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栋温室分段变距喷雾机器人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李天华 董广胜 +3 位作者 姚玉康 张观山 王德伦 施国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针对国内连栋温室缺乏植保喷雾机、机械走直定位与换轨转向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连栋温室分段变距喷雾机器人,在实现无人化喷药的同时提高作业精度。为满足连栋温室机械作业路轨结合、精准切换的要求,提出一种通用型移动底盘,并确定... 针对国内连栋温室缺乏植保喷雾机、机械走直定位与换轨转向精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连栋温室分段变距喷雾机器人,在实现无人化喷药的同时提高作业精度。为满足连栋温室机械作业路轨结合、精准切换的要求,提出一种通用型移动底盘,并确定其关键设计参数;为减少底盘上下轨时的偏移量,设计轨上矫正装置,通过分析计算及试验验证,确定其安装余量为4 mm;针对底盘对轨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二维码融合陀螺仪及光电传感器双向垂直寻迹的路面关键点定位与转向控制方法。设计分段变距喷雾装置,提出一种丝杆滑台驱动的喷杆变距方案,分析校验其驱动参数以满足工作要求;基于滚针轴承设计喷杆辅助防抖装置,减小因喷杆剧烈抖动带来的滑台与喷杆损伤。开发底盘运动及分段变距喷雾控制系统,实现喷雾机器人在连栋温室内的全程自动化作业。最后,对样机进行底盘性能与喷雾效果试验。底盘作业时直线行走与对轨误差平均值分别为4.8、5.8 mm,满足控制精度要求;避障距离为34 cm,满足安全性要求;防抖装置的安装使喷杆行进方向的抖动量从-1°~1.3°降低到±0.4°内,喷头方向的抖动量从±0.5°降低到±0.3°内,防抖效果显著;分段变距喷雾作业后,盛果期番茄叶片正面雾滴沉积量为1.76μL/cm^(2),反面沉积量为0.2μL/cm^(2),雾滴体积中径在100~180μm之间,满足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栋温室 喷雾机器人 扫码定位 分段喷雾 变距喷雾
下载PDF
遥控自走式雪茄植株中下层烟叶植保喷雾机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张青松 陈志凌 +3 位作者 杜文斌 杨锦鹏 廖庆喜 杨春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针对雪茄烟叶在旺长期及成熟期因植株高大及叶片生长致使烟田垄间空间小,且雪茄烟叶生产对烟叶色泽及完整度要求高,田间管理要求不能损伤烟叶,导致生产中雪茄烟叶植株中下层烟叶植保困难的问题,结合烟叶植株生长特征,设计了一种遥控自... 针对雪茄烟叶在旺长期及成熟期因植株高大及叶片生长致使烟田垄间空间小,且雪茄烟叶生产对烟叶色泽及完整度要求高,田间管理要求不能损伤烟叶,导致生产中雪茄烟叶植株中下层烟叶植保困难的问题,结合烟叶植株生长特征,设计了一种遥控自走式雪茄植株中下层烟叶植保喷雾机,该装置主要包括喷雾系统、履带底盘及控制系统,可实现装置在烟田垄间遥控行走、中下层烟叶喷雾及路况可视等功能。为获取烟株生长特征,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其进行扫描并建立了植株叶片田间空间分布模型;根据烟叶田间分布特征,确定装置总体结构和工作方式;结合烟叶形态特征和植保农艺要求,对喷雾系统进行了结构设计及分析,确定了参数范围;根据田间作业需求,对履带底盘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开展了场地试验,利用Box-Behnken优化了喷雾系统参数,当喷雾压力为0.65 MPa、喷嘴夹角为20.4°、喷嘴孔径为0.4 mm时,经垂直雾滴分布测量仪模拟雪茄烟叶叶片层垂直方向的药液附着性能试验表明,雾滴沉积量垂直分布满足雪茄烟叶植保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雪茄植株中下层烟叶正面药液覆盖率为52%~83%,背面药液覆盖率为22%~45%,可实现雪茄植株中下层烟叶药液的有效喷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喷雾 履带底盘 遥控自走式 喷雾系统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农药喷雾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综述
3
作者 郑加强 张慧春 +1 位作者 徐幼林 周宏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90,共15页
农药使用效果与农药喷雾过程密切相关,农药喷雾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可弥补因植物生长周期差异、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以及田间作业自然环境不可控等造成的试验研究困难。分析农药施用的抗性、再增猖獗、残留(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3... 农药使用效果与农药喷雾过程密切相关,农药喷雾过程的建模与仿真可弥补因植物生长周期差异、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以及田间作业自然环境不可控等造成的试验研究困难。分析农药施用的抗性、再增猖獗、残留(resistance,resurgence,residue,3R)/效果、效率、生态(efficacy,efficiency,eco-environment,3E)/方法、模型、测试(method,model,measurement,3M),重点综述农药喷雾过程的雾化、输运、沉积等关键环节的模拟仿真研究状况。根据模拟仿真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农药喷雾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的建议,并提出雾化模型及新型喷头雾化机理、群体农药雾滴多相流场模拟、靶标定制与识别模型、综合农药雾滴飘移模型、植物生长模型与农药喷雾系统耦合等建议,以促进原创农药精确喷雾技术研究和高质量植保机械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械 农药喷雾系统 建模仿真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基于CFD的果园喷雾风筒装置流体分析与试验
4
作者 王克超 李云伍 +3 位作者 赵颖 王柏林 黎远江 王义成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
