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唢呐曲《百鸟朝凤》在吴天明电影遗作中的多重隐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艳蕊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唢呐曲《百鸟朝凤》是吴天明电影遗作《百鸟朝凤》中的核心意象,其对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精英文化等的多重隐喻,承载了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杰出代表的吴天明对民间传统技艺传承、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思考,对电影创作的理想主义、艺... 唢呐曲《百鸟朝凤》是吴天明电影遗作《百鸟朝凤》中的核心意象,其对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精英文化等的多重隐喻,承载了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杰出代表的吴天明对民间传统技艺传承、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思考,对电影创作的理想主义、艺术担当的坚守,以及对现代文化、西方文化、商业文化、大众娱乐文化的反思乃至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曲 《百鸟朝凤》 吴天明 电影遗作
下载PDF
唢呐曲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放 《音乐探索》 1997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入手,对唢呐乐曲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考查和简要的阐述,同时还对从时间唢呐音乐在创作史、音乐史、文化史演进过程中获得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行了归纳,并获得了一些值得继承者和音乐家们思考的文化启示。
关键词 唢呐 唢呐曲 文化内涵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唢呐曲《一枝花》与二胡曲《一枝花》之异同 被引量:3
3
作者 次旦卓嘎 《西藏艺术研究》 2008年第4期35-36,共2页
本文通过唢呐曲《一枝花》与二胡曲《一枝花》在乐曲结构、技法、创作手法及表现内容等方面异同的比较,说明传统民间乐器、演奏技法、风格素材等在表现现实内容的器乐曲创作和演奏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启迪作用。
关键词 唢呐曲 二胡 一枝花 异同
下载PDF
二胡曲《一枝花》对同名唢呐曲的移植与改编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霞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4期32-33,共2页
文章基于对比分析法,对唢呐曲和二胡曲《一枝花》的缘起、乐曲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论述,剖析了二胡曲对唢呐曲移植与改编中的异同及突破,从音色、技法、速度变化等方面阐述其创造性,并探讨了经典作品的价值和再创作的... 文章基于对比分析法,对唢呐曲和二胡曲《一枝花》的缘起、乐曲结构、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对比论述,剖析了二胡曲对唢呐曲移植与改编中的异同及突破,从音色、技法、速度变化等方面阐述其创造性,并探讨了经典作品的价值和再创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胡 唢呐曲 一枝花 移植 改编
下载PDF
手风琴曲民族化的又一里程碑——谈唢呐曲《百鸟朝凤》改编为手风琴曲所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键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方圆先生的手风琴曲《百鸟朝凤》,乃由同名唢呐独奏曲改编而成。乐曲具有北方吹打乐紧凑明快的特点,音调是由山东鼓乐《百鸟音》和《百鸟语》演变而来,采用循环往复的多段体结构形式。
关键词 《百鸟朝凤》 手风琴 唢呐曲 改编 民族化 里程 演奏家 独奏
下载PDF
唢呐曲《正月十五闹雪灯》音乐及演奏特色
6
作者 赵士玮 《艺术探索》 2005年第5期54-56,共3页
《]正月十五闹雪灯》是根据东北二人转曲调改编而成的,主要是描绘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出门点花灯的热闹景象。作者将通过对东北音乐的了解和多年来从事唢呐演奏与教学实践,对唢呐曲《正月十五闹雪灯》的结构布局、素材来源、风格表现等问... 《]正月十五闹雪灯》是根据东北二人转曲调改编而成的,主要是描绘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出门点花灯的热闹景象。作者将通过对东北音乐的了解和多年来从事唢呐演奏与教学实践,对唢呐曲《正月十五闹雪灯》的结构布局、素材来源、风格表现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着重阐述演奏该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曲 <正月十五闹雪灯> 演奏
下载PDF
民间唢呐曲创作的文化内涵初探
7
作者 高晓鹏 《艺术评鉴》 2019年第5期31-32,共2页
自从唢呐出现以来,尽管其含义、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唢呐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在社会的变革中能够不断地吸收变革中有利其发展的因素,立足于社会实际和时代特点不断对自身进行创新,一直活跃在我国音乐的舞台上。在当前... 自从唢呐出现以来,尽管其含义、形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唢呐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在社会的变革中能够不断地吸收变革中有利其发展的因素,立足于社会实际和时代特点不断对自身进行创新,一直活跃在我国音乐的舞台上。在当前日渐浮躁喧嚣的社会背景下,唢呐文化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不得不说唢呐文化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社会大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和欣赏文化,也是唢呐文化能够广为流传的原因。唢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在道德和文化理论的艺术表现中有着深刻的历史表达,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唢呐曲 创作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基于“文化整合”视阈的二胡曲和唢呐曲《一枝花》之比较
