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颗粒喷砂酸蚀种植体表面
1
作者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8-18,共1页
dà kē lì pēn shā suān shí zhòng zhí tǐ biǎo miàn为不规则纹理的粗糙种植体表面。在特定的压力和时间控制下,通过高速气流将研磨介质材料喷射在种植体表面,产生凹陷,形成不规则的粗糙表面,然后... dà kē lì pēn shā suān shí zhòng zhí tǐ biǎo miàn为不规则纹理的粗糙种植体表面。在特定的压力和时间控制下,通过高速气流将研磨介质材料喷射在种植体表面,产生凹陷,形成不规则的粗糙表面,然后用酸性溶液清洗。由此增加骨-种植体接触(BIC),提高骨结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表面 研磨介质 高速气流 粗糙表面 骨结合率 大颗粒喷砂酸蚀
下载PDF
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纯钛表面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颖 谢佳雨 +4 位作者 李大鹏 韩石磊 刘滋川 杜青 谢伟丽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其生物活性。方法将经抛光(M)、喷砂酸蚀(SLA)、喷砂酸蚀混合碱热(AHH)处理后的纯钛试件分为3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3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及其含量进行分析;荧光显微...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后的纯钛表面其生物活性。方法将经抛光(M)、喷砂酸蚀(SLA)、喷砂酸蚀混合碱热(AHH)处理后的纯钛试件分为3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3组表面结构和表面化学元素及其含量进行分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在样品表面的粘附及铺展情况;并将各组试件浸泡模拟体液(SBF)中观察羟基磷灰石沉积情况。结果纯钛表面微纳复合结构中,微米孔直径3~5μm,纳米孔直径100~200 nm,同时在试件表面引入钙钠元素。成纤维细胞粘附:DAPI染色后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罗丹明B染细胞骨架红色,SLA组、AHH组细胞铺展较M组好,呈空间铺展;且AHH组表面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第1周时,AHH组表面沉积磷灰石明显可见,而未在M、SLA组检测到羟基磷灰石。结论喷砂酸蚀混合碱处理后的纯钛表面,表面活性好,有助于促进成纤维细胞早期粘附及其在空间上的铺展,同时又促进羟基磷灰石的沉积,进而体现了良好的生物性能,可以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复合结构 成纤维细胞 生物活性 喷砂酸蚀混合碱热处理
下载PDF
TiO_2喷砂酸蚀处理对钛片表面人成骨细胞BMP-2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斌 李建武 +1 位作者 郭义 杨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钛片经过TiO_2喷砂酸蚀处理后对人成骨细胞系MG63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钛片分为3组进行处理:机械打磨组、喷砂组及喷砂酸蚀组,分别进行机械打磨、TiO_2喷砂和喷砂酸蚀... 目的探讨钛片经过TiO_2喷砂酸蚀处理后对人成骨细胞系MG63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钛片分为3组进行处理:机械打磨组、喷砂组及喷砂酸蚀组,分别进行机械打磨、TiO_2喷砂和喷砂酸蚀处理。将人成骨细胞系MG63细胞接种于钛片表面,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estern blot检测BMP-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喷砂组及喷砂酸蚀组BMP-2 mRNA及蛋白水平增高,与机械打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喷砂组与喷砂酸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过TiO_2喷砂及喷砂酸蚀处理的钛片进行人成骨细胞培养可促进BMP-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片 喷砂酸蚀 成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喷砂酸蚀处理促进Ti6Al7Nb表面钙磷沉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静莹 梁文波 +2 位作者 王伟强 孙鸿婉 许家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23-4127,共5页
研究了Ti、Ti6Al4V和Ti6Al7Nb 3种钛基材料在喷砂酸蚀处理后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生长的生物活性。通过Al2O3喷砂和盐酸、硫酸混合物酸蚀的表面改性方法,在Ti、Ti6Al4V和Ti6Al7Nb3种钛基材料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通过SEM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 研究了Ti、Ti6Al4V和Ti6Al7Nb 3种钛基材料在喷砂酸蚀处理后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生长的生物活性。通过Al2O3喷砂和盐酸、硫酸混合物酸蚀的表面改性方法,在Ti、Ti6Al4V和Ti6Al7Nb3种钛基材料表面进行喷砂酸蚀处理,通过SEM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样品的表面呈现出微米级多孔形貌;将样品浸入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中浸泡7,14和21 d后通过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样品表面沉积物的形貌、物相,样品浸入SBF 14 d后,Ti6Al7Nb表面最先观察到表面覆盖的羟基磷灰石涂层;样品浸入SBF 21 d后,Ti、Ti6Al4V和Ti6Al7Nb表面都观察到羟基磷灰石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有利于促进钛基植入体与体内骨组织的骨结合,喷砂酸蚀处理的Ti6Al7Nb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TI6AL4V Ti6Al7Nb 喷砂酸蚀
