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家庭喂养方式与2~6岁儿童营养不足的关系,为指导科学喂养儿童提供支持,并为儿童营养不足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21年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幼儿园在园儿童3655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目的分析家庭喂养方式与2~6岁儿童营养不足的关系,为指导科学喂养儿童提供支持,并为儿童营养不足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21年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幼儿园在园儿童3655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和家长的一般情况及儿童喂养问卷。该问卷用于评估家长在儿童喂养方面的行为和信念,重点调查涉及父母喂养方式的3个维度,即限制进食、逼迫进食和监督进食,共12个条目。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喂养方式与儿童营养不足的关系。结果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秋季幼儿园在园2~6岁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为3.09%。家长采用监督的喂养方式看护的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低于家长采用非监督的喂养方式(χ^(2)=6.672,P=0.010);家长采用逼迫的喂养方式看护的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高于家长采用非逼迫的喂养方式(χ^(2)=14.008,P<0.001);家长是否采用限制的喂养方式照护下的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4)。调整性别、出生体重、父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母亲BMI、父亲文化水平等混杂因素,家长采用监督的喂养方式是儿童营养不足的保护因素[OR(95%CI)=0.633(0.430~0.932),P=0.020];家长采用逼迫的喂养方式是儿童营养不足的危险因素[OR(95%CI)=2.104(1.328~3.335),P=0.002]。结论家庭喂养方式与2~6岁儿童营养不足发生情况有关,应提倡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尽最大可能降低儿童营养不足发生的风险。展开更多
文摘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03月于我院妇产科出生的80例新生儿,行双盲实验法将调查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和参照组40例。对参照组新生儿实施配方奶喂养,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对可能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单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分化抗原蛋白3(Differentiation antigen protein 3,CD3+)、分化抗原蛋白4(Differentiation antigen protein 4,CD4+)血清指标数值,并对新生儿肠道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群指标进行分析,统计各组喂养总满意度。结果 生长发育单因素分析,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与生长发育无关联,无显著性差别(P>0.05);新生儿肥胖、妊娠吸烟史、围产手术出血量、围产手术时长、呼吸急促、居住地PM值、工作环境PM值、睡眠不足与生长发育有关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所有新生儿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分析,新生儿肥胖与生长发育无关联,无显著性差别(P>0.05);妊娠吸烟史、围产手术出血量、围产手术时长、呼吸急促、居住地PM值、工作环境PM值、睡眠不足与生长发育有关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喂养干预前,各组新生儿CD3+、CD4+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喂养干预后,观察组CD3+、CD4+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喂养干预前,各组新生儿肠道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喂养干预后,观察组肠道乳酸杆菌上升、大肠杆菌指标降低,且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喂养干预后,各组喂养满意度比较,参照组喂养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采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速度更快、更健康,且该部分新生儿肠道菌群指标较为健康。
文摘目的分析家庭喂养方式与2~6岁儿童营养不足的关系,为指导科学喂养儿童提供支持,并为儿童营养不足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21年选取安徽省合肥市幼儿园在园儿童3655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和家长的一般情况及儿童喂养问卷。该问卷用于评估家长在儿童喂养方面的行为和信念,重点调查涉及父母喂养方式的3个维度,即限制进食、逼迫进食和监督进食,共12个条目。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喂养方式与儿童营养不足的关系。结果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秋季幼儿园在园2~6岁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为3.09%。家长采用监督的喂养方式看护的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低于家长采用非监督的喂养方式(χ^(2)=6.672,P=0.010);家长采用逼迫的喂养方式看护的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高于家长采用非逼迫的喂养方式(χ^(2)=14.008,P<0.001);家长是否采用限制的喂养方式照护下的儿童营养不足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4)。调整性别、出生体重、父亲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母亲BMI、父亲文化水平等混杂因素,家长采用监督的喂养方式是儿童营养不足的保护因素[OR(95%CI)=0.633(0.430~0.932),P=0.020];家长采用逼迫的喂养方式是儿童营养不足的危险因素[OR(95%CI)=2.104(1.328~3.335),P=0.002]。结论家庭喂养方式与2~6岁儿童营养不足发生情况有关,应提倡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尽最大可能降低儿童营养不足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