针对传统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存在风能利用率低、风场较为分散等问题,开发一种与独立风机直接装配的小型喷雾风筒装置。运用CFD软件对该风筒装置内外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内流场风场云图及距外流场出风口不同距离平面中心区域的风速。结... 针对传统果园风送式喷雾机存在风能利用率低、风场较为分散等问题,开发一种与独立风机直接装配的小型喷雾风筒装置。运用CFD软件对该风筒装置内外流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内流场风场云图及距外流场出风口不同距离平面中心区域的风速。结果表明:风筒内流场风速线分布均匀,能很好地产生旋流风,风能损失小;在外流场中,各平面风速分散性较小,出口风速达到17.15 m/s,满足果园喷雾机的风筒出口速度要求。并通过试验平台验证在距离出风口0.6 m处,实际风速为10.48 m/s,与仿真分析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为2.58%,且竖直高度上喷幅可达0.650 m,覆盖宽度可达0.669 m,证明所设计的风筒装置在该喷雾距离下能对果树冠层有较好的覆盖性,为进一步设计机架及风筒装置布置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冠层 风筒喷雾 CFD模拟 内外流场 喷雾试验
下载PDF
喷雾热解法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生产过程的影响
5
作者 伍永福 栗志 +5 位作者 赵爽 刘中兴 王振峰 董云芳 刘玉宝 马守营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喷雾热解过程中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生产过程的影响,分析热解炉内的流量场和浓度场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热解炉的设计优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喷雾热解炉的物理模型,分别探讨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在热解炉... 【目的】为了探究喷雾热解过程中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生产过程的影响,分析热解炉内的流量场和浓度场的变化情况,实现对热解炉的设计优化。【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喷雾热解炉的物理模型,分别探讨加热壁温对铈锆固溶体在热解炉的不同阶段及热解炉中水蒸气分布和HCl分布的影响。【结果】当热解温度为850℃时,液滴的反应主要分2个阶段,在炉膛高度为0~0.05 m处,为加热蒸发阶段,在炉膛高度为0.05~0.6 m处,为稳态热解阶段。当炉壁温度为550~650℃时,在炉膛高度为0.9 m处温度变化放缓,喷雾处于稳定热解阶段;而壁温在750~850℃时,在炉膛高度为0.6 m处温度变化放缓;当壁温为850℃时,在炉膛高度为0.1~0.6 m处的温度曲线斜率最大,液滴达到稳定蒸发阶段的时间缩短,水分蒸发变快,热解时间变短。【结论】炉壁加热区的温度越高,HCl生成的速度越快,速度的最大值越小,在炉膛高度为0.4 m处速度变化最大,达到1.6 m/s左右;并且整体HCl生成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均速度变化随着热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热解 铈锆固溶体 稳态热解 稳定热解
下载PDF
钢厂电缆隧道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及优化
6
作者 李彦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2期45-48,共4页
为实现对某钢企电缆隧道中水喷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对水喷雾灭火系统中喷头雾化角大小、间距及喷雾流量展开数值模拟,最终确定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最佳灭火系统参数为:水供给强度13 L(/min·m^(2)),下喷喷头雾化角120... 为实现对某钢企电缆隧道中水喷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对水喷雾灭火系统中喷头雾化角大小、间距及喷雾流量展开数值模拟,最终确定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最佳灭火系统参数为:水供给强度13 L(/min·m^(2)),下喷喷头雾化角120°,喷头间距为1 m,侧喷喷头雾化角90°,喷头间距为1.7 m,工作压力0.34 MPa,喷雾流量30 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隧道 喷雾 化角 喷雾流量
下载PDF
火焰喷雾热解合成Pt/TiO_(2)纳米颗粒的催化燃烧性能
7
作者 徐祖伟 高富昌 +1 位作者 龙周禾 赵海波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方法(FSP)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t负载量的Pt/TiO_(2)催化剂,通过XPS、ICP-OES、ACHAADF-STEM、H_(2)-TPR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成分结构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在固定床催化反应系统上评估了这些催化剂对CO和CH_(4)的催... 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方法(FSP)合成了一系列不同Pt负载量的Pt/TiO_(2)催化剂,通过XPS、ICP-OES、ACHAADF-STEM、H_(2)-TPR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催化剂的成分结构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在固定床催化反应系统上评估了这些催化剂对CO和CH_(4)的催化燃烧性能.结果表明,FSP合成的Pt/Ti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Pt组分富集于TiO_(2)表面,能够显著降低CO和CH_(4)催化燃烧的反应温度,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Pt组分的多种价态对CO和CH_(4)的催化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氧化态的单原子Pt对CO具有很好的低温催化活性,而金属态的颗粒Pt对CH_(4)的转化更有利.因此FSP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控贵金属催化剂的负载状态和配位环境以适应不同催化反应的需求,提高催化剂设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雾热解 单原子催化剂 催化燃烧 CO CH_(4)
