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临夏盆地牙沟地区椒子沟组底部的小哺乳动物化石
1
作者 王伴月 邱占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4-316,共33页
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于2003年在甘肃临夏盆地牙沟附近的椒子沟组底部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计3目13科17个属。这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群是中亚和东亚典型的渐新世组合。其中的14属(约为总数的82%)是亚洲渐新... 记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野外队于2003年在甘肃临夏盆地牙沟附近的椒子沟组底部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计3目13科17个属。这个小哺乳动物化石群是中亚和东亚典型的渐新世组合。其中的14属(约为总数的82%)是亚洲渐新世所共有的,4个属(Ordolagus,Tataromys,Tsagonomys和Bagacricetodon)和Eucricetodon属的4个种的时代分布仅限于渐新世,Bagacricetodon属限于晚渐新世,Glis和Eomyodon两属在晚渐新世时首次出现。根据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牙沟地区椒子沟组底部的时代可能为晚渐新世,这与根据大哺乳动物化石得出的结论一致。与中亚和东亚地区其他已知的晚渐新世哺乳动物群比较,由于该动物群中具有两个原仅在始新世出现的属(Anatolechinos和Gobiomys)和缺少较进步的属,其时代比内蒙古乌兰塔塔尔带III和蒙古湖谷地区的生物带C稍早。这与现在对毛沟剖面的古地磁解释大致一致,即椒子沟组的下界可能与Chron C10r(~29 Ma)相当。牙沟动物群包含有大量喜欢干旱的zapodines,ctenodactylids,cricetids,lagomorphs和穴居的Tsaganomys化石,而且产化石地层的岩性主要是由含有石膏的褐红色泥岩组成,这些都倾向于表明牙沟地区在晚渐新世时主要为半干旱的林地-灌木林地环境。在晚渐新世时,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共有4属小哺乳动物,而在亚洲和北美洲只共有一属动物,这表明在晚渐新世时,欧亚之间动物群的交流要比亚洲与北美之间的多,这可能与土尔盖海峡在晚渐新世时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牙沟 晚渐新世 椒子沟组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宁夏海原石峡口哺乳动物化石资源特征及保护研究
2
作者 杨卿 毛有明 +2 位作者 杨克成 黄显文 万杨 《炎黄地理》 2023年第6期83-85,共3页
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命遗体、遗迹等,按照生物门类,可分为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化石等。哺乳动物化石属于脊椎动物化石的一种,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属于《古生物化石保护... 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命遗体、遗迹等,按照生物门类,可分为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植物化石等。哺乳动物化石属于脊椎动物化石的一种,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属于《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中界定的重点化石保护对象,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遗产,地质学、生命科学的珍贵研究材料和科普题材,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载体。海原石峡口地区蕴含着巨犀、豨、爪兽、石炭兽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资源,本次工作对该地区哺乳动物的化石资源特征、保护状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保护建议,为该地区化石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 古脊椎动物 化石资源 自然遗产 生命科学 地质历史时期 实体化石
下载PDF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及其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被引量:58
3
作者 邓涛 王晓鸣 +2 位作者 倪喜军 刘丽萍 梁忠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66,共22页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 ,保存了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连续沉积序列。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为划分和对比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然而 ,此前关于这个盆地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有许多... 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相当发育 ,保存了从渐新世至全新世的连续沉积序列。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为划分和对比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地层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然而 ,此前关于这个盆地地层层序和时代的认识有许多矛盾之处 ,地层命名繁复 ,化石证据混乱。近年来我们对临夏盆地的野外考察已理清了沉积序列 ,并在充分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各个岩石地层单位所对应的地质时代。临夏盆地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以晚渐新世的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的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新生代地层 化石证据 哺乳动物化石 岩石地层单位 三趾马动物 沉积序列 地层层序 地层命名 野外考察 地质时代 重新厘定 晚渐新世 中中新世 早更新世 晚中新世 全新世 沉积物 铲齿象 丰富
下载PDF
