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中国南方唇(Hermibarbus labeo)和间(Hermibarbus medius)种群分化及亲缘地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蓝昭军 范明君 +1 位作者 黄小林 赵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091-6102,共12页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Hermibarbus labeo)和间(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8个水系及间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 为了解中国南方唇(Hermibarbus labeo)和间(Hermibarbus medius)的种群分化、亲缘地理格局及物种有效性,作者对唇8个水系及间9个水系共148尾样本的Cyt 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28个变异位点,共检测出了4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54,核苷酸多样性为0.02153。基于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NJ树显示,中国南方的唇与间合聚为两大支,其中韩江和九龙江的全部唇样本组成了Ⅰ支,而其他水系的唇和间样本则组成了Ⅱ支。两支系间的遗传距离为5.1%,而唇和间之间的遗传距离为3.2%。现有证据不支持间与唇达到种一级的分化。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韩江、九龙江种群和其他水系的种群分化较大;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和漠阳江种群的单倍型分支与代表珠江水系单倍型的分支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地理区间种群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西江可能为珠江水系、漠阳江水系和海南岛三大水系间种群的扩散中心,其中一支往东向北江和东江扩散;另一支往南向海南岛扩散,海南岛三大水系种群尔后在冰期海退时向北扩散至漠阳江水系及珠江水系。AMOVA分析表明,唇和间地理区之间变异约占54.50%,地理区内种群间变异约占18.64%,种群内的变异占26.86%,这说明,唇和间种群Cyt b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来自地理区之间。错配分析及中性检验显示,全部种群、唇种群、间种群在历史上均没有发生过明显的扩张,两个mt DNA支系亦未发生过扩张,而海南岛的昌化江种群曾发生过种群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 间 种群分化 亲缘地理 细胞色素B基因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根据mtDNA控制区序列分析野生唇的种群遗传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佟广香 匡友谊 +2 位作者 尹家胜 耿龙武 徐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0-507,共8页
为了掌握不同地理种群唇(Hemibarbu labeo)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亲缘地理演化过程,研究分析了乌苏里江、长江、黑龙江、鸭绿江和牡丹江5大水系,8个地理群体(n=42)的mtDNA控制区404 bp片段的变异,该片段共有26个变异位点,变... 为了掌握不同地理种群唇(Hemibarbu labeo)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亲缘地理演化过程,研究分析了乌苏里江、长江、黑龙江、鸭绿江和牡丹江5大水系,8个地理群体(n=42)的mtDNA控制区404 bp片段的变异,该片段共有26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6.43%,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11 5。42尾样本共检测到18个单倍型,这8个地理群体是以HT1和HT2单倍型为中心向外辐射演化的。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变异为59.29%,同一水系群体间变异为23.50%,不同水系群体间变异为17.20%,以上变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群体间配对FST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水系内有些群体间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发现,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率法(ML)结果基本一致,嘉荫群体(HRJY)和四川群体(YRSC)绝大部分个体被聚在一支,鸭绿江群体(YRLJ)聚在一支,这与单倍型网络的分析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唇的遗传多样较为丰富,黑龙江流域的唇保持了祖先单倍型,其他地理群体为黑龙江流域内群体向不同方向演化的结果,并且部分地理群体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Hemibarbus labeo) 线粒体控制区 单倍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唇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5
3