下载PDF
常规保存方法对纯钛喷砂酸蚀表面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卢海宾 万蕾 +5 位作者 周磊 容明灯 李少冰 丁祥龙 高岩 张雪洋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8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保存方法对纯钛喷砂酸蚀表面理化性能及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经过喷砂酸蚀处理的钛片分为4组,常温常压下密封保存4个时间点。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水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分析钛片表面理化性能变化,在钛片表面进行M... 目的探讨常规保存方法对纯钛喷砂酸蚀表面理化性能及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经过喷砂酸蚀处理的钛片分为4组,常温常压下密封保存4个时间点。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水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分析钛片表面理化性能变化,在钛片表面进行MG63成骨细胞培养实验,观察细胞黏附和增殖的结果。结果钛片表面的化学组成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碳元素含量明显增加,0 d、3 d、1周、2周分别为24.3%、35.4%、39.2%、43.6%;钛片表面从最初的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纯钛喷砂酸蚀表面的生物活性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纯钛种植体的保存方法有必要改进,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 喷砂酸蚀 碳氢化合物 表面能 保存方法
下载PDF
喷砂酸蚀复合MAO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佩芬 何绮芬 邓飞龙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sandblast-acidetch,SA)复合微弧氧化(microarcoxidation,MAO)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粘附的影响,探讨SA与MAO复合处理技术在钛种植体表面改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纯钛按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MAO-SA组为250μm...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sandblast-acidetch,SA)复合微弧氧化(microarcoxidation,MAO)纯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粘附的影响,探讨SA与MAO复合处理技术在钛种植体表面改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将纯钛按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MAO-SA组为250μm直径Al2O3颗粒喷砂HF酸蚀后MAO处理,MAO组为单纯MAO处理,MAO-HT组为MAO处理后水热处理8h,SM组为光滑组。通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radford蛋白定量法、四唑盐比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分析各表面对蛋白吸附、成骨细胞形态和骨架改建、粘附水平、粘附强度以及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MAO-SA表面促进纤连蛋白的后期吸附,有利于成骨细胞粘附和骨架改建,使成骨细胞较早表现出良好的分泌功能形态,增强细胞粘附强度,显著上调成骨细胞整合素αv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但对β1亚基的表达无促进作用。讨论:对纯钛表面进行SA和MAO复合处理,获得独特的表面微形貌,提高粗糙度,从而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吸附和成骨细胞粘附。结论:MAO-SA表面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粘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酸蚀 SA 细胞粘附 MAO 钛表面 成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喷砂酸蚀钛网表面诱导成骨实验
7
作者 刘巧荣 张娜娜 +5 位作者 张旭英 谢丽梅 高育新 杨丽梅 路兴华 石磊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喷砂酸蚀(SLA)钛网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联合修复脑颅骨缺损的效果,为二者联合使用重建面颅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因脑颅骨和面颅骨具有同质性,用脑颅骨缺损模型代替面颅骨缺损模型。(1)用直径0.3 mm的Al... 目的探讨喷砂酸蚀(SLA)钛网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联合修复脑颅骨缺损的效果,为二者联合使用重建面颅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因脑颅骨和面颅骨具有同质性,用脑颅骨缺损模型代替面颅骨缺损模型。(1)用直径0.3 mm的Al2O3颗粒对医用钛网表面行喷砂,再用18%HCl、48%H2SO4配置成混合液酸蚀,观察SLA前后钛网表面形态结构。制取3代传代细胞和细胞膜片。(2)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配为6组(A、B、C、D、E、F组),每组3只,建立兔脑颅骨缺损模型,将不同钛网植入各组实验兔骨缺损处。饲养6个月后取出,观察植入钛网表面成骨情况。结果 SLA后钛网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性较SLA前明显提高,其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未SLA钛网和已SLA钛网表面均有成骨形成,但已SLA钛网表面成骨效果明显优于未SLA钛网,且形成了较为完整但薄弱的骨组织层。已SLA钛网诱导成骨的效果明显优于未SLA钛网;已SLA+覆盖BMSCs膜片的钛网诱导成骨的效果明显优于已SLA未覆盖细胞膜片的钛网。无论钛网是否经过SLA,覆盖BMSCs膜片的钛网表面诱导成骨的形成均明显优于未覆盖BMSCs膜片的钛网。结论 BMSCs膜片是诱导成骨形成的关键因素,SLA在成骨诱导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组诱导成骨效果顺序为:已SLA+表面覆盖BMSCs膜片的钛网>未SLA+表面覆盖BMSCs膜片的钛网>已SLA的钛网>未SLA的钛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医用钛网 喷砂酸蚀 诱导成骨
