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唾液腺疾病
1
作者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 唾液腺疾病可以累及各个年龄段,但并不常见于儿童。儿童期唾液腺疾病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点,一是唾液腺发育异常性疾病较为常见,二是因为唾液腺发育尚未成熟,易罹患唾液腺炎症,因此,治疗时需与成人区别对待。较常见的儿童唾液腺疾病有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黏液囊肿(包括舌下腺囊肿)、唾液腺肿瘤、唾液腺发育缺陷、唾液腺脉管瘤及畸形、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原发性高IgE相关唾液腺疾病等。下文将对其临床病理及诊疗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唾液腺炎症 唾液腺肿瘤 唾液腺发育缺陷
下载PDF
小唾液腺来源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徐万林 卢浩 +2 位作者 吴一凡 刘胜文 杨雯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小唾液腺来源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唾液腺来源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 目的:探讨分析小唾液腺来源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唾液腺来源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共收集17例小唾液腺来源的RPA,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为14~80岁,中位年龄为52岁;平均复发次数为2.8次,平均复发间隔为7.9年。按发病部位来分,发生于腭部的最为多见(52.9%),其次为颊部(29.4%)。复发肿瘤较大时可引起一定的症状,如骨质吸收、咽腔阻塞及面部膨隆等。17例患者中共计7例(41.2%)出现恶变,其中腭部来源的9例RPA中,有5例(55.6%)发生恶变。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平均随访5.7年,其中15例(88.2%)患者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小唾液腺来源的RP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临界性肿瘤,好发于腭部,复发间隔时间较长。反复复发的小唾液腺来源的RPA易出现恶变,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 唾液腺 唾液腺肿瘤
下载PDF
应用WGCNA分析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关键节点基因及通路
3
作者 汪洋 张春叶 +4 位作者 胡宇华 顾挺 张莺 项美娟 田臻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WGCNA,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恶变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ex-PA)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收集PA、Ca-ex-PA患者肿瘤及癌旁唾液腺的新鲜标本各5例,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P... 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WGCNA,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恶变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ex-PA)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收集PA、Ca-ex-PA患者肿瘤及癌旁唾液腺的新鲜标本各5例,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PA与瘤旁唾液腺组、Ca-ex-PA与癌旁唾液腺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取PA、Caex-PA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获得与PA恶变相关的基因群体。结果:测得良、恶性肿瘤共有差异表达基因426个,通过WGCNA得到的4个模块中,包含78个基因与恶性肿瘤表型相关。其中评分最高的EFNA3基因表达程度与高组织学分级的腺癌亚型显著相关(P<0.05)。结论:WGCNA能有效筛选出与PA恶变相关的核心驱动基因,EFNA3过表达可能与PA恶变有关,其作为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唾液腺 多形性腺瘤 权重共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4
作者 张宇 贾志宇 +3 位作者 唐慧芳 张志勇 李文静 田松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是该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倾向于传统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用药,现阶段可尝试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IgG4-R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 唾液腺 免疫反应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植食性昆虫利用唾液腺适应寄主植物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海霞 陈利民 +3 位作者 李晓维 王亚如 吕要斌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1-I0007,共20页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植物防御的作用机理。回顾了昆虫唾液腺分泌物通过干预植物气孔的动态变化、适应植物细胞壁、降解植物防御性化合物等方式调控寄主植物防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昆虫唾液效应因子以干扰植物早期免疫信号通路、调节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蛋白互作等形式应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内在分子机制。同时,本文依据CRISPR/Cas9、植物介导的RNAi、纳米材料介导的RNAi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昆虫效应因子开发的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期为作物抗性的提高以及害虫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唾液腺 唾液 效应因子 咀嚼式昆虫 刺吸式昆虫
下载PDF
腭部坏死性唾液腺化生1例
6
作者 刘泽燏 童文锦 +2 位作者 周刚 张佳莉 卢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及周围组织。该病临床及病理表现易与其他疾病,尤其是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因此掌握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相关知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是一种罕见的、具有自限性的疾病,主要累及唾液腺及周围组织。该病临床及病理表现易与其他疾病,尤其是与恶性肿瘤相混淆,因此掌握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相关知识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1例表现为腭部深大溃疡的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病例的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口腔溃疡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唾液腺显像半定量分析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后涎腺功能受损的预测评估及动态监测
7
