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新的哲学模型和假说方法的历史研究
1
作者 张丽萍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8年第5期10-15,共6页
不仔细地注视方法论历来所依附的那些科学的历史演进,我们就不能理解方法论史。 L.劳丹一、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是一种普遍的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某些哲学史专著或教科书所依据的哲学史观。它的主要特征是:(1)它把方法论... 不仔细地注视方法论历来所依附的那些科学的历史演进,我们就不能理解方法论史。 L.劳丹一、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是一种普遍的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某些哲学史专著或教科书所依据的哲学史观。它的主要特征是:(1)它把方法论理论主要当作一种哲学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活动;(2)它倾向于靠留心“伟大哲学家”的著作来确认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的中心论题,它仅对为数极少的一些科学家的方法论贡献表示赞许,(3)它倾向于想象每当方法论信念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一定是基于形而上学或认识论方面的居先替换,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思想 假说方法 认识论 哲学模型 编史学 历史研究 十七世纪 科学哲学 科学方法论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何以可能——从哲学咨询的实践看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玉昌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84,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哲学咨询的兴起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于哲学治疗的关注。哲学专业学生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咨询帮教实践表明,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具有不同于医学模型的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的... 20世纪80年代哲学咨询的兴起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引发了人们对于哲学治疗的关注。哲学专业学生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咨询帮教实践表明,以哲学为模型的哲学治疗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具有不同于医学模型的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独特治疗方式。例如,以存在主义为模型的哲学治疗可以将存在主义关于人的存在的理论,尤其是关于人如何从禁锢到自由的思想,用于引导监狱服刑人员乃至一般人走出人生困境,实现自我转变,从而突破医学模型的精神病治疗和心理治疗所固有的局限。各种模型的哲学治疗相互补充和促进,共同推动哲学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咨询 哲学治疗 哲学模型 存在主义
下载PDF
基于四种哲学关系模型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芙娜 《音乐探索》 2020年第2期19-28,共10页
从20世纪末开始,审美与实践两大音乐教育哲学观点间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也成为了困扰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两者之间是否一定是“非此即彼”?审美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有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从20世纪末开始,审美与实践两大音乐教育哲学观点间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也成为了困扰音乐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两者之间是否一定是“非此即彼”?审美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只有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从哲学的角度,对音乐教育哲学中的审美与实践两大观点进行哲学关系假设模型的构建,希望通过这一假说解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宽阔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哲学 审美与实践 哲学关系模型
下载PDF
从哲学到元哲学
4
作者 赵仲牧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26-31,共6页
本世纪是各种“元学科”兴起的时代。随着“元科学”、“元数学”以及各类“无理论”的相继出现,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元哲学”命名的一门新的哲学学科也正式问世。“元哲学”一经问世,许多相关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元哲学”这一概念实... 本世纪是各种“元学科”兴起的时代。随着“元科学”、“元数学”以及各类“无理论”的相继出现,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元哲学”命名的一门新的哲学学科也正式问世。“元哲学”一经问世,许多相关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元哲学”这一概念实际上有没有可以确定的内涵?有可能从哲学中分化出一种叫做“元哲学”的学科吗?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能否以及怎样加以限定?……看样子,这场已经展开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本文不打算陷入这种争论的游涡之中,而只想指出这样的事实:在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哲学 分析哲学 元理论 本体论 客体理论 哲学学科 元科学 哲学模型 认识论
下载PDF
犯罪心理哲学本体论
5
作者 高锋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41-45,共5页
犯罪心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 ,是在大幅调换常规研究角度的基础上 ,用一种深进犯罪主体内的视野来观察、探讨、诠释、认定犯罪心理哲学现象 ,以寻觅犯罪主体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基本规律 ,从深远的意义上来回答犯罪心理的宏观起源、发展... 犯罪心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 ,是在大幅调换常规研究角度的基础上 ,用一种深进犯罪主体内的视野来观察、探讨、诠释、认定犯罪心理哲学现象 ,以寻觅犯罪主体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基本规律 ,从深远的意义上来回答犯罪心理的宏观起源、发展路径、动力机制、能量转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 哲学本体 能量转换 双唯观 哲学思维模型
下载PDF
先秦儒家乐论两境界 被引量:5
6
