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唾液标志物预测低龄儿童龋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思维 郑黎薇 周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低龄儿童龋是儿童口腔慢性微生态失衡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低龄儿童龋进展可以导致牙髓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因此,低龄儿童龋的风险评估乃至于预测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减... 低龄儿童龋是儿童口腔慢性微生态失衡疾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低龄儿童龋进展可以导致牙髓感染,甚至全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及身心健康。因此,低龄儿童龋的风险评估乃至于预测对诊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减轻患儿家庭负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唾液微生物、唾液蛋白、唾液电解质、唾液代谢组等生物标志物用于低龄儿童龋预测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龋 唾液标志物 唾液微生物 唾液蛋白质 唾液电解质 唾液代谢组 龋病风险评估
下载PDF
儿童唾液腺疾病
2
作者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黏液囊肿(包括舌下腺囊肿)、唾液腺肿瘤、唾液腺发育缺陷、唾液腺脉管瘤及畸形、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原发性高IgE相关唾液腺疾病等。下文将对其临床病理及诊疗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唾液腺炎症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发育缺陷
下载PDF
人工唾液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甄亚斐 彭显 +3 位作者 应斌武 张平 周学东 廖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3-361,共9页
唾液是一种微酸性口腔液,主要由水构成,含有少量无机离子和丰富的蛋白质,这些成分使其具有特殊的流变学和生物学性质,赋予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口腔及全身健康起重要作用。唾液减少或成分改变会导致口干症,易引发一系列口腔健康失... 唾液是一种微酸性口腔液,主要由水构成,含有少量无机离子和丰富的蛋白质,这些成分使其具有特殊的流变学和生物学性质,赋予其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对维持口腔及全身健康起重要作用。唾液减少或成分改变会导致口干症,易引发一系列口腔健康失衡,如口腔灼热,味觉改变,言语、咀嚼和吞咽困难,还会增加患龋病和牙周病等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口干症的患病率约为20%,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0%。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口干及其并发症已引发不可忽视的健康负担。人工唾液是开发用于模仿天然唾液生物学性质和功能的口腔护理产品,是对症治疗口干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安全、有效的人工唾液,对维护老年人口腔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和市场前景。开发人工唾液首先要全面认识天然唾液的特性。本文系统介绍了天然唾液的成分及生物学功能,并详细描述了人工唾液的流变学行为、摩擦学性质、生物学特性以及临床应用性能等内容,以期为新型人工唾液的开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人工唾液 流变学行为 摩擦学性质 生物学特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植食性昆虫利用唾液腺适应寄主植物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海霞 陈利民 +3 位作者 李晓维 王亚如 吕要斌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1-I0007,共20页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植物防御的作用机理。回顾了昆虫唾液腺分泌物通过干预植物气孔的动态变化、适应植物细胞壁、降解植物防御性化合物等方式调控寄主植物防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昆虫唾液效应因子以干扰植物早期免疫信号通路、调节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蛋白互作等形式应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内在分子机制。同时,本文依据CRISPR/Cas9、植物介导的RNAi、纳米材料介导的RNAi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昆虫效应因子开发的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期为作物抗性的提高以及害虫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唾液 唾液 效应因子 咀嚼式昆虫 刺吸式昆虫
下载PDF
小唾液腺来源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徐万林 卢浩 +2 位作者 吴一凡 刘胜文 杨雯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小唾液腺来源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唾液腺来源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 目的:探讨分析小唾液腺来源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唾液腺来源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共收集17例小唾液腺来源的RPA,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为14~80岁,中位年龄为52岁;平均复发次数为2.8次,平均复发间隔为7.9年。按发病部位来分,发生于腭部的最为多见(52.9%),其次为颊部(29.4%)。复发肿瘤较大时可引起一定的症状,如骨质吸收、咽腔阻塞及面部膨隆等。17例患者中共计7例(41.2%)出现恶变,其中腭部来源的9例RPA中,有5例(55.6%)发生恶变。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平均随访5.7年,其中15例(88.2%)患者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小唾液腺来源的RP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临界性肿瘤,好发于腭部,复发间隔时间较长。反复复发的小唾液腺来源的RPA易出现恶变,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 唾液 唾液腺肿瘤
下载PDF
应用WGCNA分析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关键节点基因及通路
6
