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溃后期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孙琳 戈文心 +2 位作者 郑蒙蒙 杨桦 李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究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窦道深度及垂体泌乳素即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选取NMP溃后期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并统计渗液量,采... 目的 探究功劳木外洗液对非哺乳期乳腺炎(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窦道深度及垂体泌乳素即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 选取NMP溃后期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采用Image J软件计算患者治疗前后的创面面积并统计渗液量,采用银质探针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窦道深度,采用化学电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PRL水平;比较2组疗效、创面面积、渗液量、窦道深度、PRL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创面面积和渗液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窦道深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PRL均降低,且观察组的PRL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劳木外洗液可以有效改善NMP溃后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窦道深度及PR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劳木外洗液 哺乳期乳腺炎 溃后期 创面愈合 窦道深度 垂体泌乳素
下载PDF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苏毅 杨扬 +2 位作者 孙涛 胡运达 张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32-0035,共4页
研究将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应用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6月到2024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经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合单层... 研究将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应用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6月到2024年6月所收治的12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经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合单层引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常规炎症病灶切除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1)观察组[58/61(95.08%)]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50/59(84.75%)]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组的复发率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的心理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理评分改善比对照组更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纠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疗效显著,复发率和感染率低,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引流 乳头内陷 哺乳期乳腺炎 乳头内陷 感染
下载PDF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自我管理的质性研究
3
作者 吕云鹏 樊英怡 +5 位作者 徐杨 裴晓华 袁婷 慕晓莹 张芙蓉 周芬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LM)不仅危害母亲的身心健康,且与新生儿/婴儿获得乳汁的持续与否密不可分。因多发于产褥期,LM患者遭受乳汁淤积的痛苦被放大,患者自报告其疼痛程度甚至较分娩更为强烈[1]。若多次复发,患者将对哺乳产...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LM)不仅危害母亲的身心健康,且与新生儿/婴儿获得乳汁的持续与否密不可分。因多发于产褥期,LM患者遭受乳汁淤积的痛苦被放大,患者自报告其疼痛程度甚至较分娩更为强烈[1]。若多次复发,患者将对哺乳产生恐惧[1],LM也被视为母乳喂养中断的第三大原因[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乳汁淤积 质性研究 产褥期 母乳喂养 疼痛程度 患者自我管理 新生儿/婴儿
下载PDF
针刺联合推拿及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郑爽 杜美容 +2 位作者 孙汇慧 郭洁丽 于恬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353-357,共5页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推拿及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推拿及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针刺联合推拿及中药外敷,5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乳房局部症状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ratio, NE%)]。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肿痛、红肿面积及乳汁分泌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乳房肿痛、红肿面积及乳汁分泌等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乳房肿痛消失时间及通乳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WBC、ESR及N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常规WBC、ESR及NE%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未进行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后续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结论 针刺联合推拿及中药外敷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炎性反应,促进血常规指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针刺 推拿 中药外敷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俞金李 丁晓雯 +2 位作者 乔楠 宋倩 方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疏肝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南通市中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肝胃郁热证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疏肝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南通市中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肝胃郁热证患者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23例,B组与C组各20例。A组、C组行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B组行脓肿切开引流术,A组行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后1周予疏肝散结汤口服4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术后疼痛评分、疤痕长度、乳房外形评分)、疗效指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复发率)、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肝素结合蛋白(HBP)]。结果:3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WBC、CRP、ESR、H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A组各指标低于B组、C组(P <0.05);手术时间、复发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疼痛评分、疤痕长度、乳房外形评分、拔管时间A组、C组均低于B组(P <0.05),A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 <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创置管引流术联合疏肝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期肝胃郁热证,能够有效控制局部炎症,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脓肿期 中西医结合 微创置管引流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练玲玲 谢秋红 施剑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273-275,共3页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均建议母乳喂养[1]。数据统计全球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3%[2],而我国2019年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只有29.2%[3],哺乳期乳腺炎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早期主...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婴儿在出生后半年内均建议母乳喂养[1]。数据统计全球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3%[2],而我国2019年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只有29.2%[3],哺乳期乳腺炎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乳房肿痛、乳汁排出不良、恶寒发热、头痛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发展成乳房脓肿,并形成溃疡,就会中断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母乳喂养率 中药外敷 恶寒发热 哺乳期乳腺炎 乳房肿痛 母乳喂养 病情进展 数据统计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文献计量分析
