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明达 顾耕华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11,共2页
一、从口腔颌面外科试题谈起最近,浙医大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试题中有一题为:病员女性,23岁,因车祸外伤后50分钟前来急诊,曾昏迷15分钟,检查:神志清晰,血压70/50mmHg,心肺胸腹四肢无显著异常。局部检查:颏部皮肤裂伤伴渗血,54及45间牙齿明... 一、从口腔颌面外科试题谈起最近,浙医大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试题中有一题为:病员女性,23岁,因车祸外伤后50分钟前来急诊,曾昏迷15分钟,检查:神志清晰,血压70/50mmHg,心肺胸腹四肢无显著异常。局部检查:颏部皮肤裂伤伴渗血,54及45间牙齿明显移位,口底肿胀,舌后坠,呼吸困难,请简述诊断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创伤 呼吸道通畅 窒息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通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贾金芳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保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通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06年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07年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呼吸道管理模式,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抢救...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保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通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06年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07年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呼吸道管理模式,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病死率,降低了住院天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切实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有效运用,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呼吸衰竭 呼吸道通畅 护理干预
下载PDF
抗感染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性会厌炎的治疗关键
3
作者 王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2年第26期17-17,共1页
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的急症,是黏膜的急性炎性病变,本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阻塞。治疗不及时常致脓肿形成,儿童及成人皆可见。一般好发于儿童、老年体弱的患者。
关键词 急性会厌炎 保持呼吸道通畅 治疗 抗感染 呼吸道阻塞 耳鼻喉科 炎性病变 脓肿形成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对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卫平 范晓琳 黄辉 《青海医药杂志》 1998年第11期9-10,共2页
通过对70例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进行持续ETCO2监测病例的观察、分析,认为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持续的ETCO2监测较优于SpO2、呼出潮气量等其他监测方法,具有发现气管导管扭曲、堵塞、脱管、导管移位、呼吸环路脱开等呼吸道... 通过对70例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进行持续ETCO2监测病例的观察、分析,认为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持续的ETCO2监测较优于SpO2、呼出潮气量等其他监测方法,具有发现气管导管扭曲、堵塞、脱管、导管移位、呼吸环路脱开等呼吸道不畅更加及时、准确的优点。因而对于气管插管全麻,尤其是术中无呼出气潮气量监测,麻醉者远离病人头部的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及时发现、处理呼吸道不畅,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全麻术 呼吸末二氧化碳 呼吸道通畅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玉兰 汤俭芳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5期1424-1424,共1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救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 120例患者中,25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95例抢救成功恢复良...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在我院救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 120例患者中,25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95例抢救成功恢复良好。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基础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防治并发症措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
下载PDF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性脑病
6
作者 胡秀华 杨铁梅 潘兰香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11期90-91,共2页
目的 肺性脑病是因慢性肺、胸疾病导致呼吸衰竭、致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应积极防治。在对73例呼吸衰竭,其中18例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 目的 肺性脑病是因慢性肺、胸疾病导致呼吸衰竭、致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应积极防治。在对73例呼吸衰竭,其中18例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除了密切配合观察病情,配合治疗、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减轻肺性脑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护理措施,可以避免或解除痰液堵塞,使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碱平衡失调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纠正。措施包括;(1)勤翻身拍背、鼓励咳嗽;(2)稀释痰液;(3)及时有效地吸痰;(4)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性脑病 呼吸道通畅 痰液 患者 呼吸衰竭 并发症 预防 防治 稀释 配合治疗
下载PDF
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7
作者 王丹妮 庞淑芹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期295-295,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病人 呼吸道通畅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与呼吸道通畅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8
作者 邓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0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保持呼吸道通畅 重型颅脑损伤 有效救治 护理对策 气管切开患者 原发性损伤 呼吸道梗阻 意识障碍
下载PDF
肺心病病人呼吸道通畅和合理用氧的护理
9
作者 曹建华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0-90,共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病。肺心病是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强、反复性大,治疗效果差。对肺心病患者护理的关键是把握住气道通畅和用氧问题,这样可有效的提高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病。肺心病是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强、反复性大,治疗效果差。对肺心病患者护理的关键是把握住气道通畅和用氧问题,这样可有效的提高病人的呼吸功能,改善通气和换气,配合其它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将浅述如何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合理用氧两方面的护理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道通畅 合理用氧 护理
下载PDF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意义
10
作者 席选印 《医学信息》 1995年第10期478-478,共1页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意义席选印陕西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不论平时或战时,受伤机会较大,因此,必需掌握口腔颌面部创伤特点,在一般清创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窒息,以免造成...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意义席选印陕西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口腔科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不论平时或战时,受伤机会较大,因此,必需掌握口腔颌面部创伤特点,在一般清创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窒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1病例报告例1死亡病例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颌面部创伤 治疗中 铜川矿务局 脑缺氧 气管切开 病例报告 急救处理 失血性休克 口腔颌面部
下载PDF
对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11
作者 高丽娟 郑霁鑫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脑出血术后 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 痰液 采取措施 机械通气 鼻腔分泌物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吸痰管
