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审美视角下古诗词唱诵课程建构的实践与研究
1
作者 任晓晔 《世界儿童》 2024年第3期0029-0031,共3页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幼儿审美教育的素材是具备可行性的。古诗词唱诵课程通过将古诗词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充分结合了二者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幼儿园...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各个教育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幼儿审美教育的素材是具备可行性的。古诗词唱诵课程通过将古诗词与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充分结合了二者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幼儿园古诗词唱诵课程需要建构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对古诗词唱诵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了构建古诗词唱诵课程应遵循的原则,进而从选择课程目标、筛选课程内容、合理编排形式、组织主题活动、营造教学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幼儿审美视角下建构古诗词唱诵课程的科学方式,旨在提升幼儿园古诗词课程教学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审美视角 古诗词唱诵 课程建构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论声乐教学的唱诵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4期96-98,共3页
唱诵法是一种近乎于歌唱的说话方法。它能促进自然发声状态向歌唱发声状态转变,因而是一种便利、简洁、有效的歌唱入门教学方法。提出唱诵法的依据是1、说好是唱好的基础2、唱诵法是诵唱法的更便、易形式。唱诵法的形式有断元音唱诵法... 唱诵法是一种近乎于歌唱的说话方法。它能促进自然发声状态向歌唱发声状态转变,因而是一种便利、简洁、有效的歌唱入门教学方法。提出唱诵法的依据是1、说好是唱好的基础2、唱诵法是诵唱法的更便、易形式。唱诵法的形式有断元音唱诵法、连元音唱诵法、音节唱诵法、歌词唱诵法。唱诵法的两种价值是1、塑造歌唱“管道”,建立歌唱发声基本状态2、辅字正音,提高歌唱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诵 本质 依据 形式 价值 入门教学
下载PDF
从《楞伽经》的名相说开去——兼论西方语言哲学与苗族古经的唱诵禁忌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小花 刘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名"与"相"之关系是《楞伽经》重要讨论的话题之一,名是用来对相进行描述与说明的。然而名对于无形无相、超越语言之法身是无法道说的。西方现代哲学转向之后,似乎将语言提高到了终极存在的位置,语言成了存在之家,... "名"与"相"之关系是《楞伽经》重要讨论的话题之一,名是用来对相进行描述与说明的。然而名对于无形无相、超越语言之法身是无法道说的。西方现代哲学转向之后,似乎将语言提高到了终极存在的位置,语言成了存在之家,但这时的语言只是借用了语言之名,海德格尔的大道语言——道说已经俨然是道本身了。苗族古经歌唱禁忌是苗族人对神的最高体悟。禁忌是非言的,是静寂的另称。佛教、西方哲学与苗族智慧虽然各自的文化表达形式有所差异,但在语言的局限性上却有大体相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相 大道语言 唱诵禁忌
下载PDF
经典浸润人生,诗歌疗救心灵——诗歌唱诵疗法浅谈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国金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1-83,126,共4页
经典诗歌是保健我们心理生理的一剂良药。诗歌特有的唱诵形式、与生命合拍的内在节奏、深广的意象及丰富的情感为其治疗效果提供了可能性。诗歌唱诵疗法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和医学基础,保证了其宣泄和教育功能的可靠性。
关键词 诗歌 唱诵 疗法 功能
下载PDF
蒙古语诵经音乐中唱诵音乐的形态类型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楚高娃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对蒙古语诵经音乐中唱诵音乐形态类型的分析和解读及其对它进行深度阐释,目的是证实:蒙古语诵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体系化和系统化特点;以唱诵音乐中三种形态类型的分析证实藏传佛教蒙古化的特点。
关键词 形态类型 蒙古语 音乐 唱诵 藏传佛教 系统化 体系化
下载PDF
桑德诺瓦《东巴音乐——唱诵象形文字典籍及其法事仪式的音声》评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银卓玛 《歌海》 2011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东巴文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显学的时候,桑德诺瓦的《东巴音乐——唱诵象形文字典籍及其法事仪式的音声》一书,成为东巴文化研究的新高点。著作者具有20余年研究东巴音乐的经历,掌握丰富的第一手东巴音乐资料,从选题到成书... 在东巴文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显学的时候,桑德诺瓦的《东巴音乐——唱诵象形文字典籍及其法事仪式的音声》一书,成为东巴文化研究的新高点。著作者具有20余年研究东巴音乐的经历,掌握丰富的第一手东巴音乐资料,从选题到成书,都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书中所关注的东巴文字与东巴音乐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凸显了该书的特色,并为东巴音乐本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音乐——唱诵象形文字典籍及其法事仪式的音声》 桑德诺瓦 东巴音乐 评析
下载PDF
赣傩中的锣鼓音乐与人声唱诵——以南丰傩乐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玉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99-103,共5页
