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7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转导弹横向喷流干扰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雷娟棉 高毅 勇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21,共17页
为研究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旋转导弹横向喷流干扰流场结构及喷流干扰对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和机理,使用基于雷诺平均非定常N-S方程和滑移网格技术的非定常数值方法对旋转导弹横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旋转对导弹横向喷流控制效果的影... 为研究超声速来流条件下旋转导弹横向喷流干扰流场结构及喷流干扰对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和机理,使用基于雷诺平均非定常N-S方程和滑移网格技术的非定常数值方法对旋转导弹横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旋转对导弹横向喷流控制效果的影响,给出不同条件下导弹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分析了横向喷流对旋转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转会导致导弹横向喷流控制力发生偏转,偏转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偏转角度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加;在小攻角下,喷流干扰效应产生的附加侧向力和偏航力矩系数的瞬时值比旋转马格努斯效应产生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系数的瞬时值大一个数量级,随着攻角增大,旋转马格努斯效应引起的侧向力和偏航力矩系数占全弹的比例增大,喷流引起的附加侧向力和偏航力矩量值减小;旋转导弹横向喷流控制扇面内气动系数随滚转角变化具有很强的非定常性,当喷流控制扇面角度不大时,时均侧向气动特性与对称面处滚转角下的瞬时值侧向气动特性比较接近,不同扇面角度内有喷流的时均侧向力系数和偏航力矩系数远大于无喷流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导弹 横向喷流 喷流干扰 侧向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基础问题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树海 武从海 +2 位作者 罗勇 韩帅斌 张俊龙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共27页
超声速喷流问题是一个包含激波、旋涡、湍流和声波的多尺度复杂流动问题,其数值模拟方法及激波噪声产生机制是相关研究的长期热点和难点。本文简要回顾了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针对激波噪声计算方法的非物理噪声消除技... 超声速喷流问题是一个包含激波、旋涡、湍流和声波的多尺度复杂流动问题,其数值模拟方法及激波噪声产生机制是相关研究的长期热点和难点。本文简要回顾了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针对激波噪声计算方法的非物理噪声消除技术和光滑因子设计准则,针对超声速喷流激波噪声研究设计的模型问题(包括旋涡–旋涡相互作用、激波–旋涡相互作用和激波–剪切层相互作用等),以及轴对称和三维超声速喷流的研究进展。本文还介绍了作者最近针对超声速喷流开展的三维直接数值模拟、实验验证工作和初步分析结果(包括轴对称模态定位、束缚波演化和摆动模态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喷流 激波 旋涡 噪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逆向喷流对可回收火箭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刘浩 李钧 冯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7,共9页
可回收火箭返回时,需要依靠发动机进行点火减速制动,为得到逆向喷流条件下箭体气动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低空和高空两次点火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来流马赫数和攻角对箭体气动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单喷管、多喷管喷流条件下的仿真研究... 可回收火箭返回时,需要依靠发动机进行点火减速制动,为得到逆向喷流条件下箭体气动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低空和高空两次点火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来流马赫数和攻角对箭体气动性能的影响,同时开展单喷管、多喷管喷流条件下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低空状态,逆向喷流会导致全箭轴向力系数绝对值减小,且喷流数目越多,轴向力系数绝对值越小。小攻角条件下,逆向喷流会引起全箭压心大幅前移,随着开机台数增加,压心前移越多。高空条件下,喷流膨胀区和来流存在强烈的相互干扰,导致轴向力系数减小明显,其绝对值在0.04以内,0°~10°攻角内箭体法向力系数绝对值小于0.1,随着来流静压增加,法向力系数绝对值小于0.1的攻角区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回收火箭 低空逆向喷流 高空逆向喷流 气动特性 数值仿真