8
作者 王静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54-158,共5页
"文化整合"是文化地理学五大理论之一,原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文章基于"文化整合"理论,从音乐素材的同一性谈到音乐结构的相似性,详尽的论述二胡曲《一枝花》和唢呐曲... "文化整合"是文化地理学五大理论之一,原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文章基于"文化整合"理论,从音乐素材的同一性谈到音乐结构的相似性,详尽的论述二胡曲《一枝花》和唢呐曲《一枝花》的异同。对于二者之间的融合与发展,结合谱例,具体从演奏技法的传承、艺术特点的传承、音乐风格的传承三个方面进行仔细的剖析,揭示了二者对于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整合” 二胡《一枝花》 唢呐曲《一枝花》
下载PDF
唢呐曲《关中情》的创作与演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会青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131,共6页
梁欣先生创作的唢呐作品《关中情》,构思巧妙,结构严谨,韵味十足。乐曲以全新的创作语言,突显了陕西风格的音乐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特色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唢呐曲《关中情》 创作特色 演奏技法
下载PDF
吹吹腔唢呐曲牌的织体特征探微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达金 《黄梅戏艺术》 1995年第1期14-16,共3页
吹吹腔又名白剧,是流行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的戏曲剧种。吹吹腔源出于弋阳腔分支的罗罗腔,与白族的民间音乐、舞蹈等民间文艺相结合,逐步形成。其唱腔保持着罗罗腔字多音少的特点,用白族方言演唱,讲究严格的韵脚、平仄,旋律... 吹吹腔又名白剧,是流行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的戏曲剧种。吹吹腔源出于弋阳腔分支的罗罗腔,与白族的民间音乐、舞蹈等民间文艺相结合,逐步形成。其唱腔保持着罗罗腔字多音少的特点,用白族方言演唱,讲究严格的韵脚、平仄,旋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语言语音的制约,但富有鲜明的节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曲 体特征 吹腔 第一声 第二声 罗罗腔 大理白族自治州 主旋律 云南省西部 民间音乐
下载PDF
浅析周东朝的唢呐曲《黄土情》
11
作者 马凯歌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2期269-269,272,共2页
唢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人民喜爱。通过唢呐对《黄土情》这首曲子的真情演奏,使人能体会到西北人民的内心情感。本文通过对《黄土情》的产生背景和曲风做出分析,同时结合唢呐本身所具有... 唢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人民喜爱。通过唢呐对《黄土情》这首曲子的真情演奏,使人能体会到西北人民的内心情感。本文通过对《黄土情》的产生背景和曲风做出分析,同时结合唢呐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演奏方式来赏析该曲,让广大听众更能深刻体会到唢呐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东朝 黄土情 唢呐曲
下载PDF
论唐山唢呐曲中同主音转换调式调性的变奏
12
作者 冯国林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6年第3期25-30,17,共7页
同主音转换调式调性作为扩展音乐的手法,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并非十分罕见,诸如《苏武》、《江河水》等,可以说是最为大家熟知并经常引用的例子。《苏武》是宫音四、五度关系,主音为徵—宫—徵的同主音转调;《江河水》则是宫音为二度关系,... 同主音转换调式调性作为扩展音乐的手法,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并非十分罕见,诸如《苏武》、《江河水》等,可以说是最为大家熟知并经常引用的例子。《苏武》是宫音四、五度关系,主音为徵—宫—徵的同主音转调;《江河水》则是宫音为二度关系,相差两个调号的羽—徵—羽的同主音转调。然而更进一层的曲例和理论在以前的资料中则是很少见到,有些则是从未见过的。造成这种转调理论与实践上欠缺的原因在哪里?是否原本就不全?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奏 唢呐曲 主音 调式调性 调号 唐山 手法 国民 音乐
下载PDF
唢呐曲《欢庆胜利》首演者身份得以确认
13
作者 谭北川 《电子知识产权》 2002年第8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唢呐曲《欢庆胜利》 首演者 胡海泉 身份确认 身份权
下载PDF
唢呐曲《百鸟朝凤》的形成
14
作者 杨少军 《艺海》 2008年第4期182-182,共1页
孩提时,我常去北京四姨家玩,恰好,胡海泉老师就和姨家在同一个四合院里住。于是,每次到北京,我都能遇到胡老师和他的弟子们在一起玩唢呐,并有幸欣赏到一曲又一曲的唢呐演奏,其中,自然少不了唢呐佳曲《百鸟朝凤》。那清新明快,生动婉转... 孩提时,我常去北京四姨家玩,恰好,胡海泉老师就和姨家在同一个四合院里住。于是,每次到北京,我都能遇到胡老师和他的弟子们在一起玩唢呐,并有幸欣赏到一曲又一曲的唢呐演奏,其中,自然少不了唢呐佳曲《百鸟朝凤》。那清新明快,生动婉转的旋律,透过那绘声绘色传神的演奏展现出了大自然一幅幅生机盎然、奇妙艳丽的意境,飘溢出沁人心灵的芳香,令人悠然神往,回味无穷,在我心田深处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唢呐曲 四合院 胡海泉 大自然 北京 老师 演奏
下载PDF
浅析唢呐二重奏《欢天喜地庆丰收》的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