江西傩仪当中的音乐因其具有重要特性,一直保存在当地的傩仪过程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傩仪当中发挥着营造氛围、酬神娱人、沟通人神的重要作用。而南丰石邮的傩仪,因其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仪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故在赣傩中... 江西傩仪当中的音乐因其具有重要特性,一直保存在当地的傩仪过程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傩仪当中发挥着营造氛围、酬神娱人、沟通人神的重要作用。而南丰石邮的傩仪,因其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仪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故在赣傩中最具代表性。本文将着重分析以江西南丰石邮傩仪为代表的赣傩音乐中最为突出的两种音乐形态:贯穿始终的锣鼓音乐和间歇唱起的人声唱诵。以进一步发现赣傩音乐的特点与其在仪式音乐当中的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傩 锣鼓音乐 人声唱诵
下载PDF
论合唱艺术的“唱诵法”
8
作者 岳晓云 《当代音乐》 2015年第5期48-51,共4页
咬字吐字在合唱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合唱中,咬字吐字不仅要正确,而且还需全体合唱队员达到统一的共性效果,只有统一了方能展现合唱艺术的魅力。要达到以上所述的理想效果,笔者认为"唱诵法"是解决咬字吐字统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咬字吐字 唱诵 统一
下载PDF
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的美学特征研究
9
作者 郑隽逸 《艺术评鉴》 2019年第22期22-24,共3页
佛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有大量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本文梳理了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的历史变迁,探寻其与印度音乐、佛教文化及地方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并研究常州地方文化、... 佛教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影响深远,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有大量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本文梳理了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的历史变迁,探寻其与印度音乐、佛教文化及地方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并研究常州地方文化、语言及音乐对梵呗唱诵所产生的影响。常州天宁寺梵呗唱诵从最初起源于南传佛教音乐,到与地方文化的兼容并蓄,也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天宁寺 梵呗唱诵 历史变迁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寺庙唱诵《普庵咒》旋律发展手法简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芸 江斌贝 《南昌高专学报》 2005年第5期97-98,共2页
佛教早在汉朝时就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唱诵就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唱诵介于佛教的赞叹与念唱之间,是寺庙中的僧人每日早晚的必修课。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寺庙主要唱诵内容之一的《普庵咒》,其旋律的发展手法、音... 佛教早在汉朝时就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唱诵就是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唱诵介于佛教的赞叹与念唱之间,是寺庙中的僧人每日早晚的必修课。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寺庙主要唱诵内容之一的《普庵咒》,其旋律的发展手法、音乐表现形态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佛教唱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普庵咒〉 唱诵 结构 旋律 乐句
下载PDF
论汉传佛教梵呗的唱诵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景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2-57,共6页
汉传佛教梵呗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有力的弘法工具,而且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方便的修行法门。随着佛教文化在社会上的日益普及,梵呗的唱诵者不仅限于僧人,也吸引了众多在家佛教信众及佛系人士,梵呗唱诵方法也开始... 汉传佛教梵呗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有力的弘法工具,而且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方便的修行法门。随着佛教文化在社会上的日益普及,梵呗的唱诵者不仅限于僧人,也吸引了众多在家佛教信众及佛系人士,梵呗唱诵方法也开始受到关注。从梵呗唱诵与中国民族声乐的关系、梵呗合理发声的必要性以及梵呗如何合理发声三个方面,论述汉传佛教梵呗的唱诵方法。同时,结合佛经中对梵呗唱诵方法及唱诵要求的记载,强调唱诵者宗教情操的重要性,只有声音和宗教情操兼备,才能更好地体现梵呗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呗 唱诵 脐轮发声 宗教情操
下载PDF
英语唱诵类短诗的表征与内涵
12
作者 李云起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唱诵类短诗在英诗中为数甚多,其节奏明快,意象突出,音律所占诗意比重高。在有原文可鉴的同 时,着力点燃译作的“意象之灯”,寻求原作的诗美诗情在译作的美感氛围内落脚,应是译者的主要着眼点。
关键词 唱诵类短诗 情感和声 意象之灯
下载PDF
在“唱诵”之中感受快乐数学——歌谣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淑冬 《湖南教育(下旬)(C)》 2011年第10期49-50,共2页
如果将数学知识都编成歌谣,像大家唱歌一样能够随时随地的唱,数学还会那么不受人喜欢吗?笔者收集了一些歌谣并运用到教学中,学生颇感兴趣,很喜欢念诵。由此激发了我的教学灵感,自主创造了许多新的歌谣辅助教学,效果还不错,故借此机会... 如果将数学知识都编成歌谣,像大家唱歌一样能够随时随地的唱,数学还会那么不受人喜欢吗?笔者收集了一些歌谣并运用到教学中,学生颇感兴趣,很喜欢念诵。由此激发了我的教学灵感,自主创造了许多新的歌谣辅助教学,效果还不错,故借此机会记录下来与各位同行们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歌谣 一年级 应用 快乐 感受 唱诵 数学知识
下载PDF
《亚鲁王》的传承和唱诵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未人 《当代贵州》 2015年第32期64-64,共1页
在麻山苗区,流传于乡间的《亚鲁王》是一部由东郎世代口传的史诗。它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没有一个字的抄本,它实实在在地以“非物质”的状态存在千年。它不是人人都能学.不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唱诵,更不是大众都会的。
