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8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基德电影的缘起与哲思表达
1
作者 颜诗琴 《戏剧之家》 2024年第9期132-136,共5页
揭开惊世骇俗的表面,金基德洞悉女性的社会处境,善用女性的身体和社会身份进行艺术表达。在金基德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那些未曾关心的世界,为曾经嗤之以鼻的“怪物们”驻留。足够坦诚,便可以在金基德电影中反观诸己。此外,金基德的画家... 揭开惊世骇俗的表面,金基德洞悉女性的社会处境,善用女性的身体和社会身份进行艺术表达。在金基德电影中,观众可以看到那些未曾关心的世界,为曾经嗤之以鼻的“怪物们”驻留。足够坦诚,便可以在金基德电影中反观诸己。此外,金基德的画家身份鲜被提及,他电影中的创作手法不同于西方电影创作观念,对金基德电影的理解应该将这一自成体系的东方韵味囊括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基德 野蛮 缘起 悲悯 哲思
下载PDF
“哲思”,蕴含哲理的美文
2
作者 杨冬絮 《人民周刊》 2024年第8期50-50,共1页
2018年以来,人民论坛官方公众号“人民论坛网”每晚推出“哲思”栏目,以灼热的观点、温暖的文字、多样的形式启迪、抚慰广大读者,让更多人能够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提升自我,成为人民论坛最受关注的新媒体栏目之一。
关键词 提升自我 哲思 人民论坛网 媒体 论坛 栏目
下载PDF
哲思式的古典学研究何以可能?——“尼采与维拉莫维茨之争”的来龙去脉
3
作者 张红霞 《世界历史评论》 2024年第1期254-268,297,共16页
19世纪下半叶,尼采与维拉莫维茨就德国古典学的现实生态展开了一场“学术争论”,具体呈现为两种学术取径,即强调“哲学—美学”体验的人文主义和研究“整体历史”的历史—实证主义的对立。在研究方法上,两者分别为侧重联系古代与现实的... 19世纪下半叶,尼采与维拉莫维茨就德国古典学的现实生态展开了一场“学术争论”,具体呈现为两种学术取径,即强调“哲学—美学”体验的人文主义和研究“整体历史”的历史—实证主义的对立。在研究方法上,两者分别为侧重联系古代与现实的哲思式路径和侧重客观标准的科学式路径。尽管这场学术风波源于《悲剧的诞生》有违传统规范的“未来语文学”构想,尼采却未直接回应维拉莫维茨有失斯文的书评,因而难称真正的“争论”。然而鉴于当事者在相关领域影响深远,事件本身不仅牵涉学者的个人气质和治学理念,更关乎人文学科在德国乃至欧洲的整体发展趋势。因而分析此次“争论”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近代学术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对现代人文研究的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维拉莫维茨 哲思式研究范式 未来语文学 历史—实证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宰制科学技术的批判性哲思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繁慧 艾志强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资本逻辑是作为物化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运动的矛盾规律,其本质在于借助资本布控的时间、空间强制性地实现资本增殖。资本逻辑宰制科学技术加剧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的劳动异化,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更使自然界生灵涂炭... 资本逻辑是作为物化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自身运动的矛盾规律,其本质在于借助资本布控的时间、空间强制性地实现资本增殖。资本逻辑宰制科学技术加剧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条件下的劳动异化,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更使自然界生灵涂炭,导致一系列科学技术伦理问题频频爆发。资本逻辑宰制下科技伦理问题的三重影响:对人的价值实现和追求自由解放的障碍性作用、对社会价值观念的破坏性影响、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危机性损害。当今,新兴科技及其成果不断涌现,为人类奔向“自由王国”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航程中,资本逻辑的侵蚀依然是科技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障碍性疑难。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宰制科学技术的批判性反思对此“疑难”的破解与防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科学技术 批判 哲思
下载PDF
《道德经》与《论语》哲思融通性研究
5
作者 张建强 王军涛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3年第2期89-98,253,共11页
传统研究《道德经》与《论语》的关系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对立和互补,却忽视了两者内在的触类旁通。若以文本互涉分析为基础,就会发现构建《道德经》与《论语》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融合共通的,皆自反思礼崩乐坏始,寻得以道和仁为首的社... 传统研究《道德经》与《论语》的关系主要聚焦于两者的对立和互补,却忽视了两者内在的触类旁通。若以文本互涉分析为基础,就会发现构建《道德经》与《论语》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是融合共通的,皆自反思礼崩乐坏始,寻得以道和仁为首的社会整治之法,经无为而治的实践探索,实现以服务政治为目标,即它们的方法论、实践观及价值观是相通的。尤为重要的是其政论思想所表现的相互影响和一致性:《道德经》政治思想是《论语》政治思想的基础,《道德经》的“无名而治”是基于对《论语》“为政以名”批判得到的政论思想体系,所以“名”是儒道通融最为核心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融通 哲思框架 《论语》 《道德经》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荆楚漆器图像艺术的写意浪漫精神与文化哲思
6
作者 肖蓉 《天工》 2023年第1期94-96,共3页