7
作者 叶美贤 王宇坤 +2 位作者 梁藐尹 王雅惠 巫建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进行系统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治疗NPM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3-2023...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进行系统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治疗NPM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2003-2023年中医药治疗NPM相关的所有文献,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文献计量分析,以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形式呈现国内NPM研究现状及趋势,并进行分析。结果:NPM相关文献发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核心作者有41位,张董晓是发表最多的研究者;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是主要的发文机构,机构合作主要是中医药大学和大学附属机构;关键词构成11个聚类标签,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医治疗、临床观察、临床疗效、数据挖掘。结论:图谱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了今后研究NPM的趋势主要在中医治疗、临床观察、临床疗效、数据挖掘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倪毓生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僵块形成验案3则
8
作者 乔楠 丁晓雯 +2 位作者 方勇 吴金娜 倪毓生(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以病程长、易反复、损外观为特点,常见类型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两种。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导管周围炎症,多由乳头内陷、乳管堵塞、细菌感染、吸烟等引起;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于乳腺小... 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生于女性非哺乳期,以病程长、易反复、损外观为特点,常见类型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两种。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导管周围炎症,多由乳头内陷、乳管堵塞、细菌感染、吸烟等引起;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于乳腺小叶,一般多由于自身免疫、细菌感染、泌乳异常等引起[1]。急性肿块期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最常见的就诊分期,患者常因乳房红肿热痛而来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肝胃同治 倪毓生 名医经验 验案
下载PDF
自拟疏肝化瘀汤辅助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泌乳素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王丽燕 李婕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化瘀汤辅助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泌乳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诊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化瘀汤辅助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泌乳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诊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疏肝化瘀汤口服治疗。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疼痛VAS评分,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hs-CRP),RIA检测血清PRL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观察组乳房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肿块消失时间及脓液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房肿块体积减小、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乳房肿块和疼痛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及PRL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自拟疏肝化瘀汤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减轻炎性反应及减少PRL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肝郁血瘀证 自拟疏肝化瘀汤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 hs-CRP IL-6 TNF-α PRL
下载PDF
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药与西药治疗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10
作者 高静飞 阮婷婷 杨小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9-13,共5页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中药与西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中...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中药与西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中药与西药治疗NP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相关文献14篇,共纳入NPM患者878例。中药组采用中药治疗,西药组采用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NPM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OR=4.82,95%CI(3.15,7.38),P<0.000 01];中药组治疗痊愈率高于西药组[OR=2.67,95%CI(1.98,3.61),P<0.000 01];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OR=0.27,95%CI(0.10,0.74),P=0.01];中药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0.22,95%CI(0.08,0.58),P=0.002]。结论 中药治疗NPM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安全性高,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中药 西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中西医外治非哺乳期乳腺炎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金媛 刘玲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种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乳房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分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及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 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是一种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乳房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分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及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1])。NPM病情复杂,疗程长,目前尚无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常用的内治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治疗和中医中药等^([2-4]),但口服大量激素和抗生素副作用相对明显,且病程长、易复发、临床变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外治法 手术 中医中药
下载PDF
激素联合乳腺区段切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李文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62-64,91,共4页
目的探究激素联合乳腺区段切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效果。方法选取大余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NP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激素联合乳腺区段切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效果。方法选取大余县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NP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试验组采用激素治疗联合乳腺区段切除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复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0.97%(22/31)(P<0.05)。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年内复发率13.04%(3/23)低于对照组的27.78%(5/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精确概率=0.267)。试验组患者满意率90.33%(28/31)高于对照组的67.74%(21/31)(P<0.05)。结论激素联合乳腺区段切除治疗较单一激素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与患者满意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激素 乳腺区切除术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定性诊断中的应用
13
作者 宁珊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9-0092,共4页
