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分化及新命名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国胜 董金皋 +3 位作者 邓福友 郭爱国 张凤国 臧漫辉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5-310,共6页
在分别含Ht1、Ht2、Ht3和HtN的单基因玉米鉴别寄主上测定了全国玉米各产区的百余份大斑病菌标样。结果表明,按传统方法命名的1号(或称0号)生理小种仍然是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73.0%;2号(1号)生理小种占1... 在分别含Ht1、Ht2、Ht3和HtN的单基因玉米鉴别寄主上测定了全国玉米各产区的百余份大斑病菌标样。结果表明,按传统方法命名的1号(或称0号)生理小种仍然是优势小种,占供试菌株的73.0%;2号(1号)生理小种占1.9%。虽然未出现已报道的3号(23号)、4号(23N号)和5号(2N号)小种,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25.1%的未定名的新类群。为克服传统命名方法的局限性及指导抗病育种及品种布局,本文初步提出用毒力频率法分析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分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生理小种 毒性频率 命名法
下载PDF
Hantzsch-Widman杂单环命名法及杂环命名与国际接轨问题
2
作者 曹忠民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提出不受IUPAC杂环命名法例外规则影响、完全系统化的中文Hantzsch-Widman杂单环命名法,使中文杂环命名能与国际接轨。中文杂环命名法用天干表示杂环员数,"轭"和"单"分别表示共轭双键与饱和杂环。
关键词 Hantzsch—Widman杂环命名法 杂环 中文杂环命名法
下载PDF
新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中的主要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丽兵 杨亲二 +1 位作者 Nicholas J.TURLAND John MCNEILL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1-255,共5页
出版于2006年9月的最新版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即维也纳法规(Vienna Code),取代了圣路易斯法规(Saint Louis Code)而成为管理植物学(包括藻类学和真菌学)科学命名的唯一有效法规。本文报道了维也纳法规和圣路易斯法规之间的主要区别... 出版于2006年9月的最新版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即维也纳法规(Vienna Code),取代了圣路易斯法规(Saint Louis Code)而成为管理植物学(包括藻类学和真菌学)科学命名的唯一有效法规。本文报道了维也纳法规和圣路易斯法规之间的主要区别。这些区别包括两版法规在起始日期、有效发表、合格发表、化石植物、多型真菌、拼写和附录诸方面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法 维也纳 主要变化
下载PDF
角闪石命名法——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角闪石专业委员会的报告 被引量:51
4
作者 王立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100,共17页
本报告对于国际矿物学协会所批准的角闪石命名法 (IMA78)进行了修订 ,目的在于使其更为简化并与 50 %规则相一致。修订后的命名法更为精确地规定了前缀和形容词性修饰词的应用 ,并包含了自 1978年以来已被发现和命名的角闪石新种。与IM... 本报告对于国际矿物学协会所批准的角闪石命名法 (IMA78)进行了修订 ,目的在于使其更为简化并与 50 %规则相一致。修订后的命名法更为精确地规定了前缀和形容词性修饰词的应用 ,并包含了自 1978年以来已被发现和命名的角闪石新种。与IMA78相同的参照标准构成了新命名法的基础 ,大多数名称很少变动 ,但组合性的名称已被废除 ,比如tremolitehornblend (现为magnesiohornblend) ;另外crossite(现为 glaucophane ,或ferroglauciphane ,或mag nesioriebeckite ,亦或riebeckite)和tirodite(现为magnesiocummingtonite)以及dannemorite (现为magnesiogrunerite)业已弃用。作为特例 ,只保留了IMA78中的tremolite和actinolite这两个不遵从 50 %规则的名称。新规定扩大了钠 -钙角闪石的范围。碱性角闪石 (alkaliamphibole)现称为钠角闪石 (sodicamphibile)。确定了连字符的使用方法。 1978年以来批准的新的角闪石名称有 :nyb ite、leakeite、kornite、ungarettiite、sadanagite和cannilloite。本文列出了所有被弃用的名称 ,并规定了未经测定的Fe3 +和Fe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命名法 国际矿物学会 分类
下载PDF
我国有机化学命名法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5
5
作者 江家发 郑楠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88,共4页
通过对有机化学命名法演变历程的分析与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在我国现代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性作用的4大发展阶段——江南制造局的有机化学译名、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科学名词审查会的有机化学名词、国立编译馆的《... 通过对有机化学命名法演变历程的分析与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在我国现代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建立过程中起到奠基性作用的4大发展阶段——江南制造局的有机化学译名、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命名、科学名词审查会的有机化学名词、国立编译馆的《化学命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系统命名法 演变历程
下载PDF
命名法在参数化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纪丰伟 陈恳 张根保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5,共3页
提出了一种实现参数化的新方法———命名法 ,详细叙述了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并给出了运用实例。该方法以机械工程图为主 。
关键词 命名法 尺寸驱动 参数化设计 ADS CAD
下载PDF
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 被引量:12
7
作者 覃凤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命名法
下载PDF
无机物质的英文命名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文广 王祖浩 《化学教育》 CAS 2006年第8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英文名称 无机物质 命名法 化学课程 双语教学 学习效率 专业英语 教学实践 学生 解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文广 王祖浩 《化学教育》 CAS 2006年第11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英文文献 命名法 无机物质 双语教学 化工学科 大学化学 化学化工
下载PDF
普及地层命名法并提高遵守命名法的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守信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8-276,共9页
地层学的研究是以地层单位的物质形式运作的。为了保持地层命名单位的稳定性,单位需要固定的名称。于是地层单位需要命名。命名必须由地层委员会进行立法并管理。近来,多种辞书性的中国地层名称出版物暴露出普遍缺乏对地层命名深入了... 地层学的研究是以地层单位的物质形式运作的。为了保持地层命名单位的稳定性,单位需要固定的名称。于是地层单位需要命名。命名必须由地层委员会进行立法并管理。近来,多种辞书性的中国地层名称出版物暴露出普遍缺乏对地层命名深入了解,遵守命名法的意识淡薄和侵犯命名优先权等现象。本文简要介绍地层命名法的必要性、科学性及其主要内容,并列举若干侵犯命名优先权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命名法 命名 发表 优先权 出版日期