下载PDF
正十二烷喷雾火焰中碳烟的瞬态生成特性
8
作者 玄铁民 史智钊 +2 位作者 商伟伟 何志霞 王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中碳烟演化过程难以被实验准确捕捉的问题,研究了高温高压环境中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焰中碳烟瞬态生成特性及动力学行为,在实验方面,应用消光辐射联合技术以及燃烧成像测速技术,同步获得高温高压环境中单孔喷油器正十二烷...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中碳烟演化过程难以被实验准确捕捉的问题,研究了高温高压环境中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焰中碳烟瞬态生成特性及动力学行为,在实验方面,应用消光辐射联合技术以及燃烧成像测速技术,同步获得高温高压环境中单孔喷油器正十二烷喷雾燃烧火焰中的碳烟体积分数、碳烟温度和碳烟速度场的瞬态分布;数值计算方面,基于OpenFOAM环境,发展欧拉喷雾模型和非稳态火焰面进度变量湍流燃烧模型的耦合模型,喷雾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参考工况,低喷油压力工况火焰浮起长度更短,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更长,推动了碳烟的生成,碳烟峰值质量增加了80%;高温环境工况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更短的火焰浮起长度使得燃料在更高的当量比开始燃烧,导致其碳烟峰值质量增加了88%;富氧工况的燃烧温度最高,碳烟粒子运动速度增大,使得碳烟在当量比Φ>2区间驻留时间明显减少,同时火焰内部当量比较小,因而碳烟峰值质量减少了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二烷 消光辐射联合技术 欧拉喷雾模型 碳烟瞬态生成特性
下载PDF
pH值为5.5~6.0的柠檬喷雾对ICU禁食禁水患者口渴的影响
9
作者 王小艳 李海军 +2 位作者 张晓雪 张辉 陈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pH值为5.5~6.0的柠檬喷雾对ICU禁食禁水患者口渴的缓解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ICU符合纳排标准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自诉口渴时开始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使... 目的观察pH值为5.5~6.0的柠檬喷雾对ICU禁食禁水患者口渴的缓解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ICU符合纳排标准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自诉口渴时开始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使用柠檬水喷雾,对照组患者使用温开水喷雾,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对患者口渴程度进行评估,每次间隔4 h重复上述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实施前及实施48 h后研究人员对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了解干预前及干预48 h后口腔黏膜分级及口腔pH值的变化。将事先配制好的柠檬水(或温开水)装入不透明的小喷壶中,配发给研究人员用于实施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口渴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0,P>0.05);各个时间点的口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22,P<0.05);组间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F=24.821,P<0.05)。试验组患者口腔黏膜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口腔pH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使用温开水喷雾和pH值为5.5~6.0的鲜柠檬喷雾均可以缓解ICU禁食禁水患者的口渴症状,但温开水持续时间短暂,需护理人员反复操作,增加护士工作量及患者饮水量,而鲜柠檬喷雾持续时间长,口感好,患者易于接受,可降低口腔黏膜损伤程度,适当提高口腔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柠檬喷雾 禁食禁水 口渴 PH值
下载PDF
基于鼻腔通气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短期复发率评价CRSwNP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的效果
10
作者 于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鼻腔通气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短期复发率评价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CRSwNP患者68例,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联... 目的 探讨基于鼻腔通气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短期复发率评价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CRSwNP患者68例,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独鼻内镜手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鼻腔通气功能指标[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到前鼻孔的距离(DCAN)、鼻气道总阻力(NAR)]、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短期复发率。结果 术后30 d,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NMCA、NCV、DCAN、NAR值均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CRP、ECP、TN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短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CRSwNP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鼻通气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喷雾 疗效 复发率