下载PDF
不同形状氧化锆颗粒喷砂酸蚀纯钛表面的残留率比较
8
作者 倪佳 李少冰 +4 位作者 卢海宾 刘湘宁 容明灯 张雪洋 周磊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843-84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形状氧化锆颗粒制备纯钛喷砂酸蚀(sandblasted and acid-etched,SA)表面的残留量。方法分别以球形氧化锆(round zirconia,RZr O2)和不规则氧化锆(irregular zirconia,IZr O2)制备RZr O2SA和IZr O2SA表面,通过表面形貌、粗... 目的研究不同形状氧化锆颗粒制备纯钛喷砂酸蚀(sandblasted and acid-etched,SA)表面的残留量。方法分别以球形氧化锆(round zirconia,RZr O2)和不规则氧化锆(irregular zirconia,IZr O2)制备RZr O2SA和IZr O2SA表面,通过表面形貌、粗糙度、元素组成检测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Zr O2SA和IZr O2SA表面具有相似的多级孔洞及平均粗糙度(P=0.064)。两种表面皆由Ti元素组成,RZr O2SA无颗粒残留,而IZr O2SA表面仍可发现有不规则的Zr O2残留。结论 RZr O2SA表面较IZr O2SA表面更清洁且无喷砂颗粒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喷砂酸蚀 氧化锆 粗糙度 残留
下载PDF
喷砂酸蚀对钛网表面成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巧荣 张娜娜 +5 位作者 张旭英 谢丽梅 高育新 杨丽梅 路兴华 石磊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SLA)后医用钛网表面形貌及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为钛网表面改性处理、重建上颌骨局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医用钛网表面进行三氧化铝(Al2O3)喷砂和盐酸、硫酸混合物酸蚀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SLA)后医用钛网表面形貌及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为钛网表面改性处理、重建上颌骨局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医用钛网表面进行三氧化铝(Al2O3)喷砂和盐酸、硫酸混合物酸蚀表面改性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建立实验兔颌面外周围骨缺损动物模型,分别植入喷砂酸蚀处理前后的钛网,观察术后6个月时钛网诱导成骨形成的效果。结果喷砂酸蚀处理后的钛网表面粗糙,植入实验兔体内6个月后,表面形成较为完整的骨组织层。结论喷砂酸蚀可改变钛网表面形貌,使其形成微米级多孔粗糙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酸蚀 钛网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喷砂酸蚀对钛铌锆锡合金表面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帅儒 刘鑫 +2 位作者 潘爽 刘会梅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33-937,共5页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SLA)对钛及钛铌锆锡合金(Ti-24Nb-4Zr-7.9Sn,TNZS)表面形貌的影响,观察合金的形貌学特征,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试样分为钛机械打磨并抛光组(Ti组),钛铌锆锡机械打磨并抛光组(TNZS组),钛喷砂酸蚀组(Ti-SLA组)和...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SLA)对钛及钛铌锆锡合金(Ti-24Nb-4Zr-7.9Sn,TNZS)表面形貌的影响,观察合金的形貌学特征,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试样分为钛机械打磨并抛光组(Ti组),钛铌锆锡机械打磨并抛光组(TNZS组),钛喷砂酸蚀组(Ti-SLA组)和钛铌锆锡喷砂酸蚀组(TNZS-SLA组),共4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样的表面形貌,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各组试样表面的粗糙度与亲水性。接种MC3T3-E1小鼠前成骨细胞于各组试样表面,检测细胞在试样表面的粘附、增殖与矿化的能力,评估其生物相容性。结果:SLA处理后在材料表面形成纳米级及微米级的凹坑,产生均匀分布的粗糙结构,经过处理后材料仍保持亲水性。细胞在TNZS组上短期粘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TNZS-SLA组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均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喷砂酸蚀后材料表面相对于光滑材料表面能更有效的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增殖、分化,经喷砂酸蚀的钛铌锆锡合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酸蚀 MC3T3-E1 T-24Nb-4Zr-7.9Sn 细胞增殖与分化
下载PDF