探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以及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乳腺癌、5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乳腺癌组两种病灶的BI-RADS分... 探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以及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乳腺癌、5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乳腺癌组两种病灶的BI-RADS分级及弹性成像评分、造影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仅通过二维超声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经常会导致误诊,而结合超声造影以及超声弹性成像则能够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中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新飞 朱晶晶 +2 位作者 王宋丹 肖晓玲 陈芹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8期125-129,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中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8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中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中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8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中药治疗,观察组则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脓肿持续时间,治疗前后的红、肿、热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及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脓肿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红、肿、热积分、VAS评分、WHOQOL-BREF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红、肿、热积分、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中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适感及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超声 穿刺冲洗 中药
下载PDF
西黄胶囊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非哺乳期乳腺炎大鼠模型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
15
作者 王月 刘丽芳 +1 位作者 周亮 胡金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173-1179,共7页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大鼠模型创面愈合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 目的观察西黄胶囊对非哺乳期乳腺炎大鼠模型创面愈合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复制非哺乳期乳腺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治疗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同批次SPF级健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干预后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及乳腺炎症指数,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关联X蛋白(B-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IL-6、JAK2、STAT3、人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而乳腺炎症指数,乳腺组织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IL-6、JAK2、STAT3、Caspase-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乳腺腺叶存在明显的肉芽肿变性,周围充斥大量炎症细胞,阳性药物组、中药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大鼠的病理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缓解,炎性细胞浸润及肉芽肿组织明显减少,“空泡样”坏死存在不同程度的愈合。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中药治疗组、联合用药组的创面愈合率、Bcl-2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创面愈合率、Bcl-2光密度值明显高于阳性药物组及中药治疗组(P<0.05);阳性药物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中药治疗组(P<0.05),Bcl-2光密度值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中药治疗组、联合用药组的BAX光密度值、乳腺炎症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BAX光密度值、乳腺炎症指数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及中药治疗组(P<0.05);阳性药物组的乳腺炎症指数低于中药治疗组(P<0.05),BAX光密度值与中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物组、中药治疗组、联合用药组的IL-6、JAK2、STAT3、Caspase-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上述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阳性药物组及中药治疗组(P<0.05),而阳性药物组的上述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P<0.05)。结论西黄胶囊能有效促进非哺乳期乳腺炎大鼠模型的乳腺组织创面愈合,抑制乳腺组织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西黄胶囊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西黄胶囊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创面修复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全部切除术后即刻行腹腔镜下带蒂大网膜乳房重建术应用研究
16
作者 陈晨 刘先富 +3 位作者 张晓静 陈延松 唐经纬 金功圣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人行乳腺全部切除术后即刻腹腔镜下带蒂大网膜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人52例,其中35例为观察组,行乳腺全部切除术后即刻腹腔镜下带蒂大网膜乳房重建术;17例为对照组,行乳腺...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人行乳腺全部切除术后即刻腹腔镜下带蒂大网膜乳房重建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复杂难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人52例,其中35例为观察组,行乳腺全部切除术后即刻腹腔镜下带蒂大网膜乳房重建术;17例为对照组,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后行腺体对拢缝合。观察并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的疾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美容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术后炎症复发3例,术后复发率为17.65%,观察组无术后复发病例。2组病人术后美观效果及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全部切除术后即刻腹腔镜下带蒂大网膜乳房重建术在复杂难治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炎治疗中安全可靠、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带蒂大网膜 乳房重建
下载PDF
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17
作者 苏毅 杨扬 +4 位作者 孙涛 胡运达 张晶 李春雪 骆瑞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 目的探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炎症病灶切除配合单层引流加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治疗。比较2组治愈率、乳房外观满意度、术后积液排出率、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头凸起、乳头形态、触碰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乳房形态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积液排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感染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层引流联合乳头内陷矫正术为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合并乳头内陷的有效手段,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提高美容效果,预防复发,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乳头内陷 分层引流 乳头内陷矫正术 复发 手术后并发症 外科伤口感染
下载PDF
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及美学效果
18
作者 刘汉成 李慧明 马立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NP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NP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联合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并发症及随访1年的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1.36%(P<0.05);术后1个月内,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随访1年,联合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NPM,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美学效果,且治愈率高,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区段切除术 随意皮瓣转移术 哺乳期乳腺炎 美学效果 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