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8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2年驻马店市731例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 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2018—2022年驻马店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采集的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占病例总数就... 目的 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2018—2022年驻马店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采集的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占病例总数就诊患者的92.61%,其中重症133人,占19.65%。发病患儿男女性别比为1.98:1。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疱疹和发热最为常见(100%和96.71%),部分患儿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和抽搐。731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肠道病毒阳性率为71.27%,其中柯萨奇病毒A10(CoxA10)占37.04%、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占32.24%、柯萨奇病毒A6(CoxA6)占15.93%、肠道病毒71(EV71)占1.72%。结论 作为肠道病毒传染源之一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纳入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流行病学 病原学特征
下载PDF
2020-2021年长治地区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程亚平 纪爱芳 +1 位作者 韩璐 李小娟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2020-2021年长治地区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收集189例SAG感染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使用WHONET5.6软件对SAG菌株类型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并对不同感染部位菌株药物耐药率作比较分析。结果:长... 目的:探讨2020-2021年长治地区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方法:收集189例SAG感染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使用WHONET5.6软件对SAG菌株类型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并对不同感染部位菌株药物耐药率作比较分析。结果:长治地区SAG阳性病例中,男性(61.90%)多于女性(38.10%);平均年龄(51.0±14.5)岁;有脓肿形成的患者117例(61.90%),中间链球菌形成脓肿的概率最大;SAG所致感染类型以口腔感染(49例,25.93%)、腹腔感染(36例,19.05%)为主;SAG血流感染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比例、存在免疫抑制比例、住院天数及炎性指标值(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降钙素原)高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P<0.05);SAG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3.04%、65.14%、38.62%、9.00%,对其他种类抗生素未见耐药;口腔、腹腔、泌尿生殖系统3个感染部位SAG分离株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生殖系统感染部位SAG分离株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口腔、腹腔感染部位分离株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SAG感染患者若合并基础疾病、存在免疫抑制,且炎性指标值明显升高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发生SAG血流感染;SAG对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峡炎链球菌群 临床特征 耐药率
下载PDF
肢体语言沟通配合拓展-构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攀 邓珂 刘路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配合拓展-构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短波紫外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8月1日就诊的6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配合拓展-构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短波紫外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日~2022年8月1日就诊的6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配合拓展-构建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体征(包括高热、疼痛、疱疹)消退时间、干预前后饮食依从性[采用饮食行为量表(PEBS)]、血清炎性因子(包括IL-2、IL-4、IL-17)、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及家属健康知识水平(包括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防护方法)。结果:观察组高热、疼痛、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水平、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后,两组血清IL-2、IL-4、IL-17、PEB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IL-17水平、PE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配合拓展-构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积极情绪,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有利于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语言沟通 拓展-构建理论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干扰素及阿昔洛韦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影响
4
作者 吴萍 余波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干扰素及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于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 目的:探讨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干扰素及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于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及干扰素喷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干扰素及阿昔洛韦用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治疗中,能促进临床症状消退,缓解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热速清颗粒 阿昔洛韦 疱疹性咽峡炎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李海 向琳洁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95-597,共3页
目的 探讨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百蕊颗粒治疗),各43例。两组均治疗观察7 d,观察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 目的 探讨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 将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干扰素α1b注射液+百蕊颗粒治疗),各43例。两组均治疗观察7 d,观察两组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CRP、SA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蕊颗粒配合干扰素α1b注射液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应用能缩短疱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总体治疗效果,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抑制患儿的CRP、SA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颗粒 干扰素α1b注射液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消失时间 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金莲花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黄志茂 王健 郑朱贵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目的 观察金莲花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联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采... 目的 观察金莲花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联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中药联合组在西药组基础上给予金莲花颗粒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 d。比较2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干扰素-γ(IFN-γ)、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药联合组发热、流涎、疱疹及充血缓解时间均短于西药组(P<0.01)。治疗5 d后,2组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中药联合组治疗后心率低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治疗后呼吸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CRP、IL-6水平及WBC与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中药联合组低/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中药联合组与西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10.00%vs.5.00%,χ^(2)=0.180,P=0.671)。结论 金莲花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更佳,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及健康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 金莲花颗粒 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喻闽凤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7
作者 马永易 喻闽凤 +2 位作者 赵海东 邱若宸 刘齐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上,喻闽凤认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病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为少阳枢机不利,外来风温热邪乘机侵袭机体;内因则是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脾胃伏火内郁,二者相互作用,引动火热之邪上攻于口,灼伤血肉而发... 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上,喻闽凤认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病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为少阳枢机不利,外来风温热邪乘机侵袭机体;内因则是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脾胃伏火内郁,二者相互作用,引动火热之邪上攻于口,灼伤血肉而发。喻闽凤提出本病治疗思路应以和调枢机为主,治宜调理少阳枢机,调节中焦气机运动,清泻脾胃伏火,疏泄透达气机,方能使邪出病愈。将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以及临床验案分析喻闽凤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调理枢机 名中医经验 小儿 喻闽凤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配伍规律