岭南东江流域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新发现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保生 边戈果 +5 位作者 张韦 温小浩 牛东风 杜恕环 李后信 欧先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5-1199,I0003-I0004,共7页
近年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中发现较丰富的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为6个目5属5种,称之为碧寿动物群。根据碧寿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化石层位、热释光测试结果和生物地层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与西... 近年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中发现较丰富的古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经鉴定为6个目5属5种,称之为碧寿动物群。根据碧寿动物群指示的古生态、化石层位、热释光测试结果和生物地层对比初步认为,该动物群与西江流域的罗沙岩动物群一样,都属于晚更新世时期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活在MIS5a时的间冰期,但罗沙岩动物群的时代略早,为(79.0±15)kaBP,而碧寿动物群则存在于末次冰期/末次间冰期之交的MIS5a之末叶。此动物群为广东东江流域历年首现,代表了当时的热带北缘森林草原的自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东江流域 碧寿哺乳动物化石 古生态 地质时代
下载PDF
甘肃临夏盆地牙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有关地层问题 被引量:20
5
作者 邱占祥 王伴月 邓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6-296,共21页
记述了临夏盆地牙沟地点除巨犀以外的 8类哺乳动物化石 :Tsaganomysaltaicus、Mega lopterodonsp .、Schizotheriumordosium、Hyracodontidaegen.etsp .indet.、Ardyniaaltidentatasp .nov.、Ardyniasp .、Aprotodonlanzhouensis和Parae... 记述了临夏盆地牙沟地点除巨犀以外的 8类哺乳动物化石 :Tsaganomysaltaicus、Mega lopterodonsp .、Schizotheriumordosium、Hyracodontidaegen.etsp .indet.、Ardyniaaltidentatasp .nov.、Ardyniasp .、Aprotodonlanzhouensis和Paraentelodoncf.P .macrognathus。新种Ardyniaalti dentata的主要特征是 :个体大 ,齿冠高 ;M2冠高大于冠长 ,“小刺”异常发育 ,后脊退缩 ;下臼齿下三角座变短 ,外中沟位于齿长的前 1 /3处。牙沟、椒子沟和毛沟底部地层中所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均产自同一层位 ,其时代为晚渐新世 ,而不是早中新世。含化石的地层属椒子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临夏盆地 巨犀 晚渐新世 臼齿 早中新世 记述 地层 层位 异常
下载PDF
从山羊寨哺乳动物化石看柳江盆地洞穴堆积的时代与环境 被引量:8
6
作者 牛平山 张燕君 法蕾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发掘整理与鉴定,采用生物地层学和哺乳动物生活习性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其时代为Qp2 3,晚于辽宁营口"... 山羊寨洞穴堆积是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众多溶洞的洞穴堆积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发掘整理与鉴定,采用生物地层学和哺乳动物生活习性对比分析方法,确定其时代为Qp2 3,晚于辽宁营口"金牛山下组动物群",早于河北"迁安爪村动物群"和内蒙古"萨拉乌苏动物群",其特征反映了中国华北与东北过渡地带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面貌,并反映出当时区内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和水域条件等生态环境的多次时空变化。如此众多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增加了保护区遗迹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价值;为该区洞穴堆积的时代与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改变了区内洞穴堆积仅为中更新世地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洞穴堆积 时代 古环境 更新世中晚期
下载PDF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8
7
作者 同号文 张双权 +1 位作者 李青 许治军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70,共20页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与山顶洞及田园洞动物群基本同期。西太平洞动物群中有76%的种曾出现于周口店田园洞动物群,而只有38%的种曾出现于山顶洞。目前在此发现的可鉴定到种的化石材料均可归入现生种,但其中有23%的种已经在北京地区消失,消失属种以大中型动物为主。在该地点发现的西伯利亚飞鼠和复齿鼯鼠材料是首次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此类化石记录。该地点是我国北方地区已报道的第四纪化石点中含香麝和岩羊材料最丰富的地点之一。在国内有关文献中,岩羊化石的分类命名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这次发现的新材料,有利于澄清该类化石的分类命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 更新世晚期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岭南东江流域碧寿洞哺乳动物化石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培欣 李保生 +7 位作者 边戈果 何劲 温小浩 陈龙珠 李志文 刘韫 司月君 牛东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31-2038,共8页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 南岭以南(简称"岭南")广东东江流域河源地区东源县上莞镇的碧寿洞,经2008年再次考察与发掘,新发现哺乳动物化石11属11种。这是继2000年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现已总计达6目21属21种。经研究,其属末次间冰期OIS5a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该动物群的组成特别是其中典型热带成员中国犀、华南巨獏、长臂猿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的热带雨林环境。而化石层位土状堆积物的硅铝系数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该动物群生存时期的这种气候环境。由此表明,OIS5a时东江流域及至岭南的南亚热带范围曾经发生过热带气候向北较大幅度移动的重大环境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碧寿洞 哺乳动物化石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 末次间冰期末期 热带气候环境