贮存条件对喷砂酸蚀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学林 肖月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条件对与喷砂酸蚀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等影响。方法:采用喷砂酸蚀技术对钛片进行改性,并将钛片分别放入组A密闭容器、组B双蒸水(ddH2O)、组C氢氧化钠(NaOH)中保存4周。将成骨细胞接种到钛片表面,通过细胞... 目的:研究不同贮存条件对与喷砂酸蚀钛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等影响。方法:采用喷砂酸蚀技术对钛片进行改性,并将钛片分别放入组A密闭容器、组B双蒸水(ddH2O)、组C氢氧化钠(NaOH)中保存4周。将成骨细胞接种到钛片表面,通过细胞形态观察,黏附增殖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分析3种贮存方法对种植体的影响。结果:在3h、1d、4d、7d,成骨细胞在钛片上黏附增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7d后组C的ALP活性大于组A大于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时组C细胞伸展良好,有大量伪足向四周伸展。结论:液体中保存可以减少种植体活性丧失,在NaOH中保存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喷砂酸蚀 贮存条件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喷砂酸蚀对Ti及Ti6Al4V表面形貌及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家顺 李志刚 张静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探讨喷砂酸蚀(SLA)对Ti及Ti6Al4V表面形貌以及成骨细胞增殖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样品分为Ti(对照组)、Ti(SLA组)、Ti6Al4V(对照组)、Ti6Al4V(SLA组)4组,对照组进行打磨抛光处理,SLA组... 目的:探讨喷砂酸蚀(SLA)对Ti及Ti6Al4V表面形貌以及成骨细胞增殖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样品分为Ti(对照组)、Ti(SLA组)、Ti6Al4V(对照组)、Ti6Al4V(SLA组)4组,对照组进行打磨抛光处理,SLA组进行打磨抛光和SLA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3D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品的表面形貌与粗糙度;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置于模拟体液(SBF)中的Ti及Ti6Al4V元素析出情况;将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样品表面,通过SEM观察成骨细胞的伸展状态;MTT实验和AKP实验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水平.结果:SLA后的Ti及Ti6Al4V表面形成微米级多孔粗糙结构;Ti及Ti6Al4V置于模拟体液中均有元素Ti析出,Ti6Al4V析出了少量Al和V元素;SLA组细胞增殖量和⊿A值均高于对照组,SLA后的Ti6Al4V组细胞增殖量和⊿A值高于Ti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LA可改善Ti及Ti6Al4V表面形貌形成微米级多孔粗糙结构,从而提高Ti及Ti6Al4V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水平,且SLA后的Ti6Al4V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Ti6AlV 喷砂酸蚀(SLA) 表面形貌 成骨细胞
下载PDF
Ti-6Al-7Nb喷砂酸蚀处理后表面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鸿婉 李志刚 张静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6,30,共6页
目的通过机械打磨、喷砂酸蚀2种不同方法分别处理纯钛(Ti)和Ti-6Al-7Nb(TC20)表面,在2种钛片表面接种大鼠成骨细胞,探讨钛片表面的机械性能和大鼠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情况。方法将实验分为4组:Ti机械打磨组、Ti喷砂酸蚀组、TC20机械打... 目的通过机械打磨、喷砂酸蚀2种不同方法分别处理纯钛(Ti)和Ti-6Al-7Nb(TC20)表面,在2种钛片表面接种大鼠成骨细胞,探讨钛片表面的机械性能和大鼠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情况。方法将实验分为4组:Ti机械打磨组、Ti喷砂酸蚀组、TC20机械打磨组、TC20喷砂酸蚀组,在4组钛片上接种大鼠成骨细胞,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分析4组钛片表面形貌和元素含量,用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4组钛片表面的粗糙度,电感耦合等离子发色光谱仪分析钛片内部元素析出量,倒置显微镜观察大鼠成骨细胞形貌,MTT测量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Ti和TC20机械打磨组表面呈机械划痕,Ti和TC20喷砂酸蚀组表面拥有大量孔洞形貌;喷砂酸蚀处理的Ti和TC20表面有大量成骨细胞附着,经统计学分析成骨细胞在喷砂酸蚀组表面增殖能力强于机械打磨组,且Ti-6Al-7Nb喷砂酸蚀组强于Ti喷砂酸蚀组(P<0.05)。结论喷砂酸蚀处理的TC20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更能促进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Ti-6Al-7Nb 喷砂酸蚀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佰利 李至睿 +3 位作者 刁晓鸥 辛海涛 郭亚洲 吴玉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和纯钛棒切割为直径6mm,厚度3mm钛片试件,试验组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组,对照组分别为未处理的超细晶纯钛组和喷砂酸蚀纯钛组。在对其表面形貌特... 目的:研究喷砂酸蚀对超细晶纯钛表面MC3T3-E1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超细晶纯钛棒和纯钛棒切割为直径6mm,厚度3mm钛片试件,试验组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组,对照组分别为未处理的超细晶纯钛组和喷砂酸蚀纯钛组。