原文传递
不同迎角下逆向喷流减阻降热特性研究
4
作者 黎凯昕 董昊 +1 位作者 张旭东 王元靖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28,共11页
文章采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N-S(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来流迎角下,逆向喷流与钝头体同轴及不同轴时,同自由来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扰流场对减阻降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喷流情况相比,同轴逆向喷流能有效减... 文章采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N-S(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不同来流迎角下,逆向喷流与钝头体同轴及不同轴时,同自由来流相互作用产生的干扰流场对减阻降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喷流情况相比,同轴逆向喷流能有效减小钝头体的阻力系数,迎角为2°时阻力系数可减小32.53%;迎角较小时,同轴逆向喷流可有效减小壁面斯坦顿数,迎角较大时,迎风面壁面斯坦顿数较大,背风面壁面斯坦顿数大幅减小;逆向喷流与钝头体轴向夹角的变化对流场及减阻降热效果产生影响,喷流与轴线夹角增大,迎风面壁面压强逐渐减小,存在使壁面斯坦顿数峰值取得最优解的喷流角度;较同轴逆向喷流,来流迎角为5°时,壁面斯坦顿数峰值可减小9.02%,来流迎角为8°时,减阻效果最高可提升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喷流 动控制 减阻降热 超声速 迎角
下载PDF
高空高马赫数侧向喷流数值模拟
5
作者 高椿宇 王学德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3,共7页
高空环境下,侧向喷流在飞行器的姿态转换及热防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由于来流稀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DSMC)对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的模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非结构网格计算的DSMC数值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喷流的高密度区及激波区提... 高空环境下,侧向喷流在飞行器的姿态转换及热防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由于来流稀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DSMC)对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的模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非结构网格计算的DSMC数值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喷流的高密度区及激波区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网格技术,可以用于对高空稀薄区的大气来流与侧向喷流的干扰流场进行模拟预测。通过模拟二维平板侧向喷流,对编制的算法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了时间步长对流场模拟结果的影响及其数值的选取原则,并模拟计算了不同喷流/来流压力比下的复杂干扰流场结构和气动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大气 自适应 侧向喷流 干扰
下载PDF
基于锥形喷流模型的BL Lac和FSRQ多波段辐射特性研究
6
作者 李杉 李仁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利用锥形喷流模型研究了蝎虎天体(BL Lac)1ES 0502+675和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PKS 0736+017的多波段辐射并获得模型辐射参数.结果表明,两类天体在锥形喷流模型中的模型辐射参数存在差异:FSRQ的γ射线辐射区、磁场强度和喷流功率比BL Lac... 利用锥形喷流模型研究了蝎虎天体(BL Lac)1ES 0502+675和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PKS 0736+017的多波段辐射并获得模型辐射参数.结果表明,两类天体在锥形喷流模型中的模型辐射参数存在差异:FSRQ的γ射线辐射区、磁场强度和喷流功率比BL Lac大,但其体洛伦兹因子比BL Lac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变体 多波段辐射 锥形喷流模型
下载PDF
光子纳米喷流的性能及应用
7
作者 顾国强 余建 +5 位作者 瞿驰野 张天尧 马璐 张鹏程 张翊 杨慧 《集成技术》 2024年第2期89-110,共22页