15
作者 李鹏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52-53,共2页
《欢天喜地庆丰收》是由笔者与父亲李明于2021年6月为参加徐州唢呐大赛共同创作、演奏的一首唢呐二重奏乐曲,曾参加2022年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并荣获金奖,2023年其改编的器乐情景剧荣获“金画眉”儿童戏剧展金奖。此曲以唢... 《欢天喜地庆丰收》是由笔者与父亲李明于2021年6月为参加徐州唢呐大赛共同创作、演奏的一首唢呐二重奏乐曲,曾参加2022年首届长三角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大赛并荣获金奖,2023年其改编的器乐情景剧荣获“金画眉”儿童戏剧展金奖。此曲以唢呐独特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动听的音乐旋律,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生动地描绘了一派丰收的美好景象:稻谷熟了,高粱红了,农民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唱着家乡戏,哼着家乡曲,收获着丰收的果实,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笔者认为,演奏好该曲目的关键在于对音乐结构的把控,为充分展现唢呐曲《欢天喜地庆丰收》的艺术内涵,笔者将从音乐结构、情感特征、演奏技法等方面进行逐一阐述,探讨其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还原创作意图,切实指导实际演奏,有效提高唢呐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重奏 式结构 演奏技法 儿童戏剧 唢呐曲 庆丰收 情景剧 音乐元素
下载PDF
唢呐作品《关中情》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
16
作者 夏冰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2期74-76,共3页
音色高亢、声音独特的唢呐是陕西乐器的典型代表,而《关中情》是结合陕西秦腔及本地民间音乐特征创作的具有独特韵律及格调的唢呐曲,此乐曲展示了陕西人民豪放、乐观的性格,也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了展现唢呐演奏的《关中情》的感染... 音色高亢、声音独特的唢呐是陕西乐器的典型代表,而《关中情》是结合陕西秦腔及本地民间音乐特征创作的具有独特韵律及格调的唢呐曲,此乐曲展示了陕西人民豪放、乐观的性格,也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为了展现唢呐演奏的《关中情》的感染力,文章对唢呐曲《关中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唢呐曲《关中情》具有音乐节奏明快、悲苦与欢乐相结合的音乐特点,并对引子段、慢板段、快板段的演奏技巧进行了阐释,指出了不同乐段演奏的要点,旨在为唢呐演奏者准确诠释《关中情》的情感内涵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情》 艺术特征 唢呐曲 演奏技巧
下载PDF
苗族唢呐曲终止的特殊现象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运超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0-61,共2页
黔东松桃、湘西花垣等地的苗族唢呐音乐中,除有按常规以稳定的调式主音终止的曲牌外,还有以不稳定的非调式主音终止的曲牌。此类曲牌之结束音似是多余,但多听而顺耳之后,又似能体味出其中的意趣,蕴蓄一些音乐文化方面的未知数。
关键词 苗族 音乐文化 调式 唢呐曲 主音 音乐创作 特殊现象 未知数 湘西 松桃
原文传递
唢呐曲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放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70,共3页
唢呐曲的文化内涵张放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多年来被用于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中的唢呐曲大约已近千首,其中民间乐曲,地方戏、曲音乐移植,以及创作乐曲的比例大致相同,如果加上以唢呐主奏的鼓吹乐曲,则唢呐曲的数量可能更多。可见,唢... 唢呐曲的文化内涵张放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多年来被用于各种形式的演奏活动中的唢呐曲大约已近千首,其中民间乐曲,地方戏、曲音乐移植,以及创作乐曲的比例大致相同,如果加上以唢呐主奏的鼓吹乐曲,则唢呐曲的数量可能更多。可见,唢呐曲的创作就数量上讲,要超过鼓吹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曲 文化内涵 知音情结 乡土意识 音乐审美 音乐作品 文化意蕴 创作者 鼓吹乐 柳子戏
原文传递
赵春亭唢呐曲音乐会在京举行
19
作者 冯卉 《人民音乐》 1984年第1期57-57,共1页
1983年11月27日,中国音协表演艺术委员会民族管乐北京研究组及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举办赵春亭唢呐曲音乐会。民族管乐研究组负责人胡海泉、王铁锤在音乐会前致词。
关键词 研究组 表演艺术 铁锤 音乐会 唢呐曲 中国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管乐 委员会 负责人
原文传递
唢呐曲《百鸟朝凤》赏析
20
作者 李虻 刘颖 《琴童》 2010年第6期54-55,共2页
唢呐又名喇叭,公元3世纪在我国出现。据1506年明代古籍记栽,唢呐当时在我国已经普遍流传,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的吹奏乐器,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共有8个音孔,演奏时... 唢呐又名喇叭,公元3世纪在我国出现。据1506年明代古籍记栽,唢呐当时在我国已经普遍流传,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的吹奏乐器,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共有8个音孔,演奏时分别由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来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唢呐曲 赏析 吹奏乐器 大拇指 喇叭 铜管 食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