荆楚漆器艺术通过其造型、图像、色彩、纹饰等审美表现特征,充分反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先民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荆楚地域位于我国长江流域,漆器艺术的审美特点表现为圆融贯通的造型方式和神秘虚幻的浪漫意境。漆器以其精致细腻... 荆楚漆器艺术通过其造型、图像、色彩、纹饰等审美表现特征,充分反映了中华大地的远古先民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荆楚地域位于我国长江流域,漆器艺术的审美特点表现为圆融贯通的造型方式和神秘虚幻的浪漫意境。漆器以其精致细腻的纹饰传达出“有意味的形式”,以惊艳的色彩复现神秘玄远的生命观念。这些特征不仅是楚人审美意识的幻化和艺术能力的生动展现,还是楚人原始启哲思维特质的精神逻辑体现。在荆楚漆器图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追寻到中原文化浪漫哲思的精神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漆器 图像艺术 写意精神 文化哲思
下载PDF
“她力量”:杨荔钠电影中的影像哲思与女性关怀
7
作者 黄博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我国青年女性导演杨荔钠在她的电影中承载了大量关于生命的审慎思考和对女性价值的终极追问,认真讲述着当女性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面对爱情与成长、罪恶与救赎、年老与死亡等现实困境时的自我反思、自我检视与自我阐释后的身份自觉,传递... 我国青年女性导演杨荔钠在她的电影中承载了大量关于生命的审慎思考和对女性价值的终极追问,认真讲述着当女性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面对爱情与成长、罪恶与救赎、年老与死亡等现实困境时的自我反思、自我检视与自我阐释后的身份自觉,传递蓬勃的女性力量。诗意的情绪和意象化的影像修辞勾画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各自的人生况味,在亦真亦幻间生产着超越个体和文化的当下意义。其本质上关怀女性的生存处境,尽显人文关怀,体现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彰显新时代“她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荔钠 影像哲思 女性关怀
下载PDF
隐喻与哲思:《人生大事》人文精神的现实主义诠释
8
作者 夏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3-37,共5页
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借助真实故事、生动人物,探究不同行业的深厚文化,重建基于艺术创作与现实故事的融合框架,向观众传递了独特的人文关怀。电影《人生大事》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基础,将人文关怀、精神美学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将创作镜头... 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借助真实故事、生动人物,探究不同行业的深厚文化,重建基于艺术创作与现实故事的融合框架,向观众传递了独特的人文关怀。电影《人生大事》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基础,将人文关怀、精神美学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将创作镜头对准殡葬师群体,在彰显生活气息的同时,以朴实、平凡的艺术风格,生动、童趣的创作视角解读了不为人知的丧葬行业,并在丧葬悲凉场景与喜剧氛围碰撞中,以情绪叙事的创作手法,将直面生死的宏大议题融入微妙的细节处理之中,塑造了“身心共振”的情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 创作视角 细节处理 人生大事 哲思 融合框架 艺术创作 情感空间
下载PDF
从“明德”到“哲思”——当代中国哲学主体性认知及其阶段性特征
9
作者 陈丕缉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是通过21世纪初以来“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讨论而达到自我认知的。中国哲学学科建构由冯友兰等老一辈哲学家初创,标志着中国哲学由“明德”时代进入“哲思”时代。经过一百多年来哲学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已初具... 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是通过21世纪初以来“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讨论而达到自我认知的。中国哲学学科建构由冯友兰等老一辈哲学家初创,标志着中国哲学由“明德”时代进入“哲思”时代。经过一百多年来哲学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已初具规模与形制并不断向普遍性进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慧和学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主体性 明德 哲思
下载PDF
“狭窄的心”与“大的宇宙”——论冯至《山水》的艺术哲思与世界性视野
10
作者 罗占婷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0-54,共5页
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丰富的思想性以及复杂的文化性,表现了冯至对自我文学创作、诗学艺术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思考。具体呈现为:创作上受西方绘画与雕塑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抽象写意式的熏陶... 冯至的散文集《山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丰富的思想性以及复杂的文化性,表现了冯至对自我文学创作、诗学艺术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思考。具体呈现为:创作上受西方绘画与雕塑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抽象写意式的熏陶,给文本营造了雕塑般的立体感与去时间性的静默感,增加了文章的“涩”度;艺术上对于“美”的本质何为以及“美”如何呈现的艺术追问,深化了他的诗学观念;在创作与艺术上的思考进而又催生了他对于“中国—世界”这一文化关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冯至 艺术哲思 世界性视野
下载PDF
“于对话中寻求真理”——老舍“语言文化景观”中的真理哲思
11