作者 李泽阳 李贺松 +4 位作者 赵潇逸 席永昌 宋会民 唐曼 葛佳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131)I治疗前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SGS)半定量指标对唾液腺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131)I治疗前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的唾液腺功能进行评估,探讨唾液腺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SGS)半定量指标对唾液腺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以期开发可早期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2022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核医学科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术后患者72例及术后未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40例,测定其治疗前后SGS其15 min摄取率(uptake rate at 15 minutes,UR15‰)、摄取指数(concentrate index,CI)、唾液腺排泌率(maximum secretion ratio,MSR%)、最小排泌时间(time interval from stimulation to minimum count,T_(min))等参数,填写调查口腔干燥症状评估量表(The Oral Dryness-Severity Scale,ODSS),分析半定量参数与唾液腺损伤的关系,并寻找预测唾液腺功能损伤的有效指标。结果:72例DTC术后进行^(131)I治疗术的患者的双侧腮腺CI,双侧颌下腺UR15‰、CI、T_(min)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腮腺UR15%、MSR%、T_(min),双侧颌下腺MSR%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双侧腮腺ΔMSR%(r=-0.58)、ΔT_(min)(r=-0.42)及双侧颌下腺ΔMSR%(r=-0.45)、ΔT_(min)(r=-0.33)与唾液腺损伤呈负相关。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术的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先于摄取功能损伤出现,MSR%和T_(min)降低可提示唾液腺排泄功能损伤,CI、UR15‰可能提示摄取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涎腺炎 ^(131)I治疗术 唾液腺显像 半定量分析
下载PDF
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润堃 陆汉强 黄秋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分析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试验组60例,在调强放疗中对颈部Ⅱ... 目的:分析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试验组60例,在调强放疗中对颈部Ⅱ区与口腔靶区进行优化。对比两组调强放疗后3个月疗效、腮腺受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口干反应发生率与口腔疼痛发生率,并观察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80.00%(48/60)vs 75.00%(4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健侧腮腺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_(mean))、V_(34)及口腔D_(mean)、V_(30)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放疗后3个月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口干反应与口腔疼痛发生率(41.67%、50.00%、58.33%)均比对照组(75.00%、78.33%、85.00%)低(P<0.05);两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放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可有效预防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降低口腔黏膜反应、口腔疼痛及口干程度,减少腮腺受量,减轻调强放疗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调强放疗 靶区优化 口腔黏膜反应 唾液腺功能
下载PDF
原核表达的褐黄血蜱唾液腺蛋白和铁蛋白1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9
作者 陈玲 陈浩 +4 位作者 岳婵娟 马锐 范雪阳 刘颂蕊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8-697,共10页
旨在获得褐黄血蜱重组蛋白(rHfFer1和rHfAV422)并评价其作为抗蜱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rHfFer1和rHfAV422,然后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皂素对照组和两个免疫组),其中皂素对照组6只,两个免疫组各8只,所有兔均免疫两次... 旨在获得褐黄血蜱重组蛋白(rHfFer1和rHfAV422)并评价其作为抗蜱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rHfFer1和rHfAV422,然后将2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皂素对照组和两个免疫组),其中皂素对照组6只,两个免疫组各8只,所有兔均免疫两次,首免14 d后同等剂量进行二免,二免后一周感染幼蜱,根据蜱的饱血率和蜕皮率为指标评估抗蜱效果。结果显示,rHfFer1和rHfAV422免疫组的饱血率和蜕皮率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计算得出rHfFer1和rHfAV422的抗蜱效果分别为68.06%和50.00%。研究结果表明,rHfFer1和rHfAV422可以作为抗蜱疫苗研发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黄血蜱 铁蛋白1 Fer1 唾液腺蛋白 AV422 重组蛋白 抗蜱效果
下载PDF
果蝇唾液腺染色体制备技术的优化
10
作者 冯梦博 于洋洋 +2 位作者 李有鹏 王宛晴 姬国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034-0039,共6页
本文以果蝇三龄幼虫为材料探讨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装片质量提升与流程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采用浓度为1.67 mg/mL的琼脂,放飞成蝇后再次添加0.5 g干酵母粉,用固定液处理三龄幼虫5-6 min后拉取唾液腺,再用2 mg/mL的脂肪酶酶解6-7 min... 本文以果蝇三龄幼虫为材料探讨果蝇唾液腺染色体装片质量提升与流程优化的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采用浓度为1.67 mg/mL的琼脂,放飞成蝇后再次添加0.5 g干酵母粉,用固定液处理三龄幼虫5-6 min后拉取唾液腺,再用2 mg/mL的脂肪酶酶解6-7 min,最后用制备的解离液对唾液腺进行常规处理,能够获得背景干净,染色体臂清晰的染色体装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唾液腺 脂肪组织 脂肪酶
下载PDF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唾液腺黏液囊肿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苏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1-0074,共4页
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EX)治疗唾液腺黏液囊肿,探究其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将我院2019年07月至 2022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唾液腺黏液囊肿患者(n=5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n=28,例,激光治疗),研究组(n=28,例,PYM联合DEX治疗)... 平阳霉素(PYM)联合地塞米松(DEX)治疗唾液腺黏液囊肿,探究其疗效。方法 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将我院2019年07月至 2022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唾液腺黏液囊肿患者(n=5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n=28,例,激光治疗),研究组(n=28,例,PYM联合DEX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复发率。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无复发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YM联合DEX治疗唾液腺黏液囊肿,具有显著优势,疗效理想,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地塞米松 唾液腺黏液囊肿