作者 关海红 徐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9-333,347,共6页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了全长9.70-17.48 cm唇鱼(Hemibarbus labeo)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点。结果表明:唇鱼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肠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消化腺包括肝...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了全长9.70-17.48 cm唇鱼(Hemibarbus labeo)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特点。结果表明:唇鱼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肠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消化腺包括肝胰脏和胆囊。唇鱼消化系统特点:口下位呈马蹄形,吻长而略尖,唇厚,肉质,下唇尤为发达。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肠呈S型,分前肠、中肠、后肠,前肠部较阔,内褶皱层很深,隐窝很窄,褶与褶相连成网状,褶的分支不发达,中肠及后肠褶的深度渐弱,肠后部末端褶层最浅。肝不分叶,呈长条形,一长形的裸露胆囊被肝包围,肝小叶是唇鱼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肝胰脏不分开,胰脏弥散,位于肝、脾及肠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花(♀)×唇(♂)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练青平 宓国强 +5 位作者 胡廷尖 刘士力 李倩 王雨辰 沈土山 周国华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4期25-28,共4页
为探索花(Hemibarbus maculates)(♀)×唇(H.labeo)(♂)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009—2011年进行花(♀)×唇(♂)的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人工干法授精获得花(♀)×唇(♂)杂交受精卵,受精卵在(20±1)... 为探索花(Hemibarbus maculates)(♀)×唇(H.labeo)(♂)远缘杂交的可行性,2009—2011年进行花(♀)×唇(♂)的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人工干法授精获得花(♀)×唇(♂)杂交受精卵,受精卵在(20±1)℃水温下孵化,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分别达到89.3%、72.6%和67.9%。杂交子一代仔鱼在受精后68h,30min出膜。经过25~30d饲养,夏花鱼种体长达到3~4cm,成活率66%。试验结果证明花(♀)×唇(♂)杂交子一代受精卵能够正常发育,且鱼苗、鱼种及成鱼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 唇 远缘杂交
下载PDF
唇精子早期入卵观察
5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1 位作者 张贤芳 王志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3-498,共6页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 用扫描电镜对唇成熟卵子及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唇成熟卵子在动物极中央有一深凹陷的表面光滑的精孔器,其外径2.512μm,内径2.330μm,精子直径1.567μm。混匀的精卵刚遇水时,没有精子进入精孔器。受精后1s,精孔器内出现精子。受精后5s,组织切片显示,精子已经进入卵子内,并形成具有强烈抑制多精入卵作用的受精锥。受精后10s,精子在精孔器前庭集结,尚未形成受精塞。受精后20s,在精孔器内形成受精塞。受精塞没有阻塞精孔管,经分析它不是来源于皮层反应产物。受精塞形成后,可以吸附入卵的精子,这对多精入卵有积极的抑制作用;精子尾部在入卵过程中相互缠绕,这也是减少多精入卵的重要机制。受精后3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向精孔器外移动。受精后50s,受精塞和吸附的精子堵塞精孔器。受精后6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开始解体,但是由于精孔管未封闭,还有精子通过精孔管进入到质膜。在人工受精过程中,卵子的单精受精屏障会因其周围精子密度大、精子与卵子距离短、精子运动速度快而被打破,从而导致这些卵子出现多精入卵的现象。受精后80s,精孔管仍然没有封闭,精孔器附近的精子明显出现活动能力的差异:精孔器外面的精子活动能力最强,精孔管旁边的精子活动能力较弱;精孔管外堆积的精子活性消失,受精塞吸附的精子已开始解体,经初步分析,这可能是进入其内的精子耗能有所差异的结果。受精后100s,受精塞吸附的精子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 受精塞 受精锥 精子尾部 精子耗能
下载PDF
赣江水系野生唇的形态生物学
6
作者 庹云 邓正青 +1 位作者 洪玲 廖丽影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89-92,122,共5页
测量并分析了489尾采集于江西省宜春市锦江野生唇57个形态特征,为长江中下游唇鱼骨的形态种质和系统分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锦江唇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4.15±0.52、为头长3.62±0.52倍、为尾柄长6.... 测量并分析了489尾采集于江西省宜春市锦江野生唇57个形态特征,为长江中下游唇鱼骨的形态种质和系统分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锦江唇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4.15±0.52、为头长3.62±0.52倍、为尾柄长6.37±0.95倍,头长为吻长2.53±0.38倍、为眼径2.72±0.31倍、为眼间距3.53±0.67倍,为头宽2.28±1.18倍,为头高1.73±0.51倍,为口裂宽3.60±0.4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68±0.29倍。体长(L)与体重(W)相关式为W=1.18×10-2L3.1614,R2=0.9724。肥满度系数(K)均值为1.58±0.77,脏体指数(V)均值为1.20±0.06,成熟系数(GSI)均值为3.55±6.30,空壳重与体重比值(M)均值为0.87±0.0572。唇肠道系数(Ci)均值为0.99±0.11,体长(L)与肠长(Y)呈线性关系Y=-0.6273+1.0342L,R^2=0.9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 形态特征 锦江
