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态种植模式的铁皮石斛品质特征分析
1
作者 孙健 张民达 +5 位作者 张文霞 熊晖 李振皓 徐靖 康传志 王志安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20-28,共9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的农艺性状、主要化学成分累积特征,以及抗炎、抗氧化活性,明确不同生长环境下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差异。方法:测定大棚种植、杉木附生和花岗岩石壁附生3个典型种植模式下的铁皮...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不同生长时间铁皮石斛的农艺性状、主要化学成分累积特征,以及抗炎、抗氧化活性,明确不同生长环境下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差异。方法:测定大棚种植、杉木附生和花岗岩石壁附生3个典型种植模式下的铁皮石斛假鳞茎中甘露糖、总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抗氧化能力法检测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评价抗炎活性。结果:大棚种植2年的铁皮石斛与4年生仿野生种植石斛单丛产量均为33 g左右(以干品计);浸出物,甘露糖与葡萄糖峰面积比,总黄酮、总酚含量随铁皮石斛假鳞茎生长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仿野生种植的4年生铁皮石斛鳞茎浸出物、黄酮和多酚质量分数较高,多糖质量分数较低;花岗岩石壁附生4年生铁皮石斛的总黄酮和总酚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6.28、13.41 mg·g^(-1)。铁皮石斛抗氧化能力随生长时间增加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与较短生长时间的铁皮石斛比较,多年生仿野生种植的铁皮石斛清除DPPH·、ABTS^(+)·的活性可以提高1倍左右。铁皮石斛抗炎特征与种植模式相关,大棚种植样品的抗炎活性较好。结论:多年生仿野生铁皮石斛在浸出物、黄酮和多酚的积累,以及抗氧化活性方面有显著优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杉木附生模式优于大棚种植、花岗岩石壁附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种植模式 品质特征
下载PDF
凝结魏茨曼氏菌发酵普洱茶细菌群落与品质特征研究
2
作者 肖艳琴 李若愚 +7 位作者 刘琨毅 王藤 雷鑫 沙艮 陈思琴 李彬 马燕 赵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该研究从普洱熟茶中分离益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按照106 CFU/g分别在普洱熟茶发酵30 d和36 d依次接入分离菌株,制备益生菌发酵普洱熟茶(WF)。以未接菌发酵样为对照(CK),比较发酵样品细菌群落及品质特征差异。结... 该研究从普洱熟茶中分离益生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按照106 CFU/g分别在普洱熟茶发酵30 d和36 d依次接入分离菌株,制备益生菌发酵普洱熟茶(WF)。以未接菌发酵样为对照(CK),比较发酵样品细菌群落及品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从普洱熟茶中分离鉴定到一株凝结魏茨曼氏菌(Weizmannia coagulans)PETB0001。WF样品中凝结魏茨曼氏菌的菌落数为(5.98±1.08)×10~6 CFU/g,是CK的11.59倍。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凝结魏茨曼氏菌是WF样品的生物标志物。WF样品的果香、醇厚度和甜度较CK显著增加(P<0.05),而涩味较CK降低;WF样品的可溶性糖、茶红素、甲硫氨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酸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旗松素的含量显著高于CK(P<0.05),而茶多酚、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鞣花酸、杨梅素、水浸出物以及部分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显著低于CK(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凝结魏茨曼氏菌 发酵 细菌群落 品质特征
下载PDF
6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八月瓜果籽油品质特征研究
3
作者 宋亚 王元泽 +8 位作者 冯鑫鑫 王典 杨兰 吴建林 吕军 蒋思峡 李东 喻仕瑞 郑华艳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八月瓜果籽油的品质特征,以八月瓜籽为原料,分别用溶剂水浴浸提法、索氏抽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八月瓜果籽油,并对其品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方法...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八月瓜果籽油的品质特征,以八月瓜籽为原料,分别用溶剂水浴浸提法、索氏抽提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八月瓜果籽油,并对其品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八月瓜果籽油水分及挥发物变化范围为0.09%~0.12%,折光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由油酸(质量分数43.12%~44.01%)、亚油酸(质量分数27.63%~28.85%)、棕榈酸(质量分数22.36%~22.88%)以及硬脂酸(质量分数3.71%~4.75%)组成。6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八月瓜果籽油特征为:1)溶剂水浴浸提法铁离子还原能力、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73.17%)、α-维生素E含量(0.06μg/100 mg)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2)索氏抽提法提油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提油率达40.66%,且总黄酮含量达704.15μg/g;3)超声辅助提取法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含量为267.86μg/g;4)微波辅助提取法所测得的酸价及过氧化值显著低于其他提取方法(P<0.05),更易于保存;5)水酶法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6)超临界CO_(2)萃取法所测得的碘值及皂化值偏高,更易于人体吸收,且羰基价较低,醛酮类化合物少,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果籽油 提取 成分分析 品质特征