8
作者 杨蕊菊 余常芬 孙海鹏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究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中药配伍规律,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前期参考数据。方法:用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年限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期间的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中药配伍规律,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前期参考数据。方法:用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年限从建库至2022年12月期间的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资料,然后通过采用Excel 2019和古今医案云平台对纳入的组方数据进行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40篇有关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文献,涉及药材107味药,总频次380次,使用频次最高的前四种单味药是甘草、金银花、连翘和牛蒡子,药性主要为寒性药(46.05%),药味以苦味(51.58%)为主,甘味次之(37.37%);多归于肺经(56.97%),胃经和心经次之(45.79%,33.95%);共得到两药关联规则21条,核心药物组主要是金银花、连翘、黄芩、牛蒡子、甘草等配伍而成;系统聚类分析得到4类高频中药聚类群。结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核心配伍规律是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利咽止痛药物为主,同时配伍缓和之药以避免大寒之品伤及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配伍规律 古今医案云平台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在幼儿疱疹性咽峡炎中的临床护理疗效观察
9
作者 赵莎莎 李亚楠 张晓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8-0121,共4页
探究幼儿疱疹性咽峡炎护理工作中,行综合护理方案的流程与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15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选出80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过程中,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获得各组患儿指标... 探究幼儿疱疹性咽峡炎护理工作中,行综合护理方案的流程与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158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选出80例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过程中,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获得各组患儿指标数据后,对比观察其恢复时间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指标发生变化,并且观察组患儿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通过比较分析,P<0.05。结论 护理幼儿疱疹性咽峡炎时,采取综合护理方案,可以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多方面需求开展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患儿的快速恢复,还能增加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疱疹性 咽峡炎 临床护理 疗效
下载PDF
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0
作者 何玉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7-0089,共3页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3)与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针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恢...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4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23)与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针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缓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不适感,使患儿临床症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消退,有效提升了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11
作者 唐剑超 张霞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7-0049,共3页
探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体温干预、口腔干预、饮食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择取80例进行分组,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 探讨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体温干预、口腔干预、饮食干预等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择取80例进行分组,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疾病护理中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疾病 护理干预措施 效果
原文传递
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丁建清童佳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4-0028,共5页
分析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的时间范围为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我们医院接收的88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病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抓阄方法随机把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划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分配4... 分析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选择的时间范围为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我们医院接收的88名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病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抓阄方法随机把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划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分配44名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常见不良反应、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和SAS、SDS指标评分。 结果 研究组各项临床表现症状的消退时间以及入院时长小于常规组;研究组的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常规组,研究组患儿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好于常规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的总体出现频率明为6.82%,明显小于常规组的22.73%;研究组各项临床改善好于常规组;研究组SAS指标和SDS指标评价得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可有效抑制柯萨奇病毒,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且其用药安全性较高,能有效缓解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患儿因病产生的负面情绪,使得治疗期间患儿依从性良好,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喷雾剂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传染性疾病
下载PDF
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评价
13
作者 谭小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29-0032,共4页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时,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2023年1月,结束时间:2023年7月,以上阶段内医院收治患儿中抽取40例作为本文参考对象,在临床诊断后明确为:疱疹性咽峡炎,后做分组处理,即:对照组和实...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时,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开始时间:2023年1月,结束时间:2023年7月,以上阶段内医院收治患儿中抽取40例作为本文参考对象,在临床诊断后明确为:疱疹性咽峡炎,后做分组处理,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而后将常规治疗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提供,在此前提下,开喉剑喷雾剂用于对照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用于实验组,每组20例样本,对比2组最终疗效,内容包括: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炎性因子[L-10(白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CRP(C-反应蛋白)]、治疗有效性(无效、一般有效、显著有效)。结果 (1)实验组进行分析,退热时间(2.83±1.22d)、疱疹消失时间(3.58±1.32d)、恢复进食时间(2.57±1.41d)予以测定,数据和对照组(3.75±1.52d、5.09±1.53d、3.91±1.44d)比较更短,P<0.05;(2)炎性因子比较,数据在IL-10、TNF-α、CRP指标中存在差异,且实验组VS对照组,有更低显示,P<0.05;(3)关于总有效率水平,开喉剑喷雾剂治疗数据为70.00%(14/20),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数据为95.00%(19/20),可见,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 对于病发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来说,在炎性因子较好改善,减轻疾病症状,缩短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促进总有效率提升方面,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有确切效果,可实现理想的预后水平,安全性高,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总有效率 炎性因子 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 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2200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血象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洪舟 袁琛 +1 位作者 朱焰 陈金锦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究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血象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4~7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血象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97例白细胞计数>20×10^(9)/L的患儿根据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观察... 目的探究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血象特点。方法收集2021年4~7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血象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97例白细胞计数>20×10^(9)/L的患儿根据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其治疗后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情况。