原文传递
排痰护理在重症ICU患者呼吸道通畅的促进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源 付信 陈洪英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6年第6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排痰护理对重症ICU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医院ICU于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5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强化排痰护理(观察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排痰效果、呼吸情况、病情以及肺部感染... 目的:探讨排痰护理对重症ICU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医院ICU于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55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强化排痰护理(观察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排痰效果、呼吸情况、病情以及肺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第2d、第4d、第6d时的排痰量均多于对照组,痰液粘稠程度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第2d、第4d、第6d时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排痰护理有利于ICU患者的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痰护理 重症ICU 呼吸道通畅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凤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10年第4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出血术后 昏迷病人 护理 破裂出血 脑实质内 术后昏迷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在保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通畅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艳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第7期163-164,共2页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保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通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道通畅...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保持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通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8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道通畅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81.6%,对照组患者好转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呼吸衰竭患者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呼吸道通畅 循证护理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19
15
作者 沈雅舰 胡银燕 刘俏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89-90,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长期昏迷,常伴有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排痰困难,及时气管切开开放气道对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呼吸有重要的作用[1]。气管切开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本文探讨重型颅脑损... 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长期昏迷,常伴有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排痰困难,及时气管切开开放气道对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呼吸有重要的作用[1]。气管切开后并发症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本文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后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道感染 护理对策 预防 后并发症 呼吸道通畅 长期昏迷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书琴 杨灵霞 潘亚男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0年第8期2212-2213,共2页
关键词 呼吸道阻塞 气管切开术 护理管理 术后病人 气管切开病人 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畅通 呼吸道护理
下载PDF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管理 被引量:20
17
作者 曹淑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5期44-45,共2页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属于严重烧伤 ,死亡率为 45 %~ 75 %。早期认真观察 ,正确分析 ,仔细护理 ,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作者从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者 94例的护理中 ,总结呼吸道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保持呼吸...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属于严重烧伤 ,死亡率为 45 %~ 75 %。早期认真观察 ,正确分析 ,仔细护理 ,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作者从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者 94例的护理中 ,总结呼吸道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合理氧疗 ;(3)重视呼吸功能的训练 ;(4)做好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管理 ,加强气道湿化 ,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管理 严重烧伤 并发症 吸人性损伤 吸入性损伤 护理 呼吸道通畅 合并 训练 作者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转运途中的呼吸道管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莉芬 张春梅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颅脑损伤 呼吸道管理 转运途中 呼吸道梗阻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内压增高 颅内静脉回流 院前急救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宁加娟 李锋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期183-184,共2页
外科手术的术后复苏期呼吸道护理是相当重要的。手术麻醉的方式、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而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减轻患者切口的疼痛及预防感染,注意防止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可有效预防呼吸... 外科手术的术后复苏期呼吸道护理是相当重要的。手术麻醉的方式、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而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减轻患者切口的疼痛及预防感染,注意防止环境和空气的污染,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护理 根治术后 复苏期 结直肠癌 腹腔镜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感染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的呼吸道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傅文珍 《浙江创伤外科》 2001年第1期64-65,共2页
由于老年人肺活量、肺最大通气量、肺顺应性的减少,以及通气与灌注比例的失调,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的减弱,以及咳痰无力等特点,导致老年人在颅脑外伤以后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从而加重缺氧与二氧化碳的潴留,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 由于老年人肺活量、肺最大通气量、肺顺应性的减少,以及通气与灌注比例的失调,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的减弱,以及咳痰无力等特点,导致老年人在颅脑外伤以后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从而加重缺氧与二氧化碳的潴留,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病情恶化。我们在对306例老年人颅脑外伤病人呼吸道护理中体会到,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同时配合翻身、拍背、深呼吸等综合措施,可使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已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的病人也可得到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60岁以上老年颅脑损伤病人306例。其中男性230人,女性76人(男女比例为3:1)按损伤严重程度分级,轻型80例,中型150例,重型76例。除5例死于肺部并发症外,其余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或虽发生肺部感染但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颅脑外伤 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并发症 病人 咳痰 呼吸道通畅 气道湿化 病情恶化 肺顺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