下载PDF
山东地区加工型辣椒品质特征鉴定与综合评价
4
作者 王静静 李腾飞 +4 位作者 张禄祺 段青青 常培培 王友平 张自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1期152-158,共7页
研究旨在筛选适合山东地区种植的高辣度、高红色素含量等优异特性的加工型辣椒品种,以61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为材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关键品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在辣椒红色素... 研究旨在筛选适合山东地区种植的高辣度、高红色素含量等优异特性的加工型辣椒品种,以61份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为材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其关键品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在辣椒红色素、辣椒素、干物质、可溶性糖和Vc含量等品质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如辣椒红色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88~14.85 g/kg,变异系数很高。聚类分析将61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为特辣型,如D16-14;第Ⅳ类群为微辣型,如D49-1;而第Ⅱ和第Ⅲ类群分别为高辣和中辣型。隶属函数分析显示,D16-14为综合品质最优的特辣型材料,其次为D17-3和D3-4,D49-1为辣椒红色素含量最高的材料。以上特异材料可在下一步育种中重点加以挖掘利用。本研究可为山东地区加工型辣椒遗传育种提供优良亲本材料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加工型辣椒 品质特征 系统聚类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
5
作者 李晶 林馥茗 +5 位作者 戴浩民 黄艳 刘佳 陈林海 陈志丹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5-46,55,共13页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制作的芽型工夫红茶品质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定量描述性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对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特征滋味物质和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茶树品种芽型工夫红茶的整体香气以甜香、花香为主,滋味以甜醇、浓厚为主。不同样品中检测的16种内含成分(非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1.63%,其中茶黄素的差异最大;在10个茶树品种红茶中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挥发性物质类型为醇类化合物,其次为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质量分数最低,其中香叶醇质量分数最高;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能将‘金牡丹‘’福云7号’与其他茶树品种红茶区分开,且筛选出12种与芽型工夫红茶茶树品种密切相关的标志差异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碱和茶多酚与回甘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可可碱与醇度呈显著正相关,香叶醇、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与花果香呈正相关。该研究为芽型工夫红茶的生产加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芽型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页岩品质特征
6
作者 孙伟国 詹天宇 +4 位作者 刘闯 付涛 姜福平 朱小峰 徐银波 《吉林地质》 2024年第1期30-35,48,共7页
本文以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为讨论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上白垩统青山口组1段油页岩进行评价。研究分析表明:JFD5井油页岩主要赋存于青山口组1段下部,青山口组一段矿层有①、②、⑥号矿层,其中①号矿层埋深在459.55~... 本文以松辽盆地松南油页岩JFD5井为讨论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样品测试等手段对上白垩统青山口组1段油页岩进行评价。研究分析表明:JFD5井油页岩主要赋存于青山口组1段下部,青山口组一段矿层有①、②、⑥号矿层,其中①号矿层埋深在459.55~465.35 m,厚度5.80 m,平均含油率5.4%,最高含油率为11.4%。②号矿层埋深在470.15~475.65 m,厚度5.50 m,平均含油率7.5%,最高含油率为11.7%。⑥号矿层埋深在449~452 m,厚度3.00 m,平均含油率4.8%,最高含油量5.8%,青山口组①、②、⑥号矿层为原位开采的首选层位;属于特低硫低硫油页岩,油页岩岩段主要由含油率与小体积质量和灰分及挥发分显示一定的负相关性质,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的TOC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质,这可作为油页岩质量的评价及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青山口组1段 油页岩 品质特征
下载PDF
微波冻干预制面条干燥特性及品质特征研究
7
作者 苗峻伟 段续 +3 位作者 任广跃 刘文超 李琳琳 曹伟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267,共6页