下载PDF
瓯江产唇的早期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姚子亮 李黎 +3 位作者 宓国强 钟俊生 练青平 吕耀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受精卵授精后120 h,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体长5.6~6.8 mm,平均体长6.35 mm)鱼体透明,体表和卵黄囊均无黑色素分布,尾鳍透明光滑,具口凹和眼色素并形成胸鳍原基,至卵黄被完全吸收时胸鳍鳍条开始形成,至28日龄时仔鱼各鳍... 试验结果表明,受精卵授精后120 h,仔鱼开始出膜,初孵仔鱼(体长5.6~6.8 mm,平均体长6.35 mm)鱼体透明,体表和卵黄囊均无黑色素分布,尾鳍透明光滑,具口凹和眼色素并形成胸鳍原基,至卵黄被完全吸收时胸鳍鳍条开始形成,至28日龄时仔鱼各鳍发育完全,肌节数38~42。根据卵黄囊存在的情况和脊索的弯曲程度将仔鱼划分为卵黄囊仔鱼、前弯曲期仔鱼、弯曲期仔鱼、后弯曲期仔鱼。仔鱼眼径与头长比呈递减趋势,进入后弯曲期,体长迅速增加(≥11.8 mm)。唇鱼骨仔鱼体背与体侧黑色素由背鳍下方向尾部扩散,继而由中部至头部扩散。胸鳍附近最早出现鳞片,然后向后侧覆盖,最后在腹部出现鳞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 瓯江 早期发育 形态
下载PDF
乌苏里江唇的鳞片和生长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徐伟 李池陶 +1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依据238尾鱼的测量数值,研究了乌苏里江野生唇(Hemibarbuslabeo)的鳞片及生长特征,并调查了乌苏里江抓吉镇江段唇的捕捞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唇的鳞片较大,为规则圆鳞,年轮特征清晰,易于分辨,鳞径(R鳞径)与生长时间(年龄t)的回归... 依据238尾鱼的测量数值,研究了乌苏里江野生唇(Hemibarbuslabeo)的鳞片及生长特征,并调查了乌苏里江抓吉镇江段唇的捕捞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唇的鳞片较大,为规则圆鳞,年轮特征清晰,易于分辨,鳞径(R鳞径)与生长时间(年龄t)的回归方程为R鳞径=0.8583t+2.275(n=238,r=0.9868),体长与鳞径的回归方程为L=4.3326R鳞径+0.0293(n=238,r=0.9903)。乌苏里江唇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0.0115L3.0868(n=238,r=0.9962),其生长特征适合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体重的生长拐点t=4.59龄,W=340.90g。在乌苏里江抓吉镇江段主要捕捞唇的时间从每年开冰期4月20日到封冰期11月15日左右,其捕捞量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4~5月、10~11月数量最多,为100~150kg/d,6~7月为50~100kg/d,8~9月较少,为30~40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鳞片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唇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冯晓宇 杨仲景 +2 位作者 郭水荣 李行先 王宇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0,共3页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鳕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鳕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I;2_L,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Hemibarbus labeo) 人工繁殖 鱼苗培育
下载PDF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唇的微卫星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雪松 石连玉 +3 位作者 李池陶 曹顶臣 马波 徐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利用鲤(Cyprinus carpioL.)(20对引物)和Hemibarbus mylodon(21对引物)共4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逊克,XK)和乌苏里江(虎头,HT;海青,HQ)的3个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群体进行引物适合性研究,并将获得的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用于唇群体... 利用鲤(Cyprinus carpioL.)(20对引物)和Hemibarbus mylodon(21对引物)共41对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逊克,XK)和乌苏里江(虎头,HT;海青,HQ)的3个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群体进行引物适合性研究,并将获得的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用于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引物筛选结果表明,5对鲤引物可对唇扩增出条带,但产物均无多态性;11对H.mylodon引物能在唇中成功扩增,10对引物(10个位点)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其中7个位点为高度多态(PIC>0.5)。