光子纳米喷流是光照射直径与波长相当或略大于波长的无损电介质微颗粒时,会在微颗粒后表面一定距离处形成高强度、紧聚焦光束。光子纳米喷流具有大于照射光的强度、最小的半高宽值能够小于衍射极限的光束宽度、传播超出倏势场区域和较... 光子纳米喷流是光照射直径与波长相当或略大于波长的无损电介质微颗粒时,会在微颗粒后表面一定距离处形成高强度、紧聚焦光束。光子纳米喷流具有大于照射光的强度、最小的半高宽值能够小于衍射极限的光束宽度、传播超出倏势场区域和较强的背向散射等优异特性,在光信号增强、微纳加工与制造、超分辨光学成像、超灵敏捕获和探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光子纳米喷流的源头和发现;其次,对光子纳米喷流的模型、理论、形貌特征、实验测量和主要特性进行了阐述;再次,调研和讨论了光子纳米喷流的几个重要应用;最后,对光子纳米喷流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纳米喷流 微颗粒 微透镜 光散射 超分辨光学成像 光捕获和探测
下载PDF
基于Mohring声类比发动机喷流噪声数值计算
8
作者 闫国华 冯叔阳 +1 位作者 刘勇 李建福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了研究非均匀流场中航空发动机喷流噪声特性,满足未来的航空器噪声适航要求,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计算航空声学(CAA)相结合的混合数值算法,对大涵道比发动机喷管的简化缩尺模型进行气动噪声仿真计算。采用大涡模拟(LES)计算喷管的... 为了研究非均匀流场中航空发动机喷流噪声特性,满足未来的航空器噪声适航要求,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计算航空声学(CAA)相结合的混合数值算法,对大涵道比发动机喷管的简化缩尺模型进行气动噪声仿真计算。采用大涡模拟(LES)计算喷管的瞬态喷流流场;在流场计算的基础上使用Mohring声类比进行声源提取,将时均流场插值到声学网格作为背景流,结合有限元和无限元方法对喷流噪声近场以及远场的辐射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并通过单通道锯齿形喷管试验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数值结果表明:发动机喷流噪声主要是由内外涵剪切层内的涡环破碎产生的大尺度涡而形成的,噪声辐射峰值主要集中在低频范围内,随着频率升高,各方向角的声压级都在降低,在1000~2500 Hz,从125 dB快速降低到105 dB,之后衰减速度变缓,到100 dB趋于稳定。数值计算方法精确度高,最大计算误差为1.97%。为发动机噪声适航提供了一种噪声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开排气 高亚声速喷流 大涡模拟 Mohring声类比 喷流噪声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S40954+65喷流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
9
作者 王玕 路如森 +5 位作者 沈志强 江悟 黄磊 赵杉杉 闫玺 程远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S40954+65是一个典型的BL Lac天体,观测表明,其射电、光学和γ射线波段的辐射具有准同步耀变现象。利用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对该源分别在2018年6月和2019年11月进行多波段观测,发现其射电核的流量密度谱有明显变化。通过同步自吸... S40954+65是一个典型的BL Lac天体,观测表明,其射电、光学和γ射线波段的辐射具有准同步耀变现象。利用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LBA对该源分别在2018年6月和2019年11月进行多波段观测,发现其射电核的流量密度谱有明显变化。通过同步自吸收机制,得到射电核心磁场强度为(3.3±0.9)×10^(−4)T。通过分析2017年5月―2021年5月期间VLBA 43 GHz观测的归档数据,发现2个明显的喷流运动成分和靠近核心的一个静止成分。对两个运动成分分析得到喷流的视向夹角分别为5.5°和6.9°,张角为1.8°和2.4°。利用VLBA 43 GHz归档数据以及Fermi卫星4期源表(4FGL)中该源的γ射线流量,发现射电核心和γ射线在2018年10月―2021年5月间变得更加活跃,且射电核心流量变化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 Lac天体 喷流结构 核心磁场 喷流成分
下载PDF
磁场对激光驱动的喷流演化影响的二维数值研究
10
作者 孙伟 吕冲 +2 位作者 雷柱 王钊 仲佳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7-306,共10页
喷流的触发机制、准直传输和稳定性一直是天体物理学的研究热点.近年通过观测和实验室研究发现磁场在喷流准直传输和加速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利用开源的辐射磁流体模拟程序FLASH对强激光驱动聚苯乙烯(CH)平面靶产生的靶前喷流进行了二... 喷流的触发机制、准直传输和稳定性一直是天体物理学的研究热点.近年通过观测和实验室研究发现磁场在喷流准直传输和加速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利用开源的辐射磁流体模拟程序FLASH对强激光驱动聚苯乙烯(CH)平面靶产生的靶前喷流进行了二维的数值模拟,系统地考察和比较了Biermann自生磁场以及不同方向、不同初始强度的外加磁场对喷流演化的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Biermann自生磁场不会影响喷流的界面动力学,而外加磁场对等离子体出流具有重定向作用,平行于靶前等离子体出流中心流向的外加磁场有助于喷流的产生和准直传输.其形成和演化过程是等离子体热压、磁压以及冲压三者相互竞争的结果.在受力方面,在喷流演化过程中等离子体热压梯度力和磁压力起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和喷流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也有助于加深对天体喷流演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磁场 喷流