为探究微波冷冻干燥对预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文以热风干燥作为对照试验,对比分析了2种干燥方式下面条的干燥特性,干燥后面条的复水性能、色泽、煮制特性和微观结构以及复水后面条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冷冻干燥速率曲线更加平缓,主... 为探究微波冷冻干燥对预制面条品质的影响,该文以热风干燥作为对照试验,对比分析了2种干燥方式下面条的干燥特性,干燥后面条的复水性能、色泽、煮制特性和微观结构以及复水后面条的质构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冷冻干燥速率曲线更加平缓,主要为恒速和降速干燥阶段;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微观结构具有明显的孔隙,比热风干燥产品复水率更高。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色泽优于热风干燥产品,但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煮制损失率高于热风干燥产品。2.0 W/g功率密度下制备的微波冷冻干燥预制面条综合评分最高,适用于高品质微波冻干预制面条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冷冻干燥 预制面条 干燥特性 品质特征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沙葱粉品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乐道 曹世英 +2 位作者 云月英 王国泽 卢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5-293,共9页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FD)、真空干燥(VD)和热风干燥(HAD)的方法干制沙葱,将干制沙葱研磨后制得沙葱粉,探究不同粒度沙葱粉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沙葱粉的得率、复水性、堆积密度、流动性、色泽均有显著影响(P<0.05)。FD沙葱...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FD)、真空干燥(VD)和热风干燥(HAD)的方法干制沙葱,将干制沙葱研磨后制得沙葱粉,探究不同粒度沙葱粉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沙葱粉的得率、复水性、堆积密度、流动性、色泽均有显著影响(P<0.05)。FD沙葱粉的平均粒度最小为30μm;堆积密度最大为1.57 g/mL;亮度最高为56;休止角最大为47.77°。HAD和VD沙葱粉的微观形态分布均匀,由圆形、椭圆等颗粒形状组成,颗粒之间较分散。FD沙葱粉的微观形态由片状、碎屑状等颗粒形状组成,颗粒之间较聚集,堆积密度较高,制取较大颗粒(50目)沙葱粉时得率最高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 干燥 沙葱粉 品质特征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品质特征
9
作者 石云鑫 杨家 +6 位作者 潘诗琴 曾诚 郭荣荣 李晓蝶 宋旭琴 杨剑 宋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1-2043,共13页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山茱萸多糖品质特征的影响,为山茱萸多糖的深加工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热水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酸提取法、碱提取法和复合酶提取法等6种方法提取山茱萸多糖,比...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山茱萸多糖品质特征的影响,为山茱萸多糖的深加工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热水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酸提取法、碱提取法和复合酶提取法等6种方法提取山茱萸多糖,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山茱萸多糖的提取率、总糖含量、抗氧化能力、理化性质和结构表征的影响。【结果】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山茱萸多糖品质特征具有差异性。其中,碱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提取率(15.13%)、总糖含量(93.43%)、铁离子还原能力(1.31 mmol/g),以及多糖中的C=O和C-H含量均高于其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吸油性(19.00 mL/g)和泡沫稳定性(41.67%)均高于其他方法;复合酶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体外胆固醇吸附能力(621.80 mg/g)最强,且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平均清除率(60.06%)明显高于其他方法;而热水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其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61.20%)明显高于其他方法;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起泡性(17.00%)显著高于其他方法(P<0.0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中官能团含量不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热水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表面光滑平整,结构排列紧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复合酶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分子间排斥力强;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碱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在32°和45°时有明显且强烈的吸收峰,而热水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酸提取法和复合酶提取法提取到的山茱萸多糖有相似结构;热稳定分析中,碱提取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热稳定性高于其他方法,在800℃时质量损失率为50.92%。【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结构、抗氧化活性和理化性质各不相同,但不同方法对其热力学特征影响较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可根据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茱萸多糖特点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多糖 提取方法 品质特征