作者 薛富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100,共10页
先秦儒家音乐思想可分为两段。季札与孔子的音乐批评代表了中国音乐思想的质朴形态,《乐记》则完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系统的建构。孔子在《论语》中的音乐批评已形成一个体系,其音乐批评包括礼仪制度、个体理想人格塑造和审美三个维度... 先秦儒家音乐思想可分为两段。季札与孔子的音乐批评代表了中国音乐思想的质朴形态,《乐记》则完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系统的建构。孔子在《论语》中的音乐批评已形成一个体系,其音乐批评包括礼仪制度、个体理想人格塑造和审美三个维度,开创了音乐批评的三种模式。《乐记》从人心、社会和天地秩序三个维度阐释和理解音乐,建立起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完善的音乐哲学理论模型,对后世音乐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对当代音乐观念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并举 理想人格塑造 音乐批评 音乐哲学模型
下载PDF
关于中医特点的再认识 被引量:7
7
作者 严金海 郭春丽 刘婉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3期10-14,19,共6页
在论及中医时,整体观、辨证论治被公认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两个特点。实际上,其他古代医学体系和现代的西医也具有这两个特点,故这两个特点不具有唯一性。中医的根本特点是其理论体系的哲学模型特征,即以古代哲学观念将基于人类自然感官... 在论及中医时,整体观、辨证论治被公认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两个特点。实际上,其他古代医学体系和现代的西医也具有这两个特点,故这两个特点不具有唯一性。中医的根本特点是其理论体系的哲学模型特征,即以古代哲学观念将基于人类自然感官能力获得的以医学经验为主的经验加以系统化的结果。但该类经验的可靠性及其哲学思辨结论的可靠性存疑。中医的根本特性导致其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一度被否定而失去合法地位,再次获得合法性基于医学科学之外因素的影响。取得合法性地位后中医获得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条件与机遇,但60多年来越来越处于边缘地位,并未取得重要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哲学模型 合法性
下载PDF
论知识的本质和知识创造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承伟 刘凡儒 郝绪彤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9-379,共11页
本文界定了物质和信息的哲学范畴,提出物质是质和能的统一体;信息是非物质的客观存在,信息划分物像、构像和映像等三种类型。在信息的哲学范畴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知识的信息本质(寓意编码信息),划分知识为物性知识、人工知识和理性知识... 本文界定了物质和信息的哲学范畴,提出物质是质和能的统一体;信息是非物质的客观存在,信息划分物像、构像和映像等三种类型。在信息的哲学范畴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知识的信息本质(寓意编码信息),划分知识为物性知识、人工知识和理性知识等三大类别,提出了物性知识创造的OT^2EC^2模型和人工知识创造的TC模型;辨析知识创造和知识创新的本质差异,并在OT^2EC^2模型基础上阐述了智慧教育的模式。基于知识的编码信息的本质,本文提出在专业领域激活汉字造字机制,建议引用外来语造字可采用多韵母读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造 知识创新 信息的哲学范畴OT2EC2模型
下载PDF
犯罪心理美学论稿
9
作者 高峰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犯罪心理美学指引起罪事情感移动与行为走向的意象思维,系哲学、宗教、伦理等美感心因构成体系化的主观思维模型。由犯罪心理美学定义里引伸出犯罪心理的认知感受,犯罪心理的情感潮动,犯罪心理的意识内省;从其审美程式、美感性质、唯美... 犯罪心理美学指引起罪事情感移动与行为走向的意象思维,系哲学、宗教、伦理等美感心因构成体系化的主观思维模型。由犯罪心理美学定义里引伸出犯罪心理的认知感受,犯罪心理的情感潮动,犯罪心理的意识内省;从其审美程式、美感性质、唯美分类、美觉意义几个认识维点上勾勒出犯罪心理美学的理性骨架,也可以称之为研究立足的基点、布局谋阵的角眼、纵横交叉的坐标、微型收缩的核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心理情感系统 犯罪心理哲学模型 犯罪心理文化 犯罪心理移情理论 犯罪心理美学
下载PDF
经络“营阴阳”作用与生命活动连续性的运行及调控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军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4-1027,共4页
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客观内涵是什么?本文通过对经络"营阴阳"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中医所谓"阴阳"的客观内涵可能是指有机体生命活动的连续性原则,具体体现为有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活动的内在转化、平衡关系。... 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的客观内涵是什么?本文通过对经络"营阴阳"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中医所谓"阴阳"的客观内涵可能是指有机体生命活动的连续性原则,具体体现为有机体组织结构与功能活动的内在转化、平衡关系。而经络结构借助其对腧穴成体干细胞等的增随-转分化的影响,在器官组织更新和损伤修复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并借此以维护有机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内在相关关系,以实现经络"营阴阳"的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阴阳 组织更新/损伤修复 结构-功能相关 哲学思维模型
下载PDF
Overviews to organizational model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11
作者 ZHANG Jing-xiao JIN Wei-xing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7年第3期25-27,33,共4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modem organizational model to generalize their categories, features and faults. Based o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YIN 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modem organizational model to generalize their categories, features and faults. Based on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YIN and YANG” principles, it discusses how to understand the hypotheses of the organizational models,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leading models, and puts forward two hypotheses, the fixed structure and the flexible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zational model hypothesis testing management philosophy fixed structure flexiblestruc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下载PDF