下载PDF
虞和钦与无机物的“某化某式”命名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细荣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76-80,共5页
虞和钦是清末民国时期致力于科学中国化实践的新型知识分子。文章通过介绍虞和钦的《化学命名法》和《化学定名表》等文,分析了其引介、推广无机物“某化某式”命名法的工作,介绍了其“某化某式”命名法的学术影响。
关键词 虞和钦 某化某式 化学命名法 化学定名表
下载PDF
卤代烷的系统命名法教学中的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本才 《大学化学》 CAS 1998年第3期11-14,共4页
针对国内在卤代烷的系统命名法教学中长期、广泛存在的错误实际,根据中国化学会1980年修订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了卤代烷的系统命名规则;对国内目前使用的主要有机化学教材及参考书中的错误命名进行了纠正,并就教材中命名问题的... 针对国内在卤代烷的系统命名法教学中长期、广泛存在的错误实际,根据中国化学会1980年修订的命名原则,举例说明了卤代烷的系统命名规则;对国内目前使用的主要有机化学教材及参考书中的错误命名进行了纠正,并就教材中命名问题的编写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烷 系统命名法 教学
下载PDF
卤代烃系统命名法商榷 被引量:2
13
作者 卫建琮 《大学化学》 CAS 2011年第5期43-47,共5页
就卤代烃的系统命名法,考察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的现行有机化学教材共18部,发现13部没有积极对待《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确定了按照《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命名的基本办法,辨析了"最低系列",对《有... 就卤代烃的系统命名法,考察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等专业的现行有机化学教材共18部,发现13部没有积极对待《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确定了按照《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命名的基本办法,辨析了"最低系列",对《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没有涉及的内容提出了命名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烃 系统命名法 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下载PDF
中成药命名法概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德军 《中医药信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5-36,共2页
中成药品种繁多,临床使用十分广泛。虽名称各异,但其命名又常有一定的意义和道理。掌握有关命名的规律,对于领会和使用中成药常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本文对中成药常见的命名方法作了探讨,现归纳如下:
关键词 命名法 济生橘核丸 香连化滞丸 处方药物 都梁丸 局方至宝丹 胆香鼻炎片 肾气丸 妇科十味片 痛经丸
下载PDF
论化学命名法和化学符号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保章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3期41-47,共7页
本文从历史观点讨论了化学命名法和化学符号的功能。化学命名法和化学符号皆为化学语言。始于十九世纪初的化学语言变化,反映了那个时期化学本身的变化。由于定量化学的发展,要求充分地描写化合物的组成。旧的符号仅是用作贴在瓶上的标... 本文从历史观点讨论了化学命名法和化学符号的功能。化学命名法和化学符号皆为化学语言。始于十九世纪初的化学语言变化,反映了那个时期化学本身的变化。由于定量化学的发展,要求充分地描写化合物的组成。旧的符号仅是用作贴在瓶上的标签,新的与之不同,其唯一目的是对于某一给定化合物分子要强化表示化合比例而不拖泥带水。新的化学式应能方便地表示分析结果而又容易被记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命名法 化学符号 化学语言
下载PDF
藏区地名命名法的特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贡波扎西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9-22,共4页
藏区地名包含五种主要命名法的特点,通过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含义进行介绍和诠释,将之分为自然资源和地理实体颜色等特征的地名;描述地理位置、形状的地名;反映民族的崇尚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地名;反映历史事件、军事活动等情况的地名和以部... 藏区地名包含五种主要命名法的特点,通过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含义进行介绍和诠释,将之分为自然资源和地理实体颜色等特征的地名;描述地理位置、形状的地名;反映民族的崇尚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地名;反映历史事件、军事活动等情况的地名和以部族名、人名、动植物名等命名的地名五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 地名 命名法 特点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法若干问题讨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佩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8-62,共5页
针对国内一些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出版物中,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化合物存在的若干问题,以中国化学学会1980年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为依据,阐述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系统命名法 最低系列 位次之和 卤代烃
下载PDF
国际有机化学命名法研究(二)现代取代命名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忠民 《有机化学研究》 2017年第3期142-152,共11页
从历史发展和化学原理对IUPAC取代命名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不合理的论述和命名过程是由于错误地将特性基团看作官能团,并且代替了官能团。正确地将特性基团作为形成官能团的取代基,同时将这两种基团合理地用于取代命名,结果形成以取代... 从历史发展和化学原理对IUPAC取代命名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不合理的论述和命名过程是由于错误地将特性基团看作官能团,并且代替了官能团。正确地将特性基团作为形成官能团的取代基,同时将这两种基团合理地用于取代命名,结果形成以取代后缀为标志的现代取代命名。它较无特性基团参与的取代命名更为系统化,更便于对不同结构化合物的命名,并且与CA取代命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命名法 官能团 特性基团
下载PDF
浅谈农药立体异构体构型命名法
19
作者 刘绍仁 叶纪明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7年第3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农药 立体异构体构型 命名法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的中、英文命名法的比较研究(一)
20
作者 乔子荣 李赞忠 +1 位作者 乌云 韩春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比较研究 命名法 英文 无机化合物 二十一世纪 科学技术 自然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