下载PDF
安徽巢县发现的人类枕骨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30
9
作者 许春华 张银运 +1 位作者 陈才弟 方笃生 《人类学学报》 1984年第3期202-209,301,共9页
1982年在安徽巢县银山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该地点下部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上部堆积的时代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的1—4层或稍晚。一块人类枕骨化石出自上部堆积,代表一青年女性个体,很可能是属于早期智人的杭骨。该地点的动物群具有东洋... 1982年在安徽巢县银山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该地点下部堆积的时代为早更新世,上部堆积的时代相当于北京猿人地点的1—4层或稍晚。一块人类枕骨化石出自上部堆积,代表一青年女性个体,很可能是属于早期智人的杭骨。该地点的动物群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枕骨 哺乳动物化石 早更新世 中更新世 巢县
下载PDF
甘肃东乡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邱占祥 谢骏义 阎德发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24,001,T002,共18页
本文记述了在甘肃东乡椒子沟发现的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Gomphotherium sp、Dzungariotheriura orgosense、Rhinocerotidae gen. indet.和Paraentelodon macrognathus sp. nov.,着重讨论了全北区猪齿兽类的系统关系。根据化石的性... 本文记述了在甘肃东乡椒子沟发现的几种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Gomphotherium sp、Dzungariotheriura orgosense、Rhinocerotidae gen. indet.和Paraentelodon macrognathus sp. nov.,着重讨论了全北区猪齿兽类的系统关系。根据化石的性质判断,东乡椒子沟化石点的地质时代应与欧洲Burdigalian早期,亦即MN_3相当或稍早。笔者将原定为上新世临夏组的第一、二岩性段划出,命名为椒子沟组,其时代为早中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东乡 早中新世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新疆布尔津地区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英文)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捷 孟津 +1 位作者 吴文裕 伍少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10,共8页
1995年以来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开展了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该区乌伦古河组地层同时 (叶捷等 ,2 0 0 1a ,b) ,为搞清乌伦古河组的区域分布 ,我们在 1 999年和 2 0 0 1年先后两次前往布尔津地区... 1995年以来作者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地区开展了第三纪哺乳动物地层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该区乌伦古河组地层同时 (叶捷等 ,2 0 0 1a ,b) ,为搞清乌伦古河组的区域分布 ,我们在 1 999年和 2 0 0 1年先后两次前往布尔津地区考察了那里的“乌伦古河组”。在布尔津县城西北 1 4km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片新生代露头 ,长期被视为乌伦古河组 ,因而时代也被定为始新世至渐新世 ,但一直没有确凿的化石依据。 1 999年我们首次在该套地层中采集到哺乳动物化石 ( 990 2 7地点 ) ,2 0 0 1年再次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采集到化石并实测了地层剖面。布尔津的该乌伦古河组地层可大致分为两段 ,下段为富含铁质的砂岩与泥岩互层 ,上段为浅灰绿色砂岩与杂色泥岩互层 ,整套地层的风化表面呈黄棕色。在乌伦古河组建组的乌伦古河流域 ,乌伦古河组则由一套浅灰绿色砂岩与棕灰色含砂泥岩构成 ,整套地层风化表面呈灰白色 (叶捷等 ,2 0 0 1a)。两个地区的乌伦古河组的岩性显然是不同的。野外追索证明 ,这两个地区的两套不同岩性的地层是两个不同沉积盆地的堆积物 ,这两个盆地在乌伦古湖附近 (E87°1 2′)被一由古生代地层构成的山岭隔开。作为地质体 ,这两套地层间没有联系 ,不应当归为同一岩石地层单位。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奇蹄类 新疆布尔津地区 晚始新世
下载PDF
陕西洛南龙牙洞小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项 胡松梅 +1 位作者 王社江 张云翔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2-350,共19页