下载PDF
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光岩 宿骞 +1 位作者 张艳 吴立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唾液腺疾病颇为常见,有些是仅累及唾液腺局部的病变,而有些则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唾液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病变的局部,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关注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 唾液腺疾病颇为常见,有些是仅累及唾液腺局部的病变,而有些则为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在唾液腺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病变的局部,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全身健康状态,关注唾液腺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通过系统评估、综合诊断和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疾病诊治效果。与唾液腺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肉芽肿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疾病、唾液腺发育缺陷相关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疾病 系统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肉芽肿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 发育缺陷
下载PDF
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玉霞 时伯红 +2 位作者 汉斌 张艳慧 别艳娜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2例确诊为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患者,进行聚桂醇注射液囊肿腔内冲洗和囊肿基底唾液腺组织内注射硬化治疗1~3次,聚桂醇注射液使用剂量根据囊肿大小单次用量在2~5ml不... 目的 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2例确诊为口腔唾液腺黏液囊肿的患者,进行聚桂醇注射液囊肿腔内冲洗和囊肿基底唾液腺组织内注射硬化治疗1~3次,聚桂醇注射液使用剂量根据囊肿大小单次用量在2~5ml不等,注射方法分为泡沫化和原液结合使用,泡沫化主要用于冲洗唾液腺黏液囊肿囊腔,原液用于囊肿基底唾液腺组织内注射。治疗完成后,进行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判断其疗效。结果 82例中痊愈80例(97.6%),无效及复发2例(2.4%),总体有效率97.6%。其中1例发生注射区组织溃疡。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口腔唾液腺囊肿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复发率低,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 黏液囊肿 聚桂醇注射液
下载PDF
3类新型慢性唾液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光岩 柳登高 +10 位作者 李巍 洪霞 张严妍 朱文瑄 张可夫 李潇 栗占国 刘燕鹰 陈艳 高岩 苏家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慢性唾液腺炎是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有传统的已经熟知的慢性唾液腺炎,也有新近才被认识或者受到重视的慢性唾液腺炎,即新型慢性唾液腺炎;有唾液腺本身局部病变为主的疾病,也有唾液腺作为靶器官受损的全身... 慢性唾液腺炎是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有传统的已经熟知的慢性唾液腺炎,也有新近才被认识或者受到重视的慢性唾液腺炎,即新型慢性唾液腺炎;有唾液腺本身局部病变为主的疾病,也有唾液腺作为靶器官受损的全身性疾病。传统的已经熟知的慢性唾液腺炎有慢性复发性腮腺炎、唾液腺结石伴发的唾液腺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相关唾液腺 ^(131)I相关唾液腺 嗜酸性唾液腺导管炎 唾液腺 下颌下腺 腮腺
下载PDF
疑难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研究
15
作者 柳登高 郑丹妮 +7 位作者 赵雅宁 张亚琼 叶欣 张丽琪 谢晓艳 张雷 张祖燕 俞光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唾液腺结石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5%~1.20%,主要表现为受累腺体反复肿胀、疼痛,进食时加重,扪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1-3])。随着唾液腺内镜及碎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数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已不再是难题,但对于位置深在的下颌下... 唾液腺结石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45%~1.20%,主要表现为受累腺体反复肿胀、疼痛,进食时加重,扪压腺体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1-3])。随着唾液腺内镜及碎石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多数唾液腺结石病的治疗已不再是难题,但对于位置深在的下颌下腺腺门部与腺内段结石及位置靠后的腮腺嵌顿性结石等复杂病例的治疗仍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突破^([4-6])。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唾液腺疾病研究中心开展唾液腺内镜诊疗工作17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结石病 腮腺 下颌下腺 取石术 激光碎石术
下载PDF
43例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影像学表现
16
作者 朱文静 余强 +3 位作者 陶晓峰 王韶颖 田涛 张春叶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Ⅰ/Ⅱ型和Ⅲ型之间肿瘤形态、边界、内部结构、骨质侵犯和颈淋巴结转移等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83.7%(36/43)的肿瘤边缘呈分叶状;81.4%(35/43)内部出现囊变或坏死,呈现不均匀强化;37.2%(16/43)可见粗钙化或混合钙化灶;25.6%(11/43)出现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75%(12/16)的Ⅰ/Ⅱ型肿瘤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77.8%(21/27)的Ⅲ型肿瘤形态不规则。93.8%(15/16)的Ⅰ/Ⅱ型肿瘤边界清楚,66.7%(18/27)的Ⅲ型肿瘤边界模糊。59.3%(16/27)的Ⅲ型肿瘤出现溶骨性骨质吸收。Ⅰ/Ⅱ型肿瘤平均最大径显著小于Ⅲ型(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肿瘤形态、边界、溶骨性骨质吸收3种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相关(P<0.001)。结论:大部分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表现以边缘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为共同特征。Ⅰ/Ⅱ型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罕见溶骨性骨质破坏;Ⅲ型肿瘤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且易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将形态、边界和溶骨3种特征相结合,更有助于鉴别Ⅰ/Ⅱ型和Ⅲ型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 唾液腺 CT MRI