关键词 唱诵 传承 非物质 史诗
下载PDF
幼儿审美视角下古诗词唱诵课程建构的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伍奕翩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第7期48-50,共3页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用于幼儿审美教育中作为素材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古诗词唱诵课程,更是借鉴了音乐的审美优势将古诗词与其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的方式,但较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幼儿园古诗词教育的唱...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用于幼儿审美教育中作为素材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古诗词唱诵课程,更是借鉴了音乐的审美优势将古诗词与其结合起来开展教学的方式,但较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幼儿园古诗词教育的唱诵课程需要实现教学体系的构建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实现。本文针对古诗词唱诵课程的构建进行研究,意在寻找唱诵课程的科学构建方式,为提升幼儿园古诗词课程教学的质量提供帮助。研究分析可见,幼儿园古诗词教学要想将教学形式转变为唱诵,需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筛选、形式编排三个方面入手,借助环境营造、活动开展的方式付诸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审美教育 古诗词唱诵 课程构建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谈中国诗词唱诵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以诗词歌曲黄自《春思曲》演唱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车延鹤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年第23期120-121,共2页
诗歌与音乐渊源极深,“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诗歌唱咏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值得传扬。本文以《春思曲》为例,探析唱诵中国诗词要处理好的三个环节: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歌词意蕴;理解曲谱中的音乐语言;在“唱”字上... 诗歌与音乐渊源极深,“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诗歌唱咏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值得传扬。本文以《春思曲》为例,探析唱诵中国诗词要处理好的三个环节: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歌词意蕴;理解曲谱中的音乐语言;在“唱”字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词 唱诵 春思曲
下载PDF
吟诵音乐与天宁寺唱诵
17
作者 秦德祥 《龙城春秋》 2000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吟育音乐 天宁寺唱诵 "赞" 佛教音乐
下载PDF
唱诵《亚鲁王》的歌师
18
作者 余未人 《当代贵州》 2015年第30期55-55,共1页
被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亚鲁王》是记录苗族历史的史诗,一般在苗族祭祀仪式和葬礼上唱诵,传唱的是苗人首领亚鲁带领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本期讲述专职唱诵《亚鲁王》的歌师,下一期讲述《亚鲁王》的传承和唱诵。
关键词 唱诵 歌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 祭祀仪式 历史 苗族 史诗 征战
下载PDF
李涛:古诗词唱诵的“代言人”
19
作者 黄溯 《音乐爱好者》 2018年第7期28-31,共4页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涛教授接了几个学校的电话,每次都是迅速抓到对方重点,仔细简短地做答后又匆匆回到我们的采访。"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星期一可以在家预习各门功课,星期二在上音上课一整天,星期三在同济大学当学生(上博士课),星期...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涛教授接了几个学校的电话,每次都是迅速抓到对方重点,仔细简短地做答后又匆匆回到我们的采访。"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星期一可以在家预习各门功课,星期二在上音上课一整天,星期三在同济大学当学生(上博士课),星期四上午在同济当学生,下午、晚上回上音上课,星期五上午给市教委课外教师上音乐剧共享课,下午在工作室上古诗词唱诵项目教师培训课。很累,但很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唱诵 李涛 代言人 教师培训 星期一 同济大学 音乐剧
下载PDF
浅谈初中古诗词唱诵的校本课程构建
20
作者 伍晓云 《读与写(上旬)》 2022年第11期0151-0153,共3页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基层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而古诗词唱诵对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价值,基于此,在分析初中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构建的依据以及问题思考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路径,即从顶层出发,建立明细化分工小组;从实际角度,...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基层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而古诗词唱诵对学生具有多重的教育价值,基于此,在分析初中古诗词唱诵校本课程构建的依据以及问题思考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路径,即从顶层出发,建立明细化分工小组;从实际角度,科学规划开发内容;从实践层面,监督落实开发的实效;从保障方面,提升教师的整体课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唱诵 校本课程 初中 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