对3个唇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为0.4834,共检测到96个等位基因(40个有效等位基因),以HT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最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8个位点在3个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偏离遗传平衡(P<0.05),且偏离平衡的位点均表现为杂合体缺失(Fis>0)。3个群体两两间具有较多的基因交流(Nm>11),以XK和HQ间最高(17.27),二者的遗传距离也最近(0.049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微弱(Fst=0.0236)。以上结果表明,H.mylodon的微卫星引物适合于唇的群体遗传变异研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野生唇资源受人为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明显,乌苏里江的HT群体更适合在人工繁殖计划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微卫星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唇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1 位作者 张贤芳 王志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91,共8页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 唇精孔器属深凹陷、短孔径型。精子在受精后2s到达精孔管、5s进入卵子。受精后8—15min,卵子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10min,开始形成雄性原核。受精后20min,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受精后25min,雌性原核形成。受精后30—35min,雌性原核向雄性原核移动。受精后40min,雌雄原核接近。受精后50min,雌雄原核结合。受精后70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80min,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受精后120min,进入末期。卵黄降解与其内部或外周小泡的泡状缺口紧密相关。雌雄原核结合是精子星光扩张、牵引和细胞质流动的共同结果。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受精细胞学 雌雄原核结合 受精膜外举
下载PDF
花和唇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吕耀平 曹明富 +1 位作者 姚子亮 王慕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3-848,共6页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和唇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的,... 利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花(Hemibarbus maculates)和唇(Hemibarbu labeo)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花和唇含肉率分别是70.61%7、1.52%;花肌肉(鲜样)中蛋白质(18.41%)和脂肪含量(2.46%)显著高于唇的,而花的灰分含量要显著低于唇;水分含量分别是78.35%、78.51%,两者无显著差异。花和唇肌肉中脂肪酸种类丰富,饱和脂肪酸(SFA)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7种;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种;其中DHA含量高达5.00%和14.32%。花和唇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是63.07%和67.63%,呈味氨基酸分别为25.96%和26.30%。缬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鱼骨] [鱼骨] 含肉率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涪江下游唇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贺吉胜 何学福 严太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5-226,共2页
涪江下游唇鱼骨每年3~4月,在水温12~24℃范围内均可产卵繁殖.成熟卵圆形,橘黄色或橙黄色,卵径160~190mm,平均175mm,遇水能普遍激动,但始终不分裂.受精卵具粘性,卵膜吸水膨胀后达240~270mm,并在卵膜外形成一层胶膜.受精卵在125~185... 涪江下游唇鱼骨每年3~4月,在水温12~24℃范围内均可产卵繁殖.成熟卵圆形,橘黄色或橙黄色,卵径160~190mm,平均175mm,遇水能普遍激动,但始终不分裂.受精卵具粘性,卵膜吸水膨胀后达240~270mm,并在卵膜外形成一层胶膜.受精卵在125~185℃下历时约195h孵化,胚胎的孵化与孵化腺细胞的出现密切相关.低温下可出现“宕延孵出”的现象,发育的下限温度为102℃.初孵仔鱼全长650~680mm,平均662mm,眼色素和胸鳍原基已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a 胚胎发育 Qu亚科 鲤科 养殖
下载PDF
RAPD标记在唇与花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吕耀平 胡则辉 叶丽平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4-329,360,共7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瓯江溪水性鱼类唇和花进行了种质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分别扩增出130条和127条DNA带,多态位点比率达84.62%和66.9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9.3条和9.1条.S...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瓯江溪水性鱼类唇和花进行了种质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分别扩增出130条和127条DNA带,多态位点比率达84.62%和66.9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9.3条和9.1条.