作者 汪洋 张春叶 +4 位作者 胡宇华 顾挺 张莺 项美娟 田臻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WGCNA,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恶变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ex-PA)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收集PA、Ca-ex-PA患者肿瘤及癌旁唾液腺的新鲜标本各5例,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P... 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WGCNA,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恶变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ex-PA)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收集PA、Ca-ex-PA患者肿瘤及癌旁唾液腺的新鲜标本各5例,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PA与瘤旁唾液腺组、Ca-ex-PA与癌旁唾液腺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取PA、Caex-PA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获得与PA恶变相关的基因群体。结果:测得良、恶性肿瘤共有差异表达基因426个,通过WGCNA得到的4个模块中,包含78个基因与恶性肿瘤表型相关。其中评分最高的EFNA3基因表达程度与高组织学分级的腺癌亚型显著相关(P<0.05)。结论:WGCNA能有效筛选出与PA恶变相关的核心驱动基因,EFNA3过表达可能与PA恶变有关,其作为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唾液 多形性腺瘤 权重共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牙周炎患者唾液微生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李琰 张宇涛 闫倩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唾液微生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使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法(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构建抑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照组和CUMS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唾液微生物对抑郁大鼠行为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使用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法(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构建抑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对照组和CUMS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PBS灌胃,H-CUMS组灌胃30名健康个体的唾液微生物(healthy salivary microbiota,HSM),P-CUMS组灌胃30名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微生物(periodontitis salivary microbiota,PSM),每隔一天灌胃1次,共2周。灌胃结束后对所有大鼠进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取外周血血清,ELISA方法检测炎症因子IL-6和TNF-a的含量。结果:P-CUMS组的运动距离减少(P=0.022),平均速度减慢(P=0.019),绝望行为增加(P=0.030),外周血中IL-6(P=0.015)和TNF-a(P=0.048)含量明显升高,与H-CUM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的唾液微生物加剧了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和炎症反应,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对MDD的治疗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唾液微生物 MDD 抑郁样行为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邱海峰 王敏 +4 位作者 王颠 严淑萍 金玉茜 石晓静 韩丽萍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石蜡标本(包括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 目的探讨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Siglec-15)在不同亚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石蜡标本(包括8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40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iglec-1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iglec-15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iglec-15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均为阴性(n=10)或弱阳性表达(n=2),阳性表达率为0.0%(0/12),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2/12)、28.6%(24/84)、32.5%(13/40)。子宫内膜样腺癌中Siglec-15表达与肌层浸润、绝经与否有关(χ^(2)=4.978;P=0.026;χ^(2)=6.764,P=0.009)。子宫内膜浆液性癌中发生转移淋巴结灶中Siglec-15表达较原发灶有升高趋势。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iglec-15表达升高,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相关,靶向Siglec-15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内膜样腺癌 浆液性癌 唾液酸结合Ig样凝集素15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9
作者 张宇 贾志宇 +3 位作者 唐慧芳 张志勇 李文静 田松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是该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倾向于传统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用药,现阶段可尝试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IgG4-R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 唾液腺炎 免疫反应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潜在唾液生物标志物研究
10
作者 田艺超 郭春岚 +7 位作者 李珍 尤欣 刘晓燕 苏金梅 赵斯佳 穆月 孙伟 李倩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28,I0003,共11页