下载PDF
重复使用运载器发动机喷流热环境
11
作者 李小艳 蔡巧言 +3 位作者 石伟 刘杰平 赵玲 吕俊明 《气体物理》 2023年第3期55-63,共9页
面对称重复使用运载器出于俯仰配平控制需求通常会在力臂最长的尾端面布置体襟翼,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喷流对体襟翼产生强烈局部干扰加热,底部发动机喷流体襟翼干扰加热精确预示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热防护设计的关键问题。首先开展全尺度局部... 面对称重复使用运载器出于俯仰配平控制需求通常会在力臂最长的尾端面布置体襟翼,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喷流对体襟翼产生强烈局部干扰加热,底部发动机喷流体襟翼干扰加热精确预示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热防护设计的关键问题。首先开展全尺度局部燃气流风洞测热试验,针对高温燃气与体襟翼直接干扰、二次干扰量值及规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开展多组分气体模型燃气喷流干扰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燃气流风洞试验数据对数值仿真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典型飞行工况喷流干扰热特性及变化规律;通过研究详细分析了喷流干扰热流与流场压力特性间关联性关系,在传统喷流直接干扰热流与压力比拟关系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二次干扰主控因素与干扰关系,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二次干扰区热流相对同等工况直接干扰压力相关性强度增幅达84%以上。预测分析方法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底部热防护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运载器 体襟翼 发动机 喷流 气动热
下载PDF
高空发动机逆向喷流诱导的非定常流动DSMC仿真
12
作者 吴俊林 李中华 +2 位作者 彭傲平 李埌全 梁杰 《气体物理》 2023年第5期38-45,共8页
逆向发动机常用于对飞行器进行减速或分离。为研究高空稀薄条件下逆向发动机喷流和自由来流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由两个逆向喷流和高超声速自由来流相互干扰形成的稀薄流场。通过直接模拟Monte Carlo(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 逆向发动机常用于对飞行器进行减速或分离。为研究高空稀薄条件下逆向发动机喷流和自由来流的相互作用,构建了由两个逆向喷流和高超声速自由来流相互干扰形成的稀薄流场。通过直接模拟Monte Carlo(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DSMC)仿真发现在稀薄来流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相互干扰区,且该干扰区存在严重非定常流动现象。初步分析认为,该干扰区的范围和非定常演化过程与自由来流动能和逆向发动机喷流流量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非定常现象 逆向喷流 高空 直接模拟Monte Carlo方法 大范围干扰区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发动机喷流影响下后侧飞机受力分析
13
作者 何昕 王琴 +1 位作者 郭东鑫 陈亚青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443-14451,共9页
实施运行起飞点后侧穿越跑道方式的关键是确定两机安全间隔,后机受到前机发动机喷流作用则是确定安全间隔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起飞点后侧穿越跑道方式,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定距离下... 实施运行起飞点后侧穿越跑道方式的关键是确定两机安全间隔,后机受到前机发动机喷流作用则是确定安全间隔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起飞点后侧穿越跑道方式,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一定距离下前机发动机喷流直接作用于后机的场景进行研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后机整体压力值最大范围分布在迎喷流一侧的垂直尾翼、水平尾翼表面和机身尾部。后机表面沿喷流方向上的受力为18404.1 N,结合其抗侧偏能力分析,认为基于最大安全裕度,为保证后机(空重)在前机发动机喷流作用下,还能保持在滑行道中线上运行,应在487 m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跑道方式 数值模拟 飞机受力 发动机喷流 安全间隔
下载PDF