下载PDF
喷雾降尘对旋式轴流风机结构参数设计优化
11
作者 张立祥 戴玉芹 郑娃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粉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喷雾降尘对旋式轴流风机的结构参数即一级叶轮叶片数、二级叶轮叶片数和导流叶个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将风机射程、流量及全压效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获得优化方案并仿真验证...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粉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喷雾降尘对旋式轴流风机的结构参数即一级叶轮叶片数、二级叶轮叶片数和导流叶个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将风机射程、流量及全压效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获得优化方案并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结构参数的优选数值分别为一级叶轮叶片数为9,11,13,二级叶轮叶片数为8,10,12,导流叶个数为4,5,6;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优化选定,确定优化方案为一二级叶轮叶片数分别为13,12,导流叶个数为6,优化方案较初始模型在射程提高了5.90%,流量提高了69.64%,全压效率提高到7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降尘 轴流风机结构优化 CFD数值模拟 DPM双向耦合
下载PDF
基于粉尘浓度实时监测的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参数智能调控技术研究
12
作者 刘雄 杨桐 +2 位作者 李雪峰 薛挺 孟庆林 《煤矿机械》 2024年第3期172-175,共4页
针对目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无法智能调节喷雾参数以匹配不断变化的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的问题,提出针对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设置限值、根据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变化相应调节喷雾降尘效率来保证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 针对目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无法智能调节喷雾参数以匹配不断变化的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的问题,提出针对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设置限值、根据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变化相应调节喷雾降尘效率来保证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始终在限值以下的智能调控逻辑,并得出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分布与即采煤机位置之间的关系规律,以及喷雾降尘效率与喷雾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基于实时监测的粉尘浓度智能调控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参数。在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应用该技术后,采煤机司机和机尾10 m处的降尘效率均达到90.47%以上,降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截煤产尘 尘源跟踪喷雾参数 智能调控逻辑 粉尘浓度限值 喷雾降尘效率 粉尘浓度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复合模糊PID的植保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明达 邓继忠 +4 位作者 霍静朗 张建瓴 叶家杭 雷落成 张子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为提升现有植保无人机喷雾流量随飞行速度变化自适应调整的精准性,降低施药偏差,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植保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可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PWM调制实时调整喷雾流量。通过测试平... 为提升现有植保无人机喷雾流量随飞行速度变化自适应调整的精准性,降低施药偏差,设计了一种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植保无人机变量喷雾系统,可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算法的PWM调制实时调整喷雾流量。通过测试平台分别对比了此控制算法与PID、模糊PID的响应情况,并进行了无人机喷雾流量随飞行速度变化的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复合模糊PID控制的系统响应较PID超调量降低63.64%,较模糊PID调节时间缩减23.08%,复合模糊PID与模糊PID的稳态误差控制在3.125%内,小于PID的4.688%;基于PID、模糊PID、复合模糊PID的喷雾系统喷雾流量平均偏差分别为2.67%、3.85%、1.90%;基于复合模糊PID算法的喷雾系统跟随飞速变化自适应调整喷雾流量的最大偏差为6.29%,满足植保无人机施药作业要求,可为农业航空精准变量喷雾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变量喷雾 控制算法 复合模糊PID
