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Eyres ⅡB型肩胛骨喙突骨折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冯坤 吴小宝 +2 位作者 何立环 陆欧 田大为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5期524-525,共2页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3例EyresⅡB型肩胛骨喙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06采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例EyresⅡB型肩胛骨喙突骨折,采用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口中点...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3例EyresⅡB型肩胛骨喙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1-06采用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例EyresⅡB型肩胛骨喙突骨折,采用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口中点位于肩胛骨喙突上,显露喙突中部骨折,因肱二头肌短头腱与喙肱肌牵拉,骨折块向外下移位明显,与肱二头肌短头腱与喙肱肌相连,喙锁韧带完整,清理骨折端,直视下复位骨折,骨折对位、对线满意。在游离骨块上钻孔,用1枚直径3.5 mm钛质带线锚钉内固定。结果3例术后均获得至少10个月随访,无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佳、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与CT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双侧肩关节对称、外观正常,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术后10个月时肩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0、1分,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评分为15、14、14分。结论切开复位带线锚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yresⅡB型肩胛骨喙突骨折的疗效满意,骨折复位固定可靠,可确保骨折愈合良好与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 EyresⅡB突骨折 切开复位 带线锚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桂霞 陈先进 +3 位作者 沈永年 刘泽虎 胡素泉 刘维达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55-157,185,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方法取皮损皮屑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同时取活检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温度试验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PCR扩增测序。结果KOH... 目的报道1例由着色真菌monophora引起的皮肤着色芽生菌病。方法取皮损皮屑标本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同时取活检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真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温度试验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PCR扩增测序。结果KOH涂片检查可见较多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组织病理学显示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PAS和银染色可见到圆形厚壁的硬壳细胞。真菌菌落生长缓慢,呈橄榄色到黑色。小培养可见大量棕色菌丝、分支分隔,分生孢子梗主要为喙枝孢型,分生孢子棕色,椭圆形或卵圆形,单细胞。温度试验37℃生长,38℃不生长。0.01%、0.05%和0.1%放线菌酮均能耐受。扩增真菌rDNA的ITS区得到645 bp的片段,经序列分析与裴氏着色真菌monophora变种ITS区比对,100%一致。结论据真菌学形态结构特征以及DNA序列分析菌种被鉴定为着色霉monoph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霉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枝孢
下载PDF
象虱成虫光镜和扫描电镜的形态学研究
3
作者 裘明华 樊培方 姜福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9-19,82-83,共13页
本文描述采自重庆动物园,从缅甸引进亚洲象体的象虱成虫。首次描述的结构是:足各节刚毛的分布、数量和钟形感器,触角 V 节顶端栓所具有的性双态,腹部腹面的皮棘,雄虫阳茎囊上的两型感觉孔。纠正了不少过去文献上报道的错误,特别是口器... 本文描述采自重庆动物园,从缅甸引进亚洲象体的象虱成虫。首次描述的结构是:足各节刚毛的分布、数量和钟形感器,触角 V 节顶端栓所具有的性双态,腹部腹面的皮棘,雄虫阳茎囊上的两型感觉孔。纠正了不少过去文献上报道的错误,特别是口器和触角上的感器。象虱的口器,既不同于食毛目的直翅型口器,又和虱目的虱型口器相异。根据口器的双重功能,建议创立一种新型刺吸式口器——喙虱型口器。同时,提出成立喙虱目的新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虱 形态学 虱目 口器
下载PDF
Bill Morphology Does Not Influence Vocal Performance in Darwin’s Small Tree Finch on Floreana Island
4
作者 Rebekah Christensen Sonia Kleindorfer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8,共6页
Bird song is used for mate attraction and is important for establishi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Current research highlights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on song production that may be influenced by variation in bill morpho... Bird song is used for mate attraction and is important for establishing reproductive isolation. Current research highlights performance constraints on song production that may be influenced by variation in bill morphology. Darwin's finches are a model system fo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y and song performance, with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ing that lower vocal performance is correlated with larger bill size. Here, we tested fo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bill morphology and vocal performance in Darwin's Small Tree Finch (Camarhynchus parvulus) on Floreana Island. We found no evidence of a correlation between bill morphology and vocal performance. This finding is in agreement with prior study of the Small Tree Finch, but contrasts a greater body of work addressing song in Darwin's Finches. We discussed our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divergence, and ecological variation acros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win's finches Bill morphology Small Tree Finch SONG Vocal performance
下载PDF
两种近缘鸟种麻雀和山麻雀的咬合力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霍娟 粟通萍 +3 位作者 陈光平 牛楠 邵玲 梁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1-776,共6页
鸟类的咬合力受食性、种内竞争和捕食压力等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可作为其生态适应特征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鸟类的咬合力及其影响因素却鲜有研究,为此,我们使用咬合力传感器,对同属的两个近缘鸟种,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麻雀(P.ci... 鸟类的咬合力受食性、种内竞争和捕食压力等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可作为其生态适应特征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鸟类的咬合力及其影响因素却鲜有研究,为此,我们使用咬合力传感器,对同属的两个近缘鸟种,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麻雀(P.cinnamomeus)的咬合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麻雀(n=12)的咬合力显著大于麻雀(n=59)(t=3.754,P<0.01),但山麻雀(t=0.449,P>0.05)和麻雀(Z=﹣1.198,P>0.05)的雌雄个体间咬合力均无差异,同时,山麻雀的头宽(t=﹣3.713,P<0.01)、头高(t=﹣5.405,P<0.01)和喙宽(t=﹣6.201,P<0.01)均显著大于麻雀。尽管个体的咬合力与其身体各参数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但在种间,头和喙的大小可能是影响两者咬合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两者的一些生态适应特征可通过头大小和喙型体现,推测两者生境和食性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其咬合力大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型 咬合力 生态适应 山麻雀 麻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