结果2200例患儿中位年龄3.0(2.0,5.0)岁,中位白细胞计数11.50(5.90,14.40)×10^(9)/L,中位中性粒细胞比率71.65(59.10,80.70)%,中位hs-CRP 10.28(4.50,21.14)mg/L。3~6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白细胞计数(r=0.066,P<0.05)、中性粒细胞比率(r=0.354,P<0.05)、hs-CRP(r=0.070,P<0.05)的相关性不大。97例白细胞计数>20×10^(9)/L的患儿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和hs-CRP均显著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见白细胞计数和hs-CRP轻度升高,在无细菌感染依据时建议对症治疗,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IL-6、PCT、hs-CRP联合检测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涂秀 束国防 唐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8例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中的表达情况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8例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24例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作为对照组1,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2。检测三组的IL-6、PCT、hs-CRP水平,分析IL-6、PCT、hs-CR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IL-6、PC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hs-CRP联合检测对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IL-6、hs-CRP单项检测。IL-6+PCT+hs-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IL-6和hs-CRP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hs-CR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低于PCT和hs-CRP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hs-CRP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低于PCT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PCT+hs-CRP联合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于hs-CRP单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6、PCT、hs-CRP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联合检测可以提升其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细菌感染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联合检测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任长虹 闫雯雯 +1 位作者 姜慧轶 沙影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积极对症支持治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剂辅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短波紫...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短波紫外线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积极对症支持治疗、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剂辅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热症状消失所需时间、咽部疼痛缓解所需时间、咽部疱疹吸收所需时间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TNF-α、CRP)、心肌损伤指标(cTnⅠ、CK-MB)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咽痛缓解时间、疱疹吸收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CRP、cTnⅠ、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短波紫外线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确切,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中短波紫外线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下载PDF
赖氨葡锌联合蓝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刘淑红 邓瑜琼 朱莲芳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165-1166,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赖氨葡锌联合蓝芩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施以赖氨葡锌联合蓝芩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 目的 探讨赖氨葡锌联合蓝芩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施以赖氨葡锌联合蓝芩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随访2个月,统计两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咽峡部疱疹消失、咽痛消失、流诞消失、退热、食欲恢复时间分别为(3.06±0.28) d、(2.36±0.18) d、(2.53±0.24) d、(1.57±0.17) d、(2.30±0.35) d,短于对照组的(4.16±0.37) d、(3.49±0.25) d、(3.85±0.31) d、(2.48±0.22) d、(3.21±0.48) d;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CRP水平分别为(3.26±0.84) g/L、(10.56±1.67) mg/L低于对照组的(4.87±1.05) g/L、(15.68±2.3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赖氨葡锌联合蓝芩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有效促进症状消退,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赖氨葡锌 蓝芩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百蕊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宋强 赵琳菡 李雪琴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2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百蕊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百蕊颗粒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5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百蕊颗粒治疗组联合百... 目的观察百蕊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百蕊颗粒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5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百蕊颗粒治疗组联合百蕊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百蕊颗粒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2.69%(χ^(2)=4.981,P=0.025);百蕊颗粒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1周后,2组血清IL-6、CRP、TNF-α及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百蕊颗粒治疗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2组IgA、IgM及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百蕊颗粒治疗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百蕊颗粒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77%,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1.15%(χ^(2)=5.282,P=0.021)。结论百蕊颗粒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效果较好,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百蕊颗粒 临床疗效 炎性因子 免疫因子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金银花口服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恢复进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19
作者 朱丹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8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探究核黄素磷酸钠联合金银花口服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恢复进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究核黄素磷酸钠联合金银花口服液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恢复进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金银花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炎症因子水平、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和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白细胞(WB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疱疹溃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采用核黄素磷酸钠联合金银花口服液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及患儿康复,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缩短住院时间,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金银花口服液 核黄素磷酸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优儿灵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月连 席里 莫丽嫦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111-113,共3页
目的 分析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喷剂敷料(商品名:优儿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使用优儿灵喷咽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_(2)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疱疹消退... 目的 分析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喷剂敷料(商品名:优儿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使用优儿灵喷咽治疗,对照组使用维生素B_(2)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疱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疼痛改善时间及总病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疱疹消退时间(1.65±0.40)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46±0.51)d、口腔疼痛改善时间(1.63±0.30)d及总病程(3.96±0.73)d均短于对照组的(2.64±0.43)、(2.15±0.23)、(2.55±0.53)、(7.08±0.8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优儿灵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咽痛、拒食、咽部疱疹等症状,还可预防细菌感染,对于促进疾病康复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儿灵 抗菌肽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