作者 张引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8-46,共9页
老舍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语言习惯不同、说话方式各异的人物形象,并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语言、对话、交流之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潜在影响,这些共同构成了老舍小说中一道特殊的“语言文化景观”,其背后也承载着老舍对于语言与真理关系的把握与思... 老舍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语言习惯不同、说话方式各异的人物形象,并较为深入地剖析了语言、对话、交流之于他们日常生活的潜在影响,这些共同构成了老舍小说中一道特殊的“语言文化景观”,其背后也承载着老舍对于语言与真理关系的把握与思考:个人通过和他者在说理、交流、辩论的过程中,让语言从私人空间进入到公共领域,而正是在对话的场域里,在说与听的相互“对撞”中,何为人生之真实,哪种生活更为合理,什么是好的文学,这些问题似乎均有了可供参考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语言文化景观 真理哲思
下载PDF
“美学哲思——刘纲纪文献艺术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胡莺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5期47-52,共6页
2023年8月25日上午,“美学哲思——刘纲纪文献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美术馆召开。会议由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双喜,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刘茂平,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教授、博... 2023年8月25日上午,“美学哲思——刘纲纪文献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美术馆召开。会议由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主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殷双喜,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刘茂平,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永怡,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范明华,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馆馆长 中央美术学院 潘天寿 中国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刘纲纪 哲思 美学
下载PDF
紫砂壶艺术的文化哲思——论《四季如意》的艺术创作
13
作者 郭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3年第4期186-186,共1页
紫砂壶艺术创作重视文化内涵的表达,在展现自身工艺优势的同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审美与文化精神的融合、弘扬。《四季如意》一壶形态灵巧圆润,结合了筋纹设计与如意图案,独具艺术个性,蕴含着独特的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作品以精美的艺术表... 紫砂壶艺术创作重视文化内涵的表达,在展现自身工艺优势的同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审美与文化精神的融合、弘扬。《四季如意》一壶形态灵巧圆润,结合了筋纹设计与如意图案,独具艺术个性,蕴含着独特的中华民族哲学思想。作品以精美的艺术表现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依靠“如意”的主题与元素表达了对人们的祝福,同时也承载着中国深邃的文化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四季如意 文化哲思
下载PDF
索菲娅·古拜杜丽娜音乐哲思中的世界观二元对立原则研究
14
作者 徐渤 《黄河之声》 2023年第8期52-59,共8页
思维的二元对立、对偶反照、二律背反和对话性一直是东西方不同艺术领域里重要的课题。索菲娅·古拜杜丽娜无论以怎样的体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协奏曲、交响乐、颂歌、叙事曲、室内乐亦或是独奏曲、电子音乐,她都可以传达出... 思维的二元对立、对偶反照、二律背反和对话性一直是东西方不同艺术领域里重要的课题。索菲娅·古拜杜丽娜无论以怎样的体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协奏曲、交响乐、颂歌、叙事曲、室内乐亦或是独奏曲、电子音乐,她都可以传达出自己对音乐表达独到的理解。其独有的二元对立手法,使其能够扩展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力。这种手法忠实地反映在她的音乐语言、句法和文法层面,也使其架构起的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能够在逻辑上征服人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总结出印刻在古拜杜丽娜创作风格以及体现在其言论当中的一系列二元对立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拜杜丽娜 音乐哲思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文化互鉴视域下《瓦尔登湖》与中国古典哲思的对话融通
15
作者 林家荣 唐文璐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8期75-77,共3页
《瓦尔登湖》是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典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思在西方文化中的吸收与重建。表面上看,书中引用的十处儒家语录是中国哲思对梭罗的主动影响,研读对比后不难发现,实则为梭罗在一定程度上借儒家外衣表达个人思想。这一文化互鉴... 《瓦尔登湖》是东西方文化互鉴的典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哲思在西方文化中的吸收与重建。表面上看,书中引用的十处儒家语录是中国哲思对梭罗的主动影响,研读对比后不难发现,实则为梭罗在一定程度上借儒家外衣表达个人思想。这一文化互鉴的交流模式深深影响了后世,促进了儒道思想在西方国家本土化的进程,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动态双向的交流互鉴中,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化之林扎根生长,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登湖》 中国古典哲思 文化互鉴 对话融通