描述了1995~1997年东秦岭山地洛南盆地龙牙南洞洞穴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小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峨眉鼩鼹Nasillus andersoni,鼩鼹(属种未定)Uropsilinae gen.et sp.indet.,长尾鼩鼱Soriculus sp.,似高山鼠兔Ochoton... 描述了1995~1997年东秦岭山地洛南盆地龙牙南洞洞穴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小哺乳动物化石,包括甘肃鼹Scapanulus oweni,峨眉鼩鼹Nasillus andersoni,鼩鼹(属种未定)Uropsilinae gen.et sp.indet.,长尾鼩鼱Soriculus sp.,似高山鼠兔Ochotona cf.O.alpina,偏皮氏毛耳飞鼠Belomys parapearsoni,艾克氏异仓鼠Allocricetus ehiki,沟牙田鼠Proedromys bedfordi,欧洲异费鼠Allophaiomys deucalion,始鼢鼠Eospalax sp.,先社鼠Niviventer preconfucianus,亚洲姬鼠Apodemus asianicus,姬鼠Apodemus sp.,马来豪猪(华南亚种)Hystrix brachyura subcristata,居氏大河狸Trogontherium cuvieri等。该动物群同时包括南方型和北方型动物,其动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地带的特征。其中峨眉鼩鼹和似高山鼠兔为新发现的化石种。新发现的小哺乳动物化石组合类似于龙牙北洞,显示出比较古老的性质,时代上多为早更新世晚期或中更新世早期,但龙牙南洞遗址含化石地层对应的热释光(TL)年龄结果分别为(356.6±17.8)ka BP,(273.9±13.7)ka BP和(210.5±10.5)ka BP,最近新的回授光释光(TT-OSL)测年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热释光测年结果,获得的地层年代亦为距今40~20万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南盆地 龙牙南洞 更新世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英永 张镇洪 金建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133,共3页
记述了发现于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油柑窝组的一种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 L. youngiChow,这是该区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对该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古近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 记述了发现于广东茂名盆地始新世油柑窝组的一种哺乳动物化石——杨氏路南兽(相似种)Lunania cf. L. youngiChow,这是该区首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对该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及进一步研究我国南方古近纪哺乳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茂名盆地 始新世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黑龙江青冈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保全 尹继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本文记述的8种哺乳动物化石:Mammuthus primigenius,Equus hemionus,Equus sp.,Coelodonta antiquitatis,Megaloceros ordosianus,Gazella sp.,Bison exiguus,Bosprimigenius?属东北“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的成员,时代为晚更新世。对... 本文记述的8种哺乳动物化石:Mammuthus primigenius,Equus hemionus,Equus sp.,Coelodonta antiquitatis,Megaloceros ordosianus,Gazella sp.,Bison exiguus,Bosprimigenius?属东北“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的成员,时代为晚更新世。对三门马的地层分布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有可能到中更新世末期甚至晚更新世早期。此外还介绍了大角鹿属各种的特征,并指出了“披毛犀一猛犸象动物群”概念的不恰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晚更新世 大角鹿 EQUUS 原尖 齿脊 眉枝 中更新世 前脊 后脊
下载PDF
湖北房县桥上乡蛤蟆洞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昱 周修高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0,共2页
通过对挖掘的牙化石的初步鉴定 ,湖北省房县桥上乡蛤蟆洞洞穴堆积层中哺乳动物化石共有 4个目 (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和偶蹄目 )、8个种属 (豪猪、虎、熊、中国犀、巨貘、鹿、水牛和羊 ) ,为中—晚更新世温暖、湿润、森林—草地化石... 通过对挖掘的牙化石的初步鉴定 ,湖北省房县桥上乡蛤蟆洞洞穴堆积层中哺乳动物化石共有 4个目 (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和偶蹄目 )、8个种属 (豪猪、虎、熊、中国犀、巨貘、鹿、水牛和羊 ) ,为中—晚更新世温暖、湿润、森林—草地化石动物群 ;该化石动物群的发现和地理位置为神农架地区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分布和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地点 ,并为该地区新构造抬升特点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哺乳动物化石 洞穴堆积 蛤蟆洞 化石 新构造运动 时代
下载PDF
甘肃临夏盆地中新世地层及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甘肃临夏地区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经过考察、发掘 ,发现了大量的化石标本 .由于发表的文章多为单篇 ,较分散 ,笔者收集整理 ,对材料进行了研究 ,认为甘肃临夏地区在近十余年来是全国发现中新世材料最多的地区 ,且有极... 甘肃临夏地区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经过考察、发掘 ,发现了大量的化石标本 .由于发表的文章多为单篇 ,较分散 ,笔者收集整理 ,对材料进行了研究 ,认为甘肃临夏地区在近十余年来是全国发现中新世材料最多的地区 ,且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临夏盆地 中新统 哺乳动物化石 中新世地层 化石标本
下载PDF
华北地区早更新世生物—气候事件——以哺乳动物化石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捷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0,共6页