下载PDF
滇中牟定县戌街晶质石墨矿的矿石类型与品质特征
10
作者 李灿清 张兴桐 +5 位作者 严城民 廖志凯 伍荣林 杨宇 王书宇 包大林 《矿产与地质》 2024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云南省牟定县戌街晶质石墨矿调查评价中,采集了10件晶质石墨矿工艺粒度测量样、19件岩矿鉴定样、73件固定碳化学分析样。根据测量、鉴定、化学分析资料,从三个角度对矿石进行了类型划分和特征研究。据晶质石墨矿工艺粒度角度将矿石划分... 云南省牟定县戌街晶质石墨矿调查评价中,采集了10件晶质石墨矿工艺粒度测量样、19件岩矿鉴定样、73件固定碳化学分析样。根据测量、鉴定、化学分析资料,从三个角度对矿石进行了类型划分和特征研究。据晶质石墨矿工艺粒度角度将矿石划分为4种类型,据赋矿岩石种类将矿石划分为7种类型,据固定碳含量,岩石、矿石划分为3种类型。本文对测量、鉴定、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地区晶质石墨矿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戌街晶质石墨矿 矿石类型 品质特征 滇中牟定
下载PDF
福鼎白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端孝 《福建茶叶》 2024年第3期26-28,共3页
福鼎白茶是福鼎地区的特色茶品,属于自然微发酵茶的一种。福鼎白茶在滋味、香气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不同的福鼎白茶在加工工艺方面则展现出了一定差别。本文在对福鼎白茶品质特征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 福鼎白茶是福鼎地区的特色茶品,属于自然微发酵茶的一种。福鼎白茶在滋味、香气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不同的福鼎白茶在加工工艺方面则展现出了一定差别。本文在对福鼎白茶品质特征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新白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与阐述,以期能够深化社会大众对福鼎白茶的了解,推进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茶叶种类 品质特征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吐鲁番鲜食葡萄品质特征分析
12
作者 黄迪 何叶 +3 位作者 张春平 郭武军 方梦柯 刘键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38-142,共5页
本研究选取吐鲁番产区无核白、里扎马特、马奶子、火焰无核4个品种的64份鲜食葡萄样品为试验材料,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总磷、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对其品质特征进行评价,为吐鲁番鲜食葡萄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本研究选取吐鲁番产区无核白、里扎马特、马奶子、火焰无核4个品种的64份鲜食葡萄样品为试验材料,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总磷、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对其品质特征进行评价,为吐鲁番鲜食葡萄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吐鲁番葡萄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酸有明显的品种差别,无核白的糖酸比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里扎马特其次,火焰无核、马奶子糖酸比相对较低。总磷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托克逊县的葡萄总磷含量相对高,而高昌区葡萄总磷含量较低。吐鲁番葡萄钾元素含量远高于国内葡萄的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品质特征 理化指标 微量元素 新疆吐鲁番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风味品质特征研究
13
作者 徐跃成 罗玥 +4 位作者 钟慈平 何媛 伍迎欢 易鑫 陈燕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3,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重庆江津,四川彭州、泸州、南充、双流、渠县、眉山)川法小曲白酒(编号分别为JJ、PZ、LZ、NC、LC、SL、QX、MS)风味品质特征,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法分析不同产地酒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利用气味活度值(OAV)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不同产地酒样的关键香气物质(OAV>1)及关键差异风味物质(VIP≥1,P<0.05)。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酒样中共鉴定出9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28种,特征风味物质(仅在一种样品中检测出)11种。不同产地酒样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值差异显著(P<0.05),异戊醇/正丙醇和异戊醇/异丁醇比值可用于鉴别川法小曲酒品质。共筛选出46种关键香气物质和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将这17种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和不同产地小曲白酒中均检出的10种关键香气物质进行对比,筛选出7种导致不同产地川法小曲白酒品质差异的标志性香气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法小曲白酒 风味品质特征 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水产品食用品质特征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钦 冉瑞玲 +2 位作者 易良键 王宗平 匡文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9期136-139,共4页
