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南博爱方言中喉塞韵尾和入声的双曲调现象
1
作者
王梦梦
彭泽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1-68,共8页
河南博爱方言在汉语方言分区中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现在保留11个入声韵母,均带有喉塞音韵尾[-]。韵母的韵腹是[a][]和[]。入声调类基本整齐,但是存在喉塞音韵尾消失演变的过渡现象。实验证明,个别入声出现双曲调的特殊调...
河南博爱方言在汉语方言分区中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现在保留11个入声韵母,均带有喉塞音韵尾[-]。韵母的韵腹是[a][]和[]。入声调类基本整齐,但是存在喉塞音韵尾消失演变的过渡现象。实验证明,个别入声出现双曲调的特殊调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博爱方言
喉塞音韵尾
过渡现象
双曲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凤台方言古入声字今读探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锡育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7,共7页
通过在凤台李冲乡魏郢村与新集镇郭郢村两地对古入声字今读音的实地考察,发现凤台方言不像一般的官话方言那样完全没有入声与入声韵,也不像一般的南方方言那样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与入声韵体系。凤台方言还存在入声与入声韵,但出现...
通过在凤台李冲乡魏郢村与新集镇郭郢村两地对古入声字今读音的实地考察,发现凤台方言不像一般的官话方言那样完全没有入声与入声韵,也不像一般的南方方言那样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与入声韵体系。凤台方言还存在入声与入声韵,但出现了分化,其中有一半转化为阴声韵,主要读舒声213调,少量的读24调或52调,一半仍为入声韵,读促声55调,有喉塞音韵尾。入声与入声韵的存在,也使得凤台方言的归属成了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台方言
古入声字
今读
喉塞音韵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罗马字官话著作古入声字-h尾的标记意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黄灵燕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537,共13页
-h尾在清代罗马字官话著作中的标记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种:首先,-h尾是入声的标记。其次,-h尾没有独立的意义,不是调类的标记。最后,-h尾表示短调。本文以清代各罗马字官话著作所记的入声字读音,结合现有的方言调查研究,探讨十九世纪来...
-h尾在清代罗马字官话著作中的标记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种:首先,-h尾是入声的标记。其次,-h尾没有独立的意义,不是调类的标记。最后,-h尾表示短调。本文以清代各罗马字官话著作所记的入声字读音,结合现有的方言调查研究,探讨十九世纪来华西方人士所记入声字-h尾的标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话罗马字著作
-h尾
短元音韵母
辅音
韵尾
喉塞音韵尾
入声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入派三声”与“逢入必断”——语言音乐学棱镜下的入声字唱腔问题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梦雅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9,共14页
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定“入派三声”,为后世音韵学争论埋下了伏笔。结合戏曲音乐与音韵学来看,“入派三声”是作曲与行腔手段的体现,入声字由于其收促性,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息的连续性与口腔共鸣腔的稳定性,难以搭配润腔旋律。...
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定“入派三声”,为后世音韵学争论埋下了伏笔。结合戏曲音乐与音韵学来看,“入派三声”是作曲与行腔手段的体现,入声字由于其收促性,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息的连续性与口腔共鸣腔的稳定性,难以搭配润腔旋律。“入派三声”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实际操作方法,可以从活态音乐中获取。昆曲在“入派三声”的同时,使用“逢入必断”;粤剧音乐也用类似的手段为-k韵尾入声字配润腔。“入派三声”是戏曲行腔手段,它不能直接说明语音的原貌,但它极有可能是当时北方语音发展的反映。这也说明《中原音韵》是根据关汉卿等杂剧作家的作曲实践得来的,它不是发明之作,而是发现、总结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入派三声
喉塞音韵尾
逢入必断
《单刀会》
原文传递
题名
河南博爱方言中喉塞韵尾和入声的双曲调现象
1
作者
王梦梦
彭泽润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1-68,共8页
基金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
文摘
河南博爱方言在汉语方言分区中属于晋语邯新片中的获济小片,现在保留11个入声韵母,均带有喉塞音韵尾[-]。韵母的韵腹是[a][]和[]。入声调类基本整齐,但是存在喉塞音韵尾消失演变的过渡现象。实验证明,个别入声出现双曲调的特殊调值模式。
关键词
河南博爱方言
喉塞音韵尾
过渡现象
双曲调
Keywords
Bo'ai dialect
glottal stop terminal [ - ]
evolution phenomenon
double tune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凤台方言古入声字今读探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锡育
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7,共7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皖北文化研究中心项目"皖北方言研究"(2005SKl69ZD)
文摘
通过在凤台李冲乡魏郢村与新集镇郭郢村两地对古入声字今读音的实地考察,发现凤台方言不像一般的官话方言那样完全没有入声与入声韵,也不像一般的南方方言那样完整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与入声韵体系。凤台方言还存在入声与入声韵,但出现了分化,其中有一半转化为阴声韵,主要读舒声213调,少量的读24调或52调,一半仍为入声韵,读促声55调,有喉塞音韵尾。入声与入声韵的存在,也使得凤台方言的归属成了个问题。
关键词
凤台方言
古入声字
今读
喉塞音韵尾
分类号
H172.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罗马字官话著作古入声字-h尾的标记意义
被引量:
5
3
作者
黄灵燕
机构
博特拉大学外文系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537,共13页
文摘
-h尾在清代罗马字官话著作中的标记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种:首先,-h尾是入声的标记。其次,-h尾没有独立的意义,不是调类的标记。最后,-h尾表示短调。本文以清代各罗马字官话著作所记的入声字读音,结合现有的方言调查研究,探讨十九世纪来华西方人士所记入声字-h尾的标记意义。
关键词
官话罗马字著作
-h尾
短元音韵母
辅音
韵尾
喉塞音韵尾
入声调
Keywords
the Romanized Chinese Texts the final -h short intonation compound vowel final consonant compound vowel ended with glottal stop the entering tone
分类号
H11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入派三声”与“逢入必断”——语言音乐学棱镜下的入声字唱腔问题
被引量:
1
4
作者
吴梦雅
机构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9,共14页
基金
中国“乐说”研究,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19VJX004。
文摘
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定“入派三声”,为后世音韵学争论埋下了伏笔。结合戏曲音乐与音韵学来看,“入派三声”是作曲与行腔手段的体现,入声字由于其收促性,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息的连续性与口腔共鸣腔的稳定性,难以搭配润腔旋律。“入派三声”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实际操作方法,可以从活态音乐中获取。昆曲在“入派三声”的同时,使用“逢入必断”;粤剧音乐也用类似的手段为-k韵尾入声字配润腔。“入派三声”是戏曲行腔手段,它不能直接说明语音的原貌,但它极有可能是当时北方语音发展的反映。这也说明《中原音韵》是根据关汉卿等杂剧作家的作曲实践得来的,它不是发明之作,而是发现、总结之作。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入派三声
喉塞音韵尾
逢入必断
《单刀会》
分类号
J617.13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南博爱方言中喉塞韵尾和入声的双曲调现象
王梦梦
彭泽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凤台方言古入声字今读探析
苏锡育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清代罗马字官话著作古入声字-h尾的标记意义
黄灵燕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入派三声”与“逢入必断”——语言音乐学棱镜下的入声字唱腔问题
吴梦雅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