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51 5和0.354 8,Nei s指数为0.303 7和0.239 2.唇和花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88 0和0.209 6.引物S383、S399、S463和S471扩增的6个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唇和花.最后应用UPMGA法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唇和花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属鱼类的种质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花[鱼骨] RAPD标记 遗传分析 种质鉴定
下载PDF
乌苏里江唇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伟 李池陶 曹顶臣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1-15,共5页
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规格人工养殖的乌苏里江唇(Hemibarbus labeo)耗氧量(MO2)、耗氧率(WO2)和窒息点(SO2)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水温16-28℃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耗氧量和窒息点都表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温度和耗... 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规格人工养殖的乌苏里江唇(Hemibarbus labeo)耗氧量(MO2)、耗氧率(WO2)和窒息点(SO2)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水温16-28℃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耗氧率、耗氧量和窒息点都表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温度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11 g的为WO2=0.0142T-0.0863(R2=0.9617),2龄鱼体重60 g的为WO2=0.0138T-0.1121(R^2=0.97);温度和窒息点的回归方程:1龄鱼体重8 g的为SO2=0.0298T-0.1891(R^2=0.977 8),2龄鱼体重40 g的为SO2=0.048 8T-0.402 5(R^2=0.999 7)。体重20-100 g范围内,水温25℃时,随着体重规格的增大,耗氧量逐渐升高,耗氧率逐渐减小。体重和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WO2=0.7825W-0.2898(R2=0.947 4),体重和耗氧量的回归方程为MO2=0.7837W0.7097(R^2=0.991 6)。唇鱼的昼夜耗氧率(水温25℃,体重72 g)有一定的变化趋势,早间4-10时耗氧率较高,平均在0.332±0.046 mg/(g.h),午间11-19时中等,在0.287±0.030 mg/(g.h),晚间20-3时较低,在0.251±0.029 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唇受精卵的皮层反应及其引发机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甘光明 张耀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9-487,共9页
唇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 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 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 唇皮层小泡1-4层,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均具5种形态,由外及内,小泡内颗粒直径逐渐减少。在H.E染 色中,动物极低纬度区和精孔器附近的卵膜和质膜之间,具少量均匀的着色非常深的紫色斑点,与Ⅰ型皮层小泡内 容物形态结构相似,在透射电镜下,这些斑点和卵膜、质膜有明显的界限,其外没有包被膜相结构,我们称之皮层反 应引发斑,这是在鱼类受精卵中发现的一个新的结构。扫描电镜下,引发斑成絮状。引发斑对皮层反应的引发具 有重要作用。皮层反应可分为潜伏期、始发期、高潮期、衰退期四个时期,潜伏期没有皮层反应发生,始发期只是位 于受精卵外围的少量皮层小泡释放,高潮期为多个皮层小泡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大的泡状体,泡状体再与质膜接触、 融合后,随后破裂,释放内容物,可分为两个阶段,衰退期释放Ⅴ型皮层小泡和其他残存的皮层小泡以及未完全降 解卵黄颗粒碎屑;皮层反应是由Ⅰ型皮层小泡和引发斑诱导的爆发性的链式反应,卵子外侧的皮层反应可以诱导 内侧皮层反应。皮层反应有两个起始区域,在受精后35s开始于动物极低纬度区,稍后出现在精孔器前庭附近,随 后在这两个始发区向四周扩散,并在前庭以外的区域愈合、打通。皮层小泡分批多次释放,质膜多次重组。精子入 卵位点附近没有皮层小泡,不发生皮层反应,这提示皮层反应对鱼类多精受精的抑制效应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皮层小泡 皮层反应 引发斑 引发机制
下载PDF
唇(♀)×花(♂)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 被引量:7
17