Original Frame of Organizational Model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12
作者 ZHANG Jing-xiao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7年第2期77-81,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framework of the original organizational model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view is constructed. The driving forces are also expatiated in the paper. Matching with the time and spa... In this paper, the studies show that the framework of the original organizational model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view is constructed. The driving forces are also expatiated in the paper. Matching with the time and space in which the organization exists, fitted with the extra environment, making the organization take effect and properly controlling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factors for the organizations further are the four driving forces development. The supporting pillars are cooper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and proper equal culture environment. At last, the researches point out that organization is a process, while organizational model is only a tool for us to realize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zation model management philosophy fixed structure flexible struc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下载PDF
Walter Benjamin: A New Positive Concept of Destruction
13
作者 Maria Teresa Costa Freie Universitat Berlin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2期150-158,共9页
The author's proposal is to show how an apparently marginal text by Walter Benjamin, "The Destructive Character", can be taken as a hermeneutic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of Benjamin's with history and... The author's proposal is to show how an apparently marginal text by Walter Benjamin, "The Destructive Character", can be taken as a hermeneutic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on of Benjamin's with history and tradition and for characterizing his thought as philosophy of threshold. It is the author's intention to show how the destructive character, on the threshold between de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succeeds in remaining in that transition area that announces a change, showing its creative and conservative features; thus it appears as a figure of coexistence between stillness and movement, passage and interruption, and past and future. What the author wants to point out is that,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is figure, Benjamin is driven by a cognitive demand, which tends to focalize the process of destruction itself rather than the result of the destruction process. The space in which the destructive character is acting is the space of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e and emancipation, and the space where it is possible to keep together past and future, and memory and redemption. Starting from these reflections, an important question arises about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tradition, and culture and its memory: Neither the destruction of memory by a culture nor its canonization is meaningful. The concept of destructive character then represents a preferential point of observation for analyzing the articulations of Benjamin's thought. From this perspective, a decisive point of Benjamin's reflection seems to emerge on one side, strengthened in the permeation of Hebraic ancestors between destruction and salvation; on the other side, some of the concepts and images of the Berliner philosopher seem to show up in a new 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ter Benjamin twemieth-century philosophy political philosophy philosophy of hist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