目的唾液腺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主要靶器官,因此唾液被认为是腺体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状态的镜子。本研究旨在说明pSS患者的唾液蛋白质组学特征,并鉴定可能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发现集包含49个样本[24个来自pSS,25个来自... 目的唾液腺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主要靶器官,因此唾液被认为是腺体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状态的镜子。本研究旨在说明pSS患者的唾液蛋白质组学特征,并鉴定可能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发现集包含49个样本[24个来自pSS,25个来自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s)],验证集包括25个样本(12个来自pSS,13个来自HCs)。36例pSS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以2:1的比例集中随机分配至Discovery组或验证组。在2D LC-HRMS/MS平台上使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策略分析来自pS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未刺激性全唾液样本,以揭示差异蛋白。根据基因本体(GO)分析和国际药学文摘(IPA)分析的蛋白质注释,使用DIA分析验证了关键蛋白质。随机森林用于建立SS的预测模型。结果共发现1,963个蛋白,其中136个蛋白在pSS患者中表现出差异性。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与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和炎症有关。一组19个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通过基于P值和随机森林的排序顺序进行鉴定,并验证为具有特殊曲线下面积(AUC)值(发现集:0.817;验证集:0.882)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鉴别pSS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结论新发现的候选蛋白组合可能有助于pSS的诊断。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无创方法,可用于对pSS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以及早期和精确治疗。DIA具备最佳的时间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可望成为未来唾液蛋白质组研究的合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唾液 蛋白质组学分析 质谱 诊断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SNK-6对新浦东鸡粪便微生物和种蛋蛋壳微生物及孵化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朱永豪 严华祥 +4 位作者 吴凡 朱丽慧 杨凯旋 牛清 姚俊峰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新浦东鸡粪便微生物及种蛋表面微生物和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40周龄新浦东鸡4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5.0×10^(8) cfu/g唾液乳杆菌SNK-6...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唾液乳杆菌SNK-6对新浦东鸡粪便微生物及种蛋表面微生物和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40周龄新浦东鸡4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5.0×10^(8) cfu/g唾液乳杆菌SNK-6的基础日粮,连续2 d每天饲喂后间隔7 d饲喂1次,共饲喂3次后停止饲喂,收集饲喂完成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种蛋2周。并于试验开始的第7、14、21天采集粪便进行粪便微生物检测。另从两组种蛋随机取出35个进行熏蒸后放置,试验每间隔一天进行蛋壳表面微生物检测,剩余种蛋两组各选取1500个进行孵化,研究种蛋孵化率差异。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粪便乳酸菌活菌数在第7、14、21天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大肠杆菌活菌数在第7、14、21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种蛋储存至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壳表面乳酸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蛋壳表面大肠杆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试验组活胚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唾液乳杆菌SNK-6能够提高新浦东鸡粪便和鸡蛋储存中蛋壳乳酸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菌落数,提高种蛋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浦东鸡 唾液乳杆菌 粪便微生物 种蛋 蛋壳微生物 孵化率
原文传递
腭部坏死性唾液腺化生1例
12
作者 刘泽燏 童文锦 +2 位作者 周刚 张佳莉 卢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及周围组织。该病临床及病理表现易与其他疾病,尤其是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因此掌握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相关知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及周围组织。该病临床及病理表现易与其他疾病,尤其是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因此掌握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相关知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1例表现为腭部深大溃疡的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病例的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口腔溃疡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唾液腺显像半定量分析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后涎腺功能受损的预测评估及动态监测
13
作者 李泽阳 李贺松 +4 位作者 赵潇逸 席永昌 宋会民 唐曼 葛佳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131)I治疗前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SGS)半定量指标对唾液腺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131)I治疗前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SGS)半定量指标对唾液腺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以期开发可早期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2022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术后患者72例及术后未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40例,测定其治疗前后SGS其15 min摄取率(uptake rate at 15 minutes,UR15‰)、摄取指数(concentrate index,CI)、唾液腺排泌率(maximum secretion ratio,MSR%)、最小排泌时间(time interval from stimulation to minimum count,T_(min))等参数,填写调查口腔干燥症状评估量表(The Oral Dryness-Severity Scale,ODSS),分析半定量参数与唾液腺损伤的关系,并寻找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结果:72例DTC术后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的双侧腮腺CI,双侧颌下腺UR15‰、CI、T_(min)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腮腺UR15%、MSR%、T_(min),双侧颌下腺MSR%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双侧腮腺ΔMSR%(r=-0.58)、ΔT_(min)(r=-0.42)及双侧颌下腺ΔMSR%(r=-0.45)、ΔT_(min)(r=-0.33)与唾液腺损伤呈负相关。