作者 宓国强 练青平 +2 位作者 姚子亮 胡廷尖 王雨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537-543,共7页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 以唇[鱼骨]为母本,花[鱼骨]为父本进行属内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F1受精卵胚胎发育情况,具体描述了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受精卵为粘性卵,卵径为2.50-2.80 mm,在水温在(20±1)℃条件下,受精后55 min,胚盘形成;1 h 35 min,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卵裂期;5 h 05 min,囊胚层形成,进入囊胚期;10 h 30 min,胚层下包,形成胚环,进入原肠期;17 h 25 min,神经板形成,胚体侧卧,进入神经胚期;19 h 15 min,胚孔关闭,进入胚孔封闭期;22 h 25 min,进入器官形成期;94 h 10 min,仔鱼开始出膜。研究认为唇[鱼骨](♀)×花[鱼骨](♂)杂交F1受精卵与母本胚胎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花[鱼骨]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下载PDF
瓯江唇全人工繁殖与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练青平 宓国强 +4 位作者 姚子亮 胡廷尖 李倩 刘士力 王雨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1-186,共6页
2005-2012年对瓯江唇鱼骨的全人工繁殖进行研究,并对其胚胎发育时序及发育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结果如下: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对池塘养殖的瓯江唇鱼骨亲本进行注射混合催产激素,在水温17~22℃,效应时间为20~22 h,其催产率、受... 2005-2012年对瓯江唇鱼骨的全人工繁殖进行研究,并对其胚胎发育时序及发育阶段进行详细的描述。结果如下: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对池塘养殖的瓯江唇鱼骨亲本进行注射混合催产激素,在水温17~22℃,效应时间为20~22 h,其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为86.8%,71.4%和90.9%,瓯江唇鱼骨胚胎在18~20℃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历时约88 h20 min,所需积温A=1678.33( h&#183;℃)。研究为瓯江唇鱼骨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瓯江唇鱼骨的池塘养殖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充足的苗种,促进了瓯江唇鱼骨养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序列分析野生唇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佟广香 匡友谊 徐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4-658,F0003,共6页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8个野生唇群体线粒体ATP6和ND4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共获得1629 bp序列,序列变异率为4.97%,核酸多样性为0.0075,表明野生唇群体保持了较好的遗传多样性;在8个野生唇群体中共检测出21个单倍型,其中HQ1和HT2...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8个野生唇群体线粒体ATP6和ND4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共获得1629 bp序列,序列变异率为4.97%,核酸多样性为0.0075,表明野生唇群体保持了较好的遗传多样性;在8个野生唇群体中共检测出21个单倍型,其中HQ1和HT2单倍型共包含了45.24%的个体,且单倍型网络图均以HQ1和HT2向四周发散,说明HQ1和HT2为祖先单倍型,其他群体再演化过程中形成特有的单倍型;AMOVA、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及遗传距离分析显示不同水系群体的遗传分化达到了显著水平;单倍型聚类图显示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地理群体大部分单倍型能够聚在一起,鸭绿江流域地理群体聚为1支,长江流域和黑龙江嘉荫群体聚为1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ATP6 ND4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唇1龄鱼和2龄鱼形态特征参数及其相关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吕耀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对瓯江野生唇(Hem 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 对瓯江野生唇(Hem ibarbus labeo)1龄幼鱼与2龄成鱼21个形态特征参数测量分析后发现:不考虑体长的影响,相比1龄幼鱼,2龄成鱼的头宽、胸鳍长及尾鳍长这3个参数存在较大的变异(P<0.05)。分别分析1龄幼鱼与2龄成鱼形态特征参数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发现1龄幼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有12个,而2龄成鱼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只有8个(P<0.01);进而控制体长的影响,分别分析这12个参数之间的偏相关关系,可以发现,相比2龄鱼,1龄鱼的各参数间存在更多的偏相关性。综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无论对于1龄幼鱼还是2龄成鱼,头长、头高、眼间距、尾柄长、体重、背鳍长这6个参数不仅与体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与其它与体长显著相关的参数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异的可能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身体形态特征参数 相关性 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