完成的实物样机密闭性均符合安全使用需求,样机运行平稳且软件功能均可实现。结论3D建模及打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专利转化原理样机制作的研发费用,缩短研发周期,但在打印时间、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建模及打印 呼吸训练装置 非标零部件 solidworks建模软件 Cura软件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
9
作者 胡晶 丁君蓉 +2 位作者 金瑛 梅杰 陈琴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6-7月,便利抽样选取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按照整群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3例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6-7月,便利抽样选取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按照整群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3例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对照组54例给予常规呼吸训练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短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48 h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躯体疼痛和生命力维度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肺癌 呼吸训练 康复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多形式健康教育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康复质量及心理状态研究
10
作者 刘小丫 孙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训练联合多形式健康教育对其临床康复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训练联合多形式健康教育对其临床康复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联合多形式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评分改善情况、疾病认知水平、生活质量和心理弹性水平。结果干预后,2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和呼吸峰值流速(PEF)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6 min步行距离试验(6WMD)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一般知识、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心理弹性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训练联合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患者临床康复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理状态 康复质量 呼吸训练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呼吸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高岩 张通 +1 位作者 仇莹莹 丁倩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吹气球法),训练4周。比较两...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呼吸训练(吹气球法),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睁眼下压力中心外周面积、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等平衡功能指标。结果 60例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50~75岁,平均(66.2±6.9)岁。两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及病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睁眼下压力中心外周面积、运动轨迹、运动速度及TUGT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吹气球法)可以提升卒中患者的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降低卒中患者的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卒中 平衡能力 吹气球
原文传递
基于增强患者肺功能设计的一种球式呼吸训练器
12
作者 罗高颉 杨璐 +3 位作者 王泽娜 史欣鑫 胡小荷 王金社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1期78-80,83,共4页
为呼吸衰弱患者设计了居家自测球式呼吸训练器,该装置主要通过患者自我深长呼吸使空心筒顶部的球体上移,进而增强患者呼吸肌的扩张幅度,长期训练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在患者呼气的同时,空心筒里面的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使得LED灯发亮,起... 为呼吸衰弱患者设计了居家自测球式呼吸训练器,该装置主要通过患者自我深长呼吸使空心筒顶部的球体上移,进而增强患者呼吸肌的扩张幅度,长期训练有利于改善肺功能。在患者呼气的同时,空心筒里面的静触点和动触点接触,使得LED灯发亮,起到监测指示作用,并且球体底部的连杆上连接有合金制成的配重块,能够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配重块的安装数量,训练强度可调节。该球式呼吸训练器避免了以往其他辅助训练装置过于简单、存在二次感染的问题,可供不同状态的病患者肺部训练时使用,且安全性好、趣味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康复 肺功能 COPD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呼吸训练在肝脏MRI动态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秦海英 冯育玲 +1 位作者 阳艳梅 李金秀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呼吸训练在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肝脏MRI增强检查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呼吸训练在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行肝脏MRI增强检查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联合呼吸训练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完成时间、负性情绪及检查完成后图像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检查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完成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图像质量合格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MRI增强检查患者中应用穴位按摩联合呼吸训练,能有效缩短检查完成时间,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检查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磁共振成像 穴位按摩 呼吸训练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呼吸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赵燕秋 李洁 +2 位作者 普春梅 杨惠 梁东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2-0085,共4页
探讨呼吸训练与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病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护理,... 探讨呼吸训练与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住院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年龄,病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护理,观察组给予呼吸训练和康复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急性肺功能、生存质量、缓解时间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第1秒用力呼气量、最大呼气速度、最大肺活量、6min步行路程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提高(P<0.05)。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后,其情绪、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和身体功能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前两组的效果,再观察后各组干咳、胸闷等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更具有统计意义(P<0.05)。采用护理干预,观察本组术后的平均患病率是百分之五点零零(2/40),与之形成的对照组是百分之十七点五零(9/4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进行呼吸系统锻炼和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 呼吸训练 康复护理 肺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阈值负荷呼吸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吴海燕 王风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肺功能、呼吸力学指标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肺功能、呼吸力学指标及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5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阈值负荷呼吸训练,研究组52例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指标及膈肌功能。结果:干预4周末,研究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气道峰压、呼吸压力、气道阻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位移度(DE)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阈值负荷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提高呼吸功能及膈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阈值负荷呼吸训练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肺功能 呼吸力学指标 膈肌功能
下载PDF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呼吸训练器协同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柯艳盈 周玲玲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呼吸训练器协同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90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简易呼吸训练疗法的协同护理... 目的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呼吸训练器协同护理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90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简易呼吸训练疗法的协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呼吸训练器干预。干预7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的变化、护理舒适度、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olcaba舒适度评分为(80.52±6.99)分,高于对照组(52.25±4.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临床气促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呼吸训练器协同护理能提高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使其舒适度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高流量 呼吸湿化治疗仪 呼吸训练 协同护理
下载PDF
呼吸训练器对胸腹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及排痰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谢燕敏 朱雅君 +1 位作者 谢赛州 孔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行胸腹腔镜食道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及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8例经胸腹腔镜食道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对行胸腹腔镜食道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肺功能及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8例经胸腹腔镜食道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常规呼吸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器锻炼,均干预7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干预后日均排痰量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FEV_(1)和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均排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器用于胸腹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后较单纯常规呼吸锻炼更有优势,不仅可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可加快痰液排出,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癌根治术 胸腹腔镜 呼吸训练 肺功能 排痰效果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患者群”管理联合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于明霞 甘静雯 +1 位作者 王淑贤 林蕊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群”管理联合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探讨“患者群”管理联合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门诊管理,试验组建立“患者群”并联合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干预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_(1)%预计值)、FEV_(1)/用力肺活量(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EV_(1)%预测值、FEV_(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AS-8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群”管理联合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患者群”管理 呼吸训练 肺康复
下载PDF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联合规则性呼吸训练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
19
作者 邵振艳 邱红丽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联合规则性呼吸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联合规则性呼...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应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联合规则性呼吸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7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联合规则性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肺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肺活量(FEV_(1))、最大通气量(MVV)指数均有所提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联合规则性呼吸训练可加快肺癌患者康复,改善心理状态和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癌根治术 全程优质护理 规则性呼吸训练 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