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种属、养殖方式、产地、生长阶段及食用部位等角度,综述近年来鱼、虾蟹及其他典型经济水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特征,以期为后续研究给予理论支撑,为水产品生产养殖、品质评价等工作提供参... 水产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种属、养殖方式、产地、生长阶段及食用部位等角度,综述近年来鱼、虾蟹及其他典型经济水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品质特征,以期为后续研究给予理论支撑,为水产品生产养殖、品质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水产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营养成分 品质特征
下载PDF
广西甜茶不同加工方式的品质特征及其主要内含成分分析
15
作者 廖贤军 邓慧群 +2 位作者 郭春雨 胡启明 陈婷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了丰富广西甜茶的产品类型,文章探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制作的甜茶的品质特征及主要内含成分的含量。以成熟叶晒青样为对照,对嫩叶和成熟叶分别采用白茶工艺、绿茶工艺、红茶工艺进行制样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成熟叶制成的白茶、绿茶、红... 为了丰富广西甜茶的产品类型,文章探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制作的甜茶的品质特征及主要内含成分的含量。以成熟叶晒青样为对照,对嫩叶和成熟叶分别采用白茶工艺、绿茶工艺、红茶工艺进行制样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成熟叶制成的白茶、绿茶、红茶得分较嫩叶及对照制成的茶样高,适口性佳。对成熟叶进行6种不同加工方式制样,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发酵结合烘干工艺制成的甜茶叶口感最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种不同加工方式下甜茶样中3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对广西甜茶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锅炒杀青制成茶样甜茶苷含量最高,为5.19%;室内阴干制成的茶样茶多酚含量最高,为7.84%;直接烘干制成的茶样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05%。结合感官审评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综合考虑,广西甜茶可采用“揉捻+发酵”工艺、室内阴干工艺、“滚筒杀青+揉捻”工艺和直接烘干工艺等进行生产,丰富产品类型,提高产品的品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甜茶 不同加工方式 品质特征 内含成分
下载PDF
白琳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及初制工艺
16
作者 张钦委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0期18-20,共3页
“白琳工夫”红茶原产于福鼎,是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地名命名,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或原生菜茶群体种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其制作技艺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了福鼎市非物质文化... “白琳工夫”红茶原产于福鼎,是以主产地福鼎市白琳镇地名命名,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或原生菜茶群体种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其制作技艺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了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具有“外形条索细长弯曲,茸毫多呈颗粒绒球状,色泽黄黑,内质汤色浅亮,香气鲜纯有毫香,味清鲜甜和,叶底鲜红带黄”的品质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琳工夫 品质特征 初制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中国菜籽饼粕品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陈刚 彭健 +1 位作者 刘振利 方正锋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全国17个油菜主产县区采集菜籽粕样品112份、菜籽饼样品111份、35份主要加工环节的样品以及10个品种纯种双低菜籽、34份混杂商品菜籽。对上述样品主要营养成分、抗营养/毒性成分的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国产菜籽粕、菜籽饼中性洗涤纤维含... 在全国17个油菜主产县区采集菜籽粕样品112份、菜籽饼样品111份、35份主要加工环节的样品以及10个品种纯种双低菜籽、34份混杂商品菜籽。对上述样品主要营养成分、抗营养/毒性成分的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国产菜籽粕、菜籽饼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4.45%±8.44%、30.66%±3.11%,国产菜籽粕硫苷含量为(79.1±44.99)μmol/g。中性洗涤纤维、硫苷含量高、变异大是国产菜籽饼粕区别于加拿大卡诺拉粕的主要品质特征。纯种双低菜籽硫苷含量为(35.2±6.52)μmol/g,商品菜籽硫苷含量为(78.5±21.76)μmol/g,混杂是引起菜籽饼粕硫苷含量偏高、变异增大的主要原因。低温冷榨饼、预压浸出粕、螺旋热榨饼和液压热榨饼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2.0±2.31)%、(34.6±3.40)%、(47.2±3.43)%、(51.5±7.48)%,相互间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焙炒、压榨、脱溶等热处理环节,过热处理是导致当前国产菜籽饼粕品质降低的关键。中性洗涤纤维可作为饼粕热加工质量的适宜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菜籽饼 菜籽粕 品质特征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莹 钟应富 +2 位作者 袁林颖 罗红玉 邬秀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永川秀芽是重庆十大名优绿茶之一,因其品质独特而闻名于国内外。为科学评价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品质,本实验对御芽、珍芽、极川、特川和一川等5个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等级永川秀芽感官审评总体... 