在对其表面形貌特征和亲水性进行检测后,在试件表面接种MC3T3-E1细胞,观察细胞的初期粘附情况,测定细胞密度,存活和生长状态。结果: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后,其表面形成大量微小的弹坑状凹陷,且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接种细胞后,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初期粘附优于对照组;细胞密度在培养中后期优于对照组;而细胞活性在培养中期优于两对照组,培养后期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喷砂酸蚀超细晶纯钛的表面性能得到改善,能诱导MC3T3-E1细胞在其表面粘附和增殖,可作为纯钛种植体种植体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超细晶 喷砂酸蚀 粘附 增殖
下载PDF
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佳希 邵水易 邱憬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在纯钛试件表面分别进行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处理。以光滑钛表面(Ti)为对照组,喷砂酸蚀钛表面(Ti-SLA)、双重酸蚀钛表面(Ti-DA)为实验组,通过扫描电镜(SEM)、表面... 目的对比研究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在纯钛试件表面分别进行喷砂酸蚀与双重酸蚀处理。以光滑钛表面(Ti)为对照组,喷砂酸蚀钛表面(Ti-SLA)、双重酸蚀钛表面(Ti-DA)为实验组,通过扫描电镜(SEM)、表面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分析三种钛表面的微形貌、润湿性和元素组成。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组试件表面,研究不同钛表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SEM观察显示Ti-DA组试件表面形成了较Ti-SLA组更均匀细密的微米级凹坑结构;各组试件的表面接触角无显著差异;XPS分析显示Ti-SLA组试件表面有微量铝元素残留;成骨细胞在三组试件表面的粘附、增殖无显著差异,而Ti-DA组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结论与喷砂酸蚀钛表面相比,双重酸蚀钛表面的微米级凹坑结构更均匀细密,且无铝元素残留,能更有效地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酸蚀 双重 成骨细胞
下载PDF
Ti-6Al-7Nb喷砂酸蚀处理后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
16
作者 孙鸿婉 李志刚 张静莹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57-260,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纯钛(Ti)、Ti-6Al-7Nb表面经喷砂酸蚀(SLA)处理后大鼠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Ti机械打磨组(S1组)、Ti喷砂酸蚀组(SLA1组)、Ti-6Al-7Nb机械打磨组(S2组)以及Ti-6Al-7Nb喷砂酸蚀组(SLA2组)。用显微镜观察4组样品的表... 目的研究纯钛(Ti)、Ti-6Al-7Nb表面经喷砂酸蚀(SLA)处理后大鼠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分为Ti机械打磨组(S1组)、Ti喷砂酸蚀组(SLA1组)、Ti-6Al-7Nb机械打磨组(S2组)以及Ti-6Al-7Nb喷砂酸蚀组(SLA2组)。用显微镜观察4组样品的表面形貌,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分析SLA1、SLA2组样品表面亲水性,并将2组样品放入模拟体液(SBF)中,7、14、21 d后分别用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仪(XRD)观察样品表面沉积物的形貌、物相,将从大鼠颅盖骨中提取的成骨细胞接种于4组样品上,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大鼠成骨细胞形态,用MTT比色法测量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微镜下SLA1、SLA2组较S1、S2组样品表面拥有更多孔洞,接触角测量仪分析得出SLA1、SLA2组样品表面为亲水性结构,且SLA2组接触角小于SLA1组;SEM显示在14 d时SLA2组样品表面最先观察到覆盖的羟基磷灰石涂层,21 d时2组样品表面都观察到羟基磷灰石涂层。MTT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得出成骨细胞在SLA1、SLA2组样品表面增殖能力强于S1、S2组,且在SLA2组样品表面的增殖能力强于SLA1组(P<0.05)。结论喷砂酸蚀处理的Ti-6Al-7Nb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促进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酸蚀 模拟体液 成骨细胞 机械打磨 Ti-6Al-7Nb
下载PDF
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郭观生 黄海 +2 位作者 曾吟新 赖仁发 冯智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432-1433,共2页
目的研究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SLActive)种植体在上颌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上颌磨牙无法保留、要求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SLActive... 