尾部喷流对飞行器阻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珊珊 冯晓强 +2 位作者 李宏君 全景阁 柳长安 《火箭推进》 CAS 2023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底阻在弹类飞行器阻力中占比较大,准确预示底阻对于弹类飞行器飞行性能评估至关重要,而发动机尾部喷流对底阻影响明显。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流场仿真方法研究了飞行器底部发动机喷流和外流干扰流场特性,主要分析了喷流... 底阻在弹类飞行器阻力中占比较大,准确预示底阻对于弹类飞行器飞行性能评估至关重要,而发动机尾部喷流对底阻影响明显。采用基于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流场仿真方法研究了飞行器底部发动机喷流和外流干扰流场特性,主要分析了喷流对飞行器阻力的影响。飞行器安装了两台推力可调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动机在不同飞行工况下采用不同推力工作。分别研究了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典型飞行工况下弹体底部无喷流状态、单喷管喷流状态和双喷管喷流状态时,飞行器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马赫数下,发动机喷流对底部阻力影响情况基本一致,与无喷流情况相比,当发动机工作时,无论单喷管喷流还是双喷管喷流状态,底部发动机喷流引射效应明显,弹体阻力系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喷流 亚跨超音速 动干扰 阻力特性
下载PDF
侧向喷流试验中干扰力和喷流力同时模拟的相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克明 伍贻兆 +1 位作者 吕英伟 尹贵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9-511,共3页
阐述了在侧向喷流的直接模拟和间接模拟中开展喷流形状模拟的必要性 ,认为喷流形状相似是正确模拟干扰力的保证。分析了在直接模拟中同时模拟喷流形状 (也即干扰力 )和喷流力的相容情况 ,并给出了相应的相容条件。只要满足相容条件 。
关键词 侧向喷流试验 干扰力 喷流 相容性 喷流模拟 飞行器 风洞试验
下载PDF
侧向喷流对导弹方向舵局部气动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曾品棚 陈树生 +2 位作者 冯聪 杨华 高正红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81,共12页
为探索侧向喷流流动控制技术对高速导弹方向舵局部气动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理,对带有方向舵和舵轴的导弹在不同攻角和喷流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模型流场和壁面热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喷流压比达到75时,可以避免受弓形激波... 为探索侧向喷流流动控制技术对高速导弹方向舵局部气动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理,对带有方向舵和舵轴的导弹在不同攻角和喷流条件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模型流场和壁面热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喷流压比达到75时,可以避免受弓形激波干扰的来流气体作用在方向舵上,能有效减少方向舵前缘中后段的壁面热流;随着喷口位置与方向舵前缘距离的增加,喷流后回流区结构和范围变化不明显,方向舵前缘的壁面热流变化不大;不同攻角来流条件下,侧向喷流均能有效降低方向舵前缘的壁面热流。攻角大于10°后,喷流的热防护效果有所降低;有攻角来流条件下,在舵轴的正前方喷流,自由来流绕喷流流动,舵轴下壁面边界层内气体密度上升,使舵轴两侧压差增大,舵轴的壁面热流增大;在0°攻角来流条件下,喷口两侧方向舵所受侧向力与喷流推力方向相反,此时导弹的放大因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喷流 动干扰 气动热 方向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冷/热喷流对飞行器气动特性干扰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坚 伍贻兆 +2 位作者 徐翔 王江峰 徐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1,共3页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Ф1m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压缩空气和真实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燃气流作为喷流介质对双锥柱体飞行器进行了冷/热喷流干扰影响对比实验研究,状态为:马赫数6、飞行高度h=54km、迎角α=4~6°。... 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Ф1m高超声速风洞中,采用压缩空气和真实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燃气流作为喷流介质对双锥柱体飞行器进行了冷/热喷流干扰影响对比实验研究,状态为:马赫数6、飞行高度h=54km、迎角α=4~6°。实验结果表明:冷、热喷流对模型气动特性干扰影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推力放大因子和力矩放大因子趋势一致,数值略有差异,采用冷喷流对热喷流的模拟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喷流 喷流模拟 喷流实验 气动特性干扰 高超声速