下载PDF
简析《红楼梦》笔下含情的特点及其哲思
16
作者 范文涛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期8-11,共4页
《红楼梦》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世人尊崇,以至出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它凭借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主人公离奇悲惨的命运等在文坛上熠熠生辉。不止这些,《红楼梦》之所以流传至今,还因为它拥... 《红楼梦》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世人尊崇,以至出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它凭借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主人公离奇悲惨的命运等在文坛上熠熠生辉。不止这些,《红楼梦》之所以流传至今,还因为它拥有笔下含情的艺术手法以及儒释道兼重的复杂思想。学界普遍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出身于没落的曹家,中年时生活潦倒困苦。读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清楚,曹雪芹读过很多书,非常有文学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哲思 曹雪芹 悲惨的命运 文学修养 前八十回 儒释道 故事情节
下载PDF
史铁生的哲思意象
17
作者 张路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78-82,共5页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涵义丰富的哲思意象,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灵魂的领悟,成为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哲思意象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史铁生在继承中外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命体验将深刻的哲思融入独特的文学意象,表... 当代作家史铁生以涵义丰富的哲思意象,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生命、对灵魂的领悟,成为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之一。哲思意象的形成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史铁生在继承中外文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个体的生命体验将深刻的哲思融入独特的文学意象,表现出民族化、个性化的特点,寄寓哲思,超越语言,具有建构哲思文体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哲思 文体 哲思意象
下载PDF
模态哲思逻辑
18
作者 李娜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35-38,共4页
仿照哲思逻辑的方法,在传统模态逻辑的系统内,增加一个一元算子*,再通过定义引入两个一元算子△和▽,同样可以建立一个经典模态逻辑的扩充系统——模态哲思逻辑系统。但与哲思逻辑不同的是,在模态哲思逻辑中,分别与△A和▽A形成下反对... 仿照哲思逻辑的方法,在传统模态逻辑的系统内,增加一个一元算子*,再通过定义引入两个一元算子△和▽,同样可以建立一个经典模态逻辑的扩充系统——模态哲思逻辑系统。但与哲思逻辑不同的是,在模态哲思逻辑中,分别与△A和▽A形成下反对和反对关系的不是A,而是□A。这样就突破了从必然与可能间的关系入手的传统方法,找到了与必然形成相应对当关系的新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思逻辑 模态哲思逻辑 对当关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愁的文化哲思及守望 被引量:9
19
作者 汤素娥 唐珍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当代中国城镇化语境中的乡愁,是城乡居民对原乡生活的记忆留念、乡土家国的眷恋情怀和精神家园的文化皈依,存在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之分。究其生发缘由,受传统文化的心理惯性、城乡生活的身份迷失和城乡二元制度的掣肘。要放大乡愁的正... 当代中国城镇化语境中的乡愁,是城乡居民对原乡生活的记忆留念、乡土家国的眷恋情怀和精神家园的文化皈依,存在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之分。究其生发缘由,受传统文化的心理惯性、城乡生活的身份迷失和城乡二元制度的掣肘。要放大乡愁的正面效能,消弭乡愁的负面效应,就需走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通过优化城乡二元关系、提高城乡居民素养、激活乡愁文化记忆等方式来守望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文化哲思 城镇化 精神家园
下载PDF
哲思逻辑的判定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杜国平 马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38,共5页
在哲思逻辑系统内,有同时遵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经典否定联结词,有遵守矛盾律而不遵守排中律的构造性否定联结词,有不遵守矛盾律而遵守排中律的弗协调否定联结词,还有既不遵守矛盾律又不遵守排中律的辩证否定联结词。哲思逻辑是可判定的... 在哲思逻辑系统内,有同时遵守矛盾律和排中律的经典否定联结词,有遵守矛盾律而不遵守排中律的构造性否定联结词,有不遵守矛盾律而遵守排中律的弗协调否定联结词,还有既不遵守矛盾律又不遵守排中律的辩证否定联结词。哲思逻辑是可判定的,其判定方法包括分支真值表、分支归谬赋值法和分支树图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思逻辑 分支真值表 分支归谬赋值法 分支树图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