永川秀芽是重庆十大名优绿茶之一,因其品质独特而闻名于国内外。为科学评价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品质,本实验对御芽、珍芽、极川、特川和一川等5个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不同等级永川秀芽感官审评总体得分与其等级高低顺序完全一致;不同等级永川秀芽分离鉴定出43种挥发性香气组分,分别为御芽27个、珍芽35个、极川37个、特川36个和一川39个,其中乙酸乙酯等21种物质为5个等级永川秀芽中共有香气组分,对构成永川秀芽风味具有重要作用,而酯类和醇类对永川秀芽特征性香气成分形成有突出贡献;不同等级永川秀芽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酚氨比与其感官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氨基酸含量和咖啡碱含量与茶叶感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对其滋味品质影响力为咖啡碱>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其与茶叶感官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882、-0.945和-0.977);从5个等级云岭永川秀芽检测出23种氨基酸组份,其中鲜爽香味物质茶氨酸含量随茶叶等级升高而升高;不同各等级永川秀芽干茶色泽、茶汤和叶底没有较大差异。因此,本研究结果对云岭永川秀芽品质评价标准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岭永川秀芽 茶叶 品质特征 研究
下载PDF
菜用甘薯新品系主要品质特征的因子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梅新 杨新笋 +7 位作者 何建军 施建斌 刘意 蔡沙 涂艳华 陈学玲 焦春海 苏文瑾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4-621,共8页
菜用甘薯是一种新型蔬菜用甘薯品种,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功效。菜用甘薯的品质分析与评价是其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高效适合的菜用甘薯品质评价方法,探讨影响品质综合评价的重要影响因子,为优质... 菜用甘薯是一种新型蔬菜用甘薯品种,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功效。菜用甘薯的品质分析与评价是其品种选育和综合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高效适合的菜用甘薯品质评价方法,探讨影响品质综合评价的重要影响因子,为优质菜用甘薯的选育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11份菜用甘薯新品系的8项指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筛选影响菜用甘薯品质的关键因子,然后利用筛选出的因子综合评价菜用甘薯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1份菜用甘薯新品系共提取了3个公因子,前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6.671%,其中影响菜用品质的关键因子依次为:蛋白质、总膳食纤维和食味组成的公因子1;灰分、总黄酮和总酚组成的公因子2;可溶性糖组成的公因子3。二维排序图共筛选出6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系,分别为:EC04、EC05、EC06、EC08、EC12和EC13,这些品系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甘薯 品质特征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福州3个鲜食橄榄品种(系)的果实品质特征与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赖瑞联 冯新 +2 位作者 陈瑾 陈义挺 吴如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1-238,共8页
研究鲜食橄榄的果实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为橄榄鲜食品质性状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福建福州主栽的鲜食橄榄品种(系)‘灵峰’、‘闽清2号’和‘清榄1号’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指标和香气组分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鲜食橄榄品种(系... 研究鲜食橄榄的果实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为橄榄鲜食品质性状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福建福州主栽的鲜食橄榄品种(系)‘灵峰’、‘闽清2号’和‘清榄1号’为材料,对其果实品质指标和香气组分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鲜食橄榄品种(系)间的果实总酸、总糖、总多酚、粗多糖、可溶性固形物等12项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固酸比和糖酸比评价其品质优劣排序依次为‘灵峰’>‘闽清2号’>‘清榄1号’;基于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2个主成分,建立的鲜食橄榄果实品质特征评价模型为f品质=0.686f1+0.314f2,品质特征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灵峰’>‘清榄1号’>‘闽清2号’。基于香气组分分析从鲜食橄榄果实中检测出35种香气物质,以烯烃类为主,还有少量醇类、酚类、酯类和其他化合物,且所有品种(系)均包含较高含量的石竹烯;其香气物质可归为2类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为F香气=0.597F1+0.403F2,香气风味优劣综合排序为‘清榄1号’>‘闽清2号’>‘灵峰’。根据系统聚类结果,‘灵峰’与‘清榄1号’的品质特征较为一致,而‘闽清2号’与‘清榄1号’的香气物质组分相似度更高。研究结果表明,鲜食橄榄品种(系)间的果实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差异较大,其鲜食品质的准确评价需充分结合模型评估和感官评定;此外,烯烃类化合物是构成橄榄香气组分骨架的主要物质,其中石竹烯可能是鲜食橄榄特征香气的重要成分之一。研究结果为鲜食橄榄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福州 鲜食品种(系) 品质特征 香气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