原文传递
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7
作者 侯亚丽 李荷香 +3 位作者 宋鹏 杨艳霄 郝亚丽 刘慧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TSF)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C)、TSF和瘤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F),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选取对数...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TSF)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C)、TSF和瘤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F),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选取对数期TSF、NF制备条件培养液,培养SPAC并命名为TSF-SPAC组和NF-SPAC组,单纯培养SPAC作为对照组(SPAC组)。采用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组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在TSF和NF中为阳性,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NF中为阴性,在TSF中为弱阳性。MTT结果显示:TSF-SPAC组细胞增殖与NF-SPAC组和SPA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SPAC组与SPAC组的细胞增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显示:3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3组VEGF的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F可能参与了SPA的生物学行为,促进体外培养的SPAC增殖,对其体外侵袭和迁移无促进作用,为SPA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 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交界性肿瘤
下载PDF
融合基因在唾液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郑鑫 程帅 +1 位作者 姚瑶 张园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99-608,共10页
唾液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且具有异质性,无法手术、复发和转移的患者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而融合基因的发现为其诊疗开辟了新途径。融合基因编码新的融合癌蛋白或异位表达的正常/截短的癌蛋白,其主要靶标是转录辅助活化因子、酪氨... 唾液腺肿瘤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且具有异质性,无法手术、复发和转移的患者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而融合基因的发现为其诊疗开辟了新途径。融合基因编码新的融合癌蛋白或异位表达的正常/截短的癌蛋白,其主要靶标是转录辅助活化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以及参与生长因子信号和细胞周期调节的转录因子,其中一些靶标或由这些靶标激活的途径是可靶向的。随着进一步迈入精准医疗和靶向治疗时代,更全面的分子分析将为各种唾液腺肿瘤的诊断、分子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为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该文回顾了唾液腺良恶性肿瘤中融合基因类型、功能作用及靶向药物研究进展,旨在为融合基因在唾液腺肿瘤中的诊断、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肿瘤 融合基因 诊断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唾液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鹏鑫 费润馨 许辉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参与旁细胞分泌途径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具有屏障功能和栅栏功能。Claudin家族构成紧密连接链的主干,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炎症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病理状况下会出现表达模式的异...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是参与旁细胞分泌途径中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具有屏障功能和栅栏功能。Claudin家族构成紧密连接链的主干,在唾液腺放射性损伤、炎症性疾病、舍格伦综合征和糖尿病等病理状况下会出现表达模式的异常改变,导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异常,间接表现为唾液腺功能障碍。此外,唾液腺肿瘤中Claudin蛋白的表达差异也可作为判断肿瘤类型及预后的指标。本文重点综述了唾液腺常见Claudin蛋白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功能、相关疾病的表达模式及其应用,为Claudin蛋白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 CLAUDIN 唾液腺 表达模式 异常改变
下载PDF
术后不同剂量^(131)I治疗对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清甲成功率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丽 彭德新 +1 位作者 肖琼 高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剂量^(131)I治疗对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清甲成功率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131)I的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术后不同剂量^(131)I治疗对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清甲成功率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2月新余市人民医院和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131)I的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45,50~100 mCi/次)和高剂量组(n=37,101~150 mCi/次)。观察两组患者的清甲成功情况、唾液腺-腮腺的最大浓聚率(MAR)、酸刺激后最大分泌率(MSR)、唾液腺-颌下腺的MAR、酸刺激后MSR及无病生存率。结果:低剂量组有38例患者清甲成功,高剂量组有34例患者清甲成功,低剂量组的清甲成功率(84.44%)低于高剂量组(91.8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两组治疗后唾液腺-腮腺的MAR、MSR均下降,低剂量组的MAR[(61.18±3.24)%]、MSR[(61.26±4.39)%]均高于高剂量组[(58.46±3.51)%、(57.85±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唾液腺-颌下腺的MAR、MSR均下降,低剂量组的MAR[(42.62±3.41)%]、MSR[(51.28±3.52)%]均高于高剂量组[(40.46±3.51)%、(49.43±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的^(131)I不仅可以减轻对唾液腺功能的损伤,而且不影响清甲成功率及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分化型甲状腺癌 唾液腺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