下载PDF
火星探测器再入RCS喷流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孙瑞斌 黄育群 +3 位作者 马继魁 刘耀峰 柳煜玮 倪招勇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1-337,共7页
针对火星大气环境下的反作用力控制系统(RCS)喷流干扰问题,采用自研CFD软件数值模拟“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外形在火星大气环境中的喷流干扰效应;并与文献中的高超声速喷流干扰风洞试验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继而完成了火星大气环境... 针对火星大气环境下的反作用力控制系统(RCS)喷流干扰问题,采用自研CFD软件数值模拟“火星科学实验室”(MSL)外形在火星大气环境中的喷流干扰效应;并与文献中的高超声速喷流干扰风洞试验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继而完成了火星大气环境高超声速(M_(∞)=5~10)条件下的偏航方向喷流干扰效应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攻角(α=0°~-30°)、不同马赫数条件下的喷流干扰气动规律:负攻角增大将导致喷流干扰效应增强以及附加偏航力矩增加;来流马赫数对附加干扰力矩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火星探测器喷流控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大气 高超声速 火星探测器 喷流干扰 数值模拟 CFD软件
下载PDF
侧向喷流非定常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淑杰 陈刚 +1 位作者 刘永利 张庆兵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9-185,192,共8页
通过多状态对比分析,给出了适用于此侧向喷流问题的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侧向喷流开启和关闭后非定常流场建立和消退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流启动后,在1.5 ms时,喷流强度和高度达到最大,但此时激波不稳定,进行不稳定摆动,至5 m... 通过多状态对比分析,给出了适用于此侧向喷流问题的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侧向喷流开启和关闭后非定常流场建立和消退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喷流启动后,在1.5 ms时,喷流强度和高度达到最大,但此时激波不稳定,进行不稳定摆动,至5 ms时,喷流干扰流场完全建立并达到稳定状态。喷流关闭后,喷流前方弓形激波的强度和高度迅速减小,喷流影响区也迅速减小,由于气流粘性产生的延迟效应,至10 ms时,喷流干扰影响基本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喷流 非定常 双时间步方法 喷流开启 喷流关闭 压力分布
下载PDF
高超声速稀薄流中横向喷流干扰特性实验研究
20
作者 卓越 罗凯 +5 位作者 尚甲豪 于庆豪 汪球 王业军 梁金虎 赵伟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3-1062,共10页
喷流干扰是高超声速飞行高精度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者们以往大部分都主要集中于连续流条件下喷流干扰效应的机理研究,并给出了喷流干扰流场的典型结构,而稀薄流条件下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数据还十分匮乏.本文利用JFX爆轰激波风洞产... 喷流干扰是高超声速飞行高精度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研究者们以往大部分都主要集中于连续流条件下喷流干扰效应的机理研究,并给出了喷流干扰流场的典型结构,而稀薄流条件下喷流干扰特性的实验数据还十分匮乏.本文利用JFX爆轰激波风洞产生高超声速稀薄自由流,基于平板模型开展不同喷流压力和自由来流参数对横向喷流干扰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高速纹影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稀薄流条件下喷流干扰流场演化过程及流场结构的变化规律.相比于无喷流条件形成的流场,横向喷流与稀薄自由流相互作用形成的流场结构更为复杂,喷流压力由于受到稀薄来流的扰动,斜激波会短暂穿透喷流干扰流场并延伸至楔形体上部.喷流干扰流场内桶状激波的影响范围随着喷流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变宽,位于三波点上游的斜激波空间位置不会随喷流压力的变化而改变,而位于三波点下游的弓形激波则向上游移动,当喷流压力过低时,桶状激波不会与其他两种激波交汇形成三波点.高超声速稀薄来流压力的降低同样会使桶状激波的影响范围变宽,弓形激波同样也会向上游移动,但基本不会对斜激波空间位置产生任何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喷流干扰 高超声速 稀薄来 激波风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