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术的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先于摄取功能损伤出现,MSR%和T_(min)降低可提示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CI、UR15‰可能提示摄取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涎腺炎 ^(131)I治疗术 唾液腺显像 半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润堃 陆汉强 黄秋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分析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试验组60例,在调强放疗中对颈部Ⅱ... 目的:分析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试验组60例,在调强放疗中对颈部Ⅱ区与口腔靶区进行优化。对比两组调强放疗后3个月疗效、腮腺受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口干反应发生率与口腔疼痛发生率,并观察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80.00%(48/60)vs 75.00%(4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健侧腮腺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_(mean))、V_(34)及口腔D_(mean)、V_(30)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放疗后3个月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口干反应与口腔疼痛发生率(41.67%、50.00%、58.33%)均比对照组(75.00%、78.33%、85.00%)低(P<0.05);两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放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可有效预防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降低口腔黏膜反应、口腔疼痛及口干程度,减少腮腺受量,减轻调强放疗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调强放疗 靶区优化 口腔黏膜反应 唾液腺功能
下载PDF
HBV-DNA病毒载量在不同HBV感染产妇产后血清、唾液、乳汁中的变化及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程苗 袁果 +2 位作者 郭宾 郑艳冰 张静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产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HBV产妇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HBV-DNA载量以及ALT、 AST水平,分析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载...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产妇的HBV-DNA病毒载量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HBV产妇根据HBV血清标志物分为三组,比较各组的HBV-DNA载量以及ALT、 AST水平,分析HBV-DNA载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载量,以及血清中ALT、 AS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A组、 B组、 C组(P <0.05)。不同HBV感染产妇的血清、唾液、乳汁HBV-DNA载量与ALT、 AST水平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 随着HBV感染程度的加深,产妇血清、唾液、乳汁中的HBV-DNA病毒载量呈上升趋势,产后血清、唾液及乳汁中HBV-DNA病毒载量均与肝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病毒载量 血清 唾液 乳汁 肝功能
下载PDF
原核表达的褐黄血蜱唾液腺蛋白和铁蛋白1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16
作者 陈玲 陈浩 +4 位作者 岳婵娟 马锐 范雪阳 刘颂蕊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8-697,共10页
旨在获得褐黄血蜱重组蛋白(rHfFer1和rHfAV422)并评价其作为抗蜱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rHfFer1和rHfAV422,然后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皂素对照组和两个免疫组),其中皂素对照组6只,两个免疫组各8只,所有兔均免疫两次... 旨在获得褐黄血蜱重组蛋白(rHfFer1和rHfAV422)并评价其作为抗蜱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rHfFer1和rHfAV422,然后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皂素对照组和两个免疫组),其中皂素对照组6只,两个免疫组各8只,所有兔均免疫两次,首免14 d后同等剂量进行二免,二免后一周感染幼蜱,根据蜱的饱血率和蜕皮率为指标评估抗蜱效果。结果显示,rHfFer1和rHfAV422免疫组的饱血率和蜕皮率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计算得出rHfFer1和rHfAV422的抗蜱效果分别为68.06%和50.00%。研究结果表明,rHfFer1和rHfAV422可以作为抗蜱疫苗研发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血蜱 铁蛋白1 Fer1 唾液腺蛋白 AV422 重组蛋白 抗蜱效果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42例文献分析
17
作者 张小明 陈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37-41,45,共6页
目的 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2004—2021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数据库对收录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筛选和... 目的 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2004—2021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网数据库对收录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纳入文献30篇,涉及患者42例;男性患者数量为女性的2.23倍,中老年患者居多,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结论 应完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且临床医师仔细阅读,加强该药的临床应用监测,促进其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膳食唾液酸:结构、分布及功能