下载PDF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喷雾除尘效率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华 齐世康 +3 位作者 田亮 刘轩臣 解珺 祁娜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最适合喷雾除尘的喷嘴参数,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空气相、粉尘相和喷雾相的三相耦合模型,其中喷雾相为离散相,空气相和粉尘相为欧拉连续相,粉尘相采用颗粒拟流模型。在Fluent软件中分别模拟了喷雾粒径、喷雾流量和喷雾... 为了研究最适合喷雾除尘的喷嘴参数,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空气相、粉尘相和喷雾相的三相耦合模型,其中喷雾相为离散相,空气相和粉尘相为欧拉连续相,粉尘相采用颗粒拟流模型。在Fluent软件中分别模拟了喷雾粒径、喷雾流量和喷雾速度几个因素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并对现有喷嘴的3种喷雾工况进行除尘模拟。结果表明:喷雾除尘效率随着喷雾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喷雾流量和喷雾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得到喷嘴的最佳除尘工况:Rosin-Rammler分布的平均粒径为46.4μm,喷雾流量为0.04 kg/s,喷雾速度为23.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 喷雾粒径 喷雾流量 喷雾速度 除尘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喷嘴喷雾冷却表面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李晓阳 李东 +6 位作者 陶明磊 周致富 张灵怡 苏力争 张天宁 李智 陈斌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低沸点制冷剂(R134a)喷雾冷却能快速降低表面温度,在高性能芯片等电子设备热管理、生物医学中均具有广泛应用,可实现喷雾表面的低温高效散热。多喷嘴喷雾冷却可实现较大冷却表面的均匀冷却及冷量的灵活调控。搭建了制冷剂喷雾冷却实验台... 低沸点制冷剂(R134a)喷雾冷却能快速降低表面温度,在高性能芯片等电子设备热管理、生物医学中均具有广泛应用,可实现喷雾表面的低温高效散热。多喷嘴喷雾冷却可实现较大冷却表面的均匀冷却及冷量的灵活调控。搭建了制冷剂喷雾冷却实验台,研究了多喷嘴喷雾冷却表面传热特性,并分析了喷嘴的孔径、间距、高度、喷雾时间和喷雾压力等因素对多喷嘴喷雾冷却表面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孔径对冷却均匀性影响最大,其次是喷嘴间距,适当的喷嘴孔径(0.4 mm)和间距(11 mm)能使制冷剂喷雾在表面合理分布,最低温Tmin能达到最小值;10 mm喷嘴高度和1.2 MPa喷雾压力可以使液滴充分雾化并延长有效冷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瞬态传热 电子热管理 R134A
下载PDF
基于ABC-PID算法的变量喷雾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赵玉玺 胡军 +4 位作者 刘昶希 李宇飞 王淞 武志坤 张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3,共7页
针对常用流量调节式变量喷雾系统控制参数调节复杂,导致流量控制响应延迟、超调量大等问题,提出利用寻优性能好的人工蜂群算法整定PID参数,从而达到精准调节系统流量的目标,进而提高变量喷雾系统的工作性能。为验证该系统的控制效果,运... 针对常用流量调节式变量喷雾系统控制参数调节复杂,导致流量控制响应延迟、超调量大等问题,提出利用寻优性能好的人工蜂群算法整定PID参数,从而达到精准调节系统流量的目标,进而提高变量喷雾系统的工作性能。为验证该系统的控制效果,运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发现ABC-PID控制在超调量、上升时间两方面均优于常规PID和模糊PID。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保实验室进行室内试验,验证ABC-PID、模糊PID及常规PID的控制精度,结果表明:恒速试验平均施药量误差分别为1.3%、3.1%、4.5%,变速试验平均施药量误差分别为2.1%、3.8%、4.9%。根据上述仿真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分析,验证了ABC-PID在控制效果方面优于其他两种控制方法。结合仿真试验、室内试验分析可知:提出引入ABC算法优化常规PID控制参数,在施药量控制精度和减小超调量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可为精准变量施药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喷雾 ABC-PID控制 模糊PID PID
下载PDF
3种喷雾助剂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的增效作用
17
作者 杨石有 张蕊 +3 位作者 李宏琳 黄镜梅 孔琼 袁盛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315,共5页
为评价喷雾助剂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的增效作用,分别向比推荐用量减量10%、20%、30%的药液中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助剂至终浓度为0.05%(V/V),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 为评价喷雾助剂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的增效作用,分别向比推荐用量减量10%、20%、30%的药液中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助剂至终浓度为0.05%(V/V),测定其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添加3种喷雾助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效。相较于推荐用量,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可使农药减量10%~20%。田间应用时可将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按照推荐用量减量10%~20%,并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矿物油或芦荟精油来防治番茄潜叶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氯虫苯甲酰胺 喷雾助剂 减量增效 田间防效
