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超 曹永华 +1 位作者 王娟利 王忠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度AR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观察组术后3个月、1年和2年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睡眠、鼻部症状、情感、眼部症状、实际困扰、其他症状、活动限制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重度AR的近远期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鼻后神经 咽支 筛前神经切断术 重度变应性鼻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文丽 袁锋 +2 位作者 楼志平 冯少为 郦海能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25例.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RQLQ)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前及术后3、6个月、1年的生活质量.结...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25例.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表(RQLQ)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术前及术后3、6个月、1年的生活质量.结果? 按症状积分评价疗效,与术前比较,术后3、6个月、1年鼻部症状、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情感状态等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咽支切断术治疗有手术适应证的变应性鼻炎能明显缓解患者的鼻塞、流涕、喷嚏等鼻部症状,改善鼻部通气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内镜 鼻后神经 咽支
下载PDF
桡动脉鼻咽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虎口挛缩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庆达 苏瑞鉴 +5 位作者 李文恒 谭勇明 梁波 卢家灵 张智钊 曾麟杰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233-1234,共2页
关键词 虎口挛缩 桡动脉鼻窝上行穿 皮瓣修复 手部创伤
下载PDF
桡动脉远端鼻咽窝穿支上行支逆行筋膜瓣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关志江 杨向东 施胜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5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远端鼻咽窝穿支上行支逆行筋膜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应用桡动脉远端鼻咽窝穿支上行支逆行筋膜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结果: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经过换... 目的:探讨桡动脉远端鼻咽窝穿支上行支逆行筋膜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应用桡动脉远端鼻咽窝穿支上行支逆行筋膜瓣治疗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结果: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局部坏死,经过换药处理后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感觉正常3例,感觉迟钝2例,皮瓣血运、色泽、质地正常,外形美观。结论:桡动脉远端鼻咽窝穿支上行支逆行筋膜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远期效果肯定,手术代价小(不需牺牲桡动脉)只需一次手术就可完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远端鼻窝穿上行 逆行筋膜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咽拭培养结合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350例小儿肺炎中应用分析
5
作者 张平峰 李燕妮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年第5期30-31,5,共3页
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培养法结合血清MP-IgM抗体检测在小儿MP肺炎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快速、准确诊断MP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同时采用两种MP检测法对350例临床确诊为肺炎的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检... 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培养法结合血清MP-IgM抗体检测在小儿MP肺炎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快速、准确诊断MP肺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同时采用两种MP检测法对350例临床确诊为肺炎的患儿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每个患儿取咽拭子做快速培养和血清做MP-IgM抗体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与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咽拭培养法检出阳性41例,阳性率为11.7%;血清MP-IgM抗体测出阳性81例,阳性率23.1%;41例MP咽拭培养阳性患者中,血清MP-IgM抗体测出阳性17例,阳性率41.5%;以上两种检测结果任意一项阳性病例合计为105例,阳性率为30%,明显高于单一使用血清MP-IgM抗体和咽拭培养的阳性率。结论:二种检测方法的同时使用可明显提高早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率,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病程,加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原体 拭子原体培养 血清原体抗体测定
下载PDF
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拇指指背动脉皮瓣供区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晓 芮永军 +2 位作者 薛明宇 许亚军 强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3-92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拇指指背动脉皮瓣供区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9例拇指末节指背、指腹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18~69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冲床伤4例,电刨伤3例,链条绞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 目的总结应用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拇指指背动脉皮瓣供区的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4月,收治9例拇指末节指背、指腹缺损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18~69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冲床伤4例,电刨伤3例,链条绞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5 d,平均72 h。手指末节缺损范围1.8 cm×1.0 cm^3.0 cm×2.0 cm,采用大小为2.0 cm×1.2 cm^3.0 cm×2.2 cm的拇指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后,供区创面采用大小为2.4 cm×1.2 cm^4.4 cm×2.2 cm的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结果术后指背动脉岛状皮瓣及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2年,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伤指无疼痛。末次随访时,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为12~14 mm,平均13 mm。拇指各关节活动正常,手功能按主动活动度(ATM)评定标准:获优7例,良2例。结论采用鼻咽窝穿支V-Y接力皮瓣修复拇指指背动脉皮瓣供区操作简便,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穿V-Y接力皮瓣 指背动脉皮瓣 拇指创面 供区修复
原文传递
咽升动脉分支的解剖分组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左赋兴 万经海 李茗初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咽升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颈部颅底区域走行规律及其在血管内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10%甲醛固定并用乳胶灌注的8具(16侧)成人颅颈部标本,自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向上解剖至颅底骨质,分离显露咽升动脉及周围相关结构,观察咽... 目的探讨咽升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颈部颅底区域走行规律及其在血管内外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10%甲醛固定并用乳胶灌注的8具(16侧)成人颅颈部标本,自颈总动脉分叉水平向上解剖至颅底骨质,分离显露咽升动脉及周围相关结构,观察咽升动脉的起源部位及主要分支,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依据咽升动脉主要分支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分为颈动脉鞘内、外2组,观察2组分支血管的走行规律及解剖分布特点。结果8具16侧标本中:咽升动脉13侧自面动脉起始点平面以下的颈外动脉发出,2侧起源于枕动脉,1侧与枕动脉共干起源于颈外动脉;14侧咽升动脉沿颈内动脉腹侧上行(15.39±3.20)mm后发出主要分支咽干和脑膜干,2侧变异。脑膜干自咽升动脉主干发出(9.32±3.20)mm后均穿入颈动脉鞘,上行分叉后经舌下神经管或颈静脉孔或鼓室小管下口或枕大孔入颅;咽干则在颈动脉鞘外走行并分布于咽旁、椎旁等区域。颈动脉鞘内组包括脑膜干和鼓室下动脉,均穿入颈动脉鞘后沿颈内动脉内侧上行;颈动脉鞘外组包括咽干和肌支,于鞘外走行。结论咽升动脉及其分支变异显著、走行复杂,可按照咽升动脉各主要分支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对其进行分组描述;该分组描述在头颈部病变患者个体化血管内外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动脉 升动脉咽支 颈动脉鞘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stenting for the palliation of malignant dysphagia 被引量:4
8
作者 Giorgio Diamantis Marco Scarpa +4 位作者 Paolo Bocus Stefano Realdon Carlo Castoro Ermanno Ancona Giorgio Battagli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Diamantis G, Scarpa M, Castoro C, Ancona E and Battaglia G designed the research; Diamantis G, Scarpa M, Bocus P, Realdon S and Castoro C performed the research; Castoro C, Ancona E and Battaglia G contributed analyti... Diamantis G, Scarpa M, Castoro C, Ancona E and Battaglia G designed the research; Diamantis G, Scarpa M, Bocus P, Realdon S and Castoro C performed the research; Castoro C, Ancona E and Battaglia G contributed analytic tools; Diamantis G, Scarpa M, Bocus P, Realdon S and Castoro C analyzed the data; Diamantis G and Scarpa M wrote the paper; all authors revised and approved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manuscri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cancer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elf-expandable metal stent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