18
作者 方苏 张甜甜 吴剑荣 《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6-28,共3页
唾液酸是一类神经氨酸衍生物,一种酮糖酸,由于其特殊结构,在脊椎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来源于动物的膳食含有大量唾液酸,对人体健康具有双重作用。来源于动物的膳食含有多种唾液酸,其中燕窝是唾液酸含量极高的一种,因此... 唾液酸是一类神经氨酸衍生物,一种酮糖酸,由于其特殊结构,在脊椎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来源于动物的膳食含有大量唾液酸,对人体健康具有双重作用。来源于动物的膳食含有多种唾液酸,其中燕窝是唾液酸含量极高的一种,因此有时也把唾液酸称为燕窝酸;而实际上,燕窝是一种唾液酸糖蛋白,也是黏蛋白,其外侧含有N-聚糖修饰,聚糖链末端为唾液酸。膳食唾液酸的具体作用与小肠的营养吸收无关,它未经小肠吸收就可抵达结肠,然后作用于肠道菌群,通过抑制有害菌、促进益生菌生长、累积有用代谢产物、改善肠道屏障和免疫力等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多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唾液 结构 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口腔干燥患者唾液性质变化情况与龋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魏舟丹 李文晋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5期323-326,334,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干燥症患者唾液的唾液流率(SFR),pH值及缓冲能力(SBC)与龋齿发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早期临床干预口腔干燥症患者龋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80例门诊初次就诊的口腔干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腔干燥组),并同期在体检... 目的:分析口腔干燥症患者唾液的唾液流率(SFR),pH值及缓冲能力(SBC)与龋齿发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早期临床干预口腔干燥症患者龋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80例门诊初次就诊的口腔干燥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口腔干燥组),并同期在体检中心选取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以及无系统性疾病的1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口腔检查和唾液检测,比较两组的患龋率、龋失补牙数(DMFT)、静息状态下全唾液流率(UWSFR)及刺激状态下全唾液流率(SWSFR)、唾液pH值和SBC,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口腔干燥组DMFT与唾液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干燥症组的患龋率、DMF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口腔干燥症组主要以UWSFR减少为主,其UWSFR,SWSFR及唾液pH值和SB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干燥组的DMFT与UWSFR,SWSFR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MFT与唾液pH值呈显著负相关(r=-0.660,P=0.001),与SBC呈显著负相关(r=-0.301,P=0.002)。结论:口腔干燥症患者是龋病发生的高危人群,且患龋程度较为严重;其SFR减少与龋病严重程度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仅与其龋病高发病率微弱相关。口腔干燥症患者的唾液pH值减小和SBC减弱可能是其患龋较为严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干燥症 唾液流率 pH值 缓冲能力 龋失补指数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12、1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及唾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周亚 徐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13(MMP-12、1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及唾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72例OSCC患者(OSCC组)、50例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静脉血和唾液,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及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2、13(MMP-12、13)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及唾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72例OSCC患者(OSCC组)、50例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静脉血和唾液,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及唾液MMP-12、1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MP-12、13对OSCC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SCC组及癌前病变组血清及唾液MMP-12、1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SCC组血清及唾液MMP-12水平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OSCC组唾液MMP-13水平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以对照组为参照,血清及唾液MMP-12诊断OS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4和0.932,血清及唾液MMP-13诊断OSCC的AUC分别为0.968和0.947;以癌前病变组为参照,血清及唾液MMP-12诊断OSCC的AUC分别为0.819和0.787,血清及唾液MMP-13诊断OSCC的AUC分别为0.588和0.597。血清及唾液MMP-12、13水平与OSCC患者肿瘤直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OSCC患者血清及唾液MMP-12、13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对OSCC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唾液 基质金属蛋白酶-12、13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