讨论了华北地区几个早更新世洞穴地点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和动物迁移。龙牙洞、第 18地点、贾家山以及东洞动物群都是喜冷型动物群 ,反映的气候干冷或干凉 ,植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原或干冷草原。在气候方面 ,它们可与黄... 讨论了华北地区几个早更新世洞穴地点哺乳动物群的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和动物迁移。龙牙洞、第 18地点、贾家山以及东洞动物群都是喜冷型动物群 ,反映的气候干冷或干凉 ,植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原或干冷草原。在气候方面 ,它们可与黄土层堆积时气候对比。第 12地点显示炎热湿润气候 ,东洋界动物向北迁移 ,森林茂密 ,是我国北方一次重要的温暖事件 ,相当黄土剖面中的古土壤层 ( S2 4 — S2 5)的气候。第 9地点和西洞动物群指示气候温暖 ,略显干燥 ,森林—草原植被景观。动物群对比研究表明 ,在1.2 0~ 1.10 Ma B.P.我国发生了一次显著的降温事件和动物南迁事件 ,并认为“元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早更新世 古生物 古气候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记辽宁早第三纪一哺乳动物化石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明镇 王元青 《古脊椎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长期以来,东北广大区域内未曾发现过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在吉林桦甸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王伴月、李春田, 1990).1988年,辽河油田秦德荣同志将一件哺乳动物化石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 长期以来,东北广大区域内未曾发现过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1984年,在吉林桦甸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王伴月、李春田, 1990).1988年,辽河油田秦德荣同志将一件哺乳动物化石送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是辽宁首次发现的第三纪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发现于辽宁沈阳以西大约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早第三纪 哺乳动物化石 石炭兽
下载PDF
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简介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滨 王旭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探讨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哺乳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是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的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集中在大哺乳动物化... 探讨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与哺乳动物演化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古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而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是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往的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多集中在大哺乳动物化石,这主要是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所需的样品量较大所决定的。但最近几年随着激光和离子显微探针技术的应用,对小哺乳动物化石(如啮齿类和兔形类)的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和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除了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之外,对小哺乳动物化石牙齿釉质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还有以下三种方法:1)激光剥蚀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2)直接激光氟化技术;3)离子显微探针技术(SHRIMPII)。这些技术需要的样品量少,对标本的破损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所以在小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珍贵标本(如古人类化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大哺乳动物化石,小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多、演化速度快,更能反映多个层位长时间序列的古环境和气候变化;而且小哺乳动物通常没有长距离迁徙的行为,栖息地局限,所以更能准确反映化石埋藏地点的古环境和气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化石 牙齿釉质 碳、氧同位素 激光和离子显微探针技术
下载PDF
湖北丹江口早始新世梳趾鼠类一新属及伴生哺乳动物化石
20
作者 郭建崴 王原 杨学安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313,共11页
描述了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一始新世化石点的3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梳趾鼠类一新属种:林氏汉南鼠(新属、新种)Hannanomys lini gen. et sp. nov.。根据林氏汉南鼠与其他梳趾鼠类性状对比及该地点动物群组合特点推测其时代为早... 描述了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一始新世化石点的3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梳趾鼠类一新属种:林氏汉南鼠(新属、新种)Hannanomys lini gen. et sp. nov.。根据林氏汉南鼠与其他梳趾鼠类性状对比及该地点动物群组合特点推测其时代为早始新世晚期,与产于玉皇顶组中段的王家营大尖地方动物群的时代相当。该化石点是李官桥盆地中汉江南岸早始新世化石地点的首次发现,它的认定对在此地区寻找古新统/始新统界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丹江口 早始新世 梳趾鼠类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