目的研究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SLActive)种植体在上颌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上颌磨牙无法保留、要求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SLActive种植体即刻种植,对照组患者接受SLActive种植体传统常规种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种植即刻、术后4、8、12周时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术后1、3、6个月时测量垂直骨吸收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种植即刻、术后4、8、12周时,观察组患者ISQ值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垂直骨吸收量均低于对照组垂直骨吸收量,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LActive种植体的上颌磨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确保种植体的种植稳定性和成功率,明显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 上颌磨牙区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前牙区即刻负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海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1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前牙区即刻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前牙区部分牙缺失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共计植入62颗亲水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分别观察种植后各个时间段骨细... 目的:研究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前牙区即刻负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前牙区部分牙缺失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共计植入62颗亲水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分别观察种植后各个时间段骨细胞黏附情况。对比治疗后各个时间段患者的咀嚼能效。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种植体表面骨细胞内骨架蛋白水平明显增高,骨细胞形状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以及辅助发音稳定性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术后1周种植体稳定商值表现为逐渐上升,第3周时下降,而后逐渐上升,至12周时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在上颌前牙区即刻负重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种植体 上颌前牙缺失 即刻负重
下载PDF
喷砂酸蚀纯钛表面微弧氧化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飞龙 张佩芬 +3 位作者 刘臣汉 于晓琳 张泉 凌均棨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3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 目的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 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纯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砂酸蚀 微弧氧化 纯钛 表面形貌
原文传递
亲水性处理喷砂大颗粒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及铺展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鑫 何家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亲水性处理喷砂大颗粒酸蚀(modSLA)钛表面对牙槽骨成骨细胞黏附及铺展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人牙槽骨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喷砂大颗粒酸蚀(SLA)和亲水性modSLA的钛片表面。在接种后1、3、6、12、24 h,利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两种钛片表... 目的探讨亲水性处理喷砂大颗粒酸蚀(modSLA)钛表面对牙槽骨成骨细胞黏附及铺展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人牙槽骨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喷砂大颗粒酸蚀(SLA)和亲水性modSLA的钛片表面。在接种后1、3、6、12、24 h,利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两种钛片表面的细胞黏附率,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测细胞骨架铺展情况并作荧光积分强度(IOD)定量检测,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定各时间点细胞形状因子。结果细胞接种后1、3 h,modSLA组表面细胞黏附率高于SLA组(P<0.05),而6、12、24 h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1 h后,两组细胞形态呈圆形;接种3、6 h后两组细胞逐渐伸展,并形成丝状伪足与材料表面相连。细胞接种12 h后,与SLA相比,modSLA组表面细胞可以观察到较清晰的肌动蛋白结构、细胞铺展更充分。细胞接种3、6、12、24 h后modSLA组IOD值显著高于SLA组(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IOD值均显著增加(P<0.05)。3、6、12 h mod 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小于S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两种材料表面细胞的形状因子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处理能显著促进人牙槽成骨细胞在SLA钛表面的黏附、铺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 喷砂酸蚀 黏附 细胞骨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