下载PDF
电磁阀异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袁常健 张兰婷 +2 位作者 韩虎 何雄奎 刘亚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PWM变量喷雾是国内外精准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但PWM变量喷雾过程中电磁阀的快速启闭在管路内易形成压力脉冲,致使喷头喷雾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喷雾质量下降。为了降低压力脉冲,设计了一种相邻电磁阀异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由移动底盘、药... PWM变量喷雾是国内外精准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但PWM变量喷雾过程中电磁阀的快速启闭在管路内易形成压力脉冲,致使喷头喷雾压力发生变化,导致喷雾质量下降。为了降低压力脉冲,设计了一种相邻电磁阀异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由移动底盘、药箱、隔膜泵、稳压罐、PWM控制器、电磁阀及压力表等组成,通过延时控制,实现电磁阀异步启闭。在室内无风环境条件下,探究了喷雾系统电磁阀前管路内压力波动特性和沉积量分布均匀性。试验表明:与电磁阀同步启闭的PWM喷雾系统相比,电磁阀异步启闭可有效降低管路内压力峰值,不同PWM频率工况条件下,50%占空比时降幅最大,降幅最高为14%;20Hz频率条件下,异步启闭PWM喷雾的沉积量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略高于常规连续喷雾,但均小于15%。上述结果符合喷杆喷雾机技术性能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量喷雾 脉宽调制 沉积分布均匀性 电磁阀异步启闭
下载PDF
果园风送喷雾风力调控试验台设计及试验
19
作者 李琪 窦汉杰 +3 位作者 翟长远 高原源 杨硕 赵春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前,果园风送喷雾技术与装备正在朝着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果园喷雾控制对象主要为喷施药量和风力供给量,果树冠层内外药液沉积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送系统风力供给,只有风力和药量均得到精确控制,才能实现果园对靶精准喷雾。为... 目前,果园风送喷雾技术与装备正在朝着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果园喷雾控制对象主要为喷施药量和风力供给量,果树冠层内外药液沉积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送系统风力供给,只有风力和药量均得到精确控制,才能实现果园对靶精准喷雾。为此,基于轴流风机设计了风机转速、进风口面积和出风口导流板倾斜角度可独立调控的果园风送喷雾风力调控试验台,通过直流电机调速实现风机转速调节;进风口采用百叶结构,通过调节百叶倾斜角度实现进风口开度大小调节;出风口采用塔式结构,通过22路舵机控制出风口不同喷头位置处导流板倾斜角度独立调节,并基于C#语言开发了上位机界面。利用试验平台开展了风机转速、进风口面积和出风口导流板倾斜角度独立调控风力变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出风口风速风量变化与风机转速和进风口面积调节呈正相关,出风口风速在垂直方向分布位置随导流板倾斜角度增加发生改变,同时分别建立了出风口最大风速与风机转速和进风口面积之间的关系模型。喷药过程中,可通过风机转速与导流板倾斜角度联合调节或进风口面积与导流板倾斜角度联合调节实现出风口风速风量在果树冠层垂直方向分布位置和大小调节。研究结果为实现根据果树冠层体积和枝叶稠密度变化进行风力在线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加快果园精准喷雾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精准施药 风力调控试验台 风送喷雾
下载PDF
火焰喷雾热解制Pd-Pt/CeO_(2)催化甲烷燃烧的性能研究
20
作者 武琳渊 王乙 +6 位作者 陈召英 田庆玲 王琳茹 付紫君 赵宁 王晓波 黄鑫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5-734,共10页
火焰喷雾热解法(FSP)是一种简单、快速、可规模化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技术。通过火焰喷雾热解法合成CeO_(2)和Pt-CeO_(2)载体、Pd-Pt-CeO_(2)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在CeO_(2)和Pt-CeO_(2)载体分别沉积Pd-Pt和Pd而制得Pd-Pt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 火焰喷雾热解法(FSP)是一种简单、快速、可规模化制备纳米催化剂的技术。通过火焰喷雾热解法合成CeO_(2)和Pt-CeO_(2)载体、Pd-Pt-CeO_(2)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在CeO_(2)和Pt-CeO_(2)载体分别沉积Pd-Pt和Pd而制得Pd-Pt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利用ICP、XRD、TEM、BET、H_(2)-TPR、XPS和Raman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TEM结果表明,Pd-Pt/CeO_(2)催化剂中Pd和Pt物种高分散于CeO_(2)载体。相比于一步法(one step)制得的Pd-Pt-CeO_(2)(OS-FSP)催化剂,共浸渍法制得Pd-Pt/CeO_(2)(0.25)-WI的催化活性更高,其t_(50)降低了60℃,且稳定运行60 h而没有明显失活。这归因于Pd-Pt/CeO_(2)(0.25)-WI催化剂表面上Pd^(0)/Pd^(2+)和Ce^(3+)/Ce^(4+)物质的量比更高、晶格氧更多,进而导致其具有良